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观生态学总结

景观生态学总结

景观生态学总结
景观生态学总结

景观生态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需要复习的知识点

1、什么是景观,

景观(Landscape)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2、什么是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学科。 3、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著作有哪些, 德国特罗尔美国的福尔曼和法国的戈德伦提出了《Landscape Ecology》1986年,Forman出版了非常有影响的“Landscape Ecology”专著,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经典教科书。“斑块-廊道-本底”模式,1987年,国际“Landscape Ecology”杂志在美国创刊,成为景观生态学的主要论坛。郭晋平,周志翔.《景观生态学》,

4、景观生态学的代表性人物有哪些,提出了哪些观点,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 景观结构,

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 景观组分的数量构成及空间组合与分布特征。

其中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又被称为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 2、景观功能

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是景观对自身内部及其他相关生命系统生存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 3、景观格局及常见的格局有哪些,

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是指形状和大小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的排列组合。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量及空间分布和配置等。格局是景观结构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和异质性的具体体现。

, 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指某种特定的景观组分类型的距离相对一致(平原村庄、石灰岩孤峰) , 聚集型分布格局:指某些景观组分呈团块状聚合在一起(城市建成区)

, 线状格局:景观组分呈线性排列(道路、河流的附属成分)

, 平行格局:景观组分呈平行排列(山区)

5、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 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le),

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景观在各种内外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的时间变化过程与特征。 6、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le)及其生态意义

斑块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有明显区别、空间尚可分辨的非线性景观要素相对同质性(取决于观察的尺度)

廊道是外貌和属性与周围景观有明显区别、空间尚可分辨的带状景观要素

基底是景观中分布范围最广、连接度最高、优势度最大,从而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特征起主要作用的景观要素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el)的意义

此模式是描述和构成景观空间格局的基本模式。这一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描述生态学系统的空间语言,使得对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之间的表述更加具体、形象。而且,该模式还有利于考虑景观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他们在时间上的变化。

7、常见的斑块有哪些类型,是如何形成的,

干扰斑块(disturbance patch):源于小面积干扰活动而形成的斑块类型;

残遗斑块(remnant patch):景观中一个小面积区域逃逸出周围地区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环境资源斑块(environmental patch):由于环境条件的局部差异性而形成的斑块类型;

更新斑块(regenerated patch):在大面积受干扰地区通过植被恢复而的斑块类型;

引入斑块(introduced patch):由于人类的种植和建筑活动而形成的斑块类型。

8、尺度尺度效应和尺度推移

尺度(scale):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量度或者分辨率(resolution) 尺度效应(scale effect):优势景观现象或过程特征随尺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由于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在景观生态水平上的长期生态研究,尺度的扩展十分必要,需要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来推断其他尺度上的特征。这种方法称为尺度推移(scaling),包括尺度上推(scaling up)和尺度下推(scaling down)。

9、干扰及其生态意义分别是什么,

干扰(disturbance):一种明显改变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过程的事件。

从积极的角度看,干扰的生态学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

1、干扰有利于促进系统的演化。

2、干扰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因子。一般来说,经常处于变化环境中物种要比稳定环境中生存的物种更可能忍受环境压力。

3、干扰能调节生态关系。

10、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及其意义

1.大岛屿的物种数量要多于小岛屿(面积效应);

2.靠近大陆岛屿物种数量要高于远离大陆的岛屿(距离效应);

3.年轻的岛屿物种丰度较小,物种周转率(迁入量/灭绝量)高,以后则不断降低,直到二者相等,物种数量达到动态均衡。

结论:岛屿的面积、孤立程度和年龄依次是控制生物迁植、灭绝和物种数量的关键因子。种—面积关系S=cAz

式中:S—物种数量; A—岛屿面积; C、z—常数;

应用该式有两个重要前提:物种迁移与绝灭之间达到了生态平衡;

物种的数量只与面积有关,其他因素相对稳定。

数学表达式: dSdt,I,E

I—表示迁居速率,即种源与缀块间距离的函数;

E—表示绝灭速率,它又是面积A的函数。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意义: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将生境斑块的面积和隔离程度与物种多样性巧妙地用一个公式联系在一起,对斑块动态理论及景观生态学发展起了重要的启发作用。

10、边缘效应理论及其意义

边缘效应(edge effect):缀块边缘部分受外围影响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生态学特征的现象;缀块边缘部分往往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度和初级生产力;

边缘效应理论意义:

边缘效应的大小与与缀块大小及相邻缀块的功能与结构有关;

缀块越大,边缘效应越小;

缀块越小,边缘效应越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边缘效应也受缀块形状和边界特征的影响

形状:长宽比小,为紧密型,有利于生境的稳定;反之不稳定;

边界特征:包括边界的形状,宽度和可透性等,影响复杂;

边缘效应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2、Meta-种群理论及其意义

Meta-种群(Meta-population)的定义:由空间上彼此隔离,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subpopulation)或局部种群(local population)组成的种群斑块系统。

Meta-种群理论的意义:生境片断化之后,形成隔离的生境斑块,种群个体在不同的斑块之间扩散,个体在亚种群之间的迁移影响持久和稳定。因此,该理论对保护生物学研究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景观形成因素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常见的景观形成因素是哪些,各有什么景观意义,

地质地貌因素气候因素土壤因素植被因素干扰

地质地貌的景观意义:

气候的意义:它影响到有机体的生命过程;影响土壤过程;控制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

土壤的景观意义:土壤肥力与景观生产力;土壤异质性与景观异质性;土壤异质性影响地貌过程、植物分布、生物群落;土壤退化与景观变化;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渍化、土壤污染等

植被的景观意义:1.植被类型与景观异质性 2.植被的动态与景观变化 3.植被对地貌过程的改变和控制作用 4.植被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干扰的景观意义:

干扰与景观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与干扰的生态效应间存在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景观异质性可以说是不同时空尺度上频繁发生的干扰的结果。每一次干扰都会使原来的景观单

元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在复杂多样、规模不一的干扰作用下,异质性的景观逐渐形成。

一般认为,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而高强度的干扰则会降低景观的异质性。干扰对景观的影响不仅仅决定于干扰的性质,在较大程度上还与景观性质有关。

对干扰敏感的景观结构,在受到干扰时,产生的影响较大;

对干扰不敏感的景观结构则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小

2、什么叫喀斯特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和白云岩的溶蚀、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统称为喀斯特作用,这种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3、常见气候带和气候型的特征是什么,

4、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原因及对景观的影响分别是什么

全球气候变暖的特征: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升温为0.6?。全球气温的变化不呈直进式,而是呈现冷暖交替的波动。降水增多

极端天气情况频繁发生,但是地区之间的差异很大,气候变化的强烈程度以北纬最甚。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温室气体的排放)

主要指: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里昂、一氧化碳等;对地球辐射热量的收支平衡起重要作用。 CO2:主要来源于:燃料的使用: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水泥的生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改变并破坏植被的自然排放。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温升高、冰川和冻土融化,海平面上升;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森林、湿地和极地冻土等生态环境的破坏;气候带由南向北移动

5、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规律是什么,该规律的主要控制控制因素分别是什么,

6、常见的景观形成因素是如何综合作用于景观形成的,

7、什么叫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有什么影响,

景观破碎化(landscape fragmentation):一种栖息地不断变成碎片的过程,一种破碎化过程的结果即格局状态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它缩小了某一类型生境的总面积和每一斑块的面积,影响到种群的大小和灭绝速率;在不连续的片断中,残留面积的再分配影响物种散布和迁移的速率

8、干扰是如何影响景观的异质性,

景观异质性与干扰的生态效应间存在密切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景观异质性可以说是不同时空尺度上频繁发生的干扰的结果。每一次干扰都会使原来的景观单元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在复杂多样、规模不一的干扰作用下,异质性的景观逐渐形成。一般认为,低强度的干扰可以增加景观的异质性,而高强度的干扰则会降低

景观的异质性。干扰对景观的影响不仅仅决定于干扰的性质,在较大程度上还与景观性质有关。对干扰敏感的景观结构,在受到干扰时,产生的影响较大;对干扰不敏感的景观结构则可能受到的影响较小。

第四章景观结构和空间格局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什么是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variety)和变异性(variability)。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遗传多样性(genetic diversity):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态系统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程度

2、什么是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

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程度

景观异质性(heterogeneity):是由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3、观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是什么,

景景观异质性导致生物多样性 ;或者说景观异质性包含景观多样性,并对其他水平的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相互促进

4、什么是生态交错带和边际效应,常见的生态交错带有哪些,其生态功能分别是什么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其特征是由相邻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时空尺度及强度所决定。边缘效应(edge effect):缀块边缘部分受外围影

响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生态学特性的现象。缀块边缘部分往往具有更高的物种丰度和初级生产力。

常见的生态交错带有:河岸带;农牧交错带;城乡交错带;森林-草地交错带;红树林交错带;滨海植被带河岸带的生态功能:降低温度;防止水土流失;过滤污染物;增加河流水生生物食物供应农牧交错带生态功能:农业:粮食生产;生态防线;牧业产品基地;主要资源产地

5、景观异质性的形成机制是什么,

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生态演替;干扰: 自然干扰; 人为干扰:深度,广度,无明显规律,难以预测 6、什么叫景观格局,有哪些景观格局类型,

景观空间格局(Landscape pattern):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景观格局类型: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聚集(团聚)型分布格局; 线状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的组合或空间联结格局

7、什么是景观结构,目前提出的景观结构模型主要有哪些,

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景观组分的数量构成及空间组合与分布特征。

其中景观组分的空间结构特征又被称为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 景观结构模型: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el)、

廊道(patch)--结点(node)--网眼(net)模型和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模型

第五章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什么是景观生态流,

景观生态流(Landscape Flow):景观要素从景观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

2、什么是景观过程,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景观过程:景观流的发生发展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

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

扩散:随机分布格局;

重力:高度聚集的分布格局;

运动:在抵达的景观要素中高度集中,形成高度聚集的分布格局

3、空气流的景观生态学功能

空气的流动, 是物质气态循环的主要动力

水分:带来降水;导致干旱:干旱风

热量

携带污染物质,导致污染物质的转移和扩散

3、水流的生态学功能

4、土壤侵蚀的生态学后果是什么,

土壤侵蚀的生态学后果:使土壤变薄,生产力严重下降;在地势低的地方形成堆积地貌,使汇积区的土壤更加深厚和肥沃;侵蚀沉积物导致河床淤积,河流水位增高,水库淤积使水库库容减少,进而降低水库的泄洪机能,增加洪水的潜在危险

5、什么是生态效率,什么是Lindeman效率,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是指能量的利用效率,即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后一营养级的能量与前一营

养级能量之比。用公式表示为:生态效率(n级),通过(n级)营养级的能量/n-1营养级的能量。 Lindeman效率: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能流越来越小,通常后一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大约为前一营养级的10%,在能流过程中大约损失90,的能量,这就是著名的“百分之十定律”。

6、景观的生态功能一般表现在哪些方面,

景观的一般生态功能:景观的生产功能,景观的生态功能。景观的美学功能。景观的文化功能

第六章景观的动态变化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 景观稳定性概念、影响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因素、景观稳定性的生态机制景观稳定性概念:

景观生态系统保持原有状态的能力(抗干扰能力)

景观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景观的恢复能力)

景观稳定性在于景观对干扰的抗性和干扰后复原的能力。

影响景观稳定性的基本因素:

气候变化;地貌形态;岩石和土壤;流水和水文变化;植被变化;干扰

景观稳定性的生态机制:

景观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异质性

景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

景观生态系统的生物进化过程

2、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是什么,

一、自然驱动因子

指在景观发育过程中,对景观形成起作用的自然因素。在较大的时空尺度上作用于景观,它可以引起大面积

的景观发生变化。

二、人为驱动因子:人口;技术;政治经济体制;政策;文化等因子

三、景观作用强度与景观变化

四、景观变化的一般规律

3、景观作用强度与景观变化有什么关系,

弱度干扰:景观发生波动

中度干扰:干扰停止后,景观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强度干扰:会使景观产生新的平衡

极度干扰:原有的景观消失,被新的景观取代

4、景观参数随时间变化的特点一般可以用什么来描述,

景观参数随时间变化曲线的特点一般可以由3个独立参数来描述:

变化的总趋势(上升、下降和水平趋势);

围绕总趋势的相对波动幅度(大范围和小范围);

波动的韵律(规则和不规则)。

5、景观变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一、景观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实现:土地表面性质的变化;地表反射率的变化;温室气体和痕量气体的变化二、景观变化对土壤的影响

对土壤有关生态过程的影响: 能量交换;水交换;侵蚀和堆积;生物循环和农作物生产对土壤养分流动的影响;

土壤侵蚀和土地沙化

三、景观变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对水量的影响:水资源短缺

景观变水资源短缺

河水断流:黄河断流

海水入侵:我国的大渤海地区由于水资源紧缺,地下水超采,地面下沉,造成

沿海地区的海水入侵。湿地减少

对水质的影响:水质性缺水

四、景观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大气质量下降

景观变化可以改变大气中气体的组成和含量,从而影响大气的质量。

城市大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煤烟型污染严重;汽车数量急剧增长,汽车尾气污染严重;

地面扬尘和沙尘暴造成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偏高;工业污染源造成城市局部地区

污染严重 6、景观变化中人的作用有哪些,

一、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干扰作用

干扰方式主要有:旅游、狩猎、采集、污染等

人类干扰对景观的破坏:裸地,采伐迹地,弃耕地,沙漠化土地,采矿废弃

地,垃圾堆放场,水域污染二、人类对管理景观的改造作用

改造作用的方式:开垦与农业种植;农田防护林建设;森林采伐与更新;人工造林;围栏草场三、人类对人工景观的构建作用

水利工程;建设围湖造田与梯田;建设河堤建设;城市建设

7、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的概念: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

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8、城市化的动力,

城市农村

就业机会多; 拉市推人口增长快

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力化力土地压力大

文化设施齐全因动因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素力素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第七章景观生态分类于评价需要回顾的知识点

1、景观观评价的概念,

景观评价(Landscape Evaluation or assessment):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根

据特定的程序、按照景观生态学的有关原理,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断的过程。

2、景观评价的程序,

(1) 确定待评价景观的空间地理范围及时间跨度

(2) 收集资料

(3) 构建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景观属性

(4) 评价方法选取

(5) 景观评价

(6) 报表及景观评价图的编制

英汉互译:

景观(Landscape)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 景观格局(landscape pattern) 尺度(scale)尺度效应(scale effect) 尺度推移(scaling) 尺度上推(scaling up) 尺度下推(scaling down)干扰

(disturbance) 边缘效应(edge effect) Meta-种群(Meta-population) 景观过程(landscape processing )

景观评价(Landscape Evaluation or assessment)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 景观破碎化(landscape fragmentation) 景观异质性(heterogeneity) 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 景观生态流(Landscape Flow)

生态效率(ecological efficiency) 景观要素(landscape elements) 网络(network) 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 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 modl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