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word完整版)《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word完整版)《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一)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

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二)

陶瓷工艺

商代的陶瓷工艺分灰陶、白陶、釉陶和原始瓷器等多种.

灰陶占全部陶器出土的90%以上,轮制和模制较多,以适应大量生产的需要.

白陶为商代陶器工艺珍品,高岭土制成,商代以后,不再出现这种产品.

釉陶和原始瓷器为瓷器的萌芽,数量较少,品质也有缺陷。

这一时期的陶瓷工艺,在装饰手法上为青铜工艺所主导

周代原始瓷器的出土已经很广泛,有的造型颇具情趣。

陶器以红色粗泥陶为主。

春秋战国的陶瓷工艺,比西周时期更为发展。

浙江绍兴地区发现了许多战国时期的窑址。

这一时期的典型品种有暗纹陶、彩绘陶、几何印纹陶和原始瓷器。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彩塑和瓦当也卓有特色。

雕刻工艺

《诗经》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具体反映了雕刻工艺的制作过程。

商代的雕刻工艺有石雕、玉雕和牙骨雕等。

周代的玉器,因为与伦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关系,得到社会的特别重视。礼仪大典,祭祀朝聘,以玉为必需;自天子至士庶,以佩玉为尚,并延源几千年.

玉器之大小和规格,均有严格规定和不同用途.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工艺还有玉器、木雕和琉璃等。

琉璃即原始玻璃。我国的玻璃为铅钡玻璃,西方为钠钙玻璃.

战国时期琉璃的产地为长沙地区。

染织工艺

西周时期的养蚕、缫丝、织帛、种麻、采葛、织绸、染丝等工艺,已有专业分工.

当时临淄的罗、纨、绮、缟、陈留的彩锦,都是名品。

染色工艺也有一定的成就。

春秋战国时期,纺纱织造较为普遍,染织刺绣工艺也得到发展,在今天的山西、河北、山东、江苏、湖南一带,尤以齐鲁地区最为著名“齐纨鲁缟”全国知名。

而以湖南长沙和湖北江陵地区的出土最为丰富。

漆器的色彩也要符合礼制的规定.“天子丹,诸侯黝垩,大夫”--《春秋》

用蚌泡作为镶嵌,是周代漆器工艺的一种流行装饰手法。为镙钿装饰的前身。

1、商代是典型的奴隶制社会。宗教由多神教转为一神教。宗教色彩浓郁。

2、崇尚武力。造型多为方正庄重的直线,装饰采用对称规整的格式.神秘、庄重而威严。

3、其青铜器的组合为酒器的组合。造型来自实用要求。型制多样而丰富。

4、商代工艺装饰的社会意义,其宗教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周代尚德,强调礼治,礼的特点是等级和秩序,在工艺美术中反映明确。

春秋战国一、具有时代的共同性和地区的特殊性.齐国的刺绣、楚国的漆器、吴越的刀剑等。

二、思想学术领域的“诸子蓬起,百家争鸣"带动了工艺美术领域的巧思、清新和活泼的特色。

三、重叠缠绕、上下穿插,四面延展的四方连续装饰,来自于创新,也来自于制作技术的发展,同时与当时的文学格式“回荡法”有“异曲同工”的呼应.

四、诸子百家关于用与美、文与质的论述,如孔子“文质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以及墨子“先质而后文”,韩非子的“以文害用”,孟子的“与民同乐”,荀子的“万物之美可以养乐”等,均对工艺美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及至今日.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三)

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中国,至汉代呈现出大一统的强大国势,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得到全面发展的盛世。

美术和工艺美术都以丰富多彩的面貌,奠定了中国民族风格的基点。

秦代的工艺美术品种主要有:青铜器、漆器和陶器。

秦代的青铜器部分为秦并六国,陆续从别的国家运来的具有其他国家特色的器皿,还有部分为秦自己地方特色的器皿.蒜头瓶和鍪是其特色品种.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大量漆器,是秦代漆器工艺的代表。

而秦代最有特色的是陶塑作品。举世闻名的始皇陵兵马俑,一、二、三号俑坑出土了武士俑7000多件,战车百余辆,战马百余匹。另有著名的“秦砖汉瓦”。

秦代风格淳朴,崇尚务实精神,语意平直,不重文采。

汉代的铜器已向生活日用器皿方向发展。以素器最为流行。其中,灯、炉、奁、壶、洗、镜等的产量最大,也最具特色。

另外,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则流行铜鼓。

汉代还出现了优秀的铜雕工艺品“马踏飞燕"、“铜屋”等。

汉代的金银器,主要是制作各种装饰用品。

最为著名的是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金银错狩猎纹铜车饰。

汉代的陶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陶瓷品种有灰陶、釉陶、彩绘陶、原始瓷器、以及砖瓦、陶塑等。

装饰手法丰富多彩,有印纹、划纹、堆贴、彩绘、雕镂等多种。

这时期的釉陶、彩绘陶、砖瓦、陶塑等均有出色的成就.

汉代的丝织主要产于齐、蜀。品种有锦、绫、绮、罗、纱、绢、缣、缟、纨及织成等.

汉代的锦为“经锦”,经丝彩色显花,同一图案,同一色彩,形成直行排列。

汉代丝织的装饰划纹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和几何纹,以及文字装饰.

汉代的印染工艺有涂染、浸染、套染、媒染等.

汉代的刺绣主要为辫绣,著名的有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

汉代的漆器工艺是鼎盛时期。以四川为主要产地。

汉代的漆器有木胎、竹胎、夹纻等,主要为木胎,旋制、剜制和卷制。造型多种多样,有取代铜器之势。

装饰花纹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

装饰手法以彩绘为主,另有针刻、铜扣和贴金。

汉代的石雕非常发达。分圆雕和平雕两大类。

圆雕以陕西霍去病墓为代表。

平雕以著名的汉画像石为代表。以山东的孝堂山、武氏祠、沂南、江苏徐州、河南南阳等地为代表.

平面阴刻和阳刻的手法,展现当时的社会生活、神话传说等题材。

玉器亦有较大发展。

汉代的其他工艺还有琉璃、木器、编织等,也各有特色。因多见于文献资料,遗存尚少。

1、是工艺美术的空前繁荣期,成就较高。

2、厚葬风盛行,羽化升仙、祥瑞迷信等为题材。

3、在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上,取得实用与美的统一,并向一物多用化发展。

4、其装饰风格:质、动、紧、味.

5、其图案装饰方法:

变形的处理--剪影法构图的处理--分割法

装饰的处理--填充法材料的处理--减地法

六朝时期的工艺美术

汉代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长期混战的时代,社会经济、文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 (一) (二) (三) (四)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艺术类专业 课时数量:32 课时 教学性质: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学科中一门根底理论学科,是争辩中国工 艺美术发生、进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理论性、设计性、人文性等综合特点。该课程是设计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必修课。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生疏该学科自身特点,并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和学科层次,留意授课的普适性和特地性。即在保证根本学问点的同时,针对不同专业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在保证理论讲授的同时,利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留意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专题争辩与课外参观调研。 (五)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进展脉络、风格演化有一个根本的了解,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加民族骄傲感。 2、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读,培育学生的审美力量及艺术欣赏力,增加感性生疏,提高综合素养。 3、通过对设计理念的分析,培育学生融会贯穿的力量和思考争辩的习惯,加强理论根底。并以此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拓宽设计思路。 (六) 教材: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因该书撰写较早,一些的考古觉察未及收录,局部内容有些陈旧,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不能拘泥 于教材,可以适当增删、调整。 (七)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尚刚《天工开物:中国工艺美术史》,三联出版社 2022 年版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 1989 年版 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8 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8 年版 中心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版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学问出版社 1985 年版 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4 年版 其他资料:教师撰写的本课程讲义、教案及相关文、史、哲资料 (八) 作业与考核 作业数量: 课外作业 3 次 1、作业一为命题作业,范围在上课讲授的学问点里。 2、作业二为非命题作业,只给出广泛的范围,体裁不限。 作业质量描述: 1、作业一为 500 字左右论文,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学问点的把握,比较严谨。要结合具体作品,条理清楚地把问题阐释清楚。最好在此根底上,还能提出自己观点,并言之有理,论证充分。 2、作业二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对文化的态度、对美术史的理解、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对作品的鉴赏等等。学生可谈古,亦可论今;可形而上地谈文化和思想,亦可形而下地讲技法或作品;可泛谈一切艺术,亦可针对自己专业……内容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没有标准答案,没有陈陈相因的“权威”观点,关键要有思想,有意,有制造力,畅所欲言,合理充分,表达个人的综合素养和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考核标准与程序: 作业一 20 分作 业二 20 分期末 考试 40 分学习 态度 20 分 成绩考核应以笔试闭卷考试为主,由 2 次课外作业和 1 次期末考试组成。期末考试试题由授课教师拟出,然后交学院教务处审定。授课教师将 2 次课外作业和 1 次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学习态度,综合评定分数。 二、教学根本内容: 以时代为背景,以历史进展为主线,以作品为对象,划分主题,突出重点,由点带面地表达工艺美术品的造型、纹饰、技法、功能及审美风格。针对设计类专业,特别侧重讲授营造的观念,阐释设计的要求和如何去设计。

中国工艺美术史 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和范围 2. 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 3. 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和风格 4. 中国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对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展示给全班。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工艺美术展览或传统手工艺工作坊,亲身感受和 了解中国工艺美术。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工艺美术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兴趣。 2. 讲解(30分钟) a. 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和范围,包括陶瓷、漆器、丝绸、金银器等。 b. 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过程。 c. 分析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和风格,包括工艺技法、图案和造型等方面。 d. 探讨中国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如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3. 分组讨论(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材料、技法、图案和造型等方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展示给全班。 4. 实地考察(60分钟) 组织学生参观工艺美术展览或传统手工艺工作坊,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了解中国 工艺美术。在考察结束后,要求学生写一份观后感,总结所见所闻,对工艺美术作品进行评价。 5. 总结(10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展示他们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后感。 六、教学资源

中国工艺美术史归纳总结

彩陶:“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 彩陶的分布: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下游的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和屈家岭文化,其中以黄河上游最为发达。 从艺术风格分类: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 ★半坡类型 分布以陕西的关中平原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往西达到甘肃陇东的天水、平凉地区。 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陶增多 装饰方法有彩绘、捺印、划纹、堆饰等,装饰花纹以宽带纹为主,还有折线纹、三角纹、斜线纹、菱形纹、辨形纹等鱼形花纹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纹样 人面形花纹最具特色 ★庙底沟类型 在半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分布以陕西关中为中心,向四周发展,东及山西南部、河南西部、西达甘肃的陇东、陇西、陇南以及青海的东部。 造型以大口鼓腹小平底钵最典型 装饰纹样多用带状纹、垂弧纹、平行条纹、圆点纹、回旋勾连纹、网格纹等几何纹。鸟纹的应用更多。 特点多用直线和曲线结合,构成曲边三角形。 ★马家窑类型 主要分布在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是由庙底沟型发展和分化出来的。 造型多以小口的壶、罐之类居多。 装饰特点:1、多用同心圆为中心组成图案。2、运用曲线和直线结合,产生对比效果。3、其装饰多布满整个器物。 马家窑彩陶的艺术特点,归纳为:1、满2、内彩3、点和螺旋纹(舞蹈纹彩陶盆) ★半山类型 造型主要是短颈广肩鼓腹的彩陶罐、壶,器物较矮。是彩陶工艺中最为精美的。 装饰纹样大体可分为:1、用螺旋纹组成装饰。2、用葫芦形纹作面的分割,使装饰面区分数个单位。3、多以曲线为主,并流行运用锯齿纹,彩绘的线条开始运用红色,红黑相间。 半山型彩陶中锯齿纹的应用是其特色。其特色可以说是富丽精巧。 ★马厂类型 是由半山型发展而来的,保持着半山型的制作特色。 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以双耳罐为主,装饰花纹不常用红黑相间的画法运用的锯齿纹又粗又钝。 中期彩陶壶的数量增多,壶体变瘦,颈部加长,四大圆圈纹很流行。 晚期的彩绘则流于简化,多运用波折纹。 装饰纹样常见有折线纹、回纹,以人形纹最为特色。 艺术风格上具有简练、刚劲的特色,不及半山型精致,显得粗狂、庄重、豪放,注意大效果。纹饰中锯齿纹逐渐消失,常见的有简练的直线纹、回纹、旋纹、网纹,其中网纹最具特色。 彩陶图案中形式法则的应用 1、对比法:采用曲直、横竖、长短、大小、黑白、虚实、动静等等,用线、面、空间以及形式感等对比,产生丰富的多彩装饰效果。 2、分割法:以比例为手段,使装饰面产生不同区域,使纹样之间产生各种间隔。达到装饰上的节奏和韵律的美。 3、开光法:用一定的轮廓外形,划分出装饰面,使它成为主要的部位。 4、双关法:一般有形体双关和色彩双关两种。 5、多效装饰法:即一种图案组织,正视时是一个完整的装饰题,俯视时也是一个完整的装饰体。

2012四川大学考研艺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指引(逻辑框架图

2012四川大学考研艺术学院《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指引(逻辑框架图&知识点梳理)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由中国工艺美术史论家田自秉教授编著,本书汇集和整理我国自原始社会至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工艺美术史料,系统阐述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并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是我国工艺美术研究领域第一部重要的学术专著。丰富的史料、详尽的图录,使《中国工艺美术史》不仅成为我国工艺美术学习与研究的必备参考书,也成为重要的鉴宝收藏指南。同时,此书也是各大高校考研设计类专业必修必考书目之一。在川大艺术学院历届考研真题中,其所占比例之大、涉及分值的之重,尤其在客观类选择题和主观类名词解释及简答题中频繁出现。 下面,通过对这本书知识点及考点的梳理与整合,让大家在一个分区明晰的逻辑框架中学习与消化,此外,还总结了在答题中要掌握的两种方法,即名词解释题和对比类简答题的答题方法,希望同学们认真总结与归纳学习。

a源头旧石器打制石器 b石器时代 新石器磨制石器+原始陶 (石器识记两种玉器:红山玉龙+良渚玉琮)a半坡型:人面网纹盆A识记彩陶仰韶文化黑红/褐黄类型b庙底沟型:大口鼓腹盆C陶器c马家窑:舞蹈纹彩陶盆 黑陶龙山文化d半山型:红色彩绘 原始社会(黑陶又叫蛋壳陶、蛋陶;制法:轮制) 几何印纹陶南方沿海 (制法:手制、模制、轮制) 实用+装饰性 B特点三个融合技术&艺术 形式感&抽象化

A青铜时代夏商周 呈色青灰,独体对称 饕餮纹(主纹) 商代a识记青铜四纹(地纹) 代表:最大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 B陶器釉陶—原始瓷器 C玉器玉雕 夏商周宗教色彩浓厚 b特点实用>装饰 宗教性>审美 起初——夏商 先秦社会奴隶社会鼎盛——周 周代a识记灭亡——春秋战国 窃曲纹(变形的动物纹饰) B代表大盂鼎金文毛公鼎铭文(最多) ①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②比较:(简答) A识记1商代——酒器——祭祀——宗教性质——饕餮纹——单独、对称、庄重 2周代——食器——礼器——人事性质——窃曲纹——二方连续、S型、韵律感 3春秋战国——钟鸣鼎金——生活用品——实用性——金银错(蟠螭纹)——四方连续 ③铸铜方法:金银错失蜡法 春秋战国莲鹤方壶——郭沫若“时代精神” (铜)栾书缶——最早错金铭文 B代表铜镜、铜剑 (陶):瓦当(漆):楚国

(完整版)中国工艺美术史复习资料_田自秉

1.影响清代工艺美术的外来因素主要是法国的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 2.陶瓷工艺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陶瓷包括陶和瓷两种互有区别的品类,在陶和瓷之间有一种所谓的“炻器”,它具有陶和瓷两种性质. 陶和瓷的区别: 1)陶器的制作材料是粘土,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2)瓷器的制作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制作非常优美的“彩陶”,所谓的彩陶是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为“彩陶文化”。因为最早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仰韶文化”。常见的彩陶是以生活用器为主。陶器的出现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 ·灰陶的出土量占商代全部出土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品种有:烹食器,食器,盛器.装饰简朴粗略,主要以绳纹和弦纹作装饰。 ·白陶是商代制陶工艺中的一种特殊产品。用高岭土制成,装饰上基本与青铜器相似,刻有饕餮纹、夔(kui)纹、回纹等。 ·战国陶瓷以灰陶为主,但是这个时期又发展出了几种具有特色的陶瓷,如暗纹陶、铅釉陶、印纹陶、原始青瓷以及具有特色的彩绘陶。 ·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这种压花纹深度不大,隐约可见,所以称为暗纹陶,又称砑花陶。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陶瓷,以陶塑和瓦当最为出色。陶塑是作明器的,又称为陶俑,最早的陶俑制作是在商代。瓦当是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战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日益发达,随之而起的是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汉代的砖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最有特色的是画象砖和瓦当。 1)画象砖,艺术性较高,有空心砖和方砖两种。空心砖又称圹砖,多流行于河南和山西,南阳地区出土最多;方砖,多为四川成都地区所产。 2)瓦当,战国时期的瓦当是半圆形,称为半规瓦.秦代瓦当由半圆发展为圆形,汉代则多流行圆瓦当。 汉代瓦当的装饰,可分为卷云纹,动物纹,四神纹,文字等(09年填空). ·汉代陶塑主要作明器,四川成都天回山汉墓出土的说唱俑,最为传神。 ·莲花和忍冬是我国古代装饰中最早见到的植物纹。在装饰图案发展史上,从商代到六朝以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题材已近尾声,即将过渡到隋唐以后以植物纹为中心的历史阶段。这反映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在审美领域逐渐摆脱宗教意义和神化思想的束缚,而以自然花草为欣赏对象,获得思想上的解放. ·黑瓷,汉代黑瓷已形成,产地在浙江,到六朝时期,浙江的德清窑以黑瓷著名。 ·六朝的画象砖较汉代富于人间生活情趣,也渗入了佛教的宗教色彩。汉朝画象砖多为一砖一画,六朝时期的画象砖成为整体性和主题性的大型砖印壁画。河南邓县画象砖表现出一种特殊风貌的装饰效果,具有六朝时期清瘦飘逸的时代艺术风格。 ·南京“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反映了以下两点:A以名士为主题。B山石树木的题材已经显出它的装饰地位。 ·隋代时期白瓷烧制成功,这是一项突出的成绩.在我国陶瓷史上开创了新纪元。白瓷是由青瓷演变而来。·唐代的工艺美术,陶瓷工艺向多色釉发展。陶瓷的分类:青瓷、白瓷、花瓷、唐三彩。 唐代的青瓷是当时陶瓷中的一个主要品种,其中最著名而有具代表性的是越窑。浙江唐时称越州,从商周战国秦汉六朝以来,一直以烧青瓷为主,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传统技术力量,被称为“诸窑之冠"。 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清脆莹润。唐时以越窑作茶具之风气兴盛.越窑青瓷除了作茶具还作酒器,另外还可作乐器,这也反映了越窑瓷器的胎体坚薄,瓷化程度很高。并且,唐代陶瓷工艺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风格。唐代的越窑曾为宫廷用品,成为后来历代御器厂或者官窑的前身,当时这种窑所出的产品称为秘色。 ·唐至北宋时代是越窑发展的鼎盛时期,代表着当时中国陶瓷生产的最高成就.其中最值得赞誉的是被称为“秘色瓷"越窑青瓷,赢得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美誉。

(word完整版)《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一)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会发展史上,是奴隶社会时期。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商代分为早期和殷商(晚期)两个阶段。以晚期最为辉煌,河南安阳小屯为其王都。周--周人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的部落,活动在陕西、甘肃一带。 周武王灭商成立周朝。定都西安西南的镐京。 周代实行分封制、世袭制和等级制。礼治是其根本。 周代的等级制充分反映在工艺美术方面。 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关于工艺的专门著作《考工记》,它总结了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提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论点,至今仍为工艺制作的基本法则. 依据《考工记》所著,那时的工艺制作的分工已经较为趋向专业化状态。 春秋战国-——这是一个大动乱、大转变的时期,所谓“礼崩乐坏”的时期。 各诸侯国的兼并和分裂,也造成了地方特点的成熟和文化的交融。 封建制度逐渐形成。战国时期,冶铁工业的出现,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学术领域的百家争鸣,带动了中国社会思潮的繁荣和文化艺术的巨大发展。 青铜是红铜加锡、铅的合金. 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我国进入青铜时代. 1、青铜器的型制:

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镞、铲、凿等 乐器:钲、铙、钟、鼓 生活用品:(包括炊煮器、食器、酒器、水器)鼎、鬲、豆、爵、角、觚、尊、壶等. 2、青铜器的制造工艺: 陶范、分范、铸造、镶嵌、鎏金、失蜡等。 商代青铜器 是青铜艺术由成熟到鼎盛的时期,流行饕餮纹、云雷纹、夔纹、龙纹、虎纹、象纹、鹿纹、牛头纹、凤纹、蝉纹、人面纹等纹饰,郑州杜岭出土的饕餮乳丁纹方鼎、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纹尊、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及人面纹方鼎等为代表。 西周前期继承商代风格,在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风格质朴、简约,强调韵律感和节奏性,体现有条不紊的秩序和规律. 酒器稍减,食器增多,铭文加长。流行顾首的夔纹、分尾的鸟纹、窃曲纹、重环纹、波带纹及瓦纹,长篇铭文习见。 陕西扶风出土的毛公鼎(铭文长达497字)、大克鼎等,皆属西周时期的典型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在应用角度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向生活日用器物发展,增加了许多以实用为主的用品。 装饰题材,逐步摆脱宗教神秘气氛,使传统的动物纹进一步抽象化,变为几何纹,并出现了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如宴乐、射猎、战争等;装饰手法采用模印、刻划和镶嵌;制作工艺的分铸、焊接、镶嵌(金银错)、腊模(失腊法)、鎏金等新技术,使青铜工艺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美。 春秋时期的“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宴乐水陆攻战铜壶”为其代表。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_著.docx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 重点难点笔记

《中国工艺美术史》田自秉·著重点难点笔记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图腾 P5彩陶 P9 黑陶 P25-28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特征?(结语)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青铜器的装饰—青铜器图案中动物纹样并说明其艺术特点?P48-P54商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 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 (基本无重点了解)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宴乐水路攻战铜壶 P87 彩绘陶 P99 瓦当 P101 战国刺绣(龙凤虎纹秀衣)P104 战国漆器的装饰风格?特点,种类?P105-107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 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 画像砖 P136 弋射收获画像砖采莲画像砖P137 瓦当 P138画像石 P156秦汉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 第六章六朝的工艺美术 青瓷 P166六朝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 第七章隋唐的工艺美术 彩瓷 P193唐三彩 P193-194隋唐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 第八章宋代的工艺美术 宋瓷 P230影青 P235 宋瓷的艺术特点?P238 宋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 第九章元代的工艺美术 青花 P262-263元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 第十章明代的工艺美术 顾绣 P293景泰蓝 P295-296明代家具工艺P298-300 明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 第十一章清代的工艺美术 珐良彩 P310画珐良 P322铁花 P323 吉祥图案 P330-331清代的工艺美术特点?(结语)第十二章近代的工艺美术 (了解) 第十三章新中国的工艺美术 (了解) 此重点基本涵盖所有命题范围,答题时参考课本总结属于自己的固定答案,所以要以“重点 结合课本,以书本为主” ,重点的答案自己总结后熟记背熟,考试时题量很少,但是一定要 多写多答,在重点的基础上发挥。

《中国工艺美术史》网络课 第一节 1、2章

《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一节 课前小说明: 两门课程知识点较庞杂,,任务大,网络授课需要大家精神集中,学会快速浏览所讲内容,书本也尽量跟上。讲课中不好找的章节段落都标注了页码。 课程安排:中、外工史共七次课。 考虑到中工史较外工史内容更多,更庞杂,所以先讲中工史。教材以尚刚老师的为准。 课程特点:以书本为基础,并将历年真题融进课本,力求全面覆盖知识考查点。 学习工艺美术史的友情提示: 1 知识点多而零碎,尤其是中国工艺美术史,需要大家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更好的跟上讲课节奏,更好的理解所讲内容。在前期全面复习阶段,中工史上课没有讲到的内容也要细读,而外工史有些内容可以略读。 这个阶段可能略显枯燥,但这是“金字塔”的广而厚的基础,这一部分决定了“金字塔”的高度。 2 课后复习时,时刻拿“体系”、“比较”两个概念来检验自己学习结果。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史:可用下面两种方法: 纵向比较:按朝代分为十章,复习完一章后,就合上书本想想,本章(本时代)的重点工艺美术门类是什么?原始社会的陶器,夏商周德青铜器,隋唐的丝绸……本章又有哪些知识点?合上书本自己能说出来。 横向比较:每一个工艺美术门类,比如陶器,瓷器,青铜器,漆器、铜镜、丝绸……最早哪个时间开始,哪个时间发展为高峰,哪个时间被其他工艺美术品种替代或者什么时间走向衰落…… 这个阶段可能是个痛苦的过程,而这是通往“塔顶”的必经之路,完成这一步,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 3 复习备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制定好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要避免学习计划定的过高(完成不了有挫折感)或过低(计划很易完成,就容易盲目乐观)。另一方面,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也最难的就是,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的完成每一次复习任务。有句话说的好:最笨的方法也就是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心态将伴随每一次复习备考,这是顺利达到“塔尖”的必要条件。 我们打开书本的目录部分, 我们先来看下书本结构特点: 我们发现,每一章的第一节都是绪言部分,最后一节是结语部分。 绪言部分主要介绍大的时代背景,然后每一章按工艺美术门类分章节,最后的结语部分是总结(本章的主要艺术特点,突出的工艺美术现象,以及与前一朝代、后世的承传)。 结语更加重要。 了解这些,将有助于我们形成“体系”概念,便于更好理解。

(完整word版)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课设计章节第四章春秋、战国工艺美术 讲解主要内容 要点 难点 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剖析方法青铜工艺玉器漆器 青铜工艺 剖析青铜器的功用,青铜工艺的各样造型及艺术特点 漆器的种类及特点 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时代列国吞并,大国争霸,百花怒放,礼乐崩坏,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现实思想,文化个性时代。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 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 211年 一、“人化”期间 教授思路,采纳的教课方法和协助手段,板书设计,要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一)造型与品种上的日用化 1、青铜器 春秋中期-战国时代是青铜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顶峰期,又称新式期、人化期间。青铜器原有的王室之器性质渐渐减退。从以礼乐器为主变为日 用器皿为主,青铜器从特制专用品变为较一般的工艺品,日用化成为一种新 的趋势。造型自由多变,并由厚重趋势轻灵。以鼎为例,“钟鸣鼎食”,鼎 主要用于适用,因此春秋战国期间大型厚重的方鼎已不见,多小型、薄胎的 圆鼎,合适人们的使用标准。 立鹤方壶:其壶的造型已超越商周礼器传统藩篱,特别是莲瓣中央那清 爽俊逸的白鹤,郭沫若称它“初欲打破上古时代之鸿蒙而欲作更高更远之 翱翔”,宗白华称它“象征着一个自由解放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器物造 型将摆脱礼法之桎梏,而得恣意伸展之机会。 依据适用功能的需要,创建出了许多新的容器造型形式,如敦、扁壶、 冰酒器、带盖鼎等。从前所没有或极罕有的适用品种,如铜镜、带钩、熏炉、灯具等则大批生产出来。装修要点由本来的礼器转向日用品,

并有许多上的佳品。 2、玉器 春秋国期跟着尊神敬天念的,祭祀用的礼玉器日衰败;玉器已打破旧不可以的戒律,开始作商品宽泛出。玉器盛情的中心从初期的神,逐移到人。 春秋国期跟着尊神敬天念的,祭祀用的玉礼器日衰败,最达的是 随身的玉佩。 春秋国期“玉德”形成:春秋国代,中国的玉文化逐加入了道德化、 理化、人品化的“玉德”内涵。 《》中,有许多对于玉与君子的比,如“言念君子,温如其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行也”,“瞻彼淇奥,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瞻彼淇奥,竹如,有匪君子,如金如,如圭如璧”。 春秋国期,孔子明确提出“君子比德于玉” ,以儒家的思想道德念来附 会玉的地,进而将中国的玉文化条理化、范化、系化。在 《礼·聘》中,孔子回答弟子子对于“君子玉”的,提出玉有十一德之:“夫昔 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而,仁也;密以栗,知也;廉而不,也;垂垂如,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其然,也;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孚尹傍达,信也; 气如白虹,天也;精神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者,道也。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之也。” 《礼·玉藻》:“欲子美德,佩以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二)装材上的人情味 与当“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思想相关,快伸展的生活材大增。 国的宴攻等用画形式表生活,以宴、舞蹈、采桑、狩、攻等材内容。种生活的画像案的出,打破了商周以来的那种神奇、静穆、、古板 的花,使内容更富于生气,装上初次有了人情味。

江南大学工业设计内部复习考研资料全套

2012年江南大学工业设计内部复习考研资料全套(超全版) 联系QQ 820041819 一、历年考研试卷(淘宝最全) ① 历年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考研初试试卷(各学科均有); ② 08、09年全套试题,包含最难寻找的设计史真题、专业设计、设计评论等; ③ 2010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考研初试试题; ④ 2010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复试科目《设计评论》试题;其中手绘部分, 工业设计手绘试题有如下年份,格式为word,jpg格式; 1997,1999-2001,2003-2009年 二、初试科目收集的海量手绘资料 海量手绘资料,精心收集了的手绘资料,对考研将大有帮助。共600MB 压缩

三、初试科目《现代设计史》资料(适用于:工业设计、视觉传达、公共艺术、数字媒体学院的动漫专业方向) 1、《工业设计史》何人可(电子版) 2、《工业设计史》重点 3、《工业设计史》何人可修订版2011年精华考研笔记;由权威机构整理,超级经典权威的笔记; 4、《工业设计史》课程讲稿(纸张) 5、何人可《工业设计史》经典笔记,12页,5号字;总结和提炼了课本的考点和要点,和其他资料配合复习,效果更佳(纸张) 6、何人可《工业设计史》总结,总结了书本中的精华,是考研复习的葵花宝典;(纸张) 7、何人可编,2002年全国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优秀毕业设计作品集,帮助同学们开阔视野,增加作品鉴赏的能力,能鉴赏作品一定程度提高了自己的创作水平;(电子版) 8、何人可-工业设计考研试题;(纸张)

9、江南大学设计艺术学研究生考试历年所考《现代设计史》试题及答案汇编;(纸张) 10、李亮之编著,世界工业设计史潮(电子版) 11、2012年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经典考研笔记,由权威机构整理,包含名校历年真题及习题全解,以及对课本全面而有深度的剖析;是一份十分翔实的资料,经典,通俗易懂;方便掌握和消化;(最新更新,高清电子版) 12、中央美术学院《现代设计史》3小时大串讲录音(内容包括:现代设计发展的脉络、主要运动、风格、组织、人物及其作品剖析); 13、王受之《现代设计史》视频、全彩笔记; 14、最新更新:《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授课视频及讲座视频共51讲(4张DVD),10G的内容,超级经典,名师讲授,王老师的课,堪称经典,音质清晰,是视频,非录音;独家更新! 四、初试科目《中国工艺美术史》资料(适用于:工业设计、视觉传达、公共艺术方向) 1、江南大学研究生考试历年所考工艺美术史试题及答案汇编;(纸张)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数:30学时 其中:讲课时数:30学时 实验学时:0学时 课外学时: 学分数:1.5分 适用专业:平面艺术设计方向 参加讨论人员:平面艺术设计研究室全体人员 执笔人:薄清江 审定人:张力克陈同基 编写日期:2003年2月20日至2003年6月15日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平面艺术设计方向学科基础课的选修课。 该课程是平面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理论素质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品种丰富多彩,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枝艳丽的花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以我国历代的工艺美术产生、变化、发展为研究、讲述对象,让学生以史为鉴,古为今用。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应用能力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知识。对学生进入高年级进行专业设计,也无疑提供了具有可资借鉴的且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绪论:为什么当代大学生要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史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2、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了解在人类的童年时代,石器与陶器的艺术、变化、发展、地域风格和文化特征。 3、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 重点:商周的青铜文化,掌握青铜文化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封建社会的工艺美术 (1)前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重点:漆器、秦始皇兵马俑、汉瓦当、原始瓷器、汉画像砖石 掌握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的基本情况和汉画像砖石的基本知识,了解原始瓷的产生及瓦当艺术内涵。 (2)中期:隋唐、宋辽金元的工艺美术。封建社会鼎盛时期

重点掌握举世无双的唐三彩,唐丝、宋瓷,了解辽金元时代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的特色与风格。 (3)末期:明代、清代的工艺美术 封建社会由盛转衰时期的工艺美术。 重点掌握:明式家具、明代青花瓷、景泰蓝,宣德炉、清代的雕刻等工艺美术品种的风格特征,艺术文化价值,了解雕版印刷、民间工艺的发展概况。 基本要求: 该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理解中国工艺美术史不同时期风格、特点形成原因产生的影响。同时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概念,时代特征、风貌,结合作品进行实例分析。 结课总结与考试、阅卷 (1)做好课上总结,巩固学生知识库存。 (2)考试、闭卷。出题为A、B卷两套。 (3)阅卷评分(依据标准共共答案) (4)考试资格审查 上课时间内,旷课超过三次者(含三次)取消其本课程考试资格。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 2、唐朝时期的唐三彩、唐丝及宋瓷 3、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风格特征 四、各教学环节的要求 1、课堂讲授 (1)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音像、幻灯、图片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2、参观博物馆与标本分析 3、艺术考察与田野作业,使学生初具考古知识与技能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标准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History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 课程编号:1303120001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学院各专业 课程学时/学分: 32 / 2 实验(创作、制作、上机)学时/学分: 审定人: 开课部门: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没计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必修课。 课程目的: 旨在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设计发展的历史,了解不同朝代的设计作品之间的关系。 分析古代设计作品的利弊,学习优秀作品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从造型和装饰两方面解读古代设计作品,学会从古代的优秀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补足今天的艺术实践。 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课程的讲授内容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石器工艺 第三节陶器工艺 重点掌握原始彩陶的几种文化类型及其与西亚交流的情况 第二章商代的工艺美术 第—节概述 第二节青铜工艺 第三节陶瓷工艺 第四节雕刻工艺 重点掌握青铜器的造型、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并注意与当时的文化背景结合分析。第三章周代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青铜:工艺 第三节陶瓷工艺 第四节染织工艺 第五节漆器工艺 第六节玉雕工艺 重点掌握青铜器、玉器的造型和装饰特点,并与商代比较。

第四章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青铜工艺, 第三节漆器工艺 第四节陶瓷工艺 第五节玉器、琉璃工艺 重点掌握青铜器的造型、装饰的变化情况,并对三代青铜器作综合小结。第五章秦汉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秦代的工艺美术 第三节铜器工艺 第四节金银工艺 第五节陶瓷工艺 第六节漆器工艺 第七节玉雕和石雕 第八节染织工艺 重点掌握漆器工艺、染织工艺的特点,与楚文化艺术比较。 第六章六朝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陶瓷工艺 第三节染织工艺 第四节金属工艺 第五节漆器工艺 第六节雕刻工艺 第七节其它工艺 重点掌握陶瓷工艺受佛教影响的情况 第七章隋唐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陶瓷工艺 第三节染织工艺 第四节家具工艺 第五节金属工艺 第六节漆器工艺 重点掌握陶瓷、染织、金银器的造型、装饰特点,强调外域文化的影响。第八章宋代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陶瓷工艺 第三节染织工艺 第四节金属工艺 第五节漆器工艺 重点掌握陶瓷工艺的风格及其与宋文化的关系。 第九章元代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概说 第二节陶瓷工艺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 课程编号:13122102 课程学分:1学分 课程学时:24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限选课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工业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方向)的专业限选课程之一。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世界工业发展的线索、概貌、各个时期主要流派、组织、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从而归纳历史经验和教训,提出今后设计工作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使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借鉴历史经验、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于启发学生的观察、分析、创造能力和研究国内工业设计基本动向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第一章绪论(6学时) 一、工业革命前的设计(萌芽阶段和手工艺设计阶段)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 二、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 三、机械化与设计(英国的纺织工业。美国的制造体系与设计。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 四、设计改革(芝加哥学派。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麦金托什与维也纳分离派) 第二章 1915——1939年的工业设计(8学时) 一、工业技术与设计(美国的工业与设计,欧洲的工业与设计。新材料与现代设计,技术与设计,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手工艺与设计) 二、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美术革命、风格派、构成派与俄罗斯先锋艺术、现代主义、包豪斯、机器美学) 三、本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 四、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美国工业设计的职业化、欧洲的工业设计师) 第三章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10学时) 一、战后重建与设计(现代主义的发展、美国的商业设计、意大利的风格与设计、联邦德国的技术与分析、日本的传统文化与高技术、台湾及南朝鲜的工业设计、公司识别计划、人机工程学的发展、新技术及新材料与设计) 二、走向多元化(理性主义与“无名性”的设计、新现代主义与高技术风格、波谱风格、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标准

《设计学概论》课程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 课程性质 《设计学概论》作为一门设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在美术学院艺术设计教学中占有较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函授本科生学习这门课程能很较好的全面掌握对于设计学的理解以及相关的范畴。 本课程作为美术学院函授设计专业理论必修课,学习对象为美术学院函授本科艺术设计专业一年级全体学生。 课程目标 《设计学概论》课程目标为: 1)根据授课对象均为新生的特点。设计概论课程的深度和内容都应更加的清晰和简洁,提出设计中在的现状和历史问题,让新生对设计的概念由模糊到清晰。 2)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设计观,从入校起,导入设计的思维方式,抛弃一些感性化的方式。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对设计的新鲜和兴趣,在课堂上遵循诱导的方式,让同学大胆畅言对设计的认识。 教学要求 1、授课采用课堂讲授与幻灯、投影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同时采用集中成分组讨论的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再局限于装饰与造型的表象问题上,在认识和理解的程度上有一个飞跃。 2、利用到图书馆或资料室阅览相关资料。 3、到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观、讲解。 4、课程作业及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以60分为及格。 5、教材选择 《设计学概论》尹定邦编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七月第一版第三次印刷 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1、总的教学内容: 第一章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 第四章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 第五章设计的类型 第六章设计师 第七章设计批评 讨论、复习 考试 2、详细的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导论: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一、设计史 课程重点: 1、设计史确立的时间及核心人物: 2、设计史的理论奠基人: 森珀 里格尔 二、设计理论 课程重点: 西方现代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 三、设计批评 课程重点: 西方现代设计批评的主要类型: A、形式主义批评 B、功能主义批评 C、历史主义批评 D、折衷主义批评 第二节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一、对当代西方设计思潮的一般看法 课程重点: 1、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的主要发展趋势: A、符号学理论 B、结构主义理论 C、解构主义理论 D、混沌主义理论 E、绿色主义理论 F、信息技术理论 2、每一种理论的代表人物及理论观点和著作分别是: 二、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初步研究 课程重点: 中国古代经典理论著作: 《考工记》《老子》《墨子》《艺文类聚》《营造法式》《淮南子》《天工开物》明《齐民要术》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a、设计的艺术特征 一、设计与艺术的渊源 课程重点:结合第一章第一节第二小点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学习这一知识点。 二、设计的艺术含量 课程重点: 什么力量在推动设计对艺术(纯美术)的执着追求? 三、设计的艺术手法 课程重点: 设计的艺术手法有:借用、解构、装饰、参照和创造。

《中国工艺美术史》基础知识

《中国工艺美术史》基础知识 本部分主要围绕尚刚老师《中国工艺美术史新编》书中的基础知识展开测试,考查大家对中国自原始社会到清代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制作工艺及艺术特色的熟悉程度;此次测试共计150道题,一题1分,满分150分。 您的姓名: [填空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中国的彩陶出现于()时代。 [单选题] * A.新石器(正确答案) B.旧石器 C.父系社会 D.母系社会 2.艺术的起源包括:()等。 * A.模仿说(正确答案) B.劳动说(正确答案) C.图腾说(正确答案) D.娱乐说(正确答案) 3.()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一种绘有黑色、红色装饰花纹的陶器,是原始社会制陶工艺中最出色的品种。 [单选题] * A.黑陶 B.彩陶(正确答案)

C.红山文化 D.良渚文化 4.已知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发现于()芮城的西侯度,距今180万年。 [单选题] * A.西安 B.山西(正确答案) C.江西 D.青海 5.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陶器出土在()万年的仙人洞,距今有两万年。 [单选题] * A.西安 B.青海 C.江西(正确答案) D.山西 6.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较多;晚期以至商周,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灰陶较为常见。 [单选题] * A.灰陶 B.黑陶 C.红陶(正确答案) D.红陶 7.彩陶工艺以()取胜,而黑陶以造型见长。 [单选题] * A.装饰(正确答案)

C.造型 D.釉料 8.()和半坡型是仰韶文化中最为典型的彩陶。 [单选题] * A.马厂型 B.庙底沟型(正确答案) C.半山型 D.马家窑型 9.半坡类型彩陶首先发现于()半坡村,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 [单选题] * A.西安(正确答案) B.青海 C.江西 D.山西 10.舞蹈人纹彩陶盆出土于(),是马家窑文化的代表。 [单选题] * A.西安 B.山西 C.江西 D.青海(正确答案) 11.仰韶文化彩陶,仰韶文化1921年首先发现于()渑池的仰韶村。 [单选题] * A.青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