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格式合同的法律规制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7
论我国格式条款的规制作者:刘立冬张雷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08期摘要格式条款有别于普通条款,它有一套自己的规则。
格式条款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与此同时格式条款也存在一些十分不利的影响。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对格式条款进行规制。
我国对格式条款规制的主要方式有立法规制、司法规制和行政规制,但是这三种主要的规制方式都有一定的缺陷,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完善。
关键词格式条款立法规制司法规制行政规制基金项目:安徽省大学生创新项目(201510363259)。
作者简介:刘立冬,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张雷,安徽工程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知识产权法。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03.280我国学者对格式条款的研究主要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倾向于对格式条款基本理论的引进和介绍,没做很多深入研究的工作。
20世纪90年代,随着立法领域的展开,我国学者对格式条款研究的比较深入一些。
虽然对格式条款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作为近代民法的新兴领域的格式条款在21世纪必然有新的表现形式和发展。
因此,本文重点放在研究一下我国格式条款规制中存在的缺陷并针对其缺陷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新时期格式条款的研究。
一、我国对格式条款规制的现状(一)我国对格式条款的规制体系我国对格式条款的规制主要有立法规制、司法规制、行政规制三种方式。
下面大体介绍一下这三种方式。
在立法规制方面,我国已经颁布了不少有关格式条款的立法。
其中最主要的有两部法律。
这两部法律对我国的格式条款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其中一部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该部法律首次使用了“格式合同”,使格式条款进入立法者的视野,对我国的格式条款研究起到很重要的示范作用。
但是这部立法存在一些缺点,如他没有区分格式条款与格式合同。
论格式条款及其规制摘要:格式条款的出现冲破契约同自由的订约方式,提高了订约的便利,从而更多的被当事人得以选择。
但是我们也应当清楚的认识到格式条款是把双刃剑,如若不能对此进行合理使用,则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运作造成极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阐述格式条款的定义和特征,分析其存在的优越性与局限性,从而对于我国现阶段格式条款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规制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格式条款;立法规制;司法规则;行政规制1.格式条款的概述(一)格式条款的概念及特征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所谓格式条款,是指订约人在订约时将某些条款从未与对方进行沟通交流,为实现其多次适用之意图而对其预先加以制定。
其有以下几个特征:1.格式条款具有制定的预先性,即格式条款是在订约人订约之前就由格式条款提供方优先制定出来的,其并不是在订约双方共同磋商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而一般的民事合同则与之不同,其都是订约双方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后而制定产生,因此两者具有本质上的差别。
2.格式条款内容具有“当事人意思的单面性”。
“当事人意思的单面性”作为格式条款的构成要件之一,具有不可协商的属性。
但是如果条款提供方对这些条款明确表示不能协商,相对方若意图达成协议,则只能接受条款提供方所提供的所有条款,那么我们可以将称之为“格式条款”。
3.格式条款订约双方的地位具有不对等性。
一般来说,格式条款订约双方的经济实力和经济地位相差悬殊。
格式条款的提供方会利用其较强的经济实力或者凭借其垄断具有的强势地位来迫使订约相对方无奈接受其提出的条件,进而发挥格式条款扩张其自身权利而约束或减少对方权利义务的功能与作用。
(二)格式条款的优越性1.有利于明确风险分担,增强交易安全由于格式条款是由提供方优先拟定,大都是因为条款提供吸收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因为被反复适用,与此同时,其也将合同的各种履行情形予以考虑其中,这样就使得合同的交易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对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合理安排。
格式合同法律规制浅探摘要:格式合同因其特有的优点而被人们所广泛接受,成为目前社会主要的合同方式。
本文主要从格式合同的概念、特征、利弊、我国格式合同现状以及法律规制等方面加以阐述,最后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和见解,以求对格式合同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格式合同;概述;利弊;现状;规制一.格式合同的理论概述关于格式合同,不同国家、地区的法律规定不同,但大都将其称为格式合同,又称定型化合同,制式合同。
是指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合同条款,对方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合同。
因此,对于格式合同的非拟定条款的一方当事人而言,要订立格式合同,就必须全部接受合同条件;否则就不订立合同。
现实生活中的车票、船票、飞机票、保险单、提单、仓单、出版合同等都是制式合同、格式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格式条款是当时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二.格式合同的利弊格式合同具有其它合同不可比拟的特殊功能,广泛应用于市场交易的各个领域,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节省缔约成本,加速了交易的进行,改变了传统条件下一个合同的订立必须经过反复要约和承诺方能成立的非经济行为。
(二)格式合同可以预先分化风险,维护交易安全,预测潜在的法律责任,将风险转移给第三人,这是格式合同的安全价值,这一特性适应了市场交易的需要,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
(三)对于不特定当事人具有公平的价值,在现代商品交易与交换合同中,公平是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倡导公平与谴责不公是法律的价值所在。
格式合同虽然具有节省缔约成本,预先分化风险及公平性等优点,但是它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由于格式合同的本身特点对合同自由原则相对限制,违背了契约自由原则。
其次,在实践中某些格式合同不公平不合理规避法律更有甚者出现了“霸王条款”,直接损害相对人的利益,造成利益失衡,引发一系列法律纠纷问题。
再次,格式合同往往制定利己而不利于相对人的内容,格式合同具有预先拟订性和单方决定性,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几乎很少考虑相对人的利益,而这往往成为垄断和强制压迫消费者的工具。
摘要纵观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业务开展,跟合同不无关系,合同作为证明双方权利义务和保证自身权利的重要凭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此同时,出于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的考虑,格式条款作为合同的一部分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在经济社会的舞台上的作用不可小觑,主要是因为格式条款的应用使得交易成本的降低,以及交易效率的提高。
另一方面,格式条款的运用对社会秩序的副作用不可小觑,格式条款提供方根据提前拟定好的格式条款,减少或者免除己方义务,全然不顾合同相对方的利益损失,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目的。
因此对格式条款不加以规范的话,将会较大程度地侵害到合同相对方的合法权益,对社会秩序和公平交易造成不利影响。
为此,对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受到广泛关注和众多法律人士的心血投入,笔者主要从研究格式条款的概述和分析其特征,明确格式条款的内在含义,再联系格式条款在实务中作用的利弊,综合分析实务中格式条款在立法、司法、行政以及其他方面引起的冲突,最后结合中国法律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以及其他方面的规制措施,以求得合理的平衡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的解决之道,实现民法理念上的公平要义。
关键词:合同自由协商格式条款法律规制ABSTRACTLooking at the current business development between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i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contract. As an important evidence to prove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both parties and guarantee their own rights, the contract plays a crucial role. At the same time,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business philosophy of maximizing benefits, format terms, as a part of the contract, are favored by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tage, mainly because the application of format terms reduces the transaction cost and improves the transaction efficiency.On the other hand, the side effect of the use of standard terms on the social order can not be underestimat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terms drawn up in advance, the provider of standard terms reduces or absolves its own obligations, regardless of the loss of interests of the other party to the contrac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maximum benefit of the business objectives. Therefore, if the standard terms are not standardized, the legal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opposite party of the contract will be violated to a greater extent, and the social order and Square Deal will be adversely affected. For this reason, the legal regulation of the standard form clause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and the devotion of many legal personage. The author mainly studies the outline of the standard form clause and analyzes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makes clear the inner meaning of the standard form clause, in the light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andard clauses in practic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nflicts caused by standard clauses in legislation, judicature, administ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in practice, and finally combines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law, in order to find a reasonable way to balance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both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and to realize the justice of the concept of civil law.Key words: Contract Free to negotiate format clause Legal regulation目录一、引言 (1)二、格式条款的概述及特征 (1)(一)格式条款的概念 (1)(二)格式条款的特征 (1)(三)格式条款与霸王条款的关系 (4)三、格式条款在实务中的应用及存在的缺陷 (4)(一)格式条款的合理性 (4)(二)格式条款的缺点 (6)(三)合理性与缺点的综合比较 (6)(四)格式条款与社会的矛盾 (7)四、完善格式条款适用的法律规制 (11)(一)立法规制 (11)(二)司法规制 (13)(三)行政规制 (14)(四)社会规制 (15)五、结语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8)浅谈合同中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张仲豪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合同的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快,特别在经济发展商业贸易中,合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格式合同理论分析及其法律规制【摘要】作为当今社会最为普遍的一种交易形式,格式合同的出现适应了现代商事交易关系简便、迅捷的要求。
虽然格式合同优势明显,但也具有自身的弊端,堪称为利弊并存的双刃剑。
在我国,尽管《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海商法》、《保险法》等法律中规定有格式合同的内容,但这些规定可操作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格式合同;产生意义;法律规制一、格式合同制度概述合同是罗马法产生以来私法领域最重要的法律概念之一。
作为商品交换的手段与债权发生根据的合同广泛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合同的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社会的反战正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当今的契约已非梅英所处时代的普通契约,而是定型化契约,亦格式合同,已经在现代人的社会经济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因此,因此对格式合同进行理论研究以及法律现状的分析是及其必要的。
所谓格式合同,根据我国合同法第39条的第二款的规定,格式合同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格式合同在学理上又被称为格式条款、标准合同、定式合同、附从合同、定型化契约。
各国和地区对格式合同的称谓不一,德国称之为一般契约条款或者普通契约条款,英美称之为标准合同,我国台湾地区称之为定型化契约,还有其他国家、地区的不同称谓。
格式合同的特征其特征以下几点:1、格式合同基本条款和基本内容是由一方当事人预先拟定的;2、格式合同内容具有完整性和定型化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商品或服务提供者与不特定的相对人进行同一性质的交易活动,具有机械重复的特性;3、格式合同缔约过程的特殊性。
相对人在合同关系中处于附从地位,只能概括地予以接受或者拒绝而无讨价还价的余地;4、格式合同以书面形式为原则,多以合同文本、公告、告示表现出来,口头约定形式较为少见。
二、格式合同两面性(一)格式合同符合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的一面。
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可能有其偶然因素但也有其必然性。
要深刻认识格式条款产生的必然性及其优势必须从其产生的经济基础入手。
格式合同的司法规制研究在市场经济、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格式合同的应用,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幅提升,其对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同时,由于格式合同过多的关注了单方的意思表示,为维护合同的实质公平,化解矛盾和纠纷,对格式合同的司法规制问题进行研究的意义便凸显出来。
标签:格式合同;司法规制;完善建议一、格式合同概述(一)格式合同的概念和特征事实上,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条文中并没有“格式合同”的明确概念。
《合同法》中将“格式条款”定义为“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的,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格式合同,是指由格式条款组成的合同。
与传统合同类型相比,格式合同的特征如下:1、内容相对固定性与普通合同经过要约、承诺,反复协商最终达成一致将合同内容确定下来不同,格式合同的内容在合同订立前已经由一方拟定,缺失了双方协商的过程,另一方通常无法对合同内容进行变更或修改,其对合同的主动订立往往视为对合同内容的认可。
2、可重复使用性格式合同另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其可重复使用性,格式合同在预先拟定的的过程中针对的是不特定的合同签订主体,因此,其在应用时往往在统一形式、标准下对于不同合同相对人会被大量反复使用。
3、应用的广泛性当前,由于格式合同在效率提升、成本降低方面的显著作用,其应用领域已然越来越广,早已突破买卖合同的限制,在服务合同尤其是互联网相关业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格式合同的规制方式格式合同中,过多“单方意思表示”的体现与合同法“意思自治”“诚实信用”等内容存在一定冲突,必然带来诸多弊端,因此,对格式合同进行适当的规制必不可少。
目前,格式合同的规制方式主要包括:立法规制、司法规制、行政规制及其他规制。
不同规制方式,体现在不同的规制手段和方法,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多变,立法规制、行政规制等方式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司法规制对于格式合同而言便显得至关重要。
格式合同的司法规制是指,经合同当事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对格式合同的订立、条款解释、效力确认进行审查和认定。
论格式条款及其法律规制作者:倪维常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26期摘要格式条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合同自由的订约原则,为传统的订约方式增加了便利性和适用性,在经济学领域中具有重大的意义。
但是格式条款是把双刃剑,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则会对以公平原则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运作造成无法估量的破坏。
这引起了各国法学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相关立法也对格式条款的使用加以限制,但仍存在诸多缺陷,甚至没有给格式条款以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定义。
本文试通过阐述格式条款的定义和特征,以及对比格式条款与相识概念的区别,并作出了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界定。
同时,在研究我国立法规制中存在的缺陷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当前的格式条款的规制模式和机制。
关键词格式条款缺陷法律规制作者简介:倪维常,浙江省平阳县人民法院。
一、格式条款的概念及其特征为了对格式条款有一个清晰和明确的认识,首先,我们必须要清楚知道格式条款的基本概念、特征,再则,在区分格式条款与相似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地剖析格式条款区别于他们概念的鲜明特征,从而对格式条款的界定标准和范围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认定。
(一)格式条款的概念1.各国关于格式条款的定义格式条款在民法学界是一个运用较为广泛,但争议颇多的概念。
关于格式条款的称谓以及格式条款的定义,由于各国立法关于格式条款的定性和评定标准不同而有所不同。
关于格式条款的称谓问题,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有所不同。
在英美立法中,由于合同的内容和形式都是由合同一方当事人先确定的,因此称之为定式合同(或标准合同);在法国立法中,若合同相对人想要达成合意,必须无条件接受合同中所有的条款,因此称之为附和合同(或附从合同);在德国立法中,立法则以该类合同的定型化条款为基础,因此称之为一般交易条款(或一般条款);在日本,法学界通称之为普通条款;在我国台湾地区,学界一致称其为定型化契约。
于此同时,各国立法对格式条款的定义也有所不同。
德国立法上将格式条款定义为“契约当事人一方为不特定多数相对人所制订,而于缔约时提出之契约条款,不论其条款系独立于契约之外,为契约之一部分,抑或载于契约书之上,亦不论其范围、字体或契约之方式如何均属之。
完善我国格式合同法律规制的思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格式合同法律规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不仅法律意义重大,而且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我国在合同规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完善之处,这一状况也促使我们不断优化和完善改革合同法律制度。
首先,应该完善普通法规则系统,以防止合同中存在的潜在纠纷。
换言之,我们应该从法律形式上准确对待合同约定,以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营造良性的商业环境,开展合理的解决机制,确保纠纷的及时处理,避免不合理的。
其次,给双方提供更加公平的权利。
在此之前,行政机关应加强对抽象的合同机制的审核和监督,以确保两方都得到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不可以私密对待任何一方参与合同的权利。
此外,应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以期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制。
企业在合同设计时,应按照有关法律要求,在起草和签订,审核和落实,履行合同中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要求,加大有关的行政管理监督力度,准确地完成签订的合同。
最后,行政机关应增强对双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以切实保障双方权利不受损害。
行政机关应从制定双方必须履行的规则角度,依据国家关于合同立法的政策,尽其所能制定出让赔偿及其他补偿活动规则,在发生纠纷时制定有介入机制保障双方权益,争取和谐共处、安居乐业的目标。
总之,完善我国格式合同法律规制,需要行政机关、企业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它不仅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律基础,也是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格式合同的规制1. 简介格式合同是一种具有明确规定格式和内容的合同。
它在商业交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确保交易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为了统一格式合同的规范,减少争议和纠纷,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制。
2. 基本规范2.1 字体和字号在格式合同中,使用一致的字体和字号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字体选择包括Arial、Times New Roman等。
一般来说,正文部分使用12号字体,标题和子标题使用14号或16号字体。
2.2 页面设置格式合同的页面设置要符合一定的标准。
通常,页面顶部预留一定空白,用于填写合同的标题、合同双方的名称、日期等信息。
页面底部也应预留适当空白,用于签字和盖章。
2.3 段落和行距在格式合同中,段落的缩进和行距的设置也需要一致。
通常情况下,段落的首行缩进为2个字符,行间距为1.5倍或2倍。
3. 内容要求3.1 标题和编号格式合同中的各个部分应使用明确的标题和编号,以便读者能够快速定位和理解合同的结构和内容。
3.2 条款和款项针对不同类型的合同,需要明确规定各个条款和款项的内容和格式。
例如,在租赁合同中,应明确规定租金的支付方式、金额和时间等信息。
3.3 条款的排列顺序合同中的各个条款应按照逻辑顺序排列,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合同的内容和条款之间的关系。
3.4 文字表述在格式合同中,文字表述应清晰、简洁,避免使用模糊和歧义的表达方式。
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文字表述都应避免使用。
4. 格式合同的示例下面是一个示例格式合同的部分内容:# 租赁合同## 1. 租赁物品甲方将以下物品出租给乙方:- 租赁物品1- 租赁物品2## 2. 租金支付乙方同意按照以下方式支付租金:每月支付租金1000元,于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支付至甲方指定的账户。
## 3. 租期本合同自年月日起生效,至年月日终止。
如需续约,双方应在租期结束前15天达成一致。
...5. 结论格式合同的规制对于商业交易的顺利进行和双方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
论格式合同的法律规制 【摘要】:格式合同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合同理论与实践进步的必然结果,随着格式合同的广泛应用,它在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格式合同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它提高了订约效率、节省了时间、降低了成本,但是由于格式合同自身的一些特点,如事先拟订性等,对合同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了侵害,并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格式合同进行法律上的规制。 【关键字】:格式合同 格式现状 法律规制
一、格式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一)格式合同的概述 格式合同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保险业和铁路运输业,20世纪40年代后,被公共事业和商业领域广泛使用。格式合同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生产的规模化、社会化和交易的批量化,格式合同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垄断时期,格式合同找到了良好发展的经济环境。一些大的公司或集团为了操控某些行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格式合同的利用为他们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到社会契约化的今天,格式合同已经广泛的被运用到日用消费品买卖、煤电气供应、运输业、保险业等一系列的社会生活领域中。据有关资料显示,对西方发达国家所产生的合同经统计分析发现有99%以上的交易行为是通过签订格式合同来完成的 。由此可见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可见一斑,格式合同成为20世纪合同法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格式合同又称定式合同、标准合同、附合合同等,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合同条款,对方只能表示同意或不同意的合同。因此,对于格式合同的非拟定条款的一方当事人而言,要订立格式合同就必须全部接受合同条件;否则就不订立合同。由于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不同,对格式合同的称谓也不同。德国民法称为一般契约条款,法国称为附和合同,葡萄牙法、澳门法称为加入合同,英美称为标准合同,中国台湾地区则称为定型化契约,在中国大陆有两种称谓: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称为格式合同,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称为格式条款。 (二)格式合同的法律特征 格式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合同,与普通合同相比有其自身明显的特点,一般而言,格式合同具有以下几个法律特征: 1.条款的预先确定性。 格式合同在订约以前就已经预先制定出来了,而不是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制定的,条款的内容由格式合同的一方事先明确规定。格式合同的拟定在法律实践中有三种情况:一是由合同当事人即在经济实力上占有明显优势的企业或集团单方制定;二是作为企业或企业集团与作为交易对象的顾客共同参与制定;或法律赋予权利的第三人就特定交易而拟定 。其中,第一种情况最为普遍,如常见的邮政合同,商品房买卖合同、电信服务合同等。 2.要约的广泛性、持续性和细节性。 格式合同要约的广泛性体现在其一般总是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发出,或者至少是向某一类有可能成为承诺人的对象发出的,而非只向某个特定对象发出。要约的持续性体现在其一般总是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对所要订立格式合同的人都发生效力。要约的细节性体现在要约中包含了成立合同所需要的全部条款。 3.内容的定型化和形式的标准化。 定型化,是指格式合同条款具有不变性和稳定性。格式合同条款一经拟定,在相当长的时期 内具有稳定性,不能随意修改,只要与之缔结合同的当事人完全同意就构成了缔结双方,不能再就合同条款讨价还价。当事人一旦主动自愿作出订立格式合同的意思表示,就视为已完全同意了格式合同中的全部内容条款。形式的标准化是指格式合同的形式往往是由行业协会事先拟定并由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通过,被广泛运用到交易的合同固定形式。 4.双方当事人经济地位的不平衡性。 一般而言,格式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经济实力方面有较大差异。格式合同提供方往往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或在社会的某一行业居于事实上或法律上的垄断地位;而相对方处于弱势或服从地位。双方当事人之间经济社会地位的悬殊,常常带来事实上的不公正,合同提供方可以通过格式条款的使用,变相地强制相对方附和其提出的条件,以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或减免自身的责任。
二、 格式合同的利弊分析 格式合同以其高效快捷的缔约优势,逐渐代替普通民事合同而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最主要的合同形式。随着经济的发展,格式合同作为经济交易手段的重要性将更加明显,作用也更加突出。它在现代社会之所以被广泛运用,是因为它为现代社会带来了许多益处。 (一)格式合同的使用,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或以同样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这是现代商品经济的主体所追求的目标。格式合同内容固定、形式标准,要约方是特定的,而承诺方是不特定的,要约人可以一种固定的合同内容向不特定的多数人反复使用,把要约过程简化为要约——承诺,这种签约模式免除了逐条协商及起草、审查合同的过程,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精力及其他交易成本。格式合同以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方式分配资源,以最大限度增加社会财富 。正如德国学者海因﹒可茨认为,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后市场的生产和交易的不断发展,形成了标准化产品的生产系统以及交易流程中的贸易条件的标准化,格式条款应运而生,并对大规模交易的清算的理性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巨大的贡献就是它节约了交易成本” 。比如:由于邮局使用格式条款,顾客只要填写事先准备好的格式条款,交易便能很快完成。否则,邮局就要与每个顾客就合同条款进行协商,可想而知需要增加多少工作人员和交易成本。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减少了交易成本,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格式合同明确分配风险,增进交易安全和防范风险。 在交易的过程,往往双方尽力避免风险,保障交易的成功,享受合同所带来的利益。普通合同在签订过程中,往往因为当事人专业知识及法律水平有限,导致双方在签约过程中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无法预见,也可能因一方恶意设定签约陷阱,使另一方遭受重大损失。而格式合同的条款是由合同要约人单方预先精心拟定,可以充分考虑合同的各种情况,吸收成熟的合同经验,避免因合同缔约能力的不平衡,导致弱方利益受到损失的结果,减少合同争议。特别是格式合同以书面形式明示,条款内容经国家主管部门或行业自律部门的审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划清责任,对合同双方均有利。 (三)格式合同能体现交易关系对形式公平的价值要求 格式合同内容和形式一经确定便相对稳定,所有合同的相对人都平等地,无差别地按照格式条款的规定签订合同,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不受相对人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等因素的影响,使相对人有平等的机会参与市场竞争,体现格式合同的公平价值。 (四)格式合同便于国家宏观调控国家的经济 为了调控经济,稳定社会经济生活,国家就利用其“无形之手”来干预经济。国家把其意志的单向性与格式合同条款相对人的无协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其意志以条文的形式规定在格式合同之中。因格式合同涉及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起到引导消费,调整国家经济结构,落实国家经济政策,保障国民经济稳定的、有计划的发展的作用。 (五)补充法律规定的不足 再完备的法律、法规也不能涵盖一切交易形态,而格式合同的实施就可以使大宗交易变得容易,为现代技术在交易中的使用创造条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新型的交易形态,如融资租赁、期货业、信用证等开始在经济生活中出现,并且日益普遍。根据契约自由原则,对于这些新型的交易行为,尽管在法律上未加规定,但仍然应当认定其对当事人双方都有约束力。正如德国学者罗伯特•霍恩提出的,在今天,没有这些格式合同统一的条款,很多工业、贸易和商业部门的运作将变得难以想象。这些统一的条款使大宗交易成为可能,并为计算机的使用提供了便利条件。那些适用各种不同交易中特定问题条款的制定,统一了人们的法律行为 。 格式合同虽然因其具有上述一系列的优点成为商品经济社会重要的交易手段但其自身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 (一)违背了合同的自由原则 在格式条款合同关系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合同法上所说的合同自由原则,即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时,一方当事人没有合同自由。由于格式条款都是由企业单方预先提出的,相对人不参与条款的制定过程,更无法决定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同时,由于垄断的存在或者从事同一经营内容的企业都采用了相同或类似的格式条款,使相对人选择订约对象的权利也受到了限制甚至完全丧失。尽管从形式上讲,当事人概括地接受了企业所提供的合同条款,这种接受本身就是其意思自治的体现,是他自愿接受合同约束。但是,在这种自愿接受约束的背后,却存在着当事人被迫屈服于企业强大经济实力的现实。因此,表面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掩盖了事实上的意思表示不自由,契约自由仅仅是制定格式条款一方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这实际上很大程度上动摇了合同法的合同自由原则。“弱者一方只能或多或少地自愿屈从于强者一方提出的合同条款和那些经常只能被模糊理解其效果的合同条款。” (二)格式合同存在不公平条款损害相对人的利益 由于格式合同限制了对方当事人的合同自由,就发生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无论是自然人或法人参加市场交易,一旦其能单方面决定合同内容时,它就可能利用这个权利来规定有利于自己的条款,片面保护自己的利益或获得不当利益,其结果就会损害对方的利益。比如,为了节约费用而使履行合同的时间和地点更便利自己,或者在合同中约定以其营业所在地法院为纠纷的管辖法院等。除此之外,制定格式条款的一方甚至可能规定一些免责条款,这些免责条款包括免除责任的条款和限制责任的条款。比如,在条款中动辄就出现“本公司概不负责”、“本公司不承担其他赔偿责任”等。格式条款的制定者正是通过在合同中规定限制或者免除自己责任的条款,即约定自己仅就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行为负责来逃避其应负的法律责任,使合同关系不公正,违背了公平的原则。 (三)合同的风险分配不合理 由于格式合同的预先确定性,格式合同的制定者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和法律知识,在合同中预设商业风险及司法风险。制定者为了对自己有利,可能选择一些隐含的语言和强制性的条款来免除自己的责任,减少自己的风险,把风险转嫁于相对人。例如合同中规定,因不可抗力所发生的损失,概由相对方承担。对此,德国学者曾经指出:“一般交易条款(即格式条款)曾被广泛地用来规避法律规则,制作由对方承担一切风险和不利的契约形式。而对方当事人则通常无力抗拒这种单方面的风险转移,因为提出契约的一方几乎不可能就其一般交易条款另外进行商讨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格式合同是一把双刃剑。其一,格式合同具有其它合同不可比拟的特殊功能,广泛应用于市场交易的各个领域。其作用是不可代替的,能够比普通合同更有效地促进经济、生产的发展。其二,如果立法不能够对格式合同进行很好的规范,很可能造成市场交易与经济秩序混乱,从而摧残、侵蚀民法、合同体系,随时损害经济弱者一方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