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后弛豫时间对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787.98 KB
- 文档页数:4
第 12 期第 113-122 页材料工程Vol.51Dec. 2023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No.12pp.113-122第 51 卷2023 年 12 月基于DSCCR 生产工艺的终轧温度对轧制过程中低碳钢组织与性能影响分析Effect of finish roll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low carbon steel based on DSCCR production process李朝阳1,赵志鹏2*,田鹏3,梁晓慧3,王书桓1*,康永林3(1 华北理工大学 冶金与能源学院,河北 唐山 063210;2 北京科技大学 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0083;3 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083)LI Chaoyang 1,ZHAO Zhipeng 2*,TIAN Peng 3,LIANG Xiaohui 3,WANG Shuhuan 1*,KANG Yonglin 3(1 School of Metallurgy and Energy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 ,Tangshan 063210,Hebei ,China ;2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Steel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3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摘要:基于东华连铸连轧生产线(Donghua steel continuous casting rolling ,DSCCR )分别进行终轧温度为880,820 ℃和780 ℃的热轧实验,研究终轧温度对低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与金属种类之间的关系宣艳向义龙(南京林业大学现代分析测试中心,南京210037)摘要: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采集不同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氢核的横向弛豫时间丁2,比较了纯水和不同浓度硫酸盐溶液中的氢核的核磁共振信号,分析了不同金属阳离子对溶液中氢核的影响,并对金属离子盐溶液中的氢核的弛豫时间与金属种类和浓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离子钠、镁、铝、钾、铁、锰、铜和锌均 能加快氢核的核磁共振弛豫衰减速度,具有促进水分子结合的作用。
随着金属离子浓度增加,T2均变小。
浓度相 同的情况下,金属离子对液体中氢核的的影响由强到弱为:Mn2+>F e3+>Cu2+>Mg2+>Al3+>Na+>Z n2+>K十。
关键词:核磁共振弛豫时间盐溶液相关性DOI:10. 3969/j.issn. 1001 —232x.2018. 04. 027Influence of metallic ions on transverse relaxation properties of 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n a-queous solution. Xuan Yan 9Xiang Yilong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Advanced Analysis and Testing Center,Nanjing 210037,China)Abstract: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determine physic-chemical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in 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L F-N M R).In this w o r k,transverse relaxation signals of L F-N M R were obtained using Carr-Purcell-Meiboom-Gill (C P M G)pulse sequence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he water distribution in pure water and sulfate solution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ssociation of water molecules could be promoted in the presence of N a+,M g2+,Al3+,K+,M n2+,Fe3+,C u2+and Zn2+,and water clusters increased.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centrations of metal ions,T2decreased.For the metal ions with the same concentrations?the influence of metal ions on hydrogen nuclear in the solutions was as follows:M n2+>Fe3+>C u2+>M g2+>A13+ >N a+>Zn2+>K+.Key words: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Salt solution;Correlationi引言水是地球上生物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物质之一。
高强钢焊接工艺及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摘要高强钢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优点,被广泛用在液压支架、汽车车壳上。
本文从焊接工艺、焊接接头组织、力学性能等特点对国内外高强钢焊接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得出高强钢焊接接头各个区域的组织与性能不同,在不同焊接规范下相同区域的金相组织基本相似,熔合区因组织不均匀为最薄弱环节,指出防止高强钢热影响区的脆性破坏以及提高钢的韧性是今后高强钢焊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高强钢,焊接工艺,组织,力学性能Study on Welding Process and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yof High Strength SteelAbstractHigh strength steel with high strength, high toughness advantages, are widely used in hydraulic support, car shell. From aspects of welding process, joint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 strength steel weld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high strength steel welding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summarized. It indicates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 strength steel weld joint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while the metallographic structures of the same region are basically similar under different welding parameters, the fusion zone is the weakest area due to the inhomogeneous microstructure.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o prevent the heat affected zone ( HAZ ) from brittle failure and to improve the toughness of the HAZ are the focus of future research on high strength steel welding.Key words:High strength steel, Welding process, organization, Mechanical propertie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1. 高强钢的发展状况 (2)1.1 高强钢的生产与发展 (2)1.2 高强钢的性能与分类 (2)1.3 高强钢的应用前景 (5)2. 高强钢焊接研究现状 (6)2.1 激光焊接 (6)2.2 气体保护焊 (7)2.3 电阻点焊 (7)3. 高强钢焊接工艺 (8)4. 高强钢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9)4.1 焊接接头组织分析 (9)4.2 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分析 (10)5. 结语 (10)参考文献 (11)前言高强钢作为21世纪新一代钢铁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塑韧性等力学性能,为现代制造业开启了新的发展空间。
《冷轧变形对高性能Cu-Ni-Si合金组织性能与析出行为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高性能Cu-Ni-Si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导电材料,在电子、电气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冷轧变形作为改善合金性能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显著影响合金的微观结构、力学性能和析出行为。
本文将详细探讨冷轧变形对高性能Cu-Ni-Si合金组织性能与析出行为的影响,旨在为该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实验方法(一)材料制备选择适当成分的高性能Cu-Ni-Si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熔炼、铸造和热处理等工艺制备合金试样。
(二)冷轧变形处理将合金试样进行不同程度的冷轧变形处理,包括不同的轧制温度、轧制速度和轧制道次等。
(三)组织性能与析出行为分析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观察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通过硬度测试、拉伸试验等手段,评估合金的力学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等技术,研究合金的析出行为。
三、冷轧变形对高性能Cu-Ni-Si合金组织的影响(一)显微组织结构的变化冷轧变形会导致合金的晶粒发生显著的细化,晶界清晰可见,晶内位错密度增加。
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合金的显微组织结构更加均匀,晶粒尺寸逐渐减小。
(二)相组成的变化冷轧变形过程中,Cu-Ni-Si合金中的相组成也会发生变化。
由于应力的作用,某些相可能发生转变或细化,从而对合金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四、冷轧变形对高性能Cu-Ni-Si合金性能的影响(一)硬度变化冷轧变形后,高性能Cu-Ni-Si合金的硬度显著提高。
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合金的硬度逐渐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加工硬化现象。
(二)拉伸性能的变化冷轧变形能够改善合金的拉伸性能。
经过适当程度的冷轧变形处理后,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均有所提高,表现出更好的塑性和韧性。
五、冷轧变形对高性能Cu-Ni-Si合金析出行为的影响(一)析出相的类型与分布冷轧变形过程中,高性能Cu-Ni-Si合金中会析出不同类型的相。
《冷轧变形对高性能Cu-Ni-Si合金组织性能与析出行为的影响》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高性能Cu-Ni-Si合金因其优异的导电性、热稳定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在电子、电气、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冷轧变形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能够显著改变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本文旨在研究冷轧变形对高性能Cu-Ni-Si合金组织性能与析出行为的影响,以期为该合金的优化设计和加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方法本实验选用高性能Cu-Ni-Si合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冷轧变形处理,研究其组织性能与析出行为的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 选用合适的高性能Cu-Ni-Si合金,制备成板材。
2. 对板材进行不同程度的冷轧变形处理,变形量分别为0%、10%、20%、30%。
3. 对处理后的板材进行金相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分析其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4.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和析出相的能谱分析,研究合金的析出行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组织结构变化1. 冷轧变形后,Cu-Ni-Si合金的晶粒尺寸明显减小,晶界清晰可见。
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晶粒逐渐细化,有利于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
2. 冷轧过程中,合金内部产生了大量的位错和亚结构,这些位错和亚结构的产生有利于合金的强度和硬度的提高。
(二)力学性能变化1. 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Cu-Ni-Si合金的硬度逐渐提高。
这主要是由于晶粒细化、位错和亚结构的产生,使得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得到提高。
2. 冷轧变形对合金的导电性能有一定影响,但总体上仍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
(三)析出行为研究1. 冷轧变形过程中,Cu-Ni-Si合金中析出相的数量和尺寸均有所变化。
随着变形量的增加,析出相的数量增多、尺寸减小。
2. 析出相的成分主要为Cu、Ni、Si等元素,其形成与合金的成分和冷轧变形过程密切相关。
析出相的细化有利于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中碳钢马氏体温轧及退火后的组织与性能研究》篇一一、引言中碳钢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建筑结构、车辆制造等领域。
而马氏体组织是钢铁材料中的一种常见结构,具有优良的硬度和韧性。
通过对中碳钢马氏体进行温轧和退火处理,可以有效改变其组织和性能,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
本文旨在研究中碳钢马氏体在温轧及退火后的组织与性能变化规律,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实验所用的中碳钢材料具有良好的纯净度和组织均匀性,满足实验要求。
2. 方法(1)温轧处理:将中碳钢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进行轧制处理,研究不同轧制温度和轧制速度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2)退火处理:将温轧后的中碳钢进行退火处理,研究不同退火温度和时间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组织观察: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观察中碳钢的显微组织。
(4)性能测试:通过硬度计、拉伸试验机等设备测试中碳钢的硬度、拉伸强度等性能指标。
三、结果与分析1. 组织观察(1)温轧处理后的组织:随着轧制温度和速度的增加,中碳钢马氏体组织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同时晶界清晰度逐渐降低。
当轧制温度和速度适中时,马氏体组织的形态更加规整,晶界清晰,有利于提高材料的性能。
(2)退火处理后的组织:退火处理可以明显改善中碳钢的显微组织。
随着退火温度和时间的增加,马氏体组织的晶粒逐渐长大,同时晶界处的碳化物析出增多,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2. 性能测试(1)温轧处理后的性能:随着轧制温度和速度的增加,中碳钢的硬度逐渐提高,同时拉伸强度也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
当轧制温度和速度适中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2)退火处理后的性能:退火处理可以显著提高中碳钢的塑性和韧性。
随着退火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材料的延伸率和冲击韧性逐渐提高。
同时,材料的硬度略有降低,但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
四、讨论中碳钢马氏体在温轧及退火处理过程中,组织和性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800MPa级高强钢的组织演变及性能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对汽车用钢板的需求与日俱增,对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加之目前钢铁工业面临着原材料及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汽车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项关键性研究课题,对于占我国汽车产量30%的重载汽车而言,轻量化技术是目前重载汽车节能减排最快速有效的技术措施。
因此有必要对汽车用钢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以开发出高质量、低成本的高强度薄钢板替代原有的低强度厚钢板,从而实现车身轻量化。
本文对Nb-Ti-Mo微合金化超高强汽车板的奥氏体高温变形行为及连续冷却相变行为进行了基础理论研究,并进行了实验室热轧实验。
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利用热模拟实验技术,通过单道次压缩实验研究了实验钢奥氏体高温变形行为,分析了变形温度、变形量及应变速率对实验钢动态再结晶行为和变形抗力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变形温度和低应变速率有利于发生奥氏体动态再结晶,并确定了动态再结晶激活能、动态再结晶模型以及变形抗力模型。
(2)通过连续冷却相变实验对奥氏体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相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静态和动态CCT曲线,研究了变形和冷却速率对相变行为的影响。
变形促进了铁素体相变并细化了铁素体晶粒,变形通过促进铁素体相变间接影响了珠光体相变和贝氏体相变。
(3)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热轧实验,对实验钢的控轧控冷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卷取温度和冷却速度对实验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卷取温度的降低和冷却速度的提高,实验钢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指标下降。
(4)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薄片样品,对实验钢中的析出物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实验钢的强化机制并对各个强化机制对实验钢强度的贡献量进行了研究。
实验钢的显微组织以贝氏体铁素体为主,贝氏体铁素体基体中含有大量弥散析出的尺寸在5~20nm的近似圆形析出物(Nb,Ti,Mo)C,其形核机制以位错形核为主。
实验钢的强化机制有固溶强化、位错强化、细晶强化及析出强化,对应的强度贡献量分别为118MPa、75MPa、218MPa、299MPa。
回火工艺对热轧高强贝氏体钢轨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熊志强;徐光;袁清;胡海江【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回火工艺条件下热轧态U25CrNi高强贝氏体钢轨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热轧态和回火组织均由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构成.当回火条件为300℃×200 min时,试验钢中部分残余奥氏体发生贝氏体相变,钢的各项力学性能变化不大;当回火温度升至400℃时,试验钢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较大,碳化物析出量较少,内应力进一步释放,试验钢的延伸率和冲击吸收功达到最大值,同温度下延长回火时间至360 min,钢中碳化物颗粒析出增多,延伸率和冲击性能明显降低;当回火温度为500℃时,试验钢中贝氏体铁素体明显粗化,并伴随大量碳化物颗粒析出,残余奥氏体大量分解,出现了回火脆性.综合考虑,U25CrNi热轧高强贝氏体钢轨的最佳回火工艺为400℃×200 min.【期刊名称】《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41)006【总页数】6页(P410-415)【关键词】贝氏体钢轨;回火工艺;残余奥氏体;冲击性能;TRIP效应;组织和力学性能【作者】熊志强;徐光;袁清;胡海江【作者单位】武汉科技大学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81;武汉科技大学钢铁冶金及资源利用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56.5根据显微组织的不同,钢轨用钢可以分为铁素体+珠光体型、珠光体型、索氏体型、奥氏体型以及贝氏体型[1]。
贝氏体钢轨由于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以及耐接触疲劳性能,逐渐受到研究者和钢铁生产企业的重视[2-3]。
相对于珠光体钢轨,贝氏体钢轨组织中含有残余奥氏体,其在拉伸过程中的TRIP效应使得钢的强韧性及综合性能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4-5]。
但贝氏体钢轨中残余奥氏体的作用具有两面性: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可以提高贝氏体钢轨的韧塑性,而不稳定的残余奥氏体易发生应力诱导马氏体相变,致使贝氏体钢轨韧塑性恶化并在内部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6],严重影响钢轨的综合机械性能及使用。
高温处理后高强钢丝性能变化试验研究梁兆佳;卢文良;方继伟;谢玲儿【摘要】对3种不同直径的高强钢丝经不同高温作用后的力学性能进行试验,分析其表观特征、极限强度、颈缩率及应力-应变曲线与温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加热温度400 ~500℃时,试件表面变暗红;温度达到600℃以上时,试件表面发黑;加热温度超过500℃以后,3种钢丝的极限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均明显下降;3种钢丝的颈缩率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基本相同,在温度达700℃时颈缩率最大;3种钢丝的应力-应变曲线,在温度达700℃时有明显的屈服台阶,其他温度无明显屈服台阶.【期刊名称】《铁道建筑》【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4页(P166-169)【关键词】高强钢丝;试验温度;表观特征;力学性能;应力-应变曲线【作者】梁兆佳;卢文良;方继伟;谢玲儿【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宁波市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00;宁波市交通建设工程试验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浙江宁波3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48.35随着我国交通运输和桥梁建设的快速发展,桥梁结构遭受火灾的现象逐渐增多。
燃料的运输[1]、易燃易爆物品的输送[2]以及在施工与使用阶段的用火不善[3]都有可能使桥梁结构遭受火灾。
火灾的高温作用会对桥梁的建筑材料造成损伤,进一步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和承载能力,从而导致桥梁结构的功能退化,甚至失效。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连续刚构桥、斜拉桥等桥梁,高强钢丝是其结构承载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火灾过后高强钢丝力学性能的劣化与变异将给桥梁结构的安全留下隐患。
有些火灾过后的预应力桥梁结构存在变形过大和承载能力下降的现象,已有学者开展高温作用后高强钢丝力学性能研究[4-14]。
本文选取3种不同直径的高强钢丝经不同温度的高温并冷却后,进行力学性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