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2092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英文名称:Compendium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学分:0.5

学时:16学时

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专业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目的及意义

(一)、目的:

1、本大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总结《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育教学经验,使实践教学规范化、制度化。并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2、通过实施实践教学,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社会锻炼结合起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有效弥补课堂教学在学时安排、内容传授等方面的不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实践教学能够将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所说的大学的五个任务即“研究与教学”;“教育与培养”;“交往”;“职业教育与整体性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有效贯通起来。

4、培养学生独立考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能够适应经济体制转轨和人才标准转型的新型复合型人才。

5、衔接“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二)、要求:

1、根据“两课”设置新方案和教改意见,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体修订实践教学办法和教案。

2、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有关要求相一致,并服从学校的中心工作,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师是实践课指导者和具体组织者,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实践教学。

二、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教学实践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第二、实效性原则。《概论》课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实效性。实践教学可以使所学到的理论转化成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行。

第三、时效性原则。随着我国改革后不断发展和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开放力度的加大,西方的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带来冲击,甚至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概论》课教学中的社会实践要讲求时效性。

三、实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从理论教学的特点及可操作性和效果性等方面考虑,实践性教学的基本方式和方法有两种。一是社会实践活动,即学生亲身加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直接通过看、听、行去体验和感受现实。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劳动、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都是比较好的形式。二是感知性实践,即并非亲身置于现实社会生活中,而是间接地通过听和看去感受现实。如观看生动而真实的影视资料。

应当说明的是,把所谓“感知性实践”列入到实践性教学方式中,并非说“感知性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实践。而是针对于学生来说,这种感受知性实践的效果很接近社会实践,但毕竟亲身实践的可信度和效果更佳些;因此,社会实践理所当然是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而“感受知性实践”只能是实践性教学的一种辅助形式。

五、实践教学内容

在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组织与安排中,本课程尽可能地形成富有特色的把课堂内外实践、校内校外实践多个层面结合起来的立体化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包括:

1.课内讨论(4学时):

内容: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思维能力且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结合本课程的知识点或者国内外发生的热点问题,如基本概念、重要人物的评价、重大事件等,可采取随堂提问讨论、专题讨论、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思想活力,提高他们对

理论知识的认识水平。如以“殖民侵略到底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和“如何正确评价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作用”为题,开展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讨论的时候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和点评。

要求:可以整节课讨论,也可以用几分钟讨论;既可以是全班讨论,也可以是小组讨论。但是教师必须在平时上课时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培训。如分小组,培养骨干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查找资料能力;并不断地在教学中提出问题的同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2.影视欣赏(4学时):

内容:任课教师指定与本课程相关的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如《建国大业》《湘江北去》《辛亥革命》《我的1919》《钱学森》《建党伟业》《走近毛泽东》《中国1978》等等,可选择适当时间让学生集体观看影片,也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观看。要求:撰写影评或者观后体会的短文一篇,字数不少于1500字。

3.社会调查假期实践(4学时):

内容:教师给学生布置较为开放性的社会调查题目,如:中国革命历史遗址考察(徐州地区的淮塔)、农村基本观念的代际变迁考察、家乡现代化变迁状况调研、与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内容相关的自选题目等。可独立进行社会调研,或以多人一组展开社会调查,并组织交流活动,评选优秀社会实践报告及先进个人。通过社会调查,学生在获得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同时,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社会,增强学生的群众意识、创新意识和科研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把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

要求:每个小组提交一份规范的调查报告。

4.阅读研究(4学时):

内容:结合本课程教学内容,教师指定一些参考书目让学生自行阅读,学生阅读之后,撰写阅读体会文章,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提高理论水平。

要求:学生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读后感,不得抄袭。

六、实践教学考核和本课程考试要求:

上述四个实践教学环节是本课程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四个环节的考核结果,占学生总评成绩的30%,每个学生必须全程参与,独立思考,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

(1)课内讨论10分

(2)校内学术性(学习型)实践考核:10分

(3)参观考察、社会调查考核:10分

七、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组织管理的要求:

学校、相关学院和课程任课教师相互协调统一。

2、对教师的要求:

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教师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要放任自流;

②布置社会实践活动事宜。

③指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④对学生社会实践成果进行评价。

⑤选出优秀调查报告,作为成果保存;

3、对学生的要求:

按照指导教师要求,积极参加实践教学,不能随意请假、旷课;自觉地完成调查报告,不得有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否则该门课程成绩以零分计算。

4、实践成果的规范要求:

社会实践的调研成果,主要体现为调研报告,要有模版统一的封皮,要填写模版统一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简况表”,报告的正文字数在1500-4000字之间,报告以A4的白纸体现,以便统一装订。打印或手写,均符合要求。

课堂演讲、读书心得、影视观感都用A4的白纸体现,打印或手写,均符合要求,演讲也可提供ppt。

八、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和评价

1 鼓励原创性研究,切忌抄袭。

2 由任课教师和相关专家评价成果。

3 与学校团委合作,对推举出的优秀成果进行奖励。

4 将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和获奖成果分别汇编成册,并用以示范后继活动参加者。

九、主要参考资料:

1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M].李银河,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该书可为大家提供社会调研的一般方法,如调研的路径、问卷的设计、访谈的方法等。

2其他相关参考书目,请同学们自己查阅。

编写:刘芳

审核:

批准:

制定日期:2012年9月

徐州工程学院2012年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实践教学

社会调查报告书

题目

院系

班级

徐州工程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年月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简况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