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
- 格式:pdf
- 大小:22.56 KB
- 文档页数:2
・67・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高校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
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的主渠道。因此,高校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牢固树
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
运用等对于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1]高校思想政治理
论课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理论素养,把理论
讲新、讲活,使学生能够实现对相关理论的学习由认
知、认同升华到信仰,从而达到“征服”学生,提高教学
效果的目的。新时期,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对提高思
政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严格准入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新任思政
教师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
位,应兼职从事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其次,加快完善
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师资力
量培训,形成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
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考察相结合的培
训体系。再次,健全和完善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和职务评聘体系。要制定思政课教师工作考核的具体
办法,健全考核体系。考核结果要与教师的奖惩、晋
级、职务聘任等挂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注
重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的考核。
二、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人,忘记了人有思想、有感
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其实我们的
[收稿日期]2012-05-07[作者简介]毛哲成(1974-),男,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师,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970—(2012)04—0067—02浅议提高思政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
毛哲成
(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信阳 465550)
摘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本
文从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高校思想
政治课的教学效果的措施,希望能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提高;思政;效果;思考
工作都是如此,都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归宿,以人
贯穿于各个方面及其始终,何况培养人的教育?”[2]学
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政课教学过程
中,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尊重
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艾玛逊指出:“教育的秘诀在于尊重。”[3]
思政课教师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尊严、独特性和创
造性,创造“宽松、和谐、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
生以主体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发
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之间展开
充分的交流和争论,把教师单向的信息传输转变成师
生之间的双向信息交流。
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
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4]因此,思政课教师应从“传道
者”转变为“引路人”,使学生实现从“接受者” 到“参与
者”的角色转变,使教学活动过程成为学生的经历、体
验、思考、想象、感悟、表达的过程,让学生最大程度地
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获取知识和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一个
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有着共同的教学目标和要
求,但侧重点不同。思政课教师不能一味强调理论知
识、观点的传授,而较少考虑方法的分析、掌握,能力
的培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
缺乏实践经验,对相关社会问题既不知其然,也不知
其所以然,更不能用积累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现
实问题。要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心理特点、成长规
律及其变化趋势,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从学・68・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 Journal of Harbi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生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思想问题
入手,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触摸时
代,感受生活,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用发展
的眼光审视并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
三、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
(一)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育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过程。上
课对教师而言,是探索真理、艺术创造的过程;学习过
程对学生而言,是主动思考、理解与获得新知识,把教
师传授的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思想与智慧的过程,也
是学生主动创造的过程。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注重
选择不同的双向互动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案例教学法:选择经典的、贴近大学生生活和实
际的案例材料实施教学,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概念
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开放式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加,课
本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因此,教
师的课堂教学就要突破课本的局限,从动态的角度来
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复兴之
路》、《感动中国》等影视资料,要求学生课后收集、整
理发生在身边的案例等。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容
量,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
学生还学会了搜集材料、合作学习,在学习中取长补
短,展示自我风采,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
是创造能力。
专题讨论教学法:教师选准选好一个理论或实际
问题,发动全班或小组成员参与讨论,相互学习,讨论
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并做好小结。通过这种形式的教
学,可以锻炼学生搜集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总结概括的能力等等。
研究式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
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
生成为发现、理解、评价和应用知识的主动参与者,积
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分析问题和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
问题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带着“问题意识”来组
织教学,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
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到引申问题等一系列环节,使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
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正确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
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5]
总之,教学方法要体现多样性、启发性和情感性,
尤其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
到教学中来,使其个性得以发挥,从而形成教与学的
良性互动。
(二)情感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教
育心理学普遍认为情感因素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影响巨大。我们有必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过程中
渗透情感因素,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对所教内容怀
有的热爱或痛恨等情感因素都会感染到学生,影响到
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有意识地、主动
地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控
制好自己的情感,将愉快的、饱满的情绪带到课堂上
来,使学生的情感在教师的带动下产生涟漪,甚至产
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
的发展,为思政课的教学形式提供了新的途径。而国
内外大量录像资料、历史图片的公开,也给思政课教
学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学素材。
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对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学习,
提高课件的设计、制作水平,尽可能地在课件中运用
图片、音像、视频、动画等手段,让学生看、听、想、说并
用,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四)有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结合国情,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实践课的
内容可以紧紧围绕书本上的理论,结合具体国情以
“案”说理,将思政教育和学生活动结合起来,将实践
课和学校的党建、团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打造思政
课实践教学大环境。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参观革命传
统教育基地,寻访老少边穷地区,调查国情、乡情和民
情,考察改革开放的先进地区等;有组织地参与当地
或贫困、边远山区的扫盲与文明教育活动,参加法律
咨询,参加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参加抗灾救灾以及
义务生产劳动;还可以带着三农问题、农村青年就业
问题、农村教育等主题去开展调研。让学生走出课堂,
体验生活、体验社会、体验职业岗位、体验人生,让学
生在体验中受教育,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养成优
良品质。结合校情,开展贴近生活的实践教学。将思政
课实践教学融入到学生管理和学生活动中去,赋予大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以具有时代气息和深刻思想内涵
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理念,提升活动的层次和品位。
【参考文献】
[1]董杰.论新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增2).
[2]杨叔子.是“育人”,非“制器”[J].高等教育研究,
2001(2).
[3]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长春:东北师范
大学出版社,1999.
[4](美国)珍妮特・沃特,(新西兰)戈登・德莱顿.学
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5]黄广宇.“问题教学法”在“两课”教学中的意义
及运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3(7).
(责任编辑: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