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物理必修1所有公式及推论及推论过程

高一物理必修1所有公式及推论及推论过程

高一物理必修1所有公式及推论及推论过程
高一物理必修1所有公式及推论及推论过程

高一物理必修1所有公式及推论及推论过程

2010-11-5 12:27

提问者:Top雪尔|悬赏分:5 |浏览次数:1551次

2010-11-18 13:29

最佳答案

物理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基本概念

1、质点

2、参考系

3、坐标系

4、时刻和时间间隔

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

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

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

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

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

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基本关系式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推论

1、vt/2=v=(v0+v)/2

2、vx/2=

3、△x=at2 {xm-xn=(m-n)at2 }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

(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

(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三、两种运动特例

(1)、自由落体运动:v0=0 a=g v=gt h=1/2gt2 v2=2gh

(2)、竖直上抛运动;v0=0 a=-g

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

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

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

2、处理方法:物理法,数学法,图象法。

五、理解伽俐略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相互作用

一、三种常见的力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2、弹力

(1)、形变、弹性形变、定义等。

(2)、产生条件:

(3)、拉力、支持力、压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

(4)、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

(5)、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3、摩擦力

(1)、静摩擦力:①、产生条件②、方向判断

③、大小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2)滑动摩擦力:①、产生条件②、方向判断

③、大小:f=uN。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

(3)、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

1、定义;由分力求合力的过程。

2、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求合力的方法

①、作图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②、计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

2、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三、力的分解

1、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2、分解原则:按照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两分力的方向)

3、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解是唯一的)

②、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注意: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判断)

4、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揭示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的情形)

2、两个概念:①、力

②、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

二、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表述)

2、公式:F合=ma

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要点:

①、式中F是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合力。②、矢量性③、瞬时性

④、独立性⑤、相对性

三、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1、内容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①等值、反向、共线、异点②瞬时对应③性质相同

④各自产生其作用效果

3、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点

四、力学单位制

1、力学基本物理量:长度(l)质量(m)时间(t)

力学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

2、应用:用单位判断结果表达式,能肯定错误(但不能肯定正确)

五、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v0 v t x )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F合或某个分力)

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3)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

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在Y轴和X轴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4)解方程时,所有物理量都应统一单位,一般统一为国际单位。

4、分析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图

六、平衡状态、平衡条件、推论

1、处理方法:解三角形法(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封闭三角形法)

和正交分解法

2、若物体受三力平衡,封闭三角形法最简捷。若物体受四力或四力以上平衡,

用正交分解法

七、超重和失重

1、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

2、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超了ma;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失ma。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

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 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