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杨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缺范文)

上海市杨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缺范文)

2021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落花水香茅舍晚,。(马致远《寿阳曲·》)(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处也。”(《<论语>七则》)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明对万钟与礼义取舍态度的句子是,。

2. 按要求选择。(5分)

(1)下面关于“三星堆”的报道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最近,关于“三星堆新发现”的讨论不绝如缕

....,已经处于霸屏状态。从黄金面具残片、

龙形器到牙雕、玉琮,这些栩栩如生

....的出土宝藏成了当红流量,人们关注“三星堆”不是附.

庸风雅

...,而是源自对中华文明历史故事的好奇,如外形似火锅的“陶三足炊器”,让人不禁

遥想三千年前古蜀人尝鼎一脔

....的惬意生活。

A.不绝如缕

B.栩栩如生

C.附庸风雅

D.尝鼎一脔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陕北民间的剪纸,千百年来都只是无数农村妇女的普通手艺,她们从不把剪纸看成传递情感世界的手段,,。,,通过对剪纸意义的重新认知,它就成为了一门艺术。

①这又反过来推动了民间剪纸艺人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觉表达

②而这些始终只潜藏在剪纸行为的背后,没有人去深入探究

③但从事民间艺术研究的学者从剪纸作品中发掘出精神元素

④当然她们会无意识地通过剪纸的线条与造型流露喜怒哀乐

A.③②④①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答案】

1.(1)断桥头卖魚人散远浦帆归

(2)不以其道得之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1)(2分)C

(2)(3分)D

【解析】

1.考查古诗词名句的理解和默写。要求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再现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解答时应牢记考纲内规定的古文篇目。对给出下句默写上句这样的题型,平时要多记诵,熟练掌握。要注意所给的限制性条件,如诗的题目、词的词牌名、曲牌名、情景等。《远浦帆归》篇名容易忘记,要注意“鱼”字。《<论语>七则》和《鱼我所欲也》难度较大,但是此次考查相对简单,要注意“辩”字的写法。

2.(1)本题考查常见成语的使用。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准确了解成语的含义及用法。A不绝如缕的意思是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与语境不符。B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黄金面具残片、龙形器到牙雕、玉琮”这些出土宝藏不适用。C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语境中指不了解该文化,强行装饰自己,符合。D尝鼎一脔是指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语境要展现的是古蜀人的惬意生活,不符合语境。因而选C。

(2)本题考查句子排序。接前文意思应该是农村妇女不会有意识把剪纸传递情感的手段,但是会无意识地表达情感。语句中①②分句中都有指示代词,需要搞清楚哪个“喜怒哀乐”和“精神元素”,很明显“喜怒哀乐”对应的是这些,因而接②,同时③存在转折,学者从剪纸形式中挖掘出精神元素,再来推动剪纸的发展。所以选D。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巨大的文体空间

南帆

①我始终觉得,散文不存在一套严密的文体规则。“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我曾经多次援引苏轼的这段话形容散文的奇异特征。上善若水

....。水既可以汪洋恣肆,惊涛拍岸,也可以细致入微,润物无声。许多时候,文体规则与创造性之间构成反比关系,规则愈简单,创造力赢得的空间愈大。文体的藩篱最大限度地减少之后,个人的心智才开始向纵深驰骋。

②那么,散文有边界吗?如何确认它的文体边界?

③首先,散文与韵文不同,散文对于押韵、节奏、音调没有追求,它不负责为听觉制造快感。这是散文与诗的重要分野。当然,散文与诗的分野存有更为内在的涵义。诗句的凝练、跳跃意味了特殊的美学跨度。诗句修辞通常掠过日常的世俗细节而穿行于高贵的象征系统。诗人对于春花的咏叹一般不愿意持续地延伸到泥土里的根茎、气味不雅的肥料或者猥琐地拱来拱去的蚯蚓。相形之下,散文保存了浓郁的烟火气息。散文可以放低姿态,直面坚硬的现实,从容不迫地叙述琐杂的见闻,甚至不惮于家长里短,絮絮叨叨。由于固有的美学跨度,诗无法眷顾各种过于卑微的生活碎片,或者对于多种异质的意象——例如城市景观、工业文明——束手无策;相形之下,富于弹性的散文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和抵近对象,调节出各种适合的视角。

④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散文与小说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阅读近时某些散文的片断,人们几乎无法依据叙述话语的形态——例如,叙述的节奏、细节的再现——清晰地分辨散文与小说。许多人看来,区分散文与小说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虚构”:散文如实记叙,小说乐于虚构。在我看来,文学史并未举行仪式,隆重地将虚构的特

权赋予小说,并且禁止其他文体——例如散文——擅自染指。小说的许诺是,利用虚构有效地克服世俗生活的平淡乏味。庸常的日子如此沉闷,只有虚构才能召唤想象的幽灵,逼迫日常生活转入戏剧性与传奇性的轨道。显然,戏剧性与传奇性的形成很大程度上诉诸巨大的悬念,悬念是情节的跌宕赢得的内心呼应。众多读者心甘情愿地为之耗费精力和时间。某大侠正要挥剑上前,忽听林中一支响箭破空而至,后事如何?没有人可以在这种心痒难熬的时刻抽身而退。悬念牢牢地缚住了人们的心智,驱使他们沿着情节的轨道踉踉跄跄地狂奔不已。这即是虚构的效果。

⑤然而,散文气定神闲,不为所动,一副看穿世情的安详;散文之所以不屑于虚构,恰是因为洞悉平淡内部隐含的趣味。换言之,散文有信心以如实的记叙抗衡乃至战胜虚构造就的悬念,依赖的是内心的情意和各种奇思妙想。

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散文崇尚着“文以载道”的思想,那么,在各种观念空前活跃的今天,又如何区别散文与科学论文的思想表述呢?

⑦在我看来,科学论文表述的思想注重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从酸碱中和定理、重力加速度、水会在零度之下的气温之中结冰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远古曾经存在母系社会、地理大发现带来了商贸的繁荣,科学论文表述诸如此类的思想是为了争取共识。作者引经据典或者依靠图表、计算以及实验室的数据,是为了抵达一个共同认可的思想高地;结论的说服力来自严格的表述程序:表述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吻合公众遵循的逻辑。

⑧相对地说,散文表述的思想显示出强烈的个性。许多时候,重要的不是公众对于这些思想的认同程度,而是这些思想的独特程度。例如,散文没有兴趣通知人们生命有限,长生不老的企盼是违背科学观点的妄念;散文要说的是:“”。这些富于个性的思想,大部分无法转换为所谓“天下之公器”的学术,而是其中注入的强烈的作家气质。这即是散文与科学论文的距离。

⑨散文仿佛是低调的,居于文学的边缘,面目模糊,疆域不定。散文慷慨地接纳了众多文体放弃的素材,拾遗补阙,神情轻松地敲一敲边鼓,或者充当断后的收容队。另一方面,由于散文的无拘无束,因而可以自由穿行于各个历史角落,察觉各种隐密的动向和不为人知的萌芽。这是散文充当文化先锋的时刻。从断后的收容到文化先锋,散文可能赢得巨大的空间——当然,也可能在巨大的空间之中迷途不返。

(有删改)

3.第①段的“上善若水”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4.在第⑧段横线上填入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B.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C.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D.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5.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3分)

A.散文眷顾卑微的生活碎片,因此缺少美学跨度。

B.散文拒绝虚构,以纪实吸引读者投入精力阅读。

C.散文表达作家个人化思想,不能转为公共学术。

3.散文最好的表现就是像水一样能够根据内容、情感变换形式。(2分)

评分:好的散文/散文最好的表现(1分);变化(1 分)

4.B (2分)

5.D (3分)

6.语言运用拟人手法,如低调、慷慨、敲边鼓、无拘无束、自由穿行、觉察等,生动活泼地总结了散文内容上包罗万象、形式上自由度高的文体特征。结尾使用拟人手法使全文保持一致的文风,体现出作者轻松自在思维活跃的写作特点。也和散文本身的特征遥相呼应。(4 分)。

评分:拟人(1 分);举例(1分);散文的特征:内容丰富、包括万象、形式自由(1分);与散文本身的特征相一致(1分)。

从严谨性回答不给分。

7.示例一:不矛盾。散文的文体规则与散文的边界不是一个概念。散文的边界是指散文最基本的特征,全文将散文与诗歌、小说、科学论文相比较,归纳出散文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上如实记叙、思想上个性化程度高的基本特征,厘清散文的基本特征恰恰表明了散文创作的自由程度极高,不能用过于具体的文体规则束缚它。(5分)

评分:不是一个概念(1分);边界概念的界定(1分);将散文与……比较(1分);厘清散文的基本特征(1分);恰恰证明了散文不能用过度的文体规则束缚它(1 分)。

示例二:散文不存在严格的文体规则,所有创作空间大(解释“成反比”) (1分);将散文与诗歌、小说科学论文比较(内容梳理1分);散文的特征(1 分);凸显了散文具有巨大创作空间(1分)。【该答案中缺乏对“文体规则”和“边界”的辨析,最多得4分】

【解析】

3.这是一个考查词语含义的题型,解答词语含义的思路是先找到该词语的中心词,再结合词语词性、原词一、语境来解释该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结合文意,是散文“若水”一样“上善”,在此以水为喻,“上善”是水的特点,指水有“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的因形而变自由,引申到散文,则是喻指散文最好的表现就是像水一样能够根据内容、情感变换形式。

4.选择适合语境的句子就要结合语境,上文讲到“散文没有兴趣通知人们生命有限,长生

不老的企盼是违背科学观点的妄念”很显然,要选择的句子句意应该与之相反,选项B是选自《赤壁赋》,用以应对客人感到的人生短促,说明的是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因此选B。

5.从“面目模糊,疆域不定”上可见再作者看来散文的边界是模糊的,文章通过将散文与韵文、小说、科学论文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确认了散文的特征:散文保存了浓郁的烟火气息;散文有信心以如实的记叙抗衡乃至战胜虚构造就的悬念,依赖的是内心的情意和各种奇思妙想;散文表述的思想显示出强烈的个性。

6.文章语言特点的分析从语言风格、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炼字、句式等角度入手。本段比较容易分析出的拟人的修辞手法,然后就具体例子分析出散文的特点,同时本段轻松活跃的风格与散文本身的特征相一致。

7.首先从概念的角度指出文章规则与散文边界时不同的,本文散文的边界是在与韵文、小说、科学论文的比较中归纳出散文的边界:散文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上如实记叙、思想上个性化程度高。而这些基本特征恰恰证明了散文是自由的,不能用问题规则束缚它。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芭蕾

贾志红

○1母亲和我一起泡脚是整个冬天最暖和的时候。记不清是哪一次了,母亲给我擦完脚,让我绷直脚尖、脚背,然后她说,高脚背、深脚弓、大拇趾二拇趾和中趾一样长,红儿长了一双跳芭蕾的脚呢。说完,她抬起自己的腿,也绷直脚尖、脚背给我看,有些得意地说,你看,咱俩一样。

○2长了一双跳芭蕾的脚,此后这句话几乎出现在每个泡脚的夜晚。那会儿,我们借住在农村的小院子已经有些时日了,总以为住不了多久,或许政策一变,下放农村的母亲很快就能返回城市了呢。

○3我的父亲,一个年轻的地质队员,他从武汉的地质院校毕业以后分配到豫西,背着铺盖卷,也背着家族里一位长辈送的黑管,踏入了豫西的山山岭岭,带着罗盘和地质锤常年行走在崇山峻岭中。父亲有时会在我们的小屋里吹奏他的黑管,那是母亲的快乐时光,她跟着节拍哼唱,在这旋律中忘记了被雪覆盖的麦田,忘记了去井台上挑水要走过一条结了冰的小路,也忘记了小屋角落里的粮缸中其实已经没有多少米、面了。这个时候,她被父亲的音乐还原成了一个孩子,比我稍大一些,像我的小姐姐。我知道

...她在想些什么,她边哼唱边悄悄地绷直了脚尖和脚背,黑管吹奏出的旋律令她最大限度地想起了自己拥有一双适合跳芭蕾的脚。

○4成年之后,我也在地质系统工作,走在父辈们勘探过的山山岭岭中,宛如逆着时间走进往昔。有一次在溪流之畔,我想起父亲和他的黑管,想象着他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吹那支黑管。他鼓起腮帮,将高音区的嘹亮明朗送给掠过头顶的云朵,又凝神静气在中音区找寻最恰当的音符以便飞翔的鸟雀能够听懂,而低音区的沉浑柔美是要留给溪水的,溪水叮叮咚咚,参与了他的吹奏。我极尽所能地想象那支黑管在这山岭间、溪流畔所发出的声音与我听到过的山村小屋的旋律有何不同,却终究因为我对音乐的迟钝而始终没能想明白。青春的我站在大山深处,重重叠叠的山压迫着我、阻碍着我的视线,而陪伴过父亲的云朵、飞鸟和溪水在旋律中轻盈舞蹈,这旋律不是任何乐器带来的,它们属于自然和生命本身。它们接纳过一个吹奏黑管的青年,它们让那个青年以为自己的吹奏创造了这一切。

○5那个时候回忆黑管是一件令我痛苦的事情,因为吹奏黑管的人已经离我远去了。他的生命终止在中年的路上。后来,我渐渐忘记了那支黑管,就像忘记了许许多多曾经做过的梦。

○6许多年之后,我也走在中年的路上。有一年我到新西兰看望儿子,那是11月,南半

球的春天,到处花团锦簇。儿子与朋友们在客厅里聊天,我听着他们的谈话。令我走神儿的是海伦的话,她说她要去上芭蕾舞课。我听到这句话时,像多年以前我的母亲听父亲吹奏黑管时一样也悄悄地绷直了我的脚背和脚尖,仿佛有黑管的乐声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触碰了一个梦想。

○7我小心翼翼地问年轻的姑娘:海伦,我,可以跟着你一起去学跳芭蕾舞吗?姑娘扭头看着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当然可以,学习班里有好几个中年妇女呢。

○8舞蹈老师是一位中年人,她来自俄罗斯。老师站在前排做着动作示范,学员跟着她学做一些基本动作。先是站好脚位:双脚完全外开,两脚跟相接形成一横线。然后摆好手位:手臂与手成椭圆形,放在身体的前面,手的中指相对,保留一拳的距离。然后,我们在老师的口令声中继续做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动作。当第四个动作定格时,它已经是舞姿了。这个最初级的舞姿令我激动,仿佛遥不可及的芭蕾已经不再遥远,我触摸到了它高贵的身体。

○9我就这样站了好一会儿,沉迷其中。老师提醒要紧绷身体的每一块肌肉,但是要看起来毫不费力。舞蹈的动作令我想起多年以前母亲在豫西小村庄去井台上挑水的情景。我一直觉得母亲扛着扁担走在村道上的样子像是跳舞,她是那么轻盈。她挑不动满桶的水,就半桶半桶地挑,多往返几回,这样,她就能保持轻盈,保持舞蹈一样的姿势。我想,母亲是迷恋舞蹈的,她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拥有一双适合跳芭蕾的脚。只是我不知道

....母亲的那种轻盈,是真实的还是仅仅是我以为的。

10老师的身材肥胖却柔软得令人惊讶,舞姿曼妙,一招一式都令人想象她往昔在舞台上○

的风华。大概是为了更好地示范脚部的动作和用力吧,她裸着脚,我便看见了一双芭蕾舞演员的脚,没有足尖鞋装饰的脚。我看到了高脚背、深脚弓、大拇趾二拇趾和中趾一样长。我也看到了伤痕。那实在是一双丑陋的脚,骨节粗大,脚趾发黑,双脚的前三个脚趾几乎没有趾甲。她曾经是俄罗斯芭蕾舞团的优秀演员,芭蕾舞中不停的半脚尖和全脚尖的起落变换让老师的脚趾变形。如今她的腰身也变形了。她离开舞台很久了,不过,她从没有离开过芭蕾。

11几个月以后,我在北京观看了俄罗斯芭蕾舞团演出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是我的○

朋友老狄请我看的,他是一个芭蕾舞迷。那其实不是一个好时候,老狄的家庭正陷入一场民事诉讼中,开庭在即,结果不好的话,他可能会居无定所。

12那天坐在剧院,他绝口不提家里的诉讼之事,就像那些烦心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只有耳畔的旋律,演奏着永恒之美。

13舞台上的仙子们翩翩起舞,旋转、跳跃、伸展,光束下的王子和姑娘带领我们进入一○

个玩具和舞蹈的盛宴。

14我想起了并不久远的新西兰之行,想起了舞蹈老师说过的话:要紧绷身体的每一块肌○

肉,但是要看起来毫不费力。

15这就是芭蕾。

16也是人生。

(有删改)8.对母亲的舞蹈,第③段中作者说“我知道”而第⑨段又说“我不知道”,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

人生。”你认为哪一个版本更好?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8.我知道,是从小女孩的视角对母亲跳舞的美好想象,我不知道,是作者人到中年之后对母亲轻松舞姿的背后的艰难生活的理解,是主旨的深化。(3分)

评分:母亲热爱芭蕾(1分);是对母亲轻松舞姿背后的艰难生活的理解(1分);体现对母亲理解的加深、“我”的成长、深化主旨、从儿童到成人……(1分)

9.父亲在艰辛的地质生活之余吹奏黑管与母亲下放农村依然怀有芭蕾梦想异曲同工(或者是母亲……的另一种表现),具体抒写中包含丰富内涵:乐音的美妙、音乐与自然相融相通,艺术对艰难生活中精神世界的拯救、艺术让人具有创造力去超越现实。这些又是对母亲热爱芭蕾的补充与丰富。(4分)

父亲吹黑管的场景(如音乐与自然相融相通1分);内涵(艺术对艰难生活中精神世界的拯救、艺术让人具有创造力去超越现实1分);对父亲的怀念(1分);与母亲跳芭蕾的关系(丰富、映衬、另一种形式1分)

10.舞蹈老师舞姿曼妙颇具风华,这与她的丑陋的脚形成鲜明对照,突显出世人生活表面轻松内里艰辛的真实面貌,揭示出人们生活中的困境、在困境中对梦想的坚守、用梦想去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舞蹈老师这一人物是我的父亲、母亲形象的延伸,反过来促使我更加理解父亲、母亲的内在精神,同时也通过她点明了芭蕾与人生的相通之处,使“芭蕾”贯穿全文,浑然一体。(4分)

芭蕾舞老师的特征(美丽轻盈的舞姿和畸形的脚1分);人生的真实面貌(1分);表现了她对艺术、梦想的坚持(1分);是父母形象的延伸(1分)

11.示例一:现有版本更好。“也是人生”,语气上非常肯定芭蕾与人生的相通之处,即外表轻松内在艰辛,这相通之处通过作者对父亲、母亲、芭蕾老师、老狄生活的叙写充分地表达出来,形成了全文的统一性。而“或许也是人生”,由于语气不确定,主旨表达游移不定。评分:语气肯定/确定(1分);内容梳理:父母、芭蕾老师、老狄(1分);芭蕾与人生的一致性:外表轻松内在艰辛(1分);加上或许显得游移不定(1分)。

示例二:另一版本更好。“也是人生”,其肯定的语气清晰地表达出芭蕾与人生的相通之处,即外表轻松内在艰辛,这相通之处通过作者对父亲、母亲、芭蕾老师、老狄生活的叙写充分地表达出来,形成了全文的统一性。但同时也阻碍了读者对散文主旨多义性的理解。细品本

文,作者对父母、对人生、甚至对自我的理解处于不断深化的状态中,“或许”正好呼应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感受,使读者有更多的理解空间。(4分)

评分:揣测的语气(1分);内容:作者通过父母、芭蕾老师、老狄生活的叙写,表现人生的真实状态是外表轻松内在艰辛(1分);主旨:引发读者对人生的真实状态进行进一步的思考(1分);如果用确定性语气,就会限制读者思考(1分)。

【解析】

8.本题考查的是内容理解,需要结合上下文。第③段中作者说“我知道”是因为我那时候还小,只是单纯地考虑到了母亲所说的芭蕾舞本身,没有联系到其他事情。而第⑨段中“我一直觉得母亲扛着扁担走在村道上的样子像是跳舞,她是那么轻盈。她挑不动满桶的水,就半桶半桶地挑,多往返几回,这样,她就能保持轻盈,保持舞蹈一样的姿势。我想,母亲是迷恋舞蹈的,她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拥有一双适合跳芭蕾的脚。”从中可以看出母亲经历了生活的磨练,由芭蕾结合挑水,体现对母亲理解的加深、“我”的成长、深化主旨、从儿童到成人……

9. 本题考查的是对句段内容的理解。分析该题目时,作者描写了什么就先对什么内容进行手法+内容概括+情感主旨的分析,要联系到音乐本身对人的美好作用、还要结合文章中的另一主人公母亲,和母亲和母亲跳芭蕾舞之间的关系。

10.本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在文本中的作用。先概括出该人物在文章中的形象:舞蹈老师舞姿曼妙颇具风华,但是美丽的风华又她的丑陋的脚形成鲜明对照,表现出世人生活表面轻松内里艰辛的真实面貌,揭示出人们生活中的困境、在困境中对梦想的坚守、用梦想去超越现实的精神世界。但还要明白舞蹈老师不是全文主要的写作对象,我的父母才是,所以还有将舞蹈老师和我的父母之间的联系考虑清楚。

11.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结尾的好处。两种结尾各有好处,但一般来说,顺着文本原有的结尾来分析往往更好写。我们需要先将原本文章的结尾的内容进行分析,主要从文本当中四个人物着手:父母、芭蕾老师、老狄;其次再去考虑芭蕾与人生的一致性;得出结论:外表轻松内在艰辛,写到这里还要再加一个步骤,就是改掉之后的结尾为什么不好。加上或许显得游移不定。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松滋渡①望峡中

(唐)刘禹锡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草长迷楚望,夷陵②土黑有秦灰。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③回。

十二碧峰④何处所,永安宫⑤外是荒台⑥。

注:①松滋渡: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距下牢关三峡尽处不远。②夷陵:楚国先王陵墓,在今湖北境内,秦军曾焚烧夷陵。③鸟道:指三峡曲折水道。④十二碧峰:指重庆、湖北交界的巫山十二峰,其中巫山神女的传说最为著名。⑤永安宫:三国时刘备所建,在今重庆奉节。⑥荒台:传说中神女的阳台。

12.依据题材,本诗不能归入下列类别的一项是()。(1分)

A.写景诗

B.怀古诗

C.羁旅诗

D.游仙诗

13.下列对本诗首联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轻雨”与“寒梅”点明季节,使全诗笼罩在凄迷氛围中。

B.“溶溶雪水”喻指轻雨越下越大,加重了全诗的迷离之感。

C.“渡头”与“云际”表明作者移步换景,由渡口登上高峡。

D.“洒”字描绘出寒梅花瓣如雨飘下的情景,增强凄美之感。

14.清代文学家方东树认为本诗“起句松滋渡,以下七句,有‘望’字意,一直说去,大气直喷”。请对本诗的这一特点加以分析。(5分)

【答案】

12.D(1分)

13.A(2分)

14.首联视角由近及远,颔联由眼前想到历史遗迹,颈联由峡中船只船夫想到巴人艰难的生活,尾联想到神话。本诗的望由实而虚,抒发出作者对历史兴废、人世更迭的感慨以及对此中百姓生活的关怀与同情。(5分)

每联(1分),总结:流露出作者对时代变迁、人世更迭的感慨(1分)

【解析】

12.要注意各种题材的古诗具体的标准,比如“写景诗”要注重文本中的景物,这首诗中每一联都有景致,所以可以归为这一类别;“怀古诗”则从注释中的古人古事出发归类;羁旅诗则从诗歌标题“渡”字出发,可见诗人在游离途中;而“游仙诗”则要求诗人畅游神仙梦境或者探访仙境,与文本内容不复,所以不能把这首诗归于游仙诗类别。

13.A选项确实从雨和梅的意象中一个寒字奠定了这种凄迷的氛围;而B选项中的并没有表现出雪水越来越大;C选项的更多是诗人在船中想象登上高峰,并不是移步换景;而D选项中的洒字是雨水打下梅花,而不是梅花如雨飘下。

14.全诗构制宏伟,用思深沉,立意深沉含蓄,风格慷慨悲凉,融合写景、叙事、议论于一体而浑化无迹:写景在于创造情感氛围,叙事在于抒发情感,全诗叙事都隐隐荡漾着郁勃的情思,结尾的议论又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故全诗写景、叙事、议论都统一在总体的情感节奏中。这里面“大气直喷”更多表现在由个人羁旅的经历转向历史的宏观视角,这样让文本更有气势。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20分)

(甲)

张南垣传(节选)

(清)黄宗羲

①古今之事,后起之胜与前者多矣。故烹饪起于热石,玉辂基于椎轮。即如画

家有人物有山水,汉唐以来,圣主名臣之像皆以绘画,其后稍稍通之而为塑土。元刘元欲造岳庙侍臣像,心计久之,未措手也,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征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者。”遽走庙中为之,即日成。以此知雕塑之出于画也。然画师之名者不胜.载,而塑土之名者一二耳。至于山水,能、妙、神、

逸,笔墨之外,无所用长,未有如人物之变而为塑者,则自近日张涟始。

②张涟,号南垣,秀水人。学画于云间之某,尽得其笔法。久之而悟曰:“画之皱涩向背,独不可通之为叠石乎!画之起伏波折,独不可通之堆土乎!今之为假山者,

聚危石,架洞壑,带以飞梁,矗以高峰,据盆盎之智以笼岳渎使入之者如鼠穴蚁垤气象蹙促此皆不通于画之故也。且人之好山水者,其会心正不在远。”于是为平冈小坂、陵阜陂陁,然后错之石,缭以短垣,翳以密篠,若是乎奇峰绝嶂,累累乎墙外,而人或见之也。其石脉之所奔注,伏而起,突而怒,犬牙错互,决林莽、犯轩楹而不去,若似乎处大山之麓,截溪断谷,私此数石者为吾有也。方塘石洫,易以曲岸回沙,邃闼雕楹,改为青扉白屋,树取其不凋者,石取其易致者,无地无材,随取随足。当其土石初立,顽石方驱,寻丈之间,多见其落落难合,而忽然以数石点缀,则全体飞动,若相唱和。

(乙)

张南垣传(节选)

(清)吴伟业

①张南垣名涟,南垣其字,华亭人,徙秀州,又为秀州人。少学画,好写人像,兼通山水,遂以其意垒石。故他艺不甚著,其垒石最工,在他人为之莫能及也。

②君为此技既久,土石草树,咸能识其性情。每创手之日,乱石林立,或卧或倚,君踌躇四顾,正势侧峰,横支竖理,皆默识在心,借成众手。常高坐一室,与客谈笑,呼役夫曰:“某树下某石可置某处。”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甚至施竿结顶,悬而下缒,尺寸勿爽.,观者以此服其能矣。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然画师之名者不胜.载()

(2)悬而下缒,尺寸勿爽.()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缭以短垣,翳.以密篠()

A.抛弃

B.遮蔽

C.暗中阻止

D.变得阴暗

(2)截溪断谷,私.此数石者为吾有也()

A.私人的

B.悄悄地

C.占有

D.偏爱

17.把甲文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元刘元欲造岳庙侍臣像,心计久之,未措手也,适阅秘书图画,见唐魏征像,矍然曰:“得之矣!非若此莫称为相臣者。”

18.甲文第②段画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3分)据盆盎之智以笼岳渎使入之者如鼠穴蚁垤气象蹙促此皆不通于画之故也。

19.甲文第①段的写法颇有特色,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

20.中国园林建筑博物馆要推介张南垣,请根据甲文、乙文,在人物展板的空档处填

上适当的内容。(4分)

15.(1)尽/全/全部/完全/完全地(“能承受”不给分)(2)差错/错误(2分)

16.(1)B(2)C(2分)

17.元代的刘元要雕塑岳庙的侍臣像,心中筹划了很久,还没有下手(雕塑),恰好看到

秘藏的书籍画本,见到魏征像,惊喜(惊讶)地说:“找到了,不像这样,就没有人能称

为辅佐之臣了。”(5分)

心计久之;未措手也;适阅秘书图画;瞿然曰;非若此莫称为相臣(一个分句1分)

18.据盆盎之智以笼岳渎/使入之者如鼠穴蚁垤/气象蹙促/此皆不通于画之故也(对1个给1分)

19.特色在于没有像乙文常规地介绍张南垣的一般情况,而是通过与元代雕塑家刘元雕塑魏征像的过程,表明园林建筑与雕塑一样取法绘画,张南垣不是一般的工匠手艺人,而是伟大的艺术家。突出了张南垣在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的开创性地位。体现出甲文超越乙文的阔大识见。(4分)

评分:不以介绍人物开篇(1分)由日常生活引出/类比艺术创作(1分),用刘元的例子表明雕塑出于绘画(1分),引出张的技术高超/具有开创性(1分)

20.古代园林建筑大师,取源绘画、错落相宜、师法自然或者质朴自然等(2点无次序);胸有腹稿或精于计算(4分)

第一空要体现人物的成就、身份(如:园林艺术家/大师/鼻祖;在园林方面具有极高造诣);第二、三空: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就地取材、和谐灵动、师法自然、取法绘画、巧夺天工、精巧别致……(不同的两方面的特征)

第四空:成竹在胸、胸有成竹、胸有腹稿、精于计算

【解析】

15.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理解词语的含义。

(1)“然画师之名者不胜载,而塑土之名者一二耳。”一句表达的是著名的雕塑家很少,而著名的画家很多,用“不胜”表示多,“胜”要译为尽、完,用难以尽数表示多的含义。(2)“悬而下缒,尺寸勿爽”翻译为用悬缒来检验,也一寸都不差,“爽”译为差错。16.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词语、句子在诗文中的含义。

(1)“缭以短垣,翳以密篠”意思是用短墙环绕它,用密生的竹遮蔽它,翳是遮蔽的意思。(2)“截溪断谷,私此数石者为吾有也”的意思是截断溪水和山谷,占有这些石头(创建的景色)为自己所有,“私”此处译为占有。

17.本题考查的是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注意句中不易翻译的重点词,“心计久之”的“计”翻译为筹划,“未措手也”的“措手”翻译为着手处理,“适阅秘书图画”的“适”翻译为恰好,“矍然曰”的“矍然”翻译为惊讶或惊喜,“非若此莫称为相臣者”的“相”翻译为“辅佐”。把关键词语翻译处理好,与其他翻译完成的信息串联成句。

18.“据盆盎之智以笼岳渎,使入之者如鼠穴蚁垤,气象蹙促,此皆不通于画之故也”翻译为依据凡庸粗俗的智慧来聚拢创制山水,使进入景色的人如同进入到了老鼠洞和蚂蚁窝中,气象逼仄狭小,这都是不通晓画作的缘故。这句话是作者评价当时造价山的人,以其功力浅薄衬托传主的高超技艺,因此评价内容偏向负面。

19.甲文第一段写法特色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直接介绍传主的情况,而是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进行铺垫,再引出传主,可与过去阅读过的传记或乙文进行比较。答题重点部分还是要落在对第一段内容的分析上。文中“故烹饪起于热石,玉辂基于椎轮。即如画家有人物有山水,汉唐以来,圣主名臣之像皆以绘画,其后稍稍通之而为塑土。”可以看出作者首先通过生活类比引出艺术创作特点,雕塑以绘画为基础。其次翻译句子的内容,用元代雕塑家刘元雕塑魏征像的过程,再次证明了这一观点,最后引出传主张南垣,称他是“未有如人物之变而为塑者,则自近日张涟始”,表明了张南垣在园林建筑中的开创性地位。

20.(1)要介绍人物的成就、身份,将他园林艺术家的身份点出,并且要凸显其艺术成就。

(2)(3)两个空,要介绍人物的特点,但要将特点进行分类,一方面分析他的园林艺术特点,原文中“方塘石洫,易以曲岸回沙,邃闼雕楹,改为青扉白屋,树取其不凋者,石取其易致者,无地无材,随取随足”能够体现他设计的园林风格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就地取材、和谐灵动、师法自然、取法绘画、巧夺天工、精巧别致。另一方面要体现人物自身的高明之处,原文中“目不转视,手不再指,若金在冶,不假斧凿。”可以表现他成竹在胸、胸有成竹、胸有腹稿、精于计算的特点。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1分)

卷雪楼记

(明)袁中道

①质有而趣灵者,莫如山水,而常苦其不相凑,得其一,即可以送目而娱老。昔宗少文①怀尚平②之志,欲结宇衡山,而其后竟止江陵,立宅三湖上。岂非深山道远,饮食药饵俱艰,于老人不宜,而三湖浩渺之波,粘天荡日,亦可借其秀润,以畅性灵耶?荆州百里,无培塿之山,而惟大江自蜀来,浪喷波腾,为天下奇观。

②中郎③卜居沙市,既治一楼曰砚北以瞰江,其前尚有隙地。一日梯而自登其脊以望,大笑曰:“吾事济矣。”遂于楼之前复植两楹,承霤④而出之,如头上髻,始尽得江势。举江自蜀趣吴,奔腾颓叠,澄鲜朗耀,震荡大地,淹润河山者,悉归几席之下。凡巴西之远峰,梦南之芳草,九十九洲,乍隐乍现。千帆竞举,惊沙坐飞;棹歌渔唱,接响互答;霁雨旦暮,烟景万状。于是中郎登而乐之,而谓予曰:“宗少文弃衡山而止江陵也,有以也哉。”时暑路方升,九市如炙,而登此楼,□大江如积雪晃耀,冷人心脾。故不待其成,日夕游焉,而字之曰“卷雪”。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人,著名画家。②尚平:亦作向子平,东汉人。向子平的子女婚嫁后,他不问家务,游历山水,不知所终。③袁中郎:袁宏道,作者兄长。

④霤:屋檐。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以

B.然

C.乃

D.则

22.对第②段中袁中郎的“吾事济矣”的“事”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能再建一亭

B.理解宗少文

C.得山水性灵

D.能登楼避暑

23.选择一个角度,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以“记楼”来表现作者对“质有而趣灵”的山水的追求,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1.D(1分)

22.C (2分)

23.大量使用整句,写出长江奔腾震荡的水势,渺远处巴山诸峰、云梦泽的芳草隐约可见,山水间的千帆、楨歌等人世生活与风雨变化的自然面貌。这些景物都是经过远观、俯瞰、多日观察概括而成,具有时空中宏大气势,而整句正好与之相宜,使宏大气势扑面而来。(4分)也可以选用观察视角(如远观、俯瞰),也可选用动静结合。

多用整句/整散结或效果(1分);景物特点:句意梳理(1分);宏大(1分);情感(1分)手法判断+效果(1 分),景物特点:句意梳理(1 分);宏大(1 分);情感(1 分)

24.作者认为山水既有实际形态又有趣味灵性,全文构思颇为独特。首先对画家宗炳遍游山水,最后选择江陵终老的原因进行猜测,引出江陵水势浩荡,天下奇观之趣。而后通过袁中郎建楼远眺,描绘出澎湃的长江、隐约的远峰、山水间的生动的世间生活,然后进步理解宗炳隐居江陵原因是寻找到性灵山水之趣,最后写卷雪楼命名原因,即酷热下仍能清凉入心之趣。表现出作者清雅宏大,超拔于世的精神追求。(4分)

评分:江陵山水的特点(1 分);建楼远眺所见(1分);收获的山水之趣(1分);命名原因(1分) 【解析】

21.考查虚词选择题。此类题首先要了解填空的句子本身的句意,“而登此楼,□大江如积雪晃耀,冷人心脾”可翻译为但是登上这座楼,便能看见大江如同积雪一般光耀,让人凉意顿生。虚词中有“便,就”意思的,选择D。其他选项排除。

22.该题考查文意理解,需要注意文本理解。从上文可知,作者“借其秀润,以畅性灵”,通过山水之美,抒发自己的性灵。因此此段的内容切合上段内容,因此选C。

23.考查句子的表达效果。一般该题可以从句式,修辞,景物描写,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回答,注意进行景物特点的把握。总体难度不大。

24.该题考查行文思路,以楼记为线索,进行组材,选材的把握,注意回答过程中,内容的概括和主旨内容的把握。段落分层要清晰。

三、写作(70分)

25.作文。

10万+转发量、100万+点击量和阅读量……在这个时代,对“量”的追求似乎满足着人们的某些需求。

你对上述现象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解析】

审题:题目属于现象类,讨论核心现象是对量的追求,限定的讨论范围是对于量的追求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

针对题干内容设置以下问题:

(1)量代表什么?如何定性?

(2)人们对量的追求是在追求什么或者为何要追求?

(3)追求量人们想要满足哪种需求?

(4)追求量的方式是否真的能够满足该种需求?为什么?

(5)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量”?

立意: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逐一分析。

(1)题干中给出了2个具体的量,此外还应该注意题干给出了省略号,意味着后面还有更多量的表现形式,因此题干后文所说的人们追求的量不仅包括“10万+转发量”“100万+的点击量和阅读量”两种,生活中更为广阔的量都可以纳入到讨论范围中。因此“量”可以定义为对事物数据化(量化)的评价标准,量的多少成为了我们评价事物优劣的一种外化标准。(2)人们对量的追求可以理解为对于卓越与优秀的追求,无论媒体作品追求高点击还是学

生追求高分数,都是追求卓越催生出的积极心态。

(3)人们通过对量的追求以达到内心对于优秀的目标期待,进而以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因此追求量本质上是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4)既然已经承认人了追求量是追求卓越的积极心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量的追求就能够满足人们自我实现的需求。量确实具有参考的意义和价值,但量只是一种结果,仅仅是卓越与优秀的量化表现形式,是副产品,不应该成为初始目的,以追求量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是需要警惕的,因为人类行为追求的不是仅仅是漂亮的数据,而应该是做事前设定的愿景,追求高转发量和点击量是为了出产更有价值的作品,而并非只为了博眼球,个人的学习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学习中的意趣,而并未为了追求分数,国家发展是为了过强民富,国民更加幸福,而不是一味追求发展数字,一味地追求“量”,反而会在数据化的目标中失去本心,因此“量”本身并不能代表自我价值高低,追求量也不能真正满足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真正实现方式是最初的目标与愿景得以达成。

(5)因此,对于“量”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人生发展中某种参考系数,但并非单一化的评判标准,更不应该成为追逐的目标,因为它无法真正满足人类的自我价值,而能够真正满足自我价值的是人类群体或个体的愿景,例如我们如何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人类如何更加幸福地诗意地生活在当下的时代。

2021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1年上海杨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 (一)默写(15分) 1.昨夜江边春水生,。(《观书有感(其二)》) 2.,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 3. 水何澹澹,。(《观沧海》) 4.子独爱莲之,。(《爱莲说》) 5.,浮光跃金,。(《岳阳楼记》) (二)阅读古诗词,完成6-7题(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曲中的“昏鸦”是指(2分) 7.下列对“夕阳西下”一句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点明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 B.渲染既温情又悲凉的特殊氛围。 C.使得全曲情境交融,浑然一体。 D.烘托抒情主体怅惘若失的心绪。 (三)阅读选文,完成8-10题(9分) 陈涉世家(节选) 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日:“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日:“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去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陈涉世家》节选自时期文学家的《》(3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10.下列对选文分析正确的项是() (3分) A.节选文字用丰富精炼的语言详尽叙述陈胜吴广起义的全过程。 B.陈胜打扶苏、项燕旗号,以寄托怀念之情,立志替二人报仇。 C.“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起义过程中两个必要的环节。 D.节选文字表现了陈胜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 公输刻凤 公输①之刻凤也,冠距②未成,翠羽未树;见其身者,谓之鹲鵄③;见其首者,名.曰鴮鸅④。皆訾⑤其丑而笑 其拙。 及.凤之成,翠冠云耸,朱距电摇,锦身霞散⑥,绮翮焱发⑦。翙然一翥⑧,翻翔云栋⑨,三日而不集。然后赞

上海市杨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缺范文)

2021年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落花水香茅舍晚,。(马致远《寿阳曲·》)(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处也。”(《<论语>七则》) (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表明对万钟与礼义取舍态度的句子是,。 2. 按要求选择。(5分) (1)下面关于“三星堆”的报道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最近,关于“三星堆新发现”的讨论不绝如缕 ....,已经处于霸屏状态。从黄金面具残片、 龙形器到牙雕、玉琮,这些栩栩如生 ....的出土宝藏成了当红流量,人们关注“三星堆”不是附. 庸风雅 ...,而是源自对中华文明历史故事的好奇,如外形似火锅的“陶三足炊器”,让人不禁 遥想三千年前古蜀人尝鼎一脔 ....的惬意生活。 A.不绝如缕 B.栩栩如生 C.附庸风雅 D.尝鼎一脔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陕北民间的剪纸,千百年来都只是无数农村妇女的普通手艺,她们从不把剪纸看成传递情感世界的手段,,。,,通过对剪纸意义的重新认知,它就成为了一门艺术。 ①这又反过来推动了民间剪纸艺人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觉表达 ②而这些始终只潜藏在剪纸行为的背后,没有人去深入探究 ③但从事民间艺术研究的学者从剪纸作品中发掘出精神元素 ④当然她们会无意识地通过剪纸的线条与造型流露喜怒哀乐 A.③②④①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答案】 1.(1)断桥头卖魚人散远浦帆归 (2)不以其道得之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2.(1)(2分)C (2)(3分)D 【解析】 1.考查古诗词名句的理解和默写。要求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再现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解答时应牢记考纲内规定的古文篇目。对给出下句默写上句这样的题型,平时要多记诵,熟练掌握。要注意所给的限制性条件,如诗的题目、词的词牌名、曲牌名、情景等。《远浦帆归》篇名容易忘记,要注意“鱼”字。《<论语>七则》和《鱼我所欲也》难度较大,但是此次考查相对简单,要注意“辩”字的写法。 2.(1)本题考查常见成语的使用。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准确了解成语的含义及用法。A不绝如缕的意思是只有一根细线连系着,似断非断。比喻事情极其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与语境不符。B栩栩如生通常比喻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黄金面具残片、龙形器到牙雕、玉琮”这些出土宝藏不适用。C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语境中指不了解该文化,强行装饰自己,符合。D尝鼎一脔是指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语境要展现的是古蜀人的惬意生活,不符合语境。因而选C。 (2)本题考查句子排序。接前文意思应该是农村妇女不会有意识把剪纸传递情感的手段,但是会无意识地表达情感。语句中①②分句中都有指示代词,需要搞清楚哪个“喜怒哀乐”和“精神元素”,很明显“喜怒哀乐”对应的是这些,因而接②,同时③存在转折,学者从剪纸形式中挖掘出精神元素,再来推动剪纸的发展。所以选D。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巨大的文体空间 南帆 ①我始终觉得,散文不存在一套严密的文体规则。“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我曾经多次援引苏轼的这段话形容散文的奇异特征。上善若水 ....。水既可以汪洋恣肆,惊涛拍岸,也可以细致入微,润物无声。许多时候,文体规则与创造性之间构成反比关系,规则愈简单,创造力赢得的空间愈大。文体的藩篱最大限度地减少之后,个人的心智才开始向纵深驰骋。 ②那么,散文有边界吗?如何确认它的文体边界? ③首先,散文与韵文不同,散文对于押韵、节奏、音调没有追求,它不负责为听觉制造快感。这是散文与诗的重要分野。当然,散文与诗的分野存有更为内在的涵义。诗句的凝练、跳跃意味了特殊的美学跨度。诗句修辞通常掠过日常的世俗细节而穿行于高贵的象征系统。诗人对于春花的咏叹一般不愿意持续地延伸到泥土里的根茎、气味不雅的肥料或者猥琐地拱来拱去的蚯蚓。相形之下,散文保存了浓郁的烟火气息。散文可以放低姿态,直面坚硬的现实,从容不迫地叙述琐杂的见闻,甚至不惮于家长里短,絮絮叨叨。由于固有的美学跨度,诗无法眷顾各种过于卑微的生活碎片,或者对于多种异质的意象——例如城市景观、工业文明——束手无策;相形之下,富于弹性的散文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和抵近对象,调节出各种适合的视角。 ④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散文与小说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阅读近时某些散文的片断,人们几乎无法依据叙述话语的形态——例如,叙述的节奏、细节的再现——清晰地分辨散文与小说。许多人看来,区分散文与小说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虚构”:散文如实记叙,小说乐于虚构。在我看来,文学史并未举行仪式,隆重地将虚构的特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年上海市杨浦区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13分) 1.___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迢迢牵牛星》) 2.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登斯楼也,________________,宠辱偕忘……(范仲淹《岳阳楼记》) 4.老师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鼓励同学们:当人处于困境时,只要坚持不懈,前方就可能出现转机。 (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5—11题。(22分) (甲)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丙)杨文仲 杨文仲,眉州彭山人。宝祐元年,登进士第。添差通判台州①。故事,守贰尚华侈②。正月望,取灯民间,更以白,文仲曰:“为吾然一灯足矣。”牙契③旧额岁为钱四万缗,累政增至十六万,开告讦以求羡④。文仲曰:“希赏以扰民,吾不为也。”及元兵渡江,畿甸⑤震动,朝士多弃去者,侍从班⑥唯文仲一人而已。寻以疾改集英殿修撰⑦,知泉州。待次而卒。 【注释】①添差通判台州:添差,添加的差遣;通判,官名。②守贰尚华侈:知州、通判等官员崇尚奢华。③牙契:买卖税。④开告讦以求羡:官府鼓励告密揭发以求取更多钱款。⑤畿甸:京城地区。⑥侍从班:在朝堂侍班。⑦集英殿修撰:官名。 5.乙文作者孟子是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寻以疾改集英殿修撰()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2021年上海市徐汇,杨浦等六区高三二模作文范文

【2021届虹口二模】 有时看起来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更为真实。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在独立思考中见真实 常言道“眼见为实”,而眼见不实便是不实了吗?有时就恰恰相反,有时看起来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更加真实。而于我而言,真实与否在于观之人是否把握其本质。 先就“真实”下一个定义,“真实”就是真切实在的东西,那么看起来不真实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产生这一定论的根本在于看起来不真实的东西是人们不能直接感知或直接看见的,深藏于现象背后的本质,这便暗示了看似不真实的东西比真实的东西更为真实。 诚然,“真实”是浮于表面,是现象能直接被感知,它就启示着我们不仅要重视真实的东西,因为有客观真实性,同时也要重视并独立思考真实事物背后的本质,有深层真实性。 然而人们往往会直接被那些真实的事物蒙蔽了双眼,主观臆断自己看见的就是真实的,甚至一以贯之的认定那些“老人摔倒不扶”便是社会的错,其实不然,“老人摔倒不扶” 背后深藏着人性良知的迷失,也就是说,人们忽略了群体性效应。因为作为群众中的一份子,个体的责任意识就会消退,穷其根本是社会中每个人的错。同样的,网络暴力事件层出层出不穷,其背后的本质也是如此,然而人们往往只看到现象,不去思考其本质,这样难免会犯下大错。 另外,人们往往看似不真实的东西,有时因为人们自己不愿去思考其本质,进一步说是因为人们丧失了思考的能力。汉娜·阿伦特曾在书中提起过“平庸之恶”,而我想熊培云曾说的“流水线人格”描述现代社会的人更合适。现代人往往在机械化的流水线上机械化着完成任务,过着每一天,只是平庸,不愿思考。这也会使看似真实的东西渐渐埋没于皮囊之下,永远无法彰显。这样的后果便是将恶行横行于道,真理趋向虚无。 诚然,有时看起来不真实的东西,是需要与真实的东西相伴而行。但有时看似不真诚的东西有时就是脱离真实世界的,那些东西就未必比真实的东西更真实了,反而应该把握真实的东西。不是说将看似不真实的东西抛开,而是努力抓住本质,将其转化为真实并回归现实,所谓真实的东西虽迟但到。 告子曾论善与不善的关系,而我先说为与不为的关系。水,顺应天理,自然从高处流向低处;而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我们应该在看到现象后学会独立思考,洞悉背后的本质同时将具有规律的本质转化为真实。 2021届长宁二模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满心欢喜地学到或总结出一种作文审题方法,但面对一个新的作文题时,却发现原来的问题仍未解决。人们总是热衷于寻求能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最后却往往发现,拥有了很多方法也未必能解决好某一个问题。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及答案(2024届高三语文一模)

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试卷 2023年12月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一日克己复礼,。(《论语·颜渊》) (2)。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 (3)李密在《陈情表》中运用含有比喻的句子“,”,表达了他要对祖母尽孝,终其天年的愿望。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2分) 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乘坐飞机、高铁需要刷脸,观看演出、赛事需要刷脸,办理各种业务需要刷脸。 。,,,。随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我们应当警惕技术“失范”。 ①这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底层逻辑 ②对自然人进行身份识别 ③以人工智能化数据比对 ④可以说我刷脸,故我在 ⑤将人脸图像信息数字化 A.①④⑤③② B.①③⑤②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⑤③②① (2)以下是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活动通知,为吸引社区居民参加,需要修改,请在横线上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写出提出该条建议的原因。(3分) 活动通知 居民朋友们: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举办“糖尿病知识讲座”活动,欢迎大家参加!活动时间:2023年12月30日上午9:00-11:00 活动地点:区卫生服务中心1号楼报告厅活动人员:本社区居民 活动要求:准时入场,不要喧哗,手机静音,提问有序。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3年11月30日修改建议: 提出建议的原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一) ①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是否应被认定为作品,是应当深入研究的问题。从目前有关人工智能的各种报道和描述来看,至少在现阶段,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与为形成作品所需的智力创作存在本质区别。以修图软件为例,它可利用“深度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将照片或图片处理成印象派等各种绘画风格。如仅从结果来看,多数人都会以为是画家绘制而成。然而,该项人工智能对照片或图片的处理,与绘画者根据照片或图片创作同样风格画作的行为相去甚远。 ②绘画者即使熟知印象派的画风,也了解将普通照片或图片绘制成印象派画作应当遵循的一般方法,绘制过程还是为绘画者留下了发挥空间。绘画者可以凭借自己对印象派的理解,在线条的位置、粗细和弯曲度方面作出选择,在造型、明暗、色彩等因素上进行处理,以表达其独特的思想感情。由此产生的绘画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多名绘画者在具有相同专业水准的情况下,以同一照片或图片为基础,绘制成的印象派画作也会存在差异。即使对同一名绘画者而言,如果事隔几年后要求其再次将同一照片或图片绘制成印象派画作,也很难绘制出与前一次画作几乎完全相同的画作。 (节选自王迁《论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著作权法中的定性》2017年发表) (二) ①作为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典型代表的通用型对话系统ChatGPT“表现出强大的任意任务的对话理解、复杂逻辑推理、多风格长文本生成以及程序代码自动生成等能力,初步实现通用认知智能”。对用户所提问题或要求,会以互联网中几乎所有公开的内容为数据基础进行回应,而且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进一步指示生成灵活多样的新内容,个性化大大增加。这就导致其生成内容在形式上更加接近人类的创作成果。 ②近年不少论著否定“著作权法只保护人的作品”的观念,认为新的主体哲学理论断然舍弃了以自然人作者为中心的创作观,究竟是谁在创作,作者为何创作都显得不再重要,应当“无问其是否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本性”;独创性的判断也应当遵循客观标准,只要特定内容本身具有最低限度的创造性,能够满足公众的需求,即能为公众提供与人类作品相同的利益,就应当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的保护,而不能采用该特定内容“背后是否是人”的主观标准。换言之,著作权保护的应是创造力本身,而不仅仅是人类的创造力。我将这一类观点统称为“独创性客观说”。 ③我认为“独创性客观说”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以著名的猕猴自拍照案为例,一只猕猴抢走了摄影师

2021高三二模浦东作文题解析及范文(卓越与平庸)

2021高三二模浦东作文题解析及范文(卓越与平庸)(6篇范文63-68分) 原题回放:当今时代,我们总是鼓励年轻人要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而有人却说“我的孩子,我只要她(他)健康快乐就好”。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 题目类型:现象类思辨型 关键词:追求卓越拒绝平庸健康快乐 材料总述:“追求卓越”、“拒绝平庸”、“健康快乐”,这些概念单独看都符合普世价值观。但材料中社会鼓励年轻人不断追求卓越,但一些父母们却希望自己的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好。这矛盾背后的是什么?是否人们对“健康快乐”“卓越”“平庸”等的理解发生了偏差?我们追求怎样的“卓越”?难道健康快乐就是平庸?

漂亮标题 ①立足康乐,追求卓越②乐在其中铸就卓越③以精进摆脱平庸④磨炼身心,追求卓越⑤快乐中追求卓越⑥卓越与康乐共生⑦寻心之所向⑧巉岩不可攀,猛志固常在

素材链接 ①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陶铸 ②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周国平 ③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好。——方海 ④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金钱地位,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⑤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海明威 ⑥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国王”或“乞丐”。我们可以在过着舒适生活的同时,感动自己依然不幸;也可以在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时自得其乐。说到底,幸福不过是一种心境。——安东尼吉登斯 1.健康快乐中追求卓越(63分) ①如今,我们常常鼓励年轻人要敢于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而也有人却说我只要我的孩子健康快乐就好。这两类观点引发了我们对于自我价值追寻与实现的认知思考。(概述材料,分析材料) ②追求卓越,拒绝平庸是几乎每个年轻人给予自己的目标,它能够促使我们挑战自我,提升自我,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思想驱动力。它给予年轻人向上拼搏的力量,也给予社会富有生机、奋发向上的生活环境。(分析追求卓越的意义) ③相比之下,“我的孩子,我只要他(她)健康快乐就好”的言论显得有些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而两者真的是冲突的吗?(分析只要健康快乐的局限性,并提出问题) ④答案显然是否。“健康快乐”并非仅指肉体上的没有疼痛、更指的是精神上的充盈与满足。显然,追求卓越与精神富裕并不冲突。父母所言的“我只要他(她)健康快乐就好”所言更多意蕴为对年轻

上海市杨浦区2021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021年4月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8分) ①摄影和绘画都是通过平面描绘造成视觉上的空间立体感。它们解脱了物质实体占有的空间,压缩为平面来表现,作用于欣赏者视觉感受习惯。不仅如此,由于作者在作品中熔铸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爱憎情感,因而能唤起欣赏者相似相同的情感体验,引起欣赏者的联想,造成超越对象以外的道德力量和艺术意蕴,使有限的瞬间形象收到了无限的效果。 ②摄影和绘画要在生活的长河连续不断流动的时空过程中,捕捉带有典型意义的瞬间,把要表现的内容,选择一定的空间,用物化手段凝定下来,构成具有完美精神风貌和本质意义的艺术形象。 摄影和绘画可以把彼此交错的事物、多形体的各式形态、流动变幻的动作、人的内心情绪和五色纷呈的风光,通过色彩、线条、影调,在一张平面图上并列地展现出来,构成和谐完美的整体。摄影和绘画作品的这种视觉的直观性,使得人们能够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空间一目了然地接受下来。 ③摄影和绘画所使用的物质媒介材料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摄影是科技文明的产物,摄影艺术对科技和设备有很大的依赖性.而绘画不同,它所用的媒介材料是颜料、画笔和画布(纸),科技含量低。画家的画笔没有直接成像的能力。照相机可以将形象直接摄取下来,而不必经过描绘阶段,原因在于摄影有光学技术和机械技术作为支撑,而绘画却没有,这样就造成了摄影家与画家在技术内涵上的分别。画家的技术是一种“手艺”,而摄影家的技术则是掌握、控制照相机和暗室处理技术的能力。摄影对设备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摄影对设备的依赖,归根到底是对科技的依赖,每一张好的照片,都是技术和艺术成功综合的结合。 ④一般而言,绘画和摄影都是通过光影色、点线面造型手段去塑造视觉形象.但从物理本质上看,绘画

2023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上海市长宁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_______。(屈原《离骚》)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两句指出后人若不吸取秦亡教训则后果严重,借此表明创作意图。 二、选择题组 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街道一级的“权威淡化”直接体现在文化上关于“人”与“日常”的地方治理品 牌建设。“权威淡化”还体现在街道一级的制度打开,通过,,,。 ①吸引优质外来资源进入 ①实现资源的内外流动 ①并匹配合适空间使其扎根 ①在科层体系外再建一套更灵活、柔性的沟通衔接机制 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 (2)以下和费孝通《乡土中国》所说“差序格局”中的社会关系契合度最低的一项是()。A.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B.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 C.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D.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与鸦片 ——审美幻觉批判 ①张扬感性,反叛传统的形象成为近年来文学创作的一个“原型”。当我们在想象

中把外在于我们的各种约束和禁锢抛到一边的时候,的确从中感受到一种兴奋、一种解放感。但问题在于:推掉一切文化的压抑以后,主体应该是一个自然状态的人,还是一个社会的人?审美活动的情感指向是导向诗意化了的乡野民俗或美化了的感性存在,还是导向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回避的,充满着痛苦和悲剧性挣扎的现实存在? ②从薄伽丘到卢梭、到弗洛伊德、到我们自己,一直把没有受到文明的束缚和压抑的自然的人视为审美和人生的理想,由此产生了整个浪漫主义文化。文学通过这种手段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为文学自身在异化的、冷漠的世界里争到了不断发展的内在活力。 ③现代人类学的研究表明,在原始人那里充满着人与自然、与人类自身的极其残酷的斗争,现代人看来极富诗意的古代风俗和物品(例如雕塑、面具),曾经用于实用的、甚至是充满血腥的目的。那种向往自然的和谐、向往远古的审美意向是我们的文学脱离现实,满足于美妙的幻觉自娱,日益衰竭的根源所在。外在世界的对立和冲突在人的内心世界投上阴影,这种阴影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激发出巨大的力量。当人不能通过内部调整来超越外在世界的对立和冲突时,或者说,当外在世界的压力摧毁了人自身的内在凝聚力时,感性和理性、肉体和精神、存在和想象之间的联系才彻底断裂开。 ④没有异化的艺术和审美活动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在破碎的世界和异化的生存环境中,艺术构筑起一个完整的、非异化的世界。在审美体验中,我们超越了外在世界的压迫,超越了个体存在的有限性,体验到了完整的人类存在。然而,在人类创造的文化中,所有能使我们达到高峰体验状态的途径,往往也可以变成人类自我欺骗、自我麻痹的工具。这也许是人类文化发展最富于悲剧性意味的规律:不从具体的、现实的物质材料中抽象出来,使内容变成形式,就不能实现精神的高翔并获得普遍性,然而,形式一旦从内容中独立出来,又为割断形式与具体现实的联系、成为某种虚幻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 ⑤审美想象的确是一种虚构,在这一点上与审美幻觉似乎没有什么区别。文学正是 因为它是想象性、虚构性的,才有权力要求自律 ..,在异化的世界中成为富于诗意的绿洲。幻想也是虚构和自律的,在异化的、充满痛苦的世界中为软弱的人们提供一种虚幻的满足,成为被压迫生灵苦难的叹息和情感的寄托。也许我们可以说审美幻觉提供的是一种虚幻的和谐,这种和谐是非辩证的,割断了内在世界与外在现实的联系,把人们的希望引向远离现实的遥远天国;而审美想象是一种辩证的和谐,这种和谐充满着痛苦和冲突,把人们的情感导向对现实的批判,使我们在艺术的自律中强烈地感受到现实世界的破碎。因此,从本质上说,文学和艺术是一种痛苦的语言,在这个意义上,悲剧的丧失也就成为一种征兆,表明艺术与外在现实的联系被大大削弱了。 ⑥在远古的神话时代,神话传说是一种口传文学,讲故事的人往往是部落中德高望重的人,他们的故事包含着对人生有用的经验以及道德教训和实践性的指导。显然,文

专题12 写作-2022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原卷版)

专题12 写作(原卷版) 一、2021-2022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5. 中国传统社会注重秩序优先于个性。秩序优先重规矩、重伦理,而个性优先重自我、重自由。随着社会的变迁,我们如何认识“秩序与个性”的关系?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不少于800字。 二、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5. 作文。 人们的生活大都在重复之中,如一日三餐的周而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日,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对重复的生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你对“重复的生活”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三、2021-2022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6. 有一位电影导演拍摄了一部短片,内容是城市风光。非洲某部落的土著看了之后,却只关注画面角落中的一只鸡,因为在短片中他们只认识那只鸡。 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审视自己是如何认识事物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四、2021-2022学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3. 有人说:一个人对别人的批评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那就证明这个人很有修养;一个人听到别人批评就不高兴,那就证明这个人还有很长的一段修行路要走。那么,接受别人的批评真的是有修养的证明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五、2021-2022学年上海市嘉定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5. 有人说,人只有在行动的过程中才形成自身,塑造自我,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六、2021-2022学年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5. 作文。 现实生活中,有人会为了避免不好的结果而避免了开始,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 七、2021-2022学年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5. 航天英雄是偶像,奥运健儿是偶像,娱乐明星是偶像……有人说,崇拜偶像可以给年轻人以成长的标杆,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八、2021-2022学年上海市洋泾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51. 有人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可也有人说,“就算世界倒塌了下来,一片的废墟也不会改变他的脸色。”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九、2021-2022学年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三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5. 作文 现代社会,人们似乎很容易产生各种焦虑:升学焦虑、分离焦虑、飞行焦虑……人们不断地努力,想要摆脱焦虑,但是诗人艾略特却说“焦虑是创造力的根基”。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2022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下学期语文高考二模考试写作解读与范文分享(2篇):对重复的生活的思考

2022届上海市杨浦区高三语文二模作文导写及范文(2篇) 一、题目∶ 人们的生活大都在重复之中,如一日三餐的周而复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日,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对重复的生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你对重复的生活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By 云中闲客 二、审题与构思 1.明确关键词 重复的生活。 2.围绕所给材料阐释重复的生活的含义。 一日三餐的周而复始,这是生存所必须的重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日是生活方式、作息规律的重复;古老的习俗代代相传则是传统文化生活的重复。前两种偏向于物质的层面;后一种偏向于精神层面。 3.思考重复的生活的意义。 一日三餐保证了人活着,这种重复是必要的。作息规律的重复会形成生活的规律,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习俗在代代重复中,给予个体以安全感、归属感,培养了文化的认同。重复给我们带来了稳定的生活,还有对未来确定的预期。我们既享受着重复带来的安全,又尝到了不断变化的乐趣,因为我们于重复中积极寻求改变。 4.辨析重复的生活与单调的生活、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区别。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重复生活,而是我们大都只看到了相似—样的方面,对于时时处处存在的差异比较忽视罢了。如一日三餐是重复的,但是吃的形式、品种可以变动;作息是重复的,但是作了什么、怎么息的可以变动;仪式是重复的,但是文化在重复中不断创新。 5.分析把重复的生活等于单调的生活的弊端。 一是对其内涵认识不够,二是生活的态度不够端正。我们总觉得对生活已经很熟悉了,熟悉

到乏味和厌倦的地步,很难发现熟悉中的陌生。我们的眼光总是习惯于投向未来与远方,经常是灯下黑。我们缺乏工匠精神,总是不断地换目标,浅尝辄止,不甘寂寞,一味求新。结果,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过于享受重复带来的安逸,而忽视改变创造的希望。 多数人不甘于重复的生活,想追求新意,于是寻找诗和远方。问题是自己在找寻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最终又开始了新的重复。例如想改变物质生活,提升幸福感,但自己最后却 变成了重复赚钱的工具。人想找寻诗意,最终却物化了自己。 还有人在重复当中看不到希望,于是有的选择了躺平,以躺平的形式开始了新的重复。 6.如何正确对待重复的生活? 首先要认识到,重复是生活的底色,逃无可逃,必须面对。况且,重复的生活不只带来单调与乏味,它可以帮助我们节省精力,提高效率;还给我们带来确定与希望。还要认识到,重复不是机械绝对的一样,整体的重复中是有具体的差异与变化的。 三、素材 1. 根据《荷马史诗》,西西弗斯是人间最足智多谋的人,他是科林斯的建城者和国王。当宙斯掳走河神伊索普斯(Aesopus)的女儿伊琴娜(Aegina),河神曾到科林斯找寻其女,知悉此事的西西弗斯以一条四季常流的河川做为交换条件告知。由于泄露了宙斯的秘密,宙斯便派出死神要将他押下地狱。没有想到西西弗斯却用计绑架了死神,导致人间长久以来都没有人死去,一直到死神被救出为止,西西弗斯才被打入冥界。 在被打入冥界前,西西弗斯嘱咐妻子墨洛珀(Merope)不要埋葬他的尸体。到了冥界后,西西弗斯告诉冥后帕尔塞福涅(Persephone),一个没有被埋葬的人是没有资格待在冥界的,并请求给予三天告假还阳处理自己的后事。没有想到,西西弗斯一看到美丽的大地就赖着不走不想回复府去了。直到其死后,西西弗斯被判逐出到地猫那边,在那里,他每天要把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推到非常陡的山上,然后朝边上迈一步出去,再眼看着这个大石头滚到山脚下面。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一一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 了。西西弗斯要永远地、并且没有任何希望地重复着这个毫无意义的动作。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1年杨浦区初三二模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部分(共40分) (一)默写(15分) 1.挥手自兹去,。(《送友人》) 2. ,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万籁此俱寂,。(《题破山寺后禅院》) 4.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又是哉!(《捕蛇者说》) 5.亭亭净植,。(《爱莲说》) (二)阅读下列诗曲,完成6-7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诗中借用典故的一联,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2分) 7.下列对颈联的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2分) A.“沉舟”“病树”是诗人的自嘲,其中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 B.“千帆过”“万木春”,形象表明诗人对自己拥有光明前途充满信心。 C.“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富有生机的景象,表现诗人豁达襟怀。 D.蕴含了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三)阅读选文,完成8—10题(9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①“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 家之书,然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 ..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 ..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②“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也!” 8.选文作者是代文学家。(2分) 9.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属于 ...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其他祖父 ..之物而强假焉 ..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B.非夫人 C.而惴惴焉摩玩 ..也 ..之不已 D.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2分)

杨浦区2021届高三语文二模作文题及优秀作文赏析(附文题详解及范文精评)

杨浦区2021届高三二模优秀作文赏析 杨浦区高三“二模”作文题 10万+转发量、100万+点击量和阅读量……在这个时代,对“量”的追求似乎满足着人们的某些需求。你对上述现象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解题】 这个题目有限制,但是也给予学生较为开阔、深广的自我建构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学生能够在时代的背景下,思考问题。学生需要确立观点,有层次有角度地构思文章,并努力加以阐释。 题目以“10万+转发量、100万+点击量和阅读量”作为切入口,这个切入口限制住“量”的内涵,即互联网带来的文字、视频等数据流量。题目开放性和包容性来自于后面一句话:“在这个时代,对'量'的追求似乎满足着人们的某些需求”,首先,“这个时代”要求学生做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并能与“量”相关联;其次,“似乎”二字既有倾向性,又给学生提供了另类思考的可能;第三,“对量的追求”强调外在行为,而“某种需求”对应人们内在欲望,人们在这个时代会有哪些特殊的内在需求,一种对流量的追求能否必然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第四,在“10万+转发量、100万+点击量和阅读量”中提取一个“量”字是大家在审题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以上是同学们在写作时需要关注的几个重要点。 【考场佳作】 质为量先(一类中) 黄彦瑶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有十五分钟成名时间。而海量的转发、点击和阅读无疑是成名的助推剂。但这个时代对“量”的追求已达到一种近乎偏执的地步。我认为,抛却质感的“量”是空洞无力的,丰厚的质感理应走在“量”之前。 诚然,“量”确实能够满足互联网时代人们的部分需求:点击量、阅读量迎合了舆论造势、媒体影响的需求;转发量、点赞量满足了人们表达认同的需求;评论量则切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杨浦区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年级二模质量教研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21年4月 【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5题,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16分) 1.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2.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3.知不足,。(《虽有佳肴》) 4.庭下如积水空明,,……(《记承天寺夜游》) 5.春天来了,小明望着活跃起来的鸟儿们,禁不住想起《钱塘湖春行》中“,。” 【答案】 1.零落成泥碾作尘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 3.然后能自反也 4.水中藻荇交横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默写,包含直记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种形式,答题时注意不写错别字。第5题可从题干关键词“活跃起来的鸟儿们”得到答案。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 【甲】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6.甲诗作者为代诗人。乙词作者为代著名词人。(2分) 7.下列对诗词中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热闹的练兵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B.(热闹的练兵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C.(两军对垒的战场上),战马像的卢马一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D.(两军对垒的战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二模语文试卷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二模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共40分) 1.(16分)默写。 (1),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 (2),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3)知不足,。(《虽有嘉肴》) (4)庭下如积水空明,,……(《记承天寺夜游》) (5)春天来了,小明望着活跃起来的鸟儿们,禁不住想起《钱塘湖春行》中“,”两句。 2.(12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甲诗作者为代诗人。乙词作者为一代著名词人。 (2)下列对诗词中画线句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热闹的练兵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B.(热闹的练兵场上),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C.(两军对垒的战场上),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D.(两军对垒的战场上),的卢战马飞一样地奔驰,箭射出去,弓弦震响如霹雳。 (3)下面对古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是作者经过当年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作。 B.甲诗后两句强调周瑜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偶然取胜,含蓄表明机遇垂青的重要。 C.乙词在梦境中回忆军营餐肉、演奏军乐、沙场点兵等三个昔日军旅生活片段。 D.乙词虚实结合,上片描写,下片抒情,符合词作常规写法,是词作中的经典。 (4)甲乙两首词中都有一个英雄的身影。甲诗中,作者除慨叹“东风”成就了周瑜英雄之名,也暗含了对自己的的意味;乙词最后“可怜”一句,道尽了词人的英雄之悲。3.(12分)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①,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②之,召诣.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1)世界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2)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世界独立于作为个人的我自在地存在,有其运行的规律,世界当然是客观的。然而换一角度,世界一旦进入人的视野,成为思考、谈论的对象,必然已是意识中的世界,故它又是主观的。 (3)这两种意见各有道理。当我们努力去适应、去改造这个世界时,必须把世界当作一个巨大的未知的客体,不依赖个人的主观愿望和意志。我们观察其现象,研究其性质、特征、关系等,探索它的内在规律。人类的科学事业由此而诞生、发展、兴盛。可以说,这是一种“科学”的角度,表现为向外的考察与追求。 (4)科学的对象是客体,科学探索的目标是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绘出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宇宙图景。因此科学重共性轻个性,尽量减少、克服主观性。但是,归根结底,认识之主观性是无法彻底消除的,没有任何知识、见解的产生不经过某位个体的头脑的加工。 (5)科学角度的特征是把事物客观化。科学方法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科学的目的是求得认识上的统一,使人类拥有同样的大地与天空。客观化的最终结果,是众多的个体世界交汇融合成一个全体人类共存其中的世界。(),()在这时,主观性依然存在--()人类也可能集体犯错误,其文化亦必有某些倾向性、局限性。这样,我们应当客观地看待人的主观性,把感觉、思惟、情绪、欲望等意识现象,视为客观的存在,当作理性研究的对象。逻辑实证主义对意义、感情等形而上东西的排斥如今已被证明为不必要,历史学、社会学、精神分析学同样是科学,而古往今来关于精神、心灵、伦理、价值的学说在经过扬弃后也必将成为科学的一部分。 (6)而当我们关注自己的心灵,关注自我或他人对世界的不同感受时,我们更重视世界之主观性。物理学或数学的一般知识此时对他来说是不重要的了,②他更关心的是与自我发生密切关系的世界。在这种情况下,他倒可能从某些文学作品里得到一些启示和感染。我们知道,小说、戏剧、绘画、雕塑等表现的都是作家、艺术家①通过一己视角“看”到的世界,是个人体验与创造的结晶。对于文艺作品我们重视个性甚于共性。故从文学艺术的角度看世界,更多的是主观性而非客观性--很显然,这是一种非科学的态度。

2023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届上海市黄浦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混合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竞周容以为度。(屈原《_______》)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3)草木在传统文化中除指向审美功能外,还有《论语》中孔子论《诗》提到“______”的功用。 二、选择题组 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在数字交换条件下,商品是以数据、图片、文字、用户评价等数字化信息所构筑的“虚幻形式”展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而产生虚拟性。 ①为此很可能会出现利益驱动下的数字操控和数字偏离 ②但同时又独立于真实的商品 ③这个“虚幻形式”源于真实的商品 ④是其数字化映射 ⑤并成为交换过程的决策依据 A.③⑤④②① B.⑤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⑤②

D.②④①③⑤ (2)班级排演以“对抗世俗”为主题的《红楼梦》经典片断,以下人物与情节不适合这个主题的一项是() A.林黛玉读西厢B.尤三姐自刎C.袭人改嫁D.鸳鸯拒婚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AI写的诗是“诗”吗?这个问题类似于问,机器人是人吗?或者稍微退一步,机器人有自我意识吗?这个提问已经跨出了传统文学的边界,涉及对“人”的重新认知和界定。如果我们暂时搁置这种类似于“天问”的提问,从一个相对“保守”一点的角度来看待小冰①写诗这一“事件”,即使是在纯粹诗学的范畴内,这依然构成了一个迫切、甚至是对整个诗歌史的提问。 ②对于小冰的诗歌写作,即使出于商业化和资本化目的的微软公司设计师,也会“弱弱”地承认其“模仿”的属性,更不用提恪守传统知识型的读者和研究者了,我目前看到的有限的几篇文章,几乎都在指责小冰的写作是一种“仿写”,是一种“物”的游戏,而非一种属“人”的创造。我们姑且不谈模仿、仿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就算承认模仿、仿写是“低一级”的写作,关键问题是,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小冰模仿得这么“像”?这么“真”?这么“富有诗意”?也就是说,在以“假”仿“真”的过程中,“真”也变得“假”起来了。这么说好像太过于诡辩,我的意思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如果我们觉得小冰的诗歌有某种徐志摩、戴望舒、顾城、海子等的“味道”,那恰好意味着,徐志摩、戴望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