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瘫痪诊疗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期性瘫痪诊疗指南

【概述】

周期性瘫痪是以反复发作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

疾病,持续数小时至数周,发作间期正常。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发作时大都伴血清钾含量改变,按照血清钾浓度的不同分为低血钾型、高血钾型和正常血钾型。国内以低血钾型最为常见。

一、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

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我国以散发性多见。多在青少年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而发作次数减少。诱发因素包括过度劳累、饱餐、寒冷、焦虑、月经前期、酗酒等。一般多在饱餐后睡眠中发病,肌无力常自下肢开始,后延及上肢,双侧对称,以近端为重。神志清楚,呼吸、吞咽、咀嚼、发音、眼球活动常不受影响,但严重病例也可累及呼吸肌甚至死亡。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正常。部分病例发作时心率缓慢,室性早搏,血压上升。发作自症状开始后1~2小时达最严重程度,一般持续6~24小时,有时长达1周以上。发作前可有肢体疼痛、感觉异常、口渴、多汗、少尿、潮红、嗜睡、恶心等。肌无力恢复时往往瘫痪最早的肌肉先恢复。发作间期正常。发作频率不等,一般数周或数月

1次。个别病例每天均有发作,也有数年1次,甚至终生仅发作1次。少数患者在患病多年后,发生主要影响肢带肌群的缓慢进行性肌病。部分患者在剧烈运动后休息时或饱餐后出现肢体发重、小腿胀感,肌肉出现痉挛样感觉时,若能立即做缓慢而连续轻微的热身运动,可以避免或减轻一次发作,这种现象称为“动作消退”(working—off)现象。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属低血钾型,日本人和中国人群中多见,男性居多。本病的发作与甲亢的程度无关。其临床表现和单纯低血钾型者类同,但心律失常者略多,其发作频率较高,每次持续时间较短。常在数小时至1天之内。甲亢控制后发作次数减少。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清钾测定发作期血清钾常低于3.5mmol/L,最低可达1~2mmol/L。

2.心电图检查可呈典型的低钾性改变,U波出现,P—R间期、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等。

3.肌电图检查提示电位幅度降低,数量减少,完全瘫痪时运动单位电位消失,用电方波直接刺激肌纤维或刺激支配某病肌的周围神经,均不能引起受累肌肉的反应。静息膜电位低于正常。

4.诱发试验口服葡萄糖2g/kg体重,同时给予普通胰岛素10~20U皮下注射,2~3小时内可诱发瘫痪发作;如此诱

发试验未能引起发作,可在运动和食盐负荷后再重复,即氯化钠2g水溶后口服,每小时1次,共4次。产生瘫痪后,测定有血清钾低下,口服钾盐2.5~7.5g后好转,可诊断为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此诊断。有血清钾低下的患者,禁忌作葡萄糖胰岛素诱发试验。

【诊断要点】

(一)诊断

根据其典型的周期性发作的四肢弛缓性瘫痪,或伴有躯干肌无力,实验室检查有血清钾改变和心电图、肌电图异常,应用特殊药物可诱发瘫痪或使发作缓解者即可诊断,有家族史者更易诊断。

(二)鉴别诊断

1.散发病例应排除甲亢、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小管性酸中毒、应用噻嗪类利尿剂、皮质类激素等。但这些均有原发病的其他特殊症状可资鉴别。癔病性瘫痪无腱反射及肌肉电反应的改变。

2.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炎(GBS)常与第一次发作的周期性瘫痪相混淆,GBS病程较长,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电生理改变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F波传导速度减慢。3.在我国四川地区由于钡中毒所致的肌肉瘫痪称为“痹病”。急性钡中毒时可有四肢瘫痪、眼睑下垂、发音及吞咽

困难,常为工业中毒,有可能长期接触钡的地区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治疗方案及原则】

(一)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0%氯化钾或10%枸橼酸钾40~50ml顿服,24小时内再分次口服,总量为10g。如仍不愈,可继续服用l0%氯化钾或10%枸橼酸钾30~60ml/d,直到好转。低钾麻痹多能自发恢复,无须也不宜静脉补充钾盐,过快补钾造成高血钾,同样可导致骨骼肌、呼吸肌和心肌麻痹,甚至造成死亡。(二)预防发作

平时应少食多餐,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并限制钠盐。避免过饱、受寒、饮酒、过劳等激发因素。发作频繁者于间歇期可口服10%氯化钾或10%枸橼酸钾10ml,每日3次,或口服乙酰唑胺250mg,每日4次;及(或)螺旋内酯固醇20mg,每日3~4次。

二、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临床表现】

高血钾型周期性瘫痪少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麻痹发作时血钾较平时增高。肌肉的病理改变与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相同。

多数在10岁以前起病,以男性多见,饥饿、寒冷、剧烈运动和钾的摄人可以诱发,通常在白天发病,肌力弱常从下肢

开始,以后累及躯干、上肢,严重者可累及颈肌和眼外肌。一般瘫痪程度较轻,常伴有肌肉疼痛性痉挛。发作时间短暂,大多不超过1小时。发作一般较低血钾型周期性瘫痪频繁。进行轻度体力活动或摄食可能使发作顿挫或推迟。部分病例伴有轻度肌强直现象,如手浸于冷水时间稍长后动作僵硬、进食冷饮后舌发僵等。故本病又称肌强直性周期性瘫痪。大多数患者在30岁后逐渐终止发作。少数在病程多年后发生缓慢进展的肌病。个别患者有持久的心律不齐。

【诊断要点】

(一)诊断

依靠病史的典型症状和家族史;发作时血清钾升高,心电图与肌电图改变,可资诊断。

(二)实验窜检杏

1.血清钾和尿钾检查血清钾增高,可达7~8mmol/L。有的仅较发作前增高,而仍在正常范围。尿钾排量增加。

2.心电图检查可呈高钾改变,高尖T、VAR导联T波倒置或消失、ORS增宽、S波变深、S-T段降低。

3.肌电图检查可见强直电位。

4.诱发试验氯化钾2,--~10g口服,常可诱发或使瘫痪加重。血钾增高的患者禁忌此试验。

(三)鉴别诊断

醛固酮缺乏症、肾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和药物性高血钾性瘫痪需鉴别。

【治疗方案及原则】

大多数发作轻,持续时间短,无须特殊处理。病情较重者可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1~2g,也可静脉滴注10%葡萄糖500ml加普通胰岛素10~20U,以促进细胞内糖原合成和K+自血浆进人细胞内。预防发作,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乙酰唑胺250mg,每日2~4次饭后服。或氯噻嗪50mg,每日2次。

三、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

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又称钠反应性正常血钾型周期性瘫痪,本病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数在10岁以前起病,常于夜间或清晨醒来时发现四肢或部分肌肉瘫痪,甚至发音不清、呼吸困难等。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大多在10天以上,个别长达3周。发作时可伴轻度感觉障碍。本病患者常极度嗜盐,限制食盐摄入或给予钾盐可诱发。肌活检见线粒体显著增多,体积也增大。大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可使瘫痪好转。一部分患者在间歇期给9一α一氟氢可的松,每日0.1--,0.2mg和乙酰唑胺250mg,每日2~4次,可预防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