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宜兴紫砂美
- 格式:pdf
- 大小:107.32 KB
- 文档页数:1
宜兴紫砂浅谈作者:陈慧琴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茶壶艺术泰斗顾景舟曾说过;紫砂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求。
形即形式的美,神即神韵,气即气质,态即形态。
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紫砂;艺术;气质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8-0047-01紫砂壶作为一种富有艺术性的手工制品,蕴含一种情趣,其灵魂可以说是文人趣味。
2000年有位法国人出版了一本“销往欧洲的宜兴茶壶”图集,刊登出的数百件宜兴茶壶资料,大部分是紫砂花货。
香港罗桂祥博士编著的有关宜兴陶瓷史料,列举了许多优秀的紫砂花货造型及历代的花货名家。
历代花货名家还有陈荫千,他的“竹提壶”,气势风度。
清后至民国,黄玉麟的“鱼化龙壶”、蒋彦亭的捏塑及花货艺术也名气相当。
善仿古董之陈光明、冯桂林的花货也有许多传世佳作。
解放前邀请到上海仿古董的裴石民、朱可心等人,他们有许多优秀作品被收藏在国内外大型博物馆。
朱可心这位德艺双馨的花货大师,也是紫砂事业兴旺发达的有功之臣,他的“云龙鼎”早在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芝加哥博览会上获得“特级优奖”,为紫砂走向世界殿堂,为紫砂发展到今天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一把好的紫砂壶具备三个特点:(1)要好看令人一见倾心;(2)要耐看令人百看不厌;(3)要有意味令人妙不可言。
所谓好看要养眼要出众,在一堆紫砂壶中能让人感觉到那把壶超凡脱俗独领风骚,那种搁在壶堆里,找也找不到的壶,一定不是上乘之作。
当你走进壶艺店,一眼看去,最吸引你的那把茶壶,就是符合我所说的个标准:好看。
紫砂壶它最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就用四点形容:点、线、面、体。
点:最根本的就是来定位,仔细的处理紫砂壶形体和结构的关键部位,比如它的转折点和定点,这对制作紫砂壶起到一定的作用,用它的概念可以观察形体并且分析紫砂壶形体上的变化,能够容易简单的找出紫砂壶制作过程的细节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紫砂壶的材质美作者:杜强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11期摘要:宜兴紫砂壶,以其独有的使用功能,完美的欣赏功能集中体现了它的价值功能,这种寓精神享受和物质享受为一体的神奇“五色土”所表达的功能美,是我们宜兴人的骄傲,得天独厚,让我们陶冶其中,让我们受益其中,就让我们拓展和珍惜吧。
关键词:紫砂;功能;材质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3-0038-01宜兴紫砂茶具由何人所创,有很多传说,根据明人周高起《阳羡茗壶录》的“创始”篇记载,紫砂壶首创者,相传是明代宜兴金沙寺一个不知名的寺僧,他选紫砂细泥捏成圆形坯胎,加上嘴、柄、盖,放在窑中烧成。
“正始篇”又记载,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位卓越的紫砂工艺大师——龚春(供春)。
供春在实践中逐渐改变了前人单纯用手捏制的方法,改为木板旋泥并配合着竹刀使用,煅烧后砂壶造型新颖、雅致、质地较薄而且又坚硬。
供春在当时就名声显赫,人称“供春之壶,胜如金玉”。
明清两代,地处江南人文荟萃之地的宜兴,所生产的紫砂器,更充满着丰富的文化气质。
其所以成为名陶,实由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独特的艺术性两大原因。
论紫砂的艺术性,其造型艺术之美,形制之多,文化气息之丰富,是其他陶瓷品类无法相比的。
然而在现代的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文形体三大类。
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
几何形体分为圆器和方器二种。
这两种造型都是以几何形的线条装饰壶体的,甚至有的器形本身就是一种几何图形。
圆器造型主要由各种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组成。
紫砂圆器讲究珠圆玉润、骨肉亭匀、比例协调、敦庞周正、转折圆润、隽永耐看。
掇球壶、仿鼓壶、汉扁壶是紫砂圆器造型的曲型作品。
圆器的造型规则要求是“圆、稳、匀、正”。
紫砂的起源是个谜,有说是宋代、有说是元代、有说是明代,还有说是唐代,各有理论,莫衷一是。
浅谈紫砂之美作者:王婷来源:《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2年第03期摘要:讲究饮茶者,亦必然同时讲究茶具,尤以当代的饮茶之风已入化到艺术的境地,因此茶具更为人们所考究。
宜兴紫砂壶在人们的饮茶艺术中,亦确实展现了它独占鳌头的优异功能,本文从不同角度细细品味欣赏紫砂之美。
关键词:紫砂;艺术之美;工艺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3-145 -01多少年来,宜兴紫砂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各行各业的人也都在质疑,紫砂到底是什么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使越来越多的人都投身到这个行业中来。
那我们就来细细品味欣赏紫砂之美,大致可以从五个方面来欣赏:形、泥、工、款、功。
所谓“形”,即指壶的外形。
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可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宝库。
从形而言,有取材于自然,这主要指动物和植物的两个内容,动物有飞禽、游鱼、走兽和人体;植物有树木、藤草、花卉和蔬果。
这些都是壶艺造型和装饰的题材。
有借形改装,也就是借古代陶瓷器、青铜器、漆器、竹木器、玉石器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实用器具,如包、帽、称砣、乐器、篮、桶、镜等实物之形改装成壶形。
有几何形体,运用点、线、面组合,构成的壶体造型,有正方、长方、扁方、六方、八方、椎形、菱形、楞形、悬胆、张肩、方圆组合等造型。
其中一个是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个是以变化的方法来处理。
写实的力示形象的逼真,变化经艺术手法的处置,表现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有浓郁的回味,或给人以对称,均衡的份量和安定的感觉,或给人有动与静的感受。
另外,一个造型有它的特有气度。
造型作品的气度,是作者个性,作者风格和气质的体现。
有的壶造型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
所谓“泥”,即是指紫砂壶的材质,泥料的品质。
紫砂矿土是一种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的自然特殊矿土。
除紫泥外,还有绿泥、红泥,这三种泥统称紫砂泥。
由这三种基泥按不同分量颗粒粗细的配比,经不同温度烧成后,则显现出“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娇,黑而不墨,如铁如石,胡玉胡金,备五文于一器,具百美于三停,远而望之,黝若钟鼎陈明庭,迫而察之,灿若琬琰浮精英。
浅论紫砂壶的协调之美人们爱喝茶,是因为茶有文化、有禅意,而紫砂壶,则是将茶文化凝聚出来的物品。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紫砂壶在造型、色彩、纹饰、表面质感上表现出了中国传统精神,极为优美,让人赞叹。
本文将从紫砂壶的材质、造型、图案和颜色四个方面,探讨紫砂壶的协调之美。
材质:以泥为质紫砂壶材质是以宜兴独特的黄龙山紫砂泥为主,透过制作手法与技巧,制成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茶壶。
宜兴紫砂盛产于黄龙山,种类丰富,泥料质地韧性好,不吸水、不漏水、不挂茶,更利于砂壶的保养。
另外,紫砂泥的泥质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能增加茶水的质量和营养。
造型:与茶文化相融合紫砂壶的造型是受到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导致紫砂壶的造型与传统的茶文化相融合。
比如,壶身一般是圆形、扁圆形、球形,代表着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壶把则是尊卑有序、左右对称的结构,体现了传统的礼仪观念;壶盖则是以葫芦、兔、蛤蟆、蝴蝶等图案为主,显示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稳、吉、庇、益”之意。
图案:典雅自然紫砂壶的图案以典雅自然为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理和美学观念。
其中,“四君子”、“花卉”、“竹石”、“动植纹饰”等成为紫砂壶的主要图案。
四君子指的是梅兰竹菊,传统中国文化中代表着高雅、纯正、正直、洁白。
花卉是指牡丹、荷花、菊花等,代表着高贵、典雅、高洁的品格。
竹石图案,寓意自然健康、自我修炼、坚韧不拔的精神。
动植纹饰表现出了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传递出了自然融洽和谐的理念。
颜色:朴素与稳重紫砂壶的颜色朴素而稳重,协调而不失独特。
紫砂泥最主要的颜色为红色和紫色,这两种颜色体现出了紫砂泥的优质和稳重。
紫色使人联想到高贵、神秘、饱满的感觉,而红色则象征着热情、喜悦、生命力,这两种颜色加在一起,透出了一种高雅稳重的姿态。
总之,在紫砂壶的设计中,不仅协调了材质、造型、图案和颜色,而且还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中融入了哲学、美学和礼仪,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坚韧不拔、自然、和谐的美感。
2020-09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艺术鉴赏浅谈宜兴紫砂艺术创作范育君(江苏省宜兴市范育君工作室,江苏宜兴214200)摘要:宜兴紫砂的产生在社会中有着较长的历史,其开采和使用早在封建初期就已经有所展现。
在历经几十个王朝的更替流转,在几千年的岁月年轮里,宜兴紫砂无论是艺术创作上还是制作技术上都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许多出色的紫砂艺术品经过代代相传,至今仍广为流传,比如紫砂壶在现代社会里受到许多人的使用以及收藏。
宜兴紫砂给人以美的感受,仿佛它在无形中就有给人赏心悦目的魔力,因此,对宜兴紫砂艺术创作进行研究,帮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它的面容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艺术创作;宜兴紫砂;问题;路径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7-0018-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10宜兴紫砂的艺术创作具有广泛多元的结构要求,用风格迥异、形态万千加以形容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进行紫砂艺术创作时,首先要求创作者具有娴熟的工艺技术,自身对紫砂艺术有极为清晰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创作者有较高审美能力和独到见解,其次要挑选适合的创作环境,具备完整齐全的创作工具,最后要善于借助自然的丰富多彩融入紫砂艺术创作之中,充分发挥出紫砂的美感[1]。
本文主要从宜兴紫砂艺术创作的基本信息,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三方面进行浅层次分析。
一、宜兴紫砂艺术创作的基本信息(一)宜兴紫砂的历史渊源宜兴紫砂在封建社会早期时就已经开始出现在宫廷之中,尽管在这一时期其制作技术和艺术水平都还处于低级阶段,但宜兴紫砂艺术创作在那时便产生了萌芽。
随着时代的更迭,在几十个朝代的升华和传承中,宜兴紫砂在艺术创作上不断获得进步和完善,最终形成成熟的制作技术和审美取向。
宜兴紫砂能够在历史的风雨中经受住摧残和消磨,甚至在有些方面做到经久不衰,以一种民间艺术文化的形式流传至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作材料紫砂泥,这种泥土与普通土壤有所区别,是宜兴所特有的,融合着宜兴独特的地理因素和水质环境,泥土中包含着特殊组成元素,正是这种特殊土质为宜兴紫砂地艺术创作带来与众不同的的优势,促进着人们对宜兴紫砂的喜爱与弘扬。
浅谈宜兴紫砂文化作者:徐萍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12期摘要:紫砂艺术的独有的陶文化面目出现,具有如诗如画的艺术风格,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工艺美术品的鉴赏和收藏本身是“智者常乐”、“爱者如宝”之事。
大度的爱大度挺拔;清秀的爱清秀细雅,古朴的爱古拙生辉;巧趣的更爱趣味耐寻。
关键词:紫砂;艺术;文化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6-0158-01宜兴紫砂陶艺术自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即对于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
所以,有必要谈谈紫砂艺术的审美观问题。
众所周知,宜兴紫砂具有它的独特性,如泥原料的蕴藏占尽地利;成型技法以泥片镶接及拍打身筒为主要的成型方法,区别于其它陶瓷行业的各种成型法则。
并联系到装饰上的文化层次等等,这些都应该是宜兴紫砂工艺所已具备的审美因素。
从传统的造型来分析,在每件器形的结构中,使对象(器皿或壶)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1989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宜兴紫砂》姚迁等编着,页20,紫砂制器是人们生活中的实用品,又是工艺美术品,但在古代文献中,往往找不到确切的记述。
现在能从书本上看到的只是诗文描写:其一,“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
其二、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云:“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
还有宋人作《满庭芳·试茶词》云:“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上述诗、词句中所描写的“紫泥”、“砂罂”、“紫瓯”等都指的紫砂茶具,可见紫砂茶具已为饮茶珍品,而得到名人的赞赏了。
鉴别一把紫砂壶的好坏应从它的泥料、做工、款等几个方面来入手。
目前市场上见到的紫砂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没有任何收藏价值的劣质壶,一类是具有收藏价值的紫砂壶。
浅谈紫砂造型之美紫砂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瑰宝,其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美观,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瑰宝”。
紫砂陶瓷的造型之美是紫砂艺术的核心和灵魂,它不仅体现了创作者的审美追求和造型观念,也展示了紫砂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审美特色。
紫砂造型之美体现在其简洁而富有变化的线条上。
紫砂陶瓷的造型注重线条的流动与曲折,强调朴素与灵动的结合。
无论是壶盖、把手、壶嘴还是整个壶身,都能看到流畅而自然的线条,给人一种舒展、流畅的感觉。
紫砂造型之美还体现在其精湛的造型技艺上。
紫砂陶瓷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个作品。
紫砂陶瓷的制作包括原料的选取、制胚、修整、细胞、放水、雕饰等多个环节,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们精心打磨和处理,以保证最终作品的质量和美观。
紫砂造型之美还表现在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上。
紫砂陶瓷是一种有机的艺术,它可以表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和形式,不仅可以制作出实用的日用品,还可以雕刻成各种意境深远的艺术品,如人物、山水、花鸟等。
无论是实用的茶具还是艺术品,紫砂陶瓷的造型都充满了艺术的美感和创造力。
紫砂造型之美还与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和精神内涵密切相关。
紫砂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入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
紫砂文化强调朴素、内敛、古朴的美感,注重个性化的表达和内在的深度,以契合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
紫砂造型之美是紫砂陶瓷艺术的精髓所在,它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通过对紫砂陶瓷的造型美进行探讨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紫砂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紫砂造型之美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启示和借鉴,可以用于其他艺术形式和设计领域的创作和发展。
浅谈宜兴紫砂美
颜丽群
(江苏宜兴,214221)
摘要:紫砂是世界艺苑中独树一帜的古老文化,“简约其外,隽永其中”的宜兴紫砂壶由于质材特异,制工精良,造型巧雅,又融书
画、篆刻、雕塑艺术为一体,实为我国乃世界茶具中的瑰宝。
关键词:紫砂;材质;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3)09—155—01
江苏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一带所蕴藏的紫砂矿土,据考证成矿
年代为卉生代泥盆系距今约有三亿五千万年左右。这里的紫砂矿土
主要是由高岭土、石英、水云母、赤铁矿等组成。这种矿士的成品泥 具有可塑性强、生坯强度大、十燥与烧成收缩率小等优点,因此是制 作紫砂壶的理想优质材料。紫砂矿土由紫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基 本泥构成统称“紫砂泥”。据说要开采一千公斤陶土才能得到一公斤 紫砂泥,“千里取一”,堪称泥中之金,难怪民间有“人间朱玉安足取,岂 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之i兑足见紫砂泥的珍贵。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为容易却艰辛。”紫砂壶的制作是一门技 艺,而紫砂壶的创新又是一道艺术的历程。紫砂壶不同于其他艺术 品,它是实用的工艺美术品之一,一件好的作品,它必须有美好的形 象构造、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所以,要创作—把好的 紫砂壶,首先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这包括紫砂的成型、泥土的选择 及配制、壶体大小厚薄的掌握等等。 所谓传统工艺,一般来说包含三个意思:一是历史悠久。二是采 用天然材料,它久盛不衰的主要原因,来源于丁蜀地区蕴藏的得天 独厚的资源——紫砂泥及一代代制作高手对紫砂艺术的不断追求。 在紫砂陶产品中最具代表I生的作品是紫砂壶,它不仅造型别致,而 且具有独一无二的保健功能。三是手工操作,不借助现代科技。当时 很多传统工艺品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满足人的生活需要,功能效用为 主要考虑因素。在此基础上人们通过口手相传,制作技术也不断提 高,使之既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又具有了一定的艺术 ,成为独特的 实用、鉴赏兼顾的作品,而宜兴紫砂壶正是将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 结合的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因此紫砂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 想要了解—件紫砂壶的内涵,必须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的结 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使用功能。所谓形象结构,是指壶的嘴。 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优良的实用功能,是指容积和 重量的恰当,壶扳的便于执握,壶的周圆和缝,壶嘴的出水流畅。 如果抽象地讲紫砂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 要素。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面相;神即 神韵,一种能令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壶艺所蕴涵 的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 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件真正的完美的好作品。但这里 又要区分理和趣两个方面。若壶艺爱好者偏于理,斤斤汁较于壶的容 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昂宜平,身段的或高或矮,侧重 于从沏茶名饮的方面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 应该在理亦在趣。当然,作为—件实用工艺美术品,它的适用f生也是 非常重要的,使用上的舒服感可以愉晚身心,引起和谐的兴致。 如今宜兴紫砂壶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 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分述如下:
泥: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他泥不同的
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这
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
同。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
圆不一相”之赞誉。_[: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元素,在
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得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
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
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凤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
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
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
合要严紧。这也是“工”的要求。款: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
的作者是谁,或题诗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
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
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项为一体的
显著特点。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
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
享受。
紫砂茶具及紫砂工艺现今确为世人所共识,公认为独具历史文
化意味,形与饰丰富多样,能反映专业艺人的文化素养、艺术境界、
制作技艺、水准高低的陶艺专业产品,紫砂壶在所有壶类中是最上
品的壶,而我国江苏宜兴所产的宜兴紫砂壶闻名遐迩,为众壶之首赢
得了“世问茶具之王”的美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向前推进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
展,紫砂这个在世界艺苑中独树一帜的古老文化,“简约其外,隽永其
中”的宜兴紫砂壶由于质材特异,制工精良,造型巧雅,又融书画、篆
刻、雕塑艺术为一体’实为我国乃至世界茶具中的瑰宝。由于紫砂自
古以来与其他多方面文化艺术结合,极大地增进了紫砂壶的文化意
识,使之升华到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人f生本能追求真善美,无论什么
时间,哪个空间,评选一种工艺品,人类总是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决
择着。我们今天所制作的紫砂作品也不例外。
参考文献:
【1】陈传席.紫砂精壶品鉴[Ml撕江人民出版社,1993.
黄怡嘉.当代紫砂紫砂名陶录【I叫.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06.
【31范俊龙.紫砂物语 州_,东方出版社,2008.
-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