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现状问题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现状问题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现状问题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现状问题

飞越疯人院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现状问题

一、论文摘要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科疾病,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多青壮年发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

已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系统不但与精神疾病的发生有关,而且与其发展、预后和转归也有联系①。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个特殊群体,我将通过一份问卷调查与两个访谈案例来了解他们所能获得的社会支持情况及社会支持程度所引发的生存质量问题。随后,我们将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唤起群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关爱。

二、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社会支持现状问题

三、提出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表明,一般人群中,精神分裂症发病率在

0.2%~0.6%之间,平均0.3%,人群的总患病率可达到0.7%。也就是说每

年每千人中就有2~6个人换精神分裂症,差不多每100人中就有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我们人均拥有的医生数还要多。

●从百度百科中得知,估计全球有4500至5000万人患精神分裂症,其中3300

万在发展中国家。

●据了解,中国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数估计约1000万

●据康宁医院X医生保守估计,深圳有2~3万精神分裂症患者(尽管记录在

案的只有不到4000)。

列出那么多的数据无非就是想要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这个群体的庞大及其不断地在扩大,理应获得人们更多、更多的关爱与帮助。虽然随着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社会不同人群对精神分裂症的态度,以及由此对精神分裂症治疗与康复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我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关爱态度还是

存在一定的偏见,对相关的情况也不甚了解,国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仍然普遍存在着害怕与排斥。因此政府、精神病院等机构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问题上很难采取积极的措施。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还是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了很多障碍。他们大多数没有职业,很少有高的社会地位,很少拥有完整的家庭。这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满足良好的社会关系,因此非常自卑。

由以上现象可以得知,消除偏见和歧视是首要的,而且我们还应尽最大可能的给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的获得无疑是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从中解脱出来的一条积极途径。

因此,本次论文意在了解人群对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情况、对患者的关爱态度及对患者的社会支持体系进行研究调查,以期为减少、消除社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歧视,促使精神分裂症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改善生活质量。

四、文献回顾

社会支持系统最主要的作用是缓冲各类应激所产生的压力, 维护心身健康②。本研究发现, 在社会支持的程度方面, 与正常人相比较, 精神分裂症在从亲人、朋友、同事等处获得的支持、遇急难时获得的支持等多方面的社会支持虽然比较多,但有一点比较肯定, 精神病患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这些主要支持源处获得的社会支持比较有限, 甚至不成其为支持源。J.Leff在文中指出:“精神病患者和周围人之间的社会相互作用的性质是极其重要的, 尤其是非语言性

的物质交流、服务交流在缔结社会关系中有重要意义”③。

经过一段比较长时间的调查发现, 精神病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范围不广,

程度不深, 需要加以弥补。目前普遍认可: 大多数精神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生物学倾向和社会、文化、经济及人口统计学上的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④ , 因此我们意识到,应该向社会倡导,在运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该运用上心理学知识进行开导治疗。正如Greenblatt所言:“我们已经到达这样的时候: 患者的治疗方案应该个体化, 包括评估他们的社会网络以及评估他们和社会支持源起共

同提出的了解支持不足的措施”⑤。一些研究者已发现社会关系的好坏与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演变有关, 如Brown GW等研究发现:“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成员在与患者相处中表现出冒犯或抵毁的情绪时, 患者变得更容易旧病复发⑥。”

Brown GW等还发现:“可靠的社会关系使抑郁症患者在面对大量生活压力时,其疾病加重的可能性会变得小得多⑦。”诸如此类的研究发现, 使我们越来越有理由相信: 良好的社会关系的维系是精神病患者真正走向康复的重要因素。因此, 改善当前精神病患者社会支持体系的状况是值得我们积极去尝试的事情。

此外, WHO在20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着手研究生活质量( QOL)⑧ , 并将其解释为个体对他们在具有相关文化和价值体系的生活中所处位置的一种知觉, 这种知觉涉及到个体的躯体健康、心理状态、独立水平、社会关系以及他们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宋立升( 1994 年) 、Corrigan( 1995年) 等人报道⑨ ,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生存质量主要面向病人,是病人对其疾病和相关医学治疗所产生的躯体、心理社会地位和作用上的影响的主观认知和体验,一般认为生存质量应由几大方面或领域构成(至少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每个领域又由一些条目构成⑩,精神病人作为一特殊群体,他们的生存质量受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症状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社区康复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一个健康的社区环境的情况下,我们又回到了最主要的社会支持问题。因此, 如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提高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支持水平, 以使他们在社区相对正常地工作生活, 看来不仅是精神医学工作者的责任, 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五、问卷调查

(一)数据统计

——对精神分裂症及患者的认识、关爱态度及对待方式的问卷调查

1.你知道什么是精神分裂症及精神分裂症的病症吗?

A. 非常清楚0.0

B. 知道一点56.2

C. 完全不了解,但想了解23.9

D. 完全不了解,也不想了解19.6

2.你认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起因是什么?

A. 遗传工作、生活压力41.3

B. 情感、人际交往问题21.7

C. 其他37.0

3.提到精神分裂症患者,你的第一印象是?

A. 可怜15.2

B. 可怕34.8

C. 社会的弱势群体39.1

D. 没想过10.9

4.你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价值:

A. 精神病人能为社会做贡献32.6

B. 精神病人经常扰乱社会秩序13.1

C. 精神病人对家属和社会是一种负担47.8

D. 精神病人是社会无用的人 6.5

5.你是否和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过接触?

A. 有,不多 2.2

B. 有,好几个0.0

C. 没有,不敢(愿)接触82.6

D. 没有,没机会接触15.2

6.如果看到精神分裂症患者,你有没有想过要帮助他们?

A. 有过,这是应该的13.0

B. 会想这么做,但是因为害怕而没这么做76.1

C. 没有,与我无关,不想惹麻烦10.9

7.你是否会因为某个家庭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试图避免与这个家庭交往?

A. 会69.6

B. 不会30.4

8.你是否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状况?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的? [多选题]

A. 精神病院8.7

B. 道听途说73.9

C. 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多媒体52.2

D. 身边实例 2.2

E. 不了解 4.3

9.假如你为公司老板, 那你是否会招聘已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你的职

员:

A. 应该会21.8

B. 可能会56.7

C. 不会21.5

10.你是否可以接受已经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你的配偶?

A. 可以接受33.7

B. 不会接受66.3

11.现在提倡对精神病人进行“社区关爱”治疗, 允许精神病人在社区进行活动

性关爱治疗, 你对此:

A. 赞同77.8

B. 不赞同15.3

C. 无所谓 6.9

12.你觉得应该把精神分裂症患者送到医院去吗?

A. 应该10.9

B. 不应该13.0

C. 视其严重情况而定63.1

D. 不知道该怎么办13.0

13.你对精神病院的理解? [多选题]

A. 防治精神病人危害社会的监护场所34.8

B. 帮助精神病人康复的场所87.0

C. 关押精神病人的场所50.0

D. 为精神病人提供关怀救济的场所73.9

E. 不清楚26.8

14.你觉得精神病院的治疗有效吗?

A. 有15.2

B. 没有67.4

C. 不清楚17.4

15.你认为精神病院在以怎样的方式治疗病人?

A. 强迫压制性的药物23.9

B. 治疗为主52.2

C. 关怀式的治疗15.2

D. 其他8.7

16.就你的了解,你知道深圳市的精神病医院有多少家吗?

A. 不知道 2.2

B. 1 - 3 97.8

C. 3以上0.0

17.政府有必要给精神病人一定的补助吗?

A. 有必要58.7

B. 没有必要28.3

C. 没想过13.0

18.目前我国要进一步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立法进程, 你怎么

认为:

A. 非常好70.5

B. 一般性27.6

C. 没必要 1.8 (二)数据分析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采取东门街头取样, 共制作问卷50份, 最后得到有效问卷46份。 调查方法

现场调查, 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填表方法, 要求被调查者当场独立完成。

调查内容

一般情况调查:包括年龄、婚姻、职业等;

社区人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情况和关爱态度,包括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途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评价等;

社区人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共计18个项目。

调查结果

1.尽管在本次调查中有56.2%的人声称对精神分裂症(包含于精神病的范畴内)有所了解,但是我发现了一个错误率高达100%(我的调查范围不够广泛,数据允许存在误差)的问题——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常常存在一种错误的概念,就是把神经病和精神病混为一谈。每当听到人家说“神经病”,马上就会想到“疯子”、“傻子”。所以,不少文艺刊物和电视、电影中常常出现将精神病称为神经病的错误叫法。其实,精神病和神经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不能混为一谈。

【以下是两个名词的概念解释】

(1)精神病,也叫精神失常,是大脑功能不正常的结果。现有的仪器设备还查不出大脑结构的破坏性的变化。根据现有的资料表明,精神病是由于患者脑内的生物化学过程发生了紊乱,有些患者的中枢神经介质多了,有些则是缺少某些中枢神经介质,或是某些体内的新陈代谢产物在脑内聚集过多所致。由于精神病患者大脑功能不正常,所以这些患者出现了精神活动的明显不正常,如莫名其妙地自言自语,哭笑无常,有时面壁或对空怒骂,有时衣衫不整,甚至赤身裸体于大庭广众面前……

(2)神经病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简称。前面已提到神经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它协调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功能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起着“司令部”的作用。凡是能够损伤和破坏神经系统的各种情况都会引起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头部外伤会引起脑震荡或脑挫裂伤;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会造成各种类型的脑炎或脑膜炎;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儿童脑发育迟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可造成脑溢血等等。

2.通过对一般情况的比较,我们发现:性别不同对能否接受康复的患者当配偶的选择是不同的,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接受康复的患者作为自己的配偶(表1);婚姻情况的不同对患者的价值有不同的认识,已婚的人更多的认为患者对社会和家庭是一种负担,而未婚的人更多认为患者能够为社会做贡献(表2);学历的高低对患者价值的评定也不同,学历越高,认为患者为社会做贡献的比例越高,认为患者是社会和家庭负担的比例越低(表3)。

精神卫生问题既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精

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需要我们消除偏见,勇于关爱。社会人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态度, 我国也曾有学者进行过探讨?,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人对患者持悲观和消极的态度。

本调查发现,56.2%的人认为自己知道一些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皮毛,但其了解程度确实只能充其量称之为“皮毛”,而且还有差不多半数的人对这些方面的认识只停留自己的想象空间中;52.2 %的人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获得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但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程度还不够,其中73.9%的人只是道听途说获得信息的,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不真实性从而导致绝大部分的误

解。在看待精神病院的态度上跟上述对精神分裂症的认识有惊人的相似程度。对待精神分裂症患者态度上,虽然有人认为不应该对患者存在歧视和偏见且认为他们能为社会做贡献,这是十分积极的方面,但仍然很大部分人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社会和家庭的负担;21.8 %的人明确表示不会招收已康复的患者作为职员,56.7%的尚在犹豫,而且66.3 %的人表示不会选择已康复的患者作为自己的配偶。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略微有所了解,但还缺乏科学性,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还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我们应采取措施加以改变。六、案例访谈——都是以QQ作为通讯工具进行采访的

(一)访谈内容

1.个案访谈

Nick(真实英文名),今年20岁,是湖北宜昌人。他于2009年03月05日发病,当时发病情况很急,而且出现比较严重程度,曾经在宜昌精神卫生中心,又叫宜昌优抚医院接受治疗并住院2个多月,现在基本能维持正常人的状态。由于医疗费用昂贵,他的父亲辞去了在宜昌的工作,举家搬迁到深圳,目的是为了能在深圳找一份工资更高的工作。他们现居住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镇,每个月定时到康宁医院复诊取药。

【访谈记录】

Q:你有曾经设想过自己会患病吗?

A:没有。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精神上会有什么差池,最多就是可能有时候思想会比较偏激。而且我更没想到自己会得精分,以前还以为那种人格分裂或者多重人格差不多类似的病就是精神分裂症,呵呵。

Q: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以下简称精分)的?

A:我是09年3月5日发的病,当时我正在复读高三。生病原因是学习压力大,和别人发生了矛盾。当时我只是觉得心理上缓解不过来,去找心理老师也帮不了什么忙,她就联系我家人建议带我去看看心理医生比较好。到医院检查心理疾病时,医生说要住院几天,经过观察、治疗后,确诊为精分。

Q:确诊之后你们是怎么应对的呢?

A:我当时就去医院了,没有反抗。因为之前去做检查的时候,那个医生说我的情况会进一步恶化,如果不及时住院的话很难控制病情。而且家里人也慌也急,

根本对这些,别说一点吧,半点都不了解,还能怎样?只能依照医生的建议来做呗。

Q:医院?什么类型的医院呢?

A:宜昌精神卫生中心,又叫宜昌优抚医院。就是大家脑子里想的精神病院。Q:你住院时候的情况如何呢?医院条件怎样?

A:一开始真的很害怕那里的病人会不会更恐怖,但是后来发现他们对病人会按的严重程度来进行不同方式的控制。然后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有一段时间我在医院里疯了。至于医院的话,我没什么感觉,虽然挺干净的,但真是很闷,没什么好娱乐的。

Q:疯了?你说的疯了是什么意思呢?可以请你还原现场吗?

A:大发作,就是失去自知力了。其实当时我做的事我基本上都不记得了,这些都是事后我妈告诉我的。

Q:那你可以按照你妈妈的说法告诉我吗?

A:我当时不吃药,几个医生抓住我灌得。然后那时候基本已经不睡觉,开始胡言乱语,还大喊要去警察局自首,把外面走的病人当作警察,一日到晚躲在被子里。还有觉得有人会害我,什么人都不认。

Q:还有吗?

A:我不想讲了,不会记得很清楚也不是很想记得。

Q:好的,很抱歉。那你在医院里呆了多久呢?

A:2个多月。

Q:那你去住院了那么久,学校那边、班里同学怎么交代呢?

A:我是复读的,就是说只是在那个学校借个位置报名高考而已,其实可以不参加课程,所以这方面没很大问题。而且我那个医生有给学校开假条写是神经衰弱。所以没什么好担心的应该。

Q:那些跟你很好的朋友啊,或者家附近的人,包括以前的家和现在的家,知道你的事情吗?

A:不知道。大家都很清楚,得这个病会受歧视的,所以除了自己家的人,还有医生,大概有10个左右吧,其他人不知道我得病这个状况。

Q:现在你复读的班的同学们都应该是上大二了,你以前的班的同学也应该大三

了。大家都会很重视高中的友谊,就像我自己高中的班整天会预约好一些日子一起聚一聚,即使平常散落在各地也会在网上聊聊天、发发短信或者打打电话相互联系之类的。你们班的聚会你会去吗?聊天时问到你的近况,你会怎么说呢? A:其实聚会陆续开展的时候我也迷茫的。不知道要不要面对他们,因为我很怕基本没什么话题讲的,也不知道怎么交代自己的情况。不过后来,算是船到桥头自然直吧,呵呵。我的同学们没有来深圳读书的,刚好我在09届高考后才随着家里来深圳的,所以我就随其自然骗我的同学们说我在深圳大学读书。呵呵,很巧合吧?算是上天怜悯我了。

Q:那么,你住了2个月花费了多少呢?

A:1万5以上。

Q:哇,为什么费用那么高?

A:是啊,我们得这种病的人命就是苦,精神上要受比体力上更大的磨练就算了,经济上的负担也是紧张得一天都不能松懈啊。在医院住上一天就是以百说话的,每个月药费加上各种大大小小治疗的费用,算下来很让人吃不消。所以我爸才决定在深圳这种经济上发达一点的地方找更高工资的工作,后来我情况稳定了就把我和我妈都接过来了。现在我们的生活变得很拮据。

Q:那你现在算是痊愈了吗?

A:这病治不好, 只能说维持正常人的状态。

Q:可以一直维持下去的吗?

A:可以,有可能复发。但是得病的人好了之后也是很痛苦的,每天必须吃药,基本上都是要终身吃药的。可是吃药有会有各种副作用,不吃药就更容易复发。不说别的,我得病之后发胖到同学都觉得很夸张了,哎。

Q:那你现在每个月就是在康宁医院里取药的吗?你都吃些什么药呢?

A:对啊,定期去康宁医院检查和取药。现在吃的有两种药,维斯通和博思清。Q:嗯,你来深圳之后的日子怎么过的呢?

A:就一直呆在家里,几乎很少出去,除了去医院。因为坚持吃药不容易,而且吃了药会迷迷糊糊的,怕出去有异常行为,怕别人会异样眼光看我,觉得呆在家里安全,家人也这么认为。我有很多病友也是因为这样没有去上班或者上学的。不过我觉得这样很颓废,每天就对着电脑和病友交流之类的,其实真的好像废人

只能饭来张口衣来张手的感觉,唉。我爸妈真是活受累。以前的世界观、人生观,全被精神分裂所打破。

(后面内容忽略……)

2.聆听QQ群友

我在做这个论文研究时,通过在百度

贴吧等地方进行一番搜索,挑选出5个精神

分裂症患者的群(如右图)合起来作为观

察小组,这些群里基本上都是精分,还有

一些是病人的家属。经过了两个多月的观

察以及抛出问题,获得了不少我所需要的

信息。我将从众多的聊天记录里筛选出一些值得探讨的现象进行分类分析。

【内容截图】

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二)案例分析

1.NICK住院两个月花费一万五之多,群友们平均每个月要花至少600元买药,这让患者家庭吃不消。更严重的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如中断治疗对个人、家庭及社会都会产生灾难性后果。但其治疗与康复却是长期困扰患者的棘手问题,患者基本上是必须终身服药的,它不仅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医疗费用本来已经比较昂贵,现在还呈逐年增加趋势,给患者家庭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对他们而言这是个不会完结的噩梦。这是患者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

2.正如NICK以及一些群友提到,对于他们的病情,他们及家人基本上是采取隐瞒的方式,因为他们自己目睹或者听说过一些社会上的歧视现象,如果公开了病情就犹如被贴上了标签永远不能摆脱,而且对患病的事情感到自卑、压力很大,还有由于吃药存在副作用,所以不愿意向社会公开自己。而且,即使自己是能控制自己情况了,但通常也是呆在家里根本做不了什么,“饭来张口衣来张手”,患者会感觉自己是包袱。

这说明了某些成本虽是不能用金钱来计算的,但却很重要,包括对病人的影响(失望,药物副作用),对照顾者的影响(孤单、困惑、应激),使患者及其亲属因疾病遭受痛苦、忧虑、悲哀、社会隔离等生活质量的损失?。普遍存在的偏见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歧视,给患者本人和其家属带来了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病人很难再被这个社会接纳,即使病情得到控制之后也很难重新回归社会,重新从事自己的事业,病人家属担负着来自外界精神、心理压力,还要负担沉重的经济压力。

3.基本上所有病人在没患病之前都认为自己是不可能得精神分裂症的,因此他们及其家庭成员基本上也和接受问卷调查的人群相似,对这个病症是了解甚少的。因此在患病后,有些家庭在对其治疗态度上, 一方面对患者所表现出的怪异精神症状不能理解而受其迷惑, 另一方面担心被外人知道后遭受歧视, 给患者生活、工作、婚姻等方面带来麻烦, 因而不敢正视和面对病情,会有病笃乱投医的情况出现,企图寻求简捷、有效的途径( 大都以宗教、迷信、邪教等手段) 来治疗,直至用迷信方法无效时才去医院治疗。这是直接导致病人在患病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致使病情延误、加重以致精神残疾,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经济及社会负担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人们获得与了解精神卫生知识的途径有限, 认识能力也就较差,因而产生对精神疾病的错误认识和采取不恰当、不科学的治疗手段也就不难理解。

4.也许是由于外界对这个特殊群体的不了解与摒弃,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使得这个群里拥有人们意想不到的高度凝聚力。通过两个多月在研究目标QQ群里明察暗访发现,群中成员们在很大部分时间上是相互帮助的,他们会用自己的相关经验和知识去帮助事先相互完全不了解的另一些人解决他们相类似的问题,而且他们可以迅速就融成一体,乍眼一看以为大家都是多年聚集在一个群里才发展出此等友谊的,这大概是他们同病相连,引起高度共情而形成的一个群体特殊性质。还有的是,群里有一部分有煽动能力的正面力量鼓动大家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因为虽然现在他们能够掌控自己的意志了,但这是必须付出努力来维持的,即终身吃药,可是吃药会有副作用,令他们感觉很难受,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吃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最常见的是大家互相扶持鼓励坚持吃药。最后他们还有发展到自助自强的阶段,群体在网络上进行创业获

得收入,这是质的飞跃。

5.由于普罗大众的避忌,导致了社会中仍存在非人道的收容精神病人的机构。这些机构的质量如何也就只有病人及其家属知道,而社会往往不愿意听取这些站在“第一线”的人的声音,更不相信这些内容。就如我曾经和我的导师讲过这个现象,但是他听到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们捏造的,仅仅因为他们精神分裂。政府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帮助力度仍然不足,因而才会在各个群里出现强烈对政府对社会主义失望的叹声。

七、研究结论

精神分裂症的社会支持程度很低,这可能是由于:一、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多数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的治疗和支持,而长期承担照料精神病患者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经济、社会、心理),同时,由于病态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精神症状的影响,不同程度地挫伤了患者的社会关系结构;二、相关知识的普及力度不够,使得社会群众对精神卫生问题上出现盲点,出现理解偏差引发普遍歧视现象。而精神病人的社会支持对他们的疾病严重程度及康复有重要意义。Kaplan ?认为,有效的社会支持能增强耐受、应付和摆脱紧张处境的能力,社会支持网络还有助于个体在紧张事件发生前获得和发展自己的预见及应付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功能的整体水平。

面对这类的种种问题,我们给出以下建议:

1)在临床护理中,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娱乐活动、小组心理治疗、

角色表演等方式,鼓励病人参与社会活动,主动寻求社会支持。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对较好的社会支持,加强对家属的指导,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到促进患者康复的各项活动中。

2)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大众传媒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 通过刊发科普文

章、制作科普节目等手段, 传授有关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 使人们对精神病人有正确的认识, 并适当加强对精神病人社会工作能力的正面报道, 改善精神病人在社会活动中的形象。

3)加快精神卫生法的立法进程, 使精神卫生工作有法可依, 保障精神病

患者和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是大势所趋。逐步完善精神卫生工作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为保障精神病人的权益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我们也应

该吸取国外立法后阻碍实施的因素(如过分强调精神关爱, 强调生物学导向的治疗, 缺少临床精神病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及受国家经济、政治问题的影响) 加强配套设施, 保障法律的实施。

4)政府建立相关保障政策,对患者家庭进行补贴以及医疗费用的削减,减

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加强我国的精神疾病防治机构的经费投入以及更新医疗设备,培养并壮大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政府鼓动社会接纳康复病人并关爱康复或未康复病人。

呼吁:

精神病人不应受到歧视, 精神病残疾者理应受到法律保护, 冷漠和歧视精

神病人是无知、恐惧和缺少同情心的表现, 让全世界都来关心精神病人。

八、参考文献

?张明园,汤毓华,顾牛范等. 躁郁性精神障碍和社会心理因素.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张明园,蔡国钧,瞿光亚等. 精神疾患与社会支持.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宋立升,陈美娟,吴晓波等.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万崇华. 生命质量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商讨(一).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杨华渝. 对精神病及精神病人态度的社会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王志阳,张明园. 精神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的调查. 四川精神卫生

?贾恩志. 从国外疾病负担比较看我国疾病流行趋势.

?https://www.doczj.com/doc/e05141700.html,/forum-80-1.html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的改变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的改变 发表时间:2009-06-11T09:25:01.6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2月第4期供稿作者:尹萍 [导读] 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影像学改变及影响因素。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的改变 尹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普宁医院超声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4-0038-02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影像学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门诊体检未患精神疾病人员进行肝胆超声检查结果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肝胆超声改变的脂肪肝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肪肝发病显著的原因较多,其中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是主要原因,因此,临床上综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同时,要密切观察药物对肝脏的影响,定期进行超声检查,减少脂肪肝的发病率。 【关键词】慢性精神分裂症超声脂肪肝 慢性精神分裂症[1]是指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至少持续 2年以上的病人。临床观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肝胆超声改变者较显著。本文作者在我院813名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80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门诊体检未患精神疾病人员80例进行肝胆超声检查,其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研究组入组标准:本院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年龄25-55岁,排除患有原发肝胆疾病及肝炎、肝硬化、肝淤血、血液病、高热及长期饮酒者。对照组入组标准:门诊体检人员80例,年龄25-55岁,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排除原发肝胆疾病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淤血、血液病、发热、长期大量饮酒者。 1.2 仪器意大利百胜MyLabTM15型超声仪, 探头频率3.5MHz。 1.3 分析方法构成比及卡方检验。 1.4 超声诊断依据参见《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2]。 1.5 研究时间 2008年10月。 1.6 分析 1.6.1 一般情况 研究组性别:男51 例,女29 例,年龄:40.5±10.1岁;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种类有氯氮平、氯丙嗪、维思通、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折算成氯丙嗪量375 mg±102mg。病程2-35年,平均病程14.3±10.7年。吸烟者占91%。 对照组性别:男46 例,女34 例,年龄:37.3±9.6岁, 吸烟者占37%。 1.6.2 肝胆超声改变[3] 见表1。 表1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改变统计表 脂肪肝胆结石胆囊炎性改变肝内胆管结石合计 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例数构成比 研究组 39 48.75% 4 5.00% 6 7.50% 3 3.75% 52 65.00% 对照组 13 16.25% 2 2.50% 5 6.25% 1 1.25% 21 26.25% 上述样本经统计学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脂肪肝发病率具有显著差异,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肪肝发病率明显高于门诊体检未患精神疾病人员。 2 讨论 我院某时点住院患者813例,随机抽查其中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占总数的9.84%,研究组中肝胆超声改变者52例,占研究组 65.00%。经统计学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脂肪肝发病率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本文作者认为上述差异有以下几个原因: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 发表时间:2010-04-30T01:08:32.0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18期供稿作者:郭朝霞 [导读]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 郭朝霞 (新安县精神病医院 471800)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075-02 【摘要】目的探索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及相关问题。方法 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有攻击行为的研究组76例,无攻击行为的对照组117例。两组分别从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发病年龄、精神症状、诊断类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对照分析。结果两组在性别、发病年龄、文化程度、诊断分型、脑电图和病前性格方面差异明显。结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和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许多不同之处,应多加关注。 【关键词】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首发 【Abstract】 Objective :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questions in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 Methods:193 first episode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y had aggressive behavior. There are 76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 (control group) and 117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non aggressive behavior (control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bly analyzed in sex、education level、family history、the age of falling ill、psychiatric symptoms、diagnosis type、personality before illness and EEG (Electroencephalogram).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education level、family history、the age of falling ill、psychiatric symptoms、diagnosis type、personality before illness and EEG . Conclusion:There are lots of differences between schizophrenic patients with aggressive behaviors and patients with non aggressive behaviors. More attentions should be paid to. 【Key words】aggressive behavior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危害严重,难以预料,且发病率较高,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其他人的人身安全,对社会、家庭造成许多麻烦。近年来受到精神科临床普遍关注[1,2,3]。本文通过19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进行调查,并对照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特征和相关问题。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3年元月至2003年12月,对前来本院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共193例,按有无攻击行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有攻击行为者76例为研究组,无攻击行为者117例为对照组,入组病人诊断符合CCMD-3。首发标准为首次发病、未经系统治疗。攻击行为是从病史及临床表现观察到的。男102例,女91例,年龄12~54岁,平均25.35±8.43岁。 1.2资料分析有攻击行为者76例,占39.38%,男48例,女28例,年龄12~46岁,平均2 2.63±5.68岁,对照组117例,男54例,女63例,年龄13~54岁,平均26.12±6.30岁,两组年龄经统计学处理,t = 3.96,P <0.05,有显著差异。 1.3研究方法使用自拟临床资料调查表,项目包括首发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族史、临床症状、脑电图检查、病前性格和诊断分型,对两组病人对照分析。其结果采用一般统计学处理,并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研究组,男48例,女28例;对照组男54例,女63例,两组性别卡方处理 =6.50,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男性多。 2.2 文化程度本调查以高中文化程度为分界,高中文化程度以上者共68例,研究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2例,占15.79%;对照组高中以上者56例,占47.86%,两组文化程度方面经卡方处理 =19.06,P<0.05,差异明显。文化程度低者攻击行为多,文化程度高者攻击行为少。 2.3 家族史两系三代有类似病史者为家族史阳性,共52例,研究组18例,占2 3.68%;对照组34例,占29.06%,两组卡方处理=0.67,P >0.05,无差异。 2.4 精神症状阳性精神症状主要指幻觉、妄想和兴奋状态,共121例,研究组有阳性精神症状者73例,占96.05%,对照组48例,占41.03,卡方处理 =59.65,P<0.05,存在显著差异。有阳性症状者攻击行为多。 2.5 病前性格孤僻、少语、怕羞、敏感等为本研究的内向性格共86例,研究组23例,占30.26%,对照组66例,占56.41%,卡方处理 =12.68,P<0.05,差异显著。病前性格内向者攻击行为少。 2.6 脑电图异常本调查中的脑电图异常多为θ节律轻度异常,共49例,研究组28例,占36.84%,对照组19例,占16.24,两组卡方检验 =10.62,P<0.05,差异显著。有攻击行为者脑电图异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2.7 诊断分型研究组76例中偏执型36例,占42.36%,青春型19例,占26.17%,对照组偏执型38例,占32.48%,青春型1例,占0.85%,两组卡方处理值分别为:4.32和294.76,存在显著差异,有攻击行为者青春型和偏执型多。 3 讨论 3.1 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住院精神病患者中所占比例更高,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2 攻击行为[4] 是指伤害或试图伤害另一个体的心理、躯体状态或破坏其他目标的行为。国内有关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也有不少报道[5],但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研究不多。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阐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异常,发病率高,尤其是攻击行为对社会、家庭、医院带来许多麻烦和危害,本调查显示,青春型主要表现为兴奋话多,思维行为紊乱,知、情、意互不协调,本型攻击行为多缺乏目的性,随时随地都有发生的可能。偏执型攻击行为目标明确,常是受幻觉及妄想的支配,本调查也显示以阳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攻击行为多。这些都与既往报道[2,3]相符。 3.3 性别和年龄方面本研究显示发病年龄早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高,在有、无攻击行为方面,两组年龄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年龄越少其自控能力较差有关,性别方面男性攻击行为较女性多,女性发生率低,这与中国的传统教育和男女在身体素质上的差异有关。

精神分裂症到底能不能根治

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经常遇到许多病人家属提出这样的问题:“精神分裂症是 否断得了根。”病人家属所说的“断根”,意指经治疗病愈后,终身不再复发。郑州 精神病医院专家指出,家属的这种顾虑可以理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精 神疾病,很多患者经过长期治疗后病情仍旧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仍旧反复发作,很多患 者因此放弃治疗。精神分裂症到底能不能根治?下面我们请郑州精神病医院专家杨俊国主任为我们做详细介绍。 【专家解读】精神分裂症能不能根治? 精神分裂症要“断根”确实不容易。但是,要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提 高缓解率还是有可能的。一般来讲,起病急者预缓好,缓慢、隐匿性起病的,预缓较差;起病年龄越小,预缓越差;有精神文明病家族史的病人,预缓较差,无遗传史的病人,预缓较好;临床症状中情感色彩丰富者,预后较好,情感淡漠者,预后较差;已婚、家庭融洽者,预后较好,虽已结婚但家庭关系紧张者,预后较差;独身、分居、丧偶、离异、生活自理能力差者预后较差,虽独居,但生活自理能力强,适应能力强者,预后较好;工作能力较强者,较工作能力差者预后好;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强的,预后较好,反之,则差。 从精神分裂症的类型来看,紧张型和偏执型的病人,较青春型和单纯型者预后好。病程越长,越容易复发,发病的最初3年是治疗的重要时期。若3年后再治疗,会明 显降低治愈率,同时增加了疾病复发率。由此可见早期治疗的重要。不少家属虽已发 现病人不正常,却碍于面子,不去正规医院治疗,结果,转为慢性,给治愈带来了难度。提高治愈率,药物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措施,若结合家庭关怀和社会功能训练,可使不复发率提高到75%;若单独用药,不复发率仅为38%,只有及时治疗,采取综 合性康复措施,才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精神分裂的危害不可轻视 郑州精神病医院专家指出,精神分裂的患者常出现情绪波动大,喜悦、悲伤、兴奋、抑郁、焦虑等,遇事容易激动,或烦躁易怒,或易于伤感。久而久之,会产生其 它并发症,如眼花、耳鸣、胸闷、气短等。精神分裂的孩子会记忆力下降、精神疲惫,脑力迟钝,常常感到身体疲劳乏力,行为懒散,心烦意乱,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思维 能力下降,对学习造成破坏作用。

精神分裂症症状

精神分裂症在近些年来越来多多见了,这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多青壮年发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给患者造成很多严重的危害,只是在早期极易被大家所忽视,给大家的心理造成很多的负担,为了能帮助大家早日认识和发现精神分裂症的产生,专家特为大家详细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相信能帮助大家: 1、情绪改变: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反应”。如有一些患者出现情感倒错,如听到不幸的消息反而哈哈大笑,得知高兴消息后却唉声叹气等。 2、动作行为异常:这是异常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较易识别。如具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往往对妄想对象突然发生攻击行为。情绪高涨的狂躁症患者可有过分装饰,精神病的症状或“慷慨相助”或管闲事。情绪低落的抑郁症患者则呆立或默不作声。具有幻听的患者常侧耳倾听,或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对空叫骂等。 3、多疑:这类人对治疗精神病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如听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甚至有人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的。这种多疑和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虽经事实证实,疑点被否定,但患者仍坚信不移,无法说服。这种病态思维被称之为妄想。 4、幻觉:幻想自己是超级巨人;表现为极其自大,目空一切,横行霸道,与自身的现实情况完全不符。 5、行为障碍:常有激烈的伤人毁物与破坏一切特别是美好事物的冲动,具有爆发性与严重性。 6、妄想:妄想制造出一个超级巨人;表现为对研制机器人、对人类的精神控制技术等极度热衷。 7、思维障碍:逻辑缺陷,常有前言不搭后语、所答非所问等常人难以理解的表述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其他人都被认为是利用的对象;偏执、顽固。 8、情感障碍:残忍、冷漠、虚伪、恶毒、嫉妒等等,对人对事与常人的反应完全不同,但会伪装。没有爱的能力,只有占有欲。 由此可见一旦换上了精神分裂是非常严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医院精神科董泉淼教授建议大家如果患上以上相关的症状那么建议您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来进行就诊。 生物离子穴位渗透系统作用机理 首先:是利用生物智能全数字神经定位仪查出致病灶,并对病灶部位神经等各系统进行精确计算以及锁定,运用生物离子穴位渗透系统技术进行生物植入病灶穴位顶部,当生物离子导入病灶穴位后,能马上作用于受损的丘脑、大脑神经,迅速调节丘脑、大脑异常功能紊乱,激活衰竭细胞活性,保障大脑供氧以及新陈代谢频率,全面补充大脑细胞缺失的的胶原蛋白营养,更新脑部血液循环,消除精神压力,使得不正常以及受损的脑部神经系统的功能从根部得到修正治疗。 其次:需同时进行的血液磁化植入技术,它是依据生物物理学、生物磁学、生物光学、生物化学的原理,将磁、光、氧有机结合形成磁共振作用,以血液为媒介调节机体代谢实现对机

精神分裂症

第七章精神分裂症及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病(psychosis)是指可造成社会功能障碍和现实检验能力下降的一组重性精神障碍。临床相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病程长短不一,部分病人会出现持久的功能损害。在这一组障碍中,最为常见的是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和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第一节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3.神经生化方面的异常精神分裂症神经生化基础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假说:(1)多巴胺(DA)假说: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即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枢DA功能亢进。(2)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中枢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一。谷氨酸是皮层神经元重要的兴奋性递质。(3)5-羟色胺(5-HT)假说:6.社会心理因素尽管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特别是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心理社会因素在其病因学中仍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除了前述的精神分裂症与社会阶层、经济状况有关外,临床上发现,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性格多表现为内向、孤僻、敏感多疑,很多患者病前6个月可追溯到相应的生活事件。国内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发病有精神因素者占40%~80%。当然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精神因素就是病因,但精神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起到了诱发作用。 三、临床表现 (一)感知觉障碍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内容多半是争论性的,如两个声音议论患者的好坏;或评论性的,声音不断对患者的所作所为评头论足。其它类型的幻觉虽然少见,但也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见到。如一位患者拒绝进食,因为她看家盘子里装有碎玻璃(幻视);一位患者感到有人拿手术刀切割自己的身体,并有电流烧灼伤口的感觉(幻触)等。 精神分裂症的幻觉体验可以非常具体、生动,也可以是朦胧模糊,但多会给患者的思维、行动带来显著的影响,患者会在幻觉的支配下做出违背本性、不合常理的举动。如有的患者在幻听的影响下辱骂甚至殴打亲人,有的患者为了躲避幻听的“骚扰”而频频上访,要求有关部门拆除安装在自己脑子里的“播音器”。曾有一位老年妇女,因为总是听到声音讲水里有毒,为了喝上“干净”的水,提着暖瓶走了二十多里,路上花了4个小时。 (二)思维及思维联想障碍 1.妄想妄想的荒谬性往往显而易见。也许在疾病的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某些明显不合常理的想法还持将信将疑的态度,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逐渐与病态的信念融为一体。 最多见的妄想是被害妄想与关系妄想,可见于各个年龄层。涉及的对象从最初与患者有过矛盾的某个人渐渐扩展到同事、朋友、亲人,直至陌生人。他人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暗有所指,寒暄问候、家常聊天都别有深意。严重者甚至连报章杂志、广播电视的内容都认为与己有关。 妄想的内容与患者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如一位在化工行业工作的工程师认为自己喝水的杯子被人做了手脚,每天都会释放出定量的毒药,造成自己慢性中毒;一位老护士认为自己在上次住院时被人注射了艾滋病病毒;一位没有文化的家庭妇女称自己丢了块价值“5万元”的罗马表,是让邻居偷走送给了国家领导人。 2.被动体验正常人对自己的精神和躯体活动有着充分的自主性,即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思维和运动,并在整个过程中时刻体验到这种主观上的支配感。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常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表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表现 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很多人由于接受不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项所以精神承受能力就会到来极限,这样也就容易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对于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了解到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在患上这种疾病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帮助自己降低这种疾病所带来的危害,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这种疾病的具体症状,所以我们今天就专门请广州协佳的专家张可斌为我们讲解一下。 1、类神经衰弱状态。头痛、失眠、多梦易醒、做事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遗精、月经紊乱、倦怠乏力虽有诸多不适但无痛苦体验且又不主动就医。 2、情绪反常无故发笑。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不理发,不刮脸,衣服已穿得很脏而病人自己还认为很干净。病人的情感反常,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可以使他突然暴怒,他对于一件很大的事,却无动于衷。 3、意志减退。工作马虎不负责任,甚至旷工;学习成绩下降,逃学;或生活变得懒散,没有进取心、得过且过,常日高三竿而拥被不起。 4、性格格改变。向来温和沉静,突然变得蛮不讲理,为一点微不足道小事就发脾气或疑心重重,认为周围都跟过不去;见到有讲话就怀疑议论自己,甚至别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 5、思维破裂。思维破裂是指病人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一个念头和第二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没有条理。有时突然言语中断。有的病人讲话没有中心,别人听不懂他要说明什么问题(写文章也同样没有中心,别人看不懂)。有的病人整日叫喊不停,有的独自对空说话…… 6、幻觉妄想。幻觉中心以幻听为多,病人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他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他。病人的行为常常受到幻党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命令做出一些危险的行动来,例如当他听见“声音”在命令他“打碎玻璃窗,逃出去”,他就可以不加思索,不顾危险地去执行。 我们不要认为精神分裂症离我们很远,其实这种疾病很有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掌握一些相关的症状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有朋友在生活中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伴随着情绪的反复无常,性格的改变,那么就要警惕自己是否患上了这种疾病,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避免这种疾病带来的危害。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127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127例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模式,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显效43例,占总数的71.67%,有效13例,占总数的21.67%,无效4例,占总数的6.67%,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中显效32例,占总数的47.76%,有效14例,占总数的20.9%,无效21例,占总数的31.34%,总有效率为68.66%。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标签:中西医结合;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由于患者受到严重的刺激、疾病影响等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对患者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造成了负担[1]。而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程一般都比较长,对该病的治疗也就比较困难,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并不乐观。随着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在该病的治疗中逐渐得到了应用[2]。为了进一步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组试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27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7例),对照组中有37例为男性,30例为女性,年龄为25~67岁,平均年龄(37.56±3.09)岁,病程为3~38年,平均病程为17.8年;观察组中有33例为男性,27例为女性,年龄为26~68岁,平均年龄(39.56±3.11)岁,病程为4~39年,平均病程为18.2年。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模式,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对应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持续治疗8w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西医治疗。主要措施是注重辨虚实和脏腑经络,使用的药物药理主要为以下3个方面:①活血化瘀,药物处方主要以血府逐瘀汤为主加减。同时根据患者的气血阴阳亏损的程度调整用药类型和用药剂量;②养血安神,补养心脾,采用的处方是养心汤为主加减;③疏肝理气,化痰开窍,采用的处方是以顺气导痰汤为主加减。服用1剂/d,用药方式为煎服,持续治疗8w为1个疗程。在此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血糖、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 1.3判定标准本次研究主要采用PANSS和症状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评估时间为治疗第2、4、8w。如果PANSS减分率在75%以上则判定为显效,25%~

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到底要多久

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到底要多久? 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到底要多久啊?相信这个每个患者和家人的心声,吃药、打针之事,是每位患者都不情愿的事情,可是当真的患上了某种严重的疾病后,为了及早康复,我们又不得不咬着牙吃药治疗。所以,每个患者和家人就都想知道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到底要多久? 中医专家发现也有些家属或患者本人总是打听有没有根治精神分裂症的药物,遗憾的是迄今还没有。一般而言,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是阻断受体,也就是暂时堵截过乱的信息传递,因此可以说并非治本。 中医专家认为如果没有适当量的药物作长期维持,往往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复发。这个道理,就与治疗高血压相似: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就正常了,一旦停药,暂时还看不出变化,但不消几个月,血压就又上去了。精神分裂症要医多久?从这一点看来,维持量必须服用9年、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直到有更新发明。 中医专家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药几天至十几天后,病情就会明显好转。此时应该继续服药治疗剂量1-2月,然后逐渐减少,在以后的1-2月内减到原来治疗剂量的1/3到1/4左右,作为维持量。 此外,药物在体内要达到一定浓度后才会见效。但是,身体也会破坏和排泄一定份量的药物,为此必须每天予以补充,这就是‘维持量’。由于排泄药物的能力,人各不同,所以每天应该补充的药量(维持量)也不相同;也就是说,维持量有大有小,因人而异。 由上可知,想要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最好的办法是长期吃药,如果患者随意换药或减药、断药,势必引发精神症状的复发,导致病情恶化。所以,为了能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希望。另外,中医专家提醒大家如果患者在康复期间出现了某些不良症状或者出现服药后的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咨询专科医生,在他们的诊断和指导下做进一步的调整治疗。 精神病的食疗法有哪些? 在对精神病的治疗上,传统祖国医学特别注重应用食疗法。这是因为通过饮食,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达到调节疾病、控制病情的目的,做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也是比较好的,因此我们尽量掌握一些精神病的食疗的办法。 对于不同的精神病症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起到控制和缓解病情的作用。 1.精神狂乱:精神病人出现精神狂乱可用白雄鸡一只,煮以五味,和作羹粥吃,又方:用白雄驻只,如常法洗治,加入真珠四两、薤白四两,再加水三升,煮成二升,食鸡饮汁。 2.精神病治疗偏方:对于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语言错妄,忪悸烦郁,忧悉惨戚,喜怒多风扇,健忘少睡,夜多异梦,狂不知人的患者,用预知子(去皮)、白茯苓、枸杞子石草蒲、茯神、柏子仁、人胡、地骨皮、远志、山药、黄精(蒸熟)、朱砂(水飞),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发芡子大,每嚼服一丸,人参汤送人。 3.心神不定:恍惚健忘,用茯苓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人参汤送下。 4.神智狂乱:意识不清,可用伏龙肝研末,水冲服一茶匙,一日服三次。 5.安神:用真珠末如豆大一团,蜂蜜调服,一天服三次,可起到很好的安神效果。 以上是通过饮食来治疗精神病患者病情的防范,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治疗精神病的办法,在这里仅是说明了一些比较好的治疗办法。如果想对于精神病的饮食有更多的了解,可咨询在线专家寻求更好的帮助。 吃什么可以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护理精神分裂患者成为了患者家属最头痛的问题.有很多精神分裂患者病情 不复的发时候还是相对正常的.但是一旦病情发作,后果是很严重的,因此预防精神分裂患者复发特别 重要,下面我们就从饮食上给大家谈谈这个话题.

中医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脾虚型)的临床疗效

中医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脾虚型)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5-10-20T14:47:40.490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7月供稿作者:刘飞 [导读]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患病率相对比较高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之一。 刘飞 (西安市精神卫生中心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脾虚型)住院患者96例,将其根据中医辩证,分成4型,具体包括:脾虚血瘀型、脾肾两虚型、心脾两虚型、肝郁脾虚型,针对不同类型给予不同中药方剂,分析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总效率为85.42%。结论:采取中医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脾虚型),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及应用。 【关键词】中医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脾虚型;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027-01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患病率相对比较高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之一。多起病于青壮年,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1]。如何找到科学的方法来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之一,本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脾虚型)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中医辩证,分成脾虚血瘀型、脾肾两虚型、心脾两虚型以及肝郁脾虚型4型,对不同类型给予不同中药方剂,分析观察其临床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诊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脾虚型)患者96例,男性47例,女性49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7.5±7.6岁。病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病程皆长于3年;门诊或住院均可;?纳入前皆采用较为固定的抗精神病药物和剂量治疗6月以上,未取得满意疗效的患者。○3中医辨证属于脾虚型,主症: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向减退。次症:自语自笑、妄见妄闻、多疑善虑、形容憔悴、不思饮食、倦怠乏力、生活懒散、舌质淡、脉沉细。同时具备以上主症之一及次症之一者即属于慢性精神分裂症脾虚型。○4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须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慢性病程急性发作,幻觉、妄想较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有自伤、自杀、伤人、毁物、外跑等危害自身及公共安全行为的患者。○3孕期及哺乳期的女性患者。经过诊断,9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脾虚型)患者又包括:27例偏执型分裂症、13例残留型分裂症、30例单纯型分裂症、26例紧张型分裂症。 1.2 方法 患者原本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和剂量固定不变。 根据中医辩证,对脾虚血瘀型、脾肾两虚型、心脾两虚型以及肝郁脾虚型4种不同的慢性精神分裂症(脾虚型)进行相应的中药方剂治疗,具体如下: 肝郁脾虚型:精神症状表现为食少懒散、沉默呆滞、意志薄弱、薄情寡淡、茫无定见、善疑多虑;躯体症状表现为面色憔悴蜡黄,舌苔淡白口苦,脉弦细、浅寐易醒。治则:安神补脑、疏肝健脾。药方:党参10克健脾益肺、山茱萸10克补益肝肾、香附疏肝解郁8克、白芍15克柔肝止痛、白术20克健脾止泻、郁金8克行气解郁、茯苓5克健脾渗湿、炒酸枣仁30克、柴胡疏肝解郁8克。上述药材,一天一剂,熬制煎服,每次250毫升,早晚两次,一副药熬制2次。以共行疏肝健脾,安神解郁之效。 脾肾两虚型:精神症状表现为沉默呆滞、懒惰怠倦、寡言少语、自说自话、思维迟钝;躯体症状表现为面色面色枯黄,舌苔淡白,脉极沉且细、大便清泄。治则:益气生津、补肾健脾。药方:党参10克健脾益气,女贞子10克清虚热、益肝肾,菟丝子20克,滋补肝肾、健脾止泻,白术20克健脾止泻,茯苓10克健脾渗湿,山茱萸10克补益肝肾、小茴香10克散寒理气、灸甘草8克补脾和气、益气复脉。上述药材,一天一剂,熬制煎服,每次250毫升,早晚两次,一副药熬制2次。以共行补肾健脾、理气生津之效。 心脾两虚型,精神症状表现为:心悸怔忡、思维迟钝、薄情寡淡、呆愣寡言、意志薄弱、疲软怠倦;躯体症状表现为;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沉且细、虚缓无力。治法:养血理气、健脾养心。药方:党参10克健脾益气,白术20克健脾止泻,茯苓10克健脾渗湿,灸甘草8克补脾和气、益气复脉,炒酸枣仁30克,养肝安神,炙黄芪20克,补气抗菌,远志10克,安神益智,五味子6克,益气强肝,浮小麦20克,益气除热,木香9克,行气健脾,灸甘草8克补脾和气。上述药材,一天一剂,熬制煎服,每次250毫升,早晚两次,一副药熬制2次。以共行养血理气、健脾养心之效。 脾虚血瘀型,精神症状表现为:寡言气短、茫无定见、薄情寡淡、怠倦易怒。躯体症状表现为:女性月经不调延期,舌苔紫瘀,脉博洗涩。治法:理气活血,调神补脑。药方:党参10克健脾益气,当归10克,调经止痛,炙黄芪20克,补气抗菌,茯苓10克健脾渗湿,怀牛膝10克,逐瘀除弊,红花2钱,活血通经,赤药12克,活血祛瘀。上述药材,一天一剂,熬制煎服,每次250毫升,早晚两次,一副药熬制2次。以共行理气活血,调神补脑之效。 上述处方,需根据患者具体病况,灵活辨证使用。4周一疗程,2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评定。 1.3 疗效评价[2] 依据《精神科评定量手册》中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量表(SANS),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面诊以及询问家属对其提供的情况,对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自知力进行综合评定。显效:SANS减分率≥50%,临床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自知力部分恢复;有效:SANS减分率≥30%,临床精神症状好转,自知力有所恢复;无效:SANS减分率<30%,临床精神症状依然存在,自知力没有恢复,甚至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所有患者精神情况和自知力恢复情况,并进行SANS量表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 ±s)表

首发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 朱文明

首发精神分裂症综合治疗临床研究朱文明 摘要】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利培酮片与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 治疗方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本文使用对比试验的方法,将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 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采用利培酮片进行治疗。将两组患 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临床上应用利培酮片与利培酮联合心理 社会康复治疗方法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对患者有什么样的影响,并根据实验的结论,发现治疗过程中影响患者恢复的种种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将治疗的方法和模 式不断地改进,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服务。 【关键词】首发精神分裂症;维思通;综合治疗;副作用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078-02 1.实验内容 本篇文章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临床上采用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对 患者进行治疗是否更有利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恢复。治疗过程中发现不同的 治疗方式对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有着不同的影响的时候,将根据实验的实 际情况不断地改进治疗方式,从而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治 疗服务。 2.实验对象 本实验选取近期入院的50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实验数据来源,本次 试验的患者都同意接受跟踪调查,并且配合医生治疗。实验研究的患者的年龄段 在24岁到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岁,将观察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共50名患者,其中25名患者 采用传统的利培酮片作为主要药物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的对照组。另外的25名患 者采用的是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实验的实验组组。 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之前的PANSS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3.实验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3.1 变量界定 因变量:不同的治疗方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自变量:采用 何种治疗方式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前置变量: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 3.2 实验数据的收集 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的初期注射利培酮初始的时候每天1mg,连续注射三天,在第四天的时候增加到2mg。一星期后加至3mg,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主治医 生应该要根据患者个体的情况调整剂量,以个体最适宜剂量维持治疗为原则,如 果实验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医生可以对患者加用普萘洛尔等药物进行补 救治疗。利培酮联合心理社会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实验组除了与利培酮组一 样给药外,加以精神卫生健康教育、社会技能训练、职业功能康复训练和心理治 疗等综合干预治疗,这些综合性的治疗方式每月进行一次,持续六个月。所有入 组患者在治疗第1、3、6个月末以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其副 反应;并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其生活质 量和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精神疾病。本文就目前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病程、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中图分类号】R7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478-01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功能逐渐丧失的慢性精神障碍,其发病率约为1%[1]。目前认为它是病因不明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集合。 1发病机制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不明,然而近来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更新发展,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及人体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2]。目前基因组学和神经环路研究两大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揭示精神分裂症病因的可能[3]。以下为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发病机制。 11多巴胺假说:最初假说为多巴胺功能亢进假说,再到皮质下多巴胺功能亢进与前额叶多巴胺功能低下假说,再到现在的“最终的共同通路”假说。最终的共同通路”假说提示了多种环境和遗传危险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提出了最终共同通路为环境与遗传交互作用下导致突触前纹状体多巴胺功能亢进[4]。 12神经发育障碍假说:该假说提出与细胞增殖、凋亡及突触可塑性等发育相关基因及其调控基因的异常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而前额叶、海马及杏仁核影像学的改变,为这种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5]。 13失连接假说:既往大量的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研究提示失连接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即分裂症患者中存在脑活动过程的异常功能整合现象。该假说提出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病理是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异常,它参与了神经突触可塑性过程,该病理变化又是由于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或乙酰胆碱)对NMDAR异常调节导致[6]。 14表观遗传学假说: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是由于γ-氨酪酸能神经功能低下,同时细胞信号转导受损,最终导致谷氨酸能信号传递增强,从而引起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病理症状[7]。所以,治疗精神分裂症应当重视Reln 和GAD67启动子的高甲基化及DNMT1的过度表达这一原因。 2疾病病程 近年来,国际基本同意分裂症分为:进行性衰退型、发作衰退型和再发性3种基本类型。其中,发作衰退型患者会随着病程的进展,以及发作次数的增加,其症状会日益贫乏,系统的妄想变得片断,零碎,而以精神衰退为主要表现。 3分裂症的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既往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多巴胺受体。第一代药物对精神病症状疗效较好,但是对运动功能有不良反应[8]。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阳性症状很有效,对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也有一定的作用[9]。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降低了锥体外系方面的副反应,但是依然存在较高风险导致代谢方面的问题(如体重增加、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加等)[9]。尽管研究者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然而在对于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的控制仍然是一个挑战[10]。 31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也称为经典抗精神病药物,要以氯丙嗪和氟哌啶醇最为重要(分别于20世纪50年代初及60年代后期上市),它们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作用,从而发挥抗精神病的

精神分裂症护理措施

精神分裂症护理措施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顺利开展护理工作的基础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急性期多缺乏自知力,对住院常持敌视态度,对周围持有怀疑或抵抗态度,对工作人员警觉性高。护理人员应掌握与不同患者接触的技巧,与其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 2、做好基础护理工作,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要前提 神分裂症患者常常沉浸于幻觉、妄想症状之中,顾不上料理自己的生活,蓬头垢面,衣不遮体,甚至一部分发展为精神衰退、懒散、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做好患者饮食、卫生、睡眠等基础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要前提。 3、强化安全护理,是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的保证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缺乏对自己行为控制的能力,在精神症状的支配下,可能发生冲动、伤人、毁物、自伤、自杀、逃跑等危险行为。因此,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一直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衡量精神科护理工作质量的一项有效指标。 4、针对症状护理,是提高护理效果的有效办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复杂多样,但并非同时出现,而是在不同的类型或同一类型的不同时期以某些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对这些主要精神症状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使护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效果。 5、加强药物治疗的护理,及时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系统地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起着关键的作用。服药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药物在治疗精神症状的同时,又有着许多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对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应加强护理。 6、进行有效的社会技能训练 精神分裂症由于病程迁延,缓慢进展,有逐渐发展为精神衰退的可能。患者表现为生活懒散,社会能力欠缺,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对此,当患者情绪稳定后,可与患者共同制定生活技能训练和社交技巧训练计划,鼓励患者自理,参加各项工作娱乐活动,多与病友接触交谈。对极度懒散的患者,除督促外,还可对患者进行行为治疗,通过正性激励,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生活劳动技能的恢复,延缓精神衰退的进展。 7、加强健康教育,宣传疾病知识 由于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的、致残的、反复发作的终身性精神疾病,复发次数越多,精神缺损也越严重。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仅依靠治疗控制单次发作是不够的,应重视和强调全程治疗,甚至终身治疗,以降低复发率,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恢复原有的工作能力,重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加强对恢复期患者的有关治疗、预防和保健知识宣教很重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