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
- 格式:pdf
- 大小:179.01 KB
- 文档页数:2
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研究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8-000-01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对其进行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促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于构筑我国财务会计制度的新体系,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因此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1.定位模糊,会计管理理念落后目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1998年颁布实施的,这些年我国事业单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制度已经明显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定位比较模糊。
任何单位的会计目标都是以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为主要,因此会计目标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目标在确定信息使用者的范围和对财务信息的规定上均定位比较模糊,一方面对信息使用者的范围限定过小,另一方面对提供信息的要求规定过窄。
定位的模糊和管理理念的落后,使得无法将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会计服务水平和执行义务的能力全部展示给信息使用者,从而导致信息使用者不能做出准确判断。
2.会计核算基础不够合理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经营性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对非经营性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来反映会计年度内的现金流量。
由于不计算成本,因此难以对非经营性业务进行正确的使用绩效评价和考核,同时实际工作中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间经常不能够明确划分,导致费用难以合理分辨,无法对成本进行准确核算,不能真实完整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
3.会计科目设置不够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存在问题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科目的设置,一是围绕事业单位日常活动所发生的收支事项而设置的事业收支核算科目,二是围绕事业单位为弥补经费不足而进行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收支事项而设置的事业单位经营收支核算科目。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问题及其改革建议丁雪莹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检察院【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行政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已经与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会计环境不相适应,使得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呈现出不少的问题。
因此,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势在必行。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改革1998年1月1日,我国颁布和实施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12年的时间。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行政事业单位体制的改革。
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已经与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和会计环境不相适应,使得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呈现出不少的问题。
因此,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势在必行。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的问题1.会计目标确定不合理。
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其中的“一般原则”条款规定“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适应预算管理和有关方面了解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结果的需要,有利于单位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可以看出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似乎只把政府行政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作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仅作为其内部管理使用,而广大的社会公众却无法通过获得全面的会计信息来评判会计主体履行义务的情况,阻碍了社会监督作为外部控制的有力保障。
2.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不科学。
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规定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中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将会计主体的全部收入作为会计期间的收入,将会计主体的全部支出作为会计期间的支出,这就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配比不合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目标的改革,收付实现制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满足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其缺陷表现得日益突出,例如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资产负债情况,虚增资产、隐藏负债,增加了单位的财务风险。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摘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距今已经实施多年,在规范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事业单位制度会计制度出现了机遇也出现了挑战,面对这种现状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缺陷改革会计报表核算1.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缺陷1.1会计原则方面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在以往的会计核算上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显然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这项原则在实施上操作性已经不切合实际了。
收付实现制度缺乏可比性,一方面收付实现制度以指出的多少作为标准,没有把资本的损耗计算在内,另一方面,收付实现制度按照当期实际收入和支出分别计算,导致了信息没有可比性。
同时也不同如实的反映出事业资本结余,虽然从账面上看反映的事业结余较多,但其中可能存在着大量的预算,取法信息的真实性。
1.2会计项目设计缺陷。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有资产类、负债类等五大类,但这些项目都没有在建工程项目。
在现实操作中许多事业单位资产核算都可以使用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核算,在核算中很多情况可以使用低值易耗品进行科目核算。
1.3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缺陷。
一般资产负债表以当时静态的时点报表,而在事业单位资产负载表中却包含了特定时期的动态项目,使资产负债表失去了原有的含义。
而且个别账户由于换算方法的原有出现资产总计与实际资产相背离的情况。
2.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应当遵循的原则2.1以人为本原则。
会计制度的实施需要广大会计工作者的共同操作,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应当考虑到经济业务中的具体情况,加强管理,同时也要以人为本,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对于事业单位中的不能适应先进制度的会计从业人员应当使用在教育。
2.2以国情为本,借鉴国外经验。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从基础来说应当以我国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来实施,同时也应当顺应国际会计的发展要求,从分借鉴国外先进的会计制度,使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服务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
实务园地行政事业单位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王代琨摘 要:随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成为了会计改革的重点之一。
新《政府会计制度》产生的影响体现在:提高政府以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推动财务管理制度的合理化以及规范化,降低财务资产管理风险。
文章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财务管理;问题;对策0 引言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自2019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在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
新制度的实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财务管理中收支资产数额模糊以及固定资产来源不清晰等问题,是市场经济管理完善中的关键一步。
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会计制度的改革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新的考验,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制订全新的财务管理计划,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过程中的透明度以及工作质量,引导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若单位财务人员对制度不够了解,则会影响新制度的落地实施,所以财务人员应对新制度进行解读,全面强化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发展。
1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现代化办公的普及,传统的会计制度存在管理不当、人员浪费等情况,也暴露出传统财务管理体系的漏洞。
实施新会计制度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对传统会计制度进行优化,以解决传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部门在向政府部门进行汇总报告时,因传统制度中单位会计科目制度不同,财务数据分析也会受其影响,新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各单位同种信息对比的效果,在财务汇总时为政府提供精准的基础信息数据。
另外,新制度可以完善财务管理中的负债类科目、核算资产科目,增加预算财务核算科目,优化财务管理中的两大体系,即预算会计体系以及财务会计体系,使二者基于同一核算系统,进而实现两者的相互分离和连接,而平行记账则构建出一种“双基础、双报告、双功能”的全新会计核算模式。
。。
豳医蝌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改革
罗志莲
摘要:随着国家科技的发展,现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已经跟不上现代发展的步伐,所以为了使企业得到更好
的发展,我们对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同时也是最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
一
、
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
1.会计核算缺陷
会计核算出现纰漏会对会计工作造成相当大的影
响,如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上我们根本无法实现真正的配
比原则。在以往的会计核算方面我们表现出了以下缺
点:①价值随着时间的增长出现背离;②资产负债表中的
净资产不能反映实际的资产情况;③成本不完整,不能实
际反应固定资产的价值,从而造成无形资产核算困难。
2.会计报表上的缺陷 会计报表是对会计预算的总结性的工作,操作中易 出现对编制使用现金流量表不够重视,现金流量表既是 记录工具,也是核对的参考资料,所以对于它的记录一 定要严格。从目前来看,其格式基本都是“资产+支出= ・——卜“—-卜”—-卜“—-卜“ ・卜”—-卜一+”—+-”— 卜“+”+”—+.”—+一”+一+“+“+..-4- 净资产+负债+收入”的原理,但实际不符合资产负债 表的定义,负债表作为一定时间内财务的静态表,就不 应该和其他表出现重复的现象,所以其中的支出和收入 项可以删除,避免造成重复的嫌疑。 二、新会计制度下设置会计科目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新会计制度下设置会计科目的步骤 根据原账原科目编制2012年l2月31日的科目余 额表,2012年l2月月结完成后,打印2012年12月31 日余额表并按EXCEL格式导出。建立2013年新账,对
固定资产、工资薪金等执行年度结转,但总账可暂不进
行年度结转。
按照新制度新科目自2013年1月1 Et起设立新
账。在未进行年度结转前,2013年科目等相关信息是可
(三)职业生涯后期的成功的策略 当一个人步入50岁的行列时,就意味着他进人职 业生涯后期。处于该阶段的企业管理者应该考虑到培养 接班人,自己离开岗位或退休后的生活。这时的企业也 会要求老员工将自己的经验传给年轻人,为老员工创造 展示自己工作经验的机会。该时期管理人员的职业成功 策略如下: 1.授权给下属。在职业生涯后期要学会慢慢放手是 非常重要的。在被调查的管理者中,领导者们表明他们 不再像以前那样事必躬亲了,都学会了抓重放轻,自己 则多去考虑公司发展战略层面上的问题。事事亲力亲为 自己不仅累,而且还忙不过来。这个时候一定要充分授 权给下属,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从而达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 2.策略l生的思考问题。处于职业生涯后期的企业管 理者,虽然年龄相对较大,但是一般都处在一个相对较 高的位置。此时,企业管理者已经授权给下属,自己则从 宏观上把握大局,策略性的思考问题。 3.引导其他人。处于职业生涯后期的人,拥有丰富 的工作经验,广泛的社会阅历,此时,应该为其他员工做 一些咨询、指导性的工作。例如可以为新员工安排讲座, 进行培训,介绍职业生涯管理中的经验和一些业务知 识;为职业生涯发展中的员工提供心理咨询,缓解工作
的压力以及其他的问题。通过指导其他员工的工作,不
仅会让自己的心情愉快,觉得后继有人,更让你感到自
己的价值所在。
四、结语
近年,职业生涯成功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但在中
国背景下的职业成功的研究却很缺乏,本研究选定企业
管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的方法进行了职业生
涯成功策略的研究。该研究属于质性的探索性研究,可
以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假设。
基金项目:
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内蒙古中小企
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研究——以圣际达公司为例》,ZA11015。
参考文献:
【1]Thomdike E L.Prediction of Vocational Succes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4,201—22O.
【2]Judge T.A.,Cable D.M.,Boudreau J.W.An empirical in—
vestigation of the predictors of ecutive after ueeess[J].Prsonnel
Psychology,1995.5.
【3闶文斌,张烨,夏梦.中国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自我
管理[J】_管理评论,201 1,7.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35
修改的,以新年度2013年1月1日日期登陆用友系统,
删除所有科目,然后进入“基础设置一基本信息一编码
方案”将一级科目编码由3位改为4位,然后按照新《会
计制度》手工建立新科目。建立新科目后,导出EXCEL
格式科目明细表。
编制新旧科目及余额对照表,录入期初余额,按照
导出的2013年1月1日EXCEL格式新科目明细表,对
照导出的2012年12月31日余额表制作新旧科目及余 额对照表,注明原科目余额建立新账后的去向及新科目 余额的来源。这是新旧会计制度衔接的重要依据,应作 为会计档案归档。 2.新会计制度下设置会计科目注意事项 (1)固定资产的清理,按照新标准确认固定资产和 存货 按照新《财务规则》,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标准由500 元提高到了1000元,其中专用设备由800元提高到 1500元。因此,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 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事业单位建 立新账后,应先将原有固定资产全部转至新账固定资产 科目,然后进行盘查清理,在新固定资产划分准则下重 新划分原有固定资产,符合新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在固 定资产科目内继续保留,不符合者则应划为存货,按照 存货管理。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 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存货”科目,相应的“固定基金”科 目余额转人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 的,还应在年初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在新账中,借记 “事业基金”科目。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 的,余额保留在“固定资产”科目。 (2)累计折旧 新《会计制度》设置了累计折旧科目,核算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计提的累计折旧。按照《衔接规定》,2013年1 月1日设立新账时,2012年12月31日前已经形成的 固定资产暂不补提折旧,这部分固定资产应在2013年 度全面核查其原值、已使用年限和尚可使用年限等,在 2013年12月31日再补提折旧。因此,编制新旧科目及 余额对照表时,“累计折旧”科目应无余额。 (3)财政补助结转与结余 新《会计制度》新设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 结余”两个科目,分别核算事业单位滚存的财政补助结 转资金、滚存的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资金。编制新旧 科目及余额对照表时,“财政补助结转”来源于原账“事 业基金”科目中的财政补助结转资金,“财政补助结余” 来源于原账“事业基金”科目中的财政补助项目结余资 金,一般应无余额。 3.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与企业会计报表处理问题的不 236 l司 与企业会计报表相比,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不编制现 金流量表且资产负债表采用“科目余额表”的结构形式。 这两点表现出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会计报表方面的不 足。现金流量表已经成为与会计主体有利益关系的各方 了解其现金变动及支付能力的重要报表,企业编制现金 流量表主要是将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收支调整为以 现金收付为基础的收支,所以相对来说难度较大,但事
业单位有很多业务就是以现金收付为基础确定收支的,
因而其编制相对比较容易;其次,事业单位尤其是实行
内部成本核算和有经营l生业务的事业单位,由于对这一
部分业务采用了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处理,使得其收
支表中的收支不能反映现金收支的真实情况,而出资者
及管理部门了解事业单位情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
支用现金额。从这个角度看,事业单位编制现金流量表
显得非常重要。
三、新制度改革后已改进的地方
1.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核算
通常核算上企业都采取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制度,确
保核算的质量。面对资产的丢失、磨损以及使用过程中
使用价值消耗应该如实的记载并进行核算,不能出现实
际价值和账面价值不符的现象,我们必须严格的记载和
核算,实事求是的进行核算处理。
2.引入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的实行可以很好的防范事业单位的风
险,能真实全面的反应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使事业单
位能提前了解自身状况,防治风险的产生,还可避免因
政府财务和企业负担不能准确真实反映而产生的财政风
险,所以,这项制度的引进是有很大帮助的,尤其对于现在
我们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如此不堪重负的阶段,它的出现可
以缓解事业单位财政管理压力,使制度更加完美。
四、总结
在如今事业单位竞相改革的时代,我们的会计管理
制度也要引进一些新的东西,一方面是促进事业单位的
发展,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会计管理制度自身的发展,事
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就是对这个单位的财政进行管理的
手段,一旦手段上出现了偏差,造成的财政危机也是可
想而知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
深化改革,促进会计管理制度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晓佳.改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财务
与会计,2010年第l1期.
[2]梁丽香.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及启示,国
际商务财会,2012 ̄).
(作者单位:福建省测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