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省有哪些沿海城市

辽宁省有哪些沿海城市

辽宁省有哪些沿海城市
辽宁省有哪些沿海城市

辽宁省沿海城市

辽宁简称辽。因辽河纵贯省内,取辽河流域永久安宁之意而得名。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南临黄海、渤海,西南与河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东北与吉林省毗连,东南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

辽宁战国时为燕地,置辽东、辽西两郡。秦朝仍设辽东、辽西二郡。西汉时,辽宁属幽州,置辽东、辽西、玄菟三郡。东汉时增设辽东属国地。三国时仍属幽州,置辽东、昌黎、玄菟三郡。西晋时属平州,各郡县不变。东晋时为前秦、三燕(前燕、后燕、北燕)。北魏、东魏、北齐时为营州,统领辽东、昌黎、建德、营丘四郡。隋置燕、柳城、辽东三郡。唐设安东都护府,辖新城、辽东城、建安诸都督府。辽、金、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迁入辽宁,使辽宁地区的开发日趋迅速,辽代属东京道、中京道、上京道。金代为东京路、咸平路、上京路、北京路。元代为辽阳行省和中书省,设辽阳路、沈阳路、开原路、广宁路和大宁路。明为辽东都司。清初置盛京,清末为奉天省。民国沿清制。1929年改称辽宁省。1931~1945 年日本侵占期间,划分为奉天、锦州、安东三省。1945~1948年国民党时期划分为辽宁、辽北、安东三省及沈阳市。1949年后划分为辽东、辽西两省及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5个直辖市。1954年两省合并,正式成立辽宁省。

辽宁省海岸线总长292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2292.4公里,岛屿岸线627.6公里。全省有岛、坨、礁506个,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海岛266个,总面积191.5平方公里。全省管辖海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10万亩。广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有海水鱼200多种,虾、蟹、贝30多种,藻类100多种;优良港址44处,渔港77处;沿海旅游资源丰富,沿岸有海蚀景观、滨海湿地景观及海滨浴场;有大连金石滩国家级旅游渡假区,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全省总人口4217万人(2004年)。

实施建设“海上辽宁”战略以来,依靠科技进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长足进展,基本形成了海洋经济的6个支柱产业,即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制造业、海盐业、沿海旅游业,同时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等相关产业开始兴起。2004年海洋捕捞产量149.12万吨,海水养殖产量197.03万吨,海洋渔业总产值达446.04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产值120.0亿元,海洋货物运输量4366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24002万吨,通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洋石油产量19.99万吨,天然气产量9911万立方米,总产值3.21亿元;船舶制造业努力开拓国内外船舶市场,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大力开发新产品,建造船舶196.74万吨,工业总产值108.42亿元;海盐业,有盐田面积4.9万公顷,海盐产量204.0万吨,产值5.06亿元;沿海旅游业拥有旅行社884家,其中,国内旅行社817家,国际旅行社67家,接待入境旅游者68.2万人,旅游收入203.65亿元。2004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932.23亿元,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辽宁省沿海地方

●大连市: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长海县、瓦房

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

●丹东市:东港市

●锦州市:凌海市

●营口市:西市区、鲅鱼圈区、老边区、盖州市

●盘锦市:大洼县、盘山县

●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绥中县、兴城市

中山区

陆地面积为43.8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7.5公里。区内中部、南部山岗蜿蜒,丘陵起伏,各种建筑依附山势,参差错落,井然有序。治理后的自由河,碧波荡漾,自西向东注入黄海。全区西北平坦,东南为低山丘陵,西面包在海拔50-100米之间,只有少数山峰在海拔200米左右。

区政府现所在地为大连市中山区一德街83号,邮政编码116001。

西岗区

西岗区位于大连市中心,是市政府所在地,居于大连市的行政中心地位。同时也是正在形成的大连市中部商贸商务中心、大连市网络信息中心和文化体育中心。总面积26.1平方公里2000年,全区户籍总人口为328625人,下辖13个街道办事处,69个社区居委会。辖区内交通、通讯、电力、供水、供热等设施完善,涉外法规健全,社会秩序安定,市民安居乐业,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南部沿海风景区是著名的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和避暑疗养的胜地,森林动物园群山环抱,绿水长流,艺术展览馆以其独特风格展现出东方艺术的魅力。

沙河口区

沙河口区之名始于近代,据《金州卫山川地理志》记载,明代这里为沙河的河口,故得名沙河口。

1946年2月3日,沙河口区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8月,根据关东公署的训令将沙河口区政府改为沙河口区公所;1950年12月,旅大市政府将其所属的西山区划归沙河口区管辖,同时将沙河口区公所改名为沙河口区人民政府。沙河口区人民政府辖9个街道办事处、9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地址位于同泰街120号。

沙河口区是大连市中心区之一,位于市区西部,土地面积49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6.4平方公里) ,海岸线长8公里。沙河口区东以不老街为界与西岗区接壤,南临黄海,北至南松路与甘井子区毗邻,西至由家村铁路线与高新技术园区相望。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有大顶山、白云山、西尖山等7座山岭。马栏河流经城区西部,向南注入黄海,全长15公里,为季节性河流。

甘井子区

大连市甘井子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东临黄海,西濒渤海,是大连市内四区之一,也是大连市城市扩展的唯一区域。区辖13个街道、6个镇,总人口78.5万,陆地面积502平方公里。这里风景秀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里经济发达,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富裕。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1.3亿元。

旅顺口区

旅顺口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属大连市辖区。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大连,距大连市区45公里。旅顺口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有举世闻名的天然不冻旅顺港,为京津海上门户和东北的天然屏障。新开辟的旅顺新港是沟通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黄金水道"。

旅顺口区陆地南北纵距26.1公里,东西横距31.2公里,总面积506.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9.7公里。

旅顺口区全境属长白山余脉构成的沿海丘陵地带,东高西低,平均海拔140米,地形构成为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老铁山海拔465.6米,直临黄渤海分界线,

被称为辽宁的"天涯海角"。境内河流多为间歇性小河。农田耕地多处在15度左右的缓坡上,少量在丘陵间盆地或沿海河谷地带。

旅顺口区具有北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日光充足,雨量适中。

旅顺口区现有13个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共71个村委员会和24个社区委员会,区政府设在旅顺口区新城大街1号。

金州区

大连市金州区地处辽东半岛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4′~39°23′,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大连保税区为邻,北与普兰店市相接。全区面积1074.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1.23公里。

金州属低山丘陵区,地形由北向南,以小黑山至大黑山一线山脉为中心轴部,另以大黑山至大李家城山头沿黄海近岸一线山脉为东部分支轴部,向两侧倾斜,构成中部高、两翼低的阶梯状地形。

全境独流入海的河流11条,总长204公里,流域面积950平方公里。全区最大河流为登沙河,总长26公里,流域面积229.2平方公里。登沙河发源于向应镇小黑山及普兰店市二龙山,流入黄海盐大澳。

金州处在黄海和渤海之间,海岸曲折、港湾相连、滩涂广阔、岩礁密布,海岸线总长161.23公里。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岛礁8处,较大岛屿是渤海的蚂蚁岛,较大港湾金州湾位于金州城西部约2公里的渤海水域,北至大魏家荞麦山、葫芦套一带,南至友谊南山村西海,因距金州城较近而得名。港湾呈椭圆形,纵约28公里,横约15公里。水深自东向西递增至10米。岸边至湾内1000米,水深不足2米。

长海县

长海县跨海域面积7800平方公里,有适于浮筏养殖浅海水面1.6万公顷;适于底播增殖贝、藻类海底面积9.7万公顷;适于鱼类人工放流增殖海域面积13万公顷。加之整个长山群岛位于著名的海洋岛渔场之中,初级生产力资源丰富,鱼、虾、贝、藻等海产品资源多达400余种,极具渔业生产和开发高新技术含量较高的海洋产业优势。

长海县海洋旅游资源独特。境内空气湿润,气候宜人,不可再生的海积、海蚀地貌景观遍布诸岛,拥有黄渤海区域最好的海水水质、全国一级标准的大气环境和60%的森林覆盖率,加之古远的人文历史内涵,可谓集海洋景观与陆地景观于一体,汇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是东北地区海洋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已被确定为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国家级海钓基地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长海县天然海水港湾众多。长海县岛岸线长359公里,大小港湾近百处,水道纵横,水深池阔,终年不冻,适宜兴建深水港,加之大长山四块石港二类口岸政策的实施,为发展保税、仓储、转口贸易、船舶修造和海运业为主的港口经济创造了优越条件。

长海县海洋产业初具规模。拥有各类捕捞渔船2300艘,其中从事境外远洋作业船舶达82艘,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拥有各类贝藻养殖浮筏11万台,底播增殖海珍品面积存量5万公顷,年滚动收获近3万公顷;网箱养鱼3000多箱。拥有各类育苗室40座,培育水体近3万立方米。拥有规模较大的水产品加工企业34家,加工制品70多种,畅销国内外市场。拥有县内外海上客运航线25条,客运船舶23艘。

长海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县共有港口码头20余座,其中国家二类开放港口一座。全县公路基本实现钢性化。以县镇为中心的县内外海陆交通网络基本形成。邮电通信与国际接轨,被命名为“中国电话第一岛”和“辽宁电信第一县”。全县村级以上岛屿全部接通了

大陆电网。水源开发利用步伐加快,建设了海水淡化工程,从大陆跨海引水工程正在抓紧进行。城乡面貌不断改观,海岛城市化、现代化程度日趋提高。

瓦房店市

瓦房店市位于辽东半岛中西部,地处北纬39°20′~40°07′;西濒渤海,北距沈阳292公里,南距大连104公里,是连接沈阳和大连的重要经济区。全境总面积3793.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6.2平方公里。瓦房店市辖15个镇、10个乡,7个街道。

瓦房店市拥有辽阔的海域和滩涂,海岸线长461.2公里,居全国县级市第二位。近海滩涂面积1.8万公顷,盛产海盐和鱼虾,年产海盐130多万吨,复州湾盐场是全国四大盐场之一;海参和贝类等海珍品养殖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国家海参、对虾重点养殖基地。

瓦房店市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从战国开始有建置记载。1925年12月,复县公署由复州城迁驻瓦房店。

1985年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复县,建瓦房店市(县级),同年4月1日瓦房店市正式成立,为辽宁省所辖的县级市,归大连市代管。

普兰店市

普兰店市位于中国辽宁省西南端,辽东半岛南部,渤海之滨,北纬39°18'25"至39°59'00"之间。原为新金县。1991年撤县设市。普兰店市政府所在地距大连市中心75公里,距大连经济开发区50公里。沈(阳)大(连)铁路纵贯南北,系东北三省进入港城大连市的必经之路。普兰店市南依大连,北望沈阳,东连黄海,西临渤海,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了独特的优势,是辽东半岛上的出海港口之一。

普兰店市属南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无严寒之冬,无酷暑之夏,却又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摄氏8.4-9.4度,年平均降水量635-920.8毫米,年无霜期174-188天,日照平均每天7小时,这些地利条件,对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普兰店市交通十分便利。沈大高速公路贴境而过,长大铁路穿越市区,在市内与金城铁路、国省干线公路鹤大公路和黑大公路交汇贯通。皮口港与辽东半岛、长山列岛接了水上通道。全市公路运输通往各个乡镇。四通八达的陆上、水上交通为普兰店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普兰店市属省辖市,由大连市代管,现辖17个镇、9个乡、2个办事处,全市人口82万(城市人口12万)。普兰店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颇多。座落在星台镇葡萄沟的巍霸山城及清泉寺,始建于晋、唐,是极为罕见的集儒、道、佛教为一体的综合性庙宇。座落在夹河庙镇赵炉的双泉寺始建于唐代,1993年重修,以其6眼自溢泉水而驰名。座落在安波镇二龙山的报恩寺始建于明代,寺依雄峰,二龙环抱,景色秀美。辽东半岛最大的水库碧流河水库湖光山色令人流连忘返。具有医疗祛病作用,被联合国地热专家认定为“亚洲之最”的安波温泉是绝佳的休闲度假疗养胜地。

庄河市

庄河市位于辽东半岛东侧中部,黄海北岸,东与东港市毗邻西靠普兰店市以碧流河分界,北邻岫岩、盖州市南濒黄海。

庄河全境总面积为6968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073平方公里。全境自然海岸线长285公里,绵延曲折。自然港口颇多相连,按其性质不同,可划分为海口和河口两种。境内海口有35处之多,河口亦有10余处。庄河海域属内陆浅海,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海水表层水温平均为26.3℃,最高达30.4℃;冬季表层水温低于0℃,最低仅-2.7℃,呈近岸水温低于外海的特征,同时近岸有大量海冰出现。海底地貌类型主要为水下浅海和

浅海堆积平原。0~10米等深线的范围内宽10公里,地势平坦形态单调,平均坡度为2'52″;浅海堆积平原,水深10米以深的海域为水下堆积平原,海底表面平坦,坡度小于2'。

庄河市在清初、明朝以前称“红崖子”。“红崖子”之名,来自于城北五里许天释山南面一带的土岗。此岗呈赤色,旭日东升之时,远远望去宛若笼罩在一片丹霞之中,故称此岗为“红崖子”。

庄河之名,启用于清末,其地名以庄河水流于此地而命名。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置庄河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庄河厅为庄河县。一九九二年,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撤消庄河县,改设庄河市。现仍为大连市辖。

东港市

东港市始称安东县,设置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196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安东县改为东沟县。1993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东沟县,设立东港市,为省辖县级市,由丹东市代管。东港市陆域面积24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0平方公里,下辖16个乡镇、3街道办事处,5个农场,2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64万。

东港市地处辽东半岛22端,南临黄海,东依鸭绿江,隔江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地理位置特殊,属沿江、沿海、沿边地区,是中国海岸线上最北端的市(县)。境内江岸线(边境线)23.85公里,海岸线93.5公里,地理座标北纬39 45 至40 15。全境东西极长83公里,南北极宽38公里,地貌类型多样,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北部山区丘陵,中部低丘漫岗,南部为退海平原,沿海系潮间带滩涂。

东港市历史悠久,1982年,对前阳镇山城山“前阳人”古洞穴遗址的发掘,证明早在18亿年的旧石器晚期就有人类在此劳动。东港市(原安东县)境,唐尧时为青州。虞舜时属营州。战国时属燕国辽东郡。西汉时属西安平县和武次县。唐时归安东都护府。辽初隶东平郡。金为婆速路。元时属婆娑府路。明时为宣城卫既镇江堡地。清天命六年(1621年)属后金势力范围,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为岫岩厅辖。清光绪二年(1876年),清廷析大东沟以东至爱河地设置安东县,隶属奉天府凤凰直隶厅。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安东县归奉天省东边兵备道辖。宣统元年(1909年)东边道改名兴凤道,又属兴凤兵备道辖。民国18年(1929年),奉天省改辽宁省属辽宁省辖。民国21年(1932年)2月,辽宁省复改奉天省,安东县属奉天省辖。民国23年(1934年)10月属安东省。民国26年(1937年)12月,设立安东市,从安东县中析出,1949年4月,安东县属辽东省。1954年8月属辽宁省。1959年1月安东县隶属辽宁省安东市。1965年1月20日,安东市更名为丹东市,安东县更名为东沟县。1993年6月18日,撤销东沟县建立东港市。归丹东市辖至今。

凌海市

凌海市(原名锦县)位于渤海辽东湾畔,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美丽的沿海开放城市,素有“辽西走廊上一颗明珠”之美誉。1993年11月16日撤县建市。凌海市地理位置介于北纬40°48’-41°26’。

凌海市地处渤海辽东湾的环抱中,全市海岸线长83.7公里,沿海滩涂1.7万公顷,10 米等深线以内的近海水域9万公顷,盛产梭鱼、河豚鱼、对虾、河蟹、海参、贝类等多种优质海产品。

凌海市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战国时属燕国地,秦汉时属耳西郡,东汉为辽东属国之徒河县,三国时属魏国之昌黎县,晋代置西乐县于此,隋代为辽西郡之辖地。唐代属营州之汝罗守捉地。辽代属中京道,设锦州临淘军并置永乐县。金代因辽制仍名锦州,属中京路,元代属大宁路。明代置广宁中、左、右屯卫,清康熙元年(1662年)改锦州为锦县,隶属奉天府,从此开始仓锦县之名。康熙三年属广宁府,康熙四年裁广宁,锦州府,锦

县隶属锦州府、府县治所均设在锦州,宣统三年裁锦县复置锦州府民国二年撤锦州府重设锦县,隶属奉天省辽沈道。后废除道制,奉天省改为辽宁省,从此锦县隶属辽宁省,伪康德元年,置锦州省,锦县属锦州省,伪康德四年,市县分制,锦县治所仍驻锦州市。1945年光复后,锦县隶属于辽宁省。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接管锦县,于1945年9月成立锦县民主政府,隶属辽西专员公署。1945年11月锦州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占领,锦县民主政府北撤,1946年9月,热东地委在锦县、义县交界处开辟地区成立锦义联合县,隶属热河省,1948年10月,锦州解放后,锦县政府由班吉增镇郭大屯迁至锦州城内,6天后迁至城北锦县三区流水堡、1949年2月由流水堡迁至大凌河甸子,19 49年6月改锦县政叮为锦县人民政府,隶属辽西省。1954年8月,辽西、辽东两省合并后,锦县隶属辽宁省。199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锦县,设立凌海市。

西市区

西市区位于市区西部辽河入海口处,总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17万。全区辖7个街道办事处、8个直属公司,西市区经济发达,工业门类齐全,经济结构合理。

鲅鱼圈区

鲅鱼圈区,位于辽东半岛中部,渤海之滨,人口9.3万,面积65平方公里,辖4街道,区府驻海星街。

老边区

老边区地处市郊,东北与大石桥市毗邻,南与盖州市接壤,西与站前区相连,地形南窄北宽,总面积305平方公里。全区有4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69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即康乐、福安、通达、宁园、龙山),总人口126912人。

盖州市

位于渤海湾东岸,地处沈大高速公路经济带中部,是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城市。东与岫岩县、庄河市相邻,南与大连市接壤,北临营口市和大石桥市,西濒辽东湾和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独具一市连三港(大连港、营口港、鲅鱼圈港)之利。中长电气化铁路、哈大公路、沈大高速公路、庄林路纵贯全境,从盖州驱车2小时,即可到达大连周水子和沈阳桃仙机场,区位十分优越。盖州市是省辖县级市,总面积2915.52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6个办事处,总人口72万。

盖州市古称辰州,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就是商贾云集的辽东重镇。清代中叶,成为东北的“财货通衢”,“名闻八闽,声达三江”。

盖州农产品资源丰富,农、林、牧、副、渔各业兴旺发达,素有“北方大农业缩影”之称。初步形成了水果、水产、畜牧、白色农业四大主导产业。盖州绒山羊被誉为“国宝”,海蜇产量居全国之首。现已被国家确定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县、无公害水果示范县、秸杆养羊示范县,是全国重要的优质果品生产和出口基地、海蜇生产和出口基地、绒山羊生产基地。

盖州工业基础雄厚。门类比较齐全,已形成机械、轻纺、冶金、化工、建材、造纸、黄金生产等工业体系。乡镇企业逐步壮大,民营经济成为主体。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太阳升、西海、沙岗、榜式堡工业园区初具规模。矿产资源储量丰富,矿产开发方兴未艾。

盖州旅游资源丰富奇彩。境内古迹众多,景观迷人。已初步形成“一城一泉三山三海”观光旅游格局。国家级文物远古石棚、明朝玄真观虽历经沧桑,仍风韵犹存。赤山、青龙山、雪帽山景色秀丽,引人入胜。白沙湾、仙人岛、北海浪缓沙细,风光怡人,是观光、旅游、渡假的佳地。

大洼县

大洼县地处渤海湾中部,辽河三角洲腹地,辽河平原南端,由大辽河、辽河淤积退海滩涂发育而形成的滨海平原,无山无岗,地势平坦。东傍辽河,西临渤海,南与营口市隔河相望,北与盘锦市毗邻。海拔一般为2.5米至3.5米,由东北向西南以二万分之一的坡降,倾斜于渤海辽东湾。东北部、中部随着成陆逐垦农田;西南部为沼泽地带生长芦苇;沿海滩涂逐渐向海内延伸。

辽河湾环抱着县境的西南部。从辽河口到大辽河口,成弧型的海岸线长68.2公里,沙洲岸线长48.5公里。

境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区。受季风支配。四季分明。春季,多西南风,气温回升快;夏季,气温高,但无酷热;秋季,多晴朗天气,气温明显下降,雨量骤减,北风渐多;冬季,严寒季节,多西北风。

盘山县

盘山县地处辽宁省西南部辽河下游。位于北纬40°27′。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3℃,降雨量为623.6毫米,无霜期172天。

全县幅员面积2115平方公里,总人口28.1万人,辖17个乡镇。耕地75万亩(其中水田60万亩,旱田15万亩),牧草地4.8万亩,林地5.49万亩,苇田85万亩,滩涂30万亩。资源比较丰富,辽河,大辽河等13条大中小河流经县内在辽东湾入海,青年、红旗、八一、三大平原水库储水量达4000万立方米,大小坑塘星罗棋布。绿洲、湿地面积近百万亩,有亚洲第一大苇田和辽东湾最大的湿地。

辽河入海口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存着珍稀鸟禽丹顶鹤、黑嘴鸥等二百多个生物种群,中华绒螯蟹、凤鳍鱼等名特水产品也在这里凭借潮汐溯河产卵。

县域内有海岸线72公里,浅海滩涂30多万亩,天然饵料丰美,贝类鱼类繁多,人工养殖条件优越。

井盐可供开发利用面积2万亩,储量达15.8万立方米。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我国第三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主要产区以及国家特大型企业──华锦集团均座落于县域内。

这里的风景秀美迷人,有辽阔壮观的红海滩、闻名遐迩的辽河碑林和正在建设中的盘锦森林公园等旅游区,而且依傍闾山名胜风景区,是观光浏览的极好去处。

连山区

连山区位于葫芦岛市东北部。北纬40度45分,东及东北分别于锦州经济开发区、凌海市、锦州市太和区接壤,北与南票区毗邻,南临兴城市,西及西北靠建昌县和朝阳市朝阳县。总面积为1651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0个街道办事处,103个社区,全区总人口62万。

连山,明代称连山驿,又称连山铺,俗称连山。1906年(清光绪32年)设立锦西厅,1913年改称锦西县,县城设在今钢屯镇。1932年1月6日,日军侵入钢屯,因遭到当地爱国武装的强烈抵抗未能久驻。县署于当年1月16日迁至连山。

1985年2月14日,锦西撤县建市(县级市)。同年4月1日正式挂牌办公,隶属于锦州市。198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省辖锦西市,原锦西市(县级)撤销,成立锦西市连山区。1992年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连山区按县级体制管理。1994年9月,锦西市更名为葫芦岛市,连山属葫芦岛市辖区。

连山区境内自然条件比较好。全区有大小山峰百余座,以大小红螺山为骨架。境内有主要河流15条,其中以女儿河最为著名。区内自然资源丰富。迄今已发现19种,钼、铅

锌、金、耐火粘土、石灰石、煤炭储量为最大。全区农林牧副渔齐发展;工业生产突飞猛进;商业市场繁荣;运输、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境内铁路5条、公路28条;财政、金融健全,业务容量大增;科技、文教、卫生和体育事业都有长足发展。

龙港区

龙港区位于渤海北部海滨, 辽东湾岸的一座半岛上。位于秦皇岛、锦州港之间。全区总面积近120平方公里,辖两镇、六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2万人。

龙港区是一个以冶炼、造船、铁路、海运、空运构成了立体运输网络。锦葫公路与京哈公路相连,蔬港铁路与沈山线接轨,东距锦州机场30公里;葫芦岛港可停泊5万吨级以下货轮,是我过北方天然不冻良港。全区海岸线长54.5公里,盛产各种水产品。

龙港区一个风景秀丽的海滨旅游区。境内有两个海滨浴场和五座秀丽的公园。区内历史人文景观颇丰,张学良别墅,筑港纪念等遗址,至今保存完好。

绥中县

绥中县隶属葫芦岛市,位于葫芦岛市的南部,濒辽东湾。东隔六股河与兴城市相望,南临渤海,西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接壤,北枕燕山余脉与建昌县毗邻。地处北纬39°59′至40°37′之间。现辖13个镇,17个乡。面积约27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0万人。

绥中县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部山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1/3,较高的山峰有平顶山(海拔925米),龙门山和三山,中部为起伏平缓的丘陵,东南为平原和低洼地。河流有六股河及其支流黑水河、王宝河。此外,还有九江河、狗河、石河、猫眼河等大小河流百条。一般都源短流急,季节性比较明显。

本县处于南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1℃。一月平均气温-8.3℃,最低气温-23.3℃,北部-24℃;七月平均气温24.3℃,最高气温36.7℃。年平均降水量645毫米,无霜期174天。

绥中县呈“六山一水三分田”。东南部沿海平原是主要产粮区,主要农作物有玉米、高梁、小麦、水稻等。中部丘陵地带适于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生长。北部山区是水果重点产区,盛产苹果、白梨,有梨果之乡美誉,是国家优质水果基地县。全县现有果园65万亩,果树1600万株,年产水果35万吨,产值3.5亿元。

此外,蚕、人参等中药资源也较丰富。现有林面积166万计,森林占有率42.3%。绥中县临海,内陆有大小水库30多座,在水产养殖、水产加工和捕捞等方面都有突破性进展,主要海产品有鱼、贝类、虾类、蟹类、蜇类等。

绥中县的矿产主要有金、铝、锌、钼、硫铁、长石、硅石、磷等、工业部门有化肥、农机制造、电机、丝绸、酿酒、造纸、印刷、水产品加工等。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以服装、灯具、钢铁、建材等为龙头的一批企业集团和工业小区也已初具规模。

绥中县地处关内外咽喉地带,交通便利。京哈公路、沈山线铁路黄贯全境西东,绥在克公路穿越县境东北往兴城、建昌及河北省。此外,县乡公路把县内各乡镇连接起来。绥中港是绥中地产货水运码头,规模为3000吨级泊位,年吞吐量55万吨,为全县海上货运、振兴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绥中县山川秀丽,名胜古迹颇多,自然景观独具风采。位于李家乡境内的京东首关“九门口”,建于明洪武14年,是明代长城中的重要关隘之一。它飞跨河谷,险峻雄奇,号称“水上长城”,是中国古长城中的一绝。位于渤海岸边的秦汉宫遗址,已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深山峡谷中的妙峰寺双塔、蔚为奇观的前卫歪塔、水光潋滟的将军湖、以及老虎汀、下屯、新庄子、汤口等四大温泉等,构成了著名的游览胜地。绥中海域宽阔,是理想的天然浴场。

兴城市

兴城市位于葫芦岛市的东部,在辽东湾西岸,居辽西走廊中段。东南濒临渤海,西南依六股河与绥中县相邻,西北与建昌县接壤,北与东北毗邻葫芦岛市。地处北纬40°16′至40°50′之间。兴城市历史悠久,汉称柳城,明置宁远卫,清改宁远州,1914年改称兴城县,1986年改为兴城市。现辖5个镇,20个乡。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3万人。

兴城市境内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为松岭山脉延续分布丘陵地带。最高山峰黄顶山海拔701.8米,渤海沿岸为狭长的海滨平原,是沟通关内外的重要通道。较大河流有六股河、烟台河、兴城河等。

本县处于南温带亚温润性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8.7℃。一月平均气温-8.8℃,最低气温-24.2℃,七月平均气温24℃,最高气温38.2℃。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雨热同季,无霜期175天左右。

兴城市土地类型多样,土质较好,适于植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高梁、玉米、谷子、水稻等。油作物有大豆、花生,是我省花生重点产地之一。经济作物有棉花、烤烟、麻类等。丘陵地区适宜林果生产,以苹果和白梨为主,被国家农业部定为优质果生产基地。林业资源有松、柏、柞、椴、榆、槐等乔灌木。林地面积80万亩,森林覆盖率29%。近海鱼场盛产对虾、毛虾、海蜇、马蛟鱼、棱子蟹、贝类,海珍产品有海参、海龙、海马等。海沙蚕属兴城特产,远销日本。

兴城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锌、铜、钼、大理石、硅石、长石、重晶石、石灰石、无烟煤、花岗岩等20多种。其中铅锌矿和铜矿储量较大。工业部门有化肥、电机、建材、冶金、食品、机械、水泥、煤炭、造纸、针织、啤酒、轴承等。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一些工业产品等也打入国际市场。

兴城市交通发达。沈山线铁路和京哈线斜穿市境东南部,魏塔线铁路横贯境风北部,以兴城市为中心,县乡公路呈放射状通往各乡。海滨建有小坞渔港。

兴城市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颇多。以城、泉、海、山、岛等得天独厚的旅游、疗养条件,吸引了大批的海内外游客。兴城古城建于明宣得3年,距今已有56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4座明代古城之一。4座城楼巍然耸立。祖氏石坊在兴城市内南街,系省级重点文物单位。兴城温泉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含有钾、钠、钙、镁、硫、氡等种无素,水温达73℃,可治疗多种疾病,有圣水之美誉。海滨浴场水洁涌平。城东北首山,山坡松柏青翠,山中藏有朝阳左寺。峰顶筑有古时报警燃烟用的峰火台。菊花岛与海滨浴场隔海相望,曾是辽金时代远近闻名的佛教之地。岛上有唐王洞、九顶山、大悲阁、点将台、八角琉璃井等古迹。每当假日,游人可登岛览古、避署垂钓、拾贝捉蟹,尽情陶冶。

大连市

大连市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中国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位于北纬38度43分至40度10分之间,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辽阔的东北平原。是东北、华北、华东以及世界各地的海上门户,是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旅游城市。

全市总面积12574平方公里,其中老市区面积2415平方公里。区内山地丘陵多,平原低地少,整个地形为北高南低,北宽南窄;地势由中央轴部向东南和西北两侧的黄、渤海倾斜,面向黄海一侧长而缓。长白山系千山山脉余脉纵贯本区,绝大部分为山地及久经剥蚀而成的低缓丘陵,平原低地仅零星分布在河流入海处及一些山间谷地;岩溶地形所处可见,喀斯特地貌和海蚀地貌比较发育。

大连市位于北半球的暖温带地区,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0.5摄氏度,年降水量550--950毫米,全年日照总

时数为2500--2800小时。

大连地区主要有黄海流域和渤海流域两大水系。注入黄海的较大河流有碧流河、英那河、庄河、赞子河、大沙河、登沙河、清水河、马栏河等;注入渤海的主要河流有复州河、李官村河、三十里堡河等。其中,最大的河流为碧流河,是市区跨流域引水的水源河流。另外,还有200多条小河。大连地区淡水资源总量为每年37.8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34.2为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8.84亿立方米,两者重复水资源量5.8亿立方米。

现辖3个县级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1个县(长海县)和6个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另外,还有4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先导区(开发区、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

丹东市

丹东市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黄海北岸,鸭绿江畔,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洲市隔江相望,南临黄海,西界鞍山、营口,西南与大连市毗邻,北与本溪市接壤。市区地理座标为东经124°23′,北纬40°07′。丹东地区东西最大横距19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0公里。丹东市面积1.94万平方千米。丹东大陆海岸线长120公里,沿海有大鹿岛、小麦岛等岛屿。市人民政府驻振兴区。

丹东历史悠久,远在1.8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公元前六世纪,这里属周朝统辖。西汉时期在此设西安平县(今媛河上尖村古城址)和武茨县(今凤城市刘家堡城址),而后历朝历代都在这里建制。安东由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设置安东都护府而得名。1876年,清政府设立安东县。

1882年,清政府与朝鲜订立《中江通商章程》,在安东开辟市场与朝鲜直接通商。1907年,清政府宣布安东为贸易港。开港后,民族工商业兴起,中外商贾云集,内外贸易兴盛,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安东成为东北部地区的物资集散地和东北三大贸易口岸之一。

1937年12月1日正式成立安东市,先后成为安东省和辽东省省会所在地。1954年6月起为辽宁省省辖市。1965年,国务院决定将安东市更名为丹东市,其含意“红色东方之城”。

锦州市

锦州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东与盘锦、鞍山、沈阳市相连,西与葫芦岛市毗邻,南濒渤海辽东湾,北依松岭山脉与朝阳、阜新市接壤,下辖凌海市、北宁市、义县、黑山 4 个县(市)和古塔区、太和区、凌河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南站新区6 个区,共有建制镇48个、乡33个。全市总面积10301 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40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2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97.7公里。总人口307.1万,其中城市人口84.5万。

锦州市地貌结构为“三山一水三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从海拔400 米的山区,向南逐渐降到海拔20米以下的海滨平原。山脉连绵起伏,东北部有医巫闾山脉,西北部有松岭山脉,大、小凌河、女儿河横贯境内。

锦州市位于中纬度地带,属于温带季风型气候,常年温差较大,全年平均气温8℃一9℃,年降水量平均为540一640毫米。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各有特色,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较强。锦州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为发展农、林、牧、渔各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锦州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锦州最早叫徒河,战国时,锦州属燕地,秦统一六国后,现锦州大部分属辽东郡,两汉、三国时期属幽州昌黎郡,西晋属平州昌黎郡,北魏、东魏、

北齐为营州管辖,隋唐属柳城郡、燕郡,唐为安东都护府所辖。“锦州”一名是从辽代始称的,辽时锦州属中京道,金代属东京路、北京路。元属辽阳行中书省管辖,明朝属辽东都司,清朝时隶奉天府,改锦州为锦县。民国时期锦州属辽宁省管辖。新中国成立后,设辽西省,省会驻锦州市,1954年辽西、辽东两省合并,锦州属辽宁省。

锦州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证明,自远古以来,锦州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历代相传,人烟不绝,并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这里属冀、幽二州地。春秋时期属燕地,战国时属燕辽西郡地。秦、西汉时分属辽西、辽东郡地,东汉时大部属辽东属国。三国时属幽州昌黎郡地,晋代属平州昌黎郡地。隋代时西部属柳城(今朝阳)郡地,东部属燕郡地。唐代初属营州(今朝阳)总管府辖,后属安东都护府辖,废府后归平卢节度使辖。辽代分属中京道和东京道辖。公元911-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以汉俘建锦州”,锦州之名始于此时。金代改辽道制为路制,当时属北京路辖,元代分属大宁路和广宁府路辖。明代建军卫制,下设卫所,当时置广宁卫,广宁前、后、左、右、中(今锦州)屯卫,以及义州卫、宁远卫,先属辽东都指挥使司,后属辽东巡抚辖。清康熙元年并广宁中、左、右、三屯卫为锦县;康熙三年设广宁府,不久撤销;康熙四年设锦川府。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设县,当时各县属奉天省辽沈道辖;1928年废除道制,1929年省改名辽宁,当时各县直隶辽宁省: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县皆属伪奉大省;1934年设锦州省,管辖各县;1937年口伪政权施行市制,始设锦州市,中县分治,伪省、市、县公署皆驻锦州。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曾一度建立辽西专员公署和锦州市政府。1948年10月锦州解放后,属热河省热东专署辖,1949年1 月成立辽西省,省政府驻锦州;1954年8 月辽东辽西省合并为辽宁省,锦州市为省辖市,以后两次成立锦州专区,1968年专区撤销后实行市领导县体制至今。

营口市

营口市位于辽东半岛西北部,大辽河入海口左岸。西临渤海辽东湾,与锦州、葫芦岛隔海相望;北与大洼、海城为邻;东与岫岩、庄河接壤;南与瓦房店、新金相连。营口城区距沈阳市166公里,距大连市204公里,距鞍山市84公里,距盘锦市70公里。地理坐标处于北纬39°55′至40°56′之间。市域南北最长处111.8公里,东西最宽处50.7公里。市域总面积5365平方公里,占辽宁省总面积的4.88%;站前区和西市区面积66.3平方公里,鲅鱼圈区66.4平方公里,老边区505.4平方公里,大石桥市1610平方公里,盖州市3117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度96公里。长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哈大公路(202国道)、庄林公路(305国道)纵贯南北;大营铁路、营大公路、盖岫公路连接东西,交通十分方便。营口港(包括鲅鱼圈港区和老港区)为全国19个主枢纽港之一。市域内有两条跨市输油管道通向营口港(鲅鱼圈区),有一条跨省输油管道经过境内。

因处辽河入海口,又有军营而得名。清置营口直隶厅。1913年改设营口县,日本侵占期间为营口市。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复属辽宁省。

盘锦市

盘锦市是1984年建立的省辖市。位于辽河冲积平原的最南端,地理坐标在北纬40°41′—41°27区域面积4071平方公里,总人口120.8万。

盘锦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其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温度适宜、光照充裕。年平均气温8.6℃,无霜期170天,年平均降雨量627毫米,年日照时间在2700小时以上。

葫芦岛市

葫芦岛市是1990年1月新建立的省辖市(兴城市、绥中县、建昌县、连山区、龙港区、南票区)。总面积10415平方公里,总人口267万。优越的地理位置。地理方位为北纬40°56′,地处辽宁省西南部,东邻锦州,西接山海关,南临渤海辽东湾,与大连、营口、秦皇岛.青岛等市构成环渤海经济圈,扼关内外之咽喉,是中国东北的西大门,为山海关外第一市。

葫芦岛市海洋资源

葫芦岛市海岸线东起连山区塔山乡上坎子村老河口,西至绥中县万家镇孟家村红石礁,海岸线总长258公里。

岛屿:葫芦岛市海域中有5个岛屿,岸线总长33公里,它们依次是菊花岛、磨盘山岛、杨家山岛、张家山、小海山。

葫芦岛市滩涂面积有14693公顷。葫芦岛海区沿岸地带适于渔业利用的海底面积约有66667公顷,其中岩礁海底约760公顷,蕴藏着丰富的贝类和海珍品资源。

葫芦岛市海岸的主体类型为丘陵台地基岩岸。拥有可开发的中、深水港口资源。宜港岸线分布有6个宜港港址,自北向南依次是:葫芦岛、大酒篓、兴城小坞、菊花岛、长山寺、绥中二河口港址。

葫芦岛市近海浴场资源丰富,浴场岸线共20.69公里,是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旅游业的有利场所。

葫芦岛市有发展盐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宜盐滩涂8200公顷,滩面积平坦,降水量少,蒸发量大,为开展制盐业提供了优良的基础条件。

葫芦岛市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辽东湾连山区―绥中海域,是辽东湾海域石油资源的组成部分。此外,还拥有丰富的滨海砂矿资源。

葫芦岛市水域总初级生产力约为1200万吨。近海浮游生物有152种,其中浮游植物102种。本水域鱼类有4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约20多种,其中头足类5种,虾蟹类15种,海蟹2种。经济虾蟹类也只有中国对虾、鹰爪对虾、中国毛虾、三疣梭子蟹等十几种,但它们当中的许多种类产量颇高,经济价值高,在本市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常识 主要内容: 1、基本概念 2、发展优势 3、战略意义 4、战略定位 5、机遇挑战 6、原则目标 7、空间布局 一、基本概念 1、范围。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庄河市、普兰店市、瓦房店市、长海县、东港市、凌海市、盖州市、大石桥市、大洼县、盘山县、兴城市、绥中县)所构成。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至2008年末,常住人口约18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69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605元。2009年7月1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重点区域。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有5个重点区域,它们分别是处于渤海沿岸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营口沿海产业

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以及处于黄海沿岸的丹东临港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根据地理位置可以看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大体上呈现“V”字形布局,从而形成了引领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有力态势。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区域,在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3、我市情况。具体到葫芦岛市,在沿海经济带建设方面,我市从2005年的“三点一线”到后来的“一线七区”再到现在的“一线八区”开发开放战略,已经全部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点支持区域。“一线八区”的一线是指葫芦岛市沿海一线,八区是指打渔山园区、北港工业区、船舶配套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龙湾CBD中央商务区、兴城临海产业园区、绥中滨海经济区、觉华岛经济区。这八个园区起步区规划面积为100平方公里,重点打造石化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泵业基地、船舶修造和海洋工程基地、聚氨酯产业基地、数字技术产业基地和中央商务区。截至2009年末,葫芦岛市“一线八区”起步区有60平方公里实现“七通一平”,完成投资170亿元,引进项目338个,总投资规模1082亿元。 各工业区的基本定位: 1、北港工业区定位为“石油和装备制造基地”,已引进项目91个,总投资469亿元。2009年,将实现工业总产值5.5亿元,一般财政预算收入1.6亿元。 2、船舶修造园区定位为“船舶修造基地”,已入驻企业8家,全部建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

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 324份资料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 17945份资 料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纲要介绍> 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是以沈阳为中心,以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为支撑的重点区域。区域面积、人口分 别占全省44%和51%,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

63%和54%。该区域是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最大和发展程度最高的 经济核心区。为加快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发展壮大辽宁中部城市群,构筑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省 委、省政府的安排和部署,省发展改革委组织中部城市群各市和有 关科研单位,经过一年的努力,编制完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 发展总体规划纲要>。日前,省政府批准了这一规划,这标志着规划进入实施阶段。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对于加快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 一体化进程,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改进人居环境,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建设生态文明,增强竞争力、辐射力和区域综合承载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基本原则:一是互惠共享原则。明确各城市功能定位,以产业分工协作为核心,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空间重组,实现”双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辽宁沿海经济带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辽委办发[2010]22号 【发布部门】辽宁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0.05.12 【实施日期】2010.05.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辽宁沿海经济带管 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辽委办发[2010]22号) 各市委、市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 《关于进一步完善辽宁沿海经济带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地区、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辽宁省委办公厅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五月十二日

关于进一步完善辽宁沿海经济带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经国务院批准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我省沿海经济带建设和发展,现就进一步完善沿海经济带管理体制若干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设 撤销辽宁省“五点一线”开发领导小组,成立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为省委、省政府议事协调机构。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统一决策、统一部署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工作,研究审议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政策措施、重大项目布局以及其他重要事项,协调有关重大问题。 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既是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也是省委、省政府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工作机构。省开放办承担的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相关职责划入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研究拟定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提出促进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协调重大项目布局和推进工作;组织制定沿海经济带城镇总体规划;负责沿海经济带产业园区有关工作;统筹协调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负责沿海经济带发展有关信息统计、宣传推介、检查指导等工作;承担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

辽宁沿海经济带规划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此稿是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讨论并原则通过的文稿,正式文件将略有修改并于近期公布) 前言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重大意义 第一节发展优势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战略意义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发展原则 第三节战略定位 第四节主要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提升核心 第二节强化主轴

第三节壮大两翼 第四章产业发展 第一节做大做强优势工业 第二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三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第五章城乡发展 第一节推进城乡统筹 第二节提高城镇综合功能 第三节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六章社会事业 第一节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第二节努力扩大就业 第三节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第七章基础设施 第一节加快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第二节加强能源设施建设 第三节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第四节推进信息设施建设 第八章开放合作 第一节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二节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第三节加强国内区域合作 第九章资源环境 第一节节约保护水资源 第二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 第三节大力节约能源 第四节加强环境保护 第五节推进生态建设 第十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第二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节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第四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第五节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前言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约18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69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605元。(“五点一线”中的“五点”包括沿渤海一侧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盘锦辽滨沿海经济区、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以及沿黄海一侧的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大连花园口经济区;“一线”是指西起葫芦岛市绥中县、东至丹东东港市,连接“五点”全长1443公里的滨海公路。)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区域,在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其对东北等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制定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指导辽宁沿海经济

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产业项目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登沙河临工工业区https://www.doczj.com/doc/de13125621.html,/ ··········································· 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产业项目贴息资金管理办法 来源:登沙河临港工业区https://www.doczj.com/doc/de13125621.html,/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支持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以下简称园区)的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扶持和引导作用,加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产业项目贴息资金(以下简称“贴息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贴息资金是指:省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对园区重大工业项目给予的企业贷款利息补贴。贴息资金属于引导性资金,通过贴息方式吸引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对园区内产业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引导企业的投资项目向沿海经济带园区集聚,为项目落户和企业发展提供支持。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企业贷款是指:企业当年或下达贴息计划后一年内从中国境内银行(含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取得的一年期以上(含一年期)的专项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贷款。企业获得的流动资金贷款不予贴息支持。 第二章贴息资金使用原则

登沙河临工工业区https://www.doczj.com/doc/de13125621.html,/ ··········································· 第四条符合规划和产业政策原则。贴息资金支持的项目应符合国务院批准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的项目所在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并符合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对园区内规模以上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鼓励类产业、省政府确定的各园区主导产业项目优先给予支持。基础设施、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项目,不在本贴息资金补助范围。 第五条公开公正原则。贴息资金的使用对园区内符合条件的各种所有制和大中小型企业一视同仁。贴息资金相关政策及时对全社会,广泛宣传。拟支持项目对外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条不重复支持原则。两年内已享受省财政其他贴息资金支持的项目,原则上不再重复安排本贴息资金。 第三章贴息资金使用条件 第七条项目申报单位为注册并坐落在省政府批准的沿海经济带 重点园区和享受省政府沿海经济带相关政策区域内的企业。 第八条申请贴息的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 1.项目属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或《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非限制类、禁止类的工业项目。

辽宁沿海经济带

学号:0901020123 区域规划 学院:沈阳建筑大学 专业班级:09城规一班 姓名:曹成

辽宁沿海经济带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由南向北,已经形成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珠三角的深圳特区、长三角的上海浦东新区、京津冀地区的天津滨海新区四大开放区域。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我国唯一没有整体开发的沿海区域,也是东北地区开发开放条件最好的区域。中共中央国务院2003年明确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战略, 2005年又明确指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再次要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要继续发挥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作用。2005年初,辽宁省在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首先提出了“辽西沿海地区”的新概念,进而提出了建设营口沿海工业基地、开发大连长兴岛和辽西锦州湾的环渤海湾“三点一线”的区域发展战略。2005年末,在“三点一线”的基础上,增加了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和丹东产业园区,提出了“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06年2月,明确界定了五个沿海重点发展区域,同时正式出台12条促进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至此,“五点一线”战略格局正式形成。 “五点一线”的“五点”即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和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582. 9平方公里。“一线”即从丹东到葫芦岛绥中1 443公里的滨海公路。辽宁沿海经济带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6个省辖市,总面积为5. 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8%、东北三省的7%;人口1 769.9万人,占全省的41.8%、东北三省的16.2%;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51.6%、东北三省的24%。通过“以点连线、以线促带、以带兴面”的空间发展格局,辐射和带动距离海岸线100公里范围内的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形成使沿海和内地互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发展以石化、钢铁、大型装备和造船为重点的临港工业,发展加工贸易,发展物流、金融、信息等现代化服务业,形成产业特征明显和竞争力强的临港产业聚集区。2008年初,为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步伐,辽宁省政府决定扩大沿海经济带的重点支持发展区域范围,新增17个政策支持区域,规划总面积701. 11平方公里。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提出的意义 辽宁沿海经济带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是东北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开发“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是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必然要求,也为我国参与东北亚经济竞争打下战略基础。 1“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将推动辽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辽宁省沿海6市除大连市外,其他5市的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80%,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加快五个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可充分利用废弃的盐田、盐碱地和荒滩,使闲置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同时,营口、锦州、丹东等分别作为辽宁中部城市群经济区、辽西沿海经济区和辽宁东部地区的主要出海通道,这些沿海城市的发展将会对其腹地经济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进而实 现全省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人才政策措施研究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人才政策措施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对人才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并将人才的使用和培养提升到了战略层面。辽宁省沿海经济带作为新发展的区域,其开发建设更离不开人才的作用。通过分析已经出现的情况、问题和原因,根据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特点,强调在人才政策上,从开发、培养、留住等方面下大力度,奠定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人才基础。 [关键词]辽宁;沿海经济带;人才;政策措施 一、人才因素的重要性和国际间的竞争态势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表明:人才身上所具有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伴随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人才竞争也成为了国际间竞争的焦点。各国带着相同的认识,从多方面探索,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高端人才决定着高精尖领域竞争的胜败,世界各国已将争夺高端人才作为竞争的筹码。我国现处于由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转变的关键时期,但高层次人才资源短缺的现状,导致了部分高精尖领域水平较低,不利于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因此,在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已经成为了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随着人才主体意识的增强,为实现自身价值,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根据这一现状,各国采取了比较自由放任的宽松政策,目光不仅仅局限于培养和使用本国人才,而是放眼于全世界,在各个领域倡导“多元文化”和“多民族共存”,以增强本国的竞争优势。 二、辽宁沿海经济带人才政策执行状况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于2009年7月1日获得国务院批准,至此,辽宁沿海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渤海、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的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1〕辽宁沿海经济带占据优越的区位条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各城市相继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为新兴区域营造了极具吸引力的人才环境。除此之外,辽宁省还拥有产业、交通等方面的潜力,这是组成新的经济增长区域的重要因素。 发展中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出现了部分人才锋芒毕露、人际关系紧张、团队意识薄弱、过于争抢个人成果的问题。这些从侧面反映出“修身”的不到位,欠缺对于大局的考虑。同时,资金瓶颈也不利于人才的招募。辽宁沿海各城市除大连外,其他地区均出现缺乏财政资金支持的情况。资金不到位导致人才短缺,继而引发企业发展止步,结果可能造成企业亏本及人才流失等。人才学家杨敬东先生认为:“在社会评价中,肯定、赞同和鼓励什么样的人才,人们的成才目标往往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拉动海洋产业加快发展

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拉动海洋产业加快发展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辽宁日报》 核心提示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确立后,已经有效地带动了辽宁的陆地经济快速发展。 辽宁沿海经济带不仅要实现拉动内陆,同时也要实现拉动外海,促进我省海洋经济发展。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辽宁的海洋资源,切实使“海上辽宁”战略向纵深挺进,拓展效益增值空间,对促进我省现代海洋经济迅速发展、调整我省海洋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变海洋产业发展方式、减少经济发展对海洋非再生资源的依赖和使用量、强化对海洋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持,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此,“十二五”期间,我省应尽快形成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轴线的海陆双向牵动、对翼发展的战略格局。 辽宁海岸线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区位优势明显,海洋科技实力雄厚,海洋经济增速显著。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确立后,已经有效地带动了辽宁的陆地经济快速发展。到2010年底,辽宁沿海经济带确定开发面积约701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造船、石化、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产业,已吸引投资项目437个,总投资额达到1265亿元。因此,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我省的海洋资源,切实使“海上辽宁”战略向纵深挺进,拓展效益增值空间,对促进我省现代海洋经济迅速发展、调整我省海洋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变海洋产业发展方式、减少经济发展对海洋非再生资源的依赖和使用量、强化对海洋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持,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我省海洋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海洋经济增速快,成为我省经济加快发展的增长点。“十一五”是我省海洋经济实现数量积累、领域拓展和规模扩大的成长初期。目前我省已形成海洋渔业、海洋交通、海洋油气、海洋造船、海洋盐化工业、海洋旅游等六大海洋经济支柱产业,海洋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海洋产业总产值每年以22%左右的速度增长,从1996年的 207亿元增长到 2010年的3000亿元,占GDP 的比重由6.6%上升到16.7%,沿海地区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因此,全省海洋产业发展较快,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经济在全国举足轻重,位次亟待大幅度提升。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我省海洋产业产量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海洋产业产值位次在全国排名中有所提升,但总的来说,变化不大。广东海洋产业产值一直居于领先地位,浙江、福建、山东、上海等处于第

我国11个沿海省市产业结构分析

我国11个沿海省市产业结构分析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1-08-16 11:05:00 ]阅读:63作者:冯筱编辑:studa110711 摘要:科学合理地分析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未来发展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基础和起点。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通过对我国沿海11个沿海省市的产业数据处理,比较分析了辽宁省的产业结构状况,指出了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剖析其内部各行业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辽宁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沿海省市;辽宁省;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 一、前言 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组合关系。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区域健康发展的前提,从区域经济理论出发,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对微观经济的组合演变对区域经济发展变化起着直观重要的作用。产业结构的协调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区域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要求。 辽宁省作为中国的重工业基地,建国初期为全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来,辽宁省的经济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在总体竞争力上却逐渐落后与部分发展较快的沿海省份,尤其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方面进展不大。如今,辽宁省面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双重机遇,研究省内产业结构的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明确与其他迅速发展的沿海省的产业结构方面的差距,将有助于辽宁省抓住机遇,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使全省的经济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偏离-份额模型的建立 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11个沿海省份的产业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偏离-份额分析法(简称SSM),是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60年代相继提出的,19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SSM分析法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区或全国为参考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并据此解释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沿海城市汇总

1、大连:面积13,237平方公里,人口590.3万(2012年)温带季风气候,6市辖区、3县级市、1县。 2、旅顺:大连市南部,市辖区,面积506.8平方千米,人口21万,海洋季风气候。。 3、葫芦岛:辽宁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面积10302平方公里,人口285.4万人(2010年),温带季风性气候。 4、兴城:位于辽宁省西南部,面积2147平方公里,人口61万(2007年),温带季风性气候。 5、秦皇岛:河北省东端地级市,面积7812.4平方千米,人口:287万人(2009年),下辖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 6、乐亭:唐山市东南部,河北第一沿海大县,陆地面积1308平方公里,人口50万(2006年),暖温带滨海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7、滦南:渤海湾北岸,属唐山市,面积1482.6平方公里,人口57.08万,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 8、唐海(曹妃甸区):河北唐山副市级区,面积1943.72平方千米(2009年),人口26.87万(2012年),属东部季风区温带半湿润地区。 9、天津:直辖市,面积11946.88平方公里,人口1472.21万(2013年),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主要受季风环流的支配。 10、大港:天津市滨海新区,面积940平方公里,人口35万,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11、黄骅:河北省沧州市,人口44.35万,面积2219平方公里,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寒冷。 12、海兴县:隶属河北省东南部沧州市,面积915.1平方千米,人口22万(2004年),暖温带亚湿润气候。 13、威海:山东地级市,人口280.5万人(2014年),面积5797平方公里,北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具有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 14、烟台:山东地级市,面积13745平方千米,人口696万(2010年),温带季风气候。 15、青岛:面积10882平方公里,人口871.51万(2011年),气候湿热而多雨,呈现为海洋性气候特点。 16、连云港:江苏省地级市,面积7446平方公里,人口510万(2012年户籍人数),湿润的季风气候,略有海洋性气候特征。 17、盐城:江苏地级市,面积1.7万平方公里,人口721.06万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空气温暖而湿润,雨水丰沛。 18、南通:江苏省地级市,面积8544平方公里,人口729.8万(2013年),雨热同季,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区。 19、上海:直辖市,面积6340.5平方公里(2009年末),人口2347.46万(2011年),气候温和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性。 20、崇明:上海市,县,面积1141平方米,人口67.26万人,典型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 21、吴淞:上海市北部。 22、定海:浙江舟山,面积568.8平方公里,人口38.39万(2013年),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温和湿润。 23、镇海区:浙江宁波市境东北部,面积366.9平方千米,22.76万人(2012年),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24、宁波:面积9816平方公里,781.1万(2014年),亚热带季风气候,宁波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有低温连阴雨、伏旱、台风、暴雨洪涝、冰雹、雷雨大风、霜冻、寒潮等。 25、温州:浙江省辖地级市,面积12061平方公里,人口919.7万人(截至2013年底),中亚热带季风气候。

沿海经济带为辽宁与韩国的合作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沿海经济带为辽宁与韩国的合作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辽宁省是环渤海最富有生机的经济发展地区之一,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水、陆、空交通条件使利,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而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区域。辽宁与韩国隔海相望,人文相亲,友谊源远流长。从经济上看,同属东北亚经济圈,韩国是距离辽宁最近的经济发达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为辽宁与韩国的合作开拓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双方在资金、技术、资源、加工等领域的有效合作和对接,深化与经贸、金融等各领域的联系。 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战略地位及发展目标 1.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基本情况 辽宁沿海经济带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70万人(2009年末)。 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六市GDP占辽宁的58.3%,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辽宁的4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辽宁的58%。大连在沿海经济带中占有龙头地位,其GDP占到区域总量的56.2%,营口、锦州、盘锦、丹东、葫芦岛分别占10.5%、10.1%、8.7%、8.3%、6.2%。

2.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战略意义 2009年7月1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政府意图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完善中国沿海经济布局。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升北方沿海地区发展水平,促进东北地区与环渤海地区相互融合,形成全国沿海地区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有利于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强化服务和带动功能,进一步增强辽宁省和东北地区的总体经济实力,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推动形成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是更好地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提升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深化中日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加快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创造条件。 3.沿海经济带开发的空间布局、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的总体框架在空间布局上体现为“一核、一轴、两翼”。“一核”是指进一步提升大连核心地位;“一轴”是指强化“大连—营口—盘锦”主轴;“两翼”是指壮大渤海翼(盘锦—锦州—葫芦岛渤海沿岸)和黄海翼(大连—丹东黄海

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口估算模型分析

2012年4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A pril2012 第8期总第258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8T o tal N o.258 辽宁沿海经济带人口估算模型分析 韩洁芳1,姜照华2 (1.内蒙古科技大学国际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10;2.大连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辽宁大连 116000) 摘 要:在建立居住人口估算模型的基础上,相对准确地估算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深圳地区实际人口数量,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发展地区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口;估算模型;辽宁;沿海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F12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8—0005—02 辽宁沿海经济带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呈“N”字形走势,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6个省辖市,总面积5.65万km2,占辽宁省的38%。 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沿海经济带服务东北,面向东北亚,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生态环境优美和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 人口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口发展状态的正确分析、准确可靠的人口数据对国家宏观调控、地方政府管理和企业经济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及整个辽宁省的人口发展严格执行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很大成就。同时,多年来,由于城市化水平比较高,育龄妇女生育观念变化、生育妇女所在家庭的经济社会条件变化等原因,目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及整个辽宁省的人口增长率在全国是最低的,呈现出自然增长率超低的状态,人口老龄化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发展。 1 户籍人口状况 近几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户籍人口增长比较平缓,而且主要是机械增长。户籍人口从1992年的1635万人,增长到2008年的1775万人。辽宁沿海经济带,户籍人口2007年平均为1764万人,2008年为1775万人。 大连,户籍人口已接近600万人,全市户籍人口呈现出机械增长加速、人才引进力度加大、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平均初婚年龄稳中有升等特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市每年迁入人口5~10万人,带动人口总量小幅增长。 2 对居住人口的估算 常住人口是指一定时间内(一般为半年以上)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域的人口,主要包括:除离开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现在本地居住户籍在外地且离开户籍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如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等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登记的人[1];李波[2]认为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的区别主要在于住所是否具有稳定性。我国《民法通则》第15条规定:公民以他的户籍所在地的居住地为住所,经常居住地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住(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居住地)地视为住所。常住人口的住所具有固定性,住所易于确认。暂住人口的住所不稳定,流动性比较强,如果不通过暂住证进行登记确认,住所就难于确认。 所谓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跨越一定的行政辖区,在异地滞留、暂住、不时返回的人员。对流出地来说,是指临时外出的人口,包括离开户籍所在地时间较长,尚未返回的人员。对流入地来说,是指临时滞留、暂住人口,包括在本地长期居留如务工、经商等尚未取得本地常住户籍的人口[3]。 本文的“居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该地域的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暂住的流动人口。“居住人口”可以更好地反映人口的实际状况。 表1 居住人口的估算数据 Y(居住人 口/户籍 总人口) X1(从业人员 数/户籍 总人口) X2(年末 电话机数/ 户籍总人口) 2003北京 1.290.610.59 2003重庆 1.020.550.17 2003烟台 1.040.570.32 2003宁波 1.310.700.44 2003深圳 3.69 2.80 2.34 2003沈阳 1.020.150.40 2003南京 1.180.490.40 2003长春 1.030.470.21 2003苏州 1.420.590.47 2003无锡 1.30.590.42 2004北京 1.290.730.73 2004烟台 1.030.600.37 2004青岛 1.140.630.43 2004宁波 1.380.720.54 2004广州 1.450.740.71 2004深圳 4.85 3.40 2.46 2004厦门 1.470.820.60 2004南京 1.220.530.51 2004长春 1.050.520.25 2004杭州 1.280.730.55 2004苏州 1.540.600.64 数据来源:《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方城市统计资料汇编》(2004年~2005年) ? 5 ? 收稿日期:2012-02-23

2020年(发展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

(发展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规划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辽宁省人民政府 2007年3月15日 目录 壹、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背景 二、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意义 (壹)基本情况 (二)主要优势 (三)战略意义 三、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战略构想 (壹)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战略定位 (四)发展目标 四、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任务 (壹)以“五点”开发为切入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以城镇体系建设为载体,打造沿海宜居地带(三)以航运中心建设为龙头,提升整体服务功能(四)以产业集群建设为支撑,强化区域竞争能力(五)以开发区建设为抓手,构筑对外开放先导区

(六)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五、构筑沿海和腹地良性互动新格局 (壹)加强和中部城市群良性互动 (二)加强和辽西腹地良性互动 (三)加强和东北腹地良性互动 (四)加强互动保障设施的建设 六、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壹)加强软环境建设,创造发展条件 (二)加快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三)用好用足政策,加快建设步伐 (四)加大开放力度,提高开放水平 (五)抓好项目建设,增强支撑能力 (六)加快人才开发,提供智力保障 (七)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统筹规划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重要战略的实施,为辽宁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做出的构建沿海经济带、加快形成沿海和腹地互动发展新格局的重大决策,按照《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壹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壹、沿海经济带发展的主要背景 从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见,沿海地区已经成为引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前沿和主流地带。因此,开发建设沿海经济带关系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大局,意义重大。 从国际见,经济发展环境总体上较为宽松。壹是区域经济壹体化步伐加快,生产要素于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组合,区域经济壹体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拓展空间、增添活力、规避风险、实现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经济带和均市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二是全球性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于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新壹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步伐明显加快。三是科技进步

辽宁沿海地区规划

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此稿是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讨论并原则通过的文稿,正式文件将略有修改并于近期公布) 前言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重大意义 第一节发展优势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战略意义 第二章总体要求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发展原则 第三节战略定位 第四节主要目标 第三章空间布局 第一节提升核心 第二节强化主轴 第三节壮大两翼 第四章产业发展 第一节做大做强优势工业 第二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三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第五章城乡发展 第一节推进城乡统筹 第二节提高城镇综合功能 第三节推进新农村建设

第六章社会事业 第一节积极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 第二节努力扩大就业 第三节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第七章基础设施 第一节加快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第二节加强能源设施建设 第三节加快水利设施建设 第四节推进信息设施建设 第八章开放合作 第一节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二节扩大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第三节加强国内区域合作 第九章资源环境 第一节节约保护水资源 第二节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资源 第三节大力节约能源 第四节加强环境保护 第五节推进生态建设 第十章保障措施 第一节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第二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节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第四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第五节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前言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约18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69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605元。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区域,在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发挥其对东北等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特制定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指导辽宁沿海经济带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相关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2009—2020年。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重大意义 第一节发展优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我国北方沿海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具有诸多的比较优势。区位优势明显。位于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是东北经济区与京津冀都市圈的结合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与日本、韩国、朝鲜隔海邻江相望,邻近俄罗斯、蒙古,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欧亚大陆通往太平洋的重要通道。资源禀赋优良。拥有约2000平方公里的低产或废弃盐田、盐碱地、荒滩和1000多平方公里可利用的滩涂;镁、硼、钼、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较大;宜港岸线约1000公里,80%以上尚未开发;双台河口、丹东鸭绿江口湿地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陆域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工业实力较强。造船、机床、内燃机车、成套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石化、冶金等原材料工业在国内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电力等能源工业规模较大;拥有一批国家骨干企业和大量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及产业工人。交通体系发达。大连、营口等港口拥有300多个生产性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32个,已同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依托沈山、哈大等干线铁路,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疏港和支线铁路运输网络;沈大、沈山、丹大、盘海营等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区内;大连、丹东、锦州3个空港已开辟87条国内航线和46条国际航线。 第二节机遇与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继续深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东北地区步入全面振兴的新阶段,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加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国家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日益加快,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创造有利条件。辽宁沿海经济带进一步发展仍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整体发

辽宁省有哪些沿海城市

辽宁省沿海城市 辽宁简称辽。因辽河纵贯省内,取辽河流域永久安宁之意而得名。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南部,南临黄海、渤海,西南与河北省接壤,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为邻,东北与吉林省毗连,东南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 辽宁战国时为燕地,置辽东、辽西两郡。秦朝仍设辽东、辽西二郡。西汉时,辽宁属幽州,置辽东、辽西、玄菟三郡。东汉时增设辽东属国地。三国时仍属幽州,置辽东、昌黎、玄菟三郡。西晋时属平州,各郡县不变。东晋时为前秦、三燕(前燕、后燕、北燕)。北魏、东魏、北齐时为营州,统领辽东、昌黎、建德、营丘四郡。隋置燕、柳城、辽东三郡。唐设安东都护府,辖新城、辽东城、建安诸都督府。辽、金、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族等少数民族迁入辽宁,使辽宁地区的开发日趋迅速,辽代属东京道、中京道、上京道。金代为东京路、咸平路、上京路、北京路。元代为辽阳行省和中书省,设辽阳路、沈阳路、开原路、广宁路和大宁路。明为辽东都司。清初置盛京,清末为奉天省。民国沿清制。1929年改称辽宁省。1931~1945 年日本侵占期间,划分为奉天、锦州、安东三省。1945~1948年国民党时期划分为辽宁、辽北、安东三省及沈阳市。1949年后划分为辽东、辽西两省及沈阳、旅大、鞍山、抚顺、本溪5个直辖市。1954年两省合并,正式成立辽宁省。 辽宁省海岸线总长292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2292.4公里,岛屿岸线627.6公里。全省有岛、坨、礁506个,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海岛266个,总面积191.5平方公里。全省管辖海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滩涂面积310万亩。广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有海水鱼200多种,虾、蟹、贝30多种,藻类100多种;优良港址44处,渔港77处;沿海旅游资源丰富,沿岸有海蚀景观、滨海湿地景观及海滨浴场;有大连金石滩国家级旅游渡假区,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全省总人口4217万人(2004年)。 实施建设“海上辽宁”战略以来,依靠科技进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长足进展,基本形成了海洋经济的6个支柱产业,即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海洋船舶制造业、海盐业、沿海旅游业,同时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等相关产业开始兴起。2004年海洋捕捞产量149.12万吨,海水养殖产量197.03万吨,海洋渔业总产值达446.04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总产值120.0亿元,海洋货物运输量4366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24002万吨,通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洋石油产量19.99万吨,天然气产量9911万立方米,总产值3.21亿元;船舶制造业努力开拓国内外船舶市场,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大力开发新产品,建造船舶196.74万吨,工业总产值108.42亿元;海盐业,有盐田面积4.9万公顷,海盐产量204.0万吨,产值5.06亿元;沿海旅游业拥有旅行社884家,其中,国内旅行社817家,国际旅行社67家,接待入境旅游者68.2万人,旅游收入203.65亿元。2004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932.23亿元,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全省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辽宁省沿海地方 ●大连市: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长海县、瓦房 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 ●丹东市:东港市 ●锦州市:凌海市 ●营口市:西市区、鲅鱼圈区、老边区、盖州市 ●盘锦市:大洼县、盘山县 ●葫芦岛市:连山区、龙港区、绥中县、兴城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