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绿色造船技术发展现状

新形势下绿色造船技术发展现状

新形势下绿色造船技术发展现状
新形势下绿色造船技术发展现状

新形势下绿色造船技术发展现状

唐松奇,倪佳其,边磊,王化明

(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对绿色造船技术的分析,总结了现在中国造船业存在的问题,以节能环保创新为主题,提供在船舶设计要点、材料和创新设备选用上应该采取的措施,为国内船企实施绿色造船技术提供策略,在更大程度上促进节能减排。

关键词:绿色造船节能环保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Green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in New Situation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sesthe green shipbuilding technologyand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of China now. It providesthe measures on the ship design, material selection and innovative equipmentwith the innovation of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the theme, and offersavailable strategy for domestic ship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green shipbuilding technology, further promoting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Key word: green shipbuilding energy saving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前言

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经济全球化使国际间商业贸易交流非常密切,航运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全球造船业也获得了巨大的机遇。作为一种集劳动、资金、技术于一体的密集型制造产业,造船业所需工作时间长,对资源以及劳动力要求较高,同时技术水平和产业关联度高。中国的传统船舶制造工业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了很多不足和缺陷,比如在船舶制造过程中存在选用或使用材料不当,导致了大量本可避免的资源浪费,在成本和工作时长增加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不可逆的污染。所以推广绿色造船技术是必须的,绿色造船也是造船业改革的方向。

绿色造船作为一个新兴理念,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它指的是在设计、制造、运营船舶的过程中运用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的材料和制造设备,同时融入了环保理念。将船舶制造的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和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做充分的考虑,然后使用优秀的工艺技术,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缩减到最小的程度,并且将船舶产品使用功能进一步完善以达到技术性能的要求。

绿色造船响应了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造船业突破目前瓶颈的一条必经之路。船企必须注重长远发展,在新型工业化制造道路上,不能以对牺牲环境为前提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要加速从高消耗、低效益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新型绿色节能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船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用先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船舶制造产业,淘汰工作效率低和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设施,在生产过程中使资源循环化、制造节能化,提高生态化水平。

2、我国造船业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国内大部分的船企的生产设备还是比较落后,仍处在转型过程中。造船业在造船技术、材料利用及管理模式上有一定的缺陷,且短时间难以突破。与国际先进船厂相比,国内船舶工业创新能力低,一些创新性船型的设计依赖国外,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相对严重。

(1)资源利用率低

船企主要使用普通钢板,钢板成本占采购成本的25%左右,总的利用率在85%左右,有的甚至低于85%,钢材需要大量切割,焊接长度长,这种固定模式造成生产效率低。具体表现为精度不高,钢材加工余量比较大,并且需要重复操作多从而导致废料增多。国内大部分制造的船型的主尺度较小,板材利用率低。大部分分段制作都是采用人工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接速度由焊工的体力和技术决定,造成分段焊接进度不一致,为后续工作带来不便。国外注重新设备地研发,比如分段自动焊机器人,依靠计算机程序解决。此外,船厂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缺少节能设备,对余料的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这跟国外的船舶制造业有较大的差距。

(2)环境污染问题

此类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制造噪声污染、排放废水、废料污染等。国内船企在船舶生产过程中由于加工方式的问题,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包括废钢材、各类粉尘等。同时,废水种类也较多,主要含油废水、含铬废水等,其中所含的一些化学成分很难分离,这就导致综合处理困难,因此随意排放便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造船业废气污染严重,主要是粉尘污染,主要由船体电焊、锻造和喷漆过程中产生,与国内传统制造模式有很大关系。噪声污染也是造船厂不可避免的,在钢板、型钢加工过程中,受到猛烈撞击而发出强噪声,还有风铲、风砂轮等高噪声的风动工具。

3、绿色船舶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目前,中国造船业仍处于现代造船模式的起始阶段,面对绿色船舶发展浪潮,国内船舶企业需要遵循绿色船舶的概念内涵,多向国外优秀造船大国学习借鉴船舶绿色制造技术,调整船型结构,优化船舶内部构造。船企普遍认识到发展绿色船舶的重要性,在船舶产品设计中加入环保、节能和预防污染因素,以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为目标,追求可持续发展。

(1)节能装置

节能装置的应用在世界船舶制造业越来越流行,有效减少能源资源的损失和浪费,在船舶上安装水动力节能装置,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可以充分利用安装反应舵这一装置,其相当于放置在螺旋桨尾流中的固定式导叶,它能通过增加尾流中的轴向诱导速度从而来增加推力,继而提高浆的推进效率。反应舵的制造成本低,在普通舵上改变剖面形式,能够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为了提升节能效果,可以安装船舶补偿导管节能装置,由导边圆钢、导管外板、环形肋板、导管内板、纵向肋板和随边圆钢所组成,一般在浆轴线上方的船体两侧安装该装置。它的操作难度比较低且成本低,但节能效果十分显著。与此同时该装置会使船舶振动减小,这进一步使船舶的舒适性有所提高。

整流隔板,其一般装在桨前、船体艉部的中纵剖面上,与螺旋桨进行搭配使用,使桨的进流平稳。它同时能提高螺旋桨的推进效率,并且可以提高一定的速度。

(2)节能环保材料

在焊接材料上,首选低碳环保无毒焊条,减少有毒烟尘的产生。在船体绝缘材料上减少使用不可再生利用价值、不可降解的矿砂和玻璃棉,而选择高效环保复合绝缘材料。

在船上应用耐腐蚀钢板和钢管,增强船体结构,延长构件使用寿命,延缓了海水对船体钢板的锈蚀。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替代船体内部钢材,有效减少空船质量。选择碳纤维增强

塑料和铝代替钢板也是不错的选择,均可减轻重量。

船舶各个部分都处于不同的腐蚀环境,所以在船舶涂装中挑选耐腐蚀、附着性强的绿色环保涂料。目前在船厂应用的新型涂料主要有以下几种:有机硅低表面能防污涂料,毒性低,使用后会在船体表面产生光滑的油层,使船舶的防污性能增强,同时进一步有效减少海洋生物黏附;水性涂料,亲水性强,有很强的附着力,减少海水对船舶的冲击,对船体表面适应性好;用通用底漆配套优化涂层,与各个部位的面漆相兼溶,使涂层适用于各种腐蚀的环境。

(3)使用清洁能源

清洁新能源利用率越来越高,拥有排放少、污染低的优点,在船舶设计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应用,加快了绿色船舶的进程。

风能、太阳能等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将其引用到船舶上,结合利用太阳能优化船舶动力平台,并结合风帆,采用自动控制方位的方法,达到太阳能和风能利用的最大化,产生更多的电能提供船上部分生活用电。同时也可以在船舶上安装风力发电机,利用风力发电提供电动机运轮产生的动力,推动船舶行驶,减少燃油的使用。

重燃油仍为大部分船舶所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可以使用液化天然气代替重燃油,燃烧更加充分,消除大部分颗粒物的排放,并减少硫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且液化天然气更具价格优势。

在船舶上采用燃料电池辅助,燃料电池有效得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能使船舶平稳航行,完全满足船舶对动力的需求。用天然气、甲醇和乙醇作为燃料,排放的硫化物和氮化物很少,达到零污染,同时可以降低船舶运行过程中的噪声污染。

(4)提高材料利用率

对船企而言,为了不断降低船舶的制造成本,必须提高材料利用率,才能产生更大的经济利益,提高了在船企中的竞争能力

推行精度造船技术,适当减少余量加放范围,并尽量采取无余量制作,用工艺手段进行控制,可以减少在生产过程中的浪费,保证产品的质量。在钢板切割方面,优化切割工艺,提高切割精确度,减少切割过程中的浪费和材料变形,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的一项重要举措便是对余料进行充分利用。以船型为单位进行钢材余料统计,将余料信息进行登记,并按照类型有效分类,制作余料明细表,建立余料库,在调用余料时可以很方便的在余料库查找。对钢材切割版图重新建模,使原切割版图加工后的钢材余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这样极大提高了材料的使用率。

(5)安装减排设备

《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于2015年发布,该文件中的“限硫令”正式实施,船舶制造商和运营商采用一切必要手段降低硫氧化物排放量,各类减排设备炙手可热。

在船舶上安装废气循环系统,可将部分发动机废气送回进气管,使废气在发动机气缸中充分燃烧,废气的加入使混合气中氧气的含量比重降低,使氮化物NO、NO2更难生成,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运行过程中对空气产生的污染。

安装废热回收系统。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温度高,在船舶运行时,用废气回收系统将发动机排放的废气中的热量收集起来,用于船舶内部的供暖,并利用热能来加热生活用水。

废气洗涤器使用率高,比如含硫化物洗涤器,有效降低船舶动力装置排放废气中燃油硫含量,可船舶上推广使用。其将排放的废气通入收集的海水中,利用海水对船舶废气进行洗涤,吸收废气中的颗粒物和硫化物,并收集通过废气的海水,在回到岸上后进行二次处理后排放,最大化减少硫氧化物。

4、结语

近年来,随着全世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绿色船舶制造技术在船舶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在制造的船舶采用了更多的绿色节能环保装置,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在国内各个船舶企业相互竞争的形势下,船企要想在其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在设计过程中贯穿绿色节能思想,优化船型设计和动力节能设计;在制造、管理过程中,及时淘汰耗能高效率低的旧设备,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加强对余料废料的利用,采用清洁生产的方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等,并做到设计过程与工艺流程相匹配,减少设计出错,才能实现绿色造船的良性发展,在船舶行业竞争中博得头筹。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中国船企要将奋斗目标定为造船强国,提升造船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逐步减小与国外造船企业的差距;在技术应用方面,以绿色造船技术为核心,贯穿绿色造船理念,不断进行技术优化、组织结构的调整,将先进的造船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设计建造出科技含量更高、有效利用材料和资源、废气排放更低、污染更少的优质船舶,迈出造船强国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 张新民, 段雄. 绿色制造技术的概念、内涵及其哲学意义[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2,19(1):47-50.

[2] 刘瑞素, 郭兰申, 王阳等. 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是机械行业的发展趋势[J]. 江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1, (4):8-9.

[3] 赵正平. 船舶绿色制造技术初探[J]. 造船技术, 2003, (5):5-8.

[4] 徐学光. 船舶生产流程再造与绿色制造[J]. 上海造船, 2006, (1):46-48.

[5] 俞士将. 绿色船舶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J]. 船舶, 2010, (4):1-5.

[6]洪和平. 绿色船舶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J]. 广东造船, 2007,3:1-2.

[7] 吴俊红.提高钢板利用率的研究[J]. 船舶物资与市场,2010,1:2-3.

[8] 蔡志军,蒋志勇.关于推进中国绿色造船模式的思考[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11:2-3.

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全在这了

全在这了,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 1、高效保温隔热外墙体系 建筑内保温致命缺点是无法避免冷桥,容易形成冷凝水从而破坏墙体,因此无论是从保温效果还是从外饰面安装的牢固度和安全性考虑,外墙外保温及饰面干挂技术都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方式。 外保温的形式可有效形成建筑保温系统,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减少热桥的产生,其次保温层与外饰面之间的空气层可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以降低空调负荷节约能耗并排除潮气保护保温材料,最后,外饰面有挂件固定,非粘接,无坠落伤人危险。 保温效果明显 --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基本上消除建筑物各个部位的"热桥"影响。从而充分发挥了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的效能,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它可使用较薄的保温材料,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保护主体结构

--置于建筑物外侧的保温层,大大减少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建筑物竖向的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建筑物内部一些非结构构件的开裂,而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可以降低温度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 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 --外保温可以增加室内的热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侵蚀,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可避免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因而创造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扩大家内的使用空间 --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墙外保温使每户使用面积约增加1.3-1.8m?。 便于丰富外立面 --在施工外保温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聚苯板做成凹近或凸出墙面的线条,及其他各种形状的装饰物,不仅施工方便,而且丰富了建筑物外立面 不同外墙保温系统对比

2、高效门窗系统与构造技术 外窗保温系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断桥铝合金窗框; 中空玻璃; 窗框与窗洞口连接断桥节点处理技术; 外窗安装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户,同时通过改善窗户制作安装精度、加安密封条等办法,减少空气渗漏和冷风渗透耗热。 采用高性能门窗,玻璃的性能至关重要。高性能玻璃产品比普通中空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高出一到数倍。 例如单面镀膜Low-E中空玻璃,其导热系数约为1.7w/m2k,保温隔热性能比普通中空

唐宋海外贸易比较之技术篇——造船业和航海技术比较

唐宋海外贸易比较之技术篇 概况 一、造船业:唐宋——造船规模 造船技术 二、航海技术:唐代——天文定位术 地文导航术 季风知识 宋代——指南针 海洋知识(天气预测 季风知识 航海指南) 三、综述 一、造船业 1.唐代 唐朝有很多造船基地。如宣(今安徽宣城)、润(今江苏镇江)、常(今江苏常州)、苏(今江苏苏州)、湖(今浙江湖州)、杭(今浙江杭州)、越(今浙江绍兴)、台(今浙江临海)、婺(今浙江金华)、江(今江西九江)、洪(今江西南昌)、扬(今江苏扬州)等地。南方沿海的福州、泉州、广州,东方沿海的登州(今山东烟台)。这些造船基地设有造船工厂,能造各种大小船只、海船、战舰等。不但造船数量日益增多,而且造船的工艺水平日益先进。”李肇则在《唐国史补》中指出,大历、贞元年间,有一种称为“俞大娘”的航船最大,能载重万石,“操驾之工数百”。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说:“唐时中国有一种‘苍舶’,长达二十丈,可载六七百人。” 经过前代长期不断的积累,唐朝的造船技术在当时可称得上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大量采用钉榫结合技术是唐代造船技术领先世界的突出表现。1960 年和1973 年,在江苏省扬州市施桥镇和江苏省如皋县的遗址中,发现了使用钉榫结合技术的唐代木船。其中施桥唐代木船整个船身是以榫头和铁钉并用联结的,船内隔舱板及舱板枕木均与左右船舷榫接,船舷则由四根大木料以铁钉成排钉合而成。如皋唐船的船底部用整木榫接而成,两舷和船隔舱板以及船舱盖板均用铁钉钉成。两船的木板间都以桐油、石灰填缝。牢固的结合技术使唐船具有较强的抗风浪冲击和抗沉能力。而同一时期的欧洲国家的造船业,连接船板还仍使用原始的皮条绳索绑扎的办法。” ——景兆玺、高红梅《论科学技术对唐代中阿海路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正是这些先进的造船技术,使得船的坚固性和抗沉力增强了,就有可能多设船桅、船帆,更适合远洋航行,从而促进了唐代造船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唐代已能建造巨大的远洋海船…… 2.宋代 到了宋代,造船业更是进步。一如唐代,宋代很多地方也设立了造船场、造船坊,特别是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温州以及杭州等地都形成了制造海船的重要基地,不但有官方的造船场,也有很多民间的造船场。大海船中也有很多民船。宋代舟船的制造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这又推动着航海事业的发展。 宋的造船业比以前更具有特色:船体更巍峨高大,结构更坚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趋完善,

工作心得: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工作心得: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绿色技术创新是以保护环境为目标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总称。这类创新是绿色技术从产生创意、技术研发到推向市场的整个创新过程,是综合考虑生态需求、环境承载、资源利用、成本控制的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从传统技术创新走向绿色技术创新 传统技术创新受机械的简单性思维影响,一味疯狂索取,追求经济增长,不顾生态平衡规律,忽视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资源的有限性。在取得经济收益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惨痛代价。绿色技术创新从战略全局的角度,系统性地处理好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注重资源再生、环境保护和循环发展。从传统技术创新走向绿色技术创新,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能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绿色技术保障。 我们知道,传统发展观坚持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重经济、轻生态”的观念根深蒂固,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以资源高投入和环境高污染为代价,成为一种自然界的专制主义。传统发展观认为,发展是无限的,财富增长是无限的,技术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科学技术被用作掠夺大自然的工具,资源、能源被无节制地大量消耗,环境被严重污染,人类面临着生存危机。受传统发展观影响,人们不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资源的再生能力,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盲目追求现实的、眼前的、直接的经济价值,造成了代际不公平和代内不公平。 在传统发展观的支配下,传统技术创新虽然能把生产要素引入生产体系,但是,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只重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不惜牺牲外部公共利益。创新

成果的商业价值成为评价创新成功的唯一标准,这一标准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对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生态恶化。因此,为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坚持绿色发展观,追求技术创新的生态化,实现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发展观为当代技术创新指明了出路。绿色发展观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经济、社会、生态统筹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技术创新摈弃了资源消耗多、生产成本高、安全系数低、环境污染重的技术和产品,引入了生态学思想,将生态效益纳入到技术创新的目标体系中,积极面对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注重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关注如何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藩篱中走出,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平衡等多维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 什么是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技术创新包括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绿色技术创新指“绿色+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中心语;“绿色”是定语,用来限制“技术创新”,指无污染、低能耗、可循环、清洁化。这里的绿色技术创新是指一种不同于传统技术创新的良性发展模式。第二,绿色技术创新指“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是主语;“创新”是谓语,用来强调绿色技术主体的行为。这里的绿色技术创新是指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技术快速发展,而开展的各种有价值的创造性活动。 绿色技术创新是对技术创新的拓展和提升,是生态文明视域下技术创新的新形态,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迫切需求。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了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人们逐渐意识到绿色技术创新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的技术创新,从设计、研发到生产都是生态的,整个过程考虑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而是从全

绿色建材的发展

绿色建材的发展前景 alex 一绿色建筑的概述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问题便日益突出。面对这些现实的严峻问题,人们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于是各个行业都提出了自己的绿色概念,以期能从根源上解决环境能源问题。建筑行业是影响到人们最基本的居住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所以更应当走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沿。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以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并最低限度的排放废弃物的方式来营造健康、舒适、高效、环保以及低环境负荷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达到人、建筑与环境的健康协调发展。 建筑材料是建筑的基础,要实现建筑绿色化,必须积极研究和应用绿色建筑材料。 二绿色建筑材料的提出 早在1988年世界第一届国际材料科学研究会议首先提出了绿色建材的观念;在1994 年联合国增设了“可持续产品开发”的工作部门,国际标准机构ISO也讨论制定了对环境友善产品的标准,积极推动绿色建材的发展。就今天而言对绿色建材较为全面的定义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体废弃物生产,产品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绿色建材是生态环境材料在建筑材料领域的延伸,它不只是一种独立的建材产品,而是对建材“健康、环保、安全”等属性的一种要求,对原料加工、生产、施工使用及废弃物处理等环节贯彻环保意识并实施环保技术。 三绿色建筑材料与普通建筑材料的不同 一般来说,传统建材与绿色建材的主要不同为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的选用:绿色建材生产所用原材料尽可能多的使用工业废料、尾矿、废渣、以及城市垃圾等废弃物; 2.生产过程:绿色建材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催化剂,产品不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三废排放量最小化或使之得到有效净化处理; 3.生产技术:绿色建材生产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国内外造船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国内外造船产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㈠国内外造船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航运业复苏不稳定,运力过剩等问题仍然突出,整个航运业再次走向低谷,世界船企在“融资难、接单难、交船难”之后又要面临“盈利难”的挑战。 2011年以来,国际造船行业倾向于购买高技术含量的船舶,以散货船和油船为代表的常规船型市场走势低迷,而以集装箱船(特别是大型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气船和海工装备为代表的技术含量高的船舶市场被广泛看好。而长期以来,附加值较高的油船、集装箱船的订单大多为日韩所持有,中国造船企业在高附加值船舶等方面相对落后。 由于航运市场不景气,造船产能过剩,当前新船价格普遍下降。从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来看,今年以来新船价格指数一直在140点左右低位徘徊,与2008年新船价格指数运行最高位190点相差50点,近期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也较小。船价下跌导致了船企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图1 船舶交易价格综合指数 图2 船舶交易价格月度综合指数

我国造船业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以及高附加值船舶、海工装备等技术低,竞争力弱等;我国船舶建造价格过低,进而造成造船行业利润持续走低,船企经营困难;再加上人民币升值、货币政策从紧、人力成本增加、钢材价格不降反升等问题的持续困扰,船舶企业亏损严重。 今年一季度我国三大造船指标均同比下降。全国造船完工量为11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2.5%;承接新船订单量为55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8.7%;截至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为1.4194亿载重吨,同比下降25.3%。 表1 2011 年世界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

注:本表世界数据来源于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并根据中国的统计数据进行了修正。 ㈡造船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在供求矛盾突出、新增订单减少、新船价格持续下滑和金融信用全面收缩,船东融资难度加大,造船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2012 年,世界船舶工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将更加严峻,据专家预测,2012 年世界新船订造量约为 7000~8000 万载重吨,造船完工量约 1.5 亿载重吨左右。船舶供需失衡的状况将更加严重,甚至可能恶化。新船价格将可能继续下滑,但对于万箱级集装箱船、LNG船等船型,其价格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预计2012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将会小幅下降,新接订单不会有明显起色,手持订单将持续减少,由于2012年交付的船舶中高价船比例大幅下降,而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汇率升值等成本上升因素没有明显改观,预计船舶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将出现下滑。我国船舶工业仍将面临“融资难、接单难、交船难”的严峻考验,而“盈利难”也将成为行业发展新的问题。 未来船舶市场将呈现出需求结构变化明显。LNG船、大型海工装备等市场依然活跃,符合国际造船新标准、新规范要求的节能环保型船舶更让船东看好。新船价格,特别是散货船价格持续低迷,油船价格也在低位徘徊。集装箱船订单成交活跃程度将出现减缓迹象。

绿色建筑八大课题

绿色建筑八大课题 舒适、健康、高效的人居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正如同“阳光总在风雨后”,大量宜居住宅和宏大公共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如何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是建筑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也是业内人士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到建筑的全寿命过程中,即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今后建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部与科技部共同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重大攻关项目——“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围绕我国发展绿色建筑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瞄准国际前沿,结合我国实际和潜在需求,重点研究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规划设计指南,开发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若干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成套设备,实现建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通过系统的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形成我国绿色建筑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和自主创新体系。“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从八个方面开展研究: 课题一“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导则和评估体系研究”,结合中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国情,研究确定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绿色建筑的范畴,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制定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导则。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 研究内容包括:对世界上各主要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和技术指南进行比较研究;建立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与地域气候条件有关的建筑热工指标研究;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实践;完成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及技术指南;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合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特点,探讨政策控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引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的途径;开发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软件平台和基础数据库;开发用于定量评价建筑环境的模拟软件,包括建筑热环境模拟软件、日照和采光软件等的进一步研发和完善。 课题二“绿色建筑的结构体系评价方法研究”,主要进行五方面的深入研究:建筑结构体系全生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建筑结构绿色评价体系研究;提高建筑结构体系绿色性能的技术手段研究;绿色建筑结构选型技术导则研究;钢结构(含公共建筑与住宅两类)推广应用的制约因素和成套关键技术的研究。 课题三“绿色建材技术与分析评价方法研究”,围绕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展开,主要研究工作分为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评价分析技术建筑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新型环境协调产品的研究开发三部分。课题下设9个子课题,包括:绿色建材技术及分析评价方法的研究、绿色建材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建筑部品分析评价技术的研究、绿色建材及建筑部品基础数据库和评价软件的编制、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及其配制新混凝土的研究、建筑垃圾循环再生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新型建筑材料中应用研究中、室内湿度调节及抗菌防霉功能建筑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产生负离子功能建筑装饰品关键技术的研究、高效净化空气材料和技术的研究。 课题四“绿色建筑水的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围绕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开发水安全综合性保障技术与两种专项技术(包括湿地-水体复合生态水质净化技术和以降低冲厕用水为核心的节水技术与节水器具)。结合工程项目,通过对供排水系统的分析、工程性试验及跟踪研究,从水量、水质两方面提出不同地域生态、不同自然条件、不同水资源状况的绿色建筑水安全保障的综合控制策略与技术。 课题五“降低建筑能耗的综合关键技术研究”,针对影响建筑能耗的三个关键环节——围护结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和建筑能源供应与转换系统,以及新建建筑能耗标识制度,瞄准国际前

中日韩造船业竞争力差异

中日韩造船业竞争力差异 2007年一季度,中国承接的新船载重量占世界份额的51.28%,同比增长170.52%,首次超过日韩。得益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欧洲、日本本土造船业因发展放缓愿意向中国等国输出技术与管理经验、中国政府无法保护国有造船企业反而促进了其成长、中国外向型经济快速增长等因素,中国造船业近年来取得迅猛发展。2006年,中国占有的市场份额从前一年的17.6%上升至23.5%,迅速接近以26.2%位居次席的日本,和以36%而排名第一的韩国。 中国造船完工量连续12年排名世界第三,造船手持订单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二。2006年,中国造船完工量1452万载重吨,占世界的比例达到19%;船厂手持新船订单量6872万载重吨,占世界的比例达到24%。作为目前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基地,中国与日本、韩国之间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图:中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的比例 Source: Lloyd's Register's"World Fleet Statistics",中国船舶工业协会 韩国、日本、中国的造船完工量与订单量(2006) 注:完工量的单位是万修正总吨,新订单量与手持订单量的单位是万载重吨 但在创新、配套产业和人才素质等方面,中国造船业与日韩还有较大的差距。

相对日韩的优势 ----- 劳动力成本低 造船属于劳动、资金、技术三要素都密集的行业,劳动力成本很重要。造船业需要大量低技术含量的工人,高收入国家的居民不大愿意作造船厂的工人,日本、韩国都出现了造船工人来源不足的问题。中国劳动力数量众多,成本远低于欧洲、日本、韩国等造船业大国。日本、韩国的人均工资成本大约是中国的7-8倍,中国造船企业工资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一般都低于10%,而日本造船企业的该比例约为30%,这削弱了日本造船企业的竞争力。 中国造船业当前拥有的综合劳动成本优势,可保持相当长时间。造船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时考虑人力成本和生产率而计算出的综合劳动成本在成本控制中起到关键作用。未来5-10年内,中国造船业综合劳动成本仍将远低于韩国企业。 图:中韩造船企业综合劳动成本对比(单位:美元/修正总吨) 资料来源:三星经济研究院搜集整理 产能优势 中国造船场地资源丰富,容易形成产能优势。与日韩等国相比,中国拥有很长的海岸线,比较容易地扩建造船基地。由于本国场地限制,大宇在中国的烟台、三星重工在宁波建设船体分段制造厂。日韩船厂的产能接近饱和,无法顾及常规船的生产,使得很多订单流入中国船厂。

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下,人类要更好生存发展必须发展低碳经济。目前各大中城市,公用、民用大型建筑层出不穷,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建筑物建造及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主要来源。从节约能源角度讲,高层办公绿色建筑成了各地建筑主流。在办公楼绿色建筑建造过程中,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如何构建及应用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构建意义 对当前绿色建筑标准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不足,对其修订完善,构建出完善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让绿色建筑标准(包含建筑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管理等环节)在我国各主要气候区内覆盖,将绿色建筑产品、技术纳入到标准之中,让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更为适用,在全国民用建筑领域实现绿色建筑标准的全面覆盖,可为绿色建筑建造提供最全面的技术支持,适应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需要[2]。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浅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徐亚军摘要关键词在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构建意义分析基础上,指出当前办公楼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构建《办公楼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提出具体的评价指标及方案。 办公楼发展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建筑起步时间晚,不论是理念还是技术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尽管目前各地涌现出一批绿色示范项目,但是绿色建筑项目多集中在沿海地区,在推广上还存在很多困难。 认识理念存在局限很多地方没有将绿色建筑放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工作主动性差,很多工作没有有效开展。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晚,对绿色建筑理念各界在理解上存在差异,对绿色建筑缺乏全面认识,很多人认为要建造绿色建筑需要高成本、高科技,在我国现阶段是难以实现的。 法规标准尚待完善当前绿色建筑在我国还没有法律层面的相关要求,没有从法律层面要求利益主体参与到节水、节材、节能、节地及环境保护中,对利益主体的环保作为没有相关奖惩规范。且我国各个地区内经济发展、气候环境差异大,而当前绿色建筑标准在制定中没有考虑到这些地区差异,没有对不同地区区别对待。所以结合各地不同经济、文化、资源、气候特点建立更具针对性的绿色建筑标准体系及实施细则是目前工作的当务之急。 激励政策有待改善当前国家对于可再生能源已经有财政补贴政策,但是对于建筑节能还有绿色建筑在发展中的财政税收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对绿色建筑也没有相应激励政策,企业对于开发绿色建筑积极性不大,加之绿色建筑建设成本比普通建筑高,这些附加成本会转化为用户负担,国家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购房成本增加额不能抵消,因此当前绿色建筑市场不大。

首次公开!全球十大造船集团真实排名

首次公开!全球十大造船集团真实排名 船厂排名很多,有按照完工量,也有按照手持订单,但是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现状的统计方法应该是销售收入。日前国外媒体首次公布了按销售收入排名的全球十大造船 企业。数据显示,世界前五位的造船企业均位于亚洲的韩国、中国和日本,清晰的显示了当前全球造船业的风向。(小编注:企业实际销售收入其实很难统计,尤其中国两大集团都有大量军品业务,因为涉及保密不会全部对外公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两大集团的排名,所以该排名也只能是一种参考。)以下是按2015年销售收入统计的全球10大造船集团排名情况: 1现代重工——393.2亿美元现代重工总部位于韩国蔚山,主要为船舶、工业和能源领域提供工程、制造、安装和金融服务。旗下设有10个事业部——造船事业部、海工事业部、工厂工程事业部、发动机与机械事业部、电力电气系统事业部、工程设备事业部、绿色能源事业部、金融服务事业部、炼油事业部及其它事业部。造船事业部主要设计和建造原油与化学品油船、成品油船、LNG和LPG运输船、潜艇、驱逐舰、护卫舰、通用货船、散货船、半潜式钻台和军用船等。发动机与机械事业部是全球最大的船用柴油机制造商,占全球市场大约36%份额。现代重工在韩国、北美、亚洲、欧洲

和中东地区设有研发中心,在全球设有15个办事处和26家下属企业。2015年,现代重工实现销售收入393.2亿美元,比2014年下降12.1%。 2三菱重工——359.7亿美元三菱重工总部位于日本东京,主要为航空、船舶、国防、太空与能源领域提供产品和服务,设有5个事业部——商业航空与运输系统事业部、集成国防和太空系统事业部、机械事业部、设备与基础设施事业部、能源与环境事业部。其中商业航空与运输系统事业部包括商船领域,具体部门是造船与海洋发展部以及船用机械与发电机部,主要制造、安装、销售和服务LNG和LPG运输船、客船、商用邮船、特种船等,以及供应船用设备和发动机、船用结构物和自动化系统,并提供工程服务。三菱重工拥有3家主要船厂,均位于长崎。军船部门则主要为日本海上自卫队设计和建造驱逐舰等各种类型军船,包括潜艇。三菱重工在截至2016年3月底的财年,实现销售收入359.7亿美元,比上一财年增长1.4%。 3大宇造船——127.6亿美元大宇造船总部位于韩国首尔,是造船业巨头与海工承包商,主要建造商用和特种船舶,包括客渡船、油船、军船和能源领域的固定平台。大宇造船设有4个事业部——造船事业部、海工事业部、工程事业部及其它事业部,其船厂位于朝鲜半岛的东南端,面积达430万

绿色技术创新系统实践

绿色技术创新系统实践 一、贵州绿色技术创新系统的现状分析 贵州素有公园省的称号,自然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在自然 环境方面较我国其他省份具有较强的优势。贵州目前提出工业强省的 战略目标,将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经 济效益。不过,贵州虽然资源丰富,但毕竟有限;生态景象虽然良好,但生态基础脆弱,迫切需要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发展的难题。现在这个 战略目标要解决的最主要矛盾是“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环 境保护的矛盾”,而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是解决这一矛盾 的主要手段。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贵州省在绿色创新方面作出了 一些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贵州在生态经济建设,推进资源节 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以循环经济为代表的各类绿色经济建设 上都有着明显的发展。但是,因为贵州省本身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科技投入较少,贵州的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近年来虽然逐步增长,但一直在1%以下,因此对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和绿色技术创新体系 得发展就有一定的限制。 1、绿色技术创新系统主体。目前贵州省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包括四 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政府、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共同参与,针 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环境、生态问题,在课题的名义下从事绿 色技术创新,其目标是开发—中试—产业化。贵州省科技技术目前重 点支持农业、信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中药现代化、喀斯特石漠 化综合治理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及成果转化。这些重点支持产业大多数 属于绿色产业的范围。目前贵州省的绿色创新主体主要是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是由高校和企业合作,通过课题形式由政府或企业出资,从 事绿色技术创新,其目标是开发单一绿色技术,或解决企业具体的清 洁生产问题。第三层次,企业根据市场前景预测,自筹资金,开发新 的环保设备或绿色产品,其目标是进入市场。或者是高校(研究院所)接受社会其他组织委托,开发新的绿色技术或绿色产品。第四层次, 企业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对传统产品进行“染绿”。

世界先进造船技术(KPS教育)

一、世界先进造船技术和管理方式发展现状 1、先进造船技术包含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设计,制造和管理等项技术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世界造船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一个国家的造船厂要占居一定份额的世界市场,要在战略对抗中获胜,不但要对制造技术进行新的评估和研究,更重要的是切实有效地快速发展制造技术,使之保持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美国率先提出了“先进制造技术”(AMT),并获得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响应。 AMT是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研究并付诸实践的AMT理论和方法主要有:成组技术(GT)、准时生产(JIT)、制造资源计划(MRP Ⅱ)、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辅助集成制造系统(CIMS)、全面质量管理(TQM)、智能制造系统(IMS)、精益生产(LP)、灵捷制造(AM)和全球制造系统(GM)等。实质上AMT是硬件、软件、脑件(人件)和支持网络(技术与社会)的综合与统一。因此,在研究开发和应用中,若只是对企业原有体系的某些环节乃至全过程计算机化和自动化,而不实施组织和管理体制的简化和合理化,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巨额资金的浪费和失败。 2、日本船厂和欧洲船厂先进造船技术的应用情况 日本一流船厂建成了中间产品导向的生产体制—— 所谓中间产品,是指用工业工程方法把船舶这个船厂的最终产品分解后所得到的零件和层层部件(部件、分段、总段、舾装单元),以及特定的任务(如涂装、调试、试航)。其确立的依据是“船上区域/作业类型/施工阶段”,它使船上的区域与工厂的区域和生产组织得到互相对应。把所有“中间产品”委托给厂内外专业化高效的生产组织制造,这种先进的造船方法称为“中间产品”导向型方法,它使得造船基本上成为一个装配过程。 日本的船厂的各个生产组织都按专业化制造某特定的“中间产品”,调集人员、物资和信息,使造船的某项任务由预先固化的某些人,在某特定场地,用特定设备完成。另外其中间产品的合理界定,使得高空作业地上做,朝天作业俯位做,水上作业陆上做,外场作业内场做,狭小空间作业敞开做,从而免除了作业的困难和危险,使船厂具有整洁的环境,造船企业更加方便和安全。同时,各家船厂将总的管理部门由传统的一级分为两级,即在厂部和各车间之间增加了一级“船体部”、“舾装部”,在厂部和各生产处室之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e3406025.html,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作者:李杰中 来源:《创新科技》2015年第10期 [摘要] 回顾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的演进历程,梳理理论研究的热点和主要成果,从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探讨绿色技术创新评价研究,评析研究现状与指出存在问题,探讨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理论;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04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10-32-3 Research Review on th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Li Jiezho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ingde Normal University,Ningde Fujian 352100)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earch,combed the hot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discussed the evaluation research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erms of the evaluation model,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s,assesse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to explore the direction and focus of further research. Keywords: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ory;Evaluation research 绿色技术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随着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加剧,绿色技术创新成为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议题,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诸多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不少积极的研究成果。 1 国外绿色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国外对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随着绿色意识的增强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而逐渐展开。从时间维度看,绿色技术创新本身历经了几个明显的发展阶段,从末端技术到无废工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从废弃物最少化技术到清洁生产技术(1984年至1989年),直到对污染预防技术的关注(1990年),绿色技术不断演进,不断向前渗透,目标和关注重点历经了污染的 去处与资源化、资源的合理利用、零排放、节能减排与源头消减,更加强调全过程的绿色技术创新,更加强调防患于未然,更加强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互动。

中国造船业现状及风险分析

上海海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造船业的风险及问题分析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年级金融11 学生姓名丁金超 学号 201111041032 二〇一四年六月

中国造船业的风险及问题分析 摘要: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外航运及造船市场,中国各大船厂在生产和经营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喜人景象:手持订单可观,生产任务饱满。但是,现实中也存在诸多让人不太满意的方面。本文结合对我国造船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风险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中国造船业现状问题对策 前言:造船业是一个具有高风险、高投资、低回报的行业,但却是现阶段经济国际化不可或缺的产物。由于船只是国家之间隔海沟通的桥梁,是国际贸易物质运输的主要物,因此船舶不可或缺,同样造船业国际竞争也相当激烈。在世界造船业的竞争中,风险与机遇并存,而且我国造船业还存在一些问题,那么怎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一、我国造船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人民币升值等汇率方面的风险: 要说风险,首先必须得提的就是汇率风险。一方面,我国船用配套产品目前有近60%从国外进口,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造船企业海外采购成本。但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将变相提高我国船舶产品的出口价格,对我国造船业的低价竞争战略产生不利影响,削弱我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国内承建的船舶很多都是出口的,以美元承接新船的订单,我国造船企业手持订单量饱满,而人民币升值则是形势所趋,汇率的细微变化就会带来上千万乃至上亿元人民币的损失。积极采取措施化解可能的汇率风险是我国造船企业平稳发展的当务之急。订单造船企业可在造船合同中附加“汇率波动协议”,要求国外进口船东共担汇率风险带来的损失;或是要求船东直接以人民币付款,以此来规避汇率风险。 图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图 如上图1所示,自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原先8.27一路升升停停直至

浅谈我国新型绿色建材的发展与现状

近年来,在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解决好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因此,大力发展节地、节能、利废、环保和有助于改善建筑物居住环境和使用功能的绿色墙体材料,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绿色建材是墙体材料的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建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产业,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但它也是天然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破坏土地资源多、对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之一,继续按照粗放型的模式发展,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大的影响。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加快建筑材料的绿色化进程,鼓励和倡导生产、使用对地球环境负荷相对最小的“绿色建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与传统建材相比可归纳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一是生产所用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更多地使用工业、农业或其它渠道的废弃物;二是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三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有害身体健康的原料;四是产品以改善生产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具有综合性的功能;五是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再利用,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纵观绿色建材的基本内涵,既满足了人们对健康、安全、舒适、美观的居住环境的需要,又没有损害子孙后代对环境和资源的更大需求,做到了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当前与长远的结合。 我国为了克服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国家对房地产业,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在这种形势下只有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才能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业达到了空前繁荣的时代,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建筑材料是建筑业的基础,因此发展绿色建材对实现建筑业的健康发展的关键。建 材产业又是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资源 最高,资源绿色工地最多、对大气污染最为 严重的行业之一。因此我国发展绿色建材 是非常必要的。 “绿色建材”的最基本功能在于维护人 体健康,成为对保护和治理环境最有益的 材料,做到了发展与环境的统一。当今与未 来的结合,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也 能够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我们要以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公意识积极促进绿色 建材的发展,以“绿色建材”的健康—安全 —舒适—美观的建筑和室内环境,造福于 社会,造福于我国人民。 2 绿色建材的特征目前,家庭常用的建筑 装修材料分为板材类、涂料类、布艺类、石 材类等几个种类 普遍存在着甲醛、甲苯和二甲苯、芳香 烃等污染物,其毒性或轻或重,但只要长期 吸收,都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影响。绿色建材 与传统建材相比可归纳为五个方面特征: (1)其生产所用的原料尽可能少用天然 资源,大量使用尾矿、矿渣、垃圾、废液等废 弃物。 (2)采用低能耗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 的生产技术。 (3)在产品的配置或生产过程中,不得 使用甲醛、氯化物溶剂或芳香族碳氢化合 物;产品中不得含有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 铅,镉、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 (4)产品的设计是以改善生产环境、提 高生活质量为宗旨,即产品不损害人体健 康,而应有益于人体健康,产品具有多功能 化,如抗菌、灭菌、防霉、除臭、隔热、阻燃、 防火、调温、调湿、消磁、放射线、抗静电等。 (5)产品可循环或回收利用,无污染环 境的废弃物。发展绿色建材是一项长期的战 略任务,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 要,不仅关系到我国自身的发展,还关系到 我国是否能和国际市场接轨的问题,关系到 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大事,所以我们要将 “绿色建材”推向前进,造福人民,造福社会。 3 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 3.1我国绿色建材的现状 我国于1993年公布了环保标志,但仍 处在一个实验性阶段。目前,实行环境标志 的建材产品包括“无石棉建筑制品”、“水性 涂料”等。水性涂料是我国建材行业第一批 首先实行环境标志的产品。由国家科委、国 家建材局等有关单位组织编写的“生态建 筑材料研究”已经被列入了“国家863计划 纲要”正在实施中。2000年10月在天津市举 办了“WTO与中国建材世界论坛会”和“中 国绿色建材产品推介会”。这些都促使上 海、北京、西安等城市相继建成专门销售绿 色建材的商城。当然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 还处在初期发展阶段,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目前,我国建材工业每年消耗原材料50亿 吨,消耗煤炭2.3亿多吨,约占全国能源总 消耗的15.8%,消耗良田15万亩以上,废弃 排放量1.096亿立方米,废水排放量335亿 吨。水泥、石灰与传统墙体材料等排放CO 约为6.6亿吨,占全国工业排放量CO的40% 左右:每年生产1吨水泥熟料,排放CO1吨, S00.74千克,粉尘30千克;每年生产1吨石灰 窑排放1.18吨CO。 同时,在国外,人们普遍崇尚回归自然, 注重保护自然,“绿色消费”的消费总量也 在逐年提高,在购买商品时,人们首先考虑 商品的“绿色度”,并愿意为之多付30%~ 100%的费用。在国际贸易中,对无“绿色标 志”商品,在进口时进行限制,已经形成了 国际贸易中新兴的“贸易壁垒”。 3.2我国绿色建材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建材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级 阶段,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制度不规范, 市场管理混乱,以假乱真的产品一直存在。 以及在科研的投入比较少,技术水平和发 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 (1)认证制度不规范,环保标志混乱。 (2)广大用户环境保护知识不足。 (3)生产企业和销售商家环境认识不 足,以假乱真现象较多。 (4)市场管理比较混乱。 (5)绿色建材开发、研制、检测、评价等 资金不足。 (6)绿色建材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比 较低。但只要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这些问题, 在以后的发展中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使 绿色产业实现良性循环,我国的绿色建材 肯定会成为一个朝阳产业。 4 对我国绿色建材发展的建议 4.1建立循环型建材企业扶持机制 浅谈我国新型绿色建材的发展与现状 杨汝来 (天津新型建筑材料公司研究所天津300450) 摘要:对新型绿色建材的概念、特征和国外新型绿色建材发展现状进行论述,阐述了我国发展新型绿色建材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绿色建材新型建材发展需求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a)-096-02 (下转98页)

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

18项绿色建筑节能环保新技术 1、高效保温隔热外墙体系 建筑内保温致命缺点是无法避免冷桥,容易形成冷凝水从而破坏墙体,因此无论是从保温效果还是从外饰面安装的牢固度和安全性考虑,外墙外保温及饰面干挂技术都是最好的外墙保温方式。 外保温的形式可有效形成建筑保温系统,达到较好的保温效果,减少热桥的产生,其次保温层与外饰面之间的空气层可形成有效的自然通风,以降低空调负荷节约能耗并排除潮气保护保温材料,最后,外饰面有挂件固定,非粘接,无坠落伤人危险。 保温效果明显 --保温材料置于建筑物外墙的外侧,基本上消除建筑物各个部位的热桥"影响。从而充分发挥了轻质高效保温材料的效能,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墙体,它可使用较薄的保温材料,达到较高的节能效果。 保护主体结构

--置于建筑物外侧的保温层,大大减少了自然界温度、湿度、紫外线等对主体结构的影响。建筑物竖向的热胀冷缩可能引起建筑物内部一些非结构构件的开裂,而外墙采用外保温技术可以降低温度在结构内部产生的应力。 有利于改善室内环境 --外保温可以增加室内的热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雨水等对墙体的侵蚀,提高了墙体的防潮性能,可避免室内的结露、霉斑等现象,因而创造舒适的室内居住环境。 扩大家内的使用空间 --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墙外保温使每户使用面积约增加 1.3-1.8m? 便于丰富外立面 --在施工外保温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聚苯板做成凹近或凸出墙面的线条,及其他各种形状的装饰物,不仅施工方便,而且丰富了建筑物外立面

不同外墙保温系统对比 2、高效门窗系统与构造技术

外窗保温系统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断桥铝合金窗框; 中空玻璃; 窗框与窗洞口连接断桥节点处理技术; 外窗安装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户,同时通过改善窗户制作安装精 度、加安密封条等办法,减少空气渗漏和冷风渗透耗热。 采用高性能门窗,玻璃的性能至关重要。高性能玻璃产品比普通中 空玻璃的保温隔热性能高出一到数倍。 例如单面镀膜Low-E 中空玻璃,其导热系数约为1.7w/m2k ,保温 隔热性能比普通中空玻璃提高一倍,德国新型的保温节能玻璃 U 值达到 0.5,比普通900px 砖墙加150px 聚苯保温层保温效果还好。 铝合金门窗 卜良育优良抗砸性能.水密13和耳密性.X 卜在中空 58BWJ,其m 声性 能与塑斜门窗莠同?探遇性能豁低于 和斜门爾. 玻璃类型 空气层宽度(EE :> 传热系数k (血h) 传热阻只(w/n 1 h) 普通单层玻璃 — 59 0.61S — 普適双层中空玻璃 6 3.4 0 294 9 3.1 03 12 3 盟阴 热反射中空玻璃 6 2.5 P 04 12 1 8 0 555 三层玻璃中空玻璃 P 2*9 2.2 P 0.454 2^12 1.1 0 467 LOME 中空破璃 12 1百 0625 卜新聖的断瞬合金节能门糜热SKKBAS 育!8铝合金单破応的fi-4W/ ( M2.K)T?S3 W/ ( M2 K ) .跟海性删w 化学疇谶胺好 ?有贾好的=庄性能和n 声性 >抗凤压性歸]水聲性性謝*技低 ■■櫃匡无面积大,胳裁微来进赢 ?适宜用于窶冷地区”彳氐闻压r 少雨氷

绿色创新2

2.1理论基础 2.1.1绿色创新理论 绿色创新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绿色创新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以说只要具备了创新的新颖性、价值性特征,且能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就可以归为绿色创新。绿色创新也常被称为“生态创新”、“环境创新”、和“可持续创新”等, 如Bernauer等(2006)就把绿色创新等同于环境创新、生态创新。戴鸿轶和柳卸林(2009)对国内外与绿色创新相关概念的使用情况梳理表明,绿色创新概念的使用频次远远高于其他近似概念。但通过梳理总结国内外绿色创新的相关研究,发现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给出一个能够被大众所理解并被广为接受的绿色创新定义。 Fussier和James(1996)在其所著的《驱动绿色创新》一书中最先提出绿色创新一词,将其定义为“那些不仅仅能够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价值,同时能够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的新产品和新工艺”。Driessen等(2013)认为,作为一种务实的定义,绿色创新(绿色产品) 不应该以降低环境负担,而应该以产生显著的环境效益为目标。Chen等(2006)将绿色创新定义为等同于绿色产品或绿色过程相关的硬件或软件创新,包括那些涉及节能、防治污染、废物回收利用、绿色产品设计和企业环境管理技术等。Schiederig等(2012)归纳了不同绿色创新概念所涵盖并有所不同的6项指标: ①创新对象: 包括产品、过程、服务、方法等; ②市场定位:满足需求/市场竞争; ③环境效益: 减少负面影响; ④作用阶段: 必须考虑整个生命周期; ⑤创新动机:旨在减少经济或生态影响;⑥创新的层次:设置公司或企业层面的创新或绿色标准,他们认为目前关于绿色创新定义的涵盖范围都是这6项指标的一个子集。 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使用“绿色创新”的概念,并从21世纪初起逐渐占据主流。国内的“绿色创新”更多指的是一种广义的创新,这种创新活动超出了单纯的环境技术的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也包括了与此相关的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刘薇(2012)对国内外绿色创新的发展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将绿色创新概括为“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制度创新与绿色文化创新”,认为绿色技术创新是绿色创新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绿色创新也涉及相关的制度与管理创新。冯志军(2013)认为绿色创新是指在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使得创新向着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依赖,改善环境和生态质量,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重目标。张钢和张小军(2013)系统地综述了绿色创新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通过对相关学者的大量研究整理,归纳出绿色创新的3种定义:第一种定义把绿色创新看作是旨在减少对环境不利影响的创新;第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