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引用格式

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引用格式

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引用格式中国河流泥沙公报的引用格式可以参考以下示例:

APA 格式:

作者. (年份). 标题. 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卷号(期号), 页码.

例如:

水利部水文局. (2021). 2020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36(1), 1-50.

MLA 格式:

作者. "标题." 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卷号.期号 (年份): 页码.

例如:

水利部水文局. "2020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36.1 (2021): 1-50.

请注意,确保在引用时使用准确的公报标题、卷号、期号以及页码,并根据所使用的引用格式要求进行适当的格式调整。根据您所使用的特定引用规范和文献管理工具,可能

会有额外的要求或指导。

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2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前言 《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自治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公报》中资料多年平均(简称常年)降水、径流和泥沙等实测系列为1950~1999年平均值,天然径流系列为1919~1999年平均值。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领导小组: 组长:苏茂林 副组长:薛松贵朱庆平孙广生李良年司毅铭 成员:乔西现王玲陈永奇牛占吴青 项目组: 项目负责人:乔西现王玲陈永奇牛占吴青潘启民 主要完成人:潘启民李东张培德张学成杨汉颖王玉明 田水利胡玉荣裴勇谷慧林孙远扩王金玲 王丽伟李立阳王丙轩张玮张春岚刁立芳

概述 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2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2mm,折合降水总量3211.84亿m3,较常年减少9.3%。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03.0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00.30亿m3,地下水资源量320.65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17.91亿m3。 2002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94.93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59.50亿m3。黄河总耗水量为382.23亿m3,其中地表水耗水量为286.05亿m3。 2002年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为41.28亿t,其中工业废水28.35亿t。2002年黄河干、支流水质评价河长7497km,其中:Ⅱ、Ⅲ类水质河长1455 km,占评价总河长的19.4%;Ⅳ类水质河长1318km,占评价总河长的17.6%;Ⅴ类、劣Ⅴ类水质河长4724km,占评价总河长的63.0%。 2002年重要水事:(1)国务院批复《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2)朱镕基总理考察黄河。(3)黄河流域再遇特枯年,黄委精心调度实现黄河全年不断流。(4)黄河小浪底水库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获得成功。(5)实施第七次引黄济津。(6)黄河水量总调度中心、黄河上第一座水质自动监测站、第一座省界断面(潼关)水质自动监测站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7)黄委实施取水许可总量控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8)黄委启动黄河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

2001年长江泥沙公报

2001年长江泥沙公报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一、概述 本期泥沙公报发布长江干、支流若干主要测站(分布情况见图1)(图1缺)2001年水沙特征值及水量、沙量的逐月分布,并将2001年的特征值与上一年及多年平均值进行比较。同时还介绍了近年来葛洲坝水库下游近坝段、荆江河段、长江口河段的冲淤变化,以及葛洲坝水库的淤积情况。重要泥沙事件包括荆江部分河段的洲滩变化、主支汊易位、崩岸以及长江河道采沙管理。 2001年长江主要支流水文控制站的年径流量,仅岷江高场站略大于多年平均值与上年度值,其余均小于多年平均值。年输沙量除鄱阳湖湖口站略大于多年平均值外,其余均明显小于多年平均值(多数站还小于上年度值)。其中嘉陵江北碚站沙量减少的绝对值最大,比多年平均值减少0.97亿吨(81%)比上年度减少0.13亿吨(36%)。 根据固定断面及水下地形图计算,葛洲坝水库库区1981-2000年累计泥沙淤积量为1.22亿立方米。葛洲坝水库下游近坝段1981-1994年以冲刷为主,1995-2000年淤大于冲。 长江口河段1998--2001年以冲刷为主,累计冲刷量为0.43亿立方米。 二、径流量与输沙量 (一) 2001年实测水沙特征值 干流四站2001年实测水沙特征值见表1。与多年平均值及2000年实测值的对比见图2、图3。 表1 2001年长江干流四站实测水沙特征值 屏山水文站2001年径流量比多年平均值大22%,比2000年小2%;输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小5%,比2000年小11%;含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小21%,比2000年小11%;中值粒径0.014毫米,与2000年相同。 宜昌水文站2001年径流量比多年平均值小5%,比2000年小12%;输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小40%,比2000年小23%;含沙量比多年平均值小37%,比2000年小15%;中值粒径0.008毫米,与2000年相同。

河流泥沙——珠江

珠江的河流概况 珠江属于我国外河流的一条。我国主要外流河的上游几乎都在民族地区,流向除东北和西南地区的部分河流外,受我国地形西高东低的总趋势控制,干流大都自西向东流。外流河的干流,大部分发源于三大阶梯隆起带上:第一带是青藏高原的东部、南部边缘。这里发育的都是源远流长的巨川,如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这些河流不仅是我国著名的长川大河,而且也是世界上的大河,许多国际性河流,如流经缅甸入海的萨尔温江(上源怒江);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而入海的湄公河(上源澜沧江);流经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源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上源狮泉河)也都发源于此。第二带是发源于第二阶梯边缘的隆起带,即大兴安岭、冀晋山地和云贵高原一带,如黑龙江、辽河、海河、西江等,也都是重要的大河。第三带是长白山地,主要有图们江和鸭绿江,它们临近海洋,流程短,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珠江(英文译名作the Pearl River)是中国南方最大河系,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并称中国七大江河。 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全长2400公里,流域面积约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流域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六省区,面积45.2万多平方公里(包括流经越南的1万多平方公里)。水系支流众多,水道纵横交错。西江是水系主流,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干流上、中游各段分别称南盘江、红水河、黔江和浔江,在梧州以下称西江。干流全长2,129公里,流域面积35.5

2019年黄河泥沙公报呈签稿共38页文档

黄河泥沙公报 YELLOW RIVER SEDIMENT BULLETIN 2008 (呈签稿)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YELLOW RIVER CONSERVANCY COMMISSION OF MWR

前言 河流泥沙状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洪减灾以及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决策等具有重大影响,并愈来愈受社会关注。编制《黄河泥沙公报(2008)》(以下简称《公报》)旨在及时报告黄河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年度的径流量、输沙量和其它重要水、沙指标及其变化状况,重要水库与河段的冲淤变化,为黄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提供宏观基本资料。 《公报》按水文站、水库及主要河段反映本年度(水沙情况为日历年、冲淤变化为施测时间间距)黄河泥沙状况,并列出与多年统计资料的对比。 本《公报》的多年均值资料系列采用1950~2005年,同时考虑1987年以来河道边界条件及下垫面变化的影响,另列有1987~2005年均值(简称87~05均值,下同)。所涉及高程除小浪底库区为国家85高程基准、巴彦高勒和头道拐站为黄海基面外,其余均为大沽基面。 《公报》的资料来源于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有关省(区)的实测数据。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甘肃、陕西等省(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水利部水文局、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给予了热情指导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领导小组 组长:廖义伟 副组长:薛松贵翟家瑞刘晓燕杨含峡安新代王震宇时明立成员:谷源泽袁东良毕东升赵卫民王玲陈连军姜乃迁项目组 项目负责人:牛占陈永奇王怀柏潘启民 主要完成人:潘启民赵淑饶胡跃斌陈永奇张丽娜马志瑾许珂艳李东胡玉荣刘炜李中有林来照 郭宝群王兵拓自亮范世雄陶海鸿慕明清 刘社强李有才李存才曲耀宗王世钧白莉东 薛建国邢芳李旭东张玮吉俊峰王玉明 张春岚蒋秀华仝春莲罗君毛利强袁华

中国的河流与流域概况

中国的河流与流域概况 中国江河众多,河流总长度达43万km。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0000多条,在1000 km2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超过10000 km2的河流有79条。长度在1000km以上的河流有20多条。其中境内主要大河有7条。受地形气候影响,我国的河流绝大多数呈西东流向,分布在东部气候湿润多雨的季风区。 中国的河流按其归宿不同,可分为外流河和内陆河(或内流河)两大类。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内陆河则注入封闭的湖沼或消失于沙漠而不与海洋相沟通。外流河流域面积较大,约占国土面积的65.2%,内陆河流域面积较小,约占34.8%。 我国的外流河中,注入太平洋的流域面积最大,约占国土面积58.2%。主要河流包括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珠江,流经俄国入海的国境河流黑龙江,以及流出国外入海改称湄公河的澜沧江等大河。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4%,主要河流有怒江(流入邻国缅甸后,改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雅鲁藏布江(由我国流入印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再流经孟加拉国,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以及印度河上游的朗钦藏布和森格藏布等。注入北冰洋的流域面积最小,约占全国总面积的0.6%,它所包括的唯一河流额尔齐斯河是鄂毕河上游,出国境后,流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注入北冰洋的喀拉海。 我国的内陆河流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内部,深居内陆,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干燥少雨,水网很不发育,河流稀少,存在大片的无流区。区内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主要河流如塔里木河、伊犁河、甘肃的黑河、青海湖及西藏众多的内陆湖泊。 中国主要江河的长度和流域面积见表2-2。 表2-2 中国主要江河的长度和流域面积[20]

2000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

2000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长江、黄河) 2001-12-26 来源:本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第一章长江一、概述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省、市、自治区。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约19%。下游大通站1950年至2000年的平均年径流量9051亿立方米,占全国的34%。干流全长6300余公里,自河源至宜昌(4504公里)通称上游,宜昌至湖口(955公里)为中游,湖口至大通(338公里)为下游,大通以下为河口段(600公里)。 长江泥沙运动的主要特点有:1、水流含沙量不高,但因水量丰沛,输沙量大。例如:宜昌水文站1950~2000年平均含沙量约1.14千克/立方米,相应的年均输沙量达5.01亿吨。输沙量的90%集中于汛期。 2、沙量主要来源于上游。由长江干流屏山、宜昌、汉口、大通等水文站年均输沙量沿程变化显示,宜昌站输沙量最大。由于沿程部分泥沙淤积于湖泊与河流之中,其下游沙市、监利、螺山、汉口、大通等水文站的输沙量均比宜昌小。 3、长江中下游河段为冲积性河流。从总体上说,河势相对稳定,冲淤大致平衡。但部分河段的冲淤变化较大,特别是宜昌~城陵矶~武汉河段。该河段泄洪能力较低,大洪水水位高于两岸地面较多,是防洪的关键河段。 4、长江中游与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相沟通。江湖之间的分流分沙及河床演变呈现比较复杂的相互影响和关联。 5、 长江流域已修建大量水库,但几乎全在支流上。长江干流至今仅建成一座低坝——闸坝式的葛洲坝工程。此外为稳定河势与维护航道,沿河修建了一些河道整治工程,如裁弯与边岸控制工程。这些工程对长江径流过程的影响不大,长江的水沙过程基本上仍保持其自然特性。 长江的泥沙测验始于1923年。现在全流域共有329个水文站开展泥沙测验工作。悬移质泥沙采集一般采用横式采样器,缆道站则采用积时式采样器。颗粒分析采用粒径计与移液管相结合的方法。在上游及其支流曾进行大量推移质采样器试验与研制工作。长程河道断面的实测一般每5年安排1次,自宜昌至江阴(常州附近)设置测量断面1392个。 二、径流量与沙量(一)径流量与沙量的历年变化干流选取屏山、宜昌、汉口和大通四个水文站为代表站,各站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1426、4382、7112、905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分别为:2.550、5.010、4.040、4.330亿吨,多年平均含沙量分别为:1.76、1.14、0.573、0.486千克/立方米。 这些资料表明,各站径流量与沙量的变化大体上是对应的,但沙量变幅大于水量,特别是上游屏山和宜昌水文站。从80年代至2000年,汉口与大通两站的沙量略呈减少的趋势。 支流中以嘉陵江、乌江与汉江的输沙量较大。其控制水文站北碚、武隆、皇庄实测多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665.4、497.3、481.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201、0.2803、0.5590亿吨,多年平均含沙量分别为:1.80、0.564、1.03千克/立方米。 (二)2000年的水沙特征值2000年长江干流屏山、宜昌、汉口和大通四个水文站实

2003年长江泥沙公报

2003年长江泥沙公报 编写说明 1、本期泥沙公报编发范围在前三期《长江泥沙公报》(2000~2002)的基础上,新增加鄱阳湖抚河李家渡、饶河虎山、修水万家埠等水文站的水沙基本信息。新增水文站除公布2003年泥沙资料外,还包括历年水沙变化情况。 2、河流泥沙运动一般分为悬移质(悬浮于水中并随水流移动的泥沙)与推移质(沿河床滚动、滑动、跳跃或层移的泥沙)两种。目前推移质泥沙测验的测站较少,而且推移质泥沙数量一般较悬移质少得多。故公报中的沙量是指悬移质部分,不包括推移质。 3、公报中描述河流泥沙的主要物理量及其定义如下: 径流量——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立方米); 输沙量——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泥沙重量(吨); 输沙模数——单位时间单位流域面积产生的输沙量(吨/年·平方公里); 含沙量——单位体积水沙混合物中的泥沙重量(千克/立方米); 中值粒径——泥沙颗粒组成中的一个代表性粒径,小于等于该粒径的泥沙占总重量的50%。 4、河流泥沙测验按技术规范进行。一般采用断面取样法配合流量测验推算断面悬移质的输沙量,并根据水、沙过程推算日、月、年等的输沙量。同时进行泥沙颗粒级配分析,求得泥沙粒径特征值。河床与水库的冲淤变化一般采用断面法测量与推算。 5、我国大地测量中曾使用过不同基准高程,如黄海高程、吴淞高程等。公报中除专门说明者外,一般采用黄海高程。 6、公报中的多年平均值,除另有说明者外,一般是指 1950~2000年的实测值的平均数。如实测起始年份晚于 1950年,则取实测起始年份至2000年的均值。 7、本期公报的基本资料由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江西省水文局提供。

201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201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2011年我国气候旱涝交织、多灾连发。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接连出现三次大范围严重干旱;全国有260多条江河发生超警线洪水,钱塘江发生195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汉江上游、嘉陵江、黄河泾洛渭流域同时发生严重秋汛,先后有7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在我国登陆。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调度,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精心组织、全力抗灾救灾,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广大军民携手并肩、团结奋战,夺取了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全面胜利。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有效解决了旱区2055万群众临时饮水困难,抗旱减免粮食损失465亿公斤,大江大河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洪涝灾害损失主要指标比1990年以来均值偏少4~8成。 2011年是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召开最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取得良好开局。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明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迈开步伐,确定“三条红线”,分流域、分省区控制指标分解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基本完成了25条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严格实施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对水资源和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编制完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

修订了火电、钢铁、纺织等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制定了生活用水器具强制性节水标准,宁夏作为第一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省级试点通过验收。《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公布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启动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初步成果,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重点保护综合规划启动实施,组织实施河北向北京、引黄济津济冀、引察济向应急调水,开展黄河、黑河、塔里木河、石羊河水量调度以及三峡水库向中下游补水、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确保了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供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全国76%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 一、水资源量 降水量 2011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582.3mm,折合降水总量为55132.9亿m3,比常年值偏少9.4%,比2010年减少16.3%,是1956年以来年降水量最少的一年。从水资源分区看,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西北诸河6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北方6区)面平均降水量为322.3mm,比常年值偏少1.8%,比2010年减少11.9%;长江(含太湖)、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4个水资源一级区(以下简称南方4区)面平均降水量为1043.5mm,比常年值偏少13.1%,比2010年减少18.5%。从行政分区看,东部11个省级行政区(以下简称东部地区)平均降水量为1007.3mm,比常年值偏少8.9%;中部

浙江沿海海域泥沙变化及其对滩涂变化的影响

浙江沿海海域泥沙变化及其对滩涂变化的影响 胡春宏;王延贵;陈森美;何青 【摘要】This article used the measurement data analysis and mathematical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amount change of the coastal sediment and its impact on the tidal flats.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ource of the sediment which used to shape the shoals in Zhejiang province includes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sediment and the river sediment along the coast of Zhejiang province. The main source is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sediment.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 it shows a obvious decreasing trend.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sediment and the large amounts of sediment in the m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eastern sea are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hoals' shaping and sustainabil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continuous decreas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sediment will affect the coastal natural deposition rate and aaificial shaping scale in Zhejiang province, but there will be a lag effect of more than 30 years.%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数学模型等方法深入探讨浙江沿海泥沙量变化及其对滩涂的影响。分析表明浙江沿海滩涂塑造的泥沙来源包括长江口来沙和浙江沿海主要河流输沙量等,长江口来沙是其主要沙源,近20a来具有明显减少的趋势。长江口来沙、长江口三角洲和浙东海域大量的沉积泥沙对维持浙江滩涂的塑造与可持续性具有重要作用。长江来沙量的持续减少,将会影响浙江沿海滩涂自然淤涨速率和人工塑造的规模,但将有30余年的滞后效应。 【期刊名称】《浙江水利科技》

水利部关于做好中国河流泥沙公报编制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关于做好中国河流泥沙公报编制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水利部 •【公布日期】2006.04.28 •【文号】 •【施行日期】2006.04.2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 正文 水利部关于做好中国河流泥沙公报编制工作的通知 (2006年4月28日) 各流域机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国际河流泥沙研究培训中心: 水利部自2001年起向社会公开发布《中国河流泥沙公报》(以下简称《泥沙公报》),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了我国江河泥沙的基本信息,对于江河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等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有关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进一步做好《泥沙公报》的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编写人员和经费,切实组织好公报的编制工作。 二、严把资料质量关。对于上报的资料和分析成果,各流域机构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组织审查,或授权本级水文部门进行审查。审查通过后报送部水文局和国际泥沙中,心。 三、确保按时完成。为了及时发布当年泥沙公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

市)每年4月底前将审查后的资料成果报所在的流域机构,各流域机构每年5月底前将汇总并审定后的公报成果报部《泥沙公报》编辑部(设在国际泥沙中心),部《泥沙公报》编辑部每年6月底前提交《泥沙公报》报批稿,呈部领导审批。 四、其他事项。有关技术和编制问题,各单位在编制过程中可直接与《泥沙公报》编辑部联系,也可与部水文局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处联系。《泥沙公报》(2005)编写大纲由编辑部传给各编制单位,也可从中国水文网下载。 联系人:国际泥沙中心王廷贵,电话:010--68786683,e-mail: wangyg@iwhr·com。 附件:2005中国河流泥沙公报编写工作大纲 2005年《中国河流泥沙公报》编写工作大纲 (水利部水文局、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2006年3月) 一、目的意义 我国许多河流每年输送大量泥沙。河流的泥沙状况,不仅关系河流本身的发展演变,也反映了流域的环境特性、水土流失程度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在规划、防洪、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工作中,河流泥沙问题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对我国相当多的河流来讲,治水必治沙,这是中国水利的特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我国从1919年起就开始进行江河泥沙测验,自1949年以来测验的内容与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各大江河都开展了泥沙测验,取得了大量宝贵的资料。考虑到社会各界对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水利的发展十分重视,也非常关心我国河流泥沙的状况,因此,向社会公众提供河流泥沙的基本信息,发布《中国河流泥沙公报》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河流泥沙公报》(以下简称《泥沙公报》)自2000年起,已出了5期,它的发布,对于江河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等

《水库水文泥沙观测规范》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1总则 1.0.1为统一全国水库水文泥沙观测内容和技术要求,保证水库水文泥沙观测成果质量,制定本规范。 水库水文泥沙观测是水库(包括水电站)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的组成部分。水库水文泥沙观测的任务是收集水库水文泥沙资料并据以探索水库水沙运动规律,为保证工程安全、发挥工程效益、搞好管理运行、验证和改进工程设计,促进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目前我国现有的水文泥沙观测规范中,尚缺乏统一的、能反映水库特点的水库水文泥沙观测规范。为了统一水库的水文泥沙观测技术要求,需全面系统地制定一套全国通用的水库水文泥沙观测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大型及重要的中型水库,其它类型水库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是针对大型水库和重要的中型水库制定的,主要根据全国已建大中型水库水文 泥沙观测的经验编写而成。 我国水库根据库容大小分为5类,分类情况见表1。 表1我国水库分类表 重要的中型水库是指防洪、发电、供水、综合利用等功能特别重要或水库泥沙问题突出的中型水库。 1.0.3水库水文泥沙观测规范包括以下技术内容: 1水库淤积测量;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2进、出库水文泥沙测验;

3库区水文测验; 4变动回水区水流泥沙测验; 5坝区水文泥沙测验; 6水库异重流测验; 7水库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监测与调查; 8水库水文泥沙测验资料整编; 9其它需要观测项目。 1.0.4水库水文泥沙观测作业前应根据项目要求收集、整理、分析并利用测区内已有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作业中应加强内、外业质量检查。作业后应组织验收,做好资料整理、工程技术报告书或说明书的编写工作。重大项目的技术设计、成果报告应通过专家审查。 为顺利开展水库水文泥沙观测工作,在水库规划设计阶段,应由规划设计部门对水库各项水文泥沙观测工作进行综合考虑并作出全面规划,在水库工程的规划设计报告中列出水库水文泥沙观测经费,经费的概(预)算应纳入工程总造价和水库运行管理成本中。 水库水文泥沙观测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观测项目计划、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布设;水文(水位)站、雨量站、蒸发站和固定断面等的布设;基本观测设施、仪器设备、经费、人员编制、实施计划等。 水库水文泥沙观测根据目的或任务的不同,分为基本观测项目和专业或实验研究项目。 基本观测项目是为水库管理运用和水电站运行,需要连续或间歇性开展的 长期观测项目。包括水库淤积测验、进出库水沙测验、库区水文测验、坝前水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 文泥沙测验及水库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监测与调查。

《202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文

《202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文 据环保部网站消息,环保部今日向媒体通报了《202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有14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 公报指出,202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迈出新步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年度任务顺利完成,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的综合作用继续显现,环境法制建设、执法监管和环境风险管理更加有力,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核与辐射安全可控。 公报显示,全国开展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161个城市中,有16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145个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全国有470个城市(区、县)开展了降水监测,酸雨城市比例为29.8%,酸雨频率平均为17.4%。 全国423条主要河流、62座重点湖泊(水库)的968个国控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开展了水质监测,Ⅰ、Ⅱ、Ⅲ、Ⅳ、Ⅴ、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3.4%、30.4%、29.3%、20.9%、6.8%、9.2%,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32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取水总量为332.55亿吨,达标水量为319.89亿吨,占96.2%。在4896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水质优良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0.8%,良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25.9%,较好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8%,较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45.4%,极差级的监测点比例为16.1%。 春季、夏季和秋季,全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52280平方千米、41140平方千米和5736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海域。全国近岸海域301个国控监测点中,一、二、三、四及劣四类海水分别占28.6%、38.2%、7.0%、7.6%、18.6%,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

公报的参考文献格式

公报的参考文献格式 【篇一: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 [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保护河流倡议书格式

保护河流倡议书格式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都可能会用到倡议书,通过倡议书倡议者可以更好地申明发布倡议的目的。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保护河流倡议书,欢迎阅读! 保护河流倡议书1 尊敬的__领导: 乡村在90年代以前,一直都被视为山清水秀的地方。在我出生的这个小村子里曾有一条很清澈很清澈的小河,大人们就在河边洗衣,孩子们就在河里泼水、捉鱼、堆泥沙,清澈的河水能把一切关于人们与河的快乐都永远影映在人们的记忆中。 如今,这条小河已经永远孤独了,因为它再也不能给00年代的孩子们带来什么了。村民的房子越建越多,消费需求越来越高,每日制造出来的垃圾也越来越多,这条小河现在只能在越发狭窄的河道里沉闷的流淌,水越来越黑,再也没有一个大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近它。 河里堆积的垃圾,在水少的季节里很难被冲走,日日夜夜就在那等着哪天水库放水里把垃圾冲走,至于冲到哪,村民都不去理会,只看到门前那河里的垃圾少了,自己可以扔垃圾的地儿又恢复了,我是河边的住户,确实能理解村民的行为,因为每当扔 1/ 7

垃圾,真的是无处可以投放。 相信很多乡村的河道都面临这样的情况,在此,只想向贵局反映一下本村的情况,并附上中下游河道现状的图片。建议贵局采取积极措施,尽快在各乡村覆盖垃圾投放点,并完善一系列的垃圾处理问题。 倡议人: __年__月__日 保护河流倡议书2 最近,我发现河水的清洁需要管理,河水开始发黑,开始变臭,连水里的小鱼小虾都死了,浮在水面上了,我看了十分痛心。 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小区里的市民们的废水倒掉,倒掉的废水进入下水管道,下水管道的出口正是河水。每天都有大量河水被污染,而市民们却还雪上加霜,到河边去洗衣服,导致河水变得很黑。还有些人把吃过后的零食袋随手扔到水里,导致水里的空气发臭。曾经是如此美丽的河水,就这么被污染了。所以在此,我向你们提出建议,是你们能够更好的保护河水,使它变回原来的模样。 1、可以把下水管道的出口方向转到泥土边,这样的话不但可以让河水减少污染,还可以让泥土更加的肥沃,使树木更加高大,结出的果子可以更加的香甜; 2、可以发出通知,警告每一幢楼房的住户,不准再到河边 2/ 7

《中国的河流》知识要点梳理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 2. [注意]河流水文特征分析: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②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董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③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罠冷月月均温),⑤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 (2)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3> 长江源于青藏髙原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唸,干流沿途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区)。注入东海,为我国最长. 年径流咼最大.流域而积最大的河流。其中自源头到湖北宜昌为上游,主要流经了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接纳了大量支流,水量大增,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自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长江中游流经平原区接纳了鄱阳湖,洞庭湖,汉江等水系,水量大增,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易泛滥成灾;江西湖口以下为下游,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流支流已不多,但因为水量大,地势低平,防洪任务艰巨,长江重要的支流有:雅碧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等,英中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三峡的上游干流)、丹江口(汉江).安康、二滩(雅著江).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淸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 (1)防洪与灌溉 4、黄河概况 黄河发源于青藏髙原上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9个省级政区(青、陇、川、宁、内蒙、陕、晋、豫、鲁),注入渤海,长度与流域而积均居我国第二,但水量很小。内蒙古河口镇 以上为上游,黄河上游青海省境内,流经青藏髙原,水量不大,水流平缓,河水淸澈;自青 海龙羊峡、经甘肃刘家峡至宁夏青铜峡的峡谷段,水能薪原丰富:在宁夏,内蒙古境内,黄 河流经平缓的地形区,水流平缓,气候干旱,加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水量 有所减少;河口镇至河南孟津为中游,流经黄土髙原,接纳了汾河,渭河等支流,丞量増如 蒔剂是河水含沙量大增(90%黄河泥沙来于此):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因%X 期人工筑堤朿乐,黄河下游河床髙于两岸地而数米,形成“地上河二,所以黄河下游沿途水

公报参考文献格式

公报参考文献格式 公报的参考文献格式 【篇一: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 ],学位论文】d ],报告[门,标准 [s ],专利[p ],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 ],计算机]cp ],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门,光盘 [cd ],磁带[mt ], 磁盘[ dk ] 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可选) [1]刘国钧,陈绍业 .图书馆目录[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15-18. b: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j ] .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何龄修 .读南明史[ j ] .中国史研究, 1998,(3):167-173. [2]ou j p , soong t t , 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 [j ] .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 .原文献题名[ 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7]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 [ a] .赵炜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 c]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d :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 .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 .人民日报,1998-12-25 (10). e :电子文献

《中国的河流》教学案

《中国的河流》教学案 教学目标 1.识记我国主要外流河、内流河的名称及位置;了解内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知道我国的两大湖区及主要的淡水湖、咸水湖。 2.理解并会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长江、黄河的源流情况及开发利用情况,并通过这两条大河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研究一条河流。 4.利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长江的源流概况及开发利用情况。 3.黄河的上、中、下游概况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教学难点 1.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黄河的综合治理。 课堂学习知识积累: (一)、学习《外流河为主的河流》 1.自学教材P42页内容。概括这部分的知识要点:

流域: 水系: 外流河: 内流河: 外流区: 内流区: 2.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内、外流区的分布区域及面积大小:外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内流区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外流区面积大,我国河流以外流区为主 3.读地图册20页“水系图”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并判断其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如果是外流河,它又流入哪个大洋? 河流黑龙江松花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 是否外流河 注入的海洋 4.(独立完成教材43页活动题。)4. 5.引导学生探讨河流水位、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等水文特征受哪些因素影响?

联系身边的河流(汉江河)的相关情况讨论影响河流水文特点的因素。 A.水位的高低、流量的大小主要受河流来水的影响,而河流的水源主要来源于降水、地下水及高山冰雪融水; B.含沙量的大小受河流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低影响; C.外流河汛期的长短主要受雨季时间长短的影响 D.河流是否结冰以及结冰期时间的长短受气温高低的影响。 6.看书归纳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 内流河 外 流 河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7.引导学生推导水文特征特殊的河流: ①汛期最长的河流——②含沙量最大的河流——③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④水量最大的河流——⑤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二)、学习湖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