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的模式
- 格式:ppt
- 大小:634.51 KB
- 文档页数:14
简答题为请简要介绍血液透析机的两种常见模式血液透析机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治疗患有肾功能衰竭的病人。
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步骤,将患者体内的废物和过剩的液体从血液中清除出去,帮助维持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
血液透析机有两种常见模式:连续透析和间歇透析。
连续透析模式是一种常见的血液透析方式,它通过将患者的血液与特殊的透析液分隔开来,实现废物的清除。
在连续透析模式下,透析液通过透析器与患者的血液进行接触,废物分子和过剩的液体会通过透析器的半透膜被清除出去,而电解质和其他正常成分会被透析器保留在血液中。
这种方式具有高效清除废物的优势,并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透析过程。
但是,连续透析模式需要患者长时间维持透析状态,因此在操作上需要更多的护理和监控。
另一种常见的血液透析机模式是间歇透析模式。
与连续透析不同,间歇透析模式将透析液注入到患者的血液中,然后将其抽走,以完成透析过程。
这种模式通常在一个周期内重复多次,每次透析时间较短。
间歇透析模式比连续透析更加灵活,适用于那些不能连续透析的患者,如儿童或年老体弱的患者。
尽管透析时间较短,但间歇透析仍然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废物,达到治疗的效果。
两种常见的血液透析机模式各有优劣。
连续透析模式适用于那些需要高效废物清除的患者,但操作上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护理。
间歇透析模式则更加灵活,适用于那些不能连续透析的特殊人群。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透析模式进行治疗。
总结起来,血液透析机的两种常见模式是连续透析和间歇透析。
这两种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患者情况,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废物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透析模式进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crrt模式及原理CRRT模式及原理简介•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是一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主要用于重症患者体外排除体内废物、调节体液平衡和电解质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CRRT的模式与原理。
CRRT的模式CRRT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1. 持续静脉血液滤过模式(CVVH):通过血泵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液,经过滤器(滤膜)进行滤过,再将滤过液体返回至患者体内。
2. 持续静脉血液透析模式(CVVHD):在CVVH的基础上,向滤过液体中加入透析液,使得废物和毒素更加彻底地被清除。
3. 持续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模式(CVVHDF):结合CVVH和CVVHD两种模式的优点,同时进行滤过和透析,以实现更全面的治疗效果。
4. 持续静脉血液滤过灌注模式(CVVHI):除滤器外,通过血泵将血液引出由药物溶液充满的外部IV 盒(滤器之外)。
药物溶液与血液混合,并重新输入患者体内。
CRRT的原理CRRT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滤膜的作用,将患者体内的废物、过多的液体及电解质排除。
以下是CRRT的原理解释: 1. 血液引流:在CRRT开始前,血液引流管被插入患者的静脉,通常在颈静脉或股静脉。
通过血泵的作用,将患者的静脉血液抽出,进入CRRT系统。
2. 滤过:血液在滤过器中通过滤膜,滤膜上的微孔能够过滤掉血液中的废物、毒素以及过多的液体。
这些废物和液体被称为超滤液,经过滤后的血液称为透过液。
3. 废物清除:滤膜上的微孔根据废物的分子大小和电荷选择性地清除不同类型的废物。
较小的废物通过微孔,较大的分子则被滞留在滤膜上。
通过调整滤膜的特性,可以促进废物的清除效果。
4. 透析:对于某些需要更彻底清除的废物和电解质,透析液可以加入到滤过液中,以进一步提高清除效果。
透析液中含有特定的成分,与血液中的废物进行交换,使废物从血液中转移到透析液中。
5. 返回血液:经过滤过和(或)透析后的透过液再经过另一条管道,由血泵输送回患者体内,与尚未经过CRRT的血液混合。
血液透析常见种类血液透析基本治疗模式仍可根据透析膜的超滤系数(Kuf)指标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低通量血液透析和高通量血液透析。
一、低通量血液透析使用Kuf≤15m1/(h.mmHg)的透析膜进行血液透析,可称为低通量血液透析,低通量膜的共同特点是以弥散清除小分子物质为主。
包括:(一)标准的血液透析1.透析器透析膜Kuf<~15ml/(h·mmHg),膜面积通常在1·2~1·5m2之间。
2.血液流速血液流速多取干体重(kg)的4倍数值,通常在200~300ml/min,成年透析患者应>180ml/min。
3.透析液一般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其流速为血液流速的2倍,通常是500ml/min。
4.透析时间根据残余肾功能(Km)确定。
Kru<2.5ml/min,每周透析3次,每次4小时;Kru>~2.5ml/min,每周2次,每次4小时。
(二)高效血液透析所谓高效血液透析方式在国外完全是针对一部分体形硕大的透析患者而开发并用于临床的,在这部分透析患者中因其尿素氮分布容积增大,若仍采用标准血液透析治疗,透析不充分。
为了提高血液透析的效率,选用大表面积的透析器,同时提高血液流速(>300ml/min)和透析液流速(>700ml/min),以达到小分子尿素氮被充分清除的目的。
在实施高效血液透析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透析器通常采用膜面积≥1.5m2和尿素转运面积系数>600m1/min的透析器。
2.高血液流速血液流速较透析液流速对尿素氮的清除影响大,增快血液流速较增快透析液流速所获的清除效率更高。
3.再循环率高血液流速的另一问题是透析治疗时的再循环率会随着升高,如此会抵消透析治疗的有效率。
4.透析液采用碳酸盐透析液。
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时血压较为平稳。
另外适度地保持透析液中的钠离子在140—142mmol/L,导电度14.O~14·2;或是加入糖分100-200mg/dl也可以增加血液的渗透压,加速组织中水分回流血管中,避免血压下降。
当前血液净化方式优缺点总结盘点及新技术展望编者按:透析患者的预期寿命显著低于普通人群,约51%的透析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是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透析方式的选择与预期寿命有相关性,常用血液透析方式包括单纯超滤、诱导透析、低通量透析(LHD)、高通量透析(HFHD)、高截留量透析(HCO)、缓慢低效延时透析(SLED)、血液滤过(HF)、血液透析滤过(HDF)、序贯/联合透析、HDFP等。
理想的透析技术应该充分地清除毒素、准确恰当地清除水分、合适地保留营养物质以及生物相容性好,接下来为大家总结盘点各种不同透析方式的优缺点,共同展望新型透析模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单纯超滤适用于水负荷过重的患者,无溶质清除,不需要透析液。
诱导透析透析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机制,避免透析失衡。
低通量透析(LHD)是最常用的血液透析模式,清除小分子非蛋白结合溶质,透析充分性用Kt/Vurea评估,对水质要求不高。
高通量透析(HFHD)是不断增加的血液透析模式,清除中小分子非蛋白结合溶质,透析充分性用Kt/Vurea评估,需要超纯透析液。
HEMO和MPO研究发现HFHD 未改善患者预后,对HEMO和MPO研究再分析提示,透析龄>3.7年、ALB≤4g/dl、糖尿病肾病患者,HFHD组预后有改善。
总的来讲,HEMO研究和MPO研究结果显示,较之LHD,HFHD并未显著改善MHD患者预后。
高截留量透析(HCO)用于某些特殊疾病,清除分子量小于白蛋白的物质,需要超纯透析液,可有白蛋白的丢失。
缓慢低效延时透析(SLED)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清除小(中)分子非蛋白结合溶质,暂时不评估透析充分性,高通量时需要超纯透析液。
血液滤过(HF)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好(溶质变化幅度小、低温透析液),小分子清除能力差,水质要求静脉输液品质、费用高,当前已经少用。
血液透析滤过(HDF)HDF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好(溶质变化幅度小、低温透析液),中小分子清除能力均好,是当前推荐的血液透析模式,对水质要求静脉输液品质、费用高。
血液透析滤过模式的主要原理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又相当重要的话题——血液透析滤过模式。
听起来有点高大上,是吧?别担心,我会用最简单、最幽默的方式带你走进这个神奇的世界,保证让你听了不犯困,还能学到知识,绝对是一举两得!2. 血液透析是什么?2.1 基本概念首先,我们得搞清楚,血液透析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血液透析是一种帮助身体清除毒素和多余水分的医疗方法。
就像是给你的身体做了个“深层清洁”,把那些不该呆在那里的东西统统赶走。
这个过程就像把一杯脏水过滤成干净的水,让你重新焕发活力。
2.2 透析的必要性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透析呢?嘿,别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肾脏生病了,没法正常工作,那就好比一台坏掉的洗衣机,污垢洗不掉,衣服反而越来越脏。
这时候,透析就成了“超级洗衣机”,帮助你清理身体里的垃圾,恢复健康。
3. 滤过模式的工作原理3.1 滤过的基本过程好了,咱们说说血液透析滤过的具体工作原理。
首先,医生会将病人的血液抽出来,接入一个透析器,这个透析器就像是个“过滤网”,能让小分子物质通行无阻,但大分子和血细胞就不在它的“受欢迎”之列。
就像是一个严谨的门卫,只放合适的人进去。
接着,经过滤过,血液里那些毒素和多余的水分会被“抓”出来,干干净净。
这一过程其实挺简单,乍一看好像没什么大不了,但里面的科学可复杂了。
透析液的成分、浓度都得精准控制,才能确保过滤的效果最好,简直是个高科技的“洗衣房”。
3.2 滤过的优点透析滤过的好处可多了!首先,它可以迅速去除血液中的废物,真的是个“急救小能手”。
其次,它对那些慢性肾病患者来说,可以减轻他们的病痛,改善生活质量。
想想,如果没有透析,他们可能会觉得疲惫不堪,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而透析的存在,就像是给他们的生活加了个“助推器”。
4. 透析的种类与应用4.1 不同的透析方式说到透析,大家可能知道的有两种: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前者就是我们刚刚聊的,像是把血液“洗一洗”,而后者则是利用腹膜作为过滤器,原理也是类似的。
单超模式简写
单超是单纯超滤的简称,是指血液透析的一种特殊模式。
在这种透析模式下,透析器对人体血液中的水分进行有限清除,而基本上不清除或仅清除少部分溶质。
这种透析模式适用于肾脏功能尚可,血肌酐、尿素氮等毒素水平并不高,但是水钠潴留显著、水肿特别严重的情况,例如某些糖尿病肾病中期、充血性心功能衰竭或低蛋白血症等导致严重水肿的患者。
透析治疗,因为有弥散,小分子毒素快速被清除。
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趋向透析液浓度变化,血浆渗透压通常处于下降状态。
因为血浆渗透压下降,但组织间隙液体渗透压变化滞后。
导致血浆渗透压会低于组织间隙液体渗透压。
水会从渗透压低的地方向渗透压高的地方移动。
血浆再充盈率会下降,患者血容量会快速下降,严重时导致患者发生低血压。
再看单超的时候,没有弥散,所以单超并不改变血液中电解质的浓度,保持渗透压相对稳定,保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2种不同模式的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PD)与低通量血液透析(CHD)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尿毒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高通量透析器治疗尿毒症病人,对照组采用低通量透析器治疗尿毒症病人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HB)的情况。
比较病人血压、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BUN、Cr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两组患者组间BUN、Cr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β2-mG、PTH、HB 水平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血压、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情况优于对照组。
结论HPD通过改变透析膜降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改善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Observe of high flux hemodialysis (HPD)and low flux hemodialysis (CHD)for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uremia. Methods 30 cases of uremia patients have been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1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high flux dialyzer in treating uremic 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 using low flux dialyzer in treating uremic patient treatmen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with BUN,Cr,β2-mG,PTH,pare with the blood pressure of patient,social function,the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Two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UN,Cr levels after 1 years (P<0.05).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tween group BUN,the level of Cr decreased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pressure,social function,the overall health quality of life than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HPD by changing the dialysis membrane decreased in patients on long-term hemodialysis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High flux hemodialysis;Low flux hemodialysis ;Uremia常规的CHD以清除小分子毒素为主,不能有效清除一些中大分子毒素[1],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透析患者出现许多与透析相关的远期并发症,如营养不良、顽固性瘙痒症、胸腹腔积液、肾性贫血、透析相关淀粉样变等显得特别突出,不仅给治疗带来复杂性,而且增加病人痛苦,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使人们认识到常规CHD的局限性。
血液透析滤过模式及置换液量处方设置大全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的结合,具有两种治疗模式的优点,可通过弥散和对流两种机制清除溶质,在单位时间内比单独的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清除更多的中小分子物质。
一、适应证及禁忌证(一)适应证1.常规透析易发生低血压。
2.顽固性高血压。
3.常规透析不能控制的体液过多和心力衰竭。
4.严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5.尿毒症神经病变、尿毒症心包炎。
6.心血管功能不稳定、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及病情危重患者。
7.透析不充分。
8.透析相关的淀粉样变。
9.心血管功能不稳定。
10.神经系统并发症。
(二)禁忌证血液滤过无绝对禁忌证,但出现如下情况时应慎用:1.患者处于濒危状态,药物难以纠正的严重休克。
2.精神障碍不能配合血液净化治疗。
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模式1.前稀释置换法(置换液在血滤器之前输入) 。
2.后稀释置换法(置换液在血滤器之后输入)。
3.混合稀释法(置换液在血滤器前及后同时输入)。
血液透析滤过通常每次治疗4h,建议血流量>250ml/min。
(一)前稀释置换法优点:血流阻力小,滤过率稳定,残余血量少和不易形成滤过膜上的蛋白覆盖层,滤器不易凝血。
缺点:清除率低,所需置换液量较大。
根据滤器的超滤系数及血流速度,前稀释置换液量为血流量的50%~60%,建议HDF治疗4h前稀释置换量30~50L。
当患者需做无抗凝剂血液滤过时,建议选择本模式。
(二)后稀释置换法置换液用量较前稀释置换法少,而清除效率较前稀释置换法高,但容易导致高凝状态的患者滤器凝血。
根据滤器的超滤系数及血流速度,后稀释置换液量为血流量的25%~30%,建议HDF治疗4h后稀释置换量18~25L一般患者均可选择本置换法,但有高凝倾向的患者不宜选择本模式。
(三)混合稀释法清除效率较高,且滤器不易堵塞,对于血细胞比容高者较实用,建议前稀释率要小于后稀释率,前稀释与后稀释比例为1:2。
置换量可参考前稀释法。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临床意指血液中的一些废物通过半渗透膜除去。
血液透析是一种较安全、易行、应用广泛的血液净化方法之一。
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方向运动。
血液透析包括溶质的移动和水的移动,即血液和透析液在透析器(人工肾)内借半透膜接触和浓度梯度进行物质交换,使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向透析液移动,透析液中的钙离子、碱基等向血液中移动。
如果把白蛋白和尿素的混合液放入透析器中,管外用水浸泡,这时透析器管内的尿素就会通过人工肾膜孔移向管外的水中,白蛋白分子较大,不能通过膜孔。
这种小分子物质能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物质移动现象称为弥散。
临床上用弥散现象来分离纯化血液使之达到净化目的的方法即为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血液透析所使用的半透膜厚度为10-20微米,膜上的孔径平均为3纳米,所以只允许分子量为1.5万以下的小分子和部分中分子物质通过,而分子量大于3.5万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因此,蛋白质、致热原、病毒、细菌以及血细胞等都是不可透出的;尿的成分中大部分是水,要想用人工肾替代肾脏就必须从血液中排出大量的水分,人工肾只能利用渗透压和超滤压来达到清除过多的水分之目的。
现在所使用的人工肾即血液透析装置都具备上述这些功能,从而对血液的质和量进行调节,使之近于生理状态。
注:Hemodialysis,Hemo指血液,dialysis来自希腊语,意思是释放出某些物质。
血液透析滤过(HDF)综合了血液透析(HD)和血液滤过(HF)的优点,即通过弥散高效清除小分子物质和通过对流高效清除中分子物质。
普通HD由于对中分子毒素的清除不足,且可诱导新的毒素产生,引起的并发症较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升高。
而HDF能有效清除中分子物质,减少透析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降低死亡率。
DF与普通HD相比,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能有效清除中小分子尿毒症毒素,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透析中低血压、头痛和恶心呕吐等不耐受情况明显减少,由于清除中分子物质如β2-微球蛋白和PTH,有利于骨病的控制还能改善患者的抗氧化能力,增加脱水量,生物相容性好,清除炎症介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