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存款准备金政策

论存款准备金政策

论存款准备金政策
论存款准备金政策

论中央银行的提高存款准备金政策摘要:2011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四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大型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0.5%的历史高位,高于国内应对金融危机钱的17.5%的高点。一些学者指出,提高准备金0.5个百分点一次课冻结3000亿-4000亿元的资金,从而可以起到收缩流动性课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的作用。对此我们需要提出如下问题:当前处于后危机时代的宏观经济形势难道比危机前还要过热,以至于我们要动用准备金这个巨斧予以应对?或许有人回答后危机时代经济面临滞胀风险,那么管理通货膨胀预期需要如此力度而不顾经济增长的风险么?数据显示,通胀压力仍未减轻。面对“只提准不加息”和“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等问题,央行的货币政策该如何避免被多方利益牵制,从而保证其独立性?究竟有没有上限?23%还是更高?

本文从存款准备金频频调整的原因入手,通过对几种货币政策工具的分析以及相互影响来解答上述问题,并评价中央人民银行的提高存款准备金政策以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正文

自2008年以来,各国政府为缓解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增长的冲击,频繁使用各种政策手段刺激疲软经济,恢复经济活力。其中各国央行借助利率、汇率、信贷、存款准备金率和货币供应量等货币工具,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试图为经济注入活力。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紧急启动了四万亿元资金的救市方案,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效果显著。但今年以来通货膨胀有所抬头,为了防止矫枉过正,我国扩张的货币政策开始收紧,表现在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与存贷款利率,提高房地产行业的贷款门槛等。

尽管在通货膨胀之下央行持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在短期内的确达到了抑制银行信贷过快增长的趋势,但是存款准备金率这种货币政策工具的特定属性和复杂的经济环境,会推高资金成本,并对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经济主体产生强烈的影响。

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货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达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手段。一般而言, 为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一般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作, 调节货币供应量, 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的。因此, 货币政策工具在货币政策贯彻和目标实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国家, 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即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窗口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依赖的主要政策工具, 这三种政策工具也被称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供各国中央银行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加以选择和运用。

在我国, 中国人民银行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以下五种, 其作用与意义如下: ( 1 ) 公开市场业务: 运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等作为交易品种, 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 2 )存款准备金: 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3 ) 中央银行贷款:运用再贷款政策、再贴现政策调剂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需求, 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 4) 利率政策: 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 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 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5 ) 汇率政策: 通过汇率变动影响国际贸易, 平衡国际收支。

二、近期存款准备金频频调整的主要原因

(一)提准”而不是加息,主要受到地方政府债务的牵制

中国人民银行6月1日发布的《2010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指出,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平台数量增长

过快,贷款规模迅速扩张,相关运营问题逐步出现,潜在风险需引起关注。原文提到“平台贷款在人民币各项贷款中占比不超过30%,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成为贷款的供给主力。此时如果加息,地方融资平台偿付成本不断提高,按照现在地方政府的融资规模,不少地方每年还本付息额或将超过财政收入的一半;对现有的土地财政模式也有不小的冲击,卖地收入大幅减少,将会增大地方政府双重负荷,央行在使用加息工具时,地方政府利益博弈的力量难免牵涉其中。

(二)人民币是否升值,同样受到出口利益和保增长目标的牵制

中国存在价格重置的内在动力,它一般通过人民币名义升值来实现,但在人民币升值受压抑的情况下,价格重置的动力便释放于国内价格上,从而导致通货膨胀。而流动性过剩问题是这个逻辑链上的一个节点,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加剧了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严重性。

但国内对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一直忧虑重重,主要的担忧在于,人民币升值会影响到我国外贸和出口,经济增长将会放缓,恶化就业形势等。可见,货币政策已经被出口利益和保增长的政策目标所牵制。事实上,政府如果不在合适的试点采取果断措施,则可能错过升值的最佳时机。政府如果不在合适的试点采取果断措施,则可能错过升值的最佳时机。(三)存款准备金率:最具杀伤力的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款准备金的初始目的,在于保证银行自身资金的流动性和对客户的支付能力。但由于准备金客观上限制了银行贷款的最大空间,因而逐步演化为中央银行调整银行资产运用行为的一种最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中央银行规定一个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除法定存款准备金之外的准备金则为超额准备金。一般所说的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缴存的相关规定。准备金政策之所以具有巨斧效应是因为提高存款准备金不仅降低了货币乘数,而且降低了存款货币创造乘数(其他两项政策只改变存款货币创造乘数)。银行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资产与负债结构灵活调节,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

三、当前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其它货币工具的选择及运用

1、利率

作为一种价格杠杆, 利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直接引导货币市场资金的供求。在利率工具的使用上, 我国目前采用直接控制存贷款利率的做法, 类似于价格管理措施, 不同于国际上通行意义上的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在这种做法下,利率工具不但要反映管理当局对资金供求调控的意图, 还要反映通货膨胀预期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导致的风险补偿变化,从而使利率工具使用受到很大限制。过去两年, 我国多次上调利率。而美国因为经济增速放缓和次贷危机的影响已大幅下调利率。目前中美之间利息率已由负利差转为正利差。在这种情况下, 若央行进一步加息, 有可能会吸引更多的热钱! 进入, 从而给人民币升值带来更大压力。因此, 有关紧缩性货币政策下利率工具如何使用的争议从未断过。计量模型显示,当存在资本管制时, 在一定幅度内的中美利差和汇率升值, 引起的热钱流入规模并不大。如果仅仅为了规模不大的套利(差)热钱流入而放弃利率工具, 引起资产价格的波动, 反而会吸引更多的盯着资产价格上涨的热钱流入。因此, 我们要坚持正利率方向,充分发挥利率对资金供求的导向作用。通过进一步提高利率, 提高银行之间、金融机构之间借贷成本, 缩减信用的杠杆效应, 有效缓解当前的流动性过剩。

2、汇率

近年来, 由于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持续和不断扩大, 加上国际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我国的外汇储备数额呈持续增加态势。在现有外汇管理体制下, 为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中央银行被迫购买市场上过剩的外汇资产, 从而被动扩大了基础货币投放,影响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实施效果。根据克鲁格曼三元悖论! 原理, 浮

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才能具有独立性, 否则只能被动适应和救急。对于中国来说, 短时期内汇率完全浮动并不现实, 但扩大汇率的浮动幅度完全可以做到。坚持主动性、渐进性和可控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进一步发挥汇率在促进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3、信贷管理

1993 - 1998年期间我国曾实施从紧货币政策, 主要的做法就是控制信贷以紧缩银根。这样做,能不能真正达到货币从紧的目的? 全国银行信贷规模总量是容易限定的, 但这个总规模如何分解到各家商业银行中去呢? 是以20010基数来分配, 还是另有更好的方法? 如果以2010基数来分配, 以前信贷规模大幅扩张的商业银行就大占便。结果是, 违规者不仅没有受到处罚, 反之大获其利。这也是最近各家商业银行在争取2011贷额度上分歧较大的原因所在, 即哪家商业银行都不肯减少其信贷额度。如果采取新的办法, 那么这种新办法的标准或依据又是什么? 同时, 作为一种利益, 当通过行政方式来进行分配时, 银行信贷额度有可能成为设租寻租的温床。从根本上说, 以近乎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控制信贷规模和信贷投向, 与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而且, 从全球经验看, 在直接融资高速发展的情况下, 信贷控制的实际效果也已大为降低。

4、公开市场业务

从数量手段看, 除准备金制度外, 央行票据、特别国债与特种存款将是可供选择的手段。国债、央行票据和特种存款的对冲交易等除具备公开市场业务主动性、灵活性、连续性的优点外, 由于较好体现市场资金供求的利率关系, 可以部分抵消准备金手段对银行盈利的负面效应。需引起关注的是, 大量经对冲后的央行票据、特别国债等, 通常具有可流通性特征。当商业银行头寸紧张时, 通过票据、国债交易仍可以起到增加社会信用的作用。因此, 掌控好适当的对冲工具对央行而言尤为重要。对冲的规模, 取决于外汇储备的增加速度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幅度。对冲工具的选择, 则可视流动性状况、对冲成本等因素而定。

四、政策建议

1、当前通胀形势仍旧严峻,货币政策的制订和执行应该不受利益绑架

通胀形势仍旧严峻,但中国货币政策受多方利益牵制无法独立,国内CPI自2009年3月以来已连续25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五月数据即将公布,多家机构的预测均值达5 .4%,加息呼声渐起。央行更多地使用了数量工具上调准备金作为抑制通胀的手段,但只调准备金对国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负面影响也不断积累经济的风险。加息和人民币升值等方面,顾忌多方面影响,货币政策举步维艰。

2、国家应该通过立法,赋予中央银行稳定物价的单一目标,使中央银行专注于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的稳定,避免中央银行在多目标中陷入困境。

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经常面临社会各界的压力,干扰了物价稳定目标的实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几次通货膨胀都是与政治性经济周期相伴。各级地方政府换届之后,为取得政绩而大量投资,从而制造出投资需求扩张,并对商业银行的放贷施压,造成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削弱,因此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目标则难以持续。金融危机后,也是央行“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过去30年央行“积极”推动货币超发推向了极致,成为通货膨胀的推手。

近年来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显著增强, 过去注重使用的数量型调控工具的效果受到了限制和削弱。一般来说,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控制基础货币,但对货币乘数的控制能力有限。货币乘数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和居民的行为选择, 在操作目标向中间目标传导的过程中,由于货币乘数在商业银行和企业、居民行为选择的影响下持续扩大, 最终造成中间目标、乃至最终目标难以实现。当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降低货币乘数时,商

业银行可以在保持货币与信贷投放力度的情况下, 通过降低超额储备率来应对。而央行执行窗口指导! 提醒商业银行控制贷款投放时, 如果商业银行不听话!,信贷政策的效果也难以实现。外汇储备的持续高速增长更是扩大了央行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 进一步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因此, 在数量型工具效果因货币供给强内生性被被削弱的情况下, 应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利率、汇率等价格型工具, 并加强利率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 使利率、汇率等价格型政策工具发挥更大作用, 在宏观调控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证券日报/2011 年/4 月/27日/第B03 版中国货币政策117 天:不一样的狙击战

央行近期存款准备金率的持续上调:效应与影响董淑霞现代商业, Modern Business, 编辑部邮箱, 2008年18期118-119

当前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分析金融经济, Finance & Economy, 2008年10期3-4 吴庆阳;

新浪财经

从央行资产负债表解读中国货币政策银行家, The Chinese Banker, 2011年05期26-31蔡真

《存款准备金制度》(参考Word)

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目录 定义 起源 基本内容 提存比率 存款准备率的作用过程 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 法定准备金的交存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 存款准备金制度 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意义在于保证商业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之后逐渐演变成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我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于1984年,一直到1990年代末,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功能不是调控货币总量,而是集中资金用于央行再贷款。因此,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维持著较高的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准备金(又称备付金)利率。

将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的做法起始于18世纪的英国。英国1928年通过的《通货与银行券法》、美国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和1935年的《银行法》,都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由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各国普遍认识到限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的重要性,凡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都仿效英美等国的做法,纷纷以法律形式规定存款准备金的比例,并授权中央银行按照货币政策的需要随时加以调整。 ①规定法定存款准备率。凡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必须按照法定比率提留一定的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其余部分才能用于贷款或投资。②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标的。一般只限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英国的传统做法允许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抵充存款准备金;法国规定银行的高流动性资产(如政府债券)也可作为存款准备金的组成部分。③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提存方法。一是确定存款类别及存款余额基础,二是确定缴存准备金的持有期。计算存款余额有的以商业银行的日平均存款余额,扣除应付未付款项后的差额作为计提准备金的基础,有的以月末或旬末、周末的存款余额扣除应付未付款项后作为计提基础。确定缴存准备金的持有期一般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同期性准备金帐户制,即以结算日的当期存款余额作为计提持有期,另一种是延期性准备金帐户制,即以结算期以前的一个或两个时期的存款余额作为计提持有期。④规定存款准备金的类别,一般分为三种:活期存款准备金、储蓄和定期存款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有的国家还规定某些特殊的准备金,中央银行一般不计付利息,实际存款低于法定准备限额的,须在法定时限内(一般是当天)补足,否则要受处罚;超过法定准备限额的存款余额为超额准备金,中央银行给予付息并允许随时提用。 各国有所不同,一般包括:①按存款的类别规定准备金比率。存款期限短的存款准备率就高,如美国的活期存款准备率是8~18%;存款期限长的存款准备率就低,美国曾规定为3~5%。1935年以来,大多数国家采用单一的存款准备率制,对所有存款都按同一比率计提准备金。②按银行经营规模、经营环境规定不同比率。一般说来,商业银行规模较大、经营环境好、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存款准备率就较高,反之则较低。也有些国家一律采用单一的存款准备金比率。③对商业银行库存现金是否抵充法定存款准备金有不同的规定。多数国家规定,商业银行的业务库存不存入

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管理办法

xx市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管理办法 xx银[xx]45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行内部控制,确保对外支付安全,保障我行存款准备金管理符合央行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存款准备金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我行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存款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 准备金(备付金)。 第三条法定准备金是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要求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按比例缴存的资金。 第四条超额准备金即备付金,指存放在人行存款帐户中超出法定准备金的部分,是为保证正常的业务支付而准备的资金。 第二章职责 第五条会计部门负责存款准备金帐户的日常管理工作,确立法定准备金的交存范围的会计科目审定工作,测算法定准备金的金额,确保正确无误。 第六条综合计划部负责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工作,确保存款准备金帐户余额不能小于法定存款准备金应缴的金额,在缴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额度上留足日常备付金,使存款准备金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安全、高效地使用资金。 第七条综合计划部负责新业务、新产品的报备工作,在新业务、新产品开办前,综合计划部需将新业务、新产品的名称、特征和会计科目等内容向人民银行报备,以确定是否缴纳存款准备金。 第八条稽核监察部负责存款准备金的监督、审核工作,对存款准备金缴存的范围、比例、金额是否按人民银行要求进行审核。 第三章操作规程 第九条总行在人民银行开立存款准备金帐户,统一向人民银行缴存法定准备金,统一办理同城和异地的汇差资金清算,统一办理对外资金流通。 第十条会计部门每旬根据人民银行规定的缴存范围和比例调整、留存足额法定准备金。 第十一条当发现存款准备金帐户余额不足以满足资金清算时,会出部应及时通知综合计划

2019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

1目的 为规范丹东银行(以下简称“本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理,保证及时、足额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进一步明确丹东银行相关部门职责,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逐步形成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良性运营机制,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2.1 本规定明确了本行存款准备金的管理职责、内容和要求。 2.2 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理。 3 术语与定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照人民银行规定要求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达到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4 职责与权限 4.1 计划财务部 4.1.1 负责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信息的传递与执行。 4.1.2 根据规定的时间要求,负责作好分析工作,及时将填报的旬报表和月报表报送至人民银行货币信贷科。 4.1.3 负责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的界定和上缴管理工作。 4.2 清算中心 4.2.1 负责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上缴,准备金账户对账工作。 4.2.2 负责按照规定在人民银行开立相应的存款账户。 4.2.3根据规定的时间要求,及时将填报的报表盖章后报送至人民银行会计结算中心。 4.3 计划财务部和清算中心对填制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负共同责任。 5政策 控制风险、控制比例、准备充足。

6 流程图

7 风险控制要点 详情见风险库。 8流程描述 8.1 接收通知 8.1.1 通知调整 人民银行根据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并通知各银行。 8.1.2 接收通知 本行由计划财务部接收通知并准确、及时传递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信息。 8.2 填制 8.2.1 每旬末打印日报表 清算中心根据人民银行的通知,每旬末打印日报表。 8.2.2 月末打印月报表 清算中心根据日报表,月末打印月报表。 8.2.3 填制一般存款余额表 清算中心根据日报表、月报表填制一般存款余额表。 8.2.4 加盖私章 清算中心一般存款余额表填制好后,加盖私章,送到清算中心。 8.2.5 加盖公章 清算中心接到资料审核通过后加盖财务章。 8.3 报送 8.3.1 报送 按照人民银行要求本行报送的报表分为两类,即旬报表和月报表,清算中心于旬后5日内将旬报表上报人民银行会计结算中心,次月5日内将月报表一并上报人民银行货币信贷科和会计结算中心。报送人民银行资料有调整时,以人民银行最新

ZJ_A_1007-存款准备金缴存管理制度(已完成)

企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存款准备金缴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行存款准备金管理,实现稳健经营与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的存款准备金是指企业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缴存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及缴存到中国人民银行指定账户的外汇存款准备金。 第三条存款准备金管理原则: (一)足额缴存 总行财务会计部按时足额向总行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存入法定人民币及外汇存款准备金。 (二)确保支付 为维护企业银行信誉,保证业务正常开展,必须足额留存用于存款支付和资金清算的资金。 (三)效益优先 总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后,在保证支付和清算的前提下,应通过已有信息及时预测资金收付活动、灵活调度资金,尽量避免分支机构在当地人民银行清算账户的资金闲置。 第四条企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实行总行资金部统一管理,总行财务会计部负责统计境内各分支机构的存款准备金数据,制作报表,以及完成相关账务处理操作。 第五条财务会计部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报表,并将境内各分支机构应缴存款准备金资金统一上缴中国人民银行。 第六条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会计业务主管人员负责配合总行财务会计部的准备金管理工作。 第七条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由中国人民银行核定。我行存款业务种类变动或资产负债表科目发生变化时要向总行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计财务处申请重新核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 第八条如新增加存款业务种类,则所在分行应于业务开办前10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报告总行财务会计部。 第九条企业银行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变化而变化。 第十条企业银行总行在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用

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制度

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下七项: (一)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帐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帐户。 (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帐户超额部分的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三)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法定准备金的交存分以下情况: 1.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人民银行总行。 2. 交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其总行所在地的人民银行分行。 3. 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其总行统一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行。 4. 城市信用社(含县联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农村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现行体制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 5. 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统一存入其总部所在地的人民银行总行(或分行)。

2020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

法定存款准备金管理规定

1 目的 为规范丹东银行(以下简称“本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理,保证及时、足额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进一步明确丹东银行相关部门职责,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逐步形成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良性运营机制,特制定本规定。 2 范围 2.1 本规定明确了本行存款准备金的管理职责、内容和要求。 2.2 本规定适用于本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管理。 3 术语与定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按照人民银行规定要求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达到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4 职责与权限 4.1 计划财务部 4.1.1 负责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信息的传递与执行。 4.1.2 根据规定的时间要求,负责作好分析工作,及时将填报的旬报表和月报表报送至人民银行货币信贷科。 4.1.3 负责法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的界定和上缴管理工作。 4.2 清算中心 4.2.1 负责法定存款准备金的上缴,准备金账户对账工作。 4.2.2 负责按照规定在人民银行开立相应的存款账户。 4.2.3 根据规定的时间要求,及时将填报的报表盖章后报送至人民银行会计结算中心。 4.3 计划财务部和清算中心对填制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负共同责任。

5政策 控制风险、控制比例、准备充足。 6 流程图

7 风险控制要点

详情见风险库。 8流程描述 8.1 接收通知 8.1.1 通知调整 人民银行根据国家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并通知各银行。 8.1.2 接收通知 本行由计划财务部接收通知并准确、及时传递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信息。 8.2 填制 8.2.1 每旬末打印日报表 清算中心根据人民银行的通知,每旬末打印日报表。 8.2.2 月末打印月报表 清算中心根据日报表,月末打印月报表。 8.2.3 填制一般存款余额表 清算中心根据日报表、月报表填制一般存款余额表。 8.2.4 加盖私章 清算中心一般存款余额表填制好后,加盖私章,送到清算中心。 8.2.5 加盖公章 清算中心接到资料审核通过后加盖财务章。 8.3 报送

存款准备金问题

西方银行制度中规定,商业银行应将其吸收的存款总额按一定比例以现金的方式保留起来,以作为储户提取存款的准备金。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准备率,由于准备率通常依法规定,因此被称为法定准备率。在实际应用中,存款准备金率并非单独应用,而是根据货币政策的目标搭配其他货币调控工具使用。 而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是要保持经济发展、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所需要的货币流量和信用流量的平衡。而这种平衡通常通过影响金融机构储备水准来实现。(1)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影响货币总量和信用总量,并影响货币储备量和货币基础。(2)贴现率——以影响储蓄机构使用资金的成本,来影响贷款和投资活动,进而影响货币基础。(3)存款准备金率——其变化会影响货币乘数。(4)证券投资透支比率——其变动直接影响证券市场的投资活动。早期,贴现政策是美国调节货币和信用流量的主要工具;后来,美国不断运用其它调节工具,但一旦发现公开市场操作与存款准备金率的功能相一,且前者在实际调节中更具有弹性,而后者的“刚性”易导致直接的货币供应减少、出现经济不景气和伴随高失业率时,1990年12月,美联储取消了对所有定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要求,在1992年4月,也将活期存款的存款准备金率从12%降到了10%。加拿大、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干脆完全取消了所有存款准备金的要求。公开市场操作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发

达国家中最重要的一个货币政策工具。 现阶段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多于他国,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八大货币政策调控工具。虽然我国在积极改革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公开市场操作尤其是在1998年至2000年处置亚洲金融风暴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其他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1)货币政策工具太多,在实际应用中容易产生矛盾、甚至产生与预期相反的结果;(2)自2003年9月21日存款准备金率由6%调至7%之后,一直到2008年6月25日,共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1次,达至17.5%。既出现让人感觉我国的宏观调控手段比较简单的认知,又出现信贷资产增长变慢,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济不景气,伴随部分企业倒闭出现较高失业率的“刚性”结果;(3)更重要的是,在现代金融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对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运用,更多地应是按照市场化原则来确定和执行,而非自身可调配的权力。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体,组合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应该是我国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方向。 另一方面,单说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少银行的可用资金,控制贷款增速,减少全社会的流动性。此举旨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2008年9月25日,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央行2008年第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次数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 存款准备金制度最早源于19世纪中期美国纽约的安全基金,是银行同业为防止出现流动性危机而设立的民间的自救措施。1914年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即美国中央银行)建立后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后来被其他国家效法。就其本源来讲,它首先是一项银行监管手段,后来在信用货币制度下,逐步被用作调节货币乘数乃至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 我国自1984年开始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作为平衡中央银行信贷收支的手段,中央银行通过高存款准备金率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再以贷款方式分配给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准备金分为两个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账户和备付金账户。1989年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3%(加备付金率则达20%左右)。1998年3月改革,两个账户合而为一,统称存款准备金账户,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统一缴存。同时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降低至8%,1999年又进一步降至6%。即商业银行每日营业终了其存款准备金账户余额不得低于核定存款的6%,存款按旬考核,并恢复了准备金存款原有的支付、清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03年8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3年9月21日起,将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由原来的6%调高至7%,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暂时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不变。2004年3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宣布自4月25日起,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将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2004年4月25日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即由7%提高到7.5%。为支持农业贷款发放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农村信用社和城市信用社暂缓执行,仍执行6%的存款准备金率。38家银行实行8%的差别准备金 率。 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与西方国家的通行做法有两方面大的差异,一是西方国家一般对不同流动性的存款实行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如,活期存款的流动性高于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所以,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高于定期和储蓄存款的,这主要是因为最初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实施是为了防止商业银行过度放贷而出现流动性不足。我国则没有按照商业银行存款的类别来实施不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是不管活期定期还是储蓄存款,统一于一个准备金率。第二方面的不同是,西方国家中央银行一般不对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商业银行往往把法定准备金要??资金用于贷款或投资,现在由于法定准备要求而使商业银行不能动用这笔资金,而且商业银行获得这笔资金是要支付利息的,所以这项税收的额度相当于商业银行运用这笔法定准备金投资所获的收益(机会成本),加上它的利息成本。我国则实行对准备金存款支付利息的制度。下面是近年来准备 金存款利率变动的情况(不完全)2: 1998年3月21日,中央银行将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下调到5.22%,同时规定同业存款利率不得高于准备金存款利率。2003年12月21日,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89%下调到1.62%,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维持1.89%不变。2005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年利率1.62%下调到0.99%,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维持1.89%不 变。 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滞后制约了利率市场化进程

以来中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历次调整及原因分析 【摘要】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一方面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另一方面通过乘数效应多倍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近年来我国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工具的运用比较频繁。本文结合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情况,分析了我国历次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而在央行存放的款项。存款准备金率则是指央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从理论上来说,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存款准备金率微小的变化将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变化,能够迅速达到中央银行的既定目标,同时对经济的冲击也比较大。因此,正确认识我国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 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上调持平阶段(1985年—1998年3月)? 1984年,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设定的最初目标是为中央银行筹集资金,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过高的存款准备金率使当时银行的资金严重不足,人民银行不得不通过再贷款形式将资金返还给银行。1985年,为克服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银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一律调整为10%。1987年和1988年是我国进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由于价格的全面开放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过快,使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为适当集中资金,支持重点产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也为了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两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987年从10%上调为12%,1988年8月出现挤兑抢购风潮,迫使中央银行于1988年9月进一步上调为13%。之后一直到1998年基本保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稳定。? (二)下调阶段(1998年3月—2003年9月)? 从1998年开始,我国经济形势受到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由通货膨胀风险变为通货紧缩风险,国内市场疲软,有效需求不足。为了刺激经济增长,1998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将法定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合二为一,同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1999年,我国的GDP增幅滑落到%,经济仍然处在较为低迷的状态,因此央行在11月21日将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8%下调到6%以刺激经济增长。从1998年到1999年,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降到6%,下降的幅度很大,之后一直到2003年9月保持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稳定。? (三)平稳上升阶段(2003年9月—2008年9月)? 2003年,扩张性的政策造成了我国投资过热,宏观经济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投放增长过快,物价上涨迅速等不利情况。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从2003年9月2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法定

银行存款准备金缴存管理制度(已完成)[2020年最新]

ⅩⅩ银行存款准备金缴存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行存款准备金管理,实现稳健经营与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的存款准备金是指ⅩⅩ银行在中国人民银行缴存的人民币存 款准备金及缴存到中国人民银行指定账户的外汇存款准备金。 第三条存款准备金管理原则: (一)足额缴存 总行财务会计部按时足额向总行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存入法定人 民币及外汇存款准备金。 (二)确保支付 为维护ⅩⅩ银行信誉,保证业务正常开展,必须足额留存用于存款支付和资金清算的资金。 (三)效益优先 总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后,在保证支付和清算的前提下,应通过已有信息及时预测资金收付活动、灵活调度资金,尽量避免分支机构在当地人民银行清算账户 的资金闲置。 第四条ⅩⅩ银行存款准备金实行总行资金部统一管理,总行财务会计部负责统计境内各分支机构的存款准备金数据,制作报表,以及完成相关账务处理操作。 第五条财务会计部向中国人民银行报送报表,并将境内各分支机构应缴存款准备金资金统一上缴中国人民银行。 第六条各分支机构的财务会计业务主管人员负责配合总行财务会计部的准备金 管理工作。 第七条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由中国人民银行核定。我行存款业务种类变动或资 产负债表科目发生变化时要向总行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会计财务处申请重 新核定存款准备金缴存范围。 第八条如新增加存款业务种类,则所在分行应于业务开办前10个工作日以书面形式报告总行财务会计部。 第九条ⅩⅩ银行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变化而变化。 第十条ⅩⅩ银行总行在所在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立人民币清算账户,用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缴存。下属各分行应在各自所在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开立人 民币清算账户,但此类账户仅用于一般清算及款项收支。

存款准备金作用

存款准备金作用 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存款准备金被视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 三大工具。其中,存款准备金因为其货币乘数效应而会给社会金融及 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往往是中央银行慎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当前,在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的西方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 率有逐渐趋于零的发展趋势,而我国却恰恰相反,人民币存款准备金 率从2003年的6%逐渐提升至2007年末的14.5%,2007年年内竟上调 存款准备金率达10次之多,存款准备金跃然成为我国实施货币政策的 常规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概述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并实行资金清算需要而 存入中央银行一定数额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模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 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一般来说,实施存 款准备金制度的国家中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一旦获得储户存入的存款,就须将一定比例的存款再存入作为货币管理当局的中央银行。这种货 币管理制度就是通常所说的存款准备金制度。 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保证银行券和客户存款的兑付。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它正演变为央行调控金融机构存款派生水平 和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个制度下,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 通过存款准备金账户实行资金清算和流动性管理,中央银行通过调整 存款准备率能够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供应水平,从而间接调控货币 供应量。 有研究认为,完整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工具的内涵不但包括法定存款准 备金率的确定和调整,还包括所需缴存的金融机构、不同类型存款(资产)的存款准备金率、能够作为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类型、存款准备金的 计提方式、存款准备金是否付息与(付息时)付息利率的确定和调整, 以及违反这个制度的相关罚则等。但存款准备金率的确定和调整仍然 是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核心,也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存款准备金的产生

存款准备金制度最初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一般意义上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以追溯到19 世纪20年代的苏福克制度,而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则起源干1913年美国颁布的《联邦储备法》。虽然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最初目的是为了保证存款机构的存款支付和淸算,但随着时间推移,存款准备金制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项重要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而广泛应用,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期间在许多国家均受到极大重视。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并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其中,作为最古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存款准备金政策因其本身能同时对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调整,相对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一般被视为货币调控的“巨斧”或“猛药”,是不轻易被用于去观调控的。尤苴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一些西方国家,由于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频繁等原因,法左存款准备金率普遍偏低,如美国、加拿大、瑞士、新四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央行都降低或取消了法左准备金率,零存款准备金率正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而在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从未淡出人们的视线,我国在最近的24年中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28次调整(截至2008年10月15日),尤其是2006年7月以来,连续变动存款准备金率达20次之多,运用的频繁度令人惊叹。另外,已从多个方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了较大改革。存款准备金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常规化的趋势在我国已经菲常的明显,它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被央行用来配合公开市场回收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1983年9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沱》,初步理顺了中国人民银行与专业银行的关系。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后便开始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按存款种类规左了法左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城镇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1986年1月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管理暂行条例》,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一步作了法律规左。 从1984年我国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无论是准备金制度本身还是法左存款准备金率,都经历了很多调整和变化。从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和宏观经济中实际发挥的功能和作用这一角度岀发划分,它在我国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984年一一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筹集资金手段 1984年至1998年,这期间我国处于从讣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职能,而最初设左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目标是:为人行筹集资金,用以支持信贷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为大型建设项目融资。苴立位是作为平衡信贷收支的手段而不是将其作为货币政策的工具。人民银行对存款准备金支付相对较髙的利率。换而言之,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人民银行及中央财政获取资金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防止一般的结算功能对准备金数额稳定性的影响,中央银行规龙法左准备金不能用于日常支付和淸算,因此又规定了相应的备付金比率。而且,当时下级行主要是通过与上级行的指标谈判来获得追加贷款,而不是依靠存款支持贷款。专业银行的行政约束代替了存款准备金比率对贷款的经济约朿,使得准备金制度无法形成对分支行贷款行为的约束。由于这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服务于经济增长目标,因此维持与既立经济增长目标相一致的货币供应量目标就成为央行实施上的最终目标。在货币需求函数稳立的前提条件下,中央银行只要控制住其操作工具、操作目标以及中介目标于一身的贷款规模,就可以有效地实现其最终目标。在这一阶段,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上。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按存款种类规泄了法左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为20%,城镇储蓄存款为40%,农村存款为25%。1985年,针对当时存款准备金率偏髙的情况,为促进国有商业银行资金自求平衡,中央银行改变了按存款种类核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做法,一律调整为10%o 1987年,中央

中国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变动表

次调整幅 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机构与 原因 度 央行按存款 种类规定法 定 存款准备金 1 84 年 率: 企业存款 20% 农村存款 25% 储蓄存款 40% 央行将法定企业存 款20% 农村存存款准备金 2 85 年款 25% 率 储蓄存款 40% 统一调整为1 0% 3 87 年10% 12% 2% 4 88 年 9 月12% 13% 1% 5 98 年 03 月 2 13% 8% -5% 1 日 6 99 年 11 月 2 8% 6% -2% 1 日 7 03 年 09 月 2 6% 7% 1% 1 日 8 04 年 04 月 2 7% 7.5% 0.5% 5 日 9 06 年 07 月 0 7.5% 8% 0.5% 5 日 10 06 年 08 月 1 8% 8.5% 0.5% 5 日

11 06 年 11 月 1 8.5% 9% 0.5% 5 日

1207年01月1 9.5% 0.5 % 9% 5 日 1307年02月2 10% 0.5 % 9.5% 5 日 1407年04月1 10.5% 0.5 % 10% 6 日 1507年05月1 11% 0.5 % 10.5% 5 日 1607年06月0 11.5% 0.5 % 11% 5 日 1707年08月1 12% 0.5 % 11.5% 5 日 1807年09月2 12.5% 0.5 % 12% 5 日 1907年10月2 13% 0.5 % 12.5% 5 日 2007年11月2 13.5% 0.5 % 13% 6 日 2107年12月2 14.5% 1% 13.5% 5 日 2208年01月2 15% 0.5 % 14.5% 5 日 2308年03月2 15.5% 0.5 % 15% 5 日 2408年04月2 16% 0.5 % 15.5% 5 日 2508年05月2 16.5% 0.5 % 16% 0 日

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革

美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变革 时间:2010-05-31 17:27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次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货币管理当局规定存款类金融机构按照存款的一定比例持有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的储备,其中规定的比例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再将对法定存款准备率的要求与存款类金融机构某种指标相结合,来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和监管要求,就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货币管理当局规定存款类金融机构按照存款的一定比例持有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的储备,其中规定的比例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再将对法定存款准备率的要求与存款类金融机构某种指标相结合,来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和监管要求,就是一种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美国联邦储备局在正式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实际上执行的一直都是一种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但其具体操作却经历了一个历史的变革。考察这种变革,对于我国相关政策的实施会有一些借鉴意义。 一、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创立初期,以提供短期流动性为目标的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制度1913年的《联邦储备法》建立的联邦储备银行体系,扮演着最后贷款人的角色,主要目标是满足银行体系短期流动性,以缓解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作为联邦储备体系的成员银行,要求按照其活期存款一定比例持有准备金,但这种比例因地区而异:中心储备城市的银行为18%,储备城市银行15%,乡村银行12%。后来由于这种较高的存款准备金率给成员银行造成较大的成本压力,1917年美联储降低了相应的准备金率,中心储备城市的银行为13%,储备城市银行10%,乡村银行7%。成员银行的定期存款准备金率降为3%。 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到二战前,存款准备金制度转向以影响信贷为目标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联储逐渐转变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存款准备金制度也从原先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开始转向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行为目标。但直到二十年代末,由于再贴现率总体上低于市场利率,以及贴现窗口较低的监管压力,美联储主要以再贴现窗口来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加上美联储没有提高法定准备金率的授权等因素,这一时期存款准备金制度对信贷扩张的影响较小。 三、战后,以调控货币供应量为主题的差额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第一阶段:战后———1980年《货币控制法》的出台。这一阶段是以控制货币量为主题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体系初步建立时期。除了建立根据存款规模和账户种类设置差额准备率的准备金制度外。 首先,就是美联储根据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创新出台相应的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的这些业务创新,一部分是为了适应客户需求和市场发展,而另一部分则是为了逃避或降低存款准备对商业银行的成本,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欧洲美元借款,美联储通过修改准备金制度来将这部分存款账户纳入准备金的计算范畴。 其次,建立新的存款准备金计提方法。随着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改变,旧的存款准备金计提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因此美联储建立新的存款准备金计提方法。第一,就是允许商业银行用库存现金来满足对其的存款准备要求。由于联邦储备

2014年前历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公布时间生效 日期 大型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 消息公布次 日指数涨跌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幅 度 调整前调整后 调整幅 度 上证深成 2014年06月09日2014 年06 月16 日 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 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 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下调后的存款准备金率为 20%。此外,为鼓励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 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及扩大消费等作用,下调其人民币 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 -- 2014年04月22日2014 年04 月25 日 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 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县域 农商行、农合行分别执行16%和14%的准备金率,其中一定比例 存款投放当地考核达标的县域农商行、农合行分别执行15%和13% 的准备金率。 -0.31% 0.55% 2012年05月12日2012 年05 月18 日 20.50% 20.00% -0.50% 17.00% 16.50% -0.50% -0.59% -1.16% 2012年02月18日2012 年02 月24 日 21.00% 20.50% -0.50% 17.50% 17.00% -0.50% 0.27% 0.01% 2011年11月30日2011 年12 月05 日 21.50% 21.00% -0.50% 18.00% 17.50% -0.50% 2.29% 2.32% 2011年06月14日2011 年06 月20 日 21.00% 21.50% 0.50% 17.50% 18.00% 0.50% -0.90% -0.99% 2011年05月12日2011 年05 月18 日 20.50% 21.00% 0.50% 17.00% 17.50% 0.50% 0.95% 0.70% 2011年04月17日2011 年04 月21 日 20.00% 20.50% 0.50% 16.50% 17.00% 0.50% 0.22% 0.27% 2011年03月182011 年03 月25 19.50% 20.00% 0.50% 16.00% 16.50% 0.50% 0.08% -0.62%

法定存款准备金

浅析我国是怎么样运用法定存 款准备金 专业:市场营销班级: 0902 学生姓名: 黄姿超学号: 0912050232 指导教师:肖文兴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教务部制 2011年6 月28 日

1定义 (3) 2目的 (3) 3当前国内现状 (3) 3.1物价快速上涨,决定央行要有政策出台 (3) 3.2存准率成为最后可选工具 (4) 3.3外汇占款是存准率上调的直接动因 (4) 3.4存准率还要上调几次? (5) 4总结 (5)

1定义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准备金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比率。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不能全部放贷出去,必须按照法定比率留存一部分作为随时应付存款人提款的准备金。 2目的 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在遇到突然大量提取银行存款时,能有相当充足的清偿能力。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成为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的一种制度。中央银行控制着商业银行准备率的高低影响着银行的信贷规模。这个制度规定,商业银行不能将吸收的存款全部贷放出去,必须按一定的比例,或以存款形式存放在中央银行,或以库存现金形式自己保持。 3当前国内现状 市场“热盼”加息,却以来一次法定准备金上调,这并不意外,也与加息预期不矛盾,因为加息是应该动作,而存准率是最可能的动作。加息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只要经济放缓,政策出台的难度就非常大。利率难以上调决定了央票利率也难以上调,加大公开市场力度的可能性就不大,本周公开市场操作1年期央票仅发行10亿元,再次跌入地量。利率难以上调,公开市场回收资金规模难以扩大,存准率上调成为近期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对于此次存准率上调,点评如下: 3.1物价快速上涨,决定央行要有政策出台 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CPI同比上涨5.5%,创下34个月以来新高,与市场预期一致。CPI涨幅虽高,但与2008上半年超过8%的增幅仍有一定距离,最让人担心的是,5月份非食品价格涨幅再次攀升,同比增速高达2.9%,这是2008年上半年难以企及的,当

存款准备金与宏观调控

存款准备金与宏观调控 关键词:存款准备金利率 CPI 宏观调控 摘要:随着我国输入型CPI持续上升,3月份我国CPI已经达到5.4%,面对这一经济发展过热的现象,我国政府近期多次上调银行准备金率,目的是收缩流动性,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总量,抵制通货膨胀。如此强烈的金融手段究竟会对我国经济形势造成怎样的影响,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存款准备金率: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7.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2.5 万元。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金融机构不能将其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必须保留一定的资金即存款准备金,以备客户提款的需要,因此存款准备金制度有利于保证金融机构对客户的正常支付。随着金融制度的发展,存款准备金逐步演变为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时,金融机构可用于贷款的资金增加,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也相应增加;反之,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将相应减少。 央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对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旨在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也进一步凸显,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不减。而投资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货币信贷增长过快。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相应地减缓货币信贷增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央行表示,在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对外贸易增势强劲,财政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时,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投资需求进一步膨胀、货币信贷增长仍然偏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问题。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会引发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泡沫,可能形成新的银行不良贷款,积聚金融风险。此次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主要是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有关存款准备金制度在金融调控中的影响与作用,近来已成为业界关注的议题。所谓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根据规定将其有关存款和负债按照一定比例交存到中央银行的部分。 存款准备金最初渊源于保证商业银行对客户提款进行支付,之后逐渐具备清算资金的功能,后来发展成为货币政策工具。近二十多年来,在部分国家,如英国、加拿大,出现存款准备金率为零、存款准备金制度弱化的现象;但是在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欧元区国家和众多

存款准备金制度

存款准备金制度 导读:规章制度存款准备金制度 【篇一:存款准备金政策与制度】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制度是在中央银行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世界上美国最早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1998年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 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3月21日起,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有以下七项: 将原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和“备付金存款”两个帐户合并,称为“准备金存款”帐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下调到8%。准备金存款帐户超额部分的

总量及分布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 对各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法人统一考核。法定准备金的交存分以下情况: 1、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人民银行总行。 2、交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海南发展银行、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各总行统一存入其总行所在地的人民银行分行。 3、各城市商业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其总行统一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行。 4、城市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由法人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农村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按现行体制存入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