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斥原理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95.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斥原理例题

在很多计数问题中常用到数学上的一个包含与排除原理,也称为容斥原理。为了说明这个原理,我们先介绍一些集合的

初步知识。

在讨论问题时,常常需要把具有某种性质的同类事物放在一起考虑。如:A={五(1)班全体同学}。我们称一些事物的

全体为一个集合。A={五(1)班全体同学}就是一个集合。

例1. B={全体自然数}={1,2,3,4,…}是一个具体的有无限多个元素的集合。

例2. C={在1,2,3,…,100 中能被3 整除的数}={3,6,9,12,…,99}是一个具有有限多个元素的集合。

例3. 通常集合用大写的英文字母A、B、C、…表示。构成这个集合的事物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如上面例子中五(1)班的每一位同

学均是集合A 的一个元素。又如在例1 中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集

合B 的元素。像集合B 这种含有无限多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无限

集。像集合C 这样含有有限多个元素的集合称为有限集。有限集

合所含元素的个数常用符合︱A︱、︱B︱、︱C︱、…表示。

例4. 记号A∪B 表示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就是下边示意图中两个圆所覆盖的部分。集合A∪B 叫做集

合A与的并集。“∪”读作“并”,“A∪B”读

个长方形表示集合I),常记作A。

如例4 中A={1,9}就是集合A在集合I 中的补集。

显然,A 和A没有公共元素,即A∩A= ∅(∅表示空集,即

没有元素的集合)。

此外,A∪A=I。

对于两个没有公共元素的集合A 和B,显然有

︱A∪B︱=︱A︱+︱B︱。

例如,A={1,2,…,100}, B={101},则

A∪B={1,2,…,100,101}, A∩B= ,

所以︱A∪B︱=101=100+1=︱A︱+︱B︱。

如果集合A 与B 有公共元素,例如

A ={1,2,…,100},

B ={90,91,…,101},则A∩B ={90,91,…,100}, A∪B={1,2,…,100,101}。此时,︱A∪B︱与︱A︱+︱B︱有什么关系呢?在这个例中,︱A∪B ︱=101,︱A︱+︱B︱=100+12=112,所以︱A∪B︱=︱A︱+︱B︱-11。

我们注意到,11 恰为A∩B 的元素个数,这是合理的,因为在求︱A∪B︱时,90,91,…,100 这11 个数各被计入一次,而在求︱A︱+︱B︱时,这11 个数各被计入两次(即多算了一次),并且这11 个数组成的集合恰为A∩B。因此得到:

︱A∪B︱=︱A︱+︱B︱-︱A∩B︱(1)【重要公式,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

这就是关于两个集合的容斥原理:集合A 与B 的元素个数,等于集合A 的元素个数与集合B 的元素个数的和,减去集合A 与B

的交集的元素个数。

(1)是容斥原理的第一个公式,我们还可以用下图来说明。如

图我们用N1、N2、N3 分别表示A∪B 中互不重叠的部分的元素

个数。

可见:︱A︱=N1+N3,︱B︱=N2+N3,︱A∩B︱=N3,因此︱A

∪B︱=N1+N2+N3=(N1+N2)+(N2+N3)-N3=︱A︱+︱B︱

-︱A∩B︱。

我们知道,当集合A 与B 没有公共元素时,有

︱A∪B︱=︱A︱+︱B︱。

实际上这是公式(1)的特殊情形,因为此时

︱A∩B︱=︱ ︱=0

例7. 桌面上有两张圆纸片A、B。假设圆纸片A 的面积为30平方厘米,圆纸片B 的面积为20 平方厘米。这两张圆纸片重叠部分的面积

为10 平方厘米,则这两张圆纸片覆盖桌面的面积由容斥原理的

公式(1)可以算出为:︱A∪B︱=30+20-10=40(平方厘米)。例8. 五年级96名学生都订了报纸,有64人订了少年报,有48人订了小学生报。两种报纸都订的有多少人?

分析用左边的圆表示订少年报的64人,右边的圆表示订小学

报的48人,中间重叠部分表示两种报刊都订的人数。显然,两

种报刊都订的人数被统计了两次:64+48=112人,比总人数多

112-96=16人,这16人就是两种报刊都订的人数。

例9.某校教师至少懂得英语和日语中的一种语言。已知有35人懂英语,34人懂日语,两种语言都懂的有21人。这个学校共有多少名

教师?

分析把懂英语和懂日语的人数加起来得35+34=69人,但是,

两种语言都懂的21人被统计过两次,应该从69里去掉一个21才

能得出这个地区外语教师的总人数:69-21=48人。

例10.学校开展课外活动,共有250人参加。其中参加象棋组和乒乓球组的同学不同时活动,参加象棋组的有83人,参加乒乓球组的有

86人,这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25人。问这250名同学中,象棋组、乒乓球组都不参加的有多少人?

分析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25人,因此,至少参加这两种小组

的一个小组的人数是84+86-25=144人,所以,这两个小组都

不参加的人数是250-144=106人。

例11.实验小学各年级都参加的一次书法比赛中,四年级与五年级共有20人获奖,在获奖者中有16人不是四年级的,有12人不是五年级

的。该校书法比赛获奖的总人数是多少人?

分析由“16人不是四年级的”可知:16人是五年级和其他年

级的;由“12人不是五年级的”可知:12人是四年级和其它年

级的。用16+12可算出四年级加五年级以及两个其它年级的人

数和,再减去20就得两个其他年级的人数,这样其他年级的人

数是:(16+12-20)÷2=4人,该校参加书法比赛获奖的总人

数是4+20=24人。

例12.在100个外语教师中,懂英语的有75人,懂日语的有45人,其中必然有既懂英语又懂日语的老师。问:只懂英语的老师有多少

人?

分析显然,两种语言都懂的人在懂英语的75人中统计过一次,在懂日语的45人中又统计过一次。因此,75+45=120人,比100

多出的20人就是两种语言都懂的人数。然后,从懂英语的75人

中减去两种语言都懂的20人,就是只懂英语的人数了:75-

20=55人。

例13. 求在1 至100 的自然数中能被3 或7 整除的数的个数。

分析解这类问题时首先要知道在一串连续自然数中能被给定整

数整除的数的个数规律是:在n 个连续自然数中有且仅有一个

数能被n 整除。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求出在1 至100 中能被3 整除的数的个数为33 个,被7 整除的数的个数为14

个,而其中被3 和7 都能整除的数有4 个。因而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