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的手掌静脉识别算法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418.26 KB
- 文档页数:13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手写体数字识别研究手写体数字识别是一项常见的图像识别任务,其主要目的是将手写数字形式的输入转化为数字形式的输出。
由于手写体数字的特征具有高度随机性和不规则性,传统的图像处理算法难以处理这种类型的问题。
因此,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逐渐成为了主流。
一、卷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神经网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多个卷积层和池化层的组合,从输入图像中提取高级特征,最终实现对特定目标的识别。
在卷积层中,网络通过一组卷积核(即过滤器)将输入图像分成多个局部区域,并对每个局部区域进行卷积计算,以得到一组输出特征图。
在池化层中,网络通过对每个输出特征图进行采样,以得到一组下采样特征图。
卷积层和池化层的交替使用,可以逐渐将输入图像中的信息压缩和提取,最终将其转化为分类目标的特征表示。
二、手写体数字识别手写体数字识别是一种常见的卷积神经网络应用,其主要目的是将手写数字形式的输入转化为数字形式的输出。
手写数字识别的数据集通常包含大量的手写数字图像,可以用于训练和测试分类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手写数字识别可以用于识别银行卡号、邮政编码、车牌号码等数据,以及数字签名、手写笔记的识别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研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手写体数字识别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在这方面,已经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模型,例如LeNet、AlexNet、VGG、GoogLeNet 等。
这些模型在设计上各具特色,都采用了不同的卷积层和池化层的组合方式,以提高分类性能和减少网络参数。
其中,经典的LeNet模型是第一个应用于手写数字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它包含了两个卷积层和三个全连接层,可以在MNIST数据集上达到99%以上的分类准确率。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一些更深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也逐渐被引入到手写数字识别领域,以进一步提升分类性能和减少过拟合现象。
基于改进的ResNet网络模型的静态手势识别
汝昊
【期刊名称】《信息与电脑》
【年(卷),期】2024(36)5
【摘要】为有效解决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特征遗漏以及特征信息利用效率低的问题,文章提出基于改进残差网络的静态手势识别方法。
在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ResNet)模型中,改进了残差块,优化了模型,增强了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和训练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ResNet34模型相比,改进ResNet模型具有更好的性能,能够提高手势图像的识别精度。
【总页数】5页(P125-129)
【作者】汝昊
【作者单位】苏州城市学院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183
【相关文献】
1.基于ResNet-50改进的Faster R-CNN手势识别算法
2.基于改进ResNet残差网络模型的交通标志识别
3.基于改进的ResNet34网络模型的苹果叶病害识别
4.基于改进ResNet50的表面肌电信号手势识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深度学习的手语识别技术研究及实现手语是许多听障人士与非听障人士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传统的手语识别技术主要基于图像处理和手工特征提取,这些方法在一些简单的场景中表现出色,但随着手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越来越高,这些传统方法的效果也变得越来越差。
因此,基于深度学习的手语识别技术成为了越来越受研究者们欢迎的技术。
深度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的方法,它使用神经网络模型来学习数据的特征和表征。
在手语识别领域,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可以自动地从手语视频中提取特征,并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分类和识别。
下面将介绍基于深度学习的手语识别技术的研究和实现。
一、手语视频数据集的获取和预处理手语识别技术的数据集是非常关键的。
在语音识别领域,有一些著名的数据集,如 TIMIT 和 LibriSpeech。
同样,在手语识别领域,也有一些常用的数据集,如 RWTH-PHOENIX-Weather 和American Sign Language Lexicon Video Dataset(ASLLVD)。
其中,ASLLVD 包括 2078 个手语词汇的视频,每个手语词汇有 40 多个不同的人进行表演,每个人有 3 个不同的拍摄角度,每个视频的分辨率为 320x240。
在数据预处理方面,首先需要对手语视频进行帧提取,然后进行像素归一化和数据增强等操作。
最后,将处理好的手语视频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常采用 70%/30% 的比例进行划分。
二、基于 CNN 的手语识别模型设计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是深度学习中最常用的一种模型,因为它在处理图像和视频等视觉任务上具有出色的表现。
基于深度学习的手语识别技术中,也广泛使用 CNN 模型提取手语视频的特征。
CNN 模型通常包括多个卷积层和池化层,用于提取输入数据的特征。
然后将这些特征传递到全连接层,用于分类和识别。
在手语识别领域,一些常用的 CNN 模型有 LeNet-5、AlexNet、VGG16、Inception 等。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综述一、引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图像数据在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人脸识别、自动驾驶、智能安防等。
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作为一种深度学习模型,在图像识别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旨在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识别技术进行全面综述,并分析其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卷积神经网络基础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基础理论是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基石。
其核心概念包括卷积操作、激活函数、池化层以及全连接层等,这些组件共同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器。
以下是关于CNN基础的一些相似论述:1.局部感知与权重共享:卷积神经网络中的卷积操作利用了局部感知和权重共享的思想。
局部感知意味着每个神经元只关注输入数据的一小部分区域,这模拟了生物视觉系统中局部感受野的概念。
权重共享则是指在整个输入数据上共享相同的卷积核权重,这大大减少了模型的参数数量,并提高了计算效率。
2.层次化特征提取:CNN通过层次化的结构实现了从低级到高级的特征提取。
在网络的浅层,卷积层能够学习到图像的基础特征,如边缘、角点等;而在深层,网络能够组合这些基础特征形成更加抽象和复杂的特征表示,如物体的部件或整体结构。
3.非线性激活函数:在CNN中,非线性激活函数(如ReLU、sigmoid等)被用于增加网络的非线性表达能力。
这些激活函数能够将神经元的输出映射到一个非线性空间,使得网络能够学习和模拟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三、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卷积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也体现了许多相似之处,以下是关于CNN发展历程的一些相似论述:1.从LeNet到现代CNN:Yann LeCun等人于1998年提出的LeNet-5是卷积神经网络的早期代表。
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数据集的扩大,现代CNN模型如AlexNet、VGGNet、ResNet等逐渐出现并不断改进,取得了更高的性能和准确率。
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正文一起构成一个严谨的科学研究过程的完整表达形式,是学术期刊评价和学术评价中的重要因素。
下面是搜索整理的计算机网络参考文献119个,供大家阅读。
计算机网络参考文献一: [1]邬芬.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15):129. [2]马宁,杜蕾,张燕玲.基于互联网的家校协同项目式学习[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5):29-32. [3]杨琴,宋志丽,谢静丽.关于利用互联网促进古琴教育的思考[J].大众文艺,2020(09):228-229. [4]曾公任,姚剑敏,严群,林志贤,郭太良,林畅.基于神经网络与卡尔曼滤波的手部实时追踪方法[J].液晶与显示,2020,35(05):464-470. [5]吴劲松,陈余明,武孔亮.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气象通信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13):114. [6]董恒铄.企业信息化管理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5):11. [7]蔡宝玉.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5):18. [8]张玮.探析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中的安全管理技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5):40+78. [9]胡瑞杰.探讨计算机局域网病毒防治安全技术[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5):72. [10]毛乾旭.网络安全分析中的大数据技术运用探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5):76. [11]楚雅雯.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及防范[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5):87. [12]胡学敏,成煜,陈国文,张若晗,童秀迟.基于深度时空Q网络的定向导航自动驾驶运动规划[J/OL].计算机应用:1-9[2020-05-08]. [13]李大华,汪宏威,高强,于晓,沈洪宇.一种卷积神经网络的车辆和行人检测算法[J].激光杂志,2020,41(04):70-75. [14]郭瑞琦,王明泉,张俊生,张曼,张馨心.基于U-Net卷积神经网络的轮毂缺陷分割[J].自动化与仪表,2020,35(04):43-47. [15]孔越峰.大数据在人脸识别在智慧城市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表,2020,35(04):98-102+108. [16]盛浩,窦鑫泽,吕凯,刘洋,张洋,吴玉彬,柯韦.基于高置信局部特征的车辆重识别优化算法[J/OL].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12[2020-05-08]. [17]王末,崔运鹏,陈丽,李欢.基于深度学习的学术论文语步结构分类方法研究[J/OL].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1-12[2020-05-08]. [18]何正保,黄晓霖.针对神经网络的对抗攻击及其防御[J/OL].航空兵器:1-11[2020-05-08]. [19]邓磊.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农村科技,2020(04):114. [20]丛成,吕哲,高翔,王敏.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钢板缺陷分类问题的研究[J].物联网技术,2020,10(04):33-35+40. [21]缪永伟,刘家宗,陈佳慧,舒振宇.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点云形状保结构补全[J/OL].中国科学:信息科学:1-17[2020-05-08]. [22]孔锐,谢玮,雷泰.基于神经网络的图像描述方法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20,32(04):601-611. [23]刘东生.人工智能时代计算机信息安全与防护[J].科技风,2020(12):108. [24]李太斌,张冲,颜天成,延帅,杜俊邑.基于大数据的水轮机导叶开口不匀故障智能预警[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1):120-121. [25]蒋东晖.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探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04):158-159+164. [26]王喜,张书奎.交错立方体在故障情形下的诊断度和诊断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20,42(04):588-595. [27]黄莺.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4):178-179. [28]王岚.基于互联网的现代图书馆数字化与服务化转型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4):108-110. [29]王征.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策略探究[J].现代盐化工,2020,47(02):65-66. [30]孟建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4):32+185. 计算机网络参考文献二: [31]冉小青.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技术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4):41. [32]周成就.互联网模式下的计算机应用探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4):55. [33]王托.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对策[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4):58. [34]赵学栋.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4):67. [35]张心祥.基于大数据视角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的思考[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4):72. [36]丁双凤.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医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的措施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4):115+163. [37]姜新超.基于互联网与终身学习融合背景下的继续教育变革[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4):194+199. [38]李方娟,赵玉佳,赵君嫦,孟祥丽,郭强,孟繁钦.基于神经网络的3D打印批次排样研究[J].软件,2020,41(04):35-37. [39]杜佳恒,邱飞岳.机器学习在数学成绩预测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6):101-102. [40]冯凯,李婧.k元n方体的子网络可靠性研究[J/OL].计算机科学:1-11[2020-05-08]. [41]朱晨青,李忠健,潘如如.基于图像技术的迷彩面料颜色测量[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6(02):282-287. [42]尚福华,曹茂俊,王才志.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部离群数据挖掘方法[J/OL].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1-5[2020-05-08]. [43]王教金,蹇木伟,刘翔宇,林培光,耿蕾蕾,崔超然,尹义龙.基于3D全时序卷积神经网络的视频显著性检测[J/OL].计算机科学:1-13[2020-05-08]. [44]廖慧.互联网大数据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商讯,2020(11):11-13. [45]刘扬.基于残差聚集网的恶劣天气环境下图像清晰化处理[J].指挥控制与仿真,2020,42(02):46-52. [46]戴海容,李浩君.数据驱动视角下在线自适应学习系统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0(07):45-50. [47]商林丽.探讨司法社区矫正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农家参谋,2020(07):154. [48]蒋桂黎.基于数据挖掘与智能计算的情感数据分析与心理预警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2020,28(07):45-49. [49]任文静.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媒体内容舆情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20,28(07):82-86. [50]顾昊,阳映焜,曲毅.基于孪生三分支神经网络的目标跟踪[J/OL].电光与控制:1-8[2020-05-08]. [51]林坤,雷印杰.基于改进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的手掌静脉识别算法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20,43(07):52-56. [52]蒋佳欣,王博,王猛,蔡宋刚,倪婷,敖仪斌,刘燕.基于BIM技术和BP神经网络的成都理工大学图书馆天然采光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20,12(01):30-38. [53]杨岚,石宇强.基于大数据的多工序产品质量预测[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20,35(01):81-89. [54]朱建勇,黄鑫,杨辉,聂飞平.基于稀疏化神经网络的浮选泡沫图像特征选择[J/OL].控制与决策:1-10[2020-05-08]. [55]吴俊鹏.基于神经网络的轻量级的小人脸检测[J].电子世界,2020(06):163-164. [56]陈桂安,王笑梅,刘鸿程.基于多标签神经网络的行人属性识别[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20,39(01):165-168. [57]宋俊苏.数据挖掘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病毒防范中的应用探讨[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20(03):52-54. [58]朱宁波.图书馆图书管理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J].兰台内外,2020(09):77-78. [59]殷华英.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的安全管理技术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06):213. [60]王辉.“互联网+教育”——运用网络搭建高效美术课堂[J].学周刊,2020(10):13-14. 计算机网络参考文献三: [61]徐富勇,余谅,盛钟松.基于深度学习的任意形状场景文字识别[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7(02):255-263. [62]姚琪.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J].计算机与网络,2020,46(06):52. [63]陈新宇,金艳梅.基于神经网络的交通标志检测方法[J].计算机与网络,2020,46(06):66-69. [64]曲媛媛.互联网环境下形成性评价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福建茶叶,2020,42(03):35. [65]汪春雪.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探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3):151-152. [66]孙爱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策略探析[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3):157-158. [67]徐富勇.基于注意力增强网络的场景文字识别[J].现代计算机,2020(09):73-77. [68]张伟.高校公用计算机网络机房的维护技术[J].通讯世界,2020,27(03):167-168. [69]王佳欣.互联网时代出版社运行模式探析[J].科技传播,2020,12(06):28-29. [70]张长华.计算机软件测试技术探讨[J].才智,2020(09):241. [71]田苗苗.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方式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09):87-88. [72]赵文均.基于SOM和BP网络的K均值聚类算法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09):24-26. [73]尚爱鹏,李鹏飞,钟飞.集群渲染在车辆三维动画制作中的应用[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20,43(02):75-77. [74]郝王丽,尉敬涛,韩猛,胡欣宇.基于多尺度特征谷子生长期元素失衡情况识别[J].物联网技术,2020,10(03):33-36+39. [75]陈钦柱,符传福,韩来君.智能电网大数据分析与决策系统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20,28(06):30-34. [76]姚汝勇,梁芳.论互联网的“底层思维”[J].东南传播,2020(03):27-29. [77]李勇.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20,22(06):17. [78]纪元.基于数据库监控的网络安全系统建设[J].中国新通信,2020,22(06):121. [79]王晓旭.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安全及防范措施[J].中国新通信,2020,22(06):131-132. [80]张建忠.谈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J].中国新通信,2020,22(06):142. [81]蒋宏林.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0,22(06):145. [82]刘真,王娜娜,王晓东,孙永奇.位置社交网络中谱嵌入增强的兴趣点推荐算法[J].通信学报,2020,41(03):197-206. [83]孟帙颖.新时期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技术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03):91-92+105. [84]陈灿,王亚龙,王福鑫,杨鹏,廖群.基于区域卷积神经网络的PCB板检测与识别系统[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0(03):119-120+155. [85]马晓辉.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风,2020(08):114. [86]陈新元,谢晟祎.结合神经网络的文本降维方法[J].福建轻纺,2020(03):26-28. [87]黄瑾,梅雪,王晓,易辉.基于Relief-LVQ的脑功能网络分类[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20,41(03):845-849. [88]韩哲.基于大数据的计算机安全性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3):22+171. [89]周挺.人工智能在大数据信息网络技术中的应用及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3):33. [90]金雷.计算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应用和安全管理分析[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3):66. 计算机网络参考文献四: [91]吴凤侠.浅谈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措施[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3):78. [92]黄碧媛,陈小宁,郭进.基于神经网络的垃圾分类App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3):113. [93]张立国,殷润浩,柯诗怡,张赛儿,黄书桓.基于手势识别的智能车控制算法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3):116. [94]曹生岭.浅谈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3):118. [95]赵云.试论高校计算机教育与学生信息素质培养[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3):219. [96]李贞妍.基于老电影修复工作的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03):276. [97]何斌颖.大数据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中的应用——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J].电镀与精饰,2020,42(03):47. [98]郝俊虎,胡毅,崔宁宁,韩丰羽,徐崇良.GRU-BP在数字化车间关键部件寿命预测中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20,41(03):637-642. [99]曾义夫,牟其林,周乐,蓝天,刘峤.基于图表示学习的会话感知推荐模型[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20,57(03):590-603. [100]刘浩.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图像描述研究综述[J].现代计算机,2020(08):100-103. [101]陈珊珊.“互联网+新工匠”培养大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0(05):46-49. [102]易锦燕.基于混沌时间序列的企业ERP应用绩效评价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05):117-118. [103]于永波.内网局域网安全防护策略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03):19-20. [104]杜倩倩,强彦,李硕,杨晓棠.基于空洞U-Net神经网络的PET图像重建算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0,51(02):190-197. [105]田俊峰,屈雪晴,何欣枫,李珍.基于哈希图的虚拟机实时迁移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20,42(03):712-719. [106]贾双成,杨凤萍.基于神经网络的人体动态行为智能识别方法[J].科技通报,2020,36(01):60-63. [107]黄仕靖,陈国华,吴川徽,袁勤俭.基于改进AHP-BP神经网络的科研项目数据库评价指标模型构建[J].情报科学,2020,38(01):140-146. [108]王伟.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199. [109]刘博.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运维要点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03):197-198. [110]栾立娟.计算机安全存储中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分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12):166-168. [111]杨照峰,王蒙蒙,彭统乾.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安全问题的相关探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12):157-159. [112]张婷,姚仿秋.基于异常网络流监控系统的大数据解决方法[J].电子世界,2019(23):167-168. [113]王艳华.大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与研究[J].电子世界,2019(23):61-62. [114]林宏,张耀文,李雄鸣,原野,胡国领.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在气象通信内应用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9,21(23):165. [115]肖建超.探索企业计算机网络管理运维的要点[J].产业创新研究,2019(11):219-220. [116]刘树宝.电子信息工程管理中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32):254-255. [117]郝以庆.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在电视台中的应用[J].电声技术,2019,43(11):43-44+65. [118]刘小艮.大数据时代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37(10):74-75. 以上就是关于计算机网络参考文献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实现的指纹识别技术研究指纹识别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技术,其准确度高、易于使用、安全性强,在金融、公安、人口普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而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实现的指纹识别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深度学习在指纹识别中的优势在传统的指纹识别技术中,通常采用的是人工设计的特征提取算法,然后将这些特征送入分类器进行分类识别。
但是传统的特征提取算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对于局部失真、旋转、缩放等变换不够鲁棒,导致识别率较低。
而深度神经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机器学习方法,具有自动学习特征的能力,在解决传统算法中存在的问题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通过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可以自动学习到数据中最具有判别性的特征,从而提高了指纹识别的准确率。
二、深度神经网络在指纹识别中的应用深度神经网络在指纹识别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特征学习和分类。
特征学习阶段是指在指纹图像中自动学习到最具有判别力的特征,以提高识别准确率。
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特征提取。
CNN具有良好的局部感知能力和共享权值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取局部特征,从而缓解传统方法中出现的局部失真、旋转、缩放等问题。
分类阶段是指将学习到的特征输入到分类器中进行分类。
常用的分类器有支持向量机(SVM)、多层感知机(MLP)等。
其中,SVM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样本中出现的噪声和异常点问题,而MLP则可以在多类别问题中获得较好的分类效果。
三、深度神经网络在指纹识别中的应用案例深度神经网络在指纹识别中已经有了不少的应用案例。
下面简要介绍几个代表性的案例:1、Deep Fingerprinting这是一项基于深度学习的指纹识别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
在多个公开的指纹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指纹识别的准确率。
2、Fingerprint Matching Using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这项工作使用了一个由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和多项式分类器组成的指纹识别系统。
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指静脉识别算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的指静脉识别算法引言指静脉识别技术作为一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基于改进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的手掌静脉识别算法研究作者:林坤雷印杰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20年第07期摘 ;要:在手掌静脉图像采集的过程中易受手掌摆放姿势、光源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识别准确度欠佳。
为了提高手掌静脉图像识别的精准度和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改进AlexNe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手掌静脉识别方法。
该方法首先通过图像分割、指根关键点定位、感兴趣区域图像提取等三个阶段对采集的手掌静脉图像进行预处理;其次,针对人体手掌静脉识别的应用场景,通过适当调整经典的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的结构并对卷积层的输出进行批标准化操作,同时,将深度学习理论中的注意力机制应用到该网络中,进而优化AlexNet 神经网络,使用优化后的AlexNet神经网络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自动进行特征提取、分类和识别;最后,在公开的Polyu和CASIA多光谱掌纹数据集上进行大量的实验,达到的最佳识别率分别为99.93%和99.51%,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手掌静脉识别; AlexNet神经网络优化; 图像特征提取; 图像预处理; 注意力机制应用; 有效性验证中图分类号: TN911.73⁃34; TP391.4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 ; ; 文章编号:1004⁃373X(2020)07⁃0052⁃05Research on palm vein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improved AlexNet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LIN Kun, LEI Yinjie(Institute of Intelligent Control, College of Electronics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6, China)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palm vein image acquisition, palm vein images are susceptible to external factors like palm posture and light source conditions, which will result in poor recognition accuracy. Therefore, a palm vein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AlexNet depth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of the image recognition. Firstly,the collected palm vein image is preprocessed by image segmentation, finger root key point location and image extraction in the region of interest (ROI).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context of palm vein recognition, the classical AlexNet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structure is adjusted appropriately, and the output of convolution layer is standardized in batches. The attention mechanism in deep learning theory is applied to the above⁃mentioned network to optimize the AlexNet neural network. The optimized AlexNet neural network is used to automatically extract,classify and identify the features of the preprocessed images.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on public PolyU and CASIA multispectral palmprint datasets. The optimal recognition rates are 99.93% and 99.51% respectively. The experiments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method.Keywords: palm vein recognition; AlexNet neural network optimization; image feature extraction; image preprocessing; attention mechanism application; effectiveness verification0 ;引 ;言隨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基于特征物品(如身份证、钥匙等)和特定知识(如用户名和密码、U盾、IC卡等)的传统身份鉴别方法面临着挑战。
特别是在网络社会的今天,人们对于身份鉴别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基于人的一个或多个身体特征(如人脸、指纹、虹膜、静脉、DNA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步态、声纹等)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1](Biometrics)为身份鉴别领域提供了一个有效、可靠的解决方法。
手掌静脉识别[2]是利用隐藏在人体手掌表皮下的静脉纹理进行身份鉴别。
基于手掌静脉的生物特征识别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也得到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基于人工提取图像特征和机器学习的思路取得了很多成果,其大多数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类:基于结构特征的方法、基于子空间特征方法和基于纹理特征方法。
基于结构特征的方法对图像质量的依赖性较大,容易因图像质量的下降而丢失大量结构信息;基于纹理特征的方法易受手掌静脉纹理的丰富度和清晰度的影响;基于子空间特征的方法目前研究相对较少,其准确性和鲁棒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近年来,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被广泛应用到计算机视觉任务中,与基于人工提取手掌静脉图像特征和使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识别的思路不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NN)不需要人工提取图像特征信息,可以从大量的训练样本学习到合适的网络参数。
使用训练后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可以对输入图像提取深层次特征信息,并进行分类和识別。
基于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AlexNe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手掌静脉识别方法。
通过在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1 ;手掌静脉图像预处理受手掌摆放姿势、光照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采集到的原始手掌静脉图像质量不一,需要对原始图像进行预处理以方便后续的特征提取和识别。
手掌的中心区域集中了手掌静脉图像的大部分有效特征,该区域即手掌静脉图像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3]。
图像预处理主要是对手掌静脉图像的感兴趣区域进行提取:一方面通过图像预处理消除了全局几何变换对识别的影响;另一方面,选取预处理后的ROI图像进行处理和识别,将大大减小图像处理部分的运算量和神经网络的深度。
本文提出一种详细的ROI提取方案,包括手掌图像分割、关键点定位和ROI提取三个阶段,具体包括图像剪裁、高斯平滑滤波、二值化、手掌分割、轮廓提取、质心定位、轮廓到质心距离计算、关键点定位、方向矫正、坐标系重建、ROI提取等11个步骤,如图1所示。
1.1 ;手掌图像分割首先剪裁掉原始手掌静脉图像中对识别并不需要的手腕区域,加快预处理速度;而后进行高斯平滑滤波去除噪声;最后对去噪后的图像进行二值化得到二值图像,并将二值化后图像与二值化前的图像进行与操作,从而分割出手掌图像。
1.2 ;关键点定位通过轮廓提取、质心定位、轮廓到质心的距离计算等步骤进行关键点定位。
1)轮廓提取:对二值化后的图像做轮廓检测。
检测出的轮廓中取最大轮廓,即手掌轮廓。
2)质心定位:根据手掌轮廓图像的矩计算出轮廓的质心,其计算公式如下:[M00=ijVi,jM10=iji⋅Vi,j, ; ; ;i∈I,j∈JM01=ijj⋅Vi,j] ; ;(1)[x=M10M00, ; ; y=M01M00 ] (2)式中:[I],[J]分别代表图像的横纵坐标集;[Vi,j]表示图像在点[i,j]上的灰度值;[M00],[M10],[M01]分别代表轮廓图像的零阶矩、一阶矩和一阶矩;([x],[y])为质心坐标。
3)关键点定位:逆时针方向计算轮廓上的每个点到质心的距离,并以此作幅值图。
由手掌图像的特点可知,幅值图像的三个波谷即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的指根点。
取食指与中指、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的指根点作为两个关键点。
1.3 ;ROI提取通过方向矫正、坐标系重建等步骤进行ROI提取。
1)方向矫正:以直线连接两个关键点,旋转图像至该直线的角度为0°。
2)坐标系重建:两个关键点连线为[x]轴,连线中点为原点,垂直平分线为[y]轴重建坐标系。
在重建后的坐标系中在[x]轴上方,[y]轴两侧提取出固定大小的矩形ROI区域。
2 ;改进的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2.1 ;AlexNet神经网络AlexNet是深度学习经典的基础网络之一,由Hinton和他的学生Alex Krizhevsky于2012年提出,其主要结构为8层深度神经网络,包括5层卷积层和3层全连接层,不计入激活层和池化层。
AlexNet卷积层中使用ReLU函数作为激活函数,而不是之前网络中广泛使用的Sigmoid 函数,ReLU函数的公式为:[fx=0,; ; x≤0x, ; ; x>0] (3)ReLU函数的引入解决了在神经网络较深时的梯度弥散问题。
此外,AlexNet神经网络在卷积层中使用最大池化的方法对卷积层输出的特征图进行下采样,而不是此前普遍使用的平均池化。
因此,AlexNet神经网络比之前的神经网络具有更优异的性能。
2.2 ;注意力机制计算机视觉中的注意力机制(Attention Mechanism)[4⁃5]借鉴了人类的大脑在处理视觉信息时的注意力集中机制,即能够忽略无关信息而更多地关注重点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