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年10月1-2日济南机场暴雨伴雷暴天气过程总结

2022年10月1-2日济南机场暴雨伴雷暴天气过程总结

2022年10月1-2日济南机场暴雨伴雷

暴天气过程总结

摘要: 2022年10月1 -2日,济南机场及管制区出现了一次较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给航班正常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地面冷锋前倒槽发展,500hpa高空槽,以及低空暖式切变相互配合。为总结预报预警和服务经验,提高复杂天气情况下的气象服务保障水平,特对此次强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雷暴、高低空急流、高空槽

一、天气过程概况

10月1-2日,济南机场出现了长时间的强降水伴雷暴的天气过程。此次雷雨天气主要分有两个过程。第一次雷雨出现在01日16:57-18:31,期间17:18-18:38机场出现了中到大雨;第二次雷雨出现在01日21:41-02日02:48,期间01日21:45-02日01:56机场出现中到大雨。两次雷雨过程持续时间分别为1小时34分和5小时07分,其余时间段则为小到中雨天气。济南机场24小时过程降水量达到了155.3mm,达到了特大暴雨级别,给航班正常运行和分局的防汛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

图1 山东省24小时累计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

(01日08时至02日08时)

二、天气成因分析

(一)天气形势分析

图2,1日14时地面图中,在内蒙西北面有明显冷空气南下,山东地区为明显的倒槽顶部影响,山东大部、江苏和安徽东部均出现了较强的降水天气;其中济南、聊城、济宁等地出现了大雨。

1日20时的高空图中,则可以明显看到500hpa在山东的上游-河北地区有低

槽东移,副热带高压588线位于山东与江苏交界附近,584线正好穿过济南上空。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气流较为强盛。700hpa图上,有明显的暖式切变线。

850hpa的切变线则在河北南部至山东北部一线。同时,在850hpa切变的南侧有

较强的西南急流,济南正是在急流的出口左侧,为上升运动最为剧烈的区域;

700hpa在山东的中南部也有急流存在,强度较850hpa而言略微弱一些。

图2 实况天气图资料分析

进一步分析上下层的配置,可以看出1日20时济南地区的高空整层均有强

盛的西南急流,急流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为持续性的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

水汽条件;中低的切变线与急流出口左侧的上升运动叠加,使得济南地区的垂直

运动能够长时间保持;500hpa的低槽则显示着有弱冷空气侵入山东地区。综上所述,1日夜间至2日凌晨,济南地区以及山东省的中西部地区处于较易产生强对

流天气和暴雨甚至特大暴雨的区域内。

(二)数值预报资料分析

1、降水预报对比

图3 1日08时至2日08时实况与数值预报中累积降水量对比

分析图3欧洲中心1日08时至2日08时的24小时降水预报和实况降水量,可以看到欧洲中心对于降水的量级与落区预报与实况基本较为一致。其中,强降

水的落区主要在山东的中北部,包括鲁西、鲁西北和鲁中地区的北部,降水量级

主体为大到暴雨,局部地区达到大暴雨;从实况统计资料来看,强降水的主要落

区是鲁西、鲁中和半岛北部地区,降水量级主体以大到暴雨为主,局地为大暴雨。虽然欧洲中心的降雨预报主体与实况一致,但也存在部分误差。其中,欧洲中心

对鲁西北地区的降雨强度估计较大,其预报降水量级达到大暴雨,但实况显示,

鲁西北地区未达到大暴雨量级;预报中对济南地区的降水量级估计不足,欧洲中

心预估为暴雨量级,实况则为大暴雨量级。同时,分析欧洲中心的3小时降水预报。1日20-23时的预报,鲁西北地区的降水量级明显预估太大,济南地区的降

水则预估不足;1日23时-2日02时虽然模式较为准确的预估除了济南北部(机

场附近区域)的降水量级为50-70mm,实况则为超100mm;2日02-05时,模式预

估的降水中心移动至鲁中的北部,落区略偏北,量级不足;2日05-08时,模式

预估降水中心为半岛北部和渤海东部,落区偏北,量级仍不足。综上所述,欧洲

中心在这次过程中的预报,落区较为准确,但是强度预估略显不足。

2、物理量分析

根据1日20时850hpa急流与2日02时的预报图对比分析,可以看到急流

有明显加强的过程,风速增大明显,急流轴位于济南上空,为雷暴和强降水提供

了充足的水汽条件和足够的动力条件。CAPE预报图中,济南地区仅有400-600,

显示对流有效位能并不是很充足,这也使得预报员在前期的预报预警中,对于雷

暴天气的预估不足。k指数图上,则可以看到1日20时,有比较强的不稳定能量,预示着将有强降水天气发生。

综合分析后,欧洲中心对于此次长时间的雷暴伴特大暴雨的预报还是较为准

确的,但是降水的量级上面略有不足。

(三)预报经验得失分析

1. 针对此次天气的预报保障服务过程中,对于天气的发生时间把握较准,

准确的预报出了强降水天气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降水的量级;但是对于灾害性

天气的维持时长和结束时间的把握较差。

2.这次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副高边缘的暖湿气流、较为稳定的中低层切变

线和较为强盛的低空西南急流。在实际的保障过程中,数值预报对于1日夜间副

高南撤幅度估计不足,导致其对1日夜间鲁西北地区的降水和对流天气发展强度

预报偏强,而对鲁西地区和济南地区的降水预估偏弱;同时,数值预报虽然预计

除了2日凌晨急流的加强,加强的程度预估不足,进而导致预报员在保障过程中

对1日夜间至2日凌晨的预报出现了偏差,尤其是对于雷暴持续时间和降水量级

的把握,偏差较为明显。

三、经验总结

(一)此次雷雨和强降水天气过程,系统较强,水汽等条件有利于大范围强

雷雨天气的发生。由于数值预报资料对1日夜间副高588线的位置预报存在偏差,实际位置较预报的南撤更为明显,造成预报员对强降水的预报出现偏差,对本场

的降水强度估计偏弱。终端区预警方面,对流天气影响的开始时间预报准确,但

对流天气影响的结束时间预估偏早。雷雨和强降水过程后期,气象台结合实况订

正数值预报,及时调整预报思路,修订了预报结论。后续需重点加强数值预报资

料的修订和释用,提高强雷雨天气落区以及降水持续时间预报的准确性。

(二)重视灾害性天气预警,做好防汛工作。气象台预报室从保障开始阶段

就持续分析此次过程的降水量,并密切关注本场的累积降水量。当降雨量预计达

到标准时,及时发布《灾害性天气通报》,为分局防汛工作提供气象预警支

撑。

参考文献

[1] 穆玉娇, 孙羡. 四川"8·25"远距离暴雨过程诊断分析[J]. 民航学报, 2021.

[2] 李婧, 何淼. 2019年5月18—19日江西省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农业

灾害研究, 2021.

[3] 梁嘉颖董良淼覃月凤梁依玲. 2020年广西首场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2, 43(3):103-109.

作者简介:赵广来(1964.12)男,汉族,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从事航

空气象预报专业。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2016年7月19-20日,济南市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将从前期天气形势分析、暴雨过程特点、成因分析和教训总结四个方面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详细分 析。 一、前期天气形势分析 在此次暴雨天气过程之前,济南市处于副高控制下,高压系统稳定,气温较高,天气 晴朗。但是19日上午开始,济南市的天气突然发生了改变。天空乌云密布,气温骤降,热带气旋的影响逐渐加强。加之,西南暖湿气流的不断输入,大气中的水汽增加,形成了较 为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为暴雨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暴雨过程特点 从19日中午开始,济南市迎来了一场持续的暴雨。暴雨发生的时间比较长,造成了较长时间的降雨。降雨强度也非常大,短时间内降雨量很大,极大地增加了地表径流,使得 道路积水严重,部分低洼地区被淹没。暴雨过程还伴随着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现象,给 市民的生活和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三、成因分析 1. 热带气旋的影响:热带气旋带来了大量的水汽,为济南市的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 西南暖湿气流的输入:西南暖湿气流的不断输入,使得济南市的大气层结较为不 稳定,有利于降水过程的发展。 3. 地形条件:济南市地势呈东西走势,且河贯穿市区,容易形成降水过程中的抬升,对降雨量的增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4. 上升运动的刺激:地面加暖、热带气旋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使得在暴雨过程 中出现了强烈的上升运动,进一步增加了降雨量。 四、教训总结 1. 预警制度不完善:在此次暴雨过程中,有观测数据显示在降雨临近的时候,济南 市的预警指数并未达到较高水平。这说明现有的预警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 步完善,提高准确率和及时性。

温州机场近5年的雷暴天气统计分析

温州机场近5年的雷暴天气统计分析 摘要:利用2018-2022年温州机场的常规观测资料等资料,对温州机场雷暴 天气的起止时间、强度、伴随天气及影响系统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4-9月是雷暴多发月,占比都在80%以上;雷暴的日变化规律明显;绝大多数雷 暴出现时间都在2小时以内;雷暴伴随的天气现象主要是大阵雨;雷暴主要分为 系统性雷暴和热力性雷暴,其中系统型雷暴又可以分为以下6种类型,其中锋面 型雷暴出现日数最多。 关键词:温州机场、雷暴、分型统计 雷暴是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云中、云地间发生电闪雷鸣的放电现象,并常伴随 雷雨、大风、冰雹等严重灾害性天气[1,2],它是危及民航飞行安全的一种重要天 气现象,因此分析和掌握雷暴的气候规律和变化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1资料与说明 本文主要使用2018-2022年温州机场的月总簿和年总簿数据,同时结合气候志、机场天气实况报文等资料,对温州机场雷暴,尤其是雷雨多发月份(4-9月)出现的雷暴的起止时间、强度、伴随天气等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文中时间均为北 京时间。 2雷暴的基本统计特征 2.1雷暴的年变化 如表1所示,2018-2022年温州机场雷暴共计147日,其中4-9月出现日数为129日, 占比87.8%;从这5年来看,历年的4-9月雷暴出现日数占比都在80%以上,雷暴日最多为2021年,出现42日,占比91.3%,最少为2022年,占比80.0%。雷暴年平均为29.4日,除 了1月、12月以外,其它月份均有雷暴天气出现。雷暴从2月开始出现,雷暴日数从3月开 始显著增加,至8月雷暴日数达到最高,雷暴日数为6.0日,之后开始迅速减少;12月至次 年1月无雷暴天气出现。

2022年10月1-2日济南机场暴雨伴雷暴天气过程总结

2022年10月1-2日济南机场暴雨伴雷 暴天气过程总结 摘要: 2022年10月1 -2日,济南机场及管制区出现了一次较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给航班正常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次过程主要影响系统是地面冷锋前倒槽发展,500hpa高空槽,以及低空暖式切变相互配合。为总结预报预警和服务经验,提高复杂天气情况下的气象服务保障水平,特对此次强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关键词:雷暴、高低空急流、高空槽 一、天气过程概况 10月1-2日,济南机场出现了长时间的强降水伴雷暴的天气过程。此次雷雨天气主要分有两个过程。第一次雷雨出现在01日16:57-18:31,期间17:18-18:38机场出现了中到大雨;第二次雷雨出现在01日21:41-02日02:48,期间01日21:45-02日01:56机场出现中到大雨。两次雷雨过程持续时间分别为1小时34分和5小时07分,其余时间段则为小到中雨天气。济南机场24小时过程降水量达到了155.3mm,达到了特大暴雨级别,给航班正常运行和分局的防汛工作带来了较大影响。

图1 山东省24小时累计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 (01日08时至02日08时) 二、天气成因分析 (一)天气形势分析 图2,1日14时地面图中,在内蒙西北面有明显冷空气南下,山东地区为明显的倒槽顶部影响,山东大部、江苏和安徽东部均出现了较强的降水天气;其中济南、聊城、济宁等地出现了大雨。

1日20时的高空图中,则可以明显看到500hpa在山东的上游-河北地区有低 槽东移,副热带高压588线位于山东与江苏交界附近,584线正好穿过济南上空。副热带高压外围的西南气流较为强盛。700hpa图上,有明显的暖式切变线。 850hpa的切变线则在河北南部至山东北部一线。同时,在850hpa切变的南侧有 较强的西南急流,济南正是在急流的出口左侧,为上升运动最为剧烈的区域; 700hpa在山东的中南部也有急流存在,强度较850hpa而言略微弱一些。 图2 实况天气图资料分析 进一步分析上下层的配置,可以看出1日20时济南地区的高空整层均有强 盛的西南急流,急流带来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为持续性的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 水汽条件;中低的切变线与急流出口左侧的上升运动叠加,使得济南地区的垂直

京津冀等9省市有雷暴大风或冰雹

京津冀等9省市有雷暴大风或冰雹 京津冀等9省市有雷暴大风或冰雹 中央气象台8月4日10时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 预计8月4日14时至5日14时,黑龙江中西部和东南部、吉林东部、辽宁中东部、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北京东部、天津北部、山东北部、浙江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天气,局地风力可达11—12级,并可能出现龙卷;黑龙江、吉林中东部、辽宁中东部、甘肃东南部、陕西中北部、山西中南部、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北京东部和南部、天津、山东北部、四川中东部、重庆中西部、云南、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台湾岛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短时强降水天气,小时雨量40—70毫米,局地可达80毫米以上。 预计,强对流的主要影响时段为今天午后至夜间。 中央气象台8月4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预计,8月4日14时至5日14时,黑龙江西北部和东南部、吉林东部、辽宁中东部、北京东部和南部、河北东部和中南部、天津、山西中部、陕西北部以及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海南西部、云南南部、台湾岛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辽宁东部、广西东南部沿海、广东西南部、台湾岛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16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40—70毫米,局地可超过80毫米),局地有冰雹、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中央气象台8月4日10时继续发布台风蓝色预警 今年第6号台风“卡努”(KHANUN)已于今天(4日)上午减弱为台风级,8点钟其中心位于浙江省玉环市东偏南方大约345公里的东海南部海面上,就是北纬27.0度、东经124.5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40米/秒),中心最低气压

河南省2022年4月下旬一次强对流天气分析

河南省2022年4月下旬一次强对流天气 分析 摘要:本文根据雨量和常规天气图等气象观测资料,对2022年4月24-25日出现在河南省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范围降水、暴雨甚至大暴雨、雷暴大风等天气是本次强对流过程的主要实况天气;上干下湿、低层辐合线、高空低槽、低空西南急流、地面气旋等是影响本次天气过程的主要系统;带状强回波是短时强降水原因之一,强回波的持续是极强短时降水的主要回波特征。 关键词:河南降水;强对流天气;天气形势;回波特征 引言 河南省位于中部地区,大部分地带属于暖温带,南部局地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显著,由于地势西高东低,气候还带有自西向东丘陵山地气候向平原气候过渡的特征。全省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且气象灾害出现频率较高。每年的4-5月,由于冷空气势力较秋冬季节弱,西南暖湿气流发展旺盛并且继续北上,导致冷暖气团容易在河南省西南部交汇,出现强降水、雷电和冰雹大风等天气,持续性降水还会引起暴雨和大暴雨,给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强对流天气由于发展周期较短且尺度小,但致灾性强,成为近年来气象工作者的研究热点。 1 降水实况 2022年4月24日16时至25日6时,河南省西南部和南部地区出现小到中阵雨、雷阵雨天气,其中南阳、信阳、平顶山和驻马店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河南省有147个雨量观测站的累计降水量达到50mm以上,100mm以上的雨量站有22个;最大降水量高达196.7mm,出现在南阳市唐河县昝岗站和白

马堰站,最大小时雨强为唐河县张店站,达到92.8mm。本轮强降水天气对河南省 西南部影响较大,强对流天气表现为短时强降水、强雷电等。 河南省气象局在4月21日上午及时制作发布《重要天气报告》,4月23日 15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24日18时至25日06时南阳、信阳、驻马店、平顶山、周口、漯河等市县气象台站递进式发布暴雨、雷暴大风、雷电等气象灾害预警信 号65条,其中镇平、唐河、新野、南阳市、息县于24日21时15分至25日5 时43分先后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同时多地还实施人工防雹作业,减少冰雹 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2 中尺度分析 每年的4、5月份正值我国大部分地区对流发展最为强盛阶段,天气回暖加 之高原短波槽活跃,北方冷空气和暖湿气流交汇易产生大范围强降水天气。本次 河南强降水过程是2022年4月下旬我国四波强对流过程的第二波,第一波是4 月22—23日,此次槽深度有限,主要是从四川盆地延伸到贵州广西,然后逐步 东移,在南方大部地区引发对流。由于第一波过程北支槽配合很差,冷空气强度 不足,局地强对流无法完全消耗大气能量。于是在第二波(24—26日)强对流过 程中虽然北支槽强度不高,但高原短波槽深度大幅增加,暖湿急流更为强劲,并 出现西南低涡(图1),西南涡向东北方移动,影响湖北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地。 本次强降水天气重要受到活跃在对流层中层西风带上的高空低压槽 和中低层切变线以及低空西南急流等系统的综合影响。4月24日20时,低压槽 距离地面低气压中心较近,低压槽在110°E附近,地面低压中心在长江中游地区,湖北省境内,距离河南省尚有一定距离。500hpa的干区和850hpa的饱和区 在河南南部地方交汇,850hpa在豫南地区出现了风速辐合现象,500hpa、700hpa 和850hpa的显著气流在豫南汇合,导致上层空气干下层空气湿,低层辐合。4月24日晚豫南地区出现了强降水天气。 4月25日凌晨,低压槽逐步向东移动,850hpa冷涡向长江中下游移动,地 面低压中心已经移动至皖西一带,中低层的急流势力强劲,700hpa风速高达 22.8m/s,850hpa西南风速高达17.7m/s,925hpa风速为13.5m/s。此时200hpa

2022全年天气雨水降雨量情况

2022全年天气雨水降雨量情况 2021年我国的雨水还是比较多的,甚至多地还发生了洪水等自然灾害,那么2022年降雨量会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小编整理的2022全年天气雨水降雨量情况_2022全年雨水多不多多,一起来看看吧。 2022全年天气雨水降雨量情况 信息台最新了解到:预计2022年生长季热量高于常年,对农业生产有利。年景评价,综合各月气候情况分析,2022年为平年偏丰年景。 总趋势:预计2021年3—10月全局平均气温比历年偏高,降水量比历年偏多,降水量在520—600毫米。平均气温12.1—12.5℃,比历年高0.0—0.3℃。稳定通过≥10℃活动积温2650—2850℃,比历年高25.0—85.0℃。无霜期151—153天,初霜在9月25日—10月2日左右 春季(3—5月):平均气温比历年偏高,降水与历年基本持平或略少。平均气温5.4℃—5.8℃,比历年高0.1—0.6℃。降水量90—120毫米,比历年偏少5—20毫米。春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但由于去年秋季降水多,已形成秋涝,加上冬季降雪量大,土壤水分大,初春季有可能出现春涝现象。 3月:平均气温-3.0 —-3.3℃,比历年偏高0.1—0.6℃。降水量10—15毫米,比历年少5—10毫米。 4月:平均气温5.9—6.8℃,比历年偏高0.2—1.0℃。降水量25—30毫米,比历年少10—30毫米。4月大风日数较多。 5月:平均气温13.4℃—13.9℃,比历年偏高0.1—0.3℃。降水量55—75毫米,比历年多10—20毫米。5月降水偏多,对旱田后期播种有一定影响。 夏季(6—8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平均气温20.4—20.7℃,比历年高0.1—0.4℃。降水量340—370毫米,比历年多15—45毫米。夏季又是我局降水集中时段,易发生强对流天气,引发短时雷雨、大风、冰雹、 6月:平均气温18.0—18.6℃,比历年低0.3—0.7℃,比历年多

2020年8月1日济南机场雷雨天气过程

2020年 8月 1日济南机场雷雨天气过 程 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2020年8月1日济南机场雷雨天气的成因。初步分析受高空槽和低空急流,造成了此次长时间的雷暴天气,并且伴随短时强 降水天气。这种雷暴天气强度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给济南机场的航班正常 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雷暴,强降水,高空槽 1雷雨实况介绍 2020年8月1日夜间至2日凌晨,济南机场经历了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该 雷暴天气过程从夜间的21:45开始,持续至后半夜4:11结束,历时3个多小时,期间机场或机场周边伴随出现了强降水、大风、风切变等天气。 此次天气过程,预报室共发布机场警报4份,终端区天气预警2份,组织临 时天气会商2次。通过值班预报人员的共同努力,预报室较好地顺利完成了此次 复杂天气过程保障。 2天气过程分析 从2020年8月1日20时500hPa高度场(图1)可以看出,此次天气过程, 其主要影响系统为高空冷涡底部的高空槽和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高空槽具有明 显的前倾结构,在低空,槽前有明显急流,低空急流为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发展提供了充沛水汽和不稳定能量。

图1:2020年8月1日20时500hPa 高度场 总体来看,此次天气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a b c 图2:2020年8月1-2日21:30(a )、23:24(b )和02:24(c )雷达回波 图 (一)1日夜间,与高空槽对应的对流回波位于山西与河北一带,随着高空槽缓慢向东移动,副高西北侧的对流回波则沿着副高边缘以西南-东北走向逐渐靠近济南,1日21:45副高边缘的回波开始影响济南,机场出现短时大风、强降水等伴随天气。随着回波继续向东北偏东方向移动,夜间23:00,对流回波逐渐离开济南,此时济南处在高空对流回波和副高对流回波之间的空隙,进入了雷暴间歇期。 (二)随着高空对流回波的持续东移,其外围的对流云团开始影响济南机场,2日02:30济南开始闻雷,但对流降水的强度并不大,对流回波的主体仍位于机场北侧。03时之后,系统加速南压,机场的对流降水强度迅速增大,闪电频繁。

2022年自然灾害报告

2022年自然灾害报告 一、基本情况(自然灾害) 2022年度年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是自1993年以来连续第17个偏暖年,自然灾害频发。 (一)、年内多次连阴雨,早春出现罕见春汛。 2022年度降水量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毫米。年内多次出现连阴雨天气,其中3月上旬出现持续强降水,引发了罕见的春汛,上旬总雨量达毫米,是常年平均的7倍多,为历年同期最多。多次的连阴雨天气对作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根据上报的灾情与防汛指挥部了解的情况统计,2-3月连阴雨天气共造成全县9个乡镇(街道)出现不同程度的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达万亩,总经济损失亿元。 (二)、倒春寒十四年来最严重。 2022年4月13~16日我县出现十四年来罕见的倒春寒天气,14日日平均气温℃,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创4月日平均气温最低,而4月份平均气温较常年平均偏低℃,为历年同期最低。倒春寒对油菜、大小麦、鲜切花等作物有较大影响。 (三)、梅雨期长,梅中有伏。 2022年6月17日入梅,7月17日出梅,入梅、出梅时间均偏晚,梅期31天,梅期长,梅雨量大,分布不均。总梅雨量毫米,比常年偏多83%,为1999年以来最多。梅雨期间暴雨过程频繁,共出现6次系统性强降水过程,出现4个暴雨日。从气象协理员上报的灾情来看,整个梅雨期间,我县共有7个乡镇(街道)受灾,经济作物受灾总面积3810亩,经济损失约600万元。 梅中有伏,6月30日至7月3日梅雨期内我县出现4天连续高温天气,极端最高气温达℃(7月2日)。 (四)、高温日数、极端高温创新高。 2022年夏天在梅雨期就已出现高温天气,全年≥℃的高温日数共31天,≥℃的高温日数有7天,均为历年最多,极端最高气温达℃/8月12日,打破我县建站以来最高气温极值,其中8月12~15日连续4天我县最高气温均接近或超过40℃,12~14日连续3天平均气温在34℃以上,为历史罕见。9月份还出现了1天高温日。 (五)、强对流天气频发

对大到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以2011年5月8日~10日山东省济宁市大到暴雨天气为例

对大到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以2011年5月8日~10日山东省济宁市大到暴雨天气为例 马丽;李永果;邓海利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 【年(卷),期】2015(000)022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马丽;李永果;邓海利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气象局,山东济宁272000;山东省济宁市气象局,山东济宁272000;山东省济宁市气象局,山东济宁27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导读:文章对2011年5月8日~10日山东省济宁市大到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日本传真图和EC等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本次强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西风槽、切变线及地面倒槽。由于西风槽前西南风暖湿气流输送,并在低层切变线附近辐合为这次强降水过程提供了水汽来源。地面上山东南部有倒槽发展北抬,在倒槽的顶部对南方暖湿气流有很强的抬升作用。高空为弱辐散,低空为辐合,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动力条件。 暴雨是在大尺度环流有利的条件下,各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1]。灾害性天气往往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相伴随,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特点是:尺度小、变化快、发展剧烈[2],常伴有大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出现。2011年5月8日凌晨开始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山东出现了大范围的降水天气,从全省降雨

分布情况来看(图1),暴雨区主要集中在鲁南地区。从逐小时降雨量来看,鲁南地区雨强也比较大,强降雨时段主要集中在10日05~13时。此次过程以强降水 为主要特点,局地出现大风天气。自2011年05月08日08时至10日20时, 鲁南共有12个县市出现暴雨,大暴雨站1个,济宁市149个观测点平均降水量 为46.8毫米,其中暴雨54个站,最大降雨点出现在邹城的大束站为92.2毫米。根据500百帕高度场分析,2011年5月7日08时,中纬度环流较平,高纬度为两槽一脊型,济宁市处于低槽后部的西北气流中,2011年5月8日08时低槽位 于河套西部地区,贝湖西部有冷涡发展,冷空气沿新疆东移扩散南下,低槽东移发展缓慢,2011年5月9日08时低槽位于甘肃西部,贝湖西部冷涡发展南落,2011年5月10日08时,冷涡东移,冷空气快速扩散南下与低槽结合,辐合中 心位于甘肃南部,山东处于槽前西南气流之中。 中低层,2011年5月7日08时,700百帕在华北为弱脊,河套南部到长江中上 游有低槽发展,但是该区域500百帕为暖脊,低层850百帕在鲁中到河南北部一 直维持切变,切变线附近也没有降水天气配合,20时山东省济宁市转为西南气流 控制,中低层在山东、河南到河北南部一带发展成西南急流。8 日08时700百帕冷涡冷空气不断扩散南下与西南暖湿气流交汇于甘肃南部,山东省处于西南气流区,08日20时700百帕东北冷涡发展南下,冷空气与新疆南下冷空气合并在河套东 部形成明显的切变线,850百帕华南偏南气流建立,与冷空气交汇于河套东部, 形成东北-西南向切变线,切变线位于河北南部至山西南部。10日08时冷空气继续扩散东移南下,700百帕形成从河北南部至甘肃南部的一条东北—西南向切变线,东南沿海西南气流迅速加强,山东省位于切变线的东南侧的西南气流区,850百帕切变线东移南压至鲁西南地区,鲁南为辐合中心。西南急流同时建立,水汽输送至鲁南。 地面上,2011年5月8日20时,在100E以东,有两个系统,一个是贯穿南北

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及对策

天气对飞行的影响及对策 飞行安全是航空事业的灵魂和纽带,是各国航空公司最关心的头 等大事。由于任何飞行都需要在一定气象条件下进行,因此,目前航 空运输在特别大程度上受天气因素的制约。 从国际民航近13年飞行事故统计来看,事故年平均为36起,近13年因气象原因造成的飞行事故共160起,年平均为12.3起,占总事故的1/3,在飞行事故9类原因中占第二位。据国内2022-0594年统计,与气象有关的飞行事故占总事故的12.2%。 一、恶劣天气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1、风切变对飞行的影响 风切变表现为气流运动速度和方向的突然变化。飞机在这种环境 中飞行,相应地就要发生突然性的空速变化,空速变化引起了升力变化,升力的变化又引起了飞行高度的变化。如果遇到的是空速突然减小,而飞行员又未能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飞机就要掉高度,以至发生 事故。 1983年4月4日,中国南海石油联合服务总公司民航直升机公司 空中国王-200型飞机,起飞过程当中遇到低空风切变,失速坠地。 1991年4月25日,南方航空公司B757/2801号飞机在昆明机场进近中遇到中度风切变,飞机重着陆受损。 2022年6月22日,武汉航空公司运七飞机在武汉王家敦机场进场中遇到雷暴云,受微下击暴流影响坠地失事。

2、雷暴对飞行的影响 雷暴云是一个“天气制造厂”,它能生产各式各样的危及飞行安全的天气现象--强烈的湍流、积冰、闪电击(雷击)、雷雨、大风,有时还有冰雹、龙卷风、下冲气流和低空风切变。当飞机误入雷暴活动区内,轻者造成人机损伤,重者造成机毁人亡。因此,雷暴是目前被航空界、气象界所公认的严重威胁飞行安全的敌人。 1990年3月日,东方航空公司三*戟B2208飞机在桂林机场进场时遇到雷雨云,飞机冲出跑道。 1988年8月31日,广州三*戟2218飞机在香港启德机场,遇到雷雨天气,着陆不正常,冲入海中。 1997年5月8日,南方航空公司B737飞机在深圳机场着陆过程当中遇到中--大雨,飞机冲出跑道失事。 1994年7月20日,云南航空公司B737飞机,在昆明机场着陆过程当中遇到雷雨天气,飞机冲出跑道。 3、颠簸对飞行的影响 颠簸强烈时,飞行员操纵飞机困难,甚至暂时使飞机失去操纵,或者使飞机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机毁人亡的事故。颠簸使机身振颤,会使进入发动机气道的空气量显著减少,严重时会造成自动停车。强的颠簸会使机组和旅客十分疲劳,头昏眼花,恶心呕吐。尤其是突然强烈颠簸,如果未系好安全带,会造成乘客伤亡。

2022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2022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2022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1 二O__年,我们认真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目标,紧紧抓住本地历史气候特点,坚持“全年服务不放松,重大过程不放过”的原则,重点突出关键性、转折性、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服务,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猛攻长、中期灾害性天气预报质量。全体气象职工敬业爱岗,汛期气象服务效益显著。 一、积极搞好气象服务,大力提升部门形象。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4月15日全面进入汛期状态,并成立了汛期气象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保障小组。坚持24小时业务值班和领导带班。全体业务服务人员爱岗敬业,求真务实,气象服务效益显著,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带来的损失。 1、预报准确、及时、超前。去年8月我们整编20__年《气象历书》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会商讨论,科学的揭示了20__年的主要天气特点是:“春季回暖早,但气温变化较大;汛期旱涝交替;秋季连阴雨明显”。在此基础上,准确的对外发布了年度、春播、汛期、初夏、盛夏、秋季等中长期天气预报,并依据

生产季节和领导、群众的需要,先后发布了连晴适播、寒潮、降温、大风、暴雨、节假日、高考等气象专题预报;收集气象雨量哨雨情274次,气象电报和情报资料183份。发布了多期强降温、强降雨、大雾、大风、适播、连晴、雷雨、暴雨等天气消息,并通过短信平台、12121等方式将预报及时传递到各级领导和群众手中,准确的预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为抗灾自救赢得了主动权。 2、对策建议合理,切实可行。为了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首先,根据20__年天气趋势,及时提出了预防气象灾害的“四防”对策建议: 一是增温育苗防低温; 二是多种途径防干旱; 三是周密安排防风雹及连阴雨; 四是注重安全防洪涝。其次,与水利、交通、国土、农业等部门资源共享、形成联动,有效的降低了灾害损失。 3、全力搞好抗震气象服务。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后,我局迅速反应,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气象保障服务领导小组。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好抗震气象服务,发布抗震气象保障专题预报七期。12日下午,县长张

2022年全国天气网

2022年全国天气网 2022年全国天气: 一、春季: 1. 东北地区:春季气温明显回升,雨水充足,但仍可能有轻度寒潮天气; 2. 华北地区:早春雨水较多,气温明显回升,湿度高,可能有强风及小雨; 3. 东部地区:多晴少云,气温是比较低,但比正常步伐多少几个度,出现小雨的几率大; 4. 西南地区:雨水王国,早春积雨多,可能伴有短时下雪天气; 5. 华南地区:寒冷天气大多持续,少量热带气流入侵; 6. 西北地区:雨水早早的出现,较大的气温差异,不容忽视变冷的风影; 7. 西部地区:雨水较为充沛,整体来看仍处于春季气候,有时可能出现有利雨。 二、夏季: 1. 东北地区:炎热多湿,短时出现暴雨,多云多雨,可能伴有雷暴; 2. 华北地区:湿度大,气温会有较明显变化,以雨水和沙尘为主,可能伴有小到中雨; 3. 东部地区:多雾霾天气,气温高,湿度大,可能伴有暴雨,及其他异常现象;

4. 西南地区:雨水多,气温较高,较多的雨水和沙尘暴天气; 5. 华南地区:多雨多湿,气温逐日升高,西南季风持续,热浪可能弥漫; 6. 西北地区:多晴少雨,高温多,气温大部分地区超过30度; 7. 西部地区:多雨多湿,气温稍低,有少量雷雨天气。 三、秋季: 1. 东北地区:暴雨易现,雨量偏多,可能伴有阵雪,气温持续下降; 2. 华北地区:暖湿天气,可能伴有多风雨天气,气温较上年有所下降; 3. 东部地区:降雨偏多,雨水分布均匀,最近一段日子短暂有中雨, 气温较上年略有下降且湿度较高; 4. 西南地区:暖湿气流影响较大;雨水充足,气温有轻微下降; 5. 华南地区:早秋以降雨为主,偏湿气流影响较大,有少量台风或热 带风暴天气; 6. 西北地区:以晴雨交替为主,可能出现轻度雷暴大风,秋雨也有; 7. 西部地区:以小雨和中雨为主,气温较上一季略有降低。 四、冬季: 1. 东北地区:大雪纷飞,极寒来袭,有时有冰雹现象出现; 2. 华北地区:夹杂着小雨和小雪,多雨多云的日子也不少; 3. 东部地区:多为多云多雨的天气,中雨和小雨偶有,有时出现寒潮; 4. 西南地区:空气较干燥,除少量雨外以多晴为主; 5. 华南地区:连续干燥,温度较高,以小雨有限,但可能持续多阴天

暴雨灾情灾情损失报告

暴雨灾情灾情损失报告 202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受暴雨袭击.这次降雨为61年来最大降雨.气象部门已经 发布橙色暴雨预警.这次强降雨的平均降水量达到了170mm.最大降雨点房山区河北镇达 460mm.这场暴雨淹没了北京,也给其他城市敲响了警钟.对此我十分 将损失物资列清单,数量、单价、金额,统计出总金额后写报告,由于自然灾害造成损 失多少,并拿出处理意见. 自然雨下阔的范围内,存有一个灰色的毛毛雨,可以已连续阴雨天气,暴雨雷暴在一个 地区,一个很短的时间下大雨,河水下跌特别慢,很难外溢堤坝,冲走农田,村庄,冲垮道路和 房屋,所以很多人无家可归.这就是暴雨导致的洪水. 大雨,大暴 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这9个省遭受暴雨洪灾袭击.截至6月14日21时统计,共造成1787.4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5人,失踪7人,紧急转 移安置127.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60.5千公顷,绝收面积90.2千公顷;倒塌房屋4.5万间,损坏房屋14.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06.1亿元. 3与城市化的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空气污染,造成了降雨次数减少.此外,全球暖化也就是导致雨水减少的一个关键原因.4.北京就是季风性气候,每年绝大 部分降水在6-8月,降雨分散,强度小,就是一个关键的原因.此外,城市 分布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极广,除沙漠、戈壁、极端干旱和高原山区外,大约2/3的国 土面积上存在着不同危害程度的洪水灾害,全国600多座城市90%都存在防洪问题,西高东 低的地理地形有利于洪水的汇集和快速到达下游,其中危害最严重 广东:大埔发动山洪上万群众灾情浙江:台州温州现强降雨 6站点逊于警戒水位浙江:台州温州现强降雨 6站点逊于警戒水位福建:安溪遭到特大暴雨30万人灾情泉州41 乡镇灾情河南:郑州遭到暴雨突袭街道成河云南:元江出现轻微洪涝灾害并致八人丧生 四人遇难 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 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同影响,我省 在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频频出现.在我们中国,也常有多种自然灾害出现,威 胁着我们人类的存活,引发多发伤员丧生,家园被毁的事件.离的不说道,就说道我的家乡吧!我的家乡就是美丽富饶的东莞,这里人杰地灵,山川明丽.但有许 2022年7月21日,北京市遭受暴雨袭击。 这次降雨为61年来最小降雨。气象部门已经公布橙色暴雨预警。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_1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 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总结1 一、天气实况 1.今年汛期(6—9月)我市气温偏高,降水偏多 气温:6—9月平均气温除8月较常年略偏低0.1℃外,6月、7月、9月分别比常年偏高1.6℃、0.2℃、2.5℃。 降水:6—9月总降水量664.4毫米,比常年同期多61.3毫米,汛期共出现了2次暴雨,出现在7月27日和28日,7月降水量异常偏多(较常年偏多214.2毫米)。 今年我市6月13日入梅,7月11日出梅,梅雨期持续29天(常年23天),梅雨量187.0毫米。梅雨总的特点是:入梅略偏早,出梅正常,梅期略偏长,梅雨量较常年偏少2成。 2.灾情及影响 今年汛期出现灾情的灾害天气有暴雨、雷暴大风。 暴雨:受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影响,7月27日、28日出现暴雨,雨量分别为67.9毫米、118.0毫米,虹桥镇、黄桥镇、珊瑚镇出现8级大风,最大19.4米/秒出现在虹桥镇,未造成明显损失。 雷暴大风:7月15日14时56分元竹镇出现11级雷暴大风,同日15时37分虹桥镇九圩出现11级雷暴大风。大风造成元竹镇、虹桥镇6户大棚和7户果树受损,受损面积792亩;张桥镇3户房屋受损;共计经济损失约100万元。 二、监测联防

6—9月汛期期间,我局始终密切关注省市台短时临近指导预报信息,加强与周边台站、泰州市气象台的联系和会商,及时了解上游天气实况及预警信息发布情况,随时调看卫星云图及雷达回波资料,及时进行预报预警服务。 三、应急响应 汛期中,启动暴雨应急响应1次;启动台风应急响应2次,升级2次。我局在接到应急响应命令后,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全体人员进入应急响应状态,严格按照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履行各自工作职责,做好应急响应工作。应急响应期间,严格按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流程开展工作,及时发布相应预报警报,提醒公众做好防范。 四、预报预警 今年汛期,我局共发布预警信号40次,其中雷暴预警信号17次;暴雨预警信号10次;高温预警信号5次;台风预警信号6次;大风预警2次。 五、气象服务 1.公众气象服务 汛期除每天三次常规预报短信服务外,还通过微博、微信、短信增加发布各类预警服务短信40次。汛期共接受电台、电视台采访2次。 2.决策气象服务 今年汛期,我局共向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防汛指挥部、市应急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运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等部门(单位)以及各乡镇(街道),发送“一周天气公报”17期、“重要天气报告”13期、“农气旬报”12份、“天气公报”3期、决策气象服务短信37条,内容包括:中长期预报、灾害性转折性天气预测、雨情通报、入梅(出梅)预报等。

2022年天气应急预案范文(精选9篇)

2022年天气应急预案范文(精选9篇) 【篇一】____年天气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及幼儿园。二、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 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____)分级方法,空气质量指数在200以上为空气重污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规定,依据空气质量预测结果,综合考虑空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空气重污染状况分为三个预警响应级别,由轻到重顺序依次为黄色预警(Ⅲ级)、橙色预警(Ⅱ级)、红色预警(Ⅰ级)。红色预警(Ⅰ级)为最高级别。 黄色预警(Ⅲ级):预测持续3天及以上发生重度污染天气状况时(200<AQI<300); 橙色预警(Ⅱ级):预测持续3天及以上发生严重污染天气状况时(300<AQI<500); 红色预警(Ⅰ级):预测持续1天及以上发生极严重污染天气状况时(AQI_ge;500); 三、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 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分别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主要有: (一)黄色预警(Ⅲ级)

小学、幼儿园减少户外活动。 (二)橙色预警(Ⅱ级) 中小学、幼儿园停止户外体育课、课间操;停止露天体育比赛活动;停止户外大型活动和大型聚会。 (三)红色预警(Ⅰ级) 中小学、幼儿园暂时停课。停课期间,中小学、幼儿园应按照停课不停学的原则,通过网络、通讯等途径与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提出可参考的合理化学习建议;教师要合理调整教学方式,灵活安排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示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生活和安全教育。 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学校可以根据所在地区及周边空气质量状况实际,作出相应调整,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实施。 四、重污染天气预警发布与解除 市教育局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办公室。 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指挥部实行空气质量监测信息联动,接受预警发布与解除指令后,报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并按照领导小组要求,通过市教育局站、信息传输平台、电话传真或短信息等方式向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发布与解除预警信息。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含职业学校)启动或解除预警响应预案。 五、重污染天气应急职责分工 (一)市教育局职责 1.办公室

2022年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冰雹 带详解

2022地理微专题训练204 雷雨(暴) 冰雹 一、单选题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下图是印度尼西亚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雷雨是湿热空气强烈对流运动,同时伴有雷电的强阵雨现象。图中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每年雷雨天数超过320天,主要原因是该地 ①靠近赤道 ②周边水域广阔 ③对流显著 ④气旋活动频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A 爪哇岛靠近赤道,太阳辐射强,地面受热强,空气对流旺盛;加之本身是岛屿,周边水域广阔,有充足的水汽,雷雨天气多;赤道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无气旋活动。选A 正确。 雷州半岛每年平均有90多天可听到雷声。读雷州半岛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2.雷州半岛多雷雨天气的原因是 A .三面临海,水汽充沛,对流旺盛 B .地势低平,多冷锋活动 C .受地形抬升影响,多地形雨 D .位于西北太平洋,多热带气旋 3.雷州半岛多雷雨天气的月份是 A .12月一次年4月 B .5—9月 C .7一11月 D .8—12月 2.A 雷雨天气是强对流天气;雷州半岛地处低纬热带,一年四季高温、高湿的时间多、时段长,热量丰 8°S 0°

富,三面临海,水汽充沛;半岛地形复杂;海陆交界造成的落差也有利于强对流的产生,为强对流天气发生提供了上升运动的热力动力条件。故答案选A。 3.B 每年5-9月份是雷州半岛雷暴的多发季节,此时段气温高,对流旺盛;夏天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陆地表面增温很快,海水温度升高缓慢,在海陆之间会形成热力环流,陆地上为上升气流,海洋上为下沉气流区,形成非常有利强对流的发展。故答案选B。 热雷雨是指湿度较大的下垫面受太阳辐射的影响,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对流天气,常伴有强烈的阵雨或暴雨,有时伴有冰雹和龙卷风。它是气团雷雨的一种,多发生在单一气团内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推测中纬度海洋地区发生热雷雨频率较高的时段是 A.夏季的午后B.夏季的夜晚C.秋季的午后D.秋季的夜晚 5.我国发生热雷雨频率较低的地区是 A.西南地区B.华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 4.B 中纬度海区冬夏太阳辐射量差异较大,而夏季太阳高度角较大,且昼长较长,故太阳辐射量较大,故海洋表面温度较高,水汽蒸发量较大;而中纬度地区秋季降温较快,水汽蒸发量相应较少,故热雷雨发生频率应较夏季少,故可排除C、D选项;而根据海陆热力差异的原理可知白天陆地增温快于海洋,故气温高于海洋,所以陆地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而海洋气温较陆地低,气压相对较高,盛行下沉气流,故不易形成强对流天气,所以A选项错误;同理夜间陆地降温快于海洋,故陆地气压高于海洋,气压较高,盛行下沉气流,而海洋降温慢,气温相对陆对较高,故气压低,盛行上升气流;加之夏季海洋上空空气较湿润,故易形成热雷雨天气,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5.C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热雷雨的形成条件之一是空气湿度较大,而选项中我国的四个地区中,只有我国西北地区因地处内陆,距海洋较远,水汽进入量少,因此空气中水汽较少,气候较为干旱,故热雷雨发生的频率应是四个地区中最低的,故C选项符合题意;而其余三地均位于我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空气湿度均较西北地区大。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雷阵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阵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得多,还伴有放电现象。海南岛那大市是我国“雷都”,平均一年有130天雷雨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雷阵雨的分布特点是 A.温带多于热带B.上午多于下午 C.平原多于山地D.夏季多于秋季 7.那大市全年雷雨日多的主要原因是 A.热带地区,太阳辐射强烈B.副热带高压影响,下沉气流显著 C.赤道低压影响,降水充沛D.东南季风长时间控制,水汽充足 6.D 雷阵雨是一种天气现象,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