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7012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7012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7012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27012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

单选5*1=5

多选5*2=10

名词5*3=15

简答5*8=40

案例分析1*10=10

论述2*10=20

1.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2.旅游经济活动:是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旅游活动采取市场交换形式所形成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3.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到最后撤出市场的全过程。包括: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4.旅游需求:具有一定支付能力的人们,为了满足其对旅游活动的欲望,愿意在一定时间和价格条件所购买的旅游产品数量。

5.旅游供给: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旅游经营者愿意并且能够向旅游市场提供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6.旅游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旅游产品的供给量与该旅游产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旅游产品价格提高,旅游供给量就会增加;旅游产品的价格降低,旅游供给量就会减少。

7.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旅游需求对于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动反应程度。

8.完全竞争:又称纯粹竞争,指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竞争。

9.完全垄断:一家厂商单独生产一种或数种物品,市场上不存在任何可以替代的其他物品,因而完全垄断厂商对其产品的价格和产量具有很大的控制权。

10.垄断竞争: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状况。

11.寡头垄断:市场被几家大企业所垄断,对价格和产量有很大影响。

12.旅游市场细分:根据旅游者的差异,把一个整体旅游市场划分成若干消费者的市场分类过程。

13.旅游消费结构:是指旅游者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及相关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14.乘数效应:某行业一笔投资和收入不仅能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到连锁反应,最终会带来数倍于这笔投资款的国民收入的增加量,这就是乘数效应。

15.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旅游产业的发展所做的长期谋划和指导原则。

16.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①旅游经活动的运行及其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与经济规律。②旅游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旅游经济活动中的内在矛盾和外在表现

③内在矛盾:需求与矛盾的矛盾④外在表现:主要是旅游者、旅游产品经营者和旅游目的地国或政府在利益上的矛盾。

17.旅游经济产业化的标志:(1)旅游消费需求的集中化(2)旅游生产供给的专业化(3)旅游经济运行的规范化

18.为什么说产业革命为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1)从旅游需求方面看:①产业革命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旅游需求

Ⅰ.居民收入水平提高Ⅱ.工厂制的建立

2)从旅游供给方面看:②产业革命为旅游活动提供了便利的物质技术条件(交通运输)

③各种专门从事旅游服务机构的建立,标志着旅游经济的产生(1845年托马斯库克创办了的第一个专门从事旅游服务的公司)

19.旅游产品的构成:

(一)旅游产品的一般构成:

⑴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⑵旅游产品的形式部分⑶旅游产品的延伸部分

(二)旅游产品的需求构成:

⑴基本旅游产品⑵非基本旅游产品

(三)旅游产品的供给构成:

⑴旅游资源⑵旅游服务⑶旅游设施⑷旅游购物品⑸旅游通达性

20.旅游供给之间存在哪些矛盾,原因是什么?

㈠供给与需求在数量上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旅游供给或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总人次上的矛盾

原因:旅游需求的不确定性,旅游供给的稳定性

㈡供给与需求在需求质量上的矛盾:主要表现为旅游者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旅游供给之间的差距原因:旅游产品的无形性,供给常常跟不上需求的变化

㈢供给与需求在结构方面的矛盾:旅游供求在构成上不适应

原因:旅游需求多样性、发展性、复杂性,旅游供给稳定性

㈣供给与需求在时间方面的矛盾:旺季淡季

原因:旅游需求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旅游资源常由于不同的季节观赏价值不同,旅游者的余暇时间分布不均,旅游供给不易改变

㈤供给与需求在空间上的矛盾:冷点地区热点地区

原因:旅游供给有先天性差别,旅游地旅游设施完善程度不同

21.什么是旅游市场,它是如何划分的?

旅游市场:(1)广义:指在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行为,经济关系的总和。(2)狭义: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区存在的对旅游产品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和潜在的购买者。

划分:(1)按地域划分(2)按国境划分(3)按消费划分(4)按旅游目的划分(5)按旅游组织形式划分

22.市场竞争的类型有哪些?旅游市场主要属于哪种类型?

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

旅游市场属于垄断竞争市场

23.旅游市场开拓的策略有哪些?

旅游产品策略、旅游价格策略、旅游产品销售渠道策略、旅游促销策略

24.简述旅游价格的分类?

㈠购买方式⑴单项价格⑵统包价格

㈡旅游范围⑴国际旅游价格⑵国内旅游价格

㈢旅游者需求⑴基本旅游价格⑵非基本旅游价格

㈣从市场营销角度⑴旅游差价⑵旅游优惠价

25.试述旅游价格制定的机制

⑴价值理论是制定旅游产品价格的基础

⑵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着旅游产品的现实价格

⑶市场竞争状况决定着旅游产品的现实价格

⑷政府的经济政策调节着旅游产品的成交价格

26.旅游定价方法:

⑴成本导向定价法:(成本+利润)①成本加成定价法=单位成本*(1+成本利润率)=单位产品价格

②目标收益定价法:单位产品价格=总成本+目标利润/预期销售量

③盈亏平衡定价法:单位产品价格=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数/估计销售量

④边际贡献定价法(变动成本定价法):价格>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⑵需求导向定价法:①理解价值定价法:客人对商品价值的理解、感受和评价

②区分需求定价法:不同消费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

⑶竞争导向定价法:①率先定价法②随行市定价法

27.旅游差价类型: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批零差价

28.旅游优惠价种类:销量优惠、老客户优惠、同业优惠、现金优惠

旅游消费在旅游经济运行中有何作用?(重点)

①旅游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②旅游消费是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③旅游消费是旅游经济运行的原动力

29.简述旅游消费结构的分类。

①按消费对象的形态:实物消费、劳务消费

②按消费内容的重要性:基本旅游消费、非基本旅游消费

③按消费内容的不同用途:交通、餐饮、住宿、游览、购物、娱乐

30.试述影响旅游消费结构的因素(重点)

㈠从旅游客源地看:①旅游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㈡旅游者方面:①旅游者收入水平②旅游者的构成③旅游者的心理因素

㈢旅游目的方面:①旅游产品结构②旅游产品质量③旅游产品价格

31.如何判断旅游消费结构是否合理?

㈠在消费结构多样化的基础上,实现其结构的优化

①多样化:内容、方式②结构优化:比例恰当

㈡要有利于实现旅游市场供需的平衡

㈢旅游消费环境优化①环境与旅游②消费结构中特种旅游活动:狩猎、钓鱼、森林....

32.试述旅游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的过程

初次分配过程:①直接在经营旅游服务的部门和企业中进行

②参与初次分配的是旅游经营收入中扣除了生产旅游产品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后的旅游净收入

③旅游净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分解为职工工资,政府税收和企业留利三大部分

再次分配过程:①初次分配中的成本———供应生产资料部门

②旅游从业人员个人收入,即工资———供应生活资料部门

③政府税收转为政府支出———国防、公共事业、经济建设、国家储备

④旅游企业部门自留利润———供应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

⑤利息支出,保险支出

33.简述旅游收入的乘数作用

第一,直接影响阶段,即旅游收入最初注入的一些部门和企业

第二,间接影响阶段,旅游收入对旅游相关部门带来的收入增加和产出增加

第三,诱导影响阶段(扩大影响阶段),旅游收入对更广泛的部门带来的收入增加或产出增加

34.简述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种类

①超前型和滞后型②市场型和政府指导型③延伸型和推进型

我国是政府主导下的超前的、推进型的发展模式

35.简述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依据和内容

依据: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②旅游资源③旅游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④产业政策、市场需求、

政治经济环境

内容:①战略目标②战略重点、布局、步骤③对策、途径、手段

36.分析旅游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㈠旅游经济学与经济学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㈡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学的关系: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旅游学:一般规律旅游经济学:从经济这个侧面来研究旅游活动

㈢旅游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平行关系: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法学、旅游地理、旅游美学等

纵向关系:旅游市场、旅游统计、旅游会计、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

37.论述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⑴基础产业:交通运输、水利、通讯、水电气供应、能源工业等

⑵支柱产业:5%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⑶主导产业:领头羊,产业结构特征和发展方向

作用:⑴增加外汇收入⑵加快货币回笼⑶扩大就业机会⑷带动相关产业⑸积累建设资金⑹促进贫困地区脱贫

38.试述什么是旅游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旅游产品的价值:是旅游服务所凭借的劳动产品的转移价值和服务本身创造的价值的总和

旅游产品的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物质的、精神的、生理的和心理的等多种需求

39.与一般物质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什么不同?

一般物质产品的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只能满足人们的一个主要需求)

一般物质产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0.试如何进行旅游产品线路产品开发?

①构思的收集②构思的筛选③构思的具体化④商业分析⑤产品的研制和开发⑥试销⑦商品化

41.试述旅游产品不同生命周期特点及策略

?旅游产品的投入期

特点:销售量增长缓慢策略:产品定型,质量稳定单位成本高多手段促销

利润少价格策略

竞争少全方位销售渠道

?旅游产品的成长期

特点:产品定型策略:提高产品质量

销量迅速增长创立品牌

成本下降树立企业形象

利润上升价格下降

新的竞争者选择性销售渠道

?旅游产品的成熟期

特点:市场需求饱和策略:改进现有产品

销量最高集中性促销

利润由升到降灵活定价

竞争激烈

?旅游产品的衰退期

特点:销量下降策略:产品更新换代

价格竞争促销减少

利润减少原价或降价

42.试论述旅游供给的静态与动态的均衡(画图说明)

静态均衡:

旅游经济学复习重点高等教育出版社田里主编

第一章 一、旅游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研究旅游经济活动中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二、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种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总称。 三、旅游学是以世界为整体,研究旅游活动产生、发展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目的是揭示旅游活动的内在性质、特点及发展趋势。 四、旅游经济学特征: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产业经济学,旅游经济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旅游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五、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旅游经济活动中旅游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的矛盾。 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任务:第一,揭示影响和作用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经济因素和经济关系。第二,在研究旅游经济活动的基础上,寻觅和获取旅游业发展的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途径。第三,为制定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和法国提供理论基础。 六、旅游经济学研究的内容:1.旅游经济的形成及产业标志。2.旅游产品的开发及供求关系。3.旅游产品的市场开拓及销售。4.旅游产品的消费及合理化。5.旅游产品的经营成本及效益。6.旅游经济结构及发展。 七、旅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3.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八、旅游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旅游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一门经济类的应用学科,经济学理论在旅游经济学中也是适用的。旅游经济学规律与一般的经济规律是高兴与共性的关系。 2.旅游经济学与旅游学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旅游学的一部分,它与旅游学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旅游经济学是从经济这个角度研究旅游活动中所反映的诸关系中的经济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加深对旅游学的研究。 3.旅游经济学与其他旅游学科的关系:第一类是与旅游经济学成平行关系的学科,旅游活动是它们相互联系的纽带。第二类是与旅游经济学成纵向关系的学科,旅游经济学同这些学科的关系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它们都是旅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在各具体领域中的应用和具体化。 第二章 一、旅游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视频生产发展的结果,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旅行社是指依法成立并具有法人资格,在旅游经济活动中从事招徕、接待旅游者,组织旅游活动,获取经济收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旅游企业。 三、旅游饭店是为旅游者提供住宿、餐饮、娱乐和其他服务的旅游企业。 四、旅游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发达的现代交通运输业,就不可能有发达的现代旅游业。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重点考点复习资料

自考00642传播学概论 网络传播双向互动“推”与“拉”是如何体现的,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电脑网络采用的要求用户高度参与、从信息之海中按需“拉”取信息的传播方式,它同传统的大众传媒如电视将信息“推”给受众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推”技术的作用:按照用户要求为用户代劳从网上信息海洋选出某些信息,将它们“推”给用户。“推”技术可以说是“推”中有“拉”。不同的用户可以让“推”技术将不同的信息内容“推”给他们。“推”技术的出现促使学术界进行思考: ①出现“推”技术后人们使用互联网络的发展趋势如何? ②出现“推”技术的驱动因素有哪些? ③仿效电视模式,经济上依靠广告收入,是否为正走向商业化的电脑联网业指出了一条有效的出路? ④它是否会关系到互联网络的潜在功能的发挥? ⑤国外强调该技术在方便用户接收、使用网上信息中的作用,我国关注“推”技术可用作网络管理工作。这是否体现了不同文化观察这一新兴技术时的视角不同? 1、控制 一般含义“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 在传播学中,控制有两层含义: (1)施控,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影响; (2)受控,传播者也会受到所处时代、社会的制约。 2、控制研究 专门考察传播者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时代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 (1)探讨传播者施控行为及规律; (2)探讨传播者受到时代、社会的控制; (3)分析各种控制形态。 传播功能研究走向式微的原因。 第一,传播功能研究主要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观点。这一理论有着先天的局限,限制了传播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社会冲突理论取代了结构功能主义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地位。作为传播功能研究的理论来源和基础的结构功能主义,在60年代以后它的地位已被社会学的社会冲突理论所取代。由于结构功能主义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的立场出发,注重研究社会整合、共同意识和力量均衡,忽视社会体系与其他有机体的差异,并转移了人们对变迁与冲突等社会现象的注意力。这样,也就不可能提出和处理充满冲突和需要根本变革的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传播学研究自身的发展决定了传播功能研究的式微。现在,传播功能已经列入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播学研究范围十分宽广,传播功能研究仅是有关传播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当众多的传播理论的开拓后来居上之时,传播功能研究也就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辉。 一、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的传播的社会功能

旅游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遊經濟學複習資料 第一章 P9 旅遊產品的兩個定義(簡答) 1.旅遊產品是指旅遊經營者憑著旅遊吸引物、交通和旅遊設施,向旅遊者提供的用以滿足其旅遊活動需求的全部服務。 2.旅遊產品是指遊客花費了一定的時間、費用、精力所換取得一次旅遊經歷。 P14什麽是旅遊經濟學 旅遊經濟學研究對象就是研究由旅遊者的空間位移而引起的旅遊客源地、旅遊目的地和旅遊連接體三者運動表現出的經濟現象、經濟關係以及經濟規律的科學。 P14旅遊經濟學的特殊性 1.需求流動型的群簇經濟 2.內生信息化與誠信要求的經濟 3.本地化剛性的經濟 4.主體共享的經濟 5.敏感而頑強的經濟 第二章 P45 什麽是旅遊 旅遊是在工業環境下,非定居者出於消遣、休閒的目的,前往相應目的地的旅行以及停留。 第三章重點!! P57 什麽叫資源 資源存在於自然地或社會的環境下,經過一定的組織開發和經營,能發揮經濟和社會的客觀事物和現象。 資源是自然的存在物,是一種中性材料,只有與一定的技術、知識等結合在一起時,它才會有價值,會進一步吸引更多旅遊者前來利用它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P58旅遊資源的國家定義(名詞)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都可視為旅遊資源。 P58旅遊資源的分類 1.按其存在方式:可分為自然性旅遊資源、人文性旅遊資源、社會性旅遊資源三大類。 2.按開發程度不同:可分為潛在旅遊資源和現實旅遊資源。 P58 旅遊資源的特點 1.從概念出發,旅遊資源具有特指性。 2.從空間分佈出發,旅遊資源具有區域性。 3.從主體出發,旅遊資源具有對象性。 4.從旅遊演變出發,旅遊資源具有發展性特點。 5.從利用角度出發,旅遊資源具有重複使用性特點。 P61旅遊目的地的定義 旅遊目的地是擁有特定性質旅遊資源,具備了一定旅遊吸引力,能夠吸引一定規模數量的旅遊者進行旅遊活動的特定區域。 P61旅遊目的地形成條件(簡答) 1.要擁有一定數量的旅遊資源 2.要擁有足夠的基礎設施和專門設施 3.要有一定的旅遊者流量

安全经济学要点

旗开得胜1.安全人本性 ?人既是实现安全的核心和主体, ?人又是事故灾害的受害者和重要的致因方面。 所以,安全人本性的主要含义有三点: 1).从实现安全看 欲实现安全,必须以人为本,协调好人—机,人—人,人—环,机—环,以及人、机、环三者之间的关系。 2).从事故致因看 人的不安全行为等人因失误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方面,消除事故原因和发生条件,必须重视人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3). 从事故损伤对象看 人们的健康、生命安全等利益是事故的最重要的直接破坏对象。安全应当以人为中心。 2.安全与经济的关系 所谓安全经济关系,包含以下四层含义: ①安全分工协作关系 1

旗开得胜 ②安全经济利益关系 ③与安全有关的各种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④安全经济效益关系 这四个方面构成了安全经济关系体系。 3.安全的经济功能 第一种功能称为“拾遗补缺”,可利用损失函数L(S)来表达: 第二种功能称为“本质增益”,用增值函数I(S)表示: ?如图2-2所示,反映了安全功能函数的变量间关系。 2

4.安全经济利益从时间上划分有多少时期 安全经济利益从时间上分析,一般经历负担期Ⅰ(或称投资无利期)——微利期Ⅱ——持续强利期Ⅲ——利益萎缩期Ⅳ——无利期Ⅴ(失效期)的层次循环。如图2-5所示。 5.风险是什么 风险的含义 对风险的不同定义 在安全学著作中,对风险的定义是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乘积。 在保险学著作中,国外主要有两大派观点。一派观点认为,所谓风险就是损失的不确定性。另一观点被称为“客观风险说”,这种观点认为,风险是存在的事物,是可以用客观尺 3

度衡量的。二者共同之处是都承认风险是与随时联系的概念,而都不把积极结果如盈利视为风险。 在国内的安全与保险著作中,常把风险和危险视为同一概念,风险即危险。事实上,“风险”和“危险”是两个十分相似但又有区别的概念。 “风险”和“危险”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尚未发生而又可能发生的现象;二者发生后的可能性的后果是可知的、确定的。 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事故一旦发生,危险只有一种后果,因而是事先可知的;风险则有几种可能的后果,是事先不可知的。所以,在安全经济学、安全学等学科中应对风险、危险加以区分,区别使用。 6.保险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工伤保险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做比较好(路径) 一)建立事故预防与工伤保险综合管理机构,即在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设立事故预防与工伤保险综合管理机构。 二)建立工伤保险与安全监察机构密切配合、协调工作的运行机制(在结合12章三的相应内容从上面两大点展开来说就行了) 7.安全经济强化的手段、做法 安全经济强化手段——奖与罚 4

旅游经济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六

《旅游经济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六)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国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收入 2、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 3、产业观、效益观 4、非再生性资源 5、消费支出、商务旅游支出、政府支出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B 2、A 3、C 4、D 5、C 6、C 7、A 8、B 9、C 10、B 三、判断题(在正确的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题后括号内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 2、× 3、√ 4、√ 5、√6.√7、√8、×9、√10、√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现代旅游经济:以现代旅游活动为前提,以商品经济为基础,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反映旅游活动过程中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按照各自利益而发生经济交往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2、旅游产品的转移价值:是指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时,所凭借的各种服务设施和设备的折旧,提供餐饮、住宿、娱乐等旅游活动所耗费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消耗等,它们是旅游行业劳动者过去所创造价值的转移,属于社会总产品中的不变部分的转移。 3、旅游需求调查:是通过对旅游客源国的综合性调查,了解和掌握旅游需求的产生和发展状况,为科学的旅游需求预测和分析提供依据。 4、旅游市场法制:所谓旅游市场法制,是指国家运用反映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手段来进行宏观调控,维护旅游市场的正常活动,使一切旅游经济活动都以法律为边界,按法定的原则和规范进行交易,形成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双方在市场交换中公平合理的关系。

中央电大《旅游经济学(专科)》 2008年7月期末试题及答案重点

试卷代号:247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来源:河南学历考试网 https://www.doczj.com/doc/e113653818.html, 旅游经济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 , 其序号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20分 1.1845年,预示一种新的旅游生产方式的出现,旅游经济进入专业化阶段的标志是 ( 。 A.蒸气机的出现 B.渡假胜地的形成 C.托马斯库克公司的成立 D.人造旅游物的兴起 2.商品化阶段,系统介绍古代旅游的著名事件和旅游特色的著作是( 。 A.《旅游学》 B.《旅游学一要素·实践·基本原理》 C.《旅游学概论》 D.《旅游学原理》

3.利比亚、贝宁、马耳他、塞浦路斯等国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属于( 。 A.美国模式 B.西班牙模式 C.印度模式 D.岛国模式 4.中国的社会经济情况和人民消费水平决定了我国旅游业发展只能采取( 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A.延伸型 B.推进型 C.市场主导型 D.滞后型. 5.在旅游需求的特征中,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内涵的是( 。 A.整体性 B.多样性 C.主导性 D.高层次性 6.旅游产业的( 实质是产业结构的集约化、产业服务深入化和产业高附加值化。 A.合理化

B.高度化 C.均衡化 D.规范化 7.企业集团、战略联盟、虚拟企业等组织形态属于( 组织形态。 A.自由交易市场 B.中间性 C.科层企业 D.中介 8.下列哪种组织方式是旅游企业最常见的组织方式( 。 A.竞争方式 B.个体方式 C.团队方式 D.层级组织方式 9.对于一些规模不大的中小型旅游企业来说,往往会在竞争策略上选择( 。 A.价格策略 B.高质量策略 C.专业化分工策略 D.新产品策略

安全经济学与安全法学考 试 试 卷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安全法学与安全经济学 专业: 姓名: 一、问答题(30) 1、违法与犯罪有何区别? 违法与守法是相对称的概念。所谓违法,就是行为主体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各项法规所规定的原则和内容。一切组织或公民,凡没有做法律规范所规定必须做的事,或者做了法律所禁止的事,都是违法。 违法与犯罪是有区别的:犯罪是违法,而违法却不一定是犯罪。凡是有违法行为的人,都应该根据违法的性质和程度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犯罪则必须符合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规定,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特征。第二,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 2、边际安全投资与边际安全效益的关系是什么? 边际投资或边际成本是指生产中安全度增加一个单位时,安全投资的增量。 边际效益指生产中安全度增加一个单位时,安全效益的增量。 a.在最佳安全度S 0,边际投资量等于边际损失量,即安全投资的增加量等于事故损失的减少量,此时安全效益反映在间接的效益和潜在的效益上(一般都大于直接的效益数倍); b.安全度低于S 0时,提高安全度所获得的边际损失大于边际投资,说明减损的增量大于安全成本的增量,此阶段,有必要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安全度; c.安全度超过S 0 时,提高安全度所花费的边际投资大于边际损失,如果所超过的数量在考虑了安全的间接效益和潜在效益后,还不能补偿时,则意味着,安全的投资没有效益。 3、图示说明安全功能、安全成本与安全水平之间的关系? 二、计算题(50) 1、某企业计划新建一项目,投资总额180万元,分三年均匀投入,第四年初投产运行,投产后每年计提折旧及新增利润40万元,项目收益期6年。该项目是否合理?设银行利率为7%。(15) 2、某企业在过去的一年里发生伤亡事故12起,共造成1人死亡,1人重伤致残(休工估计7800日),2人重伤致残(估计休工日分别为3500日、4500日),7人轻伤(休工日分别为220日3人、150日2人、50日2人),10人轻伤未住院(休工日在10天左右),设劳动人身保险费为10万元。试用伤害分级比例系数法估算12起事故造成的损失。(15) 实际损失=V m i i K N ∑=()1012+0.751+0.551+0.053+0.032+0.022+0.0110=????????36.5

旅游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旅游经济学》 第二章、旅游经济概述 鬥、旅游经济的产业化标志: 1、消费需求的集中化 2、旅游产业供给的专业化 乜、旅游经济的性质 1、旅游经济是旅游活动商品化的旅游活动 2、旅游经济是以旅游服务为主的综合经济 3、旅游经济是相对独立的产业经济 4、旅游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法制经济 *3旅游经济的特征 1、旅游经济活动的大众性 2、旅游服务贸易的全球性 3、旅游经济运行的规范性 4、旅游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5、旅游经济产业的敏感性 暂现代旅游的特征 1、现代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 2、现代旅游是一种健康的文化审美活动 3、现代旅游是一种积极的社会交往活动 4、现代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活动 彩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1、地位 (1)、旅游业的性质决定,这是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综合性服务行业。为人们提供食、住、行、购、娱等各种服务。 (2)、社会生产力的提髙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屮FI益占据重要地位。 (3)、旅游业是“绿色产业”,符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潮流,并且被人们称为“永不衰竭的朝阳产业”,这说明旅游业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将呈现出更强劲的势头。 2、作用 (1)、增加外汇收入 (2)、加快货币回笼 (3)、扩大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积累建设资金 (6)、促进贫困地区脱贫 粥旅游经济对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一)、旅游经济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1、传播现代文明,促进各种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 2、引发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变化 3、引发社会结构的变化 4、改善社会环境 (二)、旅游经济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1、旅游经济的发展促使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恢复、振兴和发扬。 2、旅游经济的发展促使民族文化的个性更加突出 3、旅游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整个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二)、旅游经济对环境的作用和影响 旅游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使得世界上许多国家竞相大力发展旅游业,并促使各国重视对旅游资源以及生态坏境的保护,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彫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及旅游意境的影响。 第三章、旅游产品与开发 *7旅游产品的属性: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旅游产品的服务性、旅游产品是一种动态性产品 怡旅游产品的特征: 旅游产品的综合性(产品内容丰富、设计部门行业众多)、旅游产品的无形性、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旅游产品的依赖性、旅游产品的脆弱性 *9旅游产品的一般构成: 旅游产品的核心部分.、旅游产品的形式部分、旅游产品的延伸部分 "0旅游产品的需求构成: 1、按需求程度分析:基本旅游产品、非基本旅游产品。 2、按消费者消费内容分析:旅游产品由食、住、行、游、购、娱六大部分组成。 3、按消费结构分析 勺人旅游产品的供给构成 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购物品、旅游可进入性(良好的交通条件、便捷的通讯条件、手续办理的繁简程度、旅游地的社会条件) 鬥2、旅游产品的类型 1、按特点分类:观景类旅游产品、文化类旅游产品、度假类旅游产品(公务类、生态类)。 2、按旅游者的参与程度分类:观光类,主题类,参与类,体验类。 3、按功能分类:康体类,探险类,享受类,特种旅游产品。 4、按开发程度分类:创新类,换代类,改进类,仿制类。 5、按销售方式分类:团体包价旅游,散客包价旅游,自助旅游。 鬥3、旅游产品开发内容与原则 (一)、开发内容 1、旅游冃的地的开发:全新、发展中、发达旅游FI的地开发。 2、旅游线路的设计与组合 (二)、开发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综合效益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74、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1市场型组合策略 2产品型组合策略 3整体组合型策略 鬥5、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策略 1开拓旅游市场 2改进旅游产品 3旅游市场营销组合 4升级换代旅游产品

传播学概论复习(重点整理)

传播学概论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所谓传播,实质上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 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传播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信息定义: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特点: ①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②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第二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类型: 1.人内传播: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 2.人际传播:由两个个体系统的互相连接所形成的新的信息系统 3.群体传播:群体传播不仅存在着许多个体系统的活动,有机结合还产生了新的输出物— —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群体价值 4.组织传播:企业传播与企业管理 5.大众传播:专业传播者、广泛受众、专业技术手段 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①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②社会信息系统是有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③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传受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④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传播障碍——结构与功能障碍 传播隔阂——无意曲解、有意曲解 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的存在是社会信息系统的一个必然现象,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地解决,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和正常发展。 第三节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研究传播学的重要前提:必须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立场出发,树立科学的传播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精神交往理论的几条重要原则: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在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旅游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旅游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固定费用(成本)主要包括折旧、管理费用和()。 A、原材料 B、基本工资 C、流通费用 D、产品 2、旅游就业人员指标,反映了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为社会提供()的总量。 A、增加人数 B、减少人数 C、旅游人数 D、劳动就业人数 3、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带动,一般是通过计算旅游产业同其他相关产业的关联性、()等指标来反映旅游业的重要作用。 A、投资回收期 B、投资效果系数 C、就业人数 D、带动系数 4、()是指为开展旅游经济活动而必须付出的直接成本,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支出。 A、固定成本 B、变动成本 C、有形成本 D、无形成本 5、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与()的有效应用紧密相关。 A、现代科学管理 B、管理制度 C、控制方法 D、计划方法 6、旅游人数规模的统计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计量() A、国内人数 B、海外人数 C、增加与减少 D、服务人数 7、旅游成本按照费用分类可分为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和() A、固定成本 B、可控成本 C、财务费用 D、价值形态 8、旅游经济活动必须以()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 A、经济效益 B、旅游资源 C、人文风情 D、经济规律 9、提高现代旅游微观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一是提高旅游收入,二是()

A、加大基础建设投资 B、提高服务水平 C、降低旅游销售成本 D、降低旅游流通费用 10、投资收益,一般包括旅游企业向外进行投资而获得的利息、股息、()及转让款项高于帐面投资净值的差额。 A、财务费用 B、净收益 C、净损失 D、投资回收 二、判断题 1、现代旅游经济效益质和量的规定性是一个整体。() 2、若为一定的旅游者服务而劳动占用和耗费不断增加,则旅游经济效益就差。() 3、任何一项旅游经济活动都必须涉及和影响到旅游业的宏观效益和区域效益。() 4、现代旅游微观经济效益评价,是通过分析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经营者的收入、成本、利润和贡献率的实现,以及它们之间的比较来体现的。() 5、盈亏平衡分析法,是通过模型来预测产品消费、定价、收益等指标的现代管理方法。() 6、旅游者的数量规模大小对旅游经济效益具有间接的影响作用。() 7、影响旅游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包括内在和外部环境因素。() 8、若旅游劳动效率低,则旅游劳动的成果就少,相应旅游经济效益就好。() 9、边际分析方法也称为利润规模分析法。() 10、资金利润率,反映了旅游经营利润与成本投入的关系,说明旅游企业以及旅游经营者劳动占用的经济效益。() 三、填空题 1、旅游经济效益是指与的比较关系。 2、现代旅游经济效益具有和的规定性。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中央电大《旅游经济学(专科)》 月期末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475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 来源:河南学历考试网 https://www.doczj.com/doc/e113653818.html, 旅游经济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 其序号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旅游供给弹性充足。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价格稍有变化,便会引起旅游供给量更大幅度的变化。此时,旅游供给曲线表现得非常平缓,下面哪个选项是正解的?( ) A.Es-0 B.Esl 2.北京是天津、河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的( )客源地。 A.全国性 B.区域性 C中转性 D.临时性 3.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旅游产业的基本特点?( ) A.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 B.旅游产业的敏感性 C.旅游产业生产的非物质化 D.旅游产业的综合性 4.旅游消费涉及“吃、住、行、游、娱、购”多方面,体现了旅游消费的( )。 A.大众性 B.持续性 C.广泛性 D.综合性 5.旅游交通网络越发达的旅游目的地,旅游客流越密集,这说明旅游客流分布在地域上具有( )。 A.和时间成正比 B.不平衡性 C盲目性 D.选择性 6.旅游是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 )三个要素构成的,旅游活动以及旅游经济活动也都是围绕着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A.旅游联结体 B.旅游者 C.旅游资源 D.旅游目地的 7.旅游客源地输送客源的规模首先取决于这个地区的( )。 A.人口结构 B.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 C.总人口规模 D.消费习惯

8.度假游属于( )。 A.高端游 B.中端游 C.低端游 D.以上都不是 9.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极强的产业。旅游产业的六大要素“行、游、住、食、购、娱”这体现了旅游行业管理( )。 A.基础的脆弱性 B.幅度的宽泛性 C.要素的综合性 D.政策性 10.根据客源地内旅游经营商的( ),可以将旅游经营商划分为旅游批发商、旅游零售 商和旅行代理商三类。 A.性质 B.职能以及作用 C.注册资本 D.规模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正确的在题后括号里划“√”,错 误的在题后括号里划“×”。每小题2分,共20分J 11.旅游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由旅游者的空间移动而引起的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 旅游联结体三者运动而表现出的经济现象、经济关系以及经济规律。 ( ) 12.通常而言,旅行距离越短,旅行费用越可能成为人们选择旅游交通方式的主要影响因 素;随着旅行距离的增加,旅行速度将成为人们选择旅游交通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 ( ) 13.由于旅游产品生产能力缺乏刚性,因此,相同产品竞争定价模式便成为旅游企业价格 决策中的一个重要模式。 ( ) 14.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 ( ) 15.旅游市场属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即寡头垄断市场。 ( ) 16.所谓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进入目前业务的供应阶段或使用阶段,实现在相关产品链上 的延长。 ( ) 17.旅游目的地能否及时扩大旅游供给的规模,提升旅游供给的质量,其中一个关键的影 响因素是它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这一点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尤为重要。 ( ) 18.在影响旅游需求的诸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将引起旅游需求量的相应变 化,这种反应特点叫旅游需求弹性。 ( ) 19.旅游经济长期发展的要求和国内旅游发展的现状必然决定旅游产业地区结构从目前 以重点城市为主体逐渐转向以城市为依托,各地区共同发展的旅游产业地区结构。 ( ) 20.合理的旅游产业行业结构的主要标志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在质的关系上表现为

安全经济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经济学 一、填空题: 1.安全利益规律从时间上分析, 它可以分 、 、 、 、 ,这体现了系统进行安全投资后的投资收益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2.安全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是 、 和 。 3.安全经济的强化手段是 和 。 4.安全生产指数(体系)包括三个概念, 即 、 、 。 5. 是价值工程的核心。 6.安全功能评价方法分为 和 。 7.安全投资按所形成的“产品”或形式分为 和 。 8.安全经济学研究方法有 、 、 、 和 。 9.提高安全经济效益的基本途径有 和 。 10.安全设备、设施的损耗可以分为 和 。 11.安全效益从性质上可分为 和 。 12.事故预防指标分为 和 。 13.在一个安全功能体系中 是目的, 是手段。 14.《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煤矿企业风险抵押金不超过 。 15.确定安全投资合理比例的方法有 、 和 。 16.用海因里希方法计算事故损失时直间比取值为 。 17.用增长速度方程计算宏观安全经济贡献率时,其值可由 、 和 相加得出。 18.安全生产状况是国家 和 的反映。 19.安全经济学内容的层次结构有 、 、 和 。 20.从定量科学的角度看,风险度数学函数 ),(L P F R 中P 和L 分别代表 和 。 21.安全价值工程的任务是研究 与 的最佳匹配关系。 22.安全经济激励经历了 、 和 阶段。 23.从理论上讲,安全具有的两大功能是 和 。 24.安全生产指标体系中,事故预防指标包括 和 。 25.价值工程于20世纪40年代起源于 国家。 26.安全功能体系可以分为 、 和 三类。 27.在安全功能整理中,确定某项安全投资所要达到的最基本安全功能叫 。 28.安全投资按时序可划分为 、 和 。 29.在实际规划安全系统时应遵循 的指导思想。 30.从理论上讲,安全具有的两大功能是 和 。 31.安全生产指标体系中,事故预防指标包括 和 。 32.安全功能体系可以分为 、 和 三类。 33.在安全功能整理中,确定某项安全投资所要达到的最基本安全功能叫 。 34.安全经费支出中“硬”技术方面包括 、 和 。 二、选择题: 1.安全生产状况是国家 和 的反映。[ ] [A] 经济发展 [B] 生产水平 [C] 社会文明程度 [D] 生活水平 2. 安全活动的基本特性有 、 和 。[ ] [A] 避免事故或危害的有限性 [B] 安全的有效性 [C] 安全的相对性 [D] 安全的极端性 3. 安全给人类带来的利益包括哪些层次。[ ] [A] 人类与全球的利益 [B] 国家或地区的利益 [C] 局部或集体的利益 [D] 个人的利益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

旅游经济学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 1.由于旅游产品表现为无形的服务,因此旅游产品不受价值规律的作用。() 2.旅游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3.基本消费支出在旅游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越低,越有利于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4.旅游产品需求价格的高低是由需求量决定的。() 5.旅游经济学和旅游学的关系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6.超前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一般发生在经济发达国家。() 7.旅游经济学和旅游学的关系是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8.决定旅游产品成交结构的关键因素是价格。() 9.旅游消费是一种低层次的消费需要。() 10.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 11.行政手段是各国推行产业政策时常用的手段。() 12.在旅游产品质量和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成本越低,利润就越高,反之则相反。()13.旅游产品需求价格的高低由需求量决定。() 14.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旅行活动是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产生的。()15.旅游优惠价和旅游差价都是公开的。() 16.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旅游需求与人们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同向变化。() 17.旅游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是相对独立的过程。() 18.超前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一般发生在经济发达国家。() 19.旅游产品需求价格的高低由需求量决定。() 20.在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旅行活动是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而产生的。()21.旅游消费属于弹性较小的消费。() 22.经营杠杆率高的企业称为市场指向型企业。() 23.滞后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一般发生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 24.当旅游供需双方能够以同样的价格交换彼此认可的数量的旅游产品时,旅游供需平衡才能实现。() 25.根据旅游供给规律,如果旅游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则旅游供给量就增加。() 二、填空题 1.基本旅游供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旅游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实际上是以_____________为纽带连接起来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之间的矛盾运动过程。 3.从旅游消费资料的形态出发,旅游消费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我国当前产业政策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探索性等特点。 5.居民收入乘数是一地区____________增加量和由此引起的该地区___________增加量之间的________关系。 6.____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科学研究唯一正确的方法。 7.从购买方式来看,旅游价格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 8.旅游差价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根据经营阶段划分,旅游服务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10.从时间的角度,旅游消费效果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1.产业政策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2.产业政策的主体和基础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传播学概论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传播学的基本情况 一、传播学兴起的背景 1922年李普曼出版《舆论学》 1927年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1944年拉斯韦尔《人民的选择》 1949年施拉姆《大众传播学》 经济背景 1.经济发展-拓展市场行销-调查企业对消费者-媒介对消费者 2.大众传媒学-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 3.社会背景:科技发展推动传播业发展(刑、腥、性) 第二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1.人类传播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传播思想、船舶技术、传播实践、传播与人与社会的关系 2.人类传播的形态 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3.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 宏观:系统中,传播和社会、组织、经济、文化等互动关系 微观:自身轨迹:包括传者、内容、媒介、受众效果分析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1.定性 人文科学研究法 人类历史上人文科学始终研究的正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文本。过去在人文科学对文学作品和其他主要文化形式研究中,大部分支队文本中所包含的文化传统、意境、时代精神和意识形态提出解读和注释,而没有从文化角度对文本中出现的概念、词汇进行分析,而这些和词汇本身的变化且具有相当丰富的意义 社会科学定性研究法 社会科学定性研究发是以长期的,第一手观察的形式,从近距离观察社会及文化层面的现象过程。 2.定量 定量研究法又称量化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法。它是在占用大量量化事实的基础上,描述、解释和预测研究对象,通过逻辑推论和相关分析,提出理论的观点。实地调查法步骤 ①提出研究假设、 ②按照研究假设的需要,确定实地调查的总体范围和样本数 ③确定抽样方案 ④设计调查问卷 3.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就是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传播的讯息内容 实验法来自实验心理学,实验法分为两种:控制实验法和自然是研发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心理学所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四传播学与奠基人 1)拉斯韦尔:政治传播第一人-提出传播过程的主要因素,提出传播的社会功能。 1监视环境2联系社会3传递意义 2)卢因:场论 3)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论》 民众——舆论 领袖——媒体 4)施拉姆《大众传播学》 小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构成了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三根基柱。学者们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细致的讨论。基本上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传播的发生与发展;人类的传播类型;人类的传播过程与结构 传播学的方法具有多元性和综合化的特点。从方法体系上来说,主要包括定性的和定量两大类。定性包括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定量的方法来自社会学、心理学等,包括实地调查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 传播及人类传播的发展 1、传播 定义: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信息的共享 2.有意义地施力发展 3.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4.信息的流动与交流人类的传播流动过程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旅游经济学》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7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旅游经济学》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475)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其序号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 1.伴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旅游业逐渐从传统的服务业中分化出来,形成了以旅游经济活动为中心,根据旅游者需求把多个企业和行业集合起来,向旅游者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综合性服务的新兴产业。这部份内容体现了旅游经济产业化具体标志的哪个方面?( ) A.旅游消费需求的集中化 B.旅游生产供给的专业化 C.旅游经济运行的规范化 D.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化 2.无论旅游价格如何变动,旅游供给都不发生变化。此时,旅游供给曲线表现为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线。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 A.Es=0 B.Esl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旅游产业行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 A.旅游者的消费倾向 B.国家产业政策 C.旅游消费形式与规模 D.社会生产力水平 4.北京是天津、河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的( )客源地。 A.全国性 B.区域性 C.中转性 D.临时性 5.形成旅游需求的首要的主观条件是( )。 A.闲暇时间 B.旅游动机 C.支付能力 D.以上都是 6.哪种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产生要求有这两个重要前提:一是国家干预和控制经济的历史传统,二是短时间内有快速推进旅游产业成长的战略目标?( ) A.市场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B.政府主导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C.推进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D.延伸型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7.旅游客源地输送客源的规模首先取决于这个地区的( )。 A.人口结构 B.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 C.总人口规模 D.消费习惯 8.与一般公共交通相比,旅游交通更注重( )。 A.舒适性 B.游览性 C.季节性 D.区域性

安全经济学

1.安全生产与社会安全 在人民群众的利益中,生命的安全和将康保障是最实在的和最基本的利益。安全生产是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稳定和发展。 安全生产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 2.安全生产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济水平。一方面经济水平决定了安全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经济水平制约了安全技术水平和保障标准,安全生产现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级政府管理能力发反映 3.安全经济学有关术语和概念 安全---具有特定功能和属性的实务,在外部因素及自身行为的相互作用下,足以保持其正常的、完好的状态,免遭非期望的损害的现象。安全性和安全度来表示 安全成本---实现安全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 安全投资---安全活动是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前提的,对安全活动做出的投入总和称为安全投资 安全收益(产出)---安全的收益等于安全的产出 安全效益---安全收益与安全投入之比 4.安全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安全的经济(利益、投资、效益)形式和条件,通过对人类安全活动的合理组织、控制和调整,达到人、技术、环境的最佳安全效益的科学 安全经济学的内涵:(1)安全经济学研究的是安全的经济形势和条件,即通过理论研究和分析,揭示和阐明安全利益、安全投资、安全效益的表达形式和实现条件 (2)安全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人、技术、环境三者的最佳安全效益 (3)安全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控制和调整人类的安全活动来实现的 5.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安全经济利益关系:宏观上讲,是企业与国家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微观上讲,是指企业等组织内部的各层次劳动者之间的安全利益分配、责任分配和占有关系 安全经济利益关系是安全经济关系的核心和本质 (2)安全经济效益关系:是指安全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微观而言,是企业自身的安全投入和安全产出的关系,宏观而言,是指整个社会在安全上投入的人、财、物的总和与安全投入为社会所挽救的损失及这种挽救保护为社会带来的经济产值的增加量的总和之间量的比较关系 逻辑体系:安全分工协作关系--安全经济利益关系--安全经济数量关系--安全经济效益关系,四个方面构成了安全经济体系关系 6.安全效益的实质是:用最少的安全投资,提供尽可能多的符合权社会需要和人民要求的安全保障 安全效益的分类:(1)表现形式: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2)性质: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 (3)层次:内部经济效益和外部经济效益 7.安全利益规律:是指在实施安全对策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个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安全经济利益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