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流域洪峰流量计算的公式

小流域洪峰流量计算的公式

小流域洪峰流量计算的公式

1、推理公式

f Q n s

m τ

ψ278.0=

当τ≥c t ,时,n s

u τψ-=1 当τ

c t ,时,

n

c t n -⎪

⎫ ⎝⎛=1τψ

n H s -=

12424

n

--=410ψ

ττ

()

n

n

n

sF L mJ ----⎪⎪⎭

⎫ ⎝

⎛=

414431410278.0τ

()n

c s n t 1

1⎥

⎦⎤⎢⎣

⎡-=μ

m Q ——设计频率的洪峰流量(m 3/s )

ψ——洪峰径流系数

τ

——汇流历时(h)

S ——暴雨雨力(mm/h)

n ——暴雨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1小时,当t<1,取n=n 1,

当t 1,取n=n 2

μ——产流历时内流域内的平均入渗率(mm/h )

c t ——产流历时

24H ——设计频率的最大

24小时雨量(mm )

计算步骤

1、根据地形图确定流域的特征参数F 、L 、J

2、由公式4

13

1

F

J L =θ计算θ值,并根据相关公式计算汇流参数

m

3、由暴雨μ的参数等值线图确定设计流域的暴雨参数特征值

24

H 、C V 、C S 、n 1或n 2,并由皮尔逊Ⅲ型,结合频率查表,

确定指定频率下的K p 值,由()2412

24H K s K S n p p p -== 4、有《四川省水文手册》,查出

n

-44

的值,并根据n

s m -⎥⎥

⎤⎢⎢⎢⎢⎣⎡=44

410383.0θτ计算0

τ值

5、查表确定μ值,并计算n s

τμ,查图由n 、n s

τμ两坐标

的焦点值,确定洪峰径流系数ψ

6、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查出n

-41的值,计算流域汇流时间n

--=41

ψ

ττ,计算τ值

2、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经验公式 适用于流域面积小于100km 2.

3

2

ksF

Q m =

洪峰流量参数K 可有下表

3、公路科学研究所

n

m kF

Q =

指数n 为面积指数,当101≤≤F 时,K 值如下表

梯形断面

8

30)'(189.1⎥

⎢⎣⎡-=i m m nQ h ,)1(

2200m m h b -+=,212'm m +=

小流域洪峰流量计算的公式

小流域洪峰流量计算的公式 1、推理公式 f Q n s m τ ψ278.0= 当τ≥c t ,时,n s u τψ-=1 当τ c t ,时,n c t n -? ? ? ??=1τψ n H s -= 12424 n --=410ψ ττ () n n n sF L m J ----??? ? ? ?= 414431410278.0τ ()n c s n t 1 1? ???? ?-=μ m Q ——设计频率的洪峰流量(m 3 /s ) ψ ——洪峰径流系数 τ ——汇流历时(h) S ——暴雨雨力(mm/h) n ——暴雨衰减指数,其分界点为1小时,当t<1,取n=n 1,

当t 1,取n=n 2 μ ——产流历时内流域内的平均入渗率(mm/h ) c t ——产流历时 24H ——设计频率的最大 24小时雨量(mm ) 计算步骤 1、根据地形图确定流域的特征参数F 、L 、J 2、由公式4 13 1 F J L =θ计算θ值,并根据相关公式计算汇流参数 m 3、由暴雨μ的参数等值线图确定设计流域的暴雨参数特征值 24 H 、C V 、C S 、n 1或n 2,并由皮尔逊Ⅲ型,结合频率查表, 确定指定频率下的K p 值,由()2412 24H K s K S n p p p -== 4、有《四川省水文手册》,查出 n -44 的值,并根据n s m -?? ? ? ? ???????=44 410383.0θτ计算0 τ值 5、查表确定μ值,并计算n s τμ,查图由n 、n s τμ两坐标 的焦点值,确定洪峰径流系数ψ 6、根据《四川省水文手册》,查出n -41的值,计算流域汇流时间n --=41 ψ ττ,计算τ值

流域洪水计算1

流域洪水计算1 各流域平原部分洪水计算 设计暴雨 设计暴雨时段采用年最大三日雨期控制。设计雨型为三日雨量分二次计算,一次为年 最大24小时雨量,位于第三日,占年最大三日雨量的80%;一次为年最大三日雨量的20%,两次间隔12小时。 设计点雨量计算,采用河北省水利厅1993年12月出版的《河北省平原地区设计暴雨 图集》中“年最大三日暴雨多年平均值等值线图”与“年最大三日暴雨变差系数(Cv)等 值线图”。由等值线图中查得各区年最大三日点平均雨量均值和值,采用Cs=3.5 Cv,按P―Ⅲ型频率曲线即可计算各区不同频率的年最大三日点雨量。 点面折减系数,根据流域面积,从“河北省平原地区点面折减系数表”中查取。流 域平均面雨量,通过点雨量与点面折减系数计算得出。前期影响雨量Pa 根据设计雨型,第一次雨量的前期影响雨量Pa1为: Pa1=0.96Pa;(3・1) 第二次雨量(最大24小时)的前期影响雨量Pa2为: Pa2=0.96(Pa1+0.2P3-R1)(3・2)式中:Pa1―― 第一次雨量的前期影响雨量(mm);Pa――设计前期影响雨量(mm);P3――设计三日 降雨量(mm);R1――第一次降雨产生的径流深(mm);Pa2――第二次雨量的前期影 响雨量(mm);最大排水流量一般平原区: Q = 0.022R0.92F0.80 (3・3) 坡度较陡地区: Q= 0.030R0.92F0.80 (3・4)式中: Q―最大排水流量(m3/s); R―设计径流深(mm);F―计算面积(km2); 设计径流深R,由设计暴雨通过次暴雨径流关系(P+ Pa~R)推求,以前期影响雨量 Pa为主要影响因素。计算时,应把三日雨量按设计雨型划分为二次暴雨,分别计算P+ Pa,并分别查P+ Pa~R关系线推求径流深R。 +-

洪水计算

洪水计算 ㈠、洪水设计标准 大乐亭水库属小(二)型水利工程,其等级划分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该工程为五等五级建筑,对山区、丘陵区水利水电工程永久性水工建筑的洪水标准其重视期按30—20年一遇设计,300—200年一遇校核,因此,洞甲水库采用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300年一遇校核。 ㈡、洪水复核 大乐亭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1.35km2,由于集雨面积及其上下游无水文站,无法取得确切的水文资料,其洪水计算采用《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修订本)小汇水流域部分》中简化公式进行计算。 ①、洪峰流量的计算采用公式 QP=ψp″F0.89 式中:Qp—相应频繁下的洪峰流量(m3/S) ψp″—经验性系数(设计时为23.8,校核时为43.0) F—坝址以上集雨面积km2 即设计洪峰流量为16.89m3/S,校核洪峰流量为30.51 m3/S, ②、洪峰总量的计算采用公式

W p=0.1CH24F 式中:W p—洪水总量(万m3) C—径流系数(设计时0.86,校核时为0.88) H24—最在24小时降雨量(设计时254mm,校核时为390mm) F—集雨面积即设计洪水总量为14.85万m3,校核洪水总量为23.34万m3 ㈢、水库调洪计算 水库流域面积小,库容也很小,暴雨汇流时间短,无合适的流量过程线可套用,因此,采用三角形概化法进行水库的调洪计算。水库的泄洪流量按下式计算: q=MEBH3/2 式中:m—流量系数,取m=0.36 E—侧收缩系数,E=0.95 B—溢流堰宽,B=7.6m H—堰上水头(m) 水库水量平衡用下式计算: (Q1+Q2)/2▽t-(q1+q2)/2▽t=V2-V1=▽V 式中:Q1、Q2—进段▽t始、未的入库流量(m3/S)

水文计算步骤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 推理公式法是基于暴雨形成洪水的基本原理推求设计洪水的一种方法。 1.推理公式法的基本原理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是联解如下一组方程 便可求得设计洪峰流量Q p ,即Q m ,及相应的流域汇流时间τ。 计算中涉及三类共7个参数,即流域特征参数F 、L 、J ;暴雨特征参数S 、n ;产汇流参数μ、m 。为了推求设计洪峰值,首先需要根据资料情况分别确定有关参数。对于没有任何观测资料的流域,需查有关图集。从公式可知,洪峰流量Q m 和汇流时间τ互为隐函数,而径流系数ψ对于全面汇流和部分汇流公式又不同,因而需有试算法或图解法求解。 1. 试算法 该法是以试算的方式联解式(8.7.4 ① 通过对设计流域调查了解,结合水文手册及流域地形图,确定流域的几何特征值F 、L 、J ,设计暴雨的统计参数(均值、C V 、C s / C V )及暴雨公式中的参数n (或n 1、n 2),损失参数μ及汇流参数m 。 ③ 将F 、L 、J 、R B 、T B 、m 代入式(8.7.4Q m 、τ、R s,τ未知,但R s,τ与τ有关,故可求解。 ④ 用试算法求解。先设一个Q m ,代入式(8.7.6)得到一个相应的τ,将它与t c 比较,判断属于何种汇流情况,再将该τQ m ,若与假设的一致(误差不超过1%),则该Q m 及τ即为所求;否则,另设Q m 仿以上步骤试算,直到两式都能共同满足为止。 试算法计算框图如图8.7.1。 2. 图解交点法 该法是对(8.7.4Q m ?τ及τ? Q m Q m 、τ即为该方程组的解。 【例8.3洪峰流量。

计算步骤如下: 1. 流域特征参数F 、L 、J 的确定 F=104km 2,L=26km ,J=8.75‰ 2. 设计暴雨特征参数n 和S p 暴雨衰减指数n 由各省(区)实测暴雨资料发现定量,查当地水文手册可获得,一般n 得数值以定点雨量资料代替面雨量资料,不作修正。 从江西省水文手册中查得设计流域最大1日雨量得统计参数为: 暴雨衰减指数 n 2=0.60, p d p x x ,1,241.1= ()8.84241312.342.01151.124 16.01 ,242=?+???==--n p p x S mm/h 3. 产汇流参数μ、m 的确定 可查有关水文手册,本例查得的结果是μ=3.0mm/h 、m=0.70。 4. 图解法求设计洪峰流量 (1)采用全面汇流公式计算,即假定t c ≥τ。将有关参数代入式(8.7.4Q m 及τ的计算式如下: 7.867.245110438.84278.06 .06.0-=??? ? ??-=ττmp Q (8.7.7) 4 /14/13/11 .5000875.07.026278.0mp mp Q Q =??= τ (8.7.8) (2)假定一组τ值,代入式(8.7.7),算出一组相应的Q mp 值,再假定一组Q mp τ (3)绘图。将两组数据绘再同一张方格纸上,见图8.7.3,两线交点处对应的Q mp 即为所求的设计洪峰流量。由图读出Q mp =510m 3/s ,τ=10.55h 。 表8.7.3 Q m ?τ线及τ? Q m 线计算表 (4)检验是否满足t c ≥τ 本例题τ=10.55h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小流域通常是指集水面积不超过数百平方公里的小河小溪,但并无明确限制,一般认为流域面积在300~500km2以下可认为是小流域。从水文角度看小流域具有流域汇流以坡面汇流为主、水文资料缺乏、集水面积小等特性。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与大中流域相比,有许多特点,并且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的小桥涵、中小型水利工程、农田、城市及厂矿排水等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因此水文学上常常作为一个专门的问题进行研究。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的主要特点是: (1)绝大多数小流域都没有水文站,即缺乏实测径流资料,甚至降雨资料也没有。因此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一般为无资料情况下的计算。 (2)小流域面积小,自然地理条件趋于单一,拟定计算方法时,允许作适当的简化,即允许作出一些概化的假定。例如假定短历时的设计暴雨时空分布均匀。 (3)小流域分布广、数量多。因此,所拟定的计算方法,在保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将力求简便,一般借助水文手册即可完成。 (4)小型工程一般对洪水的调节能力较小,工程规模主要受洪峰流量控制,因此对设计洪峰流量的要求高于对洪水过程线的要求。 小流域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推理公式法、地区经验公式法、历史洪水调查分析法和综合瞬时单位线法。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推理公式法和综合瞬时单位线法。它们的思路都是以暴雨形成洪水过程的理论为基础,并按设计暴雨→设计净雨→设计洪水的顺序进行计算。 1.小流域设计暴雨的计算 针对小流域水文资料缺乏的特点,设计暴雨推求常采用以下步骤: ①根据省(区)水文手册(包括有关的水文图集,如《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中绘制的暴雨参数等值线图,查算出统计历时的流域设计雨量,如24h设计暴雨量等; ②将统计历时的设计雨量通过暴雨公式转化为任一历时的设计雨

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所有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 小流域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推理公式法、地区经验公式法、历史洪水调查分析法和综合瞬时单位线法。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推理公式法和综合瞬时单位线法。它们的思路都是以暴雨形成洪水过程的理论为基础,并按设计暴雨→设计净雨→设计洪水的顺序进行计算。 1.小流域设计暴雨的计算 针对小流域水文资料缺乏的特点,设计暴雨推求常采用以下步骤: ①根据省(区)水文手册(包括有关的水文图集,如《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中绘制的暴雨参数等值线图,查算出统计历时的流域设计雨量,如24h 设计暴雨量等; ②将统计历时的设计雨量通过暴雨公式转化为任一历时的设计雨量; ③按分区概化雨型或移用的暴雨典型同频率控制放大,得设计暴雨过程。 (1)统计历时的设计暴雨计算 由各省区的《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和《水文手册》查取。例如湖北省1985年印发的《暴雨径流查算图表》中,就提供了7d、3d、24h、6h、1h及10min 的暴雨参数等值线图,C s /C v 值全省统一用3.5。据此,便可由设计流域中心点 位置查出那里的某统计历时暴雨的均值、C v 及C s /C v ,进而求得该统计历时设 计频率的雨量。 (2)用暴雨公式计算任一历时的设计雨量 大量资料的统计成果表明,暴雨强度和历时的关系可用指数方程来表达, 它反映一定频率情况下所取历时的平均降雨强度与t的关系,称为短历时暴雨公式。暴雨公式最常见的形式为: i̅t,p=S p t n (5.4-1) 式中:为历时为t,频率为P的最大平均暴雨强度(mm/h);S P为 t =1.0h的最大平均暴雨强度,与设计频率P有关,或称雨力(mm/h);t为暴雨历时(h);n为暴雨衰减指数。

洪峰流量的计算

. 3.4 设计洪水 3.4.1 暴雨洪水特性 鸭嘴河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流域内暴雨一般出现在6~9 月,且多连续降雨,受地形影响,降雨量不大。据木里县气象站 1970~2002 年 33 年实测资料统计,最大一日降水量为 77.4mm( 1997年 8 月 15 日)、最大三日降水量 111.6mm ( 1981 年 7 月 14 日~16 日)、最大五日降水量 144.8mm(1981 年 7 月 14 日 ~18 日)。 鸭嘴河洪水出现时间与暴雨一致,洪水最早出现在 5 月,最迟出现在 11 月,但量级和强度较大的洪水一般出现在6~ 9 月。据邻近流域九龙河乌拉溪水文站1985~2004 年 20 年实测资料统计,年最大流量最早出现在 6 月 20 日,最迟出现在 9 月 4 日,年最大洪水出现在6~7 月的次数占全年的70%。 鸭嘴河流域的洪水具有峰不高、量较大、洪水历时长的特点。一次洪水过程约 2~3 天,但洪水总量主要集中在一天。鸭嘴站1990~1992年 3 年实测资料中,最大洪水发生在1991 年,最大一日降水量58.5mm,洪峰流量为 150m3/s,最大一日洪量 1123 万 m3,三日洪量 2809 万 m3,最大一日洪量占三日洪量的40%。 3.4.2 设计洪水 鸭嘴站仅有 1990~1992年 3 年实测水文资料,且无法插补延长其洪水系列。 故采用推理公式法由设计暴雨推求布西水库设计洪水。 3.4.2.1 布西水库坝址设计洪峰流量计算 推理公式法洪峰流量计算公式: Q=0.278ψ (s/n)Fτ 式中: Q——最大流量, m3/s; ψ——洪峰径流系数; s——暴雨雨力, mm/h; τ——流域汇流时间, h; n——暴雨公式指数; F——流域面积, km2。 (1)流域特征值 在 1/50000 的地形图上,量算鸭嘴河布西水库坝址的流域特征值,见表3.7。

水利工程设计常用计算公式

水利常用专业计算公式 一、枢纽建筑物计算 1、进水闸进水流量计算:Q=B0δεm(2gH03)1/2 式中:m —堰流流量系数 ε—堰流侧收缩系数 2、明渠恒定均匀流的基本公式如下: 流速公式: u=Ri C 流量公式 Q=Au=A Ri C 流量模数 K=A R C 式中:C—谢才系数,对于平方摩阻区宜按曼宁公式确定,即

C =6/1n 1R R —水力半径(m ); i —渠道纵坡; A —过水断面面积(m 2); n —曼宁粗糙系数,其值按SL 18确定。 3、水电站引水渠道中的水流为缓流。水面线以a1型壅水曲线和b1型落水曲线最为常见。求解明渠恒定缓变流水面曲线,宜采用逐段试算法,对棱柱体和非棱柱渠道均可应用。逐段试算法的基本公式为 △x=f 21112222i -i 2g v a h 2g v a h ⎪⎪⎭⎫ ⎝⎛+-⎪⎪⎭⎫ ⎝⎛+ 式中:△x ——流段长度(m );

g ——重力加速度(m/s ²); h 1、h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水深(m ); v 1、v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平均流速(m/s ); a 1、a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动能修正系数; f i ——流段的平均水里坡降,一般可采用 ⎪⎭⎫ ⎝⎛+=-2f 1f -f i i 21i 或⎪⎪⎭ ⎫ ⎝⎛+=∆=3/422222 4/312121f f v n R v n 21x h i R 式中:h f ——△x 段的水头损失(m ) ; n 1、n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曼宁粗糙系数,当壁面条件相同时,则n 1=n 2=n ; R 1、R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水力半径(m ); A 1、A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过水断面面积(㎡); 4、各项水头损失的计算如下: (1)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完整版)水利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水利专业常用计算公式 、枢纽建筑物计算 1、进水闸进水流量计算: Q=B 0δεm ( 2gH 03 )1/2 式中: m —堰流流量系数 ε—堰流侧收缩系数 2、 明渠恒定均匀流的基本公式如下: 流速公式: u = C Ri 流量公式 Q =Au = A C Ri 流量模数 K =A C R 式中: C —谢才系数,对于平方摩阻区宜按曼宁公式确定,即 C = 1 R 1/ 6 n R —水力半径( m ); i —渠道纵坡; A —过水断面面积( m 2 ); n —曼宁粗糙系数,其值按 SL 18 确定。 3、水电站引水渠道中的水流为缓流。水面线以 a1型壅水曲线和 b1 型落水曲线最为常见。求解明渠 恒定缓变流水面曲线,宜采用逐段试算法,对棱柱体和非棱柱渠道均可应用。逐段试算法的基本公式为 h 2 22 a 2v 2 a 1v 1 h 1 2g 1 2g △ x= i-i f 式中: △ x ——流段长度( m ); g ——重力加速度( m/s2); h 1、 h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水深( m ); v 1、 v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平均流速( m/s ); a 1、 a 2——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动能修正系数; i f ——流段的平均水里坡降,一般可采用 h f 1 22 22 n 1v 1 n 2v 2 x 2 R14/3 R24/3 1 i f1 i f2 或 i f i f

式中: h f —— △ x 段的水头损失( m ); n 1、 n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曼宁粗糙系数,当壁面条件相同时,则 n 1=n 2=n ; R 1、 R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水力半径( m ); A 1、 A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过水断面面积(㎡) ; 4、各项水头损失的计算如下: (1)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H v —水的气化压强水柱高( m ) h f 22 n 1v 1 22 n 2v 2 R1 4/3 R2 4/3 2)渐变段的水头损失,当断面渐缩变化时,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为: 22 v 2 v 1 h ω h c h f f c 2 1 i f L c f c 2g 2g 5、前池虹吸式进水口的设计公式 ( 1)吼道断面的宽高比: b 0/h 0=1.5 —2.5 ; ( 2)吼道中心半径与吼道高之比: r 0/h 0=1.5 —2.5 ; (3)进口断面面积与吼道断面面积之比: A 1/A 0=2—2.5 ; ( 4)吼道断面面积与压力管道面积之比: A 0/A M =1— 1.65 ; (5)吼道断面底部高程( b 点)在前池正常水位以上的超高值: △ z=0.1m —0.2m ; (6)进口断面河吼道断面间的水平距离与其高度之比: l/P=0.7— 0.9; 6、最大负压值出现在吼道断面定点 a 处, a 点的最大负压值按下式确定: h B 、 a h 0 2g 式中: —前池内正常水位与最低水位之间的高差( m ); h 0—吼道断面高度( m ); h w —从进水口断面至吼道断面间的水头损失( m ); p / —因法向加速度所产生的附加压强水头( m )。 附加压强水头按下式计算: p / 1 2g 2 h 0 2 式中: 0 —吼道断面中心半径( m ) 计算结果,须满足下列条件: h B 、 a h a h v 式中: h a —计算断面处的大气压强水柱高( m h w

水利工程常用计算公式

水利专业常用计算公式一、枢纽建筑物计算 1、进水闸进水流量计算:Q=B 0δεm(2gH 3)1/2 式中:m—堰流流量系数 ε—堰流侧收缩系数 2、明渠恒定均匀流的基本公式如下:流速公式: u= Q= K=A 3 △x= f 1 1 1 2 2 2 i-i 2g 2g⎭ ⎝ ⎭ ⎝ 式中:△x——流段长度(m); g——重力加速度(m/s2); h 1、h 2 ——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水深(m); v 1、v 2 ——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平均流速(m/s); a 1、a 2 ——分别为流段上游和下游断面的动能修正系数; f i——流段的平均水里坡降,一般可采用

⎪⎭ ⎫ ⎝⎛+=-2f 1f -f i i 21i 或⎪⎪⎭ ⎫ ⎝⎛+=∆=3 /4222 224/312121f f v n R v n 21x h i R 式中:h f ——△x 段的水头损失(m ); n 1、n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曼宁粗糙系数,当壁面条件相同时,则n 1=n 2=n ; R 1、R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水力半径(m ); A 1、A 2——分别为上、下游断面的过水断面面积(㎡); 4、各项水头损失的计算如下: (1)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为 (25(1(2(3(4(5 (66式中:h a —计算断面处的大气压强水柱高(m ); H v —水的气化压强水柱高(m ) 最小淹没深度S ,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0γF —吼道断面的水流弗劳德数,000gh /V F =γ。 虹吸的发动与断流宜选用以下的几种装置和方法来实现: (1)用真空泵抽气发动,可根据设计条件和工况做设备选型; (2)自发动;

洪峰流量计算

洪峰流量计算

8.7.3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 推理公式法是基于暴雨形成洪水的基本原理推求设计洪水的一种方法。 1.推理公式法的基本原理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是联解如下一组方程X 便可求得设计洪峰流量Qp,即Qm,及相应的流域汇流时间τ。 计算中涉及三类共7个参数,即流域特征参数F、L、J;暴雨特征参数S、n;产汇流参数μ、m。为了推求设计洪峰值,首先需要根据资料情况分别确定有关参数。对于没有任何观测资料的流域,需查有关图集。从公式可知,洪峰流量Qm和汇流时间τ互为隐函数,而径流系数ψ对于全面汇流和部分汇流公式又不同,因而需有试算法或图解法求解。 1. 试算法 该法是以试算的方式联解式(8.7.4)(8.7.5)和(8.7.6),步骤如下: ①通过对设计流域调查了解,结合水文手册及流域地形图,确定流域的几何特征值F、L、J,设计暴雨的统计参数(均值、C V、Cs / C V)及暴雨公式中的参数n(或n1、n2),损失参数μ及汇流参数m。

②计算设计暴雨的Sp、X TP,进而由损失参数μ计算设计净雨的T B、R B。 ③将F、L、J、T B、R B、m代入式(8.7.4)(8.7.5)和(8.7.6),其中仅剩下Q m、τ、Rs,τ未知,但Rs,τ与τ有关,故可求解。 ④用试算法求解。先设一个Q m,代入式(8.7.6)得到一个相应的τ,将它与t c比较,判断属于

何种汇流情况,再将该τ值代入式(8.7.4)或式(8.7.5),又求得一个Q m,若与假设的一致(误差不超过1%),则该Q m及τ即为所求;否则,另设Q m仿以上步骤试算,直到两式都能共同满足为止。试算法计算框图如图8.7.1。 图8.7.1 推理公式法计算设计洪峰流量流程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