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他力主抗金,屡受打击,隐居上饶带湘凡达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视,抱很而终。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城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生平简介及重要作品分析

人物评传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南宋爱国词人。他出生时家乡已被金所占领,二十一岁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起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转江阴签判,他不顾官职低微,进《九议》、《美芹十论》等奏疏,具体分析南北政治军事形势,提出加强实力、适时进兵、恢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大计,均未被采纳。后任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湖北转运副使、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等,任职期间,都采取积极措施召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豪强以利国便民。后被诬落职,先后在信州上饶、铅山两地闲居近二十年。晚年被起用知绍兴府兼浙江安抚使、知镇江府。在镇江任上,他特别重视伐金的准备工作,但为权相韩侂胄所忌,落职。一生抱负未得伸展,终因忧愤而卒。据说他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如《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水调歌头》(千里渥洼种)、《满江红》(鹏翼垂空)等,表现了恢复祖国统一的豪情壮志;《驾新郎》(细把君诗说)、《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表现对北方地区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老大那堪说)、《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永遇乐》(千古江山)等,表现对南宋朝廷屈辱苟安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这些作品大都基调昂扬,热情奔放。此外,其描写农村景物和反映农家生活的作品,如《清平乐》(茅檐低小)、《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等,都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其抒情小词,如〈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写得储蓄蕴藉,言短意长。辛词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和南宋初期爱国词人的战斗传统,进一步开拓了词的境界,扩大了词的题材,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可入词的地步,又创造性地融汇了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学形式的优点,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辛词的独特风格。辛词以豪放为主,但又不拘一格,沈郁、明快、激励、妩媚,兼而有之。他善于运用比兴手法和奇特想象,对自然界的山、水、风、月、草、木都赋予情感和性格,并有所寄托。他还善于吸收民间口语入词,尤其善于用典、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文句,往往稍加改造而别出新意。但也有些作品因用典、议论过多而显得晦涩、呆滞。《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其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于倚声家为变调,而异军突起,能于剪红刻翠之外,屹然别立一宗。”吴衡照《莲子居词话》说: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

辛弃疾诗词赏析

辛弃疾诗词鉴赏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 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口造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 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 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 鹧鸪。 【赏析】 故国远在千山之外,滚滚清江水是国人血泪汇成,其哀、其痛 自不待言,人虽是勉强哽住,鹧鸪却早已替人哀失国之痛。青山碧 水中有郁郁悲壮之音,正是稼轩素来风骨。 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东风拂过,数不清的花灯晃动着,仿佛催开了千树花,焰火纷乱,往下坠落,又像是空中的繁星被吹落了,宛若阵阵星雨。华丽 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凤 萧那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月亮在空中发出明亮的荧光,光华 流转。热闹的夜晚里,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 亮丽的饰物,身上穿着多彩的衣物,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千百次寻找她,都没看见她,不 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处。 【赏析】 火树银花,流光溢彩满是艳丽繁华景象,温柔富贵气,却非词 人怀抱。追寻处,只有暗香萦绕而去。 暮然句,峰回路转,才跳入幽远意境,才知种种铺金叠翠作的 只是一暮华美之至的背景。灯火阑珊处,自是词人感怀伤世之怀抱。跌宕至此,又是袅袅收回。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 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 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 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辛弃疾古诗词教学设计

辛弃疾古诗词教学设计 辛弃疾词三首教学课件 【目标】 1.理解典故在表达中的作用。 2.理解词的含义,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词人的思想情感。 3.理解辛弃疾深沉的爱国激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辛弃疾词三首教学课件 【正音正字】麾huī炙zhì霹雳pīlì赢yíng蓦mò阑珊 lánshān 【积累词语】八百里麾下的卢霹雳生前身后名 【课文提示】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从小生长在金兵占领地区。20岁时,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投奔耿京为首的农民义军,为耿京掌书记。后归南宋,曾任建康府(今南京市)通判等职。在历任地方官期间,他重视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为北伐做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才干。因此受到当权者忌恨,被罢职、闲居近20年。晚年,情势危急,又被起用,但仍不得信任,最后含恨辞世。 2.辛弃疾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其词反应了当时尖锐的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表现了他积极主张抗金、实现国家统一的爱国热忱。作品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善于用典,也善于白描,开拓了词的疆域,提高了词的表现力,成为南宋词坛最杰出的代表作家。有《稼轩长短句》集。 【朗读课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颇受喜爱的小令。整首词通过"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时期与"识尽愁滋味"的"而今"对比,抒发了郁结于胸的深沉忧愁和强烈愤懑。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于是在博山石壁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渲染"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词中前后片"愁"的含义是不同的:前者指春花秋日的闲愁,后者指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不知愁苦。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首句,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下片,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怀着报国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中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

从辛弃疾_瑞鹧鸪_看暮年辛弃疾的矛盾心态

第20卷 第1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0 No.12 2011年1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Dec. 2011 39 文章编号:1008-8717(2011)12-0039-02 从辛弃疾《瑞鹧鸪》看暮年辛弃疾的矛盾心态 张 弛 (西藏民族学院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摘 要:辛弃疾晚年所写的五首《瑞鹧鸪》表达了辛弃疾的归隐思想,但却不是那种老庄思想下淡隐山林,谈歌笑傲的逍遥游式的隐逸,而是出于一种无奈的政治条件下的被迫选择。这五首《瑞鹧鸪》及其前后的诗词作品展现了与辛弃疾当时行状矛盾的一面,这是辛弃疾爱国热情和当时暗弱社会现实已经腐败政治环境相互碰撞下产生的必然结果,是辛弃疾的苍暮英雄报国无门、空度一生仅传词名的悲叹。 关键词:辛弃疾;《瑞鹧鸪》;矛盾心态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暮年不赋长短句,和得渊明数首诗。君自不归归甚易,今尤未足足何时。 偷闲定向山中老,此意须教鹤辈知。闻道只今秋水上,故人曾榜北山移。 辛弃疾 瑞鹧鸪 其一 [1]P570 上文中引的这首词是辛弃疾嘉泰四年(公元一二〇四年)的秋天京口欲归未得时而作,同一词牌连作三首,此为第一首。词中以“和得渊明数首诗”还是化用崔塗的“自是不归归便得”、苏轼的“君子归去归何难”之诗句,以及南齐周彦伦的典故,以此来表达自己归乡隐居之意。其词淡括清幽,意境飘然,颇有几分了却凡尘看破俗世之意。从创作时间来说,此词创作时辛弃疾已年值六十五岁(距其去世还有三年),作为晚景之词去官而思归隐也是常理之中。 然而结合辛弃疾年谱的记述,这些词和辛弃疾此时的行状却又有一个明显的矛盾之处。据《宋史纪事本末·北伐更盟》中所记载:“嘉泰四年春正月,韩侂胄定议伐金。……”辛弃疾在此年被大用,数次被召见,且进爵赐金放外任。在《辛弃疾年谱》中有述:“是月,召见,言盐法……加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奉朝请。……差知镇江府,赐金带。” [2]P253-254 此时的南宋朝廷是以韩侂 胄为主的主战派占居上风,高宗皇帝的《亲征诏草》也被重新拿出以示北伐之决心。根据《辛弃疾年谱》中的记载:此数年内辛弃疾“屡次遣谍至今,侦查其兵骑之数,屯戍之地,将帅之姓名,帑廪之位置等。并欲于沿边招募土丁以应敌。……” [2]P255 从此处看出辛弃疾在这 段时期仍是关心国事、积极北伐,并未以年事已高而有思归之念。且辛弃疾所知任之镇江府是南宋与金朝的淮南东路相界之处。就其地理位置而言,镇江府在建康之东并与之相为犄对,是北防之重镇。作为一个一生都在谋求北伐中原的军事人才,辛弃疾当然知道镇江府之重要性,这是一个可以供其施展抱负的职位。这个职位理所当然被辛弃疾相当看重,所以从其到任则“造红纳万领,拟招万人以备用”。从这段史料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跃跃欲试积极准备北伐的老将军,并未有其在《瑞鹧鸪》词中的去官思归情感。 那么此处产生了一个疑问——即,在一般情况下,作者的作品是对其生活以及思想的提炼和展现,应该与生活轨迹一一相应对。而辛弃疾的词如何出现了这种其人的行为处事与其文所表现的思想相差甚大的现象,又如何理解辛弃疾这种貌似文行分离的现象? 笔者认为辛弃疾的这种矛盾有很大可能是有以下三点原因交织而成: 其一,辛弃疾一生郁郁不得志的郁愤之情的爆发; 其二,白发之时尤有报国立业之可能的欣喜之情; 其三,由对南宋朝廷一贯暗弱腐败行为的不信任而产生的怀疑。 这在很多辛弃疾的赠答、酬唱、应和的作品中可以得到体现。下面笔者将一一论述这三点原因。 一 晚年时期辛弃疾的心里是郁愤的。这种情感甚为强烈甚至可以直刺南宋朝廷。在嘉泰四年韩侂胄北伐时, 收稿日期:2011-08-27 作者简介:张弛(1986—),男,山东青岛人,西藏民族学院古代文学研究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唐宋 文学。

辛弃疾的生平介绍

辛弃疾的生平介绍 爱国词人辛弃疾和陆游的同时出现,标志着南宋文学爱国主义的主流在诗词创作 方面所达到的新的高度。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辛弃疾的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出生在金国建立初期的济南,北方人民的灾难在 他童年生活中就留下深刻的印记。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下侵宋,济南 农民耿京聚众二十多万起义,青年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二千多人参加,并在军中掌书记。完颜亮南侵失败后,辛弃疾劝耿京和南宋王朝联系,在军事上配合行动,进一步反击 敌人,并代表起义军到建康去见宋高宗。在他从南宋北归时,叛徒张安国已谋害了耿京,并劫持了部分起义军投降金人。辛弃疾得到这消息,和部下五十人驰骑直入张安 国五万人的大营,缚张安国置马上,当场又号召了上万的士兵反正,长驱渡淮,奔向 南宋。 辛弃疾南归的第二年,张浚出兵北伐,败于符离,南宋王朝又倾向对金和议。辛 弃疾这时不顾自身官职的低微,写成《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 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后七篇就南宋 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也都提出一些具体的 规划。后来虞允文作宰相,他又写了《九议》献给他。《九议》除包括《美芹十论》 里一些重要论点外,更根据刘邦、项羽率吴楚子弟北上灭秦的史实,驳斥存在于士大 夫间的“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于中原”的谬论。他一面认为“胜败兵家之常事”,不能因 一次的失败而丧失胜利的信心,用以驳斥那些借口符离之败“欲终世而讳兵”的妥协投 降派;一面又认为“欲速则不达”,要求国家作长期的准备,而反对那些轻举妄动,“欲明 日而亟斗”的速战派。辛弃疾这些意见虽没有为南宋王朝所采纳,仍可以看出他对形势 认识的清楚和对统一祖国事业的关心。这和他词里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息息相通的。 辛弃疾南归之后不久,宋金对峙的局面渐趋稳定,主张对金妥协投降的一派长期 在南宋王朝当权。他们任用辛弃疾作地方官,只是利用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才能,应 付地方事变,镇压农民起义,便利他们肆无忌惮地剥削人民。可是辛弃疾是带了北中 国人民要求恢复的愿望南归的,为了准备力量,统一祖国,在他任地方官时必然要排 击豪强,淘汰贪吏,和南宋王朝的一些特权人物发生矛盾。他在《论盗贼札子》里说

辛弃疾的著名诗词名句

辛弃疾的著名诗词名句 导读: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小编给大家提供辛弃疾的著名诗词名句,欢迎阅读和参考! 1) 、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 2)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3)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4) 、少年不识愁滋味,却道新凉好个秋。 5)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6) 、更持银盏起,为君寿。 7)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原自要春风。 8)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9)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0)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11) 、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12)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3)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14)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15)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6) 、自古天下离合之势常系民心。 17)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18)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19)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20)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21)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22)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3)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24) 、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应如是。 25) 、君如无我,问君怀抱向谁开。 26)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27)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8)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29)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经典诗词(课外)

辛弃疾诗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之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赏析: 梦境写得酣畅淋漓,将爱国之心、忠君之念及之间自己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结句猛然跌落,在梦境与现实 的强烈对照中,宣泄了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虽无前人沙场征战之苦,而有沙场征战的激烈。结句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

辛弃疾简介年谱

辛弃疾简介年谱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仛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生平大事记】 (华中科技大学徐汉明编) 一一四○年(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年)一岁 五月十一日(公历五月二十八日)辛弃疾生于山东历城四风闸。 [父辛文郁早年逝世,由祖父辛赞抚养。祖父在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做金国的县令,当辛弃疾到了读书年龄时也跟到谯县。亳州有个叫刘瞻的人,长于作田园诗,当地负有时名,辛弃疾拜他为师,与党怀英同学。] 一一五四年(宋绍兴二十四年)十五岁 由济南府保荐到燕京参加进士考试,考试虽然失败,但给了他一个观察敌情的机会。 一一五七年(宋绍兴二十七年)十八岁 第二次参加进士考试,借机更加了解了敌情。 一一六○年(宋绍兴三十年)二十一岁 祖父辛赞逝世至晚当在本年。 一一六一年(宋绍兴三十一年)二十二岁 在济南南部山区组织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举行起义,后投归耿京起义军,委任为掌书记。一一六二年(宋绍兴三十二年)二十三岁 正月,耿京派贾瑞、辛弃疾等人奉表南归,十八日到达建康(今南京市),当天被皇帝赵构

辛弃疾的诗词大全

辛弃疾的诗词大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江神子·和陈仁和韵 宝钗飞凤鬓鸾。望重欢。水云宽。 肠断新来,翠被□香残。待得来时春尽也,梅著子,玉千竿。 湘筠帘卷泪痕斑。佩声闲。玉垂环。 个里温柔,容我老其间。却笑将车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2、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著意寻春懒便回。何如信步两三杯。 山才好处行还倦,诗未成时雨早催。 携竹杖,更芒鞋。朱朱粉粉野蒿开。 谁家寒食归宁女,笑语柔桑陌上来。 3、鹧鸪天·席上再用韵 水底明霞十顷光。天教铺锦衬鸳鸯。 最怜杨柳如张绪,却笑莲花似六郎。 方竹簟,小胡床。晚风消得许多凉。 背人白鸟都飞去,落日残□更断肠。 4、鹧鸪天·败棋赋梅雨

漠漠轻阴拨不开。江南细雨熟黄梅。有情无意东边日,已怒重惊忽地雷。云柱础,水楼台。罗衣费尽博山灰。当时一识和羹味,便道为霖消息来。 5、鹧鸪天·重九席上再赋 有甚闲愁可皱眉。老怀无绪自伤悲。百年旋逐花阴转,万事长看鬓发知。溪上枕,竹间棋。怕寻酒伴懒吟诗。十分筋力夸强健,只比年时病起时。 6、鹧鸪天·石门道中 山上飞泉万斛珠。悬崖千丈落鼪鼯。已通樵迳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闲略彴,远浮屠。溪南修竹有茅庐。莫嫌杖屦频来往,此地偏宜著老夫。 7、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8、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辛弃疾年谱

辛弃疾年谱 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年、金熙宗(完颜亶)天眷三年(1140)五月十一日(公历与5月18日)卯时,稼轩生于山东历城之四风闸。 宋绍兴十七年、金皇统七年(1147)稼轩八岁。 稼轩之从学刘嵒老(瞻)当在此年前后。 宋绍兴十九年、金皇统九年(1149)稼轩十岁。 (“稼轩师于蔡伯坚之说,首见《宋史》本传,辛启泰著其事于十岁,未知有无依据。”据邓广铭先生考证,稼轩无从蔡氏受学之事,考证详见邓广铭著《辛弃疾传、辛稼轩年谱》)。 本年十二月上旬,金平章政事完颜亮与驸马唐括辨等同谋杀害金熙宗,完颜亮即皇帝位,并改皇统九年为天德元年宋绍兴二十三年、金贞元元年(1153)稼轩十四岁。 领乡举当在本年。(辛启泰《谱》本年记事云:“先生年十四领乡荐。按先生《进美芹十论札子》云‘两随计吏抵燕山,谛观形势’,盖由此也。”邓按:辛《谱》所云亦未知何据。《济南府志》及《历城县志》中均不载此事。既无可参稽,姑仍旧文著其事于本年。) 宋绍兴二十四年、金贞元二年(1154)稼轩十五岁。 本年当有燕山之行。 宋绍兴二十七年、金正隆二年(1157)稼轩十八岁。

本年当又有燕山之行。 宋绍兴二十八年、金正隆三年(1158)稼轩十九岁。 稼轩祖父辛赞之知开封府,当为由绍兴二十五年至本年内事。 宋绍兴三十年、金正隆五年(1160)稼轩二十一岁。 稼轩祖父辛赞之卒,至晚在本年。 宋绍兴三十一年、金世宗(雍)大定元年(1161)稼轩二十二岁。 金主亮大举南犯,稼轩聚众二千,与耿京共图恢复。 十月,金蔡州新息县令范邦彦以其县归宋。(邓按:稼轩与范氏先后南归,忠义相知,后遂婿与范氏。其后邦彦之子如山与稼轩深相投契,至如山之子炎又为稼轩之婿。三世姻缘,均系于范氏南归一事,故特著其事于此。) 宋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1162)稼轩二十三岁。 正月,稼轩奉耿京命,奉表南归。十八日至建康。召见,授右承务郎。 闰二月,耿京为张安国等所杀,稼轩缚张安国献俘行在,改差江阴签判。 五月,皇太子昚受禅即皇帝位,是为孝宗。 稼轩以分兵攻金人之策干张浚,不被采纳,其事当在本年抵建康不久之时。 稼轩之定居京口及其与范邦彦(子美)之女、范如山(南

辛弃疾的爱国诗句大全

辛弃疾的爱国诗句大全 辛弃疾的诗词 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 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以下小编整理了辛弃疾的爱国诗句 大全,欢迎大家查看。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辛弃疾 莫避春阴上马迟。春来未有不阴时。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 梅似雪,柳如丝。试听别语慰相思。短篷炊饮鲈鱼熟,除却松江枉费诗。 4、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辛弃疾 细把君诗说。怅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 雪。 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 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

残战骨。 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 裂。 5、感皇恩·滁州为范倅寿 辛弃疾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唤得笙歌劝君酒。酒如春好,春色年年如旧。青春 元不老,君知否。 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与青春斗长久。三山归路,明日天香襟袖。更持银 盏起,为君寿。 6、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 辛弃疾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 神州沈陆, 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 功名本是, 真儒事、 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7、水调歌头 ·送杨民瞻 辛弃疾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 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 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 拓展: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 (1140 年 5 月 28 日-1207 年 10 月 3 日) , 原字坦夫, 后改字幼安, 号稼轩,为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 的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的称号。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 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出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其 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 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 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1207 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与少师, 谥号“忠敏”。

唐宋文学硕士生推荐书目

唐宋文学硕士生推荐书目 (一)阅读书目 1、《王子安集注》,(清)蒋清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或《王勃诗解》,聂文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陈子昂诗注》,彭庆生,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或《陈子昂集》,中华书局 1960年徐鹏点校本。 3、《王维集校注》,陈铁民,中华书局1997年版;或《王右丞集笺注》,(清)赵殿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版;参看《王维诗选》,陈贻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重印本。 4、《孟浩然集校注》,徐鹏,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或《孟浩然诗集笺注》,佟培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参看《孟浩然诗选》,陈贻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5、《岑参集校注》,陈铁民、侯忠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新版;或《岑嘉州诗笺注》,廖立,中华书局2004年;或《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刘开扬,巴蜀书社1995年版 6、《高适集校注》,孙钦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或《高适诗集编年笺注》,刘开扬,中华书局1981年版。 7、《李白集校注》,瞿蜕园、朱金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或《李太白全集》,(清)王琦辑注,中华书局1977年版;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安旗主编,巴蜀书社2000年新版;参看《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詹锳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李白选集》,郁贤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或《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参阅林庚《诗人李白》,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新版;詹锳《李白诗文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新版;周勋初《李白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杜诗镜铨》,(清)杨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再版;或《钱注杜诗》,(清)钱谦益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排印本;参看《杜诗详注》,(清)仇兆鳌注,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或《杜甫诗选注》,萧涤非,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参阅冯至《杜甫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新版;或朱东润《杜甫叙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或莫砺锋《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或陈贻焮《杜甫评传》,上海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简介 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为豪放派爱国诗人,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耿京聚兵山东,节制忠义军马,留掌书记。绍兴三十二年,令奉表南归,高宗召见,授承务郎。宁宗朝累官至浙东安抚使,加龙图阁待制,进枢密都承旨卒。曾寓居江西上饶、铅山达十余年。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

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 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清平乐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两宋词史参考书

总参考书目 ——古人编选唐宋词总集 1. 《花间集校》,李一氓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2. 《花间集评注》,李冰若评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3. 《花间集》、《尊前集》,陈红彦等校,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4. 《乐府雅词》,〔宋〕曾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5. 《花庵词选》,〔宋〕黄升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 6. 《绝妙好词》,〔宋〕周密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7. 《天机馀锦》,题程敏政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8. 《古今词统》,〔明〕卓人月编,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9. 《精选古今诗余醉》,〔明〕潘游龙,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10. 《精选名儒草堂诗余》,〔元〕佚名,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 11. 《唐宋人选唐宋词》(十一种),唐圭璋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2. 《阳春白雪》,〔宋〕赵闻礼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13. 《词综》,〔清〕朱彝尊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4. 《茗柯词选》,〔清〕张惠言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15. 《历代诗余》,〔清〕沈辰垣、王奕清等辑,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 16. 《蓼园词选》(清人选评词集三种),〔清〕黄苏辑,齐鲁书社1988年 17. 《词辨》(清人选评词集三种),〔清〕周济辑,齐鲁书社1988年 18. 《宋四家词选》(清人选评词集三种),〔清〕周济辑,齐鲁书社1988年 19. 《宋词三百首笺注》,朱祖谋编,唐圭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20. 《唐宋人选唐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现当代人编唐宋词全集 1. 《唐五代词》,林大椿辑,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 2. 《全唐五代词》,张璋、黄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3. 《全唐五代词》,曾昭岷等编,中华书局1999年 4. 《敦煌曲子词集》,王重民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56年 5. 《敦煌曲校录》,任二北编校,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5年 6. 《敦煌歌辞总编》,任半塘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7. 《全宋词》,唐圭璋编,王仲闻校补,中华书局1965年 8. 《全宋词补辑》,孔凡礼编,中华书局1981年 ——现当代人编唐宋词选集 1.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俞陛云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2. 《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3. 《唐五代两宋词简释》,刘永济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4.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5. 《宋词举》,陈匪石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6. 《宋词选》,胡云翼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宋词-辛弃疾9首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主要词作】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 永遇乐(千古江山) 摸鱼儿(更能消) 祝英台近(宝钗分) 清平乐(茅檐低小)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贺新郎 【宋】辛弃疾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年、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简析】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自浙江东阳来江西上饶北郊带湖访问作者。作者和陈亮纵谈天下大事,议论抗金复国,极为投契。陈亮在带湖住了十天,又同游鹅湖(山名,在江西铅山县东北)。后来,陈亮因朱熹失约未来紫溪(地名,在江西铅山县南),匆匆别去。辛弃疾思念陈亮.曾先写《贺新郎》一首寄给陈亮。陈亮很快就和了一首《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辛弃疾见到陈亮的和词以后,再次回忆他们相会时的情景而写下了这首词。从时间上看,这首词可能作于淳熙十六年(1189)春天。 上片写友情。前四句以陈登、陈遵作比,说明作者与陈亮思想一致、情投意合的深厚友谊。中三句写他们旷达的胸怀与不慕富贵荣华的高尚情操。后四句写他们为国事担忧而发的恢宏议论以及因无人响应而产生的牢骚。下片论国事。前四句从抗战派与投降派的尖锐矛盾出发,提出了为什么祖国遭受分裂这一严重问题。实际上是?quot;南北分裂,已成定势"这一投降主义谬论的批判。中四句,通过千里马的遭遇,摆出了人材不得重用却又高喊搜罗人材以致堵塞了收复中原的通路这一严酷现实,揭露了投降派坚持屈辱求和打击抗战派的反动政策。最后四句,通过"男儿 到死心如铁"和"补天裂"这样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他们争取祖国统一的决心。 这首词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和陈亮在思想一致的基础上所结成的战斗友谊,抒发了他们坚持抗战,志在统一的壮志豪情。 这是一首唱和词,但与一般酬答往来的庸俗之作大不相同,它写得感情饱满,痛快淋漓,内容丰富,形象鲜明。值得提出的是,这首词始终注意描绘和歌颂陈亮这一胸怀大志的人物形象。就全词来看,作者的笔墨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历史人物来赞美陈亮的宽阔胸怀与远大理想;二是通过对时政的抨击和对" 富贵"的蔑视来突出陈亮的高尚品格;三是通过陈亮的言论"男儿到死心如铁"来歌

辛弃疾的生平

辛弃疾的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锵,横绝

辛弃疾的诗词集_辛弃疾的代表作_古诗大全

辛弃疾的诗词集_辛弃疾的代表作_古诗大全辛弃疾(1140-1207)宋朝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的代表作: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翻译】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逃难的人的眼泪。“我”抬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江边夜晚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传来声声

鹧鸪。 《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姜夔。其古诗全文如下: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西江月》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翻译】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处的蝉叫声。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告诉(行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欢叫声。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清平乐·村居》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