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数学模型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数学模型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数学模型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数学模型

大学生个人未来十年职业规划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决定个人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和测定,确定个人的奋斗目标和职业目标,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的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求你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倾向,以及自身所学的就业知识技能等”自身因素,同时考虑到各种外界因素,经过综合权衡考虑,来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以便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一个职业目标与生活目标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质上是追求最佳职业生涯的过程。

本报告基于麦可思公司的全国大学毕业生跟踪调查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考取公务员、做公司职员、继承者、考研和其他方向做了调查统计,所用数据包括对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抽样调查和对2007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职业发展的抽样调查。

在中国2010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3.5%的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5%的毕业生自主创业;9.9%的毕业生处于失业状态,其中6.7%的毕业生准备继续寻找工作。2010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约为575.4万人,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在调查时中国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有约480万人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约9万余人自主创业,约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国内外读研的比例2010届比2009届减少了1.1个百分点,而“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的比例2010届比2009届减少了2.7个百分点。由于就业形势转好,有更多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选择直接工作而不是刚毕业就读研究生。尽管2010届研究生扩招了5.3%,但2010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得更快(8.3%),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加较快可能也是读研比例下降的原因之一

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职业规划很多时候等于就业问题,就业于个人家庭乃至国家都至关重要,就业是国家政治昌明与经济景气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在全球经济处于复苏的脆弱阶段,增加就业是各国面临的根本性挑战。高校毕业生是否符合社会需要、高校的培养质量能否满足用人单位招聘与毕业生继续深造的要求,是中国的高校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特别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开展由政府、学校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一个相应的数学模型,综合多方面因素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我们创造性地将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主观因素进行量化。针对当前大学生就方向问题的实际情况,主要表现在个人因素和企业因素两个方面。然后,依据各个方面的特点与当前经济状况的关系,确定了个人工作能力、工作经验、

专业热门度、学校名气、薪金问题、企业待遇、工作稳定程度、企业是否在大城市等因素在大学生就业方向所占比重。

此模型,通过考虑个人因素和企业因素这两方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依据已有数据建立了一个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就业方向模型,以此模型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巧妙地得到了一个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的良策。

关键词:就业方向层次分析法主观因素量化决策 Matlab

一、问题提出

随着我国大学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方向转变,招生数量连年增多,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逐步严峻。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低,既有社会整体大环境的因素,也有专业结构、培养方向、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的原因。

依据网络数据,个人定性分析,合理规划未来十年内的职业,给出数据说明,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以下问题:

(1)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排序;

(2)评价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

(3)给出某一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策略;

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先决条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关乎社会发展状况与人才利用效率,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对影响就业率的各项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二、问题分析

2.1大学生就业方向分析因子关系

(1).影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个人因素: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家庭背景、发展前景、专业热门度、学校名气等。

(2).影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企业因素:薪金情况、福利待遇、兴趣爱好、

学习成绩、工作稳定程度、企业是否在大城市等。

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描述

通过对(1)中因素进行权重,建立对比矩阵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分析、评估,从而反映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

通过对(2)中因素进行权重,建立对比矩阵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分

析、评估,从而反映企业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

三、基本假设

(1)每一位毕业大学生均选择就业。

(2)每一位毕业大学生均能力选择各个方向的发展。

(3)毕业大学生选择就业方向不受其他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模型讨论的因素除外)。

四、符号说明

λ最大特征值

h 成对比较矩阵的阶数

w 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CI 一致性指标

RI 随机一致性指标

CR 一致性比率

五、模型建立

(1).建立方案评价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该模型最高一层设计为目标层A:合理就业方向。

第二层设计为方案评价的准则层,它包含2层准则:

第一层准则:

B: 个人因素

1

B: 企业因素

2

第二层准则:

C: 个人工作能力

11

C: 工作经验及家庭背景

12

C: 专业热门度

13

C: 学校名气

14

C: 掌握的就业信息

15

C: 学习成绩

16

C: 发展前景

21

C: 展现个人才干22

类似的,可以得到第四层对第三层的各个比较判断矩阵. 对准则C11,有

对准则C12,有

对准则C13,有

对准则C14,有

对准则C15,有

对准则C16,有

对准则C21,有

对准则C22,有

对准则C23,有

对准则C24,有

对准则C25,有

对准则C26,有

六、模型求解

1.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1)将判断矩阵的列向量归一化:1ij

n

ij ij i a A a =?? ?

?= ? ???

∑; (2)将ij

A 按行得:W =121

11

1

1

1...

T

n

n

n

j j

nj j j j n

n

n

ij ij

ij i i i a a a a a a ======?

?∑∑∑ ? ? ?∑∑∑ ???

(3)将W 归一化后,得排序向量W =

()

12...T

n w w w ;

(4)1

n

λ=

()1

n

i

j i

AW w

=∑

(5)求一致性指标CI=max

1

n

n λ

--.

2.由上表得到下列判断比较矩阵:

B1=??????

????

?

?13/13/111321123521123

722/12/113513/13/12/1123/17/17/15/12/11; B2=??????

??

?

?

??123/12/1122/115/15/12/1137123

7352/1135125/13/11

32/117/15/12

/11

C11=???

???

??

?

?15753/15/11212/17/12/112

/13/15/11

2

12/13/123

21

; C12=???????

?

??133233/11

1

2

/113/1112

/112/1221

23/1112

/11

C13=?????

??

?

?

?157535/11212/17/12/112

/13/15/11

2

12/13/12321

; c14=???

?

??

?

??122/112/113

/1123132/113

/11

C15=???

??

?

??

?

?175737/112/113/15/12122

/17/112/113/13/13231

;

C16=???

???

??

??153735/112/122/13/12131

7/12/13/113/13/12131

21C =???

???

??

?

?12/1232/1213512/13/1123

/13/15/12/115/121351

;

22C = ???

???

?

?

?

?13/12/113/13113122/1122

/113/12/115/131231

23C =???

???

?

?

?

?122732/111522/11152

7/15/15/113/13/12/12/131;

24C =???????

?

?

?15/12/13/15/151321

23

/1112/132/1212151321

25c =???

???

?

?

??12/1313215253/15/113/113/12/13133/15/113/11;

26C =???

???

?

?

??151535/115/113/115152

5/115/113/12/132/131

3.列表求解

对于上述各比较判断矩阵,用Matlab 数学软件求出其最大的特征值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将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后,即可得到相应的层次单排序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向量,以及一致性指标CI 和一致性比例CR.

(1)解得子准则层对目标层A 的权重

(2)解得方案P 对目标层A 的权重.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总结分析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总结报告

————————————————————————————————作者:————————————————————————————————日期: 2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势。随着高校不断扩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已经成为了现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打破“由国家包分配工作”的观念和机制,正在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因而大学生求职之路不轻松。为了在今后的就业竞争中取得领先,大学生必须早做准备。现今,应届大学生现在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是回到学校继续深造,还是在社会中继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呢?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准备 情况,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我们组织了这次实践调查,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 目录 社会实践方案拟定书 (1) 社会实践调查日志(一) (4) 社会实践调查日志(二) (6) 社会实践调查日志(三) (7) 社会实践调查总结 (9) 社会实践调查问卷 (24)

4 社会实践方案拟定书 调研背景:随着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本科生毕业的第一年,毕业生人数比上一年增加了44.6%,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但市场需求没有明显的增加,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就业压力大。从2008年起,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大影响。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了61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从数字看来,就业问题已经引起毕业生重视,但一半左右的毕业生希望在校期间就能找到工作,也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就业上的理想化、浮躁的现象。种种迹象表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已很不容乐观,就业压力仍然很大。 1、调研题目: 关于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的调查 2、调研时间: 2010年5月9日至2010年5月16日 3、调研地点: 河北工业大学北辰校区 4、调研目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高校毕业生如潮般涌入就业市场,数量越来越大,几乎每一个毕业生都切身感受到了就业的恐慌。大学生的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新的形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就是失业的危险。面对这么严峻的形势,我们大学生应该做怎样的准备去规划未来呢?为了给我们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准备情况信息,帮助我们更好的规划自己的生涯,为就业做更加充分的准备,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就业准备,我们特别利社会实践的机会组织这次调查。 5、调研主要内容: 大学生就业准备情况 6、调研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2)大学生求职时对各种工作因素的考虑, (3)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知,(4)大学生对自身素质的提升情况, (5)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期望。 7、调研拟采取的方法: 从多方面了解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采用分发调查问卷的形式具体了解河北工业大学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今年大学生就业困境尤其明显。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大学毕业生的供需失衡、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观念误区等都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下面给大家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原因一高校扩招影响 虽然国家已经停止了扩招,但是这几年扩招的影响依然存在。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4年内增加了223万。仅就广东省而言,2004年高校毕业生为13.2万人,2005年为16.5万人,今年广东省内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首次突破20万人,加上来广东“淘金”的外省院校毕业生,预计今年在省内求职谋业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0万人。 再来看全国大学生待业的人数:2001年34万大学生待业,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达到79万,今年还是一个不容乐观的未知数。 原因二学生就业渠道不畅 目前的就业渠道无非是学校推荐、熟人介绍、校园和社会的招聘会、人才或就业网站、报考公务员,服务西部等。但是,学校推荐一般是学生干部或成绩突出者才有机会;报考公务员受专业、志趣、是

否党员限制,这些只适用于特定人群。对大多数人来说,网站和招聘会才是最主要的就业渠道,还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 原因三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 记者采访发现,一些私营企业用工制度极不合理,不但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而且社会保险、养老金、公积金等一系列社会福利也没有。另外,起薪较低,升幅不大,并伴有苛刻的罚款制度,让大学生确实受不了。同时,用人单位还设置经验、性别等障碍拒绝应届毕业生。拒绝的理由有动手能力差、需花费培训费用、稳定性不高等等。用人单位在招人时追求实用和低成本,存在眼光短视和心态浮躁的情况。 原因四高校专业设置错位 一些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供给严重大于需求。一些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高分低能。不少学校专业划分过细,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步伐。 一些高职、高专教育专业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功底不系统,应有的动手能力也不强。而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原因五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 不少企业拒绝承担大学生就业后的“在岗培训”费用,招聘中普遍要求有“数年工作经验”。事实上,一个理工科毕业的大学生,需要在毕业后的工作岗位经过一定时间的继续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初探

2012年第23期总第325期前沿 Forward Position No.232012Sum No.325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对策初探 王玉彬(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主要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面临的现状方面分析,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使大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顺利就业。[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9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67(2012)23-0163-03 [作者简介]王玉彬(1963— ),山西人,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政工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及学生管理工作。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 流” ,而且一年“寒”过一年,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明确要求 :“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表明了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极度重视。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和现状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持续增长,按照GDP 增长的百分比来算,毕业生的增长率大大超过了GDP 增长创造的工作岗位数量,加之各种社会环境和个人选择的影响,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其就业问题和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一)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从高校扩招讲,目前高校大学毕业生达到700余万人,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随之大大增加,这是因为:一是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家庭的教育成本,提高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预期。由于上大学的费用越来越高,巨大的经济投入迫使大学生和其家庭把毕业后的经济效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些全家举债助读的学生更加迫切地希望获得高薪和具有发展前途的职业,就业预期的提高,无疑带来了就业的压力;二是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容纳能力角度看,普通高等教育过快增长造成大学生贬值现象;三是扩招导致的教学班级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恶化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从金融危机讲,大型企业普遍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 培养与培训员工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因此,在招聘的时候 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择优录取。中小企业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经济危机对我国产生影响,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形势也不容乐观,大学生将因此失去很多就业机会。同时由于企业利润下滑,部分中小企业将可能少招应届毕业生甚至大规模裁员以缩减成本,这无疑对本就低迷的就业市场产生不小的冲击。这些因素无疑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二)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带来的就业压力 随着大多数高校招生的扩大,最终变为学科专业规模的扩大,这就更加凸显原本学科专业结构存在的弊端。由于规模扩大,原来只是局部存在的问题就变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些冷门专业就业相对困难,扩招以后变得更加困难;有些专业设置过时、过偏,扩招以后会影响到更多的学生,培养出的学生适应性较差。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非常突出,从而造成供与需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某些专业过剩致使一批大学生成为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学科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脱节,人才培养结构的严重失衡,加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 (三)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带来的就业压力 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就业空间的狭窄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提高就业门槛提供了条件。有的用人单位设置的招聘岗位,本科大学生甚至大专 生已经足够胜任,但其往往一味地给自己树“金字招牌” ,体现领导在形式上对知识的尊重,纷纷打出“招研究生” · 361·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

篇一:《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 尊敬的各位同学 首先,对您能拨冗回答我们的问题表达诚挚的谢意,我们是菏泽学院社科系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及其可行性对策研究组的成员,我们向您承诺我们所作的调查是匿名的,我们将严格遵守保密的原则,绝不泄露任何个人信息。再次对您的支持与合作表示由衷的谢意,祝您一切顺利! 1、性别(1)男(2)女 2、您就读或毕业的院校属于(1)一本(2)二本(3)三本 5、您的家庭属于(1)农村(2)城郊(3)城市 7、您父母亲的职业是(1)农民(2)工人(3)干部(4)专业人员(5)其他

9、您对女大学生“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态度 (1)非常认同(2)认同(3)中立(4)不认同(5)非常不认同 10、您对“男性以社会为主,女性以家庭为主”的态度 (1)非常认同(2)认同(3)中立(4)不认同(5)非常不认同 11、您理想的工作单位是 (1)外企或合资企业(2)私营企业(3)民营企业(4)国有企业(5)政府机关 12、您选择上述职业的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1)单位的薪酬福利待遇(2)职业的社会声望(3)有利于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 (4)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能发挥自己的特长(5)行业的发展前景

13、您认为女大学生就业比男大学生就业困难吗? (1)是(2)否(3)不一定 15、您在面试过程中,是否遇到过外表形象上的要求(1)是(2)否 15.1 如果有,请问具体的要求是(可多选) (1)身材要求(身高、体重)(2)相貌漂亮大方(3)仪表气质 16、您在求职就业过程中是否遇到不公平现象(1)有(2)没有 17、您如何看在求职过程中的不公平竞争现象 (1)很严重(2)严重(3)一般(4)不严重(5)极少见 17.1如果有,您当时的反应是 (1)当场提出质疑并与之评理、讨说法(2)到有关部门去投诉 (3)找同学、老师帮忙(4)无奈、气愤、自认倒霉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在努力促使经济回暖的同时,进行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并逐步开始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型。而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未来和中坚力量,大学生就业成为了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及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就业难是多年来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将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一)外部因素 1.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据统计,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60万,比2010年增加了29万;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80万,再创历史新高。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需要安置就业2400万人[1];同时,据专家估计,我国隐性失业人员约有3000万,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2];另外,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余波影响仍在持续,国外经济复苏缓慢甚至停滞,市场劳动力需求增长速度减缓,因此大学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2.产业结构发生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

构正在进行调整、升级,某些行业已逐步向非洲等地区转移,全球的金融危机更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变更。以珠三角为例,目前正利用金融危机进行“腾笼换鸟”,准备从制造型产业向服务型产业过渡。这一调整,必将导致原来产业的技术人才相对过剩,原技术结构不能适应新产业的要求。这也将加重转型期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3.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发生了改变。上世纪末出现的一场全球的新技术革命,改变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和速度。这种变革从根本上影响社会职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3],同时也使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从重学历向重能力素质、重职业道德转变。传统的学历概念已经逐步淡化,高学历低能力必将被淘汰出局。职业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的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着巨大挑战。 4.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滞后。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设置都“跟着市场走”,缺少扎实的市场调研基础,缺乏前瞻性。多数高校受困于资金问题,无法持续紧跟企业即将使用或正在使用的仪器设备购进实训器材,造成专业教学和实训环节滞后于用人单位的需求,甚至出现脱节。例如,某高校曾出现这样的情况(见表1),学生胜任岗位所需的周期过长,用人单位对该类毕业生失去信心。 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目前高校的素质教育更多的是依托学生校园文化活动,高校的学生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大量增加的高峰已经来临多年,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788万人,比2010年增长100万人。按照经济学的观点,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0-100万个,由于我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调整,2002年至2007年五年中同期的社会新增加就业岗位基本稳定在每年900万个,201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也没有明显的增长。可以说,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特别是2012年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出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 1953年的我过高等院校仅148所,在校学生仅有21万人,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不断的推进,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在数量上翻了几十倍,质量上也比最初的高等教育的水平提高了很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人数的领头国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也跻身世界第二的位置,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国。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院校就不断的扩招学生,这样的背景之下,我过的教育规模与水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向大众化的方向发展,这种背景之下,大学生就业也从原来的精英化转向了大众化,在20世纪80、90年代,大学生属于稀缺资源,这个时候的大学生从来没有为就业的问题而烦恼过,而到了大众化教育的阶段,大学生显然没有之前那么的抢手,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就成了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问题,原本为大学生分配工作的制度也逐渐取消,目前的就业现状已经不再是单项选择了,不在是大学生选择单位了,单位也有了选择大学生的权利,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学生的危机意识逐渐加强了。 2.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正在不断的增加,市场的需求量却增长缓慢,同时由于社会待业人员、考研人员也处于不断的扩大,导致我国就业率下降明显。教育部直属院校毕业生和部委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相同,一般能够在85%左右,但是地方普通大学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对要低得多,一般在50%左右。 从社会单位用人需求来看,对研究生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对本科生需求正常,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包括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扩招、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不接轨、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一个学生后面是一个家庭,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间接地也解决了一个家庭的问题。 站在经济市场准则的角度,当市场供过于求时,物价下跌,需求量小;而市场供不应求时,物价上涨,需求量大。相较而言,把大学生比作商品,流通在人才市场上而言,如今的社会,正是处于供过于求得时段。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近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基础日益满足之时,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全民素质普遍被要求提高,必然导致高校扩招。从反面来讲,高校扩招可以反映我国现代文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精神需求已经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但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为大学生就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高校专业的设置与市场脱轨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原因。经济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是各种各样的,也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日新月异。而我们高校的专业设置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来讲,总处于滞后的情况。我们不经意间就会想到我们高校的一些典型的专业设置,比如地理、历史方面的冷门学科,对于学生在今后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另外,对于一些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专业设置,在实际操作能力上面也没有专业的训练和实践,属于不成熟的学科。同样也不利于培养合格的市场劳动者。 再者,普遍的大学生都是处于一种养尊处优的学生状态,已经习惯以往的优越环境很难适应社会的残酷竞争。另外,对于市场可以提供的基层岗位,大学生往往眼高手低,克服不了心里落差,无法从基层做起。

面对大学生就业难额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更加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序发展。首先,高校扩招,提高国民素质对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里程碑意义。长远发展来看,高校统招绝对是利大于弊的,所以如果希望自己可以避免在大学生求职的队伍中挤个头破血流,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学业上有更高的造诣,比如继续读硕士。其次,高校需要多考察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设定与市场可以接轨的专业和授课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和能力。最后,大学生需要对自身有个明确的定位,不要眼高手低,努力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只关乎大学生这个群体,更是民生问题,也是民族发展的问题,所谓是任重而道远,社会各界需要对其引起重视。

大学生就业及影响因素分析毕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系别:电子信息及其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10通信工程 组长:李健学号: 02030013 成员:汪静静学号: 02030006 王旭文学号: 02030023 夏娟学号: 02030026 王莹莹学号: 02030036 刘冠廷学号: 02030049 刘慧娟学号: 02030052 黄静学号: 02030057 刘书龙学号: 02030062 姚稳学号: 02030065 向祖庭学号: 02030066 时间: 10月28号-- 11月03号 指导老师:刘会平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但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素质价值观工作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经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安阳工学院本、专科应届毕业生 三、调查时间: 10月28号至 11月03号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 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准备的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论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x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610万,加上历年累计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有700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其中女大学生约占48%。日益突出的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她们平等生存发展的利益,关系到数百万家庭的民生和社会的稳定。在我国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的大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抬高就业门槛,设置性别限制提供了条件,使得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和男大学毕业生相比,女大学生就业呈现三高二低模式 三高是指:高就业成本,即大部分女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要比男生花费更多的精力和物力来购置漂亮的衣服、化妆、拍写真集;高期望值:即女生对就业比较理想化,愿意到国家机关、外资企业、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到基层、私企等单位工作;高依赖性,即对父母亲朋的依赖性高于男生,而这种依赖性与女大学生的学历层次呈反比,研究生最低,大专生最高。二低是指:低就业率,据部分院校统计,女生就业率仅相当于男生的85%左右(个别专业除外),未签约的毕业生中,70%是女生,而且这种男女就业率的差别在重点名牌院校并不大,差别大的是普通院校的就业竞争激烈的专业;低就业质量,有调查显示,女大学毕业生签约薪资与专业对口率均明显低于男生。截至201x年2月底,女性本科和高职高

专毕业生平均签约月薪较男性本科毕业生和男性高职高专毕业生分别低361元和332元。并且,女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较男性低,女性本科(61%)和高职高专(59%)毕业生分别比男性低12个和11个百分点。这表明,女大学毕业生通过接受较低薪资和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工作来实现就业,其就业质量较低。 (二)社会对女大学生就业的排斥 “女性生活蓝皮书”《201x—201x年:中国女性生活状况报告(No.4)》新近出版,蓝皮书中收录了全国妇联发展部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并首次公开发表。调查显示,被访女大学生平均投出9份简历才可能得到一次面试或笔试的机会,56.7%的被访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 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偏见;四成被访女大学生认为女生找工作比男生困难,理科类和硕士生最觉困难,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制约着女大学生就业 第一,解放后我国女性在法律上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但是法律上的平等并未实现在政治和制度上的真正平等,在政治上,女性的实际政治地位往往低于男性,在政府决策机构中,男性的人数大大超过女性,这就导致了一些决策由于缺少女性的视角而侵害了女性的权益,造成女性机会上和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二,立法方面,国家虽已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女性权益的法律,形成了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但我国相关的法律大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而且执法与监督的力度不够,很多具体政策的落实还不到位,缺乏具体的操作性。第三,对就业市场的法律监管、纠察力度不够。比如如何界定在求职过程中出现的性别歧视等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系别:电子信息及其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10通信工程 组长:李健学号:201002030013 成员:汪静静学号:201002030006 王旭文学号:201002030023 夏娟学号:201002030026 王莹莹学号:201002030036 刘冠廷学号:201002030049 刘慧娟学号:201002030052 黄静学号:201002030057 刘书龙学号:201002030062 姚稳学号:201002030065 向祖庭学号:201002030066 时间:2012年10月28号--2012年11月03号 指导老师:刘会平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素质价值观工作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安阳工学院本、专科应届毕业生 三、调查时间:2012年10月28号至2012年11月03号 四、调查内容: 1.学生的就业去向 2.学生的就业态度 3.关于就业指导方面 五、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共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8份,回收率高达99.6%,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限选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摘要】:如今,我国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学生的人数成倍的增长, 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首先应该全面的分析这个矛盾,包括国家政策,教育体制,就业机制和个人的原因。然后要发挥好主观能动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找出相对应的措施。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原因;措施 前言: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是是一个引人深思的 事。每年有许许多多的大学生就不了业,从而给社会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不稳定的因素,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难点和热点。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高校的招生规模也进一步扩张。2003年是中国高等学校扩招后迎来的第一次就业高峰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12万人,比2002年(145万人)增长了46.2%,直到今年已经增长到680万。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却在逐步下降,每年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据教育部门统计,近几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人数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1年待业人数34万人,2003年待业人数52万人,2005年待业人数79万 人,2007年待业人数144万人。近几年,初次就业率一直只能保持在70%左右。所以,积累的未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 1.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1 政府原因:

1.1.1 户籍制度 我国户籍制度我标准的二元化结构,造成了许多社会不公,经济也呈二元化。不发达地区的收入低,社会保障体系不配套,相对发展空间较小的问题等。从而使毕业大学生都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城市。[1] 1.1.2 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中国正在经历一个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产业结构调整包括“产业结构的均衡化过程”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结构的高度化过程”,以上两点都将对就业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2] 1.1.3 人才市场供求结构不平衡。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政府逐步建立起“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双向选择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很不适应。而政府并没有做好思想宣传和政治鼓动,加之经济调控手段的强度和力度不足,难免出现宏观调控乏力的问题。从而导致“有工作没人,有人没工作”问题的出现。 1.1.4 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大学生就业市场并不完善。 例如在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地域或户籍歧视、乙肝等慢性病患者受到录用歧视等屡见不鲜。这些背离市场经济优化配置劳资源的要求,扭曲了就业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使就业市场走向异化。某些就业潜规则仍在大行其道,造成了劳动力供求有效匹配的下降。 1.2 社会原因:主要是用人单位存在的用人观念问题。 单位在选择人才时设立较高的学历门槛,单纯地依学历高低为判断依据,过分注重文凭。许多用人单位选拔人才不是客观地与需求进行对接,而是片面追求高学历、高文凭。甚至有的用人单位还有名校情结,不太考虑个人能力,明确指出“名校毕业生优先录取”。另外,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过分看重工作经验,希望大学生上岗就能给企业带来变化,而经验不足是应届大学生最大的劣势,往往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有部分用人单位还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因考虑女性的生理、婚姻、生育等不愿招收女大学生,有的还存在生源地域歧视,这导致了很多优秀大学生就业受到歧视,无法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和智慧。 1.3 高校原因: 1.3.1 专业设置功利、课程设置陈旧、办学定位不明 不少院校开设新专业缺乏对社会需求及就业前景的深入调研和科学预测,热衷于投入少。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陈旧,与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要求脱节。同时,高校办学定位不明,人才培养模式滞后,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受普通高校水平评估体系的影响明显要大于就业市场指向的作用。总得来说,高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教育教学过程与就业指导脱节,招生与就业脱离。[3] 1.3.2 高校教育内容偏向于为城市服务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教育内容表现出很强的服务城市的特点,使受教育者形成了城市专用性人力资本,而这些专用性人力资本在农村很可能并无用武之地,出现了学历越高,在农村反而越无法找到匹配岗位的问题。与此同时,当前的教育体制又是定位于为城市。在农村就业并不具有比较优势,所以城市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存在无形中强化了大学生就业偏好于城市的倾向。 1.3.3 盲目扩招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有业不能就 调查表明因“专业技能较弱”而导致就业困难的占48.41%,居首位。由此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调查报告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毛概社会调查 题目: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调查 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常年持续着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伴随 着全国高校扩招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等问题的影响,每年应届大学生的就业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造成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的原因却有很 多,除了社会上就业压力的日益严重以及用人单位的要求略微苛刻外,大 学生本身能力的参差不齐也是主要原因之一。而根据以上提到的各种原 因,针对其特点的解决方法也自然要从政策和学生自身两方面出发。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解决方法 1

1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各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教育 已经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由2002年的145万增长到了2010年的约63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 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 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质量出现了下滑的趋势。一方面,扩招后大学的生源质量下降;另一方面,高校师资和其他教学资源并未能同比例增长,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且有可能出现越来越难的趋势。应届毕业生的增加和往届未就业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但是就业岗位的提供远远无法满足需要。就业难的压力如乌云一般笼罩在大学毕业生的头顶。 2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2.1客观原因 (1)用人单位要求条件苛刻,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较多,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时常常会盲目地给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设置各种障碍。首先,是工作经验。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 ,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实习时间也有限,很难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很多用人单位都不接收应届毕业生,甚至连面试的机会也不会提供,这就使得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有了一定的困难。另外,是生理条件的要求,这个条件限制恐怕是有的应聘学生永远都无法改变的,如:性别、身高、相貌等,在这方面女生的境遇要比男生还要惨淡,许多用人单位有意无意的制造着性别差异,给应聘大学生就业设置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障碍,从根本上说就是性别歧视,特别针对女生尤其过分,“以貌取人”现象更是常有发生,这么做本身就是对女性人格的一种不尊重、不信任,这深深地触痛了应聘女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女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会比男大学生碰

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摘要: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低、职业性别隔离、性别歧视等是其主要表现。结合阻碍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来看,从文化政策、公共政策、法律建设、教育改革和自身修养等方面,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妥善解决矛盾,以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从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难构建和谐社会公共政策 近年来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本是社会建设的新力量,却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极大压力。其中,女大学生更成为了就业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这种女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由此带来的后果不仅是个人也是社会的发展障碍。 一、女大学生就业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消极影响 女性可撑半边天,她的社会角色并不局限于妻子与母亲,女大学生接受了国家高等教育,分享了国家重要的办学资源,其中不乏精英,但女大学生却一再面临就业难的尴尬处境,这于女性本身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女大学生就业难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浪费和打击女性投入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女性的政治参与度和家庭婚姻地位,这显然不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最终也会转为社会成本,阻碍社会发展。 和谐社会讲求人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讲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却一再反映了社会中性别歧视、权利保护不健全等问题,违背了男女平等和同民同工,同工同酬等制度,不利于社会文明建设,不利于和谐文化的构建。实现充分就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目标和任务之一,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表现 (一)就业率低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或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女大学生初次就业率明显低于男大学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2004 年的大学毕业生有280万,有80万人不能及时就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2005 年的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338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题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探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凸现,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的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我从成都本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几点探讨性建议,借此帮助我们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一、调查办法简述 为了了解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一步掌握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具体情况,以及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笔者于2010年8月设计了一份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问卷,对成都大学的部分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让他们如实的作答了这份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及取样办法: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本校部分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随机问卷调查。 调查工具:本调查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根据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笔者设计了一份包含15个问题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共12题,占80%;开放式问题为辅,共3题,占20%。 调查的重点内容和方法:在调查中,笔者把“当前的就业形势、造成就业问题的原因,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应该怎样拓宽就业渠道,以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些对策”作为调查的重点内容。 二、调查结果 笔者于2010年8月对本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让他们认真如实的作答了这份调查问卷。分发问卷80份,收回问卷52份,然后如实地统计了调查中的所有真实数据,并对这些材料进行了大量的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目录 一、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取向加大了就业难度 2 (一) 追求大城市、发达地区 2 (二) “铁饭碗”、“一职定终身”思想严重 2 (三) 择业期望理想化 2 (四) 部分毕业生择业趋向于回归生源地 3 (五) 部分独生子女毕业生择业取向盲目从众 3 (六) “对口”心理比较明显 3 二、影响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的原因分析 4 (一) 功利化倾向的价值取向 4 (二) 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大学生扎堆现象严重 5 (三) 求稳定、怕挫折心理的影响 5 (四) 陈旧的“天之骄子”观念的影响 5 (五) 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的特殊性 6 (六) 综合能力不高 6 三、转变大学生不合理择业观念,促进有效就业的对策 7 (一) 学校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为就业打下基 础 7 (二) 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 (三) 寻找多种就业渠道,尝试自主创业 8 (四) 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8 (五) 家庭要给予支持 8 (六)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大学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就业 环境 8 (七) 积极开拓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问题思考 张燕妮 教育学院教育学专业 2009级指导教师:王小红 摘 要:随着高校扩招,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走向社会,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达到史上最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持有怎样的择业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就业。本文就当代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的表现,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为转变大学生不合理择业观念,促进有效就业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择业观;就业难;压力 On Thinking about the employment orientation of the university graduates zhangyanni education(2009), faculty of education Instructor:wangxiaohong Abstract: With the expansion of enrollment, every year a large number of graduates into society,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2013 was the highest in history,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more severe, in such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s employment orientation,graduates with employment orientation to influence their employment to a large extent. In this paper,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graduates employment orientation performanc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analysis, and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reasonable idea of choosing a job, promote effective employ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university graduate;employment orientation;employment outlook; difficult employment;pressure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多,从第一批扩招的大学生进入社会的2003年开始,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开始成了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由于大学生包分配取消不到10年,扩招后的大学生就进入了就业市场,客观上,扩招政策扭曲了大学毕业生的供求体系,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