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读》与《略读》核心观点

《精读》与《略读》核心观点

《精读》与《略读》核心观点
《精读》与《略读》核心观点

《精读指导举隅》

1.读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吟诵,一种是宣读,又可叫做理论的读法。无论文言白话,

都可以用这两种读法来读。对于文言,各地方有他们的吟诵声调,彼此并不一致;但总之在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白话一样可以吟诵,大致与话剧演员念台词差不多,按照国语的调子,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多多用工夫,使听者移情动容。(前言第4页)

2.至于宣读,只是依据着对于文字的理解,平正地读下去,用连贯与间歇表示出句子的组

织与前句和后句的分界来。……这两种读法,宣读是基本的一种;必须理解在先,然后才谈得到传出情趣与畅发感兴。(前言第4-5页)

3.在一篇文字里,各人所认为生字生语的未必一致,只有各自挑剔出来,倚赖字典辞典的

翻检,得到相当的认识。这里所谓认识,该把它解作最广义。仅仅知道生字生语的读音与解释,还不能算充分认识;必须熟悉它的用例,知道它在某一种场合才可以用,用在另一种场合就不对了,这才真个认识了。(前言第5页)

4.所以,关于生字生语,须在平时使学生养成一种观念与习惯,就是:生字生语必须把文

本作依据,寻求那个字语的确切意义;又必须把与本文相类和不相类的若干例子作依据,发见那个字语的正当用法。(前言第6页)

5.一篇文字,可以从不同的观点去研究它。如作者意念发展的线索,文章的时代背景,技

术方面布置与剪裁的匠心,客观上的优点与疵病,这些就是所谓不同的观点。(前言第8-9页)

6.他们经过了自己的一番摸索,或者是略有解悟,或者是不得要领,或者是全盘错误,这

当儿再来听教师的指导,印入与理解的程度一定比较深切,最坏的情形是指导者与领受者彼此不相应,指导者只认领受者是一个空袋子,不问情由把一些叫做知识的东西装进去。空袋子里装东西进去,还可以容受;完全不接头的头脑里装知识进去,能不能容受却是说不定的。(前言第9页)

7.参考要有路径,思索要有方法,这不单是知识方面的事,而且是习惯方面的事。习惯的

养成在教师的训练与指导。大概学生拿了一篇文字来预习,往往觉得茫然无从下手。教师要训练他们去参考,指导他们去思索,最好给他们一种具体的提示。(前言第9-10页)

8.上课时候令学生讨论,由教师作主席、评判人与订正人,这是很通行的办法。但是讨论

要进行得有意义,第一要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准备得充分,如果准备不充分,往往会与虚

应故事的集会一样,或是等了好久没有一个人开口,或是有人开口了只说一些不关痛痒的话。……第二还得在平时养成学生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习惯。(前言第10页)9.即使教材特别繁复,非滔滔汩汩连续到三十五十分钟不可,也得在发挥完毕的时候,给

学生一个简明的提要。学生凭这个提要,再去回味那冗长的讲说,就好像有了一条索子,把散开的钱都穿起来了。这种简明的提要,当然要让学生写在笔记薄上;但尤其重要的是写在他们心上,而且要教它永不磨灭。(前言第11页)

10.原来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

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前言第11页)

11.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

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前言第12页)

12.声调的差别,不外乎高低、强弱、缓急三类。高低是从声带的张弛而来的分别。强弱是

从肺部发出空气的多少而来的分别。缓急是声音与时间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发音数少是缓,发音数多就是急。吟诵一篇文字,无非依据了对于文字的了解与体会,错综地使用这三类声调而已。(前言第12页)

13.吟诵第一求其合于规律,第二求其通体纯熟。(前言第13页)

14.所以,精读文字,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

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字。(前言第13-14页)

15.譬如读了某一体文字,而某一体文字很多,手法未必一样,大同之中不能没有小异;必

须多多接触,方能普遍领会某一体文字的各方面。又或者手法相同,而相同之中不能没有个优劣得失;必须多多比较,方能进一步领会优劣得失的所以然。(前言第14页)16.像这样把精读文章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章,就可以

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到多么大呢!学问家的广博与精深差不多都从这个途径得来;中学生虽不一定要成学问家,但有利的途径总该让他们去走的。(前言第15页)

17.其次,关于语调与语文法的揣摩,都是愈熟愈好。(前言第15页)

18.教师记下了分数,当然不是指导的终结,而是加工的开始。对于几个不及格的学生,尤

须个别设法。分数少一点本没有什么要紧;但分数少正表明学习成绩差,这是热诚的教师所放心不下的。(前言第16页)

19.考问的方法很多,如背诵、默写、简缩、扩大、摘举大意、分段述要、说明作法、述说

印象,也举不尽许多。(前言第16页)

20.这篇文字,通体只一个线索,就是一个“待”字。(泷冈阡表第19页)

21.意念发展的线索既已成立,同时就把取材的范围也规定了。这一篇文字属于碑志类,所

谓碑志类,是就它刊刻的方式而言,实际上也就是传记。(泷冈阡表第20页)

22.看一篇文字,要知道作者的观点与立场,要知道他处在怎样的一种思想环境与现实环境

之中,才会得到客观的理解。倘若不能抱这样的态度,只凭读者自己的主观见解去评判,那就难以理解得透彻。(泷冈阡表第22页)

23.大概读一篇文字,仅能逐句逐句照字面解释,是不够的;必须在解释字面之后,更从文

字以外去体会,才会得到真切意义。(泷冈阡表第24页)

24.“养之薄”本来也可以作“养而薄”,现在不用“而”字而用“之”字,叫做“互文”-

就是说,错综地使用作用相同的字,以避免重复。(泷冈阡表第32页)

25.这里只有选取材料(就是言语、行动、背景等)的时候多少掺有作者主观的意见,待材

料选定之后,作者的任务只是叙事与记言罢了。这种手法叫做表现,意思是使所写的人物自己显示在读者面前。……抽象写法只能教人家知道些什么。……具体写法在教人家知道些什么以外,还能教人家感到些什么。(泷冈阡表第36页)

26.又如,凡是碑志传记文字,是不是或多或少都用具体写法呢?所谓抉出人物的特点,这

特点是不是专指那人的长处而言呢?这类文字,有的带教训意味,有的却不带,这带与不带由什么而分别呢?想到这些问题,就可以各就方便,取若干篇碑志传记来看。又如,这篇文字纡徐而庄敬,风格与它相近的文字,作者还有哪些篇呢?人家说作者“文备众体”,作者的文字工作,涉及的方面到底有多少呢?想到这些问题,就可以取作者的全集来看。又如,本篇所用的一些文言虚字,在本篇里作这样意义这样语气,能不能从其他文篇中得到印证呢?本篇所用的一些修辞方法,如逐层递进的说法与对偶句里用互文,能不能从其他文篇中找到例子呢?想到这些问题,就得随时留意,以免错过发见的机会。

(泷冈阡表第37页)

27.以上说明了这篇文字虽则自由,可不是漫无控制的自由,稍稍用心一点看,线索也很分

明。现在试看:本篇热情的活泼的笔调是怎样构成的?阅读这篇文字,一定会立刻注意到,它使用着许多“排语”。(我所知道的康桥第71页)

28.议论文不管是常理,是创见,总该自圆其说,所谓“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最忌的是

自相矛盾的毛病。议论文的作用原在起信;不能自圆其说,甚至于自相矛盾,又怎么能说服别人呢?(封建论第121页)

29.从上一节话,可知写作一篇议论文必须有阐明理论的部分,又应当有表示意志的部分。

不阐明理论,就无从教读者信服。不表示意志,就无从见出作者自己的奋勉,与希望读者也同样奋勉。从上一节话,又可知阅读一篇议论文,在推索的时候,应该纯粹运用理智;而在信服了作者的主张以后,又该树下意志。不运用理智,就不从辨别作者所说的话合理与否;不树立意志,就无从贯彻自己所信服的作者的主张。(第二抗战开端告全国国民书第135页)

《略读指导举隅》

30.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前言第3页)

31.课本所收的,选文中入选的,都是单篇短什,没有长篇巨著。这并不是说学生读了一些

单篇短什就足够了。只因单篇短什分量不多,要做细磨细琢的研读工夫,正宜从此入手;

一篇读毕,又读一篇,涉及的方面既不嫌偏颇,阅读的兴趣也不至单调;所以取作“精读”的教材。(前言第3页)

32.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前言第3页)

33.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儿。其可能想象的弊害,学生遇

到书籍文字的时候,也许会因没有教师在旁做精读那样的详细指导,而致无所措手。现在一般学校,忽略了略读的似乎不少,这是必须改正的。(前言第4页)

34.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前言第4

页)

35.精读的时候,教师给学生纤屑不遗的指导,略读的时候,更给学生提纲挈领的指导,其

目的惟在学生习惯养成,能够自由阅读。(前言第4页)

36.略读的“略”字,一半系就教师的指导而言:还是要指导,但是只须提纲挈领,不必纤

屑不遗,所以叫做“略”。一半系就学生的功夫而言:还是要像精读那样仔细咬嚼,但精读时候出于努力钻研,从困勉达到解悟,略读时候却已熟能生巧,不需多用心力,自会随机肆应,所以叫“略”。(前言第5页)

37.好在略读与精读一样,选定一些教材来读,无非“举一隅”的性质,都希望学生从此学

得方法,养成习惯,自己去“以三隅反”;故数量虽少,并不妨事。(前言第5页)38.9、精读可以用同一的教材,为什么略读就不能?班级制度的一切办法,总之以中材为

标准;凡是忠于职务,深知学生的教师,必能选取适合于中材的教材,供学生略读;这

就没有能力够不够的问题。(前言第5页)

39.课内略读指导,包括阅读以前对于选定教材的阅读方法的提示,及阅读以后对于阅读结

果的报告与讨论。(前言第6页)

40.与其贪多务广,以致发生流弊,不如预作精密估计,务使在短少时间之内把指定的教材

读完,而且把应做的工作都做到家,绝不草率从事,借此养成阅读的优良习惯,来得有益得多。(前言第6页)

41.略读的分量不宜过多,必须顾到学生所能应用的时间;多多阅读固宜奖励,但得为时间

所许可,故以利用暑假寒假最为合适。(前言第6页)

42.读书先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前言第7页)

43.序文的性质,常常是全书的提要或批评,先看一遍,至少对于全书有个概括的印象或衡

量的标准;然后阅读全书,就不至于茫无头绪。(前言第7-8页)

44.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所以也须养成学生先看它的习惯。(前言第

8页)

45.参考书籍,包括关于文字的音义、典故成语的来历等所谓工具书,以及与所读书有关,

必须借彼而后明此的那些书籍而言。……一种系统的知识,都必须广博的翻检参考书籍。

(前言第9页)

46.所以,利用参考书籍的习惯,必须在学习国文的时候养成;精读方面要多多参考,略读

方面还是要多多参考。……第一,须顾到学生的能力。……第二,须顾到图书室的设备。……第三,指定了参考书籍,教师的事情并不就此完毕。(前言第9-11页)

47.略读原所以训练阅读的优良习惯,必须脚踏实地,毫不苟且,才有效益;决不能让学生

胡乱读过一遍就算。(前言第11页)

48.国文功课训练阅读,独须内容形式兼顾,并且不把内容形式分开来研究,而认为不可分

割的两方面;经过了国文功课方面的训练,再去阅读其他功课的书籍,眼力自也增高。

(前言第12页)

49.现在再分类来说,有些书籍,阅读它的目的在从中吸收知识,增加自身的经验;那就须

运用思考与判断,认清全书的要点,不歪曲也不遗漏,才得如愿。(前言第12页)50.所以死用记忆决不是办法,漫不经心地读着读着,即使读到烂熟,也很难有心得;必须

随时运用思考与判断,接着择要记忆,才合于阅读这一类书籍的方法。(前言第12页)51.他们如果得到适当的暗示与指导,渐渐有了素养,便将觉得低级趣味的小说之类在故事

之外没有东西,经不起咀嚼;不待他人禁戒,自然就不喜欢看那些了。——这可以说是

消极方面的效益。(前言第13页)

52.所谓感受,就是读者的心与诗人的心起了共鸣,仿佛诗人说的正是读者自己的话,诗人

宣泄的正是读者自己的情感似的.阅读诗歌的最大受用在此;通常说诗歌足以陶冶性情,就因为深美高妙的诗歌能使读者与诗人同其怀抱。(前言第13页)

53.在善于读书的人,一边读下去,一边自会提出一些问题或题目来,作为阅读的标的,辨

识的头绪,或当初读时候提出一些,到重读时候另外又提出一些。(前言第16页)54.这种观点必须纠正,要让他们认清:笔记不是教师向他们要的赋税,而是他们读书学习

不能不写的一种记录。参考得来的零星材料,临时触发的片段意思,都足以供排比贯穿之用,怎能不记录?极关重要的解释与批评,特别欣赏的几句或一节,就在他日还值得一再检览,怎能不记录?研究有得,成了完整的理解与认识,若不写下来,也许不久又搅忘了,怎能不记录?这种记录都不为应门面,求分数,讨教师的好;而只为于他们自己有益——必须这么做,他们的修学读书才见得切实。(前言第17页)

55.教师指定一本书教学生阅读,要他们从书中得到何种知识或领会,必须有个预期的标准;

那个标准就是判定成绩的根据。完全达到了标准,成绩很好,固然可喜;如果达不到标准,却不该给他们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就此了事。其时教师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希望他们下一次阅读的成绩较好,能渐近于标准。一般指导自然愈完善愈好;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总之,教师在指导方面多尽一分力,无论优等的次等的学生,必可在阅读方面多得一分成绩。单是考查、给分数、填表格、没有多大意义;为学生的利益而考查,依据了考查再打算增进学生的利益,那才是教育家的存心。(前言第18页)

56.因此,读的时候该分两个步骤:每章仔细体会,理解它的要旨,是前一个步骤;然后把

相关各章贯穿起来,看出它们彼此照应、互相发明之点,是后一个步骤。(孟子第34页)

57.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虽不宜贪多务博,广事涉猎;也不能抱定一书,不再他求。因此,

对于每一部书,不能通读全部,只能取其一部分;全部的分量往往太多了,非中学生的时力所能应付;所以节取的一部分,当然是全书的精粹。(史记菁华录第55页)

58.读诗所欣赏的便是诗里所表现的那些平静了的情感,假如是好诗,说的即使怎样可气可

哀,我们还是不厌百回读的。在实生活里便不然,可气可哀的事我们大概不愿重提。这似乎是有私、无私或有我无我的分别。诗里无我,实生活里有我。(唐诗三百首第72

页)

59.广义的比喻连典故在内,是诗的主要生命素;诗的含蓄、诗的多义、诗的暗示力,主要

的建筑在广义的比喻上。(唐诗三百首第78页)

60.诗和文的分别,一部分是在词句片段的组织上,诗的组织比文的组织要经济些。(唐诗

三百首第86页)

61.通常说短片小说只该有“一个”题旨,才见得是“经济的”。这句话不能呆看。正题旨

确乎是只能有“一个”,但是正题旨以外不妨有副题旨。副题旨若能和正题旨错综糅合得恰到好处,确有宾主却又像不分宾主似的,那只有见得更丰厚些,不会松懈或枝蔓的。

再有,小说虽也在叙述文和描写文类里,跟普通的叙述文和描写文却有些不同之处。它得有意念的发展。普通的叙述文和描写文自然也离不了意念;可得跟着事实,不能太走了样子,意念的作用不大。小说虽也根据事实,却不必跟着事实;不但选择有更多的自由,还可以糅合融铸,发展作者的意念。这里意念的作用是很大的。题旨固然是意念的发展。取材和词句也都离不了意念的发展。即使是自然派的作家,好像一切客观,其实也还有他们的意念。第55页

62.不然,他们为什么写这种那种故事,为什么取这件那件材料,为什么用这些那些词句,

而不写、不取、不用别的,就难以解释了。这种意念的发展在短篇小说里作用尤其大。

短篇小说里意念比较单纯,发展的恰当与否最容易见出。所谓“经济的”便是处处紧凑,处处有照应,无一闲笔;也便是意念发展到恰好处。第56页

63.本篇副题旨的取材,《呐喊》序里的话已够说明。鲁迅先生的创作是在五四前后所谓启

蒙时代(本篇作于民国八年四月)。他的创作的背景大部分是在清末民初的乡村或小城市里。所谓农村的社会或封建的社会,便是这些。鲁迅先生所以取材于这些,一方面自然因为这些是他最熟悉的,一方面也因为那是一个重新估定价值的时代,他要以智慧的光辉照彻愚蠢的过去。第56页

64.这一篇是叙述景物的文字。要叙述景物,作者先得熟悉那景物。不然,材料就没有了。

叙述什么呢?既已熟悉了那景物,叙述起来,手法却不止一种。作者先在意念中画下一张景物的平面图,又在那图上圈出值得叙述的若干点来,于是用文字代替颜料,按照方向与位置逐点逐点画出来给读者看,作者自己却并不露脸,正像执著画笔的画家自身处在画幅以外一样;这是一种手法。作者当初在景物之中东奔西跑,左顾右盼官能方面接受种种的感觉,心灵方面留下深深的印象,他觉得这一份受用不容一个人独享,须得分赠给读者,于是把当时的一切毫不走样地叙述下来,他自己当然担任了篇中的主人公:

这又是一种手法。第68页

65.因此,这篇文字的文体绝不能是严谨的,而必然是自由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怎样想

到就怎样写,它差不多自由到这个地步。正统的古文家作游记,当然不肯也不能用这种文体。现代作家对于文学的观念虽说解放多了,但作起游记来,也未必都会像这一篇的自由。大概本篇作者所以能写成这样的文体,一半从他的品性,一半从他的教养。他是个偏于感情的人,热情奔放,往往自己也遏制不住。他通西洋文学,西洋文学中有所谓“散文”的一个部门,娓娓而谈,舒展自如,在自来我国文学中是不很发达的。他那品性与教养交叉在一点,就产生了他的自由的文体。第69页

66.但是,仅仅说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怎样想到就怎样写,是不够的。果真这样,一篇文字

不将成为在古墙上乱爬的藤蔓吗?原来控制还是需要的,线索还是不能没有的;不过工夫到了纯熟的地步,控制的痕迹不能在字里行间显明地看出;线索也若有若无,这就教人看起来好像是完全自由的了。第69页

67.现在试看,本篇是由什么控制着的?不就是前面说起的作者与康桥的一番交情吗?所以

说河水,说草场,说船,说春景……等等,都不作客观的叙述,而全从作者与它们的关系上出发。作者工夫纯熟了,对于这种控制也许并不自觉;但研究这篇文字的人应该知道,如果没有这种控制,文字也许会见得散漫。“散漫”与“自由”好像差得不远,然而实际上是相去千万里了。第70页

68.以上说明了这篇文字虽则自由,可不是漫无控制的自由,稍稍用心一点看,线索也很分

明。现在试看:本篇热情的活泼的笔调是怎样构成的?阅读这篇文字,一定会立刻注意到,它使用着许多“排语”。第71页

69.阅读叙述文字,不能没有时间观念。那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那景物是什么时候显

现在作者眼前的呢?这些都得辨清楚。如果不辨清楚,就摸不清全篇的头绪。第75页70.阅读叙述文字,又不能没有空间观念?作者叙述那件事那景物,是不是站定在一个观点

上的呢?如果站定在一个观点上,那所写的只是这个观点上所能观察到的一切;观点如有转换,文字中一定先行交代明白,然后再写新观点上所能观察到的一切。如果不站定在什么观点上,那就比较自由,只凭记忆逐项逐项地叙述出来,更不管它们是从那一个观点上观察到的。本篇就时间方面说既是“泛叙”,那么所写康桥的种种,当然不会是站定在什么观点上观察到的了。第76页

71.从特殊见一般,用比喻说道理,都是曲达,爱直接引起影像或感觉要复杂些,所以说是

“再进一步”。94

72.就本文而论,“具体的”第一义是明了的影像或感觉。所谓明了的影像或感觉其实只是

某种景物或某种境地的特殊的性质;某种景物所以成为某种景物,某种境地所以成为某种境地,便在这特殊的性质或个性上。96

73.本篇所谓“诗”,具体的说,包括从“三百篇”到“新诗”。范围是很大的?抽象的说,

诗的根本标准是“具体性”,所谓“诗意诗味”;这是抽象的“是诗”或“不成诗”的分界线,却不是具体的诗和文的分界。---其实“具体性”也不限于诗。演说、作论文,能多用适当的例子和适当的比喻,也可以增加效力。即如本文,头绪不多,也不复杂,只因选择了适当的例子,适当的安排进去,更能明白起信。不过这种“具体性”赶不上“诗的具体性”那么确切和紧张,也不带情韵罢了。109

74.议论文不管是常理,是创见,总该自圆其说,所谓“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最忌的是

自相矛盾的毛病。议论文的作用原在起信;不能自圆其说,甚至于自相矛盾,又怎么能说服别人呢?121

75.他要说服别人,让他自己的信念取别人的不同的或者相反的信念而代之,就得用这样刚

强的口气。要不然,迟迟疑疑的,自己不能坚信,自己还信不过自己,又怎能使别人信服呢?若是短小精悍的文字,有时不妨竟用这种口气一贯到底。但像本篇这样长文,若处处都用这种口气,便太紧张了,使读者有受威胁之感。再咋许多细节,作者本人也未必都能确信不疑,说的太死,让人挑着了眼儿,反倒减弱全文的力量。这儿便得斟酌着掺进些不十分确定的、商榷或诘难的口气,可不是犹豫的口气。这就给读者留了地步,也给自己留了地步,而且会增加全文的情韵或姿态。123

76.本篇征引周秦汉唐四代的事迹,而能使人不觉得有纠缠不清或琐屑可厌的地方,这是因

为有裁剪。一代的事迹往往浩如烟海,征引时当然得有个选择。选择得按着行文的意念。

这里需要的是判断,是眼光。所取的事迹得切合那意念,或巧合那意念;前者是正锋,后者只是偏锋。这是剪裁的第一步。所取的事迹是生料,还得融铸一番。或引伸一面,或概述全面,或竟加以说明;总得使熟悉那些事迹的读者能领会到精细的去处,而不熟悉的读者也能领会到那意念,那大旨。123

77.议论文是表示作者的主张的一种文字?所谓主张,就是说某一事情必须这样干才行,某

一道理必须这样理解才不错。如果那样干。那样理解,就不对了所以议论文的基本形式应该是:“XX应当这样”或“XX不应当这样”。一般议论文或者为要改从简略,或者为要吸引读者的注意,或者为要标明作文的作用,写定题目往往不取这种基本形式。但读者细看全文之后,一定可以指出若照基本形式,它的题目该是什么。134

78.就作者说,必须把所以作这样主张的根据有条有理地披露在读者面前,其间是非利害,

毫不含糊,凡有可疑可驳之处,逐一把它解释清楚,总之要达到正确合理,无可怀疑,才歇。就读者说,读着作者的文字,自己的思想按着作者的途径一路推索,到末了,觉得不但作者作这样主张,无论什么人按着这途径推索,也必作这样主张,于是起了信念,“中心诚服”。134

79.从上一节话,可知写作一篇议论文必须有阐明理论的部分,又应当有表示意志的部分。

不阐明理论,就无从教读者信服。不表示意志,就无从见出作者自己的奋勉,与希望读者也同样奋勉。从上一节话,又可知阅读一篇议论文,在推索的时候,应该纯粹运用理智;而在信服了作者的主张以后,又该树下意志。不运用理智,就不从辨别作者所说的话合理与否;不树立意志,就无从贯彻自己所信服的作者的主张。135

80.我们不一定要写作小说,可是我们要阅读小说,对于小说家所用的手段就不能不有一点

知识;有了这种知识,我们才可以深入的了解每一篇好小说,也可以辨别那些小说是好的,那些小说却要不得。——没有什么题旨而并不“具有其真实性”的,不是好小说;

题旨虽不错而“形象化”不够充分的,也不是好小说。(呐喊第173-174页)

81.还有,我国文字向来的方式,说到一个人,往往先叙他的籍贯、家世、经历等等,说到

一件事,往往从头到尾,交代的清清楚楚;短篇小说不一定用那些方式,却把作者所要说明的在故事的进展中和人物的动作、对话中表现出来。(呐喊第174页)

82.鲁迅先生所以能够暴露出这些病根,由于他有深广的生活经验,又有一腔希望加以疗治

的热诚。就读者一方面说,当然不应该一味盲从,见作者怎么说就怎么相信,最要紧的,得问一问:作者所暴露的是不是真际?社会间是不是确实有此病根?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必须凭籍读者自己的生活经验。(呐喊第185页)

83.鲁迅先生曾称引或人的话:“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呐

喊第190页)

84.仔细看过提叙的几节你就对书中的重要角色有个扼要的印象了;于是一节节读下去,可

以看他们种种的活动。那种种的活动,犹如一把刻刀在你的心上一回一回的刻着,使你对于他们的性格和姿态,印象越来越深。原来作者先想定了这么些人物,他们的性格和姿态,都宛然如在目前,然后下笔;所以能够前后一贯,在读者心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爱的教育第202页)

85.什么叫做佳句呢?就是情味丰富,禁得起咀嚼,愈咀嚼愈觉得有意思的句子。如果读的

时候不加咀嚼,只是逐字逐句读下去,那就虽遇佳句,也辨认不出来。……咀嚼不是凭

空的冥想,须从揣摩故事的情景出发;在如此这般的情景中,看这么一句,或传出一种深至的心情,或表出一种生动的姿态,或显出一种鲜明的印象,那无疑的是佳句了。(爱的教育第215页)

团队管理核心理念

团队管理核心理念 2014年03月26日15:51 来源:作者:赵晓东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513 团队管理(team management)指在一个组织中,依成员工作性质、能力组成各种小组,参与组织各项决定和解决问题等事务,以提高组织生产力和达成组织目标。基本上,小组是组织的基本单位,各种小组的形成,若是成员能力具有互补性,形成异质性团队,其效果较佳,因为可从不同观点讨论,激发更有创意或独特的问题解决方式。 1、管理人员和部属所组成永久性团队,常常称为家庭式小组(family group); 2、为解决某一特定问题所组成的团队,称为特定式小组(special group)。 3、后者可以说是一种临时性或任务性的组织,一旦问题解决,可能就解散了。一般而言,团队建立要能成功,必须具有下列要件: 小组成立有其自然的原因; 小组成员之经验和能力彼此能够相互依赖; 小组成员之地位和身分最好相当,不能相差太大; 4小组的沟通必须具有开放性,才能有效沟通,以利问题解决。 团队管理乃是运用成员专长,鼓励成员参与及相互合作,致力于组织发展,所以可说是合作式管理(collaborative management),亦是一种参与式管理。随著组织工作复杂性日益增多,很多工作实难靠个人独立完成,必须有赖于团队合作才能发挥力量,所以团队管理有时代需求性,成功组织建立各种不同功能性的团队管理。因此,组织若能善用团队管理,对于激发成员潜能、协助问题解决、增进成员组织认同、提升组织效率与效能,具有一定的功能。 为发挥团队管理的效果,每位成员须先了解小组目标与使命及个人角色和责任;其次成员亦须了解如何完成小组任务,最后要能积极投入小组目标的达成。由于沟通在团队管理扮演著相当重要角色,如能事先举办讲习会,建立成员有效沟通技巧,更可使团队管理有良好效果。目前学校已设各种小组或委员会,如何加强成员沟通技巧,增进凝聚力,实属重要课题。 团队管理是未来管理的新取向,惟不能陷入团队管理的迷思,认为所有的团队都是好的,成员在一起就是一种团队、彼此会相互喜欢等,都不是务实的看法,只有在一个开放、沟通顺畅的环境下,才能发挥团队管理的功能。 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

英语考试作文-托福独立写作范文汇总之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接受新观点

英语考试作文 托福独立写作范文汇总之要想取得成功必 须接受新观点 托福写作作为托福考试中的一大部分,离不开同学们平时对素材的积累以及对往年托福考试中,托福真题和托福范文的背诵。本文将为同学们带来托福独立写作范文汇总之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接受新观点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正在备战托福的同学们! 2016年托福写作真题题目: To be a successful person, one must be open to new ideas and willing to change his or her mind. (160618大陆) 题目大意:要想取得成功,人们必须要接受新的观点并且愿意改变自己原有的观点。此题目选择同意比较好写,在去想分论点时,有两种方式可以用:第一种就是去想why, 理由一:接受新的观点可以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理由二,接受新的观点可以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二种去拆分举例,拆分职业:第一种职业IT 行业的人;第二种职业老师。 6月18日托福写作真题-独立写作

此次试题出现了A,B卷 A: A/D: To be a successful person, one must open up to new ideas and willing to change his or her mind. B: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with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people should be open to new ideas and change his or her mind to be successful. A卷题目是绝对词类话题;B卷题目为建议类话题/二选一话题). 注意区别处理这两类题目。 以A卷题目为例:处理此类文章需要弱化绝对词,并给出其他合理的方式。关于此题,可以按以下方式组织文章:1)开头段-主题段一(去绝对词做让步段处理,写我方的好处)-主题段二(要成功的因素1)-主题段三(要成功的因素2)-结尾段;2)开头段-主题段一(优点一)-主题段二(优点二)-主题段三(优点三)-结尾段(小让步+综合其他可以使人成功的因素)。 托福写作模板及参考答案: 托福写作范文参考一: 6月18日托福独立写作范文如下: Under the current society full of intense competitions, how to achieve success has never failed to arouse deep concern and interest among the general public. Thereof, a good deal of accomplished businessmen and elites are strong believers of the claim that to be a successful person, one must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为本”。本文主要结合美术新课标的理念在第四段中对“设计·应用”的教学法进行尝试,并结合自己在运用现有的美术教材进行教学实践,论述在新美术课程的理念中对学生学习“设计·应用”的探索过程,提出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几点可行方案以及对“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涉及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同时也论证了美术课程标准从课程建设的角度,促使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美术教材模式、学生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的变革,有效地运用各种资源,增强美术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这一特点决定了该学习领域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同时又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由现代设计基础、传统工艺美术两部分组成。其中现代设计基础主要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工业设计、视觉传统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以及电脑美术设计等;传统工艺美术则主要包括:基础图案,金属工艺、竹木工艺、编制工艺、纤维工艺、纸工艺、泥塑和陶艺以及各种民间工艺美术制作等。 一、“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重要性 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完整的、系统的知识和掌握详尽的、准确的技法过程,而在于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大体了解其基本常识,培养学生形成的设计意识和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的引领目标 1、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是通过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所应达到的目标。设计活动是将设计思想和创意物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进行必然需要相关的知识和技法,但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不是该领域学习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这是在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较之“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更多地要考虑其他人的需要和实际的运用价值,而不是创造者个人的思想和情感的自由表达。在这一领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要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对形形色色的媒材进行操作实践。 3、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这是对学生的美术学习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美术是一种人类文化现象,美术学习应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应通过美术学习,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积极情感、态度的养成以及他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 4、养成事先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这属于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品质的培养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对青少年儿童的个性品质培养,除了观察、记忆、形象和逻辑思维、想象、创造能力等智力因素以外,对逆境和困难的适应能力、对失败和挫折的承受能力,对长时间工作的耐受能力,良好的工作心态和有条不紊、耐心细致的行为习惯以及意志、毅力等等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

团队精神的核心与灵魂

在信息化社会这个大背景下,生活其实很简单,复杂的是人。 人人都会经历许多大悲大喜,为名累,为利牵,为许许多多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得与失,忘记了友情、忘记了亲情,乃至于忘记了-----自己也是个人!虽然,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是无限的,但是,一个人的精力却是有限的。有人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就是团队协作的精神 企业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将自己的真心、真情、真事表达出来,周围的人又能发自内心的做到尊重、理解他人,同时,又能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诚心诚意帮助、关心他人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遇到诸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排忧解难,而不是面对面说着违心之论,在感动的表面下遮盖着的是黑暗和自私。科与科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完成工作是我们一个团队的共同愿望,获得荣誉是靠整个团队的努力,不仅仅只是那一个人的,团队协作的精神尤为重要。相互沟通是一个团队核心,一个好的领导是带好一个团队的灵魂。所谓:“领导”就是做出决定和策略的人。而好领导必然是拥有思考力的,即:思考力=领导力=向心力=行动力。思考力才是万力之源。

一个好团队精神的核心和灵魂,领导是关键。欲带兵,先选将。团队需要有一个好领导,团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源于一个好领导!团队中每个成员能否于这个领导用正言、真言、真心、真情、真事沟通、表达。 其一:关键取决于领导的胸襟是否宽广、坦荡?行事是否有正气、光明磊落。往往正言、真言是不中听的,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良药虽苦但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吗!也就是:善听 其二:就是换位思考,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虚伪、不浮夸。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来点实际的,空话、大话已经处在尴尬位置,虽然,没有当面说穿,但是,人们已经能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不再盲从。 其三:就是有爱心,真心实意的付出博爱,真诚容忍队员的短处。俗话说:“同一父母所生的孩子不会一样,伸出自己的十指不一般齐”!更何况是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民族的团体队员呢?这一点较为重要,不离、不弃,永不放弃。 其四:平易近人,才能和蔼可亲吗!爱人,才会爱自己,领导是从群众中来,应该也可以到群众中去。听取队员不同意见,相互沟通与交流,多谈心,增进队员了解你对全局思路与部署,求同存异,减少阻力,增进凝聚力,获得支持力,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而现代人是:“人为知己者用”就是这个道理! 其五:不要偏听偏信,以偏概全,要公平对待团队中每个人。不能“爱哭的孩子有奶吃。”每个孩子都找你哭,你忙的过来吗?不要只听汇报,走出去看一看,摸清事实,以免心中无底。而真正不哭不闹默默努力工作的人是没有时间去评述他人飞短流长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其六:知人善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兵之害,犹疑最大。好的领导必能认同别人,重视别人,要认识到:别人的不足,才是你存在的价值!被认同,队员才会勇于向自我挑战,挖掘潜力,倾其所有尽其用。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翟鸿燊就曾经说过:“用人所长,天下无不用之人;用人所短,天下无可用之人!”

团队建设的六条核心理念学习资料

团队建设的六条核心理念 什么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财产—客户—团队。最重要的是团队,是团队建设。企业不怕没有钱,只要有客户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钱;客户从哪里来?有了人才就不怕没有产品和客户;团队建设什么?是能够留住人才的系统工程,是每一个做企业的老板,终生的必修课。 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必须胸怀梦想,这个梦想必须能够激励一群人愿意为之努力奋斗;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团队;企业要赢利确定企业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客户是谁,怎样能赚到钱;最后是生产的忙生产,市场的忙市场,该做计划做计划,该去外面跑就去外面跑。 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只要有人,一切皆有可能! 该如何来建设团队,可以看看以下的六条建议: 第一:人才是团队最宝贵的资源。热忱投入、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人,是团队最宝贵的资源和资本。 第二:尊重人,为优秀的人才创造一个和谐,富有激情的工作环境,是上至老总下至部门主管一切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第三:我们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个性,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尊重员工的选择权力,所有的员工在人格上人人平等,在发展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倡导简单真诚的人际关系. 第四:打造培养自己的管理团队,是公司人才理念的具体体现,持续培养专业的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队伍,让每一个员工都成长为全面发展,能独挡一面的综合性人才,是企业一项重要使命. 第五:我们倡导健康丰盛的人生,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工作本身应该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成就感,在工作之外我们鼓励所有的员工追求身心健康,追求家庭的和谐,追求个人生活的极大丰富. 第六: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希望每一位员工,以空杯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迅速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我们鼓励各种形式的沟通,提倡信息共享,反对思想黑箱操作,反对任何形式的官僚主义. 团队建设中的“五把刀” 团队建设从来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团队都是“雇佣军”式的团队,完全从利益中来、到利益中去。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利益毕竟是人的第一需求,一旦人的基本的利益需得到满足就会进入更高层次的需求,有了钱要权,有了权要地位,最后为了确保地位就必须向老板要要股份。当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后,就毫不犹豫地另攀高枝或者另立山头。很多公司在团队建设过程中,

托福独立写作主体段写法技巧――双观点篇(精)

托福独立写作主体段写法技巧——双观点篇 托福独立写作对于很多托福考生来说是取得高分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 这不仅需要大量的练习, 还需掌握其中的诀窍。今天, 教育优选为各位考生带来托福独立写作主题段双观点的写法点拨,希望对各位考生有所帮助。 通常对于独立写作我们都会选择五段式的结构,这个结构包括三个主体段, 按照题型我们可以将写作类型分为三个:支持反对类 (单观点、对比比较类 (双观点、自主定义类。今天,闫玲娟老师跟各位考生分析一下有关双观点类题目的写作技巧,下面是一道典型的题目: Topic 2008.11.9 Movies and TV have more positive effects than negative effects on young people’ s behavior. 电影电视对于青少年行为的影响利大于弊。 题目中明显要求就电视的优点以及缺点进行比较,我们暂且用 A 、 B 表示两个不同观点 1.A+A+B 双关的写作的第一种写法是运用两个正向的论点去支撑 A , 再用一个论点去支持 B ,因为 A 的优势更大一些,所以最终得出 A 更合适的结果。 Topic 2008.11.9 Movies and TV have more positive effects than negative effects on young people’ s behavior. 电影电视对于青少年行为的影响利大于弊。 Agree :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utweighs their negative effects. Large quantities of motion pictures (movies about encouragement strengthen young generation’ s willpower to chase dreams with determination. Influenced by a number of interesting TV programs, young people begin to learn things that they used to feel boring. Admittedly , we should not ignore that there are some violent plots which tend to result in teenage crimes.However, this kind of movie makes up only a small section of products in film industry and is under the strict control of government. Therefore, its influence is quite limited. 我们可以看到, 在这种写法中, 我们所支持的观点为电影电视是利大于弊的。 前两个理由我们先正向抛出两个论点说明为什么它们对青年人的影响利大于弊, 最后一个分论点我们写让步段, 先承认它们的确有可能对青年人行为产生错误的引导, 但是其后又对这些错误影响做一些弥补, 因为有负面影响的节目只是整个电影市场的一小部分,不能够以偏概全,断章取义。 2.A+A-B 我们介绍的第二种写法是, 先用两个正向的论点支持 A , 再用一个论点去反对B ,最终得出 A 更适合的结果。 Topic :Some people argue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not spend money on public services and facilities, but on arts. 有一部分人认为政府应该花更多的钱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上,而非艺术上。 Public facilities, widely accepted as the main foundation to a city’ s development, should be one of the highest priorities. In addition to social benefits, ther e are a great number of economic merits that …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1、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3、在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高中以——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分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4、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知识、技能、能力、态度 5、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为主要目的。实践能力 6、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和——改进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功能 7、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的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本次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8、本次教学改革要求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理念)相适应的体现一的教育观念。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国家为了帮助学校更好地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指定了几个领域,它们是( abcd ) A、研究性学习;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主要内容的是(abcd) A、走进社会:B、珍惜环境;C、关爱他人:D、善待自己 3、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标准内涵的是( cd ) A、规定·了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B、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C、提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D、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生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在下列选项中,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特性的是( abc ) A、整体性; B、开放性; C、生成性: D、自由性 5、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 abd ) A、加强了学科的综合性; B、设置综合课程 C、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D、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团队精神 2

团队精神与单位凝聚力 “团队”这个词我们都不陌生,不过我想通过这堂课,对于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认识。什么是团队?这个概念李教授已经给我们讲了,我们也了解了团队的核心和精髓。我当时上课的时候就想到以前看书的时候对团队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团队两个字拆分,解释为?一个有“口”“才”的人和“一群带着耳朵的人”。那么,有口才的人就是指领导班子,他们负责发号施令,设定团体目标;而“带着耳朵的人”就是指下级员工,要严格遵照上级领导的指示,去执行每一项任务。如果把团队比作是一把枪,那领导必然是鲜亮的枪头。一个好的团队既要有指明方向的领导,更离不开团队成员的努力。所以我想根据授课内容结合自身的理解简单谈几点体会。 一、团队目标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有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个团队目标来说,我想谈两点认识。首先要清晰。如果这个目标是模糊的,那么团队成员很难在头脑中有清醒地认识,也不会清楚自己应该去做什么,怎么做,那么这就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松散的团队。对于一艘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才能让团队成员明确努力的方向,才能产生激励作用,从而保证团队能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我想对于党校教师授课来说,我们也要有明确的目标。在备课过程中能不能选准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偏离主题,把握不住重点,很难驾驭好课堂。当然我们大多是单独备课,集体备课的机会比较少,但是单独备课同样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每个人对课题的理解不管是在深度广度上都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我们可能把握不准课题的重点,给我们这个课题的目的是什么,所以就需要请教他人,更需要汲取他人的优势,把握课题方向。其次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我们都不陌生,尤其是对于党校教师来说,我们就要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那么,对于团队目标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我前几天去市委党校听课,有一位老师就讲我们为什么提“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而不是提更多更高的目标,因为这两个目标是我们跳一跳够得着的,是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然后我就想对于一个团队来说,我们制定的目标一定是我们跳一跳能够摸得着的,一定要实事求是。看过钱钟书先生《围城》的人都知道驴子和胡萝卜的故事:说西洋赶驴子的人,每逢驴子不肯走,鞭子没有用,就

个人及团队管理作业及答案

个人与团队管理第1次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团队:一个组织在特定的可操作范围内,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相互合作,一致努力的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共同体。 2.共同愿景:是一种描绘组织目的、使命和核心价值理念的,浓缩的未来发展“蓝图”,是一个组织最希望实现的美好前景。 3.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整体的价值观、信念和奋斗意识,是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奋斗的思想意识。 4.团队凝聚力:也称内聚办,是指一个团队之中的成员围绕在团队,尽心于团队的全部力量。 5.团队士气:就是团队的成员对自身所在的团队感到满意,愿意成为该团队的一员,并协助达成团队目标的一种态度。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下面说法中不属于团队特点的是( B )。 A 职责明确 B 成员有时不具有决策权 C 信息沟通充分 D “机构”具有不确定性 2、团队成员角色中的( D )具有很高的分析技能。 A 倡导者 B 组织者 C 建议者 D 开发者 3、团队成员角色中的(B )倾向于了解所有成员的看法。 A 倡导者 B 联络者 C 建议者 D 开发者 4、 ( A )在员工参与决策方面功能不足。 A 自我管理型团队 B 多功能型团队 C 虚拟型团队 D 问题解决型团队 5、在信任的五个维度中,罗宾斯认为最重要的是( A ) A 正直 B 能力 C 忠实 D 一贯 E 开放 6、希望自己在某个组织中有一定的位置,以获得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这是团队成员的( D )。 A 责任意识 B 自豪意识 C 亲和意识 D 归属意识 7、当团队的主要任务是作出高质量的复杂决策时,团队规模最好为( C )。 A 3-5人 B 5-7人 C 7-12人 D 12-15人 8、建设团队文化最有利的阶段是( C )。 A 成立阶段 B震荡阶段 C 规范化阶 D 高产阶段 D 调整阶段 9、以下表现中不属于团队在高产阶段的表现的是( A )。 A 个别成员会挑战领导者 B团队成员具有一定的决策权 C 团队成员分享信息 D 团队成员有完成任务的使命感 10、不属于团队规则内容的是( D )。 A 团队的战略 B团队的约束 C 团队成员的角色 D 团队成员的沟通方式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团队构成的“5个P”是( ABCDE A 目标 B人员 C 团队定位 D 职权 E 计划 F 沟通 2、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内部因素包括( ABCD )。 A 团队规模 B团队的激励方式 C 团队的成功经历 D 团队的目标 3、下列中属于最有价值的团队规则的有 ( ABCDE )。 A支持规则 B沟通规则 C 团队领导 D 反馈规则 E 监控规则 4、团队精神包括的层次有( ABCD )。 A 团队的凝聚力 B 团队成员的高度信任感 C 团队的合作意识 D 团队成员的高昂士气 5、魏斯特提出的团队共识的特征包括( ABCDE )。 A 明确的内容 B 鼓动性价值观 C 共同支持 D 力所能及 E 未来潜力

托福写作技巧(总结)

把教授如何反驳文章中三个分论点挺清楚,例子都是阅读文章里的所以不用记,听力里主要是在讲阅读文章中的例子有哪些缺陷或不严谨的地方,从而无法成为有效的论据,甚至成为别的观点的论据。 有自己的写作模式、写作套路。 先不限时写几篇,写完一篇就立刻打印出来逐字逐句修改(电脑上改容易偷懒),把过于简单的词和句子一一替换,注意别用太难的词和没把握的词,能用到6级词汇就差不多了,心情好了再拽两个托福词汇上去也就足够了。我觉得最好用的就是形容词和副词,可以记几个托福水平的精彩形容词和副词,选择自己看着顺眼的,在平凡的名词前加好看的形容词,在平淡的句子里随处放置抢眼的副词,这样文章一下子就丰富起来了。 插入语,句式变换,每段第一句试着倒装、或用被动语态 多用具体的详细的例子,别停留在就事论事上,可以试着延伸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注意线性思维,“总分总” 托福作文写五段,第一段是中心思想段,二三四是支持段落,最后是总结段落 无论是综合写作还是独立写作,考生追求的基本目标是把想说的意思用书面英语表达清楚,让阅卷人读懂和明白。从语言角度来说,有两大标准,即准确性和多样化。能够达到词词准确,又使用到不同的词句来表达相同、相似的意思,从语言角度来说已经符合托福考试的高分要求。 仿写。只看不写,永远不能将输入语言化成输出语言。尽量仿写整句,保持原句结构,替换内容! In a word, it is rather superficial to simply say that.........+观点:In a word, it is rather superficial to simply say that parents are the best teachers。用一句话说,简单地认为父母是最好的老师是相当肤浅的。 综合写作部分的评分标准: 1、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简单地说,就是文章是否有将讲座中的关键信息点完整、准确地提 取出来,并和阅读材料中的相关内容有效地一一对应。如果讲座中的信息点有缺失,那么会有一定程度 的扣分;如果只写了有关阅读材料的观点,得1分。 文章的组织机构,词汇和语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高分的作文需要做到条理清晰,结构连贯,用词 恰当,能够准确地表达讲座中的观点与阅读材料中的观点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只要作文中的错误不至于 使内容表述出现误解,一些偶尔出现的语言错误,如单词拼写、单复数问题等,不会对作文成绩产生很 大影响,当然,错误肯定是越少越好的。 独立写作部分的评分标准: 1、有效回应题目,阐明文章主题。一般来说,独立写作完全跑题的情况很少,但是很多考生在 展开讨论时所采用的论据,比较容易出现跟主题关联性不大的情况,即局部答非所问的现象,从而影响 了得分。2、逻辑条理清楚,论证充分展开。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文章论证的展开,是否提供了大量的细节和例子来支持观点,而非泛泛而谈地说理。3、内容连贯一致,衔接自然流畅。达到内容连贯一致的文章通常全文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而不会论据自相矛盾,也不会重复论证,有时候通过一些表示因果、先后、递进的关系连词可以起到粘合剂的作用。4、遣词造句地道,语言驾驭娴熟。托福考试终究是语言考试,最终还是要考查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是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要求考生通篇都用难词偏语长句,而是要会变化着用一些美国人常用的语句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所以建议考生尽量多阅读和模仿英文原版材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够原汁原味。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2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二】、开放型的新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三】、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制的牢固基石。【四】、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五】、树立终身学习观,终身学习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六】、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七】、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八】、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 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如何在教学中运用 如果说“旧”课程基本理念是以“知识学习”为中心,进而要以教师的“教”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的话,那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进而要以学生自主地、体验地、快乐地学习为重心而展开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更加注重学生活动的设计; 教师的角色要从居高临下的“教导”变为平起平坐的“帮助”; 课堂的气氛要从注重纪律的严肃氛围变为注重学习的活跃氛围; 师生相处要从上下服从,变成师生交往、生生交流的互动关系; 总体说,就是要更加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发展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的定位,着眼于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教材的整体性,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传授知识和技能与培养能力和创新意识并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正是新课程所体现的课程理念。 (1)个性创新。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一种智力支撑型经济,它的出现,使得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的知识,尤其是拥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就显得更加重要。谁拥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谁就将领导世界的潮流。 (2)目标转变,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摒弃了以往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教师不是教给了学生多少的知识与技能,而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做人。 (3)主动学习。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了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起到了助、引导的作用。在概念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及教材所展示的背景,不是教师告之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搜集信息、并用已有知识对所获信息进行归整。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机会。新课程改革将突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而教师将成为课堂学习的一员,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探索新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索,强调研究性学习,将成为新课程改革发展的又一方向。 (4)回归生活。旧课程的一个主要缺点是课程内容陈旧且脱离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缺乏意义,新课程改革打破了学科的本位主义框框,删除了

团队理念口号

团队理念口号 篇一:团队口号 团队口号|营销团队励志口号大全kertuan/?id= 作者:ouzjug标签:营销团队口号2011-10-07 18:56 星期五晴团队口号|营销团队励志口号大全 1,(部门名称)一零订单起,团结一致夺第一 2,不吃饭,不睡觉,打起精神赚钞票 3,十年(公司名称),群雄逐鹿,第一永属,(部门名称)加油 4,双虎并进,必压群雄,(公司名称)市场,有我最强 5,开拓市场,有我最强,(公司名称)(部门名称),我为单狂 6,(公司名称)十年最强,(部门名称)上海称王 7,虎年新气象,(公司名称)十年

强,笑问谁能比,数我(部门名称)狂8,(公司名称)有(部门名称),出单如猛虎((公司名称)变(部门名称),出单如猛虎) 9,(公司名称)十年强强强,(部门名称)出单我最狂 10,坚持不懈,积极心情;协作一致,共同努力;相信自己,我会成功! ?? 09(公司名称)牛,(团队名称)争龙头! 金九月,多累积,我出单,我快乐,哦耶 公司有我,无所不能。(团队名称),永争第一! 开拓市场,有我最强;(团队名称),我为单狂! 巅峰之队、舍我其谁;纵箭出击、谁与匹敌(团队名称)奋力冲刺! 吼一吼,业绩抖三抖!(团队名称),加油! 双牛并进,必压群雄,(团队名称)!

加油! (团队名称),永不言弃,再创辉煌,誓夺第一 (团队名称),快乐09,九月争优,勇争上游 人人心中有目标,失败成功我都要 心中有梦要讨动,全力以赴向前冲 春光乍现,拜访争先,客户服务,情义无限 用心专业,身先神显,季度达标,奋再向前 招后买马,有风来仪。人员倍增,士气倍增从业有缘,借福感恩,坚定信念;行销一生 旅游是奖励,大家来争取,你能我也能,万元抢先机红五月里拜访忙,业绩过半心不慌 新单续保并肩上,业绩倍增创辉煌全员实动,本周破零加大拜访,业绩攀新追求卓越,挑战自我全力以赴,目标达成 全员实动,八周破零加大拜访,业

2019托福写作备考策略之独立话题.doc

2019 托福写作备考策略之独立话题【托福】 选择2016 年9 月独立机经部分题目 1.Somestudents prefer to have their final grades determined by numerous small assignments, whereas others prefer to have their grades determined by only afew large ones. Which do you prefer and why? 2.An effective leader tries to make others feel they are parts of a decision. 3.If a city has an amount of money, which option listed in the following do you prefer? Build a public garden to provide quiet environment to benefit all Build a sports field for students in high school which doesn’t have its own. https://www.doczj.com/doc/dc8371211.html,ernmenthas done enough to educate people the importance of a balanced lifestyle and healthy eating. 5.In the past,people were more interested in improving their neighborhoods than they are today. 6.In the past,young people depended on their parents for making decisions. Today young people are better able to make decisions on their own. 7.It is better to relax by watching TV or reading a book than by doing physical exercises.

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理解

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理解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形式也迫切需要转变。为适应时代的需要,世纪之初,我国正在开展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有课程实施的行为方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层次的课程理念和课程制度的创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对这个核心理念的理解: 一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加强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创建富有个性的课程和学校文化;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解 1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定位在学生的发展上,主要提倡“以人为本”,就是指以能力、个性和人格为核心的发展。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能力、发现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的健全的良好的个性品;课程改革是要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 2 新课程是面向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我国的发展的基础,面临的任务是不仅要为知识经济培养高素质尖端人才,又要为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培养技术人才,还要为社会其他领域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也就是要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应该面向每位学生,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使每位学生在能够在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他们拥有应该具备的技能,使每位学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长为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来适应我国发展的要求。 3 新课程是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具体体现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完整的人”的涵义包括:人的完整性与生活得完整性。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关注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发展包括两层面的容:

团队精神筑伟业

团队精神筑伟业 中国有句古话,“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意思是说,如果一千个人同心同德,就可以发挥超过一千人的力量。可是,如果一万人个离心离得,恐怕连一个人的力量也比不上了!这种力量的凝集,就是团队的力量!这种同心协力的价值取向,才是我们需要的团队精神! 喜欢运动的朋友都应该知道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一个足球队需要球星,一个篮球队也需要团队球星,可以只靠当家球星是赢不了比赛的。每一场比赛都充满着艰辛,想要赢得胜利、赢得荣誉只能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有球星固然重要,因为他是领袖;是大家学习和追逐的对象;更是一个团队的精神支柱。但是无论多么强大的球星都需要团队的支持,把所有的力量凝结在一起才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团队,能把这种力量凝结在一起才是团队精神! 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海纳才能激发惊涛骇浪!企业的发展也同样需要百川海纳般的团队协作。随着市场规则的日益规范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靠什么?靠企业家的个人英雄主义?靠少数人的单打独斗?不!那已经是夕阳挽歌、风光不再了!因为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只有通过团结协作才能成就的事业!因为今天的市场竞争,比拼的就是团队协作和集体智慧能力的综合竞争! 天伦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尊重每以为员工,重视对员工的精神鼓励;重视对员工潜能的开发;重视对员工素质的培养;更重视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公司举办运动会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丰富企业文化。活跃大家的健康生活,希望能够通过运动会这种形式,号召大家平时多多参加体育锻炼,有了强健的体魄才能有更好的精力去工作、去生活。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只要积极参与比赛,无论最后的成绩如何,重要的是你参与其中了。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运动会不单单是拼体力、拼速度,更重要的是拼意志、拼团结。在体现集体团队精神的同时,更拉近了员工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公司员工的凝聚力、企业责任心及荣誉感。 本届运动会最令我感动和欣赏的是天伦鞋材交易市场队,他们一共有62名同事,参加运动会的有36人,其中有29人得奖,最后得到总冠军。他们的团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就以集体跳绳为例,他们的集体配合和每位队员脸上的从容自信,令到在场的所有人都心服口服,再以他们其中一名队员叫吴万华为例,比赛前一天由于训练原因受伤,但比赛当天他依然抛开痛楚于脑后,咬紧牙关比赛,这些都证明了什么?证明了他们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也证明了他们对运动会的重视。 公司的每一位员工,能力素质不同、岗位角色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但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要相同,勇创一流的志向要相同,捍卫团队的行动更要相同!我们的表现,应当充分展示天伦人战天斗地的豪情、披荆斩棘的英姿和开拓进取的风貌,我们的表现,更应体现天伦人“不畏艰难、永攀高峰”的豪情壮志。

托福写作格式内容要求一览

首先由明线入手的思路可以不太讲究结构,这点的评论请看后文;然而由暗线着手的议论却必须注意结构,因为暗线采用的是和题目本身关系不大的视角,写得好是一气呵成发人深省,写得不慎重就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走题走到天边去。 360教育集团介绍接上文,仍以题目做示范。笔者第二次拟提纲,以理暗渡,就不能像第一次一样只写论点,而得把首段,论点,甚至每段在整篇文章中的作用也一并写出,才能避免下笔时走题。 首段:民以食为天,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不可言喻,就连食物的准备方式也可能极大影响人类文化,进而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引入社会心理学,设置暗线,为全文奠定基调)以现代生活实况分析,食品速食化导致人类生活质量下降的趋向比较明显。 第一论证段:(身体健康层面)饮食文化改变,传统有益健康而消耗时间的料理方式被摈弃,垃圾食品大行其市,天人合一,顺应生理规律的文化被断绝。(注:这里因为不是从营养,而是从生物规律论述对身体的影响,所以前文所论的paradox此处可不考虑) 第二论证段:从速食流行原因论证人类行为文化改变,高节奏的高压生活必然促使身体早衰(身体与心理健康两个层面综合) 第三论证段:(心理健康层面)行为高速化也会导致对情感的无法顾及甚至冷漠,人类情感文化变化,并且朝不利方向。 结尾(这在提纲里其实可有可无,提纲毕竟只是具体化的思路,并不是成文。依照文章具体的论证手法,内容,结尾可以个有千秋,只要把握住一条,符合全文主旨,就可以了,提纲里就算写了,很多时候也是无用功) 用题目分析到这里,文章连雏形都已经出来了,可是究竟什么是结构呢? 回到“文章是被记录下来的表达”这个原则。结构既然是写作的必须注意事项,就必然帮助表达。对于一篇议论,作者必须大量旁征博引才能令人信服得表述自己的观点,这其中牵扯着概念的重要性顺序 -----用来证明全文立场的概念是论点,是最重要的概念;用来证明论点的概念是佐证,是次等重要的概念。所谓结构,最基本的用途是将文章所有用入的概念分段,一个论点与它的所有佐证为一段,不能佐证证明的是第二论点,却在第一论点的段落。-------这就是所谓的unity. 结构的第二用途仍然是帮助表达,从逻辑思路方面。好的议论能抓住人心,令人信服,首先必须让人能看懂作者的思路,让你说明在学习场所安装电视有无弊端,你却一会说电视节目的差异,一会说学生的素质如何,读者不知所云,自然不会被你说服。每个段落和论题的联系。作者本人知道并没有用,必须表现出来。说完节目差异加一句“不同节目对学生的利弊不同,不可一概而论”,讲过学生素质补充“素质差的学生群体使学习场所吵杂,安不安电视影响都不大”,将论点间,论点和论题间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文章思路流畅,明白易懂,就是结构中过渡句的功效,使得行文达到ETS要求的progression和coherence。 具体把结构落实在IBT独立作文上,就是两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