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史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广播电视史

一、填空。

1、1923年1月23日,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主持创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这是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2、1924年8月,北洋政府交通部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是为中国第一部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规。

3、1926年10月1日,建成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这是中国人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4、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始播音,呼号XKM在此之后国民党当局在一些大中城市开始筹建地方广播电台,其中最早的是同年10月开播的浙江台,是国民党当局开办的第一座地方台。

5、1940年春,中国共产党中央决定成立广播委员会,领导筹建广播电台,由周恩来任主任,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XN-CR。

6、1949年10月1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在天安门城楼广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同时转播,广播员是齐越与丁一岚。12月5日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7、1958年5月1日,我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今中央电视台)开始试验,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8、1978年7月,国家标准局发布《黑白电视广播标准》,这是广播电视系统中第一个由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11月24日中央广播事业局正式颁发《农村有线广播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规程》,这是我国农村有线广播第一个技术法规文件。

9、2000年12月27日,中国第一家省级广电传媒集团在湖南成立。

10、1923年香港一些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自发开展业余实验广播,1928年香港政府接手经营广播,并于6月30日成立香港广播电台,呼号GOW,香港历史上第一个广播电台。

二、名词解释。

1、四级办电视。

1983年3月底至4月初,广播电视部在北京召开了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口号:立志改革,在改革中调整、提高、整顿、发展。此次会议制订了“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即除了中央和省一级办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外,凡是具备条件的省辖市、县镇都可以根据当地需求开办电台、电视台。在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中,“四级办广播电视”的决策是一项重大的政策调整,它调动起地方和社会各方面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目的是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充分吸收地方机动财力,加快广播电视的积极性,充分吸收地方财力,加快广播电视的发展步伐。

2、丽的呼声。

1949年3月22日,港英政府批准英国丽的广播公司在香港开办有线广播,这是香港广播史上港英政府批准设立的第二家广播机构。英商开办“丽的呼声”有线广播电台,结束了香港官方电台独家广播的时代,为香港首间商营有线广播电台。50年代前期,丽的呼声设有一个中文台——银色中文电台,一个英文台——蓝色英文台。1956年7月,开办第二个中文台——金色电台。20世纪60年代前是丽的呼声有线广播的全盛时期。在全盛时期的1957年

还开办了黑白有线电视广播,此后精力转向电视,广播电台1973年停播。

3、苏联呼声。

抗战时期,苏联以苏商的名义在日本侵略军占领的上海建立的广播电台,是一座具有特色的反法西斯广播电台,1941年开始播音,用英、俄、日、中四种语言播音。报道内容为反法西斯斗争的消息和评论等,还有一些娱乐性的节目。它是日伪统治区唯一的一座反法西斯广播电台,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坚持播音,成为上海人民了解欧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消息的主要来源。一九四五年八月九日,苏联对日本宣战,“苏联呼声”电台遭到日军查封。日本投降后,“苏联呼声”电台恢复了播音。1947年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三、简答题。

1、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的方针、任务。

1952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事业局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在事业建设方面提出“重点建设,稳步前进”的方针,在这次会议上还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方针性问题:国内广播网的建设,采取先中央台、后地方台,先对国外广播、后对国内广播的方针,即集中力量建设中央台的方针。在宣传方面,讨论了联系群众、联系实际,做好宣传工作的基本经验,提出了“精办节目”的口号,并且强调指出,广播宣传的年有节目都必须把听众和经济建设联系起来,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社会主义建设任务而奋斗。在《1953年广播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中分为六个部分:(一)人民广播事业的基本情况和1953年的工作方针与任务;(二)集中力量建设中央台,训练基本建设骨干;(三)调整人力,精办节目;(四)巩固广播收音网;(五)统一广播工业生产计划;(六)加强对地方广播的管理工作。

2、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发展。

1976年7月1日,北京电视台第一次试播《全国电视新闻联播》,是为《新闻联播》的前身。1978年1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正式开播。1979年9月1日,央视创办新栏目《国际新闻》;1980年,《国际新闻》并入《新闻联播》.1981年构建了世界观众群体最大的新闻传播网。1981年10月1日,《新闻联播》之后播送天气预报。1982年9月1日开始,《新闻联播》确立了独立新闻发布机构的权威地位。1983年10月18日,《新闻联播》第一个驻外记者站香港记者站建立。1984~1987年,《新闻联播》开始派遣驻外记者,加强了国际新闻的报道。1988年12月1日,中央台新闻中心正式成立,确定了采、编、播“一条龙”的管理体制,通过体制创新来推动《新闻联播》的发展。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覆盖全球。1992年12月19日,央视在美国建立记者站。1994年7月21日,《新闻联播》首次实现同步编排播出。1996年1月1日起,《新闻联播》由录播改为直播。

3、1997年8月1日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意义。

《条例》是迄今广播电视工作覆盖面最宽的法规,涵盖了广播电台、电视台的设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建设和,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与播放等广播电视活动的各个方面,具有显著的全面性;《条例》是在广播电视全面进行治散治滥工作的形式下出台的,对当时突出存管理在的多头批台、擅自设台建网,乱播烂放等干扰广播电视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条例》突出了广播电视的高科技特色,明确了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在国家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有一定的超前性和预见性;《条例》明确了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职责,体现了分级负责的行政管理原则,《条例》的规定具体、详细,具有加强的可行性。这个条例是国务院第一步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