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简史
- 格式:ppt
- 大小:7.69 MB
- 文档页数:350
cri发展史
Cri是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英文缩写,成立于1941年,是中国向海外传递声音的重要平台之一。
Cri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成立初期(1941-1949年):Cri成立于1941年,主要宣传
中国在对日抗战中的胜利和民族精神。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Cri也
随之改组为中国广播电视总台的一部分。
2. 冷战时期(1950-1970年):在这一时期,Cri的节目以介绍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为主,同时也开始向国外介绍中国的
科学技术、艺术等领域的发展。
1958年,Cri推出了人民广播电台,
成为国内外中文广播的重要媒介。
3. 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年):这一时期,Cri开始将发展
重心放在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变化,比如中国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等。
同时,Cri还增设了一系列英文节目,如《Today》、《China Drive》等。
4. 当今时期(2000年至今):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兴起,Cri在传播渠道上也有了新的突破,通过社交媒体、视频、APP等平台
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文化、旅游等方面。
同时,Cri还与国际广播电台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拓展了国际广播的影响力。
总体来说,Cri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不断创新、开放包容的特点,
始终以向世界传递真实、生动、多元的中国声音为己任。
各大卫视发展历程一、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国中央电视台,简称CCTV,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级电视台,成立于1958年。
它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重要阶段:1. 成立初期(1958-1978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10年,起初仅有一个频道,主要播放政治宣传和中央重要会议的直播。
这一时期,电视台的节目形式单一,内容较为单调。
2. 开放与多频道时代(1979-1993年):1979年,中央电视台启动了向海外宣传的计划,成立了中央电视国际频道(CCTV-9)。
此后,中央电视台陆续开办了综合频道、财经频道、文化频道等多个频道,节目类型逐渐丰富,电视台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3. 节目多样化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1994-2008年):在这一时期,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形式更加多样化,开始引进国外优秀电视节目,开办了文化频道、少儿频道等。
其中,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了中央电视台最具代表性的节目之一,每年都吸引着数亿观众。
4. 高清与全媒体时代(2009年至今):中央电视台于2008年开播了高清频道,开始了高清时代的发展。
此后,中央电视台逐步推进全媒体发展,建立了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新媒体平台,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二、湖南卫视湖南卫视是中央电视台以外最具影响力的卫视台之一,成立于1997年。
它的发展历程如下:1. 成立初期(1997-2004年):湖南卫视首创了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奠定了后续综艺节目发展的基础。
在这一时期,湖南卫视通过不断尝试新节目形式,吸引了大量观众,提升了影响力。
2. 全国影响力的提升(2005-2010年):湖南卫视在这一时期持续推出一系列热门综艺节目,如《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等,成功打造了一批娱乐明星。
这些节目通过其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吸引了全国范围内的观众,使湖南卫视的影响力迅速扩大。
3. 电视剧强势崛起(2011年至今):湖南卫视在这个阶段开始大力发展电视剧制作,引进和制作了一系列优秀的电视剧,如《花千骨》、《步步惊心》等。
我国广播事业发展概况摘要:我国的广播事业最早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到解放前有了初步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发后我国的广播事业有了快速的发展。
本文对我国广播事业发展的概况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概况一、新中国成立前大陆的广播事业1.国民政府时期的广播事业1922年,美国记者奥斯邦在上海开设“中国无线电公司”,发射台建在外滩大来洋行的屋顶上。
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月24日第一次播音,功率50瓦,呼号ECO,播送音乐和新闻(由《大陆报》提供)。
由于触犯了北洋政府的法律,被勒令停播,3个月后倒闭。
1924年美商开洛公司和申报合作开设开洛广播电台,是当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一座,共维持了5年左右。
之后中国人开始有自己官办和私营的广播电台。
广播事业也由此兴起。
1928年8月1日,国民党在南京建立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 开始播音,简称“中央广播电台”,功率500瓦,这是国民党所办的第一家广播电台。
1932年11月,新广播大楼落成,功率75千瓦,成为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一座广播电台。
同年,成立中央无线电台管理处,积极从事全国广播网的建立,在全国建立了20多座电台。
1929年8月,国民党政府公布《电信条例》,允许民间经营广播事业,陆续出现了一批民办电台,类型主要有:教育性电台、商业性电台、宗教性电台。
1936年,国民党当局规定,全国各地广播电台均须转播中央台晚间一小时的新闻节目,这是中国广播史上新闻联播节目的开端。
截止1937年6月底,全国共有电台78座,总发射功率120多千瓦,其中民营电台55座,但发射功率却不及总发射功率的6%。
抗战期间,随着国民党政府的抗日斗争节节失败,大片国土沦丧,国民党的广播事业受到严重摧残。
由于日寇逼近南京,1937年11月23日,国民党中央台停止播音,被迫迁往重庆。
1938年3月恢复了播音。
1939年2月,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利用英国提供的设备,开办了对外广播,英文名称“Voice of China”(VOC),意为“中国之声”,分别使用英、德、法、俄、日等外语和汉语播音。
中国广播广告的发展简史一.中国广播媒介诞生伊始的广告经营1.外商广播电台的广告经营1922年12月奥斯邦(Osborn)在上海设立了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奥斯邦电台。
(图22212 某播音室场景)图22212 某播音室场景奥斯邦借上海中国无线电公司的名义与《大陆报》达成协议,通过报纸为电台大做宣传。
(图22213 老式收音机广告3)图22213 老式收音机广告3美商新孚洋行和开洛公司创办的开洛电台。
2.私营广播电台的广告经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私人广播电台是1927年3月19日正式播音的上海新新百货公司创办的新新无线电话台。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广告黄金时期,商业性的民营广播电台数量多,分布也比较广。
在天津,位于日租界的义昌洋行开设的首家小型电台。
在上海,亚美公司创办的亚美广播电台。
私营电台有迎合市民心理、消闲性、庸俗化的节目特征。
(图23020 某电台自身广告)图23020 某电台自身广告1930年上海天灵无线电广告公司播音台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的付费代理制的广播广告出现。
抗日战争时期前后四十年代的广告黄金时期,广播广告中出现了一种相声广告。
3.旧中国官方广播电台的广告经营1926年10月1日中国第一座官办广播电台在哈尔滨正式播音,内容以新闻、音乐、演艺及钱粮行市等为主,没有广告。
1927年5月,隶属北洋政府的官办无线广播电台在天津正式对外播音,该台除曲艺、戏曲、新闻之外开办了工商广告。
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后,于1933年开始播放广告。
1934年8月,筹设“中国电声广告社”,为“中央广播电台”及地方台承办、代理商业广告业务,并在娱乐节目中播出。
规定广告分“普通”和“特种”两类,时段价格分甲、乙、丙三种。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广播电台的广播广告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早期的广播电台很少有广告节目,抗战胜利后陆续开办的广播电台中有些台如张家口、东北等台曾开办广告节目。
第一章电视节目简史电视节目电视节目是电视台各种播出内容的最终组织形式和播出形式。
也即电视台和其他电视制作机构制作的供播出和交流的、具有完整内容的电视作品。
节目是电视传播的基本单位。
节目泛指广播电视的单项内容,有时也指整个栏目。
第一节电视剧一、概念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1930年,英国BBC播放的意大利剧作家皮蓝德娄的《嘴里叨花的女人》(也称《花言巧语的人》)。
美国最初的电视剧实验:1928年9月11日,通用电器公司在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的WGY广播电台实验播出了40分钟的独幕剧《女王的信使》。
电视和广播分别传输图像和声音。
美国:按戏剧方式制作的电视剧叫做“电视戏剧”,按电影方式制作的叫做“电视故事片”或“电视电影”。
日本:以语言表述为主的电视剧叫做“电视广播剧”,受小说影响较深,讲究叙事功能,画外解说较多的叫做“电视小说”,不带画外解说或者很少带画外解说的才称为电视剧。
二、电视单本剧1、电视单本剧电视单本剧是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或情节构成的,有情节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完整脉络,而且是一次将戏演完的电视剧艺术形式。
它相当于文学作品中的短篇小说或戏曲作品中的独幕剧。
但是电视单本剧不一定只有一集,根据中央电视台的规定:三集以下(每集五十分钟)均称电视单本剧,也就是说电视单本剧可以有“上中下”三部构成。
三集以上的电视剧才能称为电视连续剧或电视系列剧。
⏹电视单本剧常常是经典的或是高质量的名作改编。
2、电视电影(1)定义电视电影是指专门为电视播放而制作的影片,它可以说是电影与电视的综合体。
它一方面按照电影的艺术特征进行拍摄,很多都是采用胶片拍摄,长度一般在90分钟左右;另一方面它又适应电视播放的形式,多是低成本制作。
(2)历史⏹电视电影也是在电视与电影的激烈竞争中产生的。
(1)早期的电视电影(2)电视电影概念的成熟1964年,为了避免以高额费用向好莱坞购买电影的播放权,环球电影公司向NBC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Made for TV MOVIES——“专为电视制作的影片”,简称TV MOVIES(电视电影),其成本低廉,更适于电视播出。
广播发展历程第一座广播电台:1920年美国费森登无线电话 1906年马可尼无线电报 1895年爱迪生留声机 1877年贝尔有线电话 1876年莫尔斯有线电报 1844年第一编广播一、为什么说电报是现代先问的“催产士”?1、电报增强新闻观念---------时效性/受众兴趣/地方新闻/刺激性新闻2、电报改善新闻采集方法--------信息传递从交通运输中分离出来3、电报是现代新闻通讯社产生的推动力之一,如美联社的壮大。
(美联社在大规模使用电报传递新闻方面尤为成功。
)4、电报改变了新闻文体--------导语(5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二、有线电话1876年亚历山大·贝尔“电话之父”三、“无线电之父”:麦克斯韦四、电视之父:贝尔德(第三编)五、1906年费森登无线电话实验成功无线电(广播)之父:福雷斯特六、1920年世界上第一座注册的正式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呼号KDKA七、广播诞生的社会背景及原因1、微观:国家科技水平与其经济、教育密切相关,如美国。
2、宏观:人类历史发展角度看---------基因:人类需求 a基本需求 b文化需求,信息需求/娱乐需求动因:利润刺激,如无线电应用于大众化广播,合乎生产消费规律八、美国广播进入成熟期的三大体现:1、广播网形成2、节目形式独立和风格化3、广播明星及品牌节目九、广播网的概念:(broadcast network)指由多家电台组成,由一座大型广播电台为节目发送中心的传播系统。
十、广播网形成的原因:1、技术原因:理论上无线电波无限传播,但实际上卫星广播出现前,再高的发射天线,再强的发射功率也不能使一家电台覆盖太多地区。
所以需要运用收转技术在电台之间联通信号,实现尽可能大的覆盖。
2、重要原因:来自节目源和节目制作能力方面,例:请明星/经费十一、明星和品牌1、《炉边谈话》:富兰克林·罗斯福-----------政治a、了解节目背景b、节目开播时间/涉及人物/重要事件c、对节目的评价2、《火星人的入侵》:奥逊·威尔斯-----------文艺3、《这里是伦敦》:爱德华·默罗------------新闻绪论—为什么学习广播电视史,如何学习。
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张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本文将中国播音学发展历史进行了简单梳理,认为中国播音学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四个时期:萌芽期(1923-1961),草创期(1962-1981),形成期(1982-1994),发展期:(1995-现在)。
本文认为,中国播音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其内容主要包括:播音主持艺术基础理论,语言传播发声学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研究。
文章还列举了中国播音学研究的主要著作。
关键词:中国播音学;分期;研究主要方向及内容一、中国播音学研究的基本历程谈到播音学发展,我们不妨以已故播音艺术家、原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会长夏青先生在为张颂撰《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一文所作评述中的一段文字来开始,夏青说:“播音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但是,实践不能没有理论,实践性再强,也需要理论的概括和理论的正确指导。
由于一开始认识播音,只限于工作性质,尚缺少学科性质的认识条件,于是就产生某种偏颇,即‘播音重要,但无独立理论’。
从苏联播音经验中,又认识到播音同表演的相同之处,以表演理论解决播音实践问题就行了。
因此,长期以来,播音队伍中形成播音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意识相当淡漠。
”而“直到播音和教学两方面实践都提出了研究理论的问题之后,才开始起步,脱离经验总结阶段,向建立体系阶段进展”。
1夏青的话简单而准确的概括了播音学研究发展的基本历程。
(一)萌芽期(1923-1961)萌芽期还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前与建国后。
1.建国前建国前的播音研究,又可以分为国统区与解放区两个部分。
国统区关于播音或涉及播音的文献较少,多散存于一些知名学者或作家的文章之中。
叶圣陶于1932年12月23日的《申报·自由谈》上发表的《文明利器》一文,较为集中地论述了当时广播的传播状况,提出应正确利用现代广播“团结大众”、“传授知识”、“报告消息”,以发展其正面价值,认为“一切所谓‘文明利器’,其价值都不存在于本身,而存在于对于社会的影响。
绪论1、名词解释:广播电视新闻广播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声音或以声音画面为传播符号,对新近变动或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
2、广播的显著优势与劣势显著优点:先声夺人,时效性强;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声情并茂,生动感人;群众性强,随身收听效果好。
弱点:广播按顺序播出,选择性差;广播声音不留痕迹,稍纵即逝。
由此决定广播新闻要扬长避短:更快捷,更简练,更新鲜。
3、电视的显著优势与劣势显著优点:直接传播,现场感强;视听兼备,声画并茂;面对面传播,近距离观赏;便于受众参与并介入。
弱点:图像有表面性、浅显型弱点;有些声像事过境迁,无法再现。
因此电视新闻一定要发挥现场报道特别是直播的优势,注意发挥多种传播符号组合的功能。
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1、新闻规律:新闻规律是新闻传播活动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的品格。
2、双重价值律:新闻报道既要讲新闻价值,又要讲宣传价值,这种“双重价值”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新闻报道的特殊规律。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闻报道不仅要反映实际,客观报道,还有改造社会、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任务,因而在选择什么样的事实进行报道时,必须讲究“双重价值”律。
3、广播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电视新闻的特殊规律:包括直线律、顺序律、近距离亲切律、完整律、分立对位律等五种。
广播新闻的特殊规律:直线律、顺序律、完整律三种。
这三种是广播电视新闻共有的特殊规律。
(1)直线律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形态与报纸新闻不同,报纸新闻平面展开在报纸上,按空间顺序编排文字信息,自上至下,自左至右。
(2)顺序律从报道结构与技法看,报纸新闻为了突出重大信息,让人先睹为快,往往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按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编排整条新闻的段落;广播电视新闻在表述事物发展过程时,一定要顺着时间程序,不可打乱顺序段落结构。
(3)完整律人的听觉对于声音语言有一种完整性的要求,这种要求称为完整律。
我国网络电视台发展简史作者:杨状振来源:《声屏世界》 2016年第11期摘要:网络电视台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拓展市场空间的阵地,自本世纪以来,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自由生长到有序规范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体现了市场的力量,也体现了政策规制的力量。
如今,网络电视台正带着确立“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中的主流地位”社会责任日益壮大。
关键词:网络电视台抢注规范2005年前后,中国民营视频网站开始出现。
当年4月,视频分享网站土豆网(www.tudou.com)在上海成立,同月56网(www.56.com)在广州上线运营,6月第一视频网(www.v1.cn)在北京成立,8月主营机场电子屏视听业务的航美传媒在北京成立。
2006年5月,民营视频分享网站六间房(www.6.cn)上线播出,7月酷6网(www.ku6.com)上线播出,12月优酷网(www.)上线播出,而在此前的2004年11月,国内另一家日后引领正版影视剧风云的专业视频分享网站乐视网(www.le tv.com)已在北京中关村宣布成立。
在专业视频分享网站纷纷进军网络音视频服务市场的时候,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也在尝试着进行业务转型,利用自己充沛的视听节目资源和品牌优势向新生的网络视听服务市场拓展空间。
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的出台对于互联网媒体属性的加强和网络视频服务的迅速增长,广播电视管理机构和广播电视台一直给予了密切关注。
1995至1999年,《中国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陆续在互联网开办电子版报纸和单位网站。
到1999年底,中国网上报纸数量已达700多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网站数量也超过了100家。
“在这一阶段,不仅上网媒体数量迅速增加,而且广泛采用独立域名,新闻信息内容的更新频率加快,网络的多媒体功能、交互功能和查询功能被普遍使用。
”①2000年后,互联网的普及速度明显加快,再加上音视频技术的更新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互联网站开办视听节目服务成为其拓展新生业务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外广播电视史第一章广播电视的诞生与体制第一节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一广播事业的诞生1 1906年 ,费辛顿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进行广播[广播时代的开始]2 1920年11月2日,KDKA电台报道总统选举中的票数[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日]3 1922年底,美国的广播电台已经发展到500家4 1922年5月,莫斯科中央无线电台开始试播5 1922年底,英国广播公司 BBC成立6 1924年,私营东京广播电台开始试播7 到1930年,无线电广播几乎遍及全世界二电视事业的诞生1 1929年,BBC开始试播电视2 1936年,BBC于1936年11月2日起正式播放节目[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3 1937年,德国柏林建成电视台4 1941年,美国创办第一批商业电视台5 1938年,苏联在莫斯科建成电视台6 二战爆发后,电视台发展几近停顿第二节广播电视事业的体制一广播电视体制的概念:1 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2 包括:体系与体制两大方面3 为何要建立广播电视体制?•传媒由谁经营?•传媒由谁管理?•管理权限如何划分?•机构如何设置?•传媒对社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公众如何利用?•……4 广播电视体制在广播时代形成在电视时代逐步完备二影响广播电视体制建立的因素1 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2 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幅员、人口、语言、地理、文化传统等。
3 国际惯例的约束三广播电视体制的分类及特点:⒈商营制(私营商业制)⑴源流:①广播在起源阶段都经历过短暂的无政府状态②思想理论基础:自由主义理论③广告的采用促使商营制形成④二战结束后,商营制地位得到巩固⑵代表国家: 美国及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⑶经营:遵循典型的商业经营思路⑷内容选择:①通过专门的调查机构分析受众②生动活泼,吸引力强,富有经济效益③趣味低级,娱乐无节制⒉国营制(公有国营制)⑴规定:广播电视事业为国家所有,由政府部门经营⑵思想理论基础:集体主义思想⑶主要代表国家: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的许多发展中国家.⑷财政:来自计划经济和国家拨款,其他行业援助等⑸特点: ①媒介的活动服从于政府②执政党以直接的方式控制媒介的传播内容③广播电视节目侧重于政治宣传,对来自西方的节目进行严格控制⒊公法制(公共服务制)⑴思想基础:社会责任理论⑵代表国家:西欧,尤其以英国和德国为最⑶特点:①政治上相对独立②非商营的,不播广告③收入主要来自收视费④节目格调高雅,制作精良小结:不同国家新闻体制可能不只一种。
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张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本文将中国播音学发展历史进行了简单梳理,认为中国播音学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四个时期:萌芽期(1923—1961),草创期(1962-1981),形成期(1982-1994),发展期:(1995—现在)。
本文认为,中国播音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其内容主要包括:播音主持艺术基础理论,语言传播发声学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研究。
文章还列举了中国播音学研究的主要著作。
关键词:中国播音学;分期;研究主要方向及内容一、中国播音学研究的基本历程谈到播音学发展,我们不妨以已故播音艺术家、原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会长夏青先生在为张颂撰《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一文所作评述中的一段文字来开始,夏青说:“播音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但是,实践不能没有理论,实践性再强,也需要理论的概括和理论的正确指导。
由于一开始认识播音,只限于工作性质,尚缺少学科性质的认识条件,于是就产生某种偏颇,即‘播音重要,但无独立理论’。
从苏联播音经验中,又认识到播音同表演的相同之处,以表演理论解决播音实践问题就行了。
因此,长期以来,播音队伍中形成播音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意识相当淡漠。
”而“直到播音和教学两方面实践都提出了研究理论的问题之后,才开始起步,脱离经验总结阶段,向建立体系阶段进展"。
1夏青的话简单而准确的概括了播音学研究发展的基本历程。
(一)萌芽期(1923-1961)萌芽期还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前与建国后。
1.建国前建国前的播音研究,又可以分为国统区与解放区两个部分。
国统区关于播音或涉及播音的文献较少,多散存于一些知名学者或作家的文章之中.叶圣陶于1932年12月23日的《申报·自由谈》上发表的《文明利器》一文,较为集中地论述了当时广播的传播状况,提出应正确利用现代广播“团结大众”、“传授知识"、“报告消息”,以发展其正面价值,认为“一切所谓‘文明利器’,其价值都不存在于本身,而存在于对于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