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模糊语的翻译

  • 格式:pdf
  • 大小:397.28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6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

总第131期

Jun2012

[摘要]文章首先对模糊语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是从翻译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其翻译策略的研究为数不多。文章拟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模糊语的翻译,发现在关联

翻译理论框架内,译者通过明示——

—推理的认知分析过程可以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建立最佳关联,并采用直译、意译或省略译法完成模糊语的翻译。

[关键词]模糊语;关联理论;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6-0198-03

关联理论视角下模糊语的翻译

刘冲亚,王全瑞

(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一、模糊语的定义

模糊现象是客观世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模糊

性是自然语言的重要属性。在人类实践和认识过程中,由于人们对存在有过渡状态的事物和现象认识的任意性和主观性,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模糊语言。所谓的模糊语言,是指在生活中,当人们无法具体或精确确定思维对象范围的大小,或者语言表达不要求具体或精确确定时,而使用的语言。被描述客体的边界不清晰性、人类语言的概括性和使用中的个体差异性,以及语境的变化都会使语言变得模糊。

二、国内外模糊语的研究综述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Zedeh)在《信息与控制》杂志上发表论文《模糊集》,提出了著名的模糊理论。扎德认为,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这种不能精确划定范围的类别就属于模糊集合。舍乃尔(J.Channel)将语用学的原理应用于模糊语言,描述了模糊语的不同形式,同时说明了其语用价值,她对模糊语义学的研究主要见于她1983年的博士论文和1994年出版的《模糊语言》一书。20世纪70年代,语言学家拉可夫(Lakoff)就运用模糊集理论进行语义研究。澳大利亚学者伯恩斯(Burns)在其专著《模糊性:自然语言和连锁推理悖论研究》中,着重从语用角度探索了人类语言和概念中的模糊性。1979年我国伍铁平教授在其论文《模糊语言初探》中最早介绍了模糊理论,其著作《模糊语言学》一书开创了我国模糊语言学研究先河。1988年石安石在其论文《模糊语义及其模糊度》中阐述了模糊语言学理论。1990年何自然在其论文《浅谈语用含糊》中研究了模糊语的语用功能。1996年文旭从语义模糊入手探讨了翻译问题。2001年赵彦春通过对《螽斯》三种译文的分析,论证了在翻译中模糊处理带来的突出效果。

三、模糊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从《中国知网》上收录的有关模糊语的文章来看,我国学者对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分为三大类:(1)对国外模糊语言学研究成果的译介;(2)模糊语言学的理论研究;(3)模糊语言学的应用研究。其中,模糊语的应用研究多集中在文学作品、广告、新闻、法律、医学、商务谈判等多个学科,这些研究只是以搜集到的模糊语实例为数据,从语用角度出发探讨模糊语的功能,而且很少从翻译的视角来分析;现有的将模糊语与翻译相联系的研究也是从模糊限制语的翻译、模糊语言的基本翻译技巧(模糊对模糊、精确对精确、精确对模糊和模糊对精确)以及译文评价三个方面着手。因此,单从模糊语的应用研究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两个问题:一是缺少对模糊语语料的分类,二是模糊语的翻译没有相关的翻译理论做指导。

英汉语存在的模糊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1)一般性词语的模糊。如汉语里表示颜色的词:深红、大红、粉红、绯红、浅红等。(2)数词的模糊。如汉语里“三番五次”、“一日九迁”;英语里“a couple of”,“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3)短语、成语、谚语的模糊。如汉语中“木头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英语里的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4)文学作品中的模糊。如唐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哈姆雷特》中“to be or not to be,that’s question”。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在各种语言中都有体现,都可以按照以上分类进行归纳,这是不同语言的模糊性的共性体现。同时,各种语言中的模糊性语言也具有其本族语言的个性特点。那么,译者如何恰当地翻译不同语言中的模糊语,使交际双方在对模糊语的认知上达到最佳关联,成功地进行交流呢?论文在总结前人对模糊语翻译研究的基础上,从关联翻译的视角来探讨模糊语的翻译策略。

四、关联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模糊语的翻译

关联理论是近年来影响巨大的认知语用学理论,而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语用学的领域。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受到了西方翻译理论界的重视,成为翻译研究认知领域中的一朵奇葩。关联理论从交际的角度看待翻

198··

译,通过认知分析的方法来解释翻译行为,对模糊语的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1.关联翻译理论及其对模糊语翻译的指导

关联理论是Spenser和Wilson在1986年出版的专著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中提出的。它将认知和语用研究结合起来,描述了人们对话语的认知过程和话语与语境的关联性;人们对话语的理解就是一种在特定认知环境中进行的认知活动。认知环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它存储在听话人大脑中,以概念表征的形式对世界进行假设,然而这些假设未必都是真实的。听话者大脑中的认知语境若与说话者发出的信息匹配,则听话者就可以推断出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交际就能正常进行;反之,交际就会失败。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过程就是双方理解话语、确定话语与语境最佳关联的过程,双方共处的认知环境多,语境效果就好,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反之,关联性就弱。

正如Spenser和Wilson指出,人类的认知往往力求以最小的心理投入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人们总是将接收到的信息与自己最熟悉的语境相关联,听话人在理解话语时,只会关注处理那些具有足够关联的话语,而且倾向于在与这些话语有最大限度关联的语境中对其进行处理,并构建与这些话语具有足够关联的心理表征。然而很多情况下,交际双方具有不同的认知背景,听话人原有的认知环境和说话人发出的信息不匹配,这就要求听话人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尽量正确推断出说话人的意图。交际本身就具有推理本质,即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

—推理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方面:明示和推理。明示是对说话人而言的,是说话人通过某种使听话人显映的方式进行编码,表达意图;推理是对听话人而言的,是听话人凭说话人所提供的显映方式进行解码,并将解码所得的证据作为前提的一部分,再结合听话人本身的认知语境对话语信息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推理,最终达到对话语信息的正确理解。

Wilson的学生Gutt在其著作《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指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是一个涉及大脑机制的推理过程,也具有推理的本质。根据这一论述,我们可以把翻译定义为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

—推理过程。

如图所示

一个完整的翻译过程包括了两轮明示——

—推理过程。在第一轮的交际过程中,原作者发出交际信息,译者通过语用学、语义学等方法找出原作者所表达的或想要表达的信息,通过推理清楚了解原作者的意图。在第二轮的交际过程中,译者把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和译语读者的认知接受环境、思维习惯、文化背景联系起来,充当“原语发出者”的身份,为译文读者提供明示信息,译语读者通过译者明示的信息对原作者的意图进行推断。译者要传递的是信息,而不是信息的语言表现形式,无需拘泥于信息是用模糊语言或精确语言表达出来的。因此,关联理论可以很好地指导对模糊语的翻译,译者通过明示——

—推理的过程,顺利完成信息传递的任务,而不必过多地局限在模糊与清晰的对等翻译上。

2.关联翻译理论框架内模糊语的翻译策略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注重交际者的意图和听者的期待。译文是依据交际者的意图和期待来进行取舍的。译者从原交际者明示的交际信息中寻找最佳关联性,再把这种关联性传递给受体。以这种翻译模式为切入点,针对不同种类的模糊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翻译策略:

(1)模糊的直译法

一些词语在中英两种语言中都可以表达模糊的意义,此时就可以按照字面意义翻译。例如:

①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译:One day apart seems three autumns.

这句话是指一天不见,就像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按照字面意义翻译完全行得通,因为在中英读者的认知背景里,都有“一日”和“三秋”的时间长度概念,这两个词放在一起使用是为了突出“一日”之短和“三秋”之长。汉语原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给出的信息很明显,译语读者在读到“one day”和“three a utumns”时,也很容易就推理出信息发出者的交际意图。

②At noon,the sky was dark at the close of the day. M any of us grow impatient and wandered out of our tents to discuss the weather in twos and threes.

译:中午,天空像傍晚一样阴沉,我们许多人感到不耐烦,边走出帐篷,三三两两地谈论着天气。

在这个句子中,twos and threes可以译成三三两两。这虽然是典型的模糊语,表示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但是这两个词都在本族语言中使用过。因此,交际双方的认知环境大致相同,推理过程就很容易。

(2)模糊的意译法

这种方法是将原语言中的模糊性词语用目标语言中的相应模糊词代替,以便目的语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译:A hundreds mountains and no bird,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

在这个译文里,“千”和“万”被翻译成了“hun-dred”和“thousand”,英语中并没有“万”这个计量单位,而是ten thousands来表示。汉语里的“千”、“万”和英语里的“hundred”和“thousand”都表示模糊概念,形容数量很多,并非实指。在这一相似的认知环境中,译者可以适当地做些调整,使翻译不但在形式上与原文相符,而且在语义上也相通

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