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原始的彩陶文化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原始的彩陶文化

内容提要:浅谈陶器的由来,仰韶彩陶的发现、造型、材质、纹饰和代表类型。分析仰韶文化代表类型的作品。

关键词:陶器出现,仰韶文化,造型,材质,纹饰,主要类型,精神艺术品。

陶器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也加强了定居的稳定性。陶器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祖先的智慧与力量。人类在最初的生产实践中,萌发了丰富的想象和美的意趣,并从对审美的追求逐渐上升到主动创造美的过程。

关于陶器的产生有很多种说法,我认为是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贮藏食物和烧煮食物都需要容器。人们尝试着用柳、等植物枝条编成筐篮,可是谷粒总会从空隙中漏掉。于是,人们有尝试着用泥巴糊在筐篮上,总算是能够短暂地解决容器的泄露问题。从目前仍生活在原始社会生活方式中的“活化石”——部落人生活、产情况来看,制陶是妇女们的专长。女娲,或许就是人们对远古那些创造着人类文明的妇女们集中概括出来的美好形象吧。除了定居生活以外,发明用火,熟悉泥质等都为陶器的早期制作提供了先决条件。人们推断,就在原始人开始用泥巴填充筐篮不久,有一次森林起火了,原始人纷纷逃离。但等大火熄灭之后,人们又怀着眷恋的心情去看一看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是他们发现,除石器之外,其他日用品几乎都烧焦了。唯独那些泥条泥片,不但没有烧焦,反而比以前更加坚硬了。于是,陶器产生了。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陶器的产生不会是一次偶发事件。事实上制陶工艺的成功是原始人探索数万年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火种的保留和火的利用对早期工艺美术来说至关重要。

由此一来,陶器的出现大大丰富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孕育了原始的陶文化。提到原始的陶文化不得不说起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1)距今约6000年,它是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的。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这一系统的文化层在我国西北甘肃、青海、陕西、河北、宁夏等地均有发现。出土器物中,包括玉器、骨器、石器和陶器,尤以彩陶为最突出,因此,仰韶文化一般也称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陶器的制作为手制成型,彩陶的造型品种繁多,如汲水用的尖底瓶、葫芦瓶。饮水用的钵、碗、杯。蒸煮食物用的盆、罐、翁等。总之是按不同用途而确定其基本造型的,轮廓线普遍圆浑饱满,很少有挺拔刚劲的线,器身大小比例符合实用要求。(2)在仰韶文化中有一种最初人们在河中取水的尖底瓶,这种器物在河水中取水方便,但是平时放置容易倾倒。如果用三只尖底瓶互相加温就比较安全,人们受到这个启示,进而创造出三足的鬲和鼎。它们不仅外貌完整,富于变化,而且使用时安全稳妥。尤其鬲的三个空足是受热面增大,取热效果好。这些符合科学原理的造型,显示出原始人的聪明与自信。仰韶文化的造型,都是着重塑造大的体面,注意造型的整体感,这种将小的体面概括与大的体面之中的简练的艺术手法,在后代不断得到继承发展。

彩陶的材质多以细泥质的陶土为主。在陶坯未干时,用圆形卵石把表面打磨光亮,并用赤铁矿和氧化锰作红黑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器皿上描绘图案或画面。有的彩绘前加一层陶衣,已增加色彩变化,陶器在窑中烧成后变成土红色,花纹成黑色、深红色或紫黑色,

这也正是原始彩陶的色彩风格。

仰韶文化彩陶的装饰,内容比较丰富,动物纹、植物纹、人物纹、几何纹都有。彩陶装饰,无论是哪一种纹样或形式,也无论装饰的意义在哪一方面,最终目的都是给人看的,为使这一目的尽善尽美,其花纹在器物上都布置在与人的视线最容易接触的部位。那是没有桌椅,人们惯于席地而坐,器物放着点较低,所以器物的肩部、上腹部,卷唇器的口沿及大口器的内壁,成为布置纹样的最佳部位。(3)仰韶文化彩陶装饰纹样的形式,以二方连续的带状花纹和单个纹样做散装布局应用较多。连续纹样,多在盆、钵类形体较矮的器物上使用,而散装纹样多在形体较高的瓶、壶类器物上应用,大口器内壁的纹样也都是散装的单个纹样,它们不拘形式、落落大方。连续纹样与矮扁器型搭配能起到协调作用,散装花纹则疏朗自由,与朴素清爽的器型相对应。仰韶彩陶装饰纹样,都是较简洁、得体的布置在器物的装饰区内,构成早期彩陶明显的装饰风格。纹样内容的处理都较简练,无论是表现自然物象的还是各种几何型纹样,既准确又概括,没有赘饰。

仰韶文化彩陶主要类型以半坡和庙底沟类型为代表。

半坡型以陕西西安半坡的彩陶为代表,纹饰单纯,几何形常用直线、波线和折线等几种基本线条组成,具有一种纯朴和稚拙的情趣。半坡彩陶的纹饰多用黑色绘成,显著特点是动物形花纹较多,其中尤以鱼纹为最生动而且普遍。鱼纹装饰约十余种,有一种人面形和鱼形在一起的花纹格外突出。(4)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的《西安半坡》一书中是这样讲的:“人头图画的形象和特点……是氏族部落举行重大的宗教祭祀活动时,氏族成员装饰的图像。头顶上戴有非刺状的尖状物是有盛饰的帽子,面颊的两旁和口角所绘的鱼形花纹,可能是图腾文身的表示……人口衔鱼,也许是渔猎季节开始时,人们为祈求取得更大量的生产物

的欲望而以图画表示自己的心愿。”(见

右图人面鱼纹彩陶盆)当然,关于人面

鱼纹盆的纹样还有别的说法,但总之是

渔猎经济在彩陶上的反映。除此之外,

彩陶图案中还有伸肢爬伏的蛙和曲肢爬

伏的大龟等等,大都形象生动、手法简

练、纹样变化单纯且特征鲜明。原始人

只有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仔细地

观察他们接触的动物的姿态和动作,才

能创造出如此优美而基本写实的作品。

庙底沟类型以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为代表,(5)器物的典型造

型特征为曲腹小平底、卷沿曲腹、双唇尖底、葫芦形平底小口等

形式。与半坡类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由直壁折腹圆底变为卷沿

曲腹平底。在装饰纹样的应用上,几何纹样有蓝纹、划纹、弦纹

等,及由点、勾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组成连续的花形带状纹。

动物形象较少,有鸟纹、蛙纹、蜥蜴纹(见左图彩陶蜥蜴纹瓶)

及个别的人面鱼纹等。代表庙底沟彩陶装饰特点的是以点、线、

面构成的连续带状花纹及由鸟纹演变的连续纹样。装饰纹样的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