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在中国的实证_吴新智

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在中国的实证_吴新智

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在中国的实证_吴新智
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在中国的实证_吴新智

 

第26卷 第5期2006年9月

第 四 纪 研 究Q U A T E R N A R Y S C I E N C E S

V o l .26,N o .5

S e p t e m b e r ,2006

文章编号 1001-7410(2006)05-702-08

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在中国的实证

吴 新 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100044)

摘要 关于现代人起源主要有两种学说:多地区进化说和近期出自非洲说。文章介绍了中国人类进化的假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构成这个假说的基础的中国资料为多地区进化说提供实证。其直接证据来自人类化石,包括中国人类化石具有一系列共同特征,直立人与智人之间有形态学上的镶嵌,中国化石中有表现西方基因的形态学证据。另外,本文还简略介绍了用D N A 研究中国现代人起源目前达到的结论,并从体质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环境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诸方面的资料对这个结论进行检验。主题词 现代人起源 多地区进化说 中国中图分类号 Q 981.1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吴新智 男 78岁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古人类学专业 E -m a i l :w u x i n z h i @p a .i v p p .a c .c n 2006-03-25收稿,2006-04-30收修改稿

关于现代人的起源主要有两派学说:多地区进化说和近期出自非洲说(又称取代说或夏娃说)。

后者主张各地区的现代人都起源于大约15~20万年前出现于非洲的,与古老人类属于不同物种的一种新人类———解剖学上的智人或现代人,在大约10万年前扩展到欧亚,完全地取代原来住在当地的古人类。多地区进化学说主张东亚、欧洲、非洲和澳洲的近代人的直接祖先是各该地区或附近的早期人类,在其进化过程中接受相邻地区的基因贡献,澳洲人的直接祖先生活在爪哇。

多地区进化学说往往与犹太学者魏敦瑞(F .W e i d e n r e i c h )的人类进化多元假说被误认为同一个理论。实际上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前者讲的是现代人(形态与近代人基本相同的人)的来源,只涉及人类演化的后段;后者讨论的是人类演化的全过程。

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和近期出自非洲两个学说的关键性差别之一是人类在亚洲和欧洲的进化有否中断。虽然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与魏敦瑞关于人类进化的多元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地区进化的连续性。60多年前魏敦瑞提出人类进化有4条世系,即东亚、爪哇加澳洲、欧洲、非洲。其形态学上的证据主要建立在东亚。他提出中国猿人化石与现代蒙古人种有一系列共同的特征,主张两者之间有确定的亲缘关系[1,2]。但是他主张的这条进化线受到3个方面的挑战:1)当时缺乏时代介于中国猿人与现代蒙古人

种之间的中间环节,山顶洞人化石时代为更新世晚期之后段,与中国猿人之间有大段空缺;2)以后有

其他学者研究提出,魏敦瑞列举的共同特征中有一些不能成立,如额中缝不是蒙古人种特征,上颌和下颌圆枕的形成与功能有关等;3)更加致命的是,如果4个地区的人群各自连续进化,按理差异应该越来越大,但是事实上现代各个地区人群之间的差异比古代相应的地区差异小得多。魏敦瑞用“直生论”来解释这个现象,他提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有一种天生的、内在力量使得各个地区的古人类按照同一趋势朝着同一个目标进化,因此人种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这种解释自然很难得到古人类学界的认同。

1950年代,在资阳、丁村、长阳、柳江、马坝相继发现了不同时代的人类化石,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猿人和现代人之间缺失的环节。吴汝康指出,资阳人头骨与山顶洞人的第101号和第103号头骨和中国猿人“有某些相似的性质,如具有矢状嵴、角圆枕和平扁的眶顶,有较发达的关节结节而没有盂

后突等,显示三者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3]

。对于丁村的牙齿化石,他指出,“与尼安德特人,特别是河套人较为相近”,“较近于现代的蒙古种人而与白人的关系较远”[4]

。吴汝康认为“柳江人为形成中的

蒙古人种的一种早期类型”[5]

,他指出”马坝人化

石是我们了解从猿人演变到古人的重要环节”[6]

。1959年他和Чебоксаров结合这些新发现,论证了

 5期吴新智: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在中国的实证703

 

中国旧石器时代人类体质的连续性[7]。不久,C.S.

C o o n发表了《人种的起源》一书[8],也引用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新材料,本来应该可以为魏敦瑞的多元进化学说增强说服力。但是C o o n在魏敦瑞提出的不同世系具有不同进化速度主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各个地区古人类在不同的时间跨过直立人与智人之间的门槛,更加突出了各个世系之间的独立性和隔离。这时正是美国反种族主义运动高涨的时期,人们将C o o n的这个主张与种族主义挂钩,加之现代各地区人群之间的差异大大地小于古老人群间的差异仍旧是个很难逾越的难题,因此魏敦瑞的多元进化学说便更少为人们提及。

1976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举行科学讨论会,纪念恩格斯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写作100周年。笔者在会上就中国已经发现的人类化石归纳出一系列形态特征(上门齿的铲形结构、颧骨位置、阔鼻、下颌圆枕、面型、颜面的水平突度和垂直突度、矢状嵴等),指出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人类……在体质特征上存在着明显的相似性,他们之间的体质发展有着肯定的连续性”。此外还指出,“当然,我们并不排除与邻接地区交流遗传物质的可能性,但这种交流只占次要地位”[9]。

1976年起在山西许家窑陆续发现不少人类头骨破片,被认为是“北京人和尼安德特人某些特征的混合物,看来它是从北京人向尼安德特智人的过渡类型”[10],或“认为许家窑人应属尼安德特人”[11]。

1984年W o l p o f f,W u和T h o r n e以中国、爪哇和澳洲人类化石为主要基础,加上理论的思考,提出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12]。该文举出中国人类化石有一系列共同的形态特征,如颜面高度的减小、第三臼齿先天缺失、上面部,特别是鼻鞍的扁平、颧骨额蝶突比较朝向前方、上颌骨和颧骨交接处从底面观察时角度较小、上门齿呈铲形等,并且指出,虽然这些特征在更新世的其他人群不是绝对不存在,但是出现率低得多,而且分布不连续。这篇论文还讨论了人类物种内基因流的形式、强度和作用。人种间的基因流支持着物种整体内的凝聚和稳定,维持物种的可辨认性。如果没有人群间的基因流,最后将形成新的物种。但是这篇文章还没有能举出基因交流的形态学证据。

1988年,在比较研究了中国和欧洲的智人化石后,笔者举出马坝头骨的圆形眼眶,柳江、资阳和丽江头骨的发髻状构造、大荔头骨上颌骨额突根部的膨隆,德国S t e i n h e i m头骨扁平的上面部都“可能暗示着基因交流”;该文写道“总之,中国古人类进化的这种情况可以称之为连续进化间以杂交的模式,以连续进化为主体。我们不认为曾经有过外来的古人类大量入侵而替代了原住民的现象。这样的推论还可以从古地理和古文化的资料中得到支持。”[13] 1970年代起,国外古人类学家开始按照分支系统学原理主张直立人有一系列自近裔性状,因此是人类进化的绝灭旁支,智人不是直立人的后代。1980年前后,中国发现了大荔和金牛山的早期智人以及和县的直立人化石头骨。笔者综观中国的人类化石,举出一系列形态特征论证了中国直立人和智人之间形态方面的镶嵌性,反驳直立人是绝灭旁支的主张。还从中国已经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年代顺序和共同形态特征,结合化石的异样性与其他地区的基因交流的形态学证据,再次论证中国人类进化以连续为主,并与世界其他地区有与时俱增的基因交流[14]。

1989年至1993年相继发现了郧县和南京汤山的比较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其形态学的表现不但与上述的思维没有矛盾而且还为之增添了新的证据,在这样的情况下,1998年正式提出了关于中国人类进化的假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前者为主要趋势,后者与时俱增[15]。

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假说与魏敦瑞的多元说虽然都主张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但是立论依据大不相同。后者根据中国猿人形态与现代黄种人之间的相同特征;前者根据中国人类化石的形态学。证据主要是这些化石具有一系列共同的形态特征。它们的颜面在水平方向上都比较扁平,鼻梁不高,鼻腔前口与眼眶之间骨表面平或稍凹,眼眶大体上接近长方形,其下外侧边缘圆钝,眼眶外侧的骨柱的前外侧面比较朝向前方,上颌骨颧突的下缘弯曲,其与上颌体连接处的位置较高,额骨鼻部与鼻骨和上颌骨相接的骨缝呈大约水平的弧形,额骨在正中线上最突出处在额骨的下半,头骨最宽处在中三分之一部的后段,颅骨具有早期较强,中期较弱的正中矢状嵴,上门齿呈铲形等。中国化石人类一般分为两个单元———直立人和智人(有的学者认为是不同的物种,有的主张只是不同的亚种)。他们之间有形态镶嵌现象:和县直立人有几项不见于其他直立人却常见于智人的特征,如颅骨指数大,眶后缩狭不显著,颞骨鳞部较高等;个别智人头骨具有个别直立人特征的例子更多,如马坝的眶后缩狭,大荔厚的眉嵴和头骨壁,它和金牛山枕部呈角状转折,大荔

704

 第 四 纪 研 究2006年

和资阳有角圆枕,许家窑顶骨厚度与北京直立人相仿等。郧县头骨更是集两类人特征于一体。这些现象表明两个分类单元之间难以截然分开,是连续进化的。大荔头骨眼眶与鼻腔前口之间的膨隆、南京头骨高耸的鼻梁、马坝头骨的圆形眼眶和其锐利的下外侧边缘、柳江、资阳、丽江枕部的发髻状构造、山顶洞102号头骨眼眶外侧骨柱前外侧面比较朝向外侧、河套额骨与鼻骨之间的骨缝的位置比额骨、上颌骨之间的骨缝为高、丽江第一上臼齿有卡氏尖等,都很可能反映接受来自西方基因流的影响。

这样的进化格局显示中国现代人的祖先虽然接受过境外的基因,但是主要发源于本地,而不是来自非洲,因此支持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

这样的假说可以在古文化上得到支持。欧洲和非洲的旧石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有一个鲜明的序列。迄今所知最早的石器发现于埃塞俄比亚的G o n a地方250万年前的地层中,制作粗糙,只是简单地用一块石头多次打击另一块石头,使之产生锋利的尖或刃,可以使用就行了,没有更高的要求和规范。这种技术被称为第一模式。到了大约170万年前,在非洲出现了第二模式的技术,有了一定的打制方法,其典型工具是两面打制,两侧大体对称的`手斧'。20万年前出现更加进步的第三模式;3~4万年前出现第四模式,后来又出现第五模式。中国的情况与此不同,第一模式贯彻始终,只有很少的地点表现出其他模式技术的产品,如广西百色、陕西汉中等地的手斧,宁夏水洞沟等地第三和第四模式技术的石器等。虽然百色的石器技术是否来自西方尚有争议,但是中国显然有着与西方不同的旧石器文化传统,则是证据确凿的,中国旧石器传统表现为连续发展为主,间或有少量与西方技术的交流。虽然亲缘较近的人群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亲缘较远的人群可能使用相近甚至相同的技术,但是从宏观考虑,中国的`连续发展为主,与西方交流技术为辅'的旧石器文化传统与古人类`连续进化为主,与西方有少量杂交'的假说并存,似乎不是偶然的巧合。认为两者之间互相支持似乎不是不合理的。

1998年起有几篇论文分析了现在生活的人的Y染色体D N A,得出结论:在大约6万年前有一批来自非洲的现代人先到华南,完全取代了原来生活在中国的古老人类。论文说这段时间恰逢冰期,“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东亚地区的绝大多数生物均难以存活”[16],所以新来的现代人可以完全取代原来的居民。其他论文也有类似的说法,理由是中国缺乏5~1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16~19]。2005年有一篇论文根据对Y染色体一个基因的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智人在25000~30000年前从华南迁移到华北,该论文说“这个年龄估计与东亚现代人的化石记录一致,东亚没有发现过早于四万年前的人类化石”而且“受到华北出土的最早的人类化石(27000~39000年)的支持”[20]。所有以上这些论文引用的关于人类化石的文献都是1995年出版的书[21],却没有引用中国古人类学研究的新进展。

在大约6万年前地球处于冰期,但是中国东部和中部,北纬40°N以南的大片地区并没有严寒到包括人类在内“绝大多数生物均难以存活”[16]的程度。这是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和植物化石为证的。在出土过人类遗物的地点中近年已经有多处测出了绝对年龄:广西前洞(24°13′N,109°05′E)含人类牙齿化石的堆积物经过钍/铀法测出的年代数据是6.5~13.0万年前[22];浙江桐庐(29°45′N,119°40′E)延村一个山洞中发现的包裹在人类化石外面的碳酸盐用铀系法测定的年代是5~10万年前[23];河南郑州织机洞(34°38′N,113°13′E)含有打制石器的堆积物形成的时代根据铀系法的测定是79000±10000年前[24];长江三峡库区酆都县井水湾旧石器遗址(29°53′N,107°43′E)经过光释光测定年代表明,这些石制品的制造者生活在距今77000~80000年前[25];萨拉乌苏出产了人的两件额骨、枕骨、下颌骨、肩胛骨和胫骨,出土地层测定出许多年代数据从35000年到125000年不等[26,27]。贵州水城硝灰洞出土过旧石器,用铀系法测定年代为57000+ 10000/-8000[28]。

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已经发现许多距今10万年左右的属于第三模式技术的旧石器。结合近期出自非洲说来考虑,制造和使用这些石器的人应该就是第一批走出非洲到达亚洲的代表。如果非洲移民在大约6万年前来到中国取代了原住民,这些出自非洲途经西亚,6万年前来到中国的人最可能掌握着第三模式的技术。如果他们完全地取代了原来住在中国的人(现有旧石器资料表明他们是主要使用第一模式的人群),那么从6万年前开始,中国流行的旧石器技术理应不再是第一模式,应该是第三模式,或者更进步的模式。

中国已经发现的旧石器地点超过1000处,绝大部分只能知道属于更新世的某一段,只有不多一些作过年代学的测定,其中6万年以内具有同位素年代记录的重要旧石器地点的数据有:黑龙江齐齐哈

 5期吴新智: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在中国的实证705

 

尔昂昂溪1层为11800±150年前(14C测年);辽宁本溪庙后山7层为24570±570年前(14C测年), 17700~96000年前(铀系法);辽宁本溪庙后山东洞2层为28040±680年前(14C测年);辽宁海城小孤山3层为40000±3500年前(热释光);河北迁安爪村黑泥炭土层为48000±2000,44000±2000(铀系);河北阳原虎头梁为11000±210年前(14C测年);山西朔县峙峪2层为28945±1370年前(14C测年);山西襄汾柴寺7701地点为26400±800年前(14C测年);山西蒲县薛关文化层为13550±150年前(14C测年);山西沁水下川上文化层为23900~16400年前,下文化层为36200(+3500/-2500)年前(14C测年);内蒙古扎赉诺尔5层顶部为11660±130年前,4层上部为7070±200年前(14C);内蒙古萨拉乌苏组下部为50000~37000年前(铀系法), 35340±1900年前(14C测年);宁夏水洞沟第1文化层38000±2000年前,34000±2000年前(铀系法);河南安阳小南海2~3层为11000±500年前,6层为24100±500年前(此二数据根据14C测年),6层为21400±1300和18900±1500年前(此二数据根据铀系法);广西柳江白莲洞东剖面第7层为11670±150年前,西剖面第2层为19910±180年前,第4层为26680±625年前,第10层37000±2000年前(此洞年代据14C测年)(以上均据吴汝康等[29]);周口店山顶洞文化层为约2.7万年前(14C测年)[30];云南呈贡龙潭山2号洞为30500±800年前(14C测年);云南昆明鸡子街山南坡洞为10530±280年前;云南施甸老虎洞为18403±1181年前;贵州黔西观音洞A组为55000±600年前;贵州水城硝灰洞为57000 (+1000,-800)年前(14C测年);贵州桐梓马鞍山为53000~17000年前;贵州普定白岩脚洞3层为12000±200年前,5层为14630±200年前;贵州普定穿洞为18000~8020年前;贵州兴义猫猫洞为14600±120年前(据铀系法)和8820±130年前(14C 测年);四川资阳人地点西100m处为39300~37400年前(14C测年);四川资阳鲤鱼桥为21000±400年前;四川炉霍宜木为11500±200年前;重庆铜梁张二塘为21550±300年前或25450±850年前(以上均据张森水[28])。在这些地点中,绝大多数都只见第一模式技术;水洞沟和呈贡龙潭山2号洞有第三模式的技术;水洞沟、小孤山和山顶洞有第四模式的技术;河北阳原虎头梁、齐齐哈尔昂昂溪、襄汾柴寺7701地点、蒲县薛关和沁水下川有第五模式的技术。由此可见,从大约距今6万年前开始,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的技术持续地是以第一模式为主,其后只有少量地点表现第三、四、五模式的技术。6万年前在华南,30000~25000年前在华北,都没有发生从第一模式到第三模式的剧烈变化的任何迹象。虽然技术不同不一定与人类的不同相伴,但是至少可以说,旧石器和人类化石的资料丝毫也不支持关于非洲移民6万年前,25000~30000年前到华北的推论。

为什么近年分子生物学关于现代中国人来源的研究成果与人类化石、旧石器和古环境资料有这么大的矛盾?我们知道,用活人的D N A研究古代的历史不可避免要建立在几个基本的假设上。首先是假设从现在的人分析得到的基因变异可以代表共同祖先全部后代中积累的全部基因变异。实际上在人类进化的漫长过程中许多个体和群体没有机会生育子女,他们和上辈积累的基因变异自然就会丢失,没有机会传留到现在,因此现在能检测到的,进行分析研究的基因变异只能是共同祖先的后代积累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其次一个假设是,基因变异的产生有恒定的速率,但是现在已经很明确地知道,不同遗传位点的变异速率很不相同[31]。近年对澳洲4~6万年前人类化石的D N A研究揭示,那时的线粒体基因转移到了现生人类的第11对染色体[32]。由此可以合理地推测,人类的遗传基因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很可能发生了许多我们现在并不知道的转移或其他变化,根据现生人类的基因来研究古代人类的变化时,有许多未知的,不确定的因素很难估计在内。再则分子生物学家已经认识到“人类基因组每一个位点只能捕捉人类历史的一个片段,不同的遗传位点可以有相当不同的谱系。因此根据不同位点得出的结论必然互相冲突。只有在做了足够分量的研究之后我们才能逐渐就人类的历史达成共识”[33]。而迄今所得的专指中国人起源的结论毕竟主要只导源于Y染色体的少数一些基因,因此不能指望它们能够正确反映中国人类基因组整体的历史。越来越多的学者分析不同的基因,算出了最晚共同祖先的许多年代数据,彼此相差可达几十倍,令人莫衷一是。但如果不把它们当作现代人最初出现的时间,而将各个年代数据看作分别反映现代人体形态和生理的各个特征最初出现的时间,就可能比较容易与人类化石的研究取得协调。

从中国和非洲现代人头骨的比较也可以提供有利于多地区进化说的证据。头骨正中矢状突隆,下颌圆枕,夹紧状的鼻梁和第三臼齿先天缺失以不同

706

 第 四 纪 研 究2006年

的频率存在于东亚的近代人头骨中,而不见于非洲近代人[34]。在多地区进化说者看来,东亚近代人这4项特征可能来源于本地的远古人类,因为北京直立人的许多标本具有矢状突隆和下颌圆枕;马坝和山顶洞101号头骨的鼻梁呈夹紧状;蓝田的直立人下颌和柳江的头骨都没有第3臼齿。用近期出自非洲的假说很难合理地解释这些现象。或许可以推测,10万年前走出非洲的现代人群中碰巧不带有与这四项特征有关的基因,或者碰巧留在非洲的现代人完全丢失了这些基因。四项特征在两个大洲不同命运如此碰巧的或然率应该是很小的。所以多地区进化说的解释是有据可查,近期出自非洲说的解释则无迹可寻。

笔者认为,人类进化过程是复杂的,在不同地区之间是不平衡的。在东亚以连续为主;在东南亚和澳洲,在更新世很可能也是以连续为主;在欧洲则主要表现为外来的智人大部取代原住民,原住民的遗传物质只有少量延续到后代。东亚以外地区人类连续进化也有不少实证,说来话长,在此不拟缕述。

20世纪是还原论占主导地位的时代,有一个误区是以为认识了分子层面上个别的基因或蛋白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就能够解释生物个体甚至群体的活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这种“简单性”思维的局限,意识到了生命的复杂性。目前,对复杂性的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的热点。对“复杂性”的认识和重视,体现了21世纪科学家思考自然界的角度转换。这样的转换也应该体现到对人类进化的研究中。

研究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迄今已经发现的化石虽然还不能提供大量的细节,但是已经可以为中国的人类进化和现代类型人类的来源勾画出大致的轮廓。这样的轮廓与从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年代学得来的大量间接证据相符合,或者与之没有矛盾。虽然近年获得的分子生物学结论与之相反,但作者认为并不足以对这个轮廓构成严重的挑战。一则从活人的D N A出发追溯历史有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二则目前根据Y染色体若干基因所得出的结论不能代表人类基因组的整体。一位分子生物学家说得好,“只是根据一个位点或D N A区域,我们关于人类进化的观点会是怎样的不完全。当人们检测了更多D N A区域的时候,对人类进化更深入的见识肯定会随之而来”[35]。

笔者还要申明,本文所论主要是现代人起源,而不是最早人类的起源。现代中国人的主要来源是几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古人,少量地接受外来的基因。按照已有的资料,大约200万年前全世界古人最可能来自非洲。我认为基因研究显示的各大洲人类都源自非洲的证据可能与200万年以来的历史有关,不仅涉及现代人起源。

致谢 承蒙张森水先生提供有关旧石器文化的重要信息和宝贵意见,笔者在此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

1 W e i d e n r e i c hF.S i xl e c t u r e s o nS i n a n t h r o p u s p e k i n e n s i s a n dr e l a t e d p r o b l e m s.B u l l e t i no f t h eG e o l o g i c a l S o c i e t y o f C h i n a,1939,19:1

~110

2 W e i d e n r e i c hF.T h es k u l l o f S i n a n t h r o p u s p e k i n e n s i s,a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o nap r i m i t i v eh o m i n ds k u l l.P a l a e o n t o l o g i aS i n i c a(S e r i e s

D),1943,10:1~485

3 吴汝康.四川资阳人类头骨化石的研究.见:裴文中,吴汝康著.资阳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甲种专刊(第一号).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13~49

W o oJ u k a n g.F o s s i l h u m a ns k u l l f r o m T z e y a n gd i s t r i c t,S z e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e.I n:P e i We n-c h u n g,W o oJ u-k a n g.T z e y a n gP a l e o l i t h i c M a n:I n s t i t u t eo f V e r t e b r a t eP a l e o n t o l o g yA c a d e m i aS i n i c aM e m o i r N o.1.B e i j i n g:S c i e n c e P r e s s,1957.13~49

4 吴汝康.人类牙齿化石的研究.见:裴文中等著.山西襄汾县丁村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甲种专刊(第二号).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15~20

W o oJ u-k a n g.C h a p t e r3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h u m a nt e e t h.I n:P e i W e n c h u n g e t a l.R e p o r t o nt h eE x c a v a t i o no f P a l a e o l i t h i cS i t e s a t T i n g t s u n,H s i a n f e n h s i e n,S h a n s iP r o v i n c e,C h i n a:I n s t i t u t e o f V e r t e b r a t eP a l e o n t o l o g yA c a d e m i aS i n i c aM e m o i rN o.2.B e i j i n g: S c i e n c e P r e s s,1958.15~20

5 吴汝康.广西柳江发现的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59,1(3):97~104

W o o J u k a n g.H u m a nf o s s i l s f o u n di nL i u k i a n g,K w a n g s i,C h i n a.

V e r t e b r a t aP a l A s i a t i c a,1959,3(3):109~118

6 吴汝康,彭如策.广东韶关马坝发现的古人类型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59,1(4):159~164

W o o J u k a n g,P e n R u c e.F o s s i l h u m a ns k u l l o f e a r l y P a l e o a n t h r o p i c s t a g ef o u n d a tM a p a,S h o q u a n,K w a n g t u n g P r o v i n c e.V e r t e b r a t a P a l A s i a t i c a,1959,3(4):176~182

7 УΡукан,иЧебоксаровНН.ОнепрерывностиразвитияфизическоготипахозяйственнойдеятельностиикультурылюдейдревнегокаменноговеканатереторииКитая.

Совэтногр,1959,4:3~25

W u R u k a n g,C h e b o k s a r o v N N.O n t h e c o n t i n u i t y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p h y s i c a lt y p e,e c o n o m i ca c t i v i t y a n d c u l t u r eo f

h u m a n s o f a n c i e n t t i m e i n t h e t e r r i t o r y o f C h i n a.S o v i e t

E t h n o g r a p h y,1959,4:3~25

8 C o o nCS.T h e O r i g i n o f R a c e s.N e wY o r k:K n o p f,1962.1~200 9 吴新智,张银运.中国古人类综合研究.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5期吴新智: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在中国的实证707

 

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编.中国古人类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28~41

WuX i n z h i,Z h a n g Y i n y u n.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s t u d y o f f o s s i l h u m a n s i n

C h i n a.I n:I n s t i t u t e o fV e r t e b r a t e P a l e o n t o l o g y a n d P a l e o a n-

t h r o p o l o g y,C h i n e s eA c a d e m yo f S c i e n c e se d.C o l l e c t e dP a p e r so f P a l e o a n t h r o p o l o g y.B e i j i n g:S c i e n c e P r e s s,1978.28~41

10 贾兰坡,卫 奇,李超荣.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76年发掘报告.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9,17(4):277~293

J i aL a n p o,W e iQ i,L iC h a o r o n g.R e p o r to n t h e e x c a v a t i o n o f X u j i a y a o(H s u c h i a y a o)M a ns i t ei n1976.V e r t e b r a t aP a l A s i a t i c a,

1979,17(4):277~293

11 吴茂霖.许家窑遗址1977年出土的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80,18(3):229~238

WuM a o l i n.H u m a nf o s s i l sd i s c o v e r e da t X u j i a y a os i t ei n1977.

V e r t e b r a t aP a l A s i a t i c a,1980,18(3):229~238

12 Wo l p o f f M H,WuX,T h o r n eAG.M o d e r nH o m o s a p i e n s o r i g i n s:A

g e n e r a l t h e o r yo f h o m i n i d e v o l u t i o ni n v o l v i n g t h e e v i d e n c e f r o mE a s t

A s i a.I n:S m i t hF H,S p e n s o rF e d s.T h eO r i g i n o fM o d e r n

H u m a n s.N e wY o r k:A l a n RL i s s I n c,1984.411~483

13 吴新智.中国和欧洲早期智人的比较研究.人类学学报,1988, 7(4):287~293

WuX i n z h i.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f e a r l y H o m o s a p i e n s f r o mC h i n a a n d

E u r o p e.A c t aA n t h r o p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1988,7(4):287~293

14 吴新智.中国远古人类的进化.人类学学报,1990,9(4):312~321

WuX i n z h i.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 h u m a n k i n di nC h i n a.A c t aA n t h r o p o-l o g i c a S i n i c a,1990,9(4):312~321

15 吴新智.从中国晚期智人颅牙特征看中国现代人起源.人类学学报,1998,17(4):276~282

WuX i n z h i.O r i g i no f m o d e r nh u m a n s o f C h i n a v i e w e df r o m c r a n i o-

d e n t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L a t e H o m o s a p i e n s i n C h i n a.A c t a

A n t h r o p o l o g i c a S i n i c a,1998,17(4):276~282

16 柯越海,宿 兵,李宏宇等.Y染色体遗传学证据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科学通报,2001,46(5):411~414

K eY u e h a i,S u B i n g,L iH o n g y u e ta l.Y-c h r o m o s o m eg e n e t i c

e v i d e n c e s u p p o r t s A

f r i c a n o r i

g i n o f m o d e r nC

h

i n e s e.C h i n e s e S c i e n c e

B u l l e t i n,2001,46(5):411~414

17 C h uJY,H u a n gW,K u a n gSQ e ta l.G e n e t i cr e l e t i o n s h i po f p o p u l a t i o n si n C h i n a.P r o c e e d i n g so ft h e N a t i o n a l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U S A),1998,95:11763~11768

18 S uB,X i a oJ,U n d e r h i l lPe ta l.Y-c h r o m o s o m ee v i d e n c ef o ra n o r t h w a r d m i g r a t i o no f m o d e r nh u m a n s i n t oE a s t e r nA s i a d u r i n g t h e L a s t I c e A g e.A m e r i c a nJ o u r n a l o f H u m a nG e n e t i c s,1999,65(6): 1718~1724

19 柯越海,宿 兵,肖君华等.Y染色体单倍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分布与中国人群的起源及迁移.中国科学(C辑),

2000,30(6):614~620

K eY u e h a i,S u B i n g,X i a o J u n h u a e t a l.P o l y m o r p h i c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Y-c h r o m o s o m e h a p l o t y p ei n H a np o p u l a t i o no f C h i n a a n dt h e o r i g i n

a n dm i g r a t i o n o fh u m a np o p u l a t i o n so fC h i n a.S c i e n c ei n C h i n a

(S e r i e s C),2000,30(6):614~620

20 S h i H,D o n gY,We nBe t a l.Y-c h r o m o s o m ee v i d e n c eo f s o u t h e r n

o r i g i no ft h eE a s tA s i a n-s p e c i f i ch a p l o g r o u pO3-M122.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 H u m a nG e n e t i c s,2005,77:408~419

21 WuX i n z h i,P o i r i e rF E.H u m a n E v o l u t i o n i n C h i n a A M e t r i c

D e s c r i p t i o n o f t h eF o s s i l sa n dA R e v i e wo f t h eS i t e s.N e wY o r k:

O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1995.158~170,186~206

22 沈冠军,王 ,王 谦等.广西柳江土博前洞的铀

系年代.

人类学学报,2001,20(3):238~244

S h e nG u a n j u n,W a n gWe i,Wa n gQ i a ne t a l.U-s e r i e sd a t i n go f

h o m i n i ds i t eG a n q i a nC a v ea tT u b o,L i u j i a n g,G u a n g x i i nS o u t h

C h i n a.A c t aA n t h r o p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2001,20(3):238~244

23 石 丽,金幸生,程 海等.浙江桐庐人类头骨的铀系年代.人类学学报,2002,21(4):323~324

S h iL i,J i nX i n g s h e n g,C h e n gH a ie ta l.U-s e r i e sd a t i n go ft h e

h o m i n i ds k u l lf r o m T o n g l u,Z h e j i a n g.A c t aA n t h r o p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

2002,21(4):323~324

24 张松林,刘彦锋.织机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人类学学报, 2003,22(1):1~17

Z h a n g S o n g l i n,L i uY a n f e n g.R e p o r t o nt h ee x c a v a t i o no f Z h i j i d o n g

C a v e s i t e.A c t aA n t h r o p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2003,22(1):1~17

25 裴树文,高 星,冯兴无等.井水湾旧石器遗址初步研究.人类学学报,2003,22(4):261~278

P e i S h u w e n,G a oX i n g,F e n gX i n g w ue t a l.P r e l i m i n a r ys t u d yo n J i n g s h u i w a n P a l e o l i t h i c s i t e,T h r e e G o r g e R e g i o n.A c t a

A n t h r o p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2003,22(4):261~278

26 董光荣,苏志珠,靳鹤龄.晚更新世萨拉乌苏组时代的新认识.

科学通报,1998,43(17):1869~1872

D o n g G u a n g r o n g,S uZ h i z h u,J i nH e l i n g.N e wk n o w l e d g eo nt h e

d a t

e so fS a l a w u s uF o r m a t i o n i nL a t eP l e i s t o c e n e.C h i n e s eS c i e n c e

B u l l e t i n,1998,43(17):1869~1872

27 黄慰文,董光荣,侯亚梅.鄂尔多斯化石智人的地层、年代和生态环境.人类学学报,2004,23(增刊):259~271

H u a n gWe i w e n,D o n g G u a n g r o n g,H o u Y a m e i.S t r a t i g r a p h i c a l,

c h r o n o l o g i c a l a n de c o l o g i c a l c o n t e x t s o f P l e i s t o c e n eH o m o s a p i e n s o f

S j a r a-o s s o-g o l s i t e,O r d o s P l a t e a u o f N o r t h C h i n a.A c t a

A n t h r o p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2004,23(S u p p l.):259~271

28 张森水.中国西南地区旧石器考古的主要成果与文化类型的探讨.见:宿 白主编.苏秉琦与当代中国考古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86~413

Z h a n g S e n s h u i.M a i na c h i e v e m e n t s a n d a d i s c u s s i o n o n c u l t u r a l t y p e o f P a l e o l i t h i ca r c h e o l o g y i ns o u t h w e s t e r nC h i n a.I n:S uB a i e d.S u

B i n g q i a n d

C u r r e n t A r c h e o l o g yi nC h i n a.B e i j i n g:S c i e n c eP r e s s,

2001.386~413

29 吴汝康,吴新智,张森水主编.中国远古人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1~439

W uR u k a n g,WuX i n z h i,Z h a n g S e n s h u i e d s.E a r l yH u m a n k i n di n

C h i n a.B e i j i n g:S c i e n c e P r e s s,1989.1~439

30 陈铁梅,H e d g e s REM,袁振新.山顶洞遗址的第二批加速器质谱14C年龄数据与讨论.人类学学报,1992,11(2):112~116

C h e nT i e m e i,H e d g e s REM,Y u a nZ h e n x i n.T h es e c o n db a t c ho f

a c c e l e r a t o r r a d i o c a r

b o nd a t e sf o r U p p e r C a v es i t eo f Z h o u k o u d i a n.

A c t aA n t h r o p o l o g i c aS i n i c a,1992,11(2):112~116

31 R o d r i g u e z-T r e l l e s F,T a r r i oR,A y a l aFJ.E r r a t i c o v e r d i s p e r s i o no f

708

 第 四 纪 研 究2006年

t h r e e m o l e c u l a r c l o c k s:G P D H,S O D,a n dX D H.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N a t i o n a l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U S A),2001,98:11405~11410

32 A d c o c kGJ,D e n n i sE S,E a s t e a lS e ta l.M i t o c h o n d r i a lD N A s e q u e n c e si na n c i e n t A u s t r a l i a n s:I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 m o d e r nh u m a n o r i g i n s.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N a t i o n a l A c a d e m yo f S c i e n c e s(U S A),

2001,98:537~542

33 Y uN,F uYX,L i W H.D N A p o l y m o r p h i s mi na w o r l d w i d e s a m p l e

o f h u m a n X c h r o m o s o m e.M o l e c u l a r B i o l o g ya n dE v o l u t i o n,2002, 19:2131~2141

34 L a h r M M.T h eMu l t i r e g i o n a l M o d e l o f m o d e r nh u m a no r i g i n s:A r e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i t s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b a s i s.J o u r n a l o f H u m a n E v o l u t i o n, 1994,26:23~56

35 T e m p l e t o n A.O u t o fA f r i c aa g a i na n da g a i n.N a t u r e,2002,416: 45~51

E V I D E N C EO FMU L T I R E G I O N A LH U MA NE V O L U T I O NH Y P O T H E S I S

F R O M C H I N A

W u X i n z h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V e r t e b r a t e P a l e o n t o l o g ya n dP a l e o a n t h r o p o l o g y,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o f S c i e n c e s,B e i j i n g100044)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 a r e t w o m a i n h y p o t h e s e s o n t h e o r i g i n o f m o d e r n h u m a n s,t h e M u l t i r e g i o n a l E v o l u t i o n v e r s u s t h e R e c e n t O u t-o f-A f r i c a.T h e f o r m e r w a s p r o p o s e d i n1984b y W o l p o f f a n d o t h e r s.I t i s s u p p o r t e d b y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t h r e e-f o l d

e v i d e n c e o

f C o n t i n u i t y w i t h H y b r i d i z a t i o n i n C h i n a.

(1)T h e r e a r e a s e r i e s o f c o m m o n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a m o n g h u m a n f o s s i l s o f C h i n a.T h e y a r e:t h e f l a t n e s s o f t h e f a c e,t h e l o wn a s a l s a d d l e,t h em o r eo r l e s s q u a d r a n g u l a r s h a p e o f t h e o r b i t w i t hr o u n d e di n f e r o-l a t e r a l m a r g i n,t h ea n t e r o-l a t e r a l s u r f a c eo f t h ef r o n t o-s p h e n o i d a l p r o c e s s o f z y g o m a t i cb o n ef a c i n gm o r ef o r w a r d,t h e c u r v e d m a r g i n o f t h e l o w e r b o r d e r o f z y g o m a t i c p r o c e s s o f m a x i l l a,t h e s u t u r e s b e t w e e n f r o n t a l b o n e a n d t h e n a s a l a n d m a x i l l a r y b o n e s f o r m i n g a m o r e o r l e s s h o r i z o n t a l c u r v e,t h e m o s t p r o m i n e n t p o i n t o f t h e m i d s a g i t t a l l i n e o f t h e f r o n t a l b o n e l o c a t i n g a t t h e l o w e r h a l f o f t h i s l i n e,t h e b r o a d e s t p a r t l o c a t i n g a t t h e p o s t e r i o r p a r t o f t h e m i d d l e t h i r d o f t h e v a u l t,t h e s a g i t t a l k e e l i n g o f d i f f e r e n t d e g r e e s,t h e s h o v e l-s h a p e d u p p e r i n c i s o r e t c.

(2)T h e r ei s a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m o s a i c b e t w e e nH o m o e r e c t u s a n dH o m o s a p i e n s i nC h i n a.I nH e x i a nH o m o

e r e c t u s s k u l l,t h e r e a r e s e v e r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s u c h a s t h e h i g h c r a n i a l i n d e x,t h e w e a k p o s t-o r b i t a l c o n s t r i c t i o n,a n d t h e h i g h l e n g t h-h e i g h t i n d e x o

f t e m p o r a l s q u a m a,w h i c ha r e

g e n e r a l l y p r e s e n t i n H o m o s a p i e n s,b u t n o t i nH o m o e r e c t u s.I naf e w H o m os a p i e n s s k u l l s t

h e r ea r ea f e w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o u g h t t o b e u n i q u e c h a r a c t e r s o f H o m o e r e c t u s.T h e e x a m p l e s o f s u c h k i n d i n c l u d e t h e e x a g g e r a t e d p o s t-o r b i t a l c o n s t r i c t i o n i n M a b a s k u l l,t h e t h i c k c r a n i a l w a l l a n d b r o wr i d g e s o f D a l i s k u l l,t h e a n g u l a r t r a n s i t i o n b e t w e e n o c c i p i t a l a n d n u c h a l p l a n e s o f t h e o c c i p i t a l b o n e i n D a l i a n d J i n n i u s h a n s k u l l s,t h e a n g u l a r t o r u s i n D a l i a n d Z i y a n g s k u l l s,a n d t h e t h i c kc r a n i a l w a l l i n X u

j i a y a o p a r i e t a l b o n e s.

(3)I na f e wf o s s i l s k u l l s o f C h i n a t h e r e a r e af e wc h a r a c t e r s w h i c ha r e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 t h o s es e e ni nm o s t

C h i n e s e f o s s i l s,b u t a r es i m i l a r t ot h o s eu s u a l l ye x i s t i n gi nE u r o p e a ns k u l l s.T h ee x a m p l e s i n c l u d et h eb u l g e b e t w e e n t h e o r b i t a n d a n t e r i o r n a s a l a p e r t u r e i nt h e s k u l l f r o m

D a l i,t h e p r o t r u d i n g n a s a l s a d d l e o f N a n j i n g s k u l l N o.1,t h e s p h e r i c a l o r b i t o f M a b a s k u l l,t h e b u n-l i k e s t r u c t u r e i n t h e s k u l l s f r o mL i u j i a n g,L i j i a n g,a n d Z i y a n g, t h e o r i e n t a t i o n o f t h e a n t e r o-l a t e r a l s u r f a c e o f t h e b o n y p i l l a r l a t e r a l t o t h e o r b i t i n U p p e r C a v e s k u l l N o.102,a n d t h e C a r a b e l l i s c u s p i n L i j i a n g s k u l l. A n o t h e r e x a m p l e i s t h a t t h e f r o n t a l n a s a l s u t u r e i s a t a h i g h e r l e v e l t h a n t h e f r o n t o-m a x i l l a r y s u t u r e s h o w n i n t h e f r o n t a l b o n e f r o mS a l a w u s u r e g i o n.

T h e a b o v e m e n t i o n e d c o m m o n f e a t u r e s a n d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m o s a i c i n d i c a t e t h e c o n t i n u i t y o f h u m a n e v o l u t i o n i n C h i n a.T h e d i s s i m i l a r c h a r a c t e r s e x i s t i n g i n a f e wf o s s i l s o f C h i n a m i g h t b e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g e n e f l o wf r o mE u r o p e t o C h i n a.

T h e h y p o t h e s i s o f C o n t i n u i t y w i t h H y b r i d i z a t i o n i s s u p p o r t e d b y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P a l e o l i t h i c t e c h n i q u e i n C h i n a.

I n A f r i c a a n d E u r o p e,t h e P a l e o l i t h i c t e c h n i q u e d e v e l o p e d i n a s e q u e n c e f r o mM o d eⅠt h r o u g h M o d eⅤ;w h i l e i n

 5期吴新智: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在中国的实证709

 

C h i n a M o d eⅠt e c h n i q u e p e r s i s t e d i n t h e w h o l e c o u r s e o f P a l e o l i t h i c p e r i o d,w i t h o n l y a f e ws i t e s s h o w i n g o t h e r m o d e s o f P a l e o l i t h i c t e c h n i q u e,s u c ha s M o d eⅡa t B a i s e o f G u a n g s i,T a i s h a n m i a oo f H u b e i a n dM o d eⅢa t S h u i d o n g g o u o f N i n g x i a,L o n g t a n s h a n o f Y u n n a n,M o d eⅣa t t h e U p p e r C a v e o f Z h o u k o u d i a n,a n dM o d eⅤa t X i a c h u a n,S h a n x ie t c.B a i s ea n d T a i s h a n m i a os i t e sa r eo f M i d d l eP l e i s t o c e n e;t h eo t h e rs i t e sa r eo f L a t e P l e i s t o c e n e.T h eP a l e o l i t h i ct e c h n i q u et h u ss h o w sa c o n t i n u o u sd e v e l o p m e n ta c c o m p a n i e db ys o m e c u l t u r a l e x c h a n g e w i t h t h a t o f E u r o p e.T h i s d e v e l o p m e n t h i s t o r y i s q u i t e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t h a t i n A f r i c a a n d E u r o p e.

S i n c e1998s o m e s t u d i e s b a s e d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g e n e s o f Y-c h r o m o s o m e o f m o d e r n p o p u l a t i o n s h a v e b e e n p u b l i s h e d.T h e i r m a i n c o n c l u s i o n i s t h a t m o d e r nh u m a n s o f C h i n a o r i g i n a t e df r o m A f r i c a.I t s u g g e s t e dt h a t t h e i m m i g r a n t s e n t e r e dC h i n a a r o u n d60000y e a r s b e f o r ep r e s e n t d u r i n gt h eL a s t I c eA g ea n dt o t a l l yr e p l a c e dt h e i n d i g e n o u s p o p u l a t i o n s i n C h i n a.H o w e v e r,s u c h a c o n c l u s i o n h a s n o t g o t a n y s u p p o r t f r o md a t a a v a i l a b l e i n o t h e r r e l a t e d d i s c i p l i n e s b u t i s i n 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w i t h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P a l e o l i t h i c a r c h e o l o g y o f b o t h C h i n a a n d t h e N e a r E a s t. T h e s t u d y o f f a u n a h a s s h o w n t h a t i n L a t e P l e i s t o c e n e a l a r g e a r e a o f E a s t C h i n a s o u t h t o40°w a s n o t s o c o l dt h a t m a m m a l s c o u l d s u r v i v e e v e n i nI c e A g e.T h e r e a r ea t l e a s t f i v e s i t e s w h i c hh a v e y i e l d e dh u m a nf o s s i l s a n d/o r P a l e o l i t h i c a r t i f a c t s a n d h a v e b e e n d a t e d w i t h c h r o n o m e t r i c d a t i n g.T h e s e d a t a s t r o n g l y i n d i c a t e t h e h u m a n e x i s t e n c e i n C h i n a b e t w e e n50000~100000y e a r s a g o.I nt h e N e a r E a s t t h e r e a r e M o u s t e r i a ns i t e s o f a b o u t100000y e a r s a g o.I f t h e R e c e n t O u t-o f-A f r i c a h y p o t h e s i s w e r e c o r r e c t t h ea r t i f a c t s o f t h e s es i t e s s h o u l db em a d e b yt h e f i r s t a n a t o m i c a l l y m o d e r ni m m i g r a n t sm i g r a t e d f r o m A f r i c a,w h i c h i si nc o n f l i c t w i t h t h eY-c h r o m o s o m ea n a l y s i s 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 i m m i g r a n t s e n t e r e dC h i n aa r o u n d60000y e a r s a g o,a na g ew h i c hs h o u l db ea s s o c i a t e dw i t h P a l e o l i t h i c t e c h n i q u eo f M o d eⅢ.I f i m m i g r a n t s h a dt h o r o u g h l y r e p l a c e dt h e i n d i g e n o u s p e o p l e i nC h i n a,t h e i r t e c h n i q u e o r t e c h n i q u e d e v e l o p e d f r o mi t s h o u l d r e p l a c e t e c h n i q u e o f M o d eⅠw h i c h h a d b e e n p r e v a l e n t i n C h i n a f o r l o n g t i m e.H o w e v e r,t h e M o d eⅠt e c h n i q u e k e p t p r e v a l e n t i n C h i n a t i l l a f t e r60000y e a r s a g o.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c h r o n o m e t r i c d a t e s h a v e b e e no b t a i n e d f r o m29P a l e o l i t h i c s i t e s f r o m60000a B.P.t h r o u g h10000a B.P.,a m o n g w h i c h o n l y2s h o wt h e M o d eⅢt e c h n i q u e,3s h o wt h e M o d eⅣ,a n d5s h o wt h e M o d eⅤ.T h e M o d e I i s t h e o n l y m o d e b e i n g d e m o n s t r a t e d i n a l l o t h e r s i t e s.

T h e r e c e n t a n a t o m yo f E a s t A s i a n s i sa l s of a v o u r a b l et ot h eM u l t i r e g i o n a l H y p o t h e s i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L a h r(1994)t h e m i d-s a g i t t a l k e e l i n g,t h e m a n d i b u l a r t o r u s,t h e p i n c h e dn a s a l s a d d l e,a n d t h e c o n g e n i t a l a g e n e s i s o f t h e t h i r d m o l a r a r e p r e s e n t i n r e c e n t E a s t A s i a n s k u l l s i n d i f f e r e n t f r e q u e n c i e s b u t a b s e n t i n r e c e n t A f r i c a n s k u l l s.T h e m i d-s a g i t t a l k e e l i n g a n d m a n d i b u l a r t o r u s a r e c o m m o n l y s e e n i nH o m o e r e c t u s f o u n da t Z h o u k o u d i a n;t h e p i n c h e d n a s a l s a d d l e e x i s t s i nM i d d l e P l e i s t o c e n e s k u l l f r o mM a b a a n d U p p e r P a l e o l i t h i c s k u l l f r o mt h e U p p e r C a v e;t h e c o n g e n i t a l a g e n e s i s o f t h e t h i r dm o l a r i s s h o w ni nM i d d l e P l e i s t o c e n e m a n d i b l ef r o m L a n t i a na n dL a t eP l e i s t o c e n es k u l l f r o m L i u j i a n g.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M u l t i r e g i o n a l E v o l u t i o nh y p o t h e s i s,t h e s e f e a t u r e s i n r e c e n t E a s t A s i a n s m i g h t b e i n h e r i t e d f r o mt h e h u m a n f o s s i l s m e n t i o n e d a b o v e.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t h e p r e s e n c e o f t h e s e f e a t u r e s i n E a s t A s i a n s a n d t h e i r a b s e n c e i nr e c e n t A f r i c a n s i s d i f f i c u l t t o b e e x p l a i n e d w i t h t h e R e c e n t O u t-o f-A f r i c a h y p o t h e s i s.

I t i s f u r t h e r m o r e w o r t h y o f m e n t i o n i n g t h a t a s m o l e c u l a r b i o l o g i s t s h a v e i n d i c a t e d,“i t i s i m p o r t a n t t o r e c o g n i z e t h a t e a c h l o c u s i nh u m a ng e n o m ec a nc a p t u r e o n l y a f r a c t i o no f t h e h u m a nh i s t o r y,a n dd i f f e r e n t l o c i c a nh a v e r a t h e r d i f f e r e n t g e n e r a l o g i e s.T h u s,s o m e c o n c l u s i o n s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l o c i a r e n e c e s s a r i l y c o n f l i c t i n g.O n l ya f t e r a s u f f i c i e n t n u m b e r o f s t u d i e s h a v e b e e n c o n d u c t e d,c a n w e g r a d u a l l y r e a c h a c o n s e n s u s a b o u t t h e h i s t o r y o f m o d e r n h u m a n s.”I n r e s p e c t o f t h e o r i g i n o f m o d e r nh u m a n s i n C h i n a,t h e t o t a l r e p l a c e m e n t c o n c l u s i o nb a s e do ns o m e g e n e s o f Y-c h r o m o s o m e t h u s n e e d s t o b e m o r e c a r e f u l l y c o n s i d e r e d.

K e y w o r d s m o d e r n h u m a n o r i g i n,M u l t i r e g i o n a l E v o l u t i o nh y p o t h e s i s,R e c e n t O u t-o f-A f r i c a h y p o t h e s i s, e v i d e n c e,C h i n a

浅谈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浅谈电影赏析揭秘生命奥妙 谢丽聪 201215080104 预防一班 电影赏析揭秘生命奥妙,不仅用生动活泼的纪录片等让我们对生命进化有了了解,更让我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人,何为?生命,何为?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了解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生命究竟是怎样产生的?这不仅是科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也是普通人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它已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由于生命现象的复杂性质,直到上世纪初,生命起源的研究才成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远古的时候,人类的智力还很低下,认识能力也很有限,对世界上千姿万态、繁茂复杂的生物,特别是对人类自身是从哪里来的,充满了困惑和神秘感。因此,人们把这个大千世界中未知的神秘现象,编成了各种各样的神话和传说。我国古代就有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也有“白羊化石”、“腐草化茧”、“腐肉生蛆”的说法。 由于受到研究手段的限制,人类对于生命起源的研究只是到了近代才形成了科学的认识和方法,并确认了生命活动是物质运动的形式之一,它的物质基础是碳、氢、氧、氮,此外还有少量的硫、钙、磷和其它20几种微量元素,以及由这些元素在地球环境中自发产生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水和无机盐等。其中,蛋白质与核酸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别生命和非生命的基本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很大,由几千个或百万个氨基酸分子构成,具有十分复杂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是一切生命

的基础。在生命活动中,蛋白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构成生物体的骨架,催化生物化学过程,调节生长、发育、生殖等生理机能。核酸同蛋白质一样,也是生物大分子化合物,基本单元是核苷酸,由磷酸和核糖分子联成长链。核酸有两大类,一种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是遗传基因的化学实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具有特殊的双螺旋结构。另一种叫核糖核酸,简称RNA,存在于细胞质中。因此,生命科学家们力求通过深入了解生命体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浩瀚的宇宙广袤无垠,地球不过只是其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这颗体积不大貌似普通的蓝色星球却进化出了形形色色的生物从而变得与众不同丰富多彩。关于地球的起源比较公认的假说是约66亿年前银河系里发生过一次大爆炸,约50亿年前尘埃星云开始收缩,轻的物质向外逸散重的物质向内部集中形成行星,而地球约于46亿年前形成。人类的历史只不过只有短短的数百万年该如何确定地球的历史呢? 由于自然作用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不同地史时期生物的遗体、遗物、遗迹,及生物体分解后的有机物残余等统称为化石。化石按保存类型不同可分为实体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分子化石等,这些不同分类的化石亦可分为标准化石和非标准化石。在众多的古生物门类中,有些门类特征显著,演化迅速,在反应地质年代上非常灵敏,我们称之为标准化石,如只生存在古生代演化特征明显的三叶虫。非标准化石空间分布的局限性很大演化缓慢,在划分和确定地质年代是只能起辅助作用,如腕足动物舌形贝,其在寒武纪已经出现在现代海洋中仍然十分常见,在几亿年的时间内,这种化石从形态、大小到内部结构几乎没有显著变化。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测试题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的条件的是(): A、原始大气 B、闪电紫外线等 C、原始海洋 D、原始大气 2、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简单有机小分物质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分别是(): A、原始海洋和原始陆地 B、原始大气和原始陆地 C、原始大气原始海 D、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 3、原始生命气成分是()A、水蒸气、氨、甲烷 B、硫化氢、水蒸气、氧气 C、氧气、氮气、水蒸气 D、水蒸气、甲烷、氧气 4、原始生命的代谢类型可能是(): A、自养需氧开型 B、异养需氧型 C、自养厌氧型 D、异养厌氧型 5、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 C、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物质 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6、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原始大气的主在成分是水蒸气、氨气、甲烷等 D、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7、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 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 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 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 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而来 8、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证据() A、化石证据 B、分子生物学证据 C、解剖学证据 D、体型较大证据 9、下列植物中,最低等到的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10、考古工作者发现,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均为水生生物,并且,在越早的形成的地层里,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陆地生物的化石越多。这一事实说明了生物的进化方向是()A、从水生到陆生B、从简单到复杂C、从低等到高等D、以上三者 11、我国饲养金鱼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现在数百个品种,金鱼品种多种多样的原因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金鱼适应多种不同环境的结果 D、我国鱼类资源丰富的结果 12、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以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多数是深黑色的。桦尺蛾的这种变化是()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工业粉尘染黑的结果 D、桦尺蛾只产生深色变异的结果 13、某植物单株年产量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类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 A、物种是可变的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C、选择的不定向性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中国人从哪里来:所有中国人都来自南方.

我们都有一个家 数万年前,现代亚洲人的一支,身上带着O3型的染色体,开始向北迁徙;数千年前,O3-122这一支种小米起家的人,开始向东向南扩展,最终遍布中国大地。 文/国家历史主笔黄艾禾 一个布希曼族男孩,从他的面庞上,似乎可以看到我们祖先的影子

“国际Y染色体命名委员会”把全世界的Y染色体分为从A到R的若干大的类型,而中国人所带的,主要是O型、D型,其中D型比较古老,是棕色人种留下的基因,而O型分为O1,O2和O3三种,O1型从越南、广西方向进入中国,沿着海岸线往东北走,形成了百越民族。在距今两万年的时候,O3型中分化出了O3a3b型的一支,即是苗瑶语族的祖先。而O3型其他的人,继续向北走,成为汉、羌、藏等人的共同祖先。耶鲁大学李辉供图 9月初,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复旦大学校园里,到处是报到的新生,复旦大学生命学院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谭婧泽老师则忙着带几个助手给新生做体检。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健康检查,她是要配合课题,对学生们进行体质人类学的测量,取得一批数据。“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正好是不错的数据来源”,而建立庞大的全国范围的人群数据库,是复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近年来一直孜孜以求的工作。 复旦的新生们以来自江浙一带的为多,但也有许多学生从云南、江西、河南、山东等省考来。而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主任金力是上海人,李士林是吉林人,其他同事分别来自新疆、甘肃、江苏、湖北……谭婧泽自己是宁夏人。 谭婧泽是18岁就离开宁夏的。到上海之前,她先到北京,在那里上大学和读研究生。毕业后,她又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再到复旦。从宁夏到上海,相隔“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故乡,已成为户口本或登记表上的“籍贯”,而对于她的下一代,宁夏只是母亲的老家,是自己的上一代向上海迁徙的一个源头。 那么再上一代呢?谭婧泽的父母都是宁夏人。父母的父母呢?他们怎么到宁夏的?再一代代追上去,他们的祖先又是哪里来的呢?——这个问题,总有孩子向自己的父母问起,一代一代问了好多年。

DNA检测显示现代中国人源于非洲

DNA检测显示现代中国人源于非洲 DNA检测显示现代中国人源于非洲 中国科学家自测DNA探秘身世,我们的祖先来自非洲 科学家怎样通过DNA检测,找到祖先的“迁徙地图” 6万年前,中国土著是怎样消失的 中国古人类怎样神秘消失 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DNA分析得出结论: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因为强有力的科学支撑,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可是,如果金力教授的结论是真的,为什么我们跟非洲人长得如此不同?那些在中国考古发现的古人类的后代又都去了哪里?他们是被远道而来的非洲人干掉的吗? 所有现代人的祖先是20万年前的一个非洲妇女? 记者找到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谭婧泽老师,她告诉记者,金力教授发表的这个关于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观点早在2001年就已经问世了。当时他带领一个研究团队专门就中国人的遗传分子进行了研究,他们想研究中国人到底起源于哪里?是否如前人所说的全世界的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最后他们得出的结果和前人得出的结果竟是一致的。 金力教授他们提出的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1987年的时候就有人推出整个人类都起源于非洲。最早推断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是卡恩和威尔逊两位科学家。 1987年初,卡恩和威尔逊等人提出,将所有婴儿的线粒体DNA向前追踪,最后会追到大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即现今全世界人的祖先。大约在13万年前,她的一群后裔离开了其生活的非洲家乡,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代替了当地的土著居民,最后在全球定居下来,演化成了现代的不同人种。于是有人把这种理论叫做“夏娃理论”。认为现代人类是单一起源并来自非洲。 此后,越来越多的遗传学证据都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的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1998年中国科学家褚嘉祐等人利用30个常染色体微卫星位点分析了南北人群和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遗传结构,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和进化树聚类分析都支持现代中国人来源于非洲,并经由东南亚进入中国大陆。 由于微卫星位点突变率较高,对研究较久远的人类进化事件和人群迁移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宿兵等人发展了一套Y染色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简称SNP)研究理论,来研究中国人的起源问题。而Y-SNP这套研究理论,也就是金力、李辉他们运用的研究理论。 这个惊天结论是从一个古老的DNA分子引出的 在2001年的时候,金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全球权威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Y 染色体遗传学证据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论文,这篇文章从DNA的角度分析,得出了“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这个结论。 在谭婧泽老师提供的这篇支持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的论文中,记者了解到,金力教授他们是通过人类基因中的Y染色体的遗传特性来研究人类起源的。为什么选用Y染色体?是因为Y染色体从遗传角度来说相对更单纯。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两套染色体,一套来自父亲,一套来自母亲。在这些染色体中,Y染色体是男性染色体,只由父亲一方遗传而来,这就减少了基因突变率,所以通过Y染色体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基因遗传的“历史轨迹”,因此,包括金力教授在内的很多遗传学家都把这种遗传物质作为研究现代人类起源的最佳材料。 金力他们利用了3个古老的Y染色体上的SNP作为研究重点,即M89、M130和YAP 这3个古老的Y-SNP,这3个Y-SNP又都是在M168突变型的基础上产生的3个突变类型。

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

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 吴新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关键词 人类进化 身高发展趋势 脑量发展趋势 现代人起源 笔者大体上按照时代先后介绍包括600~700万年前的原初人和撒海尔人的最早期的人类、地猿、南方古猿、扁脸肯尼亚人、能人、鲁道夫人、格鲁吉亚的化石人、东南亚的直立人、魁人和弗洛勒斯人、欧洲的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非洲的匠人、罗德西亚人。接着介绍中国的直立人(俗称猿人)的主要特征,并对中国其他人类化石作了简略的介绍。其后用具体资料说明人类进化早期身材逐渐增高,这种趋势停止于大约180万年,人类的脑量则一直存在着增大的趋势,后期增速更快。笔者还简单叙述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最后介绍关于现代人起源的争论,特别是从人类化石的形态,古文化遗物,古气候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对中国现代人起源进行了讨论。 在19世纪中叶达尔文和赫胥黎论证人类起源于古猿时,已经出土的人类化石还很稀少,而且不被学术权威所认同。其后陆续发现不同时期的人类化石,使得人们逐渐对人类进化的历程获得越来越多的认识,越来越接受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而且为人类进化的历程勾画出越来越清楚的轮廓。 迄今所知最早的人类化石是2000年报道的非洲肯尼亚的原初人土根种的下颌骨、上臂骨、指骨、大腿骨和牙齿,以及2002年报道的撒海尔人乍得种的头骨。其年代估计都是600~700万年前,这可能是人类最初出现的时间。比这两批化石稍晚的有发现于埃塞俄比亚的580~520万年前的地猿族祖亚种,标本有下颌骨、锁骨、上臂骨、尺骨、指骨和趾骨等。440万年前有地猿始祖亚种,化石有头骨、下颌骨、胸椎、上臂骨、前臂的桡骨和尺骨、许多手骨、骨盆、大腿骨、小腿的胫骨和腓骨、以及许多脚骨。2009年美国 科学 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全面报道了关于他的研究成果。其四肢骨骼的形态介于后来的人与猿之间,而偏于人类,但是大脚趾不像后来的人那样与其他四趾平行,而是像现代猿那样适合于与其他各趾相对,做抓握的动作,因此推测他们除经常在地面身体直立用两条腿行走外还可能在树上活动。(地猿复原骨架与复原图,见封二) 420~390万年前出现了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头骨化石照片,见封二),最早的是湖畔种,最晚的有粗壮种,可能在150~100万年前灭绝。两者之间有非洲种、阿法种、惊奇种、羚羊河种、埃塞俄比亚种、包氏种。他们出土于南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乍得,大体上可以归纳为纤巧型和粗壮型,头骨、骨盆和四肢骨形态表明能直立行走。早期的南方古猿身高有的不足一米,后期的较高。纤巧型的平均身高男女分别为151cm 和105cm;粗壮型男女分别为137cm和110cm。头骨包括两部分,即面骨和保护脑子的脑颅。纤巧型的脑颅比较圆隆,脑量较小,平均在450mL以下;粗壮性平均大于500mL。人类的牙齿包括前面的门齿和犬齿以及后方的前臼齿和臼齿。纤巧型的前齿大,粗壮型的小。粗壮型的后齿比纤巧型的粗大得多,表明粗壮型南方古猿的食物以植物为主,需要用咬合面较大的后齿进行研磨,而纤巧型则食物比较杂,还包括小动物的肉。与粗壮型比较粗大的后齿配套的是比较强大的咀嚼肌,其中的颞肌需要头骨有比较大的表面供其附着。在脑颅较小,能为颞肌附着提供的表面积不够的情况下,便在其男性头顶正中,像大猩猩那样形成一块片状的矢状脊,以扩大颞肌的附着面。比较强大的咀嚼力使得粗壮型的面骨比纤巧型的粗硕得多。 南方古猿非洲种和阿法种、羚羊河种的生存时代较早,时间上有重叠,惊奇种和埃塞俄比亚种,包氏种和粗壮种比较晚,也可能有一段时间与中期的其他南方古猿同时生存。在360~330万年前还有扁脸肯尼亚人与南方古猿同时生存。已经发现的扁脸肯尼亚人的化石包括基本完整的颅骨和上颌骨,他的面骨下部比南方古猿的较欠向前突出,所以被称为扁脸,也因此被一些学者认为比南方古猿可能更接近后来的人类的祖先,而所有的南方古猿分支可能都只有灭绝的命运。 在南方古猿还没有完全灭绝前,出现了人科的一个新属 人属。早期人属是能人,与南方古猿相比,其脑量大得多,多数个体的脑量男性和女性分别在700~ 63 自然杂志 32卷2期特约专稿

人类起源进化

/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牛青青生技081 0809052024 摘要: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同其他生物类群一样,人类也经历了一个起源.进化发展的过程.人类进化符合整个生物界的进化规律,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程序.人起源于动物,人于动物之间有亲缘关系.人与类人猿之间有更进的亲缘关系.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体质形态和行为特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类人猿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学派根据人类与猿猴在形态学和胚胎学上的相似,间接地推断人类起源于古代非洲的猿类。后来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人类和猿类化石,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有了大量直接的证据。一般说来时代越早的人类化石在形态上与猿类越近似,有力地表明现代人是从古猿一步步进化来的。虽然至今已经发现了许多种古猿,但是还没有一种可以肯定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不过可以从它们的化石上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人类祖先的影子,有助于对人类起源的研究。 人类起源于动物界的证据 1 人与动物间有亲缘关系 人是动物界得一个自然种.动物界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其各类群,各个物种之间都有一定的演化关系,人和其他动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演化关系.首先从解剖学上来看,人非常像一般的哺乳动物.人体上具有的典型器官,如骨骼.心脏.肺脏和脑部,一般哺乳动物也都有.此外人体还保留了许多痕迹器官,如第三眼睑.耳动肌.腹直肌.阑尾及尾椎等.这些退化部分的存在,说明它们在人类祖先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是有用的,后来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才在新的条件下变得无用或用处不大,使之丧失了原来的机能而退化. 从胚胎学上看,人类胚胎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发育到18--20d时,人胚胎的颈部两侧出现具有鳃一样的结构,发育到两个月末时有相当长的尾巴,后来逐渐消失,只留下骶骨.胎儿5--6个月时全身长满浓密的细毛,直到分娩前脱落. 最早的猿的化石出现在渐新世,即体型较小的原上猿(P ropliopithecus)和埃及古猿(A egyptopithecus).它们可能是中新世(2000万年--1400万年前)广泛分布的槲猿(D rypithecus)的猿类.中新世的猿类化石很丰富,从长臂猿到大猩猩都有发现.其中有三个属已经确定是现代猿的祖先.比较肯定的事人科早期化石代表是发现于非洲南部与东部的南方古猿(A ustralopithecus)化石. 上述化石资料表明,人与动物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人是由低等灵长类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演化而来的.现生的灵长类本身就存在一个由低级到高等的演化过程,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2 人与类人猿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人与类人猿之间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这从形态结构上能看出来,心理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资料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黑猩猩等高等类人猿有复杂的面部表情,能表达喜怒哀乐等复杂的心理活动,与人类十分相似.此外,类人猿也有人类一些疾病,如霍乱,伤寒等,而猴类则不患此疾病. 尽管早就知道人类与类人猿的亲缘关系密切,但其程度直到20世纪后半叶才由分子生物学研究资料揭示出来.首先在多种蛋白质中,人与黑猩猩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两者之间有44种蛋白质和大约一半的等位基因难以用电泳方法加

从中国晚期智人颅牙特征看中国现代人起源

第17卷 第4期 1998年11月人 类 学 学 报A CTA AN THRO POLO G I CA S I N I CA V o l 117,N o 14N ov .,1998从中国晚期智人颅牙特征看中国现代人起源 吴新智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 100044) 摘 要 本文提供或援引了中国晚期智人头骨的额骨鳞部最突出点位置、颊部骨骼下缘的形状、头 骨最宽处位置等特征和铲形门齿等牙齿特征的出现率等的有关数据,并探讨了这些特征系来源 于非洲“夏娃”的后裔,还是中国当地更早的人群。所得结论更倾向于后者而不利于前者。中国 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的文化之间缺乏显然的反差,没有中断的迹象,也是不利于中国现代人 起源的替代说的有力佐证。 关键词 智人,颅骨特征,牙齿特征,连续进化,杂交,现代人起源,中国 收稿日期:1998206226 本文作者曾与布劳厄尔(G .B ra βuer )在德国汉堡的汉堡大学人类生物学研究所对中国 和非洲的属于古老型智人的颅骨的一系列形态特征作了比较研究。我们发现有几项形态特征的变异谱在非洲标本中表现出比在中国标本中为宽广(吴新智,1994)。属于这种情况的特征有:额骨最突隆部的位置,枕骨圆枕的形状,项平面后部的形状,颧骨额蝶突所朝的方向,齿槽突颌程度和上颌骨颧突下缘的轮廓等。另外还有一些特征迄今在中国的这一阶段的头骨上还没有发现,而在有的非洲古老型智人头骨上却表现得很明显,例如头骨脑颅部最宽处的位置在其后三分之一部,两侧颞上线之间的最短距离的位置比较靠后等。在该文内我们还指出,值得就这些特征在更新世晚期 全新世解剖学上现代类型人类化石中的表现情况进行研究,以帮助弄清在中国的地区连续进化和外来因素之间,何者在中国解剖学上现代型人类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晚更新世解剖学上现代型人类中的主要标本,出自山顶洞、柳江和资阳的头骨进行研究,以查明它们在一些特征方面的表现。 1 额骨最突隆部的位置 吴新智等(1994)曾测量中国和非洲的远古型和现代型智人的标本计算两项指数即: a .眉间点区段长 g - b 弦长 b .鼻根点区段长 n -b 弦长 此二指数在该文中被分别称为指数 和 。 本文增加了对山顶洞3个头骨模型的测量,得出中国晚期智人的此二指数及有关测量的

mtDNA与现代人类的起源和迁徙

m t DNA与现代人类的起源和迁徙 霍正浩(宁夏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宁夏银川750004) 摘要 对现代人类线粒体DNA(m tDNA)类型在各人群中分布特点的研究表明,人类起源于约20万年前的非洲,然后向全球各个角落迁徙,并演化为现代人。 关键词 m tDNA 人类 起源 迁徙 探索人类起源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大课题。科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多年来一直被列入自然科学七大疑难和有争议的问题之一。目前,学术界对现代人类的起源有3种假说:1)多地区起源假说 认为现代人类是在他们居住地区内的原始居民经过十分漫长的时间进化而成的,如黄种人由居住在亚洲的北京猿人的后代进化而成;白种人由居住在欧洲的尼安德特人的后代进化而成;2)基因流学说 认为现代人类起源可上溯到一个古代谱系网,对遗传的贡献在各地区间互不相同;3)非洲起源假说 认为现代人大约在距今20万年前起源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然后迁徙到全球各个角落,取代了当地已存在的直立人和远古智人,并进化为现代人类。随着分子生物学,特别是线粒体DNA(m tDNA)多态性应用于人类起源、演化以及群体间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使得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非洲起源假说。 1 m t D NA m tDNA是1个双链闭合环状分子,由16569个碱基对组成。由于m tDNA有一些独有的特征,使其成为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一个有力工具:1)m tDNA是单倍体,呈严格的母系遗传,因此,对m tDNA的系统分析可以直接反映出人群或种族的母系进化史;2)m tD2 NA的突变率比核DNA快5~10倍,因而,在相同的时间内,它比核DNA能积累更多的突变,在人群中这些突变大都属于中性突变,即这些突变对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功能并无影响,因此,并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中性突变在地理上隔离的人群中变异度很高;3)m tDNA 比核DNA拥有更多的拷贝数,所以,对m tDNA的分析比对核DNA的分析具有更高的灵敏性,适合应用于对古代DNA或化石DNA的分析;4)m tDNA在群体内变异大、分子结构简单、序列已完全清楚;5)由于m tDNA极少发生重组,m tDNA的变化主要来源于突变,这样人们可以通过对比m tDNA序列上的差异推算从同一个祖先发生分化的时间,寻找人类起源和群体分化的特点。 2 m t D NA与人类起源 1987年以威尔逊为首的伯克利研究小组,提取了祖先来自非洲、欧洲、亚洲、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土著居民共147名妇女胎盘细胞的m tDNA,然后用12种高分辨率限制性内切酶构成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发现在非洲3个原始部落(96%的俾格米人、93%的布什曼人和71%的班图斯人)人群中,其m tDNA5′末端识别序列中的3592位点有特异的Hpa 限制性酶的切点,而在欧洲人和亚洲人中却没有。进一步将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划分为133个类型,结果显示,m tDNA的类型具有明显的种族特异性。通过系统发生分析建立了表示这些个体m tDNA类型相互关系的系统树,这一系统树具有1个共同的祖先,并且最深的根来源于非洲。据此,他们提出:现代人类起源于距今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1个女人(即线粒体“夏娃”),并由此扩散到世界各地。这篇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自然》上的论文在国际人类学和遗传学界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同时,也促进了分子生物学技术迅速应用于人类起源的研究领域。随后的10多年中,科学家们对不同人群的m tDNA进行了大规模的研究,其结果均支持“非洲起源说”。这些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人群中m tDNA的多样性在非洲人中最明显,因而是最古老的人种;亚欧大陆次之,美洲土著人群中最少,同时m tDNA的突变和序列多样性的积累速度是相对一致的,由此可以推断现代人类最初起源于非洲;2)m tDNA的多样性与个体的人种和地理起源高度相关;3)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m tD2 NA的“进化钟”比较恒定,而且比核基因的进化快的多;4)在不同现代人群中发现的所有m tDNA谱系都可以追溯到大约距今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1个女人。比较不属于非洲分支内人群的m tDNA可粗略地定出他们的“迁移史”。 3 现代人类起源的时间与迁移 威尔逊研究小组根据m tDNA的核苷酸每改变2%~4%相当于100万年的进化历程,推算出现代人类的进化树具有约20万年历史。在随后的研究中,特别是通过与4种非洲猿类m tDNA的比较中发现,亚洲人和欧洲人的多样性非常接近,非洲人则远远高出,黑猩猩又是非洲人的10倍。如果按人类和非洲猿的分化约发生在1300万年计算,那么现代人类起源的时间大约是距今143000±18000年前,也就是说人类出现于大约15万年前的非洲大陆,当非洲母亲迁移到新的大陆以 — 4 1 —生 物 学 通 报 2002年第37卷第8期

八年级生物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章节测试

第五单元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生命起源的条件的是(): 2、A、原始大气B、闪电紫外线等C、原始海洋D、原始大气 2、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氨基酸等简单有机小分物质的生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场所分别是(): A、原始海洋和原始陆地 B、原始大气和原始陆地 C、原始大气原始海洋 D、原始海洋和原始大气 3、原始生命气成分是() A、水蒸气、氨、甲烷 B、硫化氢、水蒸气、氧气 C、氧气、氮气、水蒸气 D、水蒸气、甲烷、氧气 4、原始生命的代谢类型可能是(): A、自养需氧开型 B、异养需氧型 C、自养厌氧型 D、异养厌氧型 5、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是生命科学上重要成果,它为生命起源问题的哪个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 A、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 B、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 C、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物质 D、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6、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A、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原始大气的主在成分是水蒸气、氨气、甲烷等 D、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7、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A、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物种A一定从物种B进化而来 D、物种B一定从物种A进化来 8、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证据() A、化石证据 B、分子生物学证据 C、解剖学证据 D、体型较大证据

9、下列植物中,最低等到的是() A、藻类植物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被子植物 10、考古工作者发现,最古老的生物化石均为水生生物,并且,在越早的形成的地层里,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陆地生物的化石越多。这一事实说明了生物的进化方向是() A、从水生到陆生 B、从简单到复杂 C、从低等到高等 D、以上三者 11、我国饲养金鱼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现在数百个品种,金鱼品种多种多样的原因是() A、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工选择的结果 C、金鱼适应多种不同环境的结果 D、我国鱼类资源丰富的结果 12、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以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多数是深黑色的。桦尺蛾的这种变化是()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工业粉尘染黑的结果 D、桦尺蛾只产生深色变异的结果 13、某植物单株年产量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类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 A、物种是可变的 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C、选择的不定向性 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14、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A、生物个体之间有强有弱 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 C、生物过度地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D、自然选择就是造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5、下列有关说法,不符合达尔文学说的是() A、绝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B、生物为获得足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竞争 C、环境变化造成生物出现定向变异 D、自然选择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是一个受精卵开始的,这一点能说明高等动物() A、起源于水生的脊椎动物 B、起源于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可以说是学术上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不论是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生物学家、化学家,甚至於哲学家、宗教家,都曾对人类起源做过各种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没有最令人信服的说法。 关於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各民族都相当丰富,其中有些说法颇为相似,当然不同的也不少,在这些神话里头,很有趣的,我们可以发现有和进化论不谋而合之处。 归纳各种神话,人类的起源可以分为『呼唤而出』、『原本存在』、『植物变的』、『动物变的』和『泥土造的』五种,现就分别叙述。 《埃及神话》说人类是神呼唤而出的。自古以来,埃及一直是个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国家中最自我封闭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难对她发生影响,因此她的人类起源的说法也和别的民众不同。 埃及人认为远在埃及於世界上出现之前,全能的神『努(NU) 』就已存在,他创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唤『苏比』,就有了风;呼唤『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唤『哈比』,尼罗河就流过埃及,他一次次呼唤,万物一件件出现,最后,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转眼间,埃及就住满许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将自己变成男人外形,成为第一位法老王,统治大地人类,开创安和繁荣景象。 人类原本就存在着的神话,散见於北美印第安人和纽西兰毛利人。印第安人神话中说到神创造天地,然后从地下带领人类上来,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话说『兰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万物源头,当时天和地未分开,四下漆黑,其儿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将天地推开,光明於是出现,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类便被发现,原来他们也是天地所生。 认为人类是植物所变的为日耳曼神话,它说天神欧丁(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绰约,於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欧丁首先赋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别赋予理智、语言、血液、肤色等,成为日耳曼的祖先。 人类是由动物变的之神话相当常见。在澳洲神话中说人是蜥蜴变的;美洲神话则说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变的;希腊神话也说某族人是天鹅变的,某族人是牛变的。 我们由这种『动物变人』的神话中,可以发现很接近进化论的说法,尤其是美洲神话中说人是猿猴变的,就完全与进化论相吻合,这种巧合,很耐人寻味。 我国神话论及人类起源的有数种,比较早的说法是《淮南子精神篇》:『有二神(阴、阳二神)混生,经天营地……类气为虫(混浊的气体变成虫鱼鸟兽),精气为人(清纯的气体变成人)。』这种说法并未受多大重视。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人)。』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麽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 在所有神话中,『泥土造人』的说法最多,也最为流传,如纽西兰神话说人是天神滴奇(TIKI) 用红土和自己的血制成;美拉尼西亚人也这样说;希腊神话说神从地球内部取出土与火,派普罗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别创造动物与人类,并赋予人类种种个性和智慧。 北美洲西部的迈都族印第安人认为当初『大地开创者』创造树木鸟兽之后,说『我要造人了。』便取些暗红色泥土搀水,做成一男一女。 在所有神话里,最引人入胜的泥土造人故事,要数我国的女娲和犹太神话(圣经)的上帝。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 2、概述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人猿同祖,能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2、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难点 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三、教学方法:讨论、演示、讲述 四、学时安排1学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对自身的产生一直是十分好奇的。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进化的?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答这个孩提时代的困惑,一起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秘吧! 设计思想通过设疑激趣,让学生打开思路,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教学

(一)人猿同祖 活动一:探究人与猿的关系 1、学生以小组方式阅读和分析教材 2、教师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几种现代类人猿的图片,请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及所收集的资料回答: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人类与类人猿为什么这么相似? 生:有共同的祖先。 (3)共同的祖先是谁? 生:森林古猿(树栖)。 设计思想通过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的比较,得出人、猿同祖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找出事物的异同点,这样的教学能留给学生较深刻的印象。 活动二:观看森林古猿的生活图片及视频资料,各小组展示收集的信息 师: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在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请同学们观看森林古猿的生活图片及

视频资料,尝试着描述出它们的生活状况。 生1:森林古猿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主要过着树上生活,以群居生活为主,以树上的果实等为食物。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森林古猿的一支逐渐进化成为人类的呢? 生2:由于环境的剧烈变化,森林面积的大量减少,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地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下肢用来支撑体重和行走,逐渐变得粗壮有力;而前肢则解放出来,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臂和手也逐渐变得灵巧。 生3: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复杂而精巧的工具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而且大脑的语言中枢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使他们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 师:由此可见,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动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但人类已超出了动物界,在同大自然严酷的斗争中,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类现在被称为“生物圈的主宰者”,改变环境的能力远远超过其他的生物,人类是否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生: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不适应环境的被淘汰掉。人类虽然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员,但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人类起源进化论文

人类起源与进化 班级:生物师范101 学号:1009012017 姓名:陆雪琴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同其他生物类群一样,人类也经历了一个起源、进化、发展的过程。现代考古研究认为,地球存在已有46亿年,而地球上简单生命的产生大约在距今34亿年前。也就是说,从处于原子状态的炽热地球到形成有机小分子,再到组成有机大分子和多分子组织,直到产命,经历了大约12亿年的漫长过程。从简单生命进化到高级生命,即人类的产生,又经历了34亿年的漫长过程。人来的生物学进化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阶段,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多次突变选择的过程,而且文化进化逐渐占据了重要位置。 20世纪后期,遗传学的方法被应用到人类起源的研究中,但也使问题更加扑朔迷离。目前,关于人类起源学界流行两种观点,一种是“单一地理区起源说”,另一种是“多地区进化说”。 一、单一地理起源 “单一地理起源”说也被称为“夏娃理论”或“非洲起源学说”,是最新的观点。此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 所有现代人都是20万年前某个非洲女性远祖的后代。她的后代离开非洲, 扩散到欧洲、

亚洲, 取代了当地原有的人种。 支持这种理论的主要是一些分子生物学者。他们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从DNA、关键蛋白质结构、免疫学、血清学等方面对大量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进行分析,从而在1987年提出现代人的“走出非洲学说”。他们认为,分布于全球的现代人群均起源于非洲,是单一起源的,是20多万年前某一个非洲女性的后代,这个非洲女性祖先与传说中的“夏娃”相符,所以“非洲起源学说”也称为“夏娃学说”。“夏娃”的后代大约在10万年前走出非洲,扩散到亚欧等地,并完全取代了当地原有的早期智人。亚洲、欧洲原先的早期智人,并非现代人的祖先,他们和现代人类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金力教授是坚定的“非洲起源学说”支持者。他认为DNA代代相传,是进化事件的忠实记录者。他和助手分析了来自全世界的近1000个男性个体的Y染色体,其中80%的个体来自东亚各国各地人群。研究结果表明,东亚男性的Y染色体单倍型均衍生于目前仅在非洲群体中存在的祖先单倍型。金力教授认为这个研究结果完全支持东亚人非洲起源假说,也是人类“非洲起源学说”的有力证据。通过计算,他们还指出,我们的祖先从非洲到达东亚的时间大约是6万年以前,通过进一步研究证明,来源于非洲的人群对东亚古人类的取代是完全的。现代人是单一的物种,而各地的猿人差异却很大,属于不同的物种,并非都进化成为现代人,只有东非的猿人走上了向现代人进化的道路。所以,北京猿人不一定是我们的祖先,或至少不是线系进化的祖先。

知识点汇总及复习题——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基础知识巩固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 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 二、生物进化的证据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证据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读后感一 墓石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的作者是去年刚刚去世的美国汉学家孔飞力。 孔氏不是那种著作等身的学者,在三十年间,总共才出版了《叫魂 ——1768 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中国帝制晚期的叛乱及其敌对力量》、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三部著作。 但是,部部经典,堪称史学大家。 这些经典以问题意识为出发,采取以小见大的特有写法来阐释 "全国 性问题",比如《叫魂》单单以一种社会基层的文化现象入手,重点分析在 皇帝、官僚系统与平民阶层的诠释,从而揭示表面上处于"乾隆盛世"的中 国社会景象及其背后潜藏的危机。 又如在《中国帝制晚期的叛乱及其敌对力量》以民兵组织演变以及地 方军事化发展的探讨为切入点,深入地解析中国帝制晚期农村社会的结构 变化。 在这些著作中,他并没有令学者印象深刻的"研究范式",也没有时髦的 学术理论,但他的问题意识、他的现实关怀以及他的思想,足以让他提出 有深度的问题,并展露历史叙事的意义之所在。 孔飞力在《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中写道, "一个有着根本性关怀的

思想家,其才华之所在,应在于他既能够将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经验和抱 负上升到一般性的层面,又能够赋予他自己特定的世界观以普世性的意义 ",而这句话同样可以用来形容他自己!如何使深奥的学术理论"深入浅出", 如何让人参透"意义终究会老去,而事实永远不会老去"这句哲理,注定是 一位思想家的才华与价值所在。 关于《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这部著作,孔氏不是在讲现代中国的如 何形成,而是在讲现代国家所蕴含的各种性质是怎样一步步被中国具有的。 诚如他讲道, "中国文化是统一的, 但不是单一同质的",同理亦可认为, 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社会制度,这些都有着多种形式的存在,同 样也有各种替代性选择。 对于普世性的问题或哲理至少孔氏相信具有普世性的东西,它必然孕 育一个个具体个案或个案的某一层面,并以其自身内在的方式、而非外部 强加的方式呈现。 然而,问题是"深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之中并与现代并不相悖的种种知 识资源,是在怎样的历史环境下,通过怎样的具体历史途径,或者经过何 种人的努力或作为,而导致了向着现代性以及具有中国特质的 "现代国家" 的渐次转变?" 针对"中国现代国家的形成"这一历程, 上述所说的"现代种种知识资源 "应属孔飞力在政治层面强调"根本性问题"或"建制议程",也可归纳于"政治 参与、政治竞争、政治控制"三种问题。 具体地讲,"第一,政治参与的扩大如何同国家权力及其合法性加强 的目标协调起来?第二,政治竞争如何同公共利益的概念协调起来?第三,

浅谈人类进化与起源

人类起源与进化 田玉莹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 14级 2班 摘要:随着古人类化石标本的不断发现和分子生物学家等学科科研的发展,有关人类起源及进化的研究已经取得扎实的进展。本文综述了有关人类起源及进化整个历程中较重要的几方面,包括了对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一直存在的单中心和多中心起源论以及进化过程中新旧特征更替的简单介绍。同时通过对古人类在整个进化历程所经历过的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这四个阶段里形态特征及社会行为的进化的研究发现,说明现阶段对人类进化的认识仍然是间断、不完善的。本文对人类起源及进化大致轮廓的阐述,特别是对早期猿人等四个阶段的详细研究,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进化历程的认识。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阶段特征更替 引言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热话题。人类起源于哪?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的哪些特征已被更替?等等的一系列问题都缠绕着我们。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人由此而来,但对于今天的科学来说是行不通的。如今,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研究持续了100多年,目前我们也对之也有了相对的了解。现在人们普遍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再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才成为今天我们口中的人。 1、人类起源学说 1.1.单一地区起源说—非洲走出理论 该学说认为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早期智人,他们迁移到世界各地定居。 1987年,科学家选择了来自世界各地147位妇女,分析了她们生产时的胎盘中的mtDNA,通过对mtDNA的追踪,科学家们追索到了一位生活在大约20万年前的非洲妇女,据此认为世界各地的人类祖先就是这位妇女(Miguel Arenas. Centre for Molecular Biology "Severo Ochoa",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ificas (CSIC), Madrid, Spain. )。达尔文在很多年以前就预言非洲是人类的摇篮。在《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