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设计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23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案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2.能力培养: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历史情境创意法、互动探究法、媒体展示法。
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询相关资料、图片,并制作卡片。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识别地图,使学生能够把历史材料和地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新旧知识联系的学习方法,以及全面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制作、卡片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教师:1856年10月,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再次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五千年文明古国再次惨遭帝国主义列强铁蹄的蹂躏,四万万中国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列强侵华罪行昭然若揭。
(教师出示: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2.师生对白,演绎历史学生:“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有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化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之中。
”教师:这座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为人间奇迹的宫殿就是北京的圆明园。
(教师出示圆明园盛时局部图。
)学生: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历经六代150年的营建。
它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开凿湖泊,堆积土山,再点缀些亭台楼榭,形成许多秀丽的景点。
在这里人们可以观赏类似庐山飞流直下的瀑布,类似杭州西湖的波光水色,也可以领略神话传说中仙人出没的海岛宫阙。
能工巧匠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祖国的锦绣河山集中到一座园林里来。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二次鸦片战争9篇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重点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是一个重点本课的难点可以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上[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及附件内容2.导入新课:导入新课1)正文的授课思路可采用一条线索三大板块的结构方式:①一条线索:即课文的标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②三大板块:由全课板书设计构成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2)具体的授课方式①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本课极为简略,但为什么把它单列一个板块,一是整体线索的思路结构分明,顺理成章。
二是因为不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学生就无法理解这次侵略战争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而不是类似“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虽然这是后话),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肯定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联系。
所以这一部分,教师可以从课目引入,即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由于《南京条约》的签订,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许多权利,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在此发动侵略战争,因为这次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历史上称之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②在第二板块“列强罪行”中,可做如下处理:a.讲“火烧圆明园”,可采用说看议的形式进行。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通用6篇)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通用6篇)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篇1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课堂导学】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知识梳理】一、火烧园明园1、1856年10月1860至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1、19世纪侵占这个领土最多的是俄国,共侵占150多万平方公里。
2、①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②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四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③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④通过《中俄改订条约》割占了中国西北部七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3、知识拓展:最早侵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葡萄牙,最早侵略我国台湾的殖民者是荷兰,最早同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是英国,19世纪侵占这个领土最多的是俄国,共侵占150多万平方公里。
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来源:第一范文网]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1851年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2、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 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率领。
1862年在浙江宁波慈溪战斗中,击毙华尔。
四、课堂练习:1、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
”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d.洋务运动破产2、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设计一导入:导入. 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
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
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古玩字画、图书典籍。
然而,当我们前往北京圆明园参观游览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吗?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讲授新课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最后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最后双方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问:英国为什么发动鸦片战争?答: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
林则徐禁烟打破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因此英国就换成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达到它的目的。
最后签订了《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呢?他们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列强并没有满足既得利益,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
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
由于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侵略国: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教师过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1.问: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呢?(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2、沙俄侵占大片领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
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这段惨痛的历史认清:英法侵略者的强盗嘴脸;另一方面让学生认清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辱的重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设计海阳市实验中学姜春艳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属于中国近代史部分。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近代的探索史。
在这期间西方列强曾向我国发动过五次大规模的入侵。
而本课所讲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这五次入侵中的一部分。
本课的内容组成有这样三部分: 1.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而向中国挑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2.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罪行——包括英法火烧圆明园和沙俄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3.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农民军掀起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二、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而且通过前一节“鸦片战争”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近代百年屈辱历史的开端,所以学生学习本课应该说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识别地图,使学生能够把历史材料和地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建立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新旧知识联系的学习方法,以及全面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体会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与罪恶,加深对侵略者的痛恨。
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认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最终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侵华的罪行。
难点:太平天国斗争的首要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五、教学策略:1、学生前置学习准备:搜集太平天国运动的资料、图片、影视视频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微课程资源。
3、教法指导:问题导学法、情景导学法。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播放微课程资源:万园之园——《圆明园》。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课标要求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教材分析鲁教版初二教材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课,是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的课时,它上承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下接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的加深乃至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程。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其二,列强的侵华罪行;其三,是太平天国运动。
根据本单元的主题,我认为要抓住侵略与抗争这两个关键,其中重点放在对侵华罪行这一内容的演绎与情感态度的升华。
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及当时清政府的状况,这有利于学生对本课历史的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通过对列强侵华罪行的揭露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想象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学生思考和发言,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读表格和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音像及文字资料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反抗侵略和压迫,永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奋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爱国主义的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运用大量的史料、图片、文献资料等,辅之以老师精炼、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分析清楚。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案例一、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用多媒体打出了“圆明园的铜牛头、铜猴头和铜虎头”三个图像。
然后提问学生这三件文物分别是什么?原来他们是摆设在什么地方的?接着,我向学生讲述了这三件文物在2000年被人拿到香港拍卖的事情。
听了这件事后,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本属于中国的三件文物会让别人拿去拍卖呢?这样,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对学习本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二、补充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安插了“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同时插入了大量图片和地图。
通过这样,创设了历史情景,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列强的侵华罪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
譬如:看“火烧圆明园”的片断时,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激奋,不由自主地说侵略者太贪婪、太无耻,清政府太腐败、太无能,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另外,在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一目,我结合了“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领土表”和“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讲述。
这样,学生对俄国侵占我国领土的时间、面积和地理位置都有了直观的认识。
学生从中也得出了俄国侵占我国领土的两个特点:趁火打劫和步步蚕食。
三、三、开展课堂活动,巧设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里,我安排了两个活动。
第一、看了火烧圆明园的片断后,请同学们谈感想,讨论是什么造成了这座人类艺术宝库被摧毁的惨剧。
第二、虚拟历史审判庭,让学生审判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罪行的罪犯。
要求同学代表中国人民提出诉讼。
引导学生控诉什么人?控诉他们什么罪行?这两个活动对学生的情感有一个升华的作用,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小结。
我觉得,这一节课有如下一些成功之处:1、本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经过并了解到为什么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另外,学生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的罪行,使学生了解到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的罪恶,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树立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课标要求)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等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主要史事。
,二素养目标)①历史解释: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事”,理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是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明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
②时空观念:通过观察《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③唯物史观:通过对比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④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列强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等基本史实,培养爱国情怀。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华罪行。
难点: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多媒体展示被毁前的圆明园图片及被毁后的图片]图一图二图一是圆明园兴盛时局部图,图二是英法联军焚毁后的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经100多年,在这里建起这座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焚烧。
如今的圆明园,只有大水法遗址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
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那么,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又是怎么回事?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师: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师点拨: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没有满足西方侵略者贪婪的欲望,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这一目的同鸦片战争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此次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师:为了掩盖战争的侵略性,英法两国为战争寻找了什么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师:第二次鸦片战争分为两个阶段,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整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的经过和结果。
生: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后西方列强发动的又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由于列强的种种罪行,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学情分析:略教学目标: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英法火烧圆明园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历史史实。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3、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
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列强侵华罪行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课时:1课时教学策略:学生阅读课本,对照导学提纲完成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重点内容多给时间,多给习题练习,部分难点探究合作完成。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3、请同学们对照中国现在的版图和清朝前期的版图,思考一下中国的西北、东北疆域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1.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报复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镇压义和团运动2.2013年4月,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国无偿捐赠150多年前被抢劫并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
当年,这两件文物的流失与下列哪场战争有关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读成历史。
”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A.鸦片战争的耻辱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C.侵华日军的暴行D.沙皇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4.法国文学家雨果这样谴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两个强盗”指的是A.英国、德国B.英国、法国C.德国、法国D.俄国、英国5.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D.俄国6.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的学案八年级历史教案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恶行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使中国举世闻名的皇家宫苑付之一炬,主权进一步丧失,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以及在国难当头的岁月里,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2.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发展过程,掌握时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的根源所在)从中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要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反抗侵略和压迫永远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强大力量。
2.认识一个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这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法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
通过观看影像资料与阅读课文相结合,以及复述、设疑、讨论等方式来加深印象,加强理解。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
采用连环提问法,层层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资源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上册)多媒体教学设备、PPT演示文稿(含图片和视频)相关网站资源教学方法1.复习提问法。
2.说、看、议结合法。
3.分析归纳法。
4.连环提问法。
学习准备阅读有关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太平天国运动的课外书籍或观看相关影视片。
板书设计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2.沙俄──割占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三、第。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
“鸦片战争”。
2、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以及中英《南京条约》的
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过程(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课前导学】
了解:教师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
设计:精心编排不同层次的学生所需要的问题。
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共和国的光荣历史。碑上所刻
的十五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
强、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
同学们,你们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
吗?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第一次较量是什么?
(多媒体出示:虎门销烟的浮雕和林则徐的图片)
同学们回答的完全正确。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第一课时──鸦片战争。(多媒
体出示:第一课鸦片战争的课题)
(二)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1、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提出希望在本课探究的问题。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这也是我们将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先
看一段音像资料,同时探讨以下问题:找到答案的同学请回答
(1)、英国为什么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
(2)、为什么矛头不是指向其它国家呢?
(3)、为什么不直接把商品卖给中国,何必走私鸦片呢?
(4)、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5)、面对各种灾难,林则徐采取了哪些措施?
(6)、请同学们归纳出虎门销烟的时间、地点、过程。结果、影响
(7)、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为什么?
(8)、除了上述以外,林则徐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把你们搜集到的
有关林则徐的内容展示交流一下。
教师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
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出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多媒体演示英国入
侵中国的过程)
共同归纳鸦片战争的经过,
(9)、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
教师总结出示: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
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
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
(10)、请看大屏幕,这是有关《南京条约》的一个图表,图表下面是备选答
案,备选答案中多项内容,给每个小组两分钟时间准备,然后选定一名代表利
用多媒体手段完成这个图表,比比看哪个组又快又正确。(备选答案参照课件)
由上述图表的内容我们可以分析得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那么,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呢?下面有请两组同学演绎两场历史的对白。
(角色模拟)
(12)、同学们的表演很精彩。根据上述两则对白,按组讨论、分析中国失败
的原因,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教师总结: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
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
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
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
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
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
(三)畅谈感受,以史为鉴
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学习本课你受到什么启示?
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发言给我很大启发。“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
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我们要以史为鉴,匆忘国耻。我们更要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给身心以健康,给家庭以幸福,给社会以安宁,给人类以和谐。
课后习题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D)A报复中国的禁烟运动B改变在对华传统
贸易中的状况C开展同中国的正当贸易D希望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产
地
2、最能说明林则徐禁绝鸦片坚强决心的是( )
A招募水师,天天训练 B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
片
C令外商交出鸦片并写下保证书 D上书道光帝,请求禁烟
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B )
A封建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殖民地D资本主义社会
4、请同学们自制简易一张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重点标出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
和香
港岛,并根据地图,在小组中讲述鸦片战争的爆发、经过、结果等。
板书
1背景
2经过(爆发、经过、结果《南京条约》)
3失败的原因
4影响(社会性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