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

1.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

1.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
1.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

附录五

(一)工程概况,应包括以下内容:

1.基坑所处的地段,周边的环境。

2.四周市政道路、管、沟、电力和通讯电缆等情况。

3.基础类型、基坑开挖深度、降排水条件、施工季节、支护结构使用期限及其他要求。

(二)工程地质情况及现场环境

1.施工区域内建筑基坑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要有土的常规物理试验指标,必须提供土的固结快剪内摩擦角卜内聚力c、渗透系数K等数据。

2.施工区域xx 邻近地区地下水情况。

3.场地内和邻近地区地下管、线位置、深度、直径、构造及埋设年份等。

4.邻近的原有建筑、构筑物的结构类型、层数、基础类型、埋深、基础荷载及上部结构现状,如有裂缝、倾斜等情况,需作标记、拍片或绘图,形成原始资料文件。

5.基坑四周道路的距离及车辆载重情况

(三)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1. 基坑支护设计: 提供完整的施工图纸,包括:

平面、剖面,明确支护范围、构造做法、质量要求、验收标准以及施工说明

等。

支护设计平面图中应反映出电梯井、集水井、基础承台的位置尺寸、底标

2. 降排水方案。

3. 土方开挖要求。

4. 监测点布置与监测要求,报警值。

5. 其他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四)施工部署与进度计划提出基坑工程中支护、土方、降排水各工序

的施工顺序、配合要求和时间

安排,在满足设计工况要求、工艺关系的前提下提出合理的进度计划。

(五)支护施工方法

根据支护设计方案,选择施工机械、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顺序,有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如采用深搅桩作止水帷幕时如何保证桩搭接质量等。

(六)基坑土方开挖土方开挖应根据工程特点、支护形式、施工部署确定开挖方案,土方开挖方案应包括:1.根据土方工程开挖深度和工程量的大小,选择挖土机械。

2.开挖时间、开挖程序、流向,必须与设计工况一致。

3.便道设置。基坑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

4.确定弃土地点。

5.安全技术、雨季施工措施等。

6.保护工程桩、支护桩、监测点的措施。

7.环保措施。

(七)降、排水

地下水控制的设计和施工应满足土方开挖、垫层施工、抗浮等需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周边环境条件,并结合基坑支护和基础施工方案确定降、排

水方案。

1.采用降水方案时应考虑对周围环境(包括:房屋、道路、管道)的影响。

2.降水方案应进行涌水量估算,选择降水设备,并绘制平面图、剖面图,明确管直径、位置,井底、井口标高以及具体做法要求等。

3.地面排水和坑内排水措施,坡顶、越面、坡脚的做法要求,防止地面水进入基坑等。

(八) 安全技术措施

1.基本措施

(1) 建立健全施工安全保证体系,落实有关建筑施工的基本安全措施等内容。

(2) 基坑四周严禁超堆荷载,基坑四周一定范围内不准重载运输车辆通行、停 +, 靠。

(3) 基坑四周必须设置 1.2m 高护栏,人员上下设专用通道。

(4) 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时验收并进行垫层施工,尽量减少基坑暴露时间。2.监控措施基坑开挖前应作出系统的开挖监控方案,监控方案应包括监控目的、监测项目、监控报警值、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监测点的布置、监测周期、记录制度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3.8条)。

3.应急措施结合工程特点,对有可能造成基坑支护失稳,发生管涌或由于地下水控制不当造成邻近建筑物的倾斜、裂缝等情况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

(九)附:

设计计算书

1. 基坑支护

依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进行支护方案选择及设计,内容有:

(1)设计原则( 3.1.

1 、 3.1.

3、3.1.

4、3.1.

5、3.1.6 条);

(2)支护结构选型( 3.3.

1 、 3.3.

2、3.3.3 条);

(3)荷载标准( 3.

4、 3.5 条);

(4)计算结果

2.降水

基坑涌水量计算,设备选择。二.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

(一)工程概况

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层数、层高、总高度、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地质情况、工期;外脚手架方案选择等。

(二)脚手架设计方案脚手架搭设应绘制平面、立面、剖面以及连墙接点大样图。1.确定脚手架钢管、扣件、脚手板及连墙件材料。2.确定脚

手架基本结构尺寸、搭设高度及基础处理方案。3.确定脚手架步距、立

杆横距、杆件相对位置。4.确定剪刀撑的搭设位置及要求。5.确定连

墙件连接方式、布置间距。6.确定卸料平台、通道设置方式及位置。

(三)施工组织与管理1.搭设脚手架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确定施工单位时应同时明确技术负责人及专职安全员。

2.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过按现行国家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四)脚手架施工质量要求1.施工准备

(1)单位负责人向架设和使用人员交底。

(2)钢管、扣件、脚手板、安全网等构配件材料要求,并进行检查及验收。

(3)清理、平整场地,保证排水畅通。

2. 地基与基础做法与施工要求3.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质量要求、允许

偏差。

4.脚手架安全防护做法与要求

(五)脚手架验收

1.脚手架地基验收 2.脚手架的验收(外脚手架应按规范要求分阶段验收)(六)脚手架拆除脚手架拆除方法、顺序、要求,注意事项。

(七)安全技术措施

附:

一设计计算书

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J 84 —2001

(2002年版)进行计算。

1 .确定设计计算简图。

2.确定脚手架设计荷载( 4.1 条、4.2 条、 4.3条)。

3.纵向、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及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5.2条)

4.立杆轴向力、稳定性及基础承载力计算( 5.3 条)。5.连墙件的连接强度计算( 5.4 条)。

6.卸料平台验算。

附二脚手架搭设xx

1 .平面、立面、剖面、连墙节点大样。

2.卸料平台结构大样。三.模板支撑方案编制内容与审查要点

(一)工程概况

1.主体结构情况,层数、层高,梁板布置、主梁跨度、主次梁截面

(高、宽)、板厚。

2.预应力结构应注明设计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明确预应力混凝土施工顺序(张拉方案)。

3.有后浇带的应注明后浇带的具体位置,明确设计对后浇带浇筑的时间要求。

(二)模板及支撑设计方案

1. 选用模板、支撑件品种、规格。

2.确定墙、柱、梁内楞、外楞、对拉螺栓位置、间距,选用对拉螺栓规格。

3.确定梁板小横杆、大横杆及立杆布置位置及间距

4.支撑纵横水平杆步距以及及剪刀撑(包括水平、垂直)设置等。

5.多层楼板承载力验算,分别确定浇筑混凝土时支撑设置层数以及拆模时间、顺序。

6.xx 力要求与处理方法。

(三)模板及支架的设计、计算要点

1.设计依据可靠。

2.分别对墙、柱、梁、板的模板、支撑件进行强度和刚度验算。

(1)荷载取值、材料力学性能以及设计计算方法应符合有关规定。

(2)扣件式模板支架的计算应按《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第 5.6条进行;高大支模支架计算参见附件资料。

(3)模板及其支架的强度、刚度及其稳定性应符合规定要求,。

3.主梁、次梁、板支撑立杆的布置应协调,同一个方向的立杆应在同一条直线上,以保证纵横水平杆和剪刀撑的连贯、拉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