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语教学在中国实行的逆向思考

双语教学在中国实行的逆向思考

双语教学在中国实行的逆向思考
双语教学在中国实行的逆向思考

双语教学在中国实行的逆向思考

摘要:21世纪初,我国部分地区开始流行“双语教学”,教育部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双语教学的发展,然而在双语教学热潮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却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即从本质上说,双语教学在我国是否具有可行性。这里涉及国界之间的双文化语境问题。因此本文试图分析我国双语教学实行之下存在的实际问题,用文化理论来解读双语教学生存的原因。

关键词:双语;双文化;思维类型;民族文化

近年来,教育都陆续出台针对双语教学的政策,制定了一系列相对严谨的评审指标。旨在大力推进国内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工作,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运用于专业课程,进一步培养国际交流能力,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然而目前,学界对于双语教学的内涵并没有统一的界定,甚至对其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也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由此造成了国内各大高校实践操作的失衡。这里的“失衡”包括评审指标的失衡、课程设置的失衡、教学效果的失衡等内部和外部的制动性因素。如果没有统一性的硬指标作为评价的依据,其支脉的实际操作必然无所适从,而达不到原初的目标。基于此,本文试图深入剖析双语教学的背景系统,检视这种教学方式对国内高校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最后针对现状提出几点建设性的实践探索。

一、双语教学下核心因素的现状

(1)教师群体现状。教师是高校教学运行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因素,尤其在双语教学环境下,双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已然成为一个“紧箍咒”。教育部在2010年2月颁布了一套《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其中“教师队伍”的各项指标总和占25%,主要从教学水平(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学术造诣高)、外语水平(有一定国外学习经历,外语水平高)、双语教学经验(双语教学经验丰富)等项目进行了框定。从本质上说,这些指标的“高”与“低”是无法量化的。比如,“一定的国外学习经历”是指一年还是五年,是指游玩学习还是全日制学习。其次,各大高校之间由于地域以及经济等状况的差异,也必然存在高校之间量化标准的隐性失衡,这种隐性失衡自身就存在不可量化性。再者,教师的英语口音也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每个教师先天的地方口音,再加上其后天第二语言的口音,两者夹杂起来的教学语音差异越大,学生的接受程度越受影响。上述这些因素势必造成评审的不合理。

《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诊断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评价双语教学在《诊断学》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方法对2010级临床医学生分别选取50名学生为观察组,5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平时考勤、课堂活跃程度、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接受双语教学的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信息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平时考勤4.88±0.12,课堂活跃程度4.69±0.33,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94.32±5.17 ,理论考试平均成绩88.54±10.2;对照组的平时考勤3.54±0.36,课堂活跃程度3.70±0.23,技能操作考试平均成绩89.18±3.69,理论考试平均成绩73.95±11.5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诊断学》双语教学不但增加学习兴趣,还可提高学生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结论双语教学可明显提高学生学习《诊断学》的兴趣,且无论是在知识掌握还是技能操作方面均获得较理想成绩。 标签:双语教学诊断学医学英语 为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医学人才,加速我国的生命科学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实行双语教学也成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诊断学》是医学院校的专业必修课,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一门桥梁课程,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1]。为此,我们在2010级临床医学本科《诊断学》教学中选择了部分学生实行了双语教学,并通过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解双语教学的效果,总结了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为日后开展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来自于大学三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50人为2010级学生,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20~24岁,平均为(20.37±1.25)岁。纳入标准:(1)均为自愿报名;(2)具备自学能力;(3)大学英语平均成绩70分以上或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且英语听说能力测试合格。排除标准[4]:(1)不愿参加双语教学的学生;(2)英语水平不符合要求者;(3)因休学等其它原因而无法完成研究者。对照组为同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共50名,男34例,女16例。年龄20~25岁,平均为(20.09±2.20)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及专业成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2.1 教学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按《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观察组采取中文与英语的双语教学方式授课,对照组仅采取单一母语授课。具体内容:(1)授课方式:均为小班(<50人)讲授;(2)教学手段:制作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播放教学视频,应用教学模型等,提升学生的听课兴趣及理解效率。观察组师生互动要求应用英语对答,制作的教学PPT为全英文,

中西方双语教学异同研究与思考

第16卷第4期2011年8月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16No.4 Aug.2011 中西方双语教学异同研究与思考 罗晓语 (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104)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双语教学产生的背景、双语教学的内涵和双语教学的模式进行比较和对照,探讨国内外双语教学的共性与差异性,以期更好地为我国双语教学服务。 关键词:双语教学;产生背景;内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7X(2011)04-0121-05 Research and Thinking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Bilingual Teaching LUO Xiaoyu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Xiangtan Hunan,411104,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by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their background,connotation and teaching model,with the hope of serving China's bilingual teaching better.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background of origin;connotation;teaching model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崛起,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迅速扩大并深入各个领域,既精通汉语又通晓外语(主要是英语)尤其是精通专业领域方面的外语的双语型人才,必将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双语教学正成为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并在高等院校迅速发展起来。 然而,国内双语教学的产生与发展和国外的双语教学有很大的差异,其背景、内涵、目标和教学模式都完全不同,对两者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双语教学的发展和完善。 一双语教学产生的背景比较 双语教学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加拿大。当时的两国政府为了能让大量涌入的移民尽快地融入社会,顺利地工作、学习和生活,就以当地主流语言并结合移民的母语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美国实行双语教育最早可以追溯至19世纪30-40年代。在俄亥俄州,德语移民要求用德语和英语对孩子进行双语教育;在路易斯安那州,采用法语和英语并用的双语教育法;在新墨西哥领地,采用西班牙语和英语并用的双语教育法。到19世纪末,已发展了挪威语、意大利语、波兰语、捷克语等与英语并用的双语教育法。在当时的背景下,采用移民国家语言进行教学,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有关移民国家的文化传统。但随着这些移民后代在美国这个大熔炉中被熔化,双语教育失去了原有意 121 收稿日期:2011-06-0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现状调查及对我国外语人才培养政策制定的影响研究”(09BYY027) 作者简介:罗晓语(1981-),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工程学院讲师,英国布鲁内尔大学硕士生,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英语教育及国际贸易研究。

基础会计(双语)教学心得

《基础会计(双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总结 为将我系会计学专业学生培养成富有创新思想、开拓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我系决定推行《基础会计(双语)》课程教学。在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由李珊珊老师和何吾洁老师共同承担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两位老师在经过认真的备课和实践后认为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符合由课程的特点和任务。 会计双语教学有2个主要特点:第一它的教学内容是会计学知识;第二它是双语教学。与之对应的教学任务也有2个,即会计学知识的传授任务和英语语言的教学任务。会计学知识的获取是会计教学的首要任务,由于知识表述形式的变更,会计双语班的学科内容教学方法必须作相应的改进和创新。我们总结几年来双语教学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学生的要求和反馈意见,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做了改进: 第一,课堂语言的使用。由于大专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尚未达到能接受完全用英语讲授课程的水平。因此对重要的会计概念、定律和公式必须使用两种语言进行讲解,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要的专业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主要方法。教学实践证明,会计概念、原理的领悟要靠学生在教师引导之下积极思考,通过思维再创造形成清晰的会计概念。全英语讲课无法牵引学生思维,破釜沉舟式的全英语授课只能以传授会计知识低效益为代价,因此我们主张使用保持过渡式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我们在会计专业《基础会计(双语)》课的做法是:书面的教学环节全英语化。包括采用原版优秀国外教材、全英文板书(含多媒体) 、全英文作业(习题的解答、知识点的总结、热点问题的调研报告、部分章节的自学课件)及全英文考试。用中文讲透并力图一步到位,配合同步显示的多媒体课件建立会计知识的双语表述沟通。 第二,多媒体和网络的应用。双语教学班的课件应当不同于非双语班的课件。许多在普通教学班中可用口头表达的教学内容,应当在双语班的教学课件中出现。其目的在于帮助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听懂课程内容讲解,并强化语言知识。电子科学与应用会计学院为大学会计课程双语教学班的学生配备了美国原版英文教材《Principles of Accounting》第二版。该书内容极其丰富,其中会

浅谈正确认识中国的双语教学

浅谈正确认识中国的双语教学 【摘要】:中国的双语教学一路走来一直伴随着两个不同的声音,表示否定的观Array点中有的认为双语教学并不符合中国国情,也有的提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双语教 学正逐渐显现出了问题,但笔者认为这并不能由此推断出中国的双语教学也面临挑战。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从而发展我们国内的双语教学,笔者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加以佐证,旨在为中国的双语教学的推进捡柴拾薪。 【关键词】:模式,挫折,实践,中国特色 【正文】: 中国的双语教学从一个备受争议的新事物一路走来,走到今天,现状如何,未来又 将如何,值得思考。双语教学的倡导者普遍认为双语教学的开展可以改进长期以来我国 英语教学“耗时低效”的现状,提高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同时双语教学被认为是当代社会 国际化潮流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和世界接轨的必然选择,在中国实施双语教学,将有助 于革命性的提高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国际人才。但也还是有很多对于双语教学表示怀疑 甚至否定的声音存在:有观点认为中国并非双语国家,英语在中国始终是“外语 (Foreign Language)”而非“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我国实行双语教 学名不符实。也有人认为在孩子的低龄阶段用第二种语言进行双语教学会冲淡学生对母 语的掌握,影响学生用母语思维的能力。另外,还有观点认为在中国实行双语教学的现 实条件也不具备,比如师资、教材、政策等,所以当前最实际的还是要加强英语学科的 教学。在笔者的耳边也经常听见一些教师同行对于双语教学的消极评价,认为双语教学 只是一时的星星之火,并不足以燎原。 不可否认,中国的双语现状的确有不足之处,知名英语专家包天仁教授曾经对双语 教学是否适合中国国情作过分析:首先,中国是非移民国家,中国的英语教学是“英语 外语教学”(TEFL: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不是“英语作为第 二语言的学习”(TESL: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中国的社会主 流语言是汉语,进行双语教学有违语言教育教学规律;其次,中国的双语教学缺少理论 支持,目前不少地方对于双语教学的基本概念还未搞清楚,并且缺乏得力的教学措施, 如教学大纲、授课标准、有效而具体的班级组织形式等,还存在双语师资严重不足,双 语教材匮乏等问题;再者,英汉两个语系相差很大,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而言,缺乏社会 和家庭的语言环境,学生学习英语的负迁移太多,正迁移太少。 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首先我们应加以正确对待和认识,可以看到,它们中的一些 是难以改变的现实,但绝大部分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难题。作为一名处在教学一线的双语 老师,笔者坚持认为:双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是革命性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出路所在, 也是中国迎接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双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虽然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而其他地区或国家的双语教学也正显现出了一些问题,但 我们不能由此怀疑中国选择双语道路的正确性,更不能半途而废,或是将双语教学作为 一个用来展示的漂亮筹码,只在有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亮一下,更多的时候让她深藏闺中。 我们应该抱着为学生负责任,谋发展的态度来正确客观的对待双语教学。笔者认为应该 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正确客观地认识中国的双语教学 为何要强调是中国的双语教学?双语教学可以概括为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 语言学科的教学,但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如在加拿大,美国,澳

谈双语教学的意义

谈双语教学的意义 [摘要]大力展开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全面提升民族教育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前,新疆正全面推动双语教学,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双语教学工作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当今世界,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语言文字作为信息的一个重要载体,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新疆工作时指出:“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语言的作用十分重要。语言不通,就不能交流。为了增强学习和交流,各个民族要克服相互之间的语言障碍。汉族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也要学习汉语,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语,这样才能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所以,必须从提升民族素质和促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理解实施双语教学、实现“民汉兼通”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双语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现象。当今社会,任何国家、任何地区、任何民族都不可能不与周围的国家。地区和民族交往,只要交往,双语就成为第一需要。推动双语,对促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通过实施双语教育发展了自己。日本明治维新后,在大力发展教育的同时,积极推行外语教育,从西方引进科学技术和人才,促动了国家的发展,使当今日本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沙特阿拉伯是绝绝大部分人讲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为了培养专门人才,他们每年要送3000人出国留学,国内所有的医科、理工学院的绝大部分专业都用英语授课,只有伊斯兰大学用阿拉伯语授课。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人口大国,该国实行双语教育,使用英语教学,英语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使该国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现已成为软件大国,在这个领域走在了世界科学技术的前端。新疆要发展,民族要发展,需要培养出一大批少数民族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和具有现代管理知识的管理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如果仅仅是只懂得本民族语言,而不通晓汉语和外语是不可能实现的。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在多种语言的社会环境中,必然要使用多种语言实行交际。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新疆的少数民族要走向世界,必先走向全国,而走向全国,必先学好汉语。实践证明,新培养的一大

审计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审计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吕伶俐 (湖北经济学院武汉 430205) 摘要:2001年,教育部要求高校必须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各大高校纷纷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但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来指导双语课程的教与学及衡量双语教学的效果,双语教学仍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本文结合审计学双语教学的实践,提出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并从强化师资培训、确定授课对象、调整授课时间、创新双语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改善双语教学效果的思路。 关键词:审计学;双语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模式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熟练应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成为各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的首要课题。2001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规定高校必须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自此,双语教学在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双语课程开设数量已成为衡量高校或院系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经过九年的实践,双语教学取得了许多喜人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结合笔者所在院系开设的审计学双语课程,从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出发,提出双语教学中的困惑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思路。 一、开展审计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的趋同,同时,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及国际会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规模急剧扩张。作为会计审计专业的学生,需要通晓会计审计国际化语言,熟悉国际会计审计准则,了解国际会计审计实务,并具备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双语教学实现了专业知识和外语学习的有机结合,满足了新形势下市场对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 同时,双语教学也是深化会计审计专业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当前会计审计理论主要来源于西方国家,而且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国外的原版教材一般都会随之修订完善,而国内吸收新知识并编写成中文教材出版需要较长的一个过程,导致不少中文教材内容陈旧过时。因此,选用优秀的英文原版教材进行双语教学,有利于师生及时学习和掌握学科前沿理论知识,推动学科发展进步。教师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相长,从原版教材中汲取有益的启示,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可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此外,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还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二、审计学双语教学中的困惑 1.教师及学生的外语水平制约 在《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双语教学主要指双语授课课程的开设,且对双语授课课程有明确的定义:双语授课课程指采用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时达到该课程课时的50%及以上的课程。由此规定可以看出,一个学校要开展双语教学不但需要有相应的教师资源,而且为了保证双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外语素质。但是,不少普通本科院校师资不足,更缺优秀的学生资源,致使双语课程开设效果

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28卷第5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9月 Vol. 28 No.5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Sep. 2006 ────────── 收稿日期:2005-12-19 作者简介:张雪玉(1972-),女,河北唐山人,河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 128 - 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张雪玉1,肖本罗2 (1.河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2.华北煤炭医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形势所需,可以弥补高校外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了解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实际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双语教学;高等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6)05-0128-02 我国开展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国际交流需要,应对时代挑战。而我国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已难以胜任这一新时代的挑战,双语教学是适应社会新发展而采取的新举措。 一、当前高校外语教学中的问题 1.英语基础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严重脱节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各学校间存在着差距,发展极不平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比较低,自主学习能力差。另外,高中英语教学服务于高考,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造成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脱节,新生入学后往往不适应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脱节 由于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围绕四、六级考试而进行,因此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应试教育思想左右着大学英语教学,所以教师在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与应试能力之间处于矛盾状态,使学生顺利通过四、六级考试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大学英语教学忽视了语言学习中循序渐进的原则。 3.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学生进入大学英语学习的动机不是很明确,由于过多关注四、六级考试或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等应试能力,对外语应用能力水平要求不高,造成真正有效学习英语的时间、精力投入不足,最终英语应用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要求。 4.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矛盾 在大学学习中,英语与专业学科的学习相对独立,而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也不能自觉地与自身专业的学习结合起来,专业英语水平低,自身利用外文文献资料能力不够,对其日后的专业学习造成一定障碍。 二、双语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双语教学是应用两种语言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当今我国的教学实际情况下,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各阶段教学模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1 2 3 4 5 C —Chinese (汉语) E —English (英语) 根据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状况,双语教学应遵循这样一种模式:从传统的母语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最终努力达到全英语教学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自身能力及学生英语水平,同时兼顾本学科专业的发展,逐步进行教学模式的转换,切不可盲目追求双语教学。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注重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语言是交际工具,外语教学有着相对特殊性,因此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双语教学的出发点。在开展双语教学时, 要根据本学校各个专业的特点和学生能力水平,合理制定有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目标也要有所调整。总之,以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为目标,注重教学实效性。 3.针对语言应用能力目标,调整教学评估测试体系 测试作为一种检查教学的手段,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现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基本上是将四、六级考试结果作为对教师教学成果评价的最主要的手段。实际上要对教学进行全

国内外双语教学现状

国内外双语教学现状 摘要: 本文旨在介绍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双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师资队伍的现状、双语教材的现状以及国内外中小学双语教学现状,从而得出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现状。 关键字:国内外双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国外双语教学研究简况:20世纪20年代末,国际教育局在卢森堡召开了首次双语教学会议,还专门设立了世界双语教学研究中心,并创办了国际学术期刊《双语教学评论》。 由于双语教学在西方国家兴起较早,各国教育家和学者对此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代表性研究成果有:科林贝壳的《双语现象与双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

《双语与双语教育概论》;贝壳、琼斯合编的《双语现象与双语教育百科全书》;麦凯、西格恩合著的《双语教育概论》;哈桑洛芙的《双语学》;克拉申的《二语习得和二语学习》 ;卡明斯的《双语现象与特殊教育》;兰伯特的《加拿大双语能力发展实验》;弗雷德吉尼希的《通过两种语言学习:沉浸式和双语教育之研究》等 参考黄安余:《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国内双语教学研究概述: 1.出现了一批专家学者:20世纪末以来,我国学界开始重视研究双语教学问题,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学者、机构与组织数量有限。双语教学研究的学者主要分为三类:研究教育学的、研究外语专业的、研究其他学科的。代表性人物有王斌华、王莉颖、江宏德、赵慧、宦金茹、钟启泉、俞理明、燕国才、钱源伟等等。 2:出版了一批学术著作,他们是王斌华的《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双语教学的回眸与前瞻---国际视野本土实验》;王莉颖的《双语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等等 3:发表了一批学术论文,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笔者登陆中国学术网,以“双语教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搜索到学术论文和

浅谈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浅谈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摘要:双语教学在许多甘南的学校纷纷开展,但由此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关键词:藏汉双语困难对策教学资源 现在甘南州,确切地说在教育教学领域,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对什么是藏汉双语教学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就甘南藏区而言,在藏汉双语教学领域,目前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的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即在各级各类民族中小学,以藏语文授课方式为主,除汉语文外,其他学科全部用藏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第二种模式,即以汉语文授课方式为主,除藏语文外,其余学科均用汉语言文字进行教学。至于在以上两种教学模式中,到底哪一种模式更符合藏汉双语教学的发展规律,更有利于藏汉双语教学的长期发展,是非常值得每一位真正关心藏汉双语教学工作的人去思考的问题。本人才疏学浅,更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但作为一名藏汉教学的实践者,不仅有义务,而且更有责任去关心这个问题。因此,谈一谈自己对藏汉双语教学的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藏汉双语教学中应以母语教学为主 要开展好藏汉双语教学,我认为,在以上两种模式中,必须而且只能采用第一种模式。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和评论家余光中先生说过:“外语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母语才是我们的根本。”日本著名文化教育学家岸根卓郎也说过:“丢弃母语,就是通往毁灭文明的捷径。”他们强调的无非就是母语教育的重要性。当然,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需要在借鉴和交融中与时俱进,但作为少数民族更应该树立语言文字的主权意识,认识到母语教育的重要性,防止在强势语言的侵蚀中丢失自我,失去母体文化的生存根基。 2、开展双语教学,应从教育的发展规律出发 通常情况下,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开发其体力和智力的活动。开发人的智力离不开语言,而思维作为一个系统而言,语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语言就是思维的工具。进而言之,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母语和思维的联系是一种自然的联系。因为,一个人从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触他的母语,可以说母语为他认识世界打开了大门。3、开展双语教学,应从学生的思维环境出发 双语教学模式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所以,作为双语教学的实践者,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绝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语言条件。我国现行的双语教学,因地域的差异其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所谓双语教学,主要是针对汉语和各少数民族语言而言的。在这些地区汉语的普及程度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我们就很有必要从学生的实际语言环境和藏族学生学

会计双语人才及双语教学的相关因素分析

会计双语人才及双语教学的相关因素分析 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需要,在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已成大势所趋。本文从会计双语人才的供给需求及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相关因素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 标签:会计双语人才供求教学 1 双语会计人才供需分析 “双语教学”一经产生,就引起理论界的争论,经过不断探讨基本上已达成共识:一是在我国,双语教学通常指使用中英两种语言;二是双语教学应分层次、按计划逐步展开。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是为了适应经济活动全球化的要求产生的。经济活动全球化也要求教育国际化、会计人才国际化、就业范围的全球化,广泛开展专业双语教学是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1.1 客观形势对双语人才需求方面从我国经济形势来看,加入WTO后,国际资本不断涌入,众多企业也走出国门,无论是在本土还是在国外,都需要双语会计人才,加上全球一次又一次的并购浪潮提供了广阔的会计服务市场,跨国公司的涌现、国际经济贸易活动的频繁需要大量的专业会计人才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在目前,能熟练应用英语并且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高级财会人才需求出现了严重的短缺。同时,世界著名的安永、德勤、普华永道、毕马威“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又在中国不断加强既懂会计又懂外语的人才竞争。 1.2 双语会计人才的供给方面①双语会计人才供给方面:目前,我国双语会计人才严重短缺。由于这类人才高校教育供给不足和滞后,国外的一些会计行业的资格考试及培训涌入我国,如国际注册会计师证书又称特许公认会计师认证(ACCA,The Association of Chartered Certified Accountants)、以英国为基地的国际会计师公会AIA(国际会计师专业资格证书)、CCNA(CISCO职业认证)、CCIE(国内互联网专业证书)等国际认证,受到就业者的普遍欢迎。可见会计双语人才培养的空间很大,高校会计专业双语人才培养也该提上日程。②高校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状况。我国许多高校在2000年之前没有明确提出双语教学,但是会计专业英语确实一直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专业英语处于一种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中间状态,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过程基本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状态,教学效果可想而知。2000年之后,随着国际经济交往活动的增多,不少硬条件和软条件都好的重点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开展了英文授课,几乎所有设有会计专业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想尽办法争取开设会计双语教学课程,但很多高校处于试点和实验阶段,只是选择部分年级部分班级来开展;同时部分院校积极联络境外高校合作办学、互派师生;有的还设置了国际会计专业、国际通用会计考证班等,全部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翻开众多高校的会计专业招生简章,可以看出双语课程逐年增多,这预示着会计专业的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由于各地高校所处地域不同或教育实力差异悬殊,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良莠不齐。③高校学生的就业选择。根据笔者的口头调查,会计专业的双語课程很受学

双语教育的几点认识

双语教育的几点认识 我们处于一个科学和教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知识加速更新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显著特征。随着Internet的普及,中国和世界日益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在对外交流中,英语被广泛应用。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国人对英语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双语教育应运而生。现在,许多大学在学科教育中已经开始实施双语教学,并逐步向英语教学过渡。为了实现中小学与大学学科教育在教学语言上的衔接,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质的语言人才,中小学学科教育中的双语教学工程也轰轰烈烈的展开。在几年的实践中,我对双语教育有了浅显的认识。 国内教育已经开始引入“双语教学”这个概念,但是在使用中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却有很大偏颇。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1933)曾为双语下了如下定义:“如果学外语学得跟本地人一样,同时又没忘掉本族语,这就是产生了双语现象(bilingualism),即同时掌握两种语言,熟练程度和本地人一样。”麦克纳麦拉(Macnamara1967)指出,具有双语素质的人,是指掌握两种语言的听、说、读、写中的任何一种技能者。孙旭东(1993)则认为,认识双语现象和实施双语教学必须联系双语人,双语(或双语现象)是指在某一社团中,人们平行使用两种语言。以上定义尽管没有准确界定掌握语言的熟练程度,但都指出双语人才是具有本民族语和外语能力的人。简言之,“双语”和“双语教学”的界定是:将学生的外语或第二语言,通过教学和环境,经过若干阶段的

训练,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位和实践定位都是相当高的,对我而言双语教学是一个陌生有新奇的事物,在这儿仅仅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我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实验,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涉及到的科目主要为美术,音乐等课程。这些课程直观形象、操作性强,学生可通过教具、借助教师的表情、姿态、演示体会外语的意义。尤其我校采取小班化教学,人数不多,英语层次较平均,小年级学生对语言感知力较好,有一定的适应性,在这些学科开设双语教学,为小学生此后的英语再学习巩固基础,全面的学好英语作好充分的准备。双语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学科,对于适合美术、音乐等这类技能性较强的学科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双语教学模式中的二模Transitional Bilingual Model(双语过渡法),即在教学过程中,不失适宜而自然地运用英语口语进行教学,是一种汉语、英语自然结合进行教学的形式。 首先,双语授课不是简单的加法,不是增加一些英语的课堂规范用语;也不是将内容翻译成全英文,全部用英语上课这成了另一种单语教学,而不是双语教学了。用两种语言讲课,在用母语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穿插、夹杂、并用一些英语单词、英语短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尤其是本学科的专用名词和术语。这是双语教学的标志。而课堂上评价或指令性语言的英语会话,平时的英语教学或活动中就能学到,不是双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双语教学正是要创造一种学英语的氛围,将这种气氛延伸、拓展并渗透到其它的学科。

论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及其执教技巧

论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及其执教技巧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社会对拥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人才越来越重视,也因此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开始在中国兴起。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的兴起为培养双语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的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各方面发展还不够成熟完善,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争议,中国特色双语教学的执教方式也没有统一的定论。面对这种复杂的情况,考虑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开发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双语教学执教方式是目前应该被严重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特色双语教学执教技巧发展方向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国家经济,适应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新格局,使毕业生能够在将来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各大高校纷纷开始了对培养出具有全面语言知识能力的人才的研究课题。面对这样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双语教学就成为了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加深与世界的交流的有力途径,是中国高校培养国际人才的必然选择。 双语教学,就是同时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通常包括

母语和第二语言,目的是通过进行双语教学使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着最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情,所以如何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双语教学以及选用何种执教方式是现如今教育界讨论的重要话题。近年来中国特色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的很多的不足,以下将对中国特色双语教学进行简单分析,并对执教方式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一、中国特色双语教学中存的问题 (1)双语教师队伍不够强大 在双语教学中最重要就是学生和教师的配合,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双语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使用流利的外语进行教学,能够很好的引导起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利用好双语教学的各项资源,由此可见教师在双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双语教学教师队伍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目前来看中国的双语教学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教师的口语实践能力还不够,教学经验方面也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中国特色双语教学的发展。 (2)难以找到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 在双语教学当中,除了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双语教材是学生学习的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双语教学在许多学校纷纷开展,但由此也引发了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本文分析了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双语教学;师资;教材;对策 目前双语教学在许多学校广泛开展,双语教学促进了学生外语水平的提高,提高了学生用外语进行专业方面的交流,为将来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当前各校开展双语教学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 1.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问题 在中国,双语教学,顾名思义,是指以外语(主要是英语)和母语(汉语)为媒介语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学习学科知识来达到掌握第二种语言。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师资。而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是各门学科教师,而不是外语专业教师。合格的双语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而且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特别是说外语的口语能力)。但严峻的现实是,除少数出国留学人员外,大多数双语教师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口语表达能力)都不是很高。有些教师根本就不具备双语教学能力。他们要么发音不够准确,要么语句不够连贯。他们之所以愿意从事双语教学,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原因有的是因为双语教学在计算工作量时系数比较高,而且在某些学校还有出国深造的优越条件。也有些学校是为了达到教育部的教学评价标准,在师资比较缺乏的情况下也强行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2)教学形式有悖于双语教学规律 当前各校的双语教学主要形式有:1. 使用中文教材,用外语授课;2.使用外语教材,用中文授课;3. 使用外语教材,用外语授课;4.使用外语教材,用双语授课。这四种形式中,只有使用外语教材,用双语授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因而才能收到双语教学效果。使用外语教材,用外语授课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由于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偏重于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不够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结果学生的听说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全外语授课,学生会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再则,各门学科的难易度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在某些学科方面(如高等数学、力学原理)连中文上课都不一定全懂,给他们全外语讲课无疑是行不通的。所以置学生的接受能力而不顾,一味强调用外语讲课是不足取的。同样,使用中文教材,用外语授课,也是有悖双语教学规律的。主要是因为用外语讲课的内容与中文教材的内容未必完全吻合,而把中文教材的内容翻译成外语,其语言的地道性和术语的准确性也难以保障。而且由于缺乏外文资料,学生做外语作业也会有一定的困难。使用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实际上是以双语教学之名,行单语教学之实。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外语教材也成为了一种摆设。 (3)教材问题 对于教材的选择主要有四种途径:引进原版教材; 学校自编教材; 国内出版教材和翻译教材。但这四种途径各有利弊,学校可视具体情况来选择,再采取相应手段弥补不足。 原版教材是用地道的语言编写的,而且做工考究、内容生动有趣,深受学生的喜爱,加之引进也比较方便快捷,因此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在选择时候应该注意,原版教材的编写应该与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目标要求相一致,因为不同国家,教育体制和目标也有所不同,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进行取舍;对于语言难易程度超过我国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的,应当组织专家对相关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处理,或者编写配套的参考书,帮助学生解决相应的问题。 学校自编教材是指学校组织专家和教师通过搜集资料、整合多种教材的方式自行编写的。相信大部分学校都有过类似的“活页教材”。这类教材的特点是集中了多本教材的优势,语言的编写上符合本校师生的外语水平,因此实用性非常强。但是对于编写者来说,工作量大,负担重,而且教师的编写热情不高。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改革

75 课程教材改革 总第258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对外开放趋势的加强,会计作为“国际性商业语言”必然要实现国际化,会计人员要熟悉国内外的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协调等知识,并能使用双语交流和工作。这就对会计学专业的双语教学提出了迫切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内很多高校开始引入合作办学,开设ACCA、CGA等合作项目,采用国外会计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指通过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满足经济发展和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同时对教师及时吸收学科前沿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了解本学科最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对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具有举足轻重 的作用。 [1]一、会计学专业教学的现状 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概括为:“培养精通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与惯例,具备国内会计师执业水准和基本具有国际会计师执业水准,能熟练运用英语和计算机,具有全面综合素质与适应能力,能够在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国际或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实务工作的国际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的优秀会计学专业人才。”即培养“国际型、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优秀会计学专业人才”。财政部于2010年9月发布《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这使我国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的、高级会计人才的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我国有些高校很早就在会计学专业开展双语试点教学。从1989年开始,上海财经大学等陆续在会计专业课尝试双语教学。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高等院校应使用外语进行专业课等课程的教学,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也要考虑双语教学情况。目前,部分高校纷纷与国际职业组织合作,将国际会计从业资格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 二、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顺应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趋势,很多国内高校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广泛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相比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双语教学下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教学目标不明确 王理(2007)[2]指出双语教学主要使用中、英两种语言,引进英文原版教材,专注于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经验双重构建的教学范式,最大的特点是面向学生心智发展的动态过程,充分体现教学的“增值”效应,即在专业课教学课时内完成相应的英语教学。姚芳(2008)[3]认为当前双语教学的目标主要包括:专业知识目标,旨在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语言目标,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目标,旨在使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姜萍、刘晓迎(2009)[4]认为双语教学的实质并非用外语来解释知识点,而是把语言作为媒介,使学生了解同一内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现。 教学目标不明会导致本末倒置。在双语教学初期,往往存在“翻译课文、专业术语等”等误区,部分学生认为双语教学就是专业英语课,甚至从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英语课。即使有些高校重视双语教学的专业知识培养,试图达到专业知识目标和语言目标,但对文化意识问题注意不够。 2.双语教育教学管理落后、模式单一 在会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过程中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把学生当做接受知识的被动客体,依托于教材、板书和多媒体课件传授知识,填鸭式教学,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师生难以交流互动,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缺少浓厚的兴趣,部分学生将注意力放在了专业词汇和英语翻译上,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双语教学目标偏离。由于受语言能力的限制,需要耗费大量学时,难以保证预定教学任务的完成。 目前采用的双语教学的模式大致包括以下三种:[5]采用外文教 辅材料,用汉语讲授;教师在授课时采用外文与汉语结合的方式,但是教辅材料及考核都采用外文;完全采用外语进行授课,包括教材、课件、板书、练习、考核等各个环节。在初期可以选择第一种模式,之后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等逐步过渡到完全外语授课。 3.双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国际会计专业双语教学师资需要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外语语言能力、教学能力等。作为国际会计双语教师,不仅要把握学科前沿、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而且要精通外语。能够很好地完成以上双重任务的教师还远远不够,专业技能较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多数是中年教师)外语水平可能不高;而外语应用能力较高的青年教师,又可能在专业水平与实务方面略显不足。外聘国外的师资 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探讨 张?倩?章金霞 摘要:经济全球化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国际化会计人才的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尝试。结合我国高校开展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方法、师资、学生能力培养、教辅材料、考核方式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有助于在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中实现在专业中学习英语、在英语学习中掌握专业知识的教学效果,为国际性人才培养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国际化会计人才;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张倩(1982-),女,山东临沂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黑龙江?哈尔滨?150001)章金霞(1978-),女,安徽安庆人,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075-02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2.35.038 网络出版时间:2012-12-06 12:41 网络出版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dd7028967.html,/kcms/detail/11.3776.G4.20121206.1241.120.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