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模式的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16.87 KB
- 文档页数:2
什么是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都属于肾脏替代治疗法,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透析方法,适用于大部分患尿毒症人群。
对于那些肾外并发症控制较好的患者,可通过有效的透析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什么是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1.血液透析1.什么是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通过将身体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装有透析器的体外循环装置,在生物机制与物理机制作用下,有效清除掉血液中有害物质和多余水分,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进行净化转运,还透析者一个相对健康的内环境。
1.血液透析适应症1.肾脏病已经发展到终末期患者。
(2)发生急性肾损伤患者,同时出现高分解状态要立即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如果不是,根据以下指标综合考虑:48小时无尿患者,血尿素氮数值已经超过21.4mmol/L,血肌酐数值超过442mmol/L,血钾超过6.5mmol/L,血碳酸氢根离子低于15mmol/L,或者病人出现明显了水肿、呕吐、嗜睡、躁动不安以及肺水肿等。
(3)发生急性中毒,药物中毒或者食物中毒等。
(4)病人出现严重的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发生溶血或者肝衰竭等情况时。
3、血液透析的相对禁忌症(1)颅内发生出血或者颅内压明显升高的患者。
(2)病人发生休克,通过药物难以得到良好纠正。
(3)患有严重的心肌病变同时伴有难治性心衰,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等。
(4)患者有活动性出血。
(5)患有精神类问题,难以良好的配合血液透析人群。
4、相关提示起初进行透析治疗多是采用诱导透析为主,待病人情况稳定后,每周维持基本透析3次,每次透析4小时即可,通过办理规定病种后,对于血液透析的报销可达到95%左右,但每个地区医保政策与报销制度存在差异,透析方式的选择也是针对不同情况而定,通常急性肾损伤患者,经过一段时间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得以恢复后,便可停止血液透析,对于慢性肾脏病或者是急性肾脏病但肾脏功能一直未恢复情况的,就要长时间维持血液透析治疗。
crrt模式及原理CRRT模式及原理简介•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是一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主要用于重症患者体外排除体内废物、调节体液平衡和电解质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CRRT的模式与原理。
CRRT的模式CRRT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1. 持续静脉血液滤过模式(CVVH):通过血泵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液,经过滤器(滤膜)进行滤过,再将滤过液体返回至患者体内。
2. 持续静脉血液透析模式(CVVHD):在CVVH的基础上,向滤过液体中加入透析液,使得废物和毒素更加彻底地被清除。
3. 持续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模式(CVVHDF):结合CVVH和CVVHD两种模式的优点,同时进行滤过和透析,以实现更全面的治疗效果。
4. 持续静脉血液滤过灌注模式(CVVHI):除滤器外,通过血泵将血液引出由药物溶液充满的外部IV 盒(滤器之外)。
药物溶液与血液混合,并重新输入患者体内。
CRRT的原理CRRT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滤膜的作用,将患者体内的废物、过多的液体及电解质排除。
以下是CRRT的原理解释: 1. 血液引流:在CRRT开始前,血液引流管被插入患者的静脉,通常在颈静脉或股静脉。
通过血泵的作用,将患者的静脉血液抽出,进入CRRT系统。
2. 滤过:血液在滤过器中通过滤膜,滤膜上的微孔能够过滤掉血液中的废物、毒素以及过多的液体。
这些废物和液体被称为超滤液,经过滤后的血液称为透过液。
3. 废物清除:滤膜上的微孔根据废物的分子大小和电荷选择性地清除不同类型的废物。
较小的废物通过微孔,较大的分子则被滞留在滤膜上。
通过调整滤膜的特性,可以促进废物的清除效果。
4. 透析:对于某些需要更彻底清除的废物和电解质,透析液可以加入到滤过液中,以进一步提高清除效果。
透析液中含有特定的成分,与血液中的废物进行交换,使废物从血液中转移到透析液中。
5. 返回血液:经过滤过和(或)透析后的透过液再经过另一条管道,由血泵输送回患者体内,与尚未经过CRRT的血液混合。
血液透析常见种类血液透析基本治疗模式仍可根据透析膜的超滤系数(Kuf)指标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低通量血液透析和高通量血液透析。
一、低通量血液透析使用Kuf≤15m1/(h.mmHg)的透析膜进行血液透析,可称为低通量血液透析,低通量膜的共同特点是以弥散清除小分子物质为主。
包括:(一)标准的血液透析1.透析器透析膜Kuf<~15ml/(h·mmHg),膜面积通常在1·2~1·5m2之间。
2.血液流速血液流速多取干体重(kg)的4倍数值,通常在200~300ml/min,成年透析患者应>180ml/min。
3.透析液一般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其流速为血液流速的2倍,通常是500ml/min。
4.透析时间根据残余肾功能(Km)确定。
Kru<2.5ml/min,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Kru>~2.5ml/min,每周2次,每次4小时。
(二)高效血液透析所谓高效血液透析方式在国外完全是针对一部分体形硕大的透析患者而开发并用于临床的,在这部分透析患者中因其尿素氮分布容积增大,若仍采用标准血液透析治疗,透析不充分。
为了提高血液透析的效率,选用大表面积的透析器,同时提高血液流速(>300ml/min)和透析液流速(>700ml/min),以达到小分子尿素氮被充分清除的目的。
在实施高效血液透析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透析器通常采用膜面积≥1.5m2和尿素转运面积系数>600m1/min的透析器。
2.高血液流速血液流速较透析液流速对尿素氮的清除影响大,增快血液流速较增快透析液流速所获的清除效率更高。
3.再循环率高血液流速的另一问题是透析治疗时的再循环率会随着升高,如此会抵消透析治疗的有效率。
4.透析液采用碳酸盐透析液。
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时血压较为平稳。
另外适度地保持透析液中的钠离子在140—142mmol/L,导电度14.O~14·2;或是加入糖分100-200mg/dl也可以增加血液的渗透压,加速组织中水分回流血管中,避免血压下降。
血液透析血液透析(Hemodialysis),临床意指血液中的一些废物通过半渗透膜除去。
血液透析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
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
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
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这时透析器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分子较大,不能通过膜孔。
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现象称为弥散。
临床上用弥散现象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即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血液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纳米,所以只允许分子量为1.5万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而分子量大于3.5万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因此,蛋白质、致热原、病毒、细菌以及血细胞等都是不可透出的;尿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要想用人工肾替代肾脏就必须从血液中排出大量的水分,人工肾只能利用渗透压和超滤压来达到清除过多的水分之目的。
现在所使用的人工肾即血液透析装置都具备上述这些功能,从而对血液的质和量进行调节,使之近于生理状态。
用于医学上的透析大致分为两类: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液透析(Hemodialysis),简称血透,通俗的说法也称之为人工肾、洗肾,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
其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对人体内各种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并吸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
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利用重力作用将配制好的透析液经硅胶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这样,在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高浓度一侧的溶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弥散作用);水分则从低渗一侧向高渗一侧移动(渗透作用)。
血液透析滤过模式及置换液量处方设置大全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的结合,具有两种治疗模式的优点,可通过弥散和对流两种机制清除溶质,在单位时间内比单独的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清除更多的中小分子物质。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一)适应证1.常规透析易发生低血压。
2.顽固性高血压。
3.常规透析不能控制的体液过多和心力衰竭。
4.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5.尿毒症神经病变、尿毒症心包炎。
6.心血管功能不稳定、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病情危重患者。
7.透析不充分。
8.透析相关的淀粉样变。
9.心血管功能不稳定。
10.神经系统并发症。
(二)禁忌证血液滤过无绝对禁忌证,但出现如下情况时应慎用:1.患者处于濒危状态,药物难以纠正的严重休克。
2.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血液净化治疗。
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模式1.前稀释置换法(置换液在血滤器之前输入) 。
2.后稀释置换法(置换液在血滤器之后输入)。
3.混合稀释法(置换液在血滤器前及后同时输入)。
血液透析滤过通常每次治疗4h,建议血流量>250ml/min。
(一)前稀释置换法优点:血流阻力小,滤过率稳定,残余血量少和不易形成滤过膜上的蛋白覆盖层,滤器不易凝血。
缺点:清除率低,所需置换液量较大。
根据滤器的超滤系数及血流速度,前稀释置换液量为血流量的50%~60%,建议HDF治疗4h前稀释置换量30~50L。
当患者需做无抗凝剂血液滤过时,建议选择本模式。
(二)后稀释置换法置换液用量较前稀释置换法少,而清除效率较前稀释置换法高,但容易导致高凝状态的患者滤器凝血。
根据滤器的超滤系数及血流速度,后稀释置换液量为血流量的25%~30%,建议HDF治疗4h后稀释置换量18~25L一般患者均可选择本置换法,但有高凝倾向的患者不宜选择本模式。
(三)混合稀释法清除效率较高,且滤器不易堵塞,对于血细胞比容高者较实用,建议前稀释率要小于后稀释率,前稀释与后稀释比例为1:2。
置换量可参考前稀释法。
透析有几种方法
透析是一种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方法,通过人工装置来代替肾脏
的功能,帮助患者排出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
根据不同的透析
方式,可以分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方法。
血液透析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进行滤清,去
除废物和多余的液体,然后再将经过处理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
这种方法需要在透析中心进行,通常每周3次,每次3-4小时。
血
液透析可以有效改善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体内废物排泄,帮助维持体
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腹膜透析是通过在患者腹部植入透析管,将透析液注入腹膜腔,通过腹膜对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液体进行滤清,然后将透析液排出
体外。
这种方法可以在家中进行,每天进行多次,每次数小时。
腹
膜透析相对于血液透析来说更加灵活,可以减少对患者生活的干扰,但是需要患者和家属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除了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还有一种新型的透析方式叫做血液
灌流透析。
这种方法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特殊的透析器
进行滤清,再将经过处理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
与传统的血液透
析相比,血液灌流透析可以更加有效地去除小分子毒素,减少对患
者的影响。
总的来说,透析是一种重要的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方法,可以通
过不同的透析方式来帮助患者维持生命。
选择适合自己的透析方式,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自身的情况来进行决定。
同时,在接受透析
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和家属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合理饮
食和生活,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高低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疗效比较慢性肾衰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常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高低通量血液透析是常用的治疗尿毒症的方法之一,但目前尚未确定哪种透析方式更为有效。
本文就高低通量血液透析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的疗效进行比较。
首先,介绍一下高低通量血液透析的概念。
高通量血液透析是一种通过提高透析器的流速、增大截留分子量和增加膜面积等技术手段,加强透析效果的方法。
而低通量血液透析则是传统透析方法,只能排出相对较小的分子量,不能有效达到清除高分子量的毒性物质的效果。
高低通量血液透析的比较研究主要从透析效果、患者生存率和并发症等方面展开。
透析效果方面,多项研究显示,在相同时间内,高通量血液透析相较于传统低通量血液透析,效果更佳。
高通量血液透析可以更好地维持水平衡,排除多余的液体和毒素,同时可以降低血液中肌酐、尿素氮等尿毒症高浓度物质。
相应地,高通量血液透析疗程时间更短、超滤量更大,大幅度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生存率方面,一些研究表明,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在患者存活率上没有明显差异。
然而,也有一些研究发现,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够有所改善患者的生存率,该差异的显著性主要出现在更高的处理剂量的患者中。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能说明高通量血液透析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唯一因素。
并发症方面,高通量血液透析似乎并没有增加患者感染、低血压、心血管事件等不良反应的风险,而且还能减轻某些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反之,低通量血液透析可能会引发难以忍受的抽搐、失眠及贫血等副作用,而且由于时间长,常常会导致患者的压力增大,对身体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高低通量血液透析对尿毒症存在差异。
虽然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效果和并发症方面表现更优,但在生存率方面的差异不是十分明显。
综合考虑,选择哪种透析方式需要视患者个体情况而定,同时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判断。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临床意指血液中的一些废物通过半渗透膜除去。
血液透析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
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
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
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这时透析器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分子较大,不能通过膜孔。
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现象称为弥散。
临床上用弥散现象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即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血液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纳米,所以只允许分子量为1.5万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而分子量大于3.5万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因此,蛋白质、致热原、病毒、细菌以及血细胞等都是不可透出的;尿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要想用人工肾替代肾脏就必须从血液中排出大量的水分,人工肾只能利用渗透压和超滤压来达到清除过多的水分之目的。
现在所使用的人工肾即血液透析装置都具备上述这些功能,从而对血液的质和量进行调节,使之近于生理状态。
注:Hemodialysis,Hemo指血液,dialysis来自希腊语,意思是释放出某些物质。
血液透析滤过(HDF)综合了血液透析(HD)和血液滤过(HF)的优点,即通过弥散高效清除小分子物质和通过对流高效清除中分子物质。
普通HD由于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不足,且可诱导新的毒素产生,引起的并发症较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升高。
而HDF能有效清除中分子物质,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降低死亡率。
DF与普通HD相比,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能有效清除中小分子尿毒症毒素,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透析中低血压、头痛和恶心呕吐等不耐受情况明显减少,由于清除中分子物质如β2-微球蛋白和PTH,有利于骨病的控制还能改善患者的抗氧化能力,增加脱水量,生物相容性好,清除炎症介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
尤其适用于顽固性高血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对透析不耐受者。
具体的血液滤过适用于下列情况:
1.顽固性高血压:
药物和血液透析不能控制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血滤后,血压都恢复正常。
可能与血滤时清除了血浆中某些加压物质有关。
也可能与血滤时心血管系统及细胞外液比较稳定,减少了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剌激有关。
2.水潴留和低血压:
对于水潴留伴有低血压的患者,不可能通过血透排除足够的水分,因为透析早期即出现低血压和虚脱。
这些患者如果改换血液滤过,循环障碍的表现明显改善。
血滤最主要的优点就是能清除大量的液体而不引起低血压。
3.高血容量性心力衰竭:
这类病人在血液透析时往往会加重病情,而血液滤过则可减轻或治疗这类心衰,因为
①血液滤过可迅速清除过多的水分,减轻心脏前负荷。
②虽然脱水效果好,使血容量减少,但它属于等渗脱水,使外周血管阻力增高,保持了血压稳定性。
③清除大量水分后,血浆白蛋白浓度相对升高,有利于周围组织水分进入血管内,减轻水肿。
④不需使用醋酸盐透析液,避免了由此引起的血管扩张和心脏收缩力抑制。
由于上述种种优点,故对于利尿剂无反应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液滤过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
血液滤过虽然有它的有利一面,但使用起来也有它的缺点:
①由于需要补充大量的置换液,所以费用高。
②容量平衡失调,如果滤过器没有自动化容量平衡装置,全靠人工操作,不是容量不足产生低血压,就是容量过多而增加心脏负荷。
③对小分子物质清除较血液透析差。
血滤
血滤是将患者的动脉血引入到具有良好通透性并与肾小球滤过膜面积相当的半透膜滤器中,由于血液区和膜外间存在着跨膜压梯度,当血液通过滤过器时,血浆除蛋白质及细胞等有形成分外,水分和大部分中小分子物质均被滤出,以达到清除潴留于血中过多的水分和溶质的治疗目的。
血滤能够清除体内中、大分子毒素,过程中血流速要比血透稍快,血滤也脱水,但是不能向血透脱的那样彻底。
所以做血滤时候应尽量控制饮水量。
做不做血滤,是要通过血生化检查,观察体内中大分子毒素的指标是否增高。
透析患者原则上应该每月做四次血滤,这样可以很好的保护心脑血管。
不过因为血滤未纳入医保范围,所以需要每做一次血滤自已要负担500元左右(各地费用有所不同)。
目前的透析患者基本上每月做1-2次血滤,也能达到保护心脑血管的作用。
CRRT(即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英文缩写。
又名CBP(continue blood purification);床旁血液滤过。
定义是采用每天24小时或接近24小时的一种长时间,连续的体外血液净化疗法以替代受损的肾功能。
1995年,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首届国际性CRRT学术会议上,CRRT被正式定义为:所有能够连续性清除溶质,并对脏器功能起支持作用的血液净化技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的Murray和Delmore研制成功第一台人工肾机,并于l946年用于临床治疗肾衰竭,以后血液净化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血液净化是把患者血液引至体外并通过一种净化装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质净化血液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它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腹膜透析等。
目前血液净化疗法已不单纯用于治疗急、慢性肾衰竭患者,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中也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CRRT临床应用目标是清除体内过多水分,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毒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确保营养支持,促进肾功能恢复及清除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
可用于:各种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高分解代谢的或伴脑水肿的急慢性肾衰,以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挤压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慢性心衰,肝性脑病,药物及毒物中毒等的救治。
目前CRRT包括9种技术:
连续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
动静脉连续缓慢滤过(SCUF)
连续动静脉血液透析(CAVHD)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
连续动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AVHDF)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和/或滤过-体外膜氧合(CVVH/DF-ECMO)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和/或滤过静脉-静脉旁路(CVVH/DF-VV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