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肝五项临床意义.pdf

乙肝五项临床意义.pdf

乙肝六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六项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肝六项是指乙肝血清标志物6项检测,一般医院只检测乙肝5项,俗称"乙肝两对半"。乙肝病毒是一种脱氧核糖核酸。感染人体后可有3种抗原及相应的3种抗体,表面抗原,用HBsAg表示,核心抗原,用HBcAg表示,e抗原,用HBeAg表示。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3种相应的抗体,即表面抗体(抗-HBs)、核心抗体(抗-HBc)、e抗体(抗-Hbe)。 由于人体免疫功能强弱不一,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千差万别,乙肝6项可呈现20多种不同脑感的阳性组合模式,介绍10种常见的模式(+阳性 -阴性) 五项指标12345678910 HBsAg + + + + - + + - - - 抗-HBs - - - - + - - + - - HBeAg + - - - - + - - - - 抗-HBe - - - + - - + + + - 抗-HBc + + - + - - - - + + 第一种俗称"大三阳"。说明病毒不断在体内复制繁殖,传染性强。如果ALT也增高者,应及时治疗;家庭成员也应查肝功和乙肝系列,如果检测结果都为阴性者,应尽快注射乙肝疫苗。 第二种说明有病毒复制繁殖,有传染性;如果是由"大三阳"转变而来,肝功正常,且无症状,说明病毒复制趋于停止,传染性变小,病程处于稳定阶段。

第三种较常见,我国有HBsAg阳性者达1.2亿之多。其意义有以下四种: 一,可能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本人不发病,但有传染性; 二,可能为已发病,但为乙肝早期,有传染性;三,可能由"大三阳"转变而来,提示病毒复制趋于停止,传染性变小; 四.可能为病毒核心部分DNA与肝细胞核心部分合为一体,已无传染性。 第四种俗称"小三阳"。说明病毒复制停止或复制受到抑制,传染性小或无。 第五种病毒感染后或注射乙肝疫苗后,病毒被清除病已有免疫力,无传染性。 第六种俗称"双阳",说明是乙肝病毒感染早期,传染性很强。 第七种是乙肝恢复期或慢性乙肝携带者。仍有一定传染性,但易转阴。第八--十种说明虽曾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产生免疫力,无传染性。

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指标的解读和意义

乙肝两对半及肝功能指标的解读和意义 肝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指标,但是在临床评价时常常有一些问题,如一些病人仅有“转氨酶水平”升高,即被简单的认为“肝功能异常”。实际上,反映肝功能的指标应包括肝脏的合成、排泄、对药物等的代谢、免疫等功能,而不仅仅是转氨酶的水平。 肝脏基本功能 合成功能:Alb、PT、脂质和脂蛋白 排泄功能:胆红素、胆汁酸、色素(磺溴酞钠,靛青绿)代谢功能:氨基比林、非那西丁、色氨酸、尿素等代谢免疫功能:γ-球蛋白 肝脏标志物检查 肝细胞损伤-酶学改变:ALT、AST、LDH、腺苷脱氨酸 胆汁淤积: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ALP、GGT、 肝硬化:Ⅲ、Ⅵ、Ⅰ、Ⅳ型胶原,透明质酸、脯氨酸羟化酶 肝癌:AFP、GGT-Ⅱ、AFU、AKP-Ⅰ、醛缩酶A、去羧基凝血酶 自身免疫性肝炎:平滑肌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线粒体抗体、IgM 各指标具体说明如下: 一、肝脏合成功能 (一)白蛋白(Alb) 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唯一场所,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反映慢性肝损伤的很好的指标之一。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见于:营养摄入不足,合成障碍,消耗过多,丢失增多。慢性肝病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以反映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及白蛋白的容积分布变化,如果血清白蛋白的水平降低且不易恢复者,往往预后不良。

(二)凝血酶原时间 肝功能损害时,相关的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可以导致PT延长,这是肝功能异常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PT延长,维生素K又无法纠正,预示肝功极差。在爆发性肝功能衰竭,PT是一项重要的早期诊断指标。 (三)脂质和脂蛋白 脂质和脂蛋白不是肝脏损害的敏感指标,但是在肝细胞损害时,血清胆固醇酯水平降低,而且于肝脏的损害程度呈正比。慢性肝脏疾病时,脂蛋白降低,而且其水平与转氨酶、胆红素呈负相关。 二、肝脏的排泄功能 胆红素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总胆红素TBIL 的水平<1.1mg/dl(17.1μmol/l),其中70%是间接胆红素不能从肾滤过。只有直接胆红素才能从尿排出。注意:1.肝功能正常时,溶血性黄疸时TBIL<正常的5倍(85μmol/l)。 2.肾功能正常时,任何原因黄疸,TBIL<500μmol/l。 3.有黄疸,但是尿胆红素是阴性,说明是间接胆红素升高。 4.许多单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是Gilbert syndrome,这种综合征肝脏组织没有病理组织改变,对机体没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无需特殊的治疗。 三、血清酶学水平 (一)ALT、AST ALT的特异性比AST好。 1. 当ALT>正常10倍,肯定有肝损害(如慢性乙肝) 2. 胆道疾病时ALT、AST升高,但是<正常8倍 3. AST/ALT的比值: (1)估计肝脏损害程度:越大,损害越严重; (2)鉴别肝病:酒精肝>2,慢乙肝>1可能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注:核心(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乙肝五项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乙肝五项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即乙肝五项,是确诊和了解乙肝(又称B型肝炎)病情的重要依据。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 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正常情况下五项指标全部阴性或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其中乙肝两对半检查中的“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是了解乙肝(又称B型肝炎)病情最为重要的综合性指标。 一、乙肝两对半(包括了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的检查及临床意义 HBV(乙肝病毒)感染后病毒产生的蛋白释放入血导致相应的血清标志物,主要有三对,即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 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 或HBcAb),但核心抗原在血清中一般不易检出,仅其余两对半在血液中可检测出。 1、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的简要临床意义 2、乙肝五项各指标的常见变化与简要临床意义:

以上简单罗列了感染乙肝(B型肝炎)病毒后两对半的常见的一些表现形式,针对个体,可能仍存在其它不同的表现组合,或在转归中。所以碰到不典型的组合,不必担心,建议过段时间再次复检,一般不典型的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3、乙肝两对半检测中乙肝大三阳、小三阳以及部分指标的临床意义及对策

(1)乙肝大三阳(乙肝五项135阳性)--是指两对半检查中,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HBcAb)为阳性。乙肝大三阳,说明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这类患者体内的血液、唾液、精液、乳汁、宫颈分泌液都可有传染性,如果同时有转氨酶增高者,首先就应注意隔离,在家庭内患者的碗筷等餐具可单独与家人分开,定期消毒。 ★ 专家对策:患者应到专科医院就诊采用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对症降酶保肝措施。建议做肝功能和肝B超检查。如果都正常,不要乱治疗,定期每半年做一次肝功能和肝B超检查。可以服用中草药,比较安全有效,服用中草药调节肝脏免疫功能,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增强肝的抵抗力,阻止肝脏纤维化。抗HBV-免疫疗法辩证治疗“大三阳”>>> (2)乙肝小三阳(乙肝五项145阳性)--是指在乙肝(又称B型肝炎)的“两对半”检查的五项指标中,表面抗原(HBs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检测均是阳性。提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体内病毒复制,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乙肝小三阳通常是由“乙肝大三阳”转变而来,是人体针对E 抗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 专家对策:乙肝小三阳(乙肝五项145阳性)应检查HBV-DNA及肝功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如果HBV-DNA(+)且肝功能异常,说明病毒复制,传染性强,应该采取以抗病毒为主的综合治疗。如果HBV-DNA(-)且肝功能、B 超及AFP等均长期正常,则说明病毒已复制不活跃,传染性很低,所以已无需隔离与治疗。乙肝小三阳全面解析>>> (3)乙肝五项(2、5项为阳性),其余阴性。既往感染,急性HBV感染已恢复。其中第二项阳性说明已经产生抗体,不用打疫苗。第五项阳性只提示曾被乙肝病毒感染过,现已恢复。 ★ 专家对策:这种情况患者不需要治疗,只要保持好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注意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做好定期复查即可。 (4)乙肝五项(2、4、5项为阳性),其余阴性。2、4、5阳性表示的意思是:1、急性乙肝感染恢复期;2、既往感染过乙肝;3、注射乙肝疫苗等产生了表面抗体。第二项HBsAb、第五项HBcAb阳性是既往感染并产生抗体的证明,因第四项HBeAb可存在较长时间才被清除,固常可出现2、4、5阳性。 ★ 专家对策:此时是感染乙肝(B型肝炎)病毒以后的恢复期,虽然已经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对乙肝也已经有了免疫力,但是还是必须了解自身表面抗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

一、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指标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 1)参考值:mL 2)临床意义: (1)可作为HBV携带者乙肝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 (2)评价拉美呋定的治疗效果 (3)监测应用alpha-干扰素治疗病人的乙肝病毒复制 (4)确定肝移植病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剂量 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定量测定: 是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能中和HBV。 (1)抗-HBs含量在0-10mIU/ml,表示不具有保护性,需要注射乙肝疫苗(3针:0-1-6方案)。 (2)抗-HBs含量在10-100mIU/ml,表示具有保护性,但较弱,需要乙肝疫苗强化注射(1针)。 (3)抗-HBs含量大于100mIU/ml,表示具有很强的保护性,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3、乙肝病毒e抗原(HBeAg) HBeAg增高说明病毒复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4、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 抗-HBe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抗HBe不是保护性抗体。 5、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 抗-HBc:不是中和抗体,有IgG和IgM两种形式。IgM在早期出现,而IgG在恢复期出现,可持续多年或终身存在。 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的优点 由于乙肝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再加上乙肝定性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导致不能及时发现乙肝的感染,也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对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也存在着被感染的威胁。 乙肝五项定量应用目前最先进的化学发光法检测,避免了假阴性和漏检的问题,而且准确,尤其对乙肝病人的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这是检验发展的趋势。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注:核心抗原(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 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 -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

史上最全两对半报告解读

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拿到一乙肝两对半检验报告单都会看看具体是哪些项目阳性,一般的大三阳、小三阳以及表面抗体阳性、全阴等报告掌握的比较熟,可出现其他的一些阳性组合的时候,往往都会不太清楚其代表的临床意义。笔者曾经跟检验科的同事认真探讨过,再被他们普及了一课后,让我深刻理解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这里,笔者将乙肝两对半阳性组合的诸多模式临床意义总结给大家,希望对大家(不管是医生还是患者)都有帮助! 先看一下乙肝五项各项目临床意义,如下图: OD值、Cut off值、S/C.O.值啥意思? 部分医院乙肝两对半的报告中会出现OD值、Cut off值、S/C.O.值。也会让诸多医生摸不到头脑。其实以上数值是乙肝五项检测时候仪器读取出来的几个数据。OD值表示吸光度,Cut off值表示对照样本的临界值;S/C.O.比值即用来判断阴阳性结果的数值。对于乙肝两对半前三项(HBsAg、HBsAb、HBeAg)OD值S/C.O.>1,则表示阳性,后两项(HBeAb、HBcAb)OD值S/C.O.>1则相反,表示阴性。 一、常见阳性组合模式 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俗称大三阳,即一三五阳性。在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大三阳”的规医学名称应该有两个,分别是慢性HBV携带者和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 简单地说,“大三阳”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程度。 其临床意义可归纳为:急性期、慢性期、有较强的传染性。

(整理)乙肝两对半对照表及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 b)、e抗原(HBeAg)和 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基本概述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HBV 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乙肝两对半中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乙肝病毒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前S1抗原三病毒复制的另一个指标,临床意义不是很大。 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两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 临床意义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

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 乙肝两对半吸头 两对半对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参考性不大。而肝功能是衡量肝脏是否有肝细胞坏死或炎症存在的重要检查,其中转氨酶是重中之重,治疗需要以肝功能为重要参考指标。HBVDNA检查是判断如何治疗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对传染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般DNA越高,传染性越强,也需要同肝功能一起检查。 乙肝两对半中 1(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有无复制、复制程度、传染性强弱 2(HBsAb-乙肝病毒表面抗体)为中和性抗体标志,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乙肝疫苗接种者,若仅此项阳性,应视为乙肝疫苗接种后正常现象;感染乙肝病毒后依靠自身免疫力清除乙肝病毒的人体内也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这是一种好现象 3(HBeAg-乙肝病毒e抗原)为病毒复制标志。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HBeAb-乙肝病毒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并非完全没有传染性 5(HBc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乙肝前S1抗原三病毒复制的另一个指标,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最早的免疫应答就是针对前S1抗原的。由于前S1抗原的出现在HBV感染的最早期,因而可以起到早期诊断的作用。 由于核心抗原在血中不易测到,目前试剂盒也不过关,所以还剩两对半抗原抗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肝两对半”检查,或称“乙肝五项”检查。 编辑本段乙肝两对半正常值 乙肝两对半检查分为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在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中,乙肝两对半正常值是不同的。 在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查中,检查结果通常用“+”或“-”号来表示,“+”号表示阳性,“-”号表示阴性。乙肝两对半正常值是“-”阴性,说明血清中检测不到这项乙肝病毒标志物。 在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查中,乙肝两对半正常值为①HBsAg:<0.5ng/ml(毫微克/毫升) ②HBsAb:<=10MIU/ml[米尤(音)/毫升] ③HBeAg<=0.5PEI U/ml ④HBeAb:当HBeAb定量<=0.2PEI U/ml ⑤HBcAb:<=0.9PEI U/ml。 编辑本段临床意义 以下是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的临床意义: 序号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临床意义 9种常见模式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

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 乙肝两对半即乙肝五项检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 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正常情况下五项指标全部阴性或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 乙肝两对半 乙肝两对半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虽然项目少,检查简单,但是意义非常重要。乙肝两对半检查分别是:1.表面抗原(HBsAg)2.表面抗体(抗HBs)3.е抗原(HBeAg)4.е抗体(抗HBe)5.核心抗体(抗HBc),乙肝两对半又叫乙肝五项检查。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区分大三阳、小三阳。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查的正常值 1、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正常值是<0.5ng/ml。大于0.5单位,就是阳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感染乙肝的标志。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正常值是<10miu/ml,大于10miu/ml,就是阳性,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一般表示有抗体,不会被传染。 3、乙肝e抗原(HBeAg)的正常值<0.5PEI U/ml,大于0.5PEI U/ml,为阳性,这是乙肝传染性强弱的重要指标,数值越大,传染性越强。 4、乙肝e抗体(HBEAB)定量0-0.2PEI U/ml,大于正常值为阳性,这表面乙肝的复制趋于停止,传染性较小。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定量0-0.9PEI U/ml,阳性表示曾经感染乙肝病毒,或正处于康复期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意义 1、HBsAg-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临床意义:为已经感染病毒的标志,并不反映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强弱。 2、HBsAb-表面抗体:一般简称表面抗体。当乙型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人体免疫系统中的B淋巴细胞分泌出一种特异的免疫球蛋白G。它可以和表面抗原特异地结合 ,在体内与人体的其他免疫功能共同作用下,可把病毒清除掉,保护人体不再受乙肝病

乙肝两对半对照表参考

乙肝两对半对照表参考乙肝两对半对照表供参考 序号HBsAg HB s A b H B e A g HB e A b HBcAb简明临床意义 1-+-—-乙肝两 对半2 阳 (1)注射过乙肝苗有 免疫;?(2)既往感 染;③假阳性。 2—+—++乙肝两 对半 245阳 急性HBV感后康复 3+--—+乙肝两 对半 15阳 (1)急性HBV感 染;?(2)慢性HBsA g携带者;(3)传 染性弱 4—+--+乙肝两 对半 25阳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 毒, 现病毒已基本清除, 身体在康复。 5+--++乙肝两 对半 145阳 (1)急性HBV感染 趋向恢复; (2)慢性HBsAg 携带者;?(3)传染性 弱。即俗称的小三

阳。 6+-+—+乙肝两 对半 135阳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 感染。 提示HBV复制,传染 强。?即俗称的“大 三阳”。 7---—-乙肝两 对半全 阴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 HBV 8---—+乙肝两 对半5 阳 (1)既往感染未能测 出抗—HBs;?(2)恢 复期HBsAg已 消,抗—HBs尚未 出现; (3)无症状HBsAg携 带者 9--—++乙肝两 对半4 5阳 (1)既往感染过 HBV;?(2)急性HBV 感染恢复期;?(3)少 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10+——--乙肝两 对半1 阳 (1)急性HBV感染早 期,急性HBV感染潜 伏期 (2)慢性HBV携带 者,传染性弱. 11+--+-乙肝两 对半1 (1)慢性HBsAg携 带者易转阴;

4阳(2)急性HBV感染 趋向恢复。 12+—+--乙肝两 对半 13阳 (1)急性HBV感染 早期,(2)慢性携带 者,传染性强。 13+-+++乙肝两 对半1 345 阳 (1)急性HBV感染 趋向恢复; (2)慢性携带者。 14++———乙肝两 对半 12阳 (1)亚临床型HBV感 染早期;?(2)不同 亚型HBV二次感染 15++——+乙肝两 对半1 25阳 (1)亚临床型HBV 感染早期;?(2)不 同亚型HBV二次感 染。 16++-+—乙肝两 对半 124阳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 感染。 17++—++乙肝两 对半 1245 阳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 感染 18+++-+乙肝两 对半 1235 阳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 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 物,新的不同亚型感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体(抗HBs 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e 抗原(HBeAg) ----------------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e 抗体(抗HBe 或HBeAb) --------------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 或HBeAb) --------------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注:核心抗原(HBeAg) 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 2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 ;⑵恢复期HBsAg 已消, 抗-HBs 尚 未出现;⑶无症状HBsAg 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 ;⑵急性HBV 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 染性。①HBV 感染已过;②抗HBs 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 在乙型肝炎潜伏 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 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 HBV-DNA 密切相关。 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 常随HBsAg 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 由阳转阴, 抗-HBE 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 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 (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 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 HBeAg 存在于HBsAg 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 颗粒,多数HBV-DNA 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 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 -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 变异株存在, 仍有一定的传染性;⑶HBeAg 阳性提示HBV 在体内复制。HBeAg 消失前后出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

测定乙肝抗体滴度的临床意义

测定乙肝抗体滴度的临床意义 乙肝抗体指的是乙肝保护性抗体,即乙肝表面抗体,而乙肝抗体滴度指的是乙肝表面抗体的浓度。当乙肝表面抗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够更有效的保护人体免受乙肝病毒的入侵。 产生乙肝表面抗体一般有两种途径: 1、曾经感染的乙肝病毒,但是由于自身的免疫功能强大,消灭了乙型肝炎病毒并且产生了乙肝表面抗体。 2、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的。所以在打完乙肝疫苗后检查乙肝抗体滴度主要是看其浓度,乙肝抗体滴度的值越大,那就说明患者抵御乙肝病毒的能力越强。 抗体滴度的正常值 一般情况下,乙肝抗体滴度的正常值为10mIU/ml,当乙肝抗体滴度大于这数值时,乙肝表面抗体便能够有效的保护人体。一旦乙肝抗体滴度小于此数值时,乙肝表面抗体的保护能力减弱,此时,一旦患者接触到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或者与携带乙肝病毒的患者亲密接触时,便有感染乙肝的可能。这个时候,最好还是要到医院注射一支乙肝疫苗加强针,以增强保护力。 测定抗体滴度注意事项 乙肝抗体滴度会随之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的,乙肝抗体的维持时间,根据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来决定的,大多数患者的乙肝抗体能够维持长达5年之久,但有的患者仅能够维持2-3年,因此为了避免感染乙肝,

患者最好在2-3年后到医院做一个检查。 1、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仅为10~100mIU/ml,最好在6个月后复测1次; 2、乙肝抗体滴度最高值为101~1000mIU/ml时,应于第一次注射后1~2年内复测乙肝表面抗体; 3、乙肝抗体滴度在1001~10000mIU/ml时,应于2~4年内复测; 4、乙肝抗体滴度大于10000mIU/ml时,可以在4~6年内复测; 5、乙肝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段办法进行。 判断方法 乙肝抗体滴度可以通过乙肝标志物定量检测来获得,那么乙肝抗体滴度怎么看呢?在化验单上可以显示的是乙肝抗体滴度,通过查看滴度就可以判断滴度的大小。可以有效保护人体不受病毒感染的最小值是10mIU/mL,当检测结果显示乙肝抗体滴度小于10mIU/mL说明滴度比较低,还需要注射乙肝疫苗。如果大于10mIU/mL,说明可以有效的保护人体不受感染。 当注射乙肝疫苗后,大部分人都会产生乙肝抗体,并且滴度相对较高,但还有些人产生的滴度比较低,甚至不产生抗体。所以注射乙肝疫苗以后,不要万事大吉,要到医院检查乙肝抗体的滴度。但是滴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专家建议在注射乙肝疫苗3-5年内应到医院再注射一次乙肝疫苗,特别是新生儿。 检查原因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得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就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得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肝五项反映乙肝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 BcAg)与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通常核心抗原没有检验,所以通俗得说法就就是“两对半”。乙肝五项检查就是用来判断就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得初步检查,乙肝五项结果只就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得判断,只能判断体内有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有没有抗体。能够分辨受检者就是不就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但并不能确诊就是乙肝患者或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又或就是携带有乙肝病毒得其她疾病,例如乙肝后肝硬化,乙肝伴有肝癌等 乙肝两对半检查项目 1.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就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得“澳抗”。“澳抗”就是“澳大利亚抗原”得简称,因为它最早就是在澳大利亚发现得,所以称为“澳抗”。乙肝病毒虽然构造非常简单,但就是,它也有一个外壳。这种外壳,就是一种蛋白质,它就就是“表面抗原”。它得出现,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所以,如果化验时“表面抗原”阳性,就表示体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2.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侵入了人体,人体就会产生抵抗它得物质。这种物质也就是一种蛋白质,就称为“抗体”。抗体对人体有保护能力。人体产生了“表面抗体”,就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抵抗力。现在许多人接种了“乙肝疫苗”,于就是体内也会产生“表面抗体”,检查“表面抗体”,也会阳性。这时,您反而希望“表面抗体”最好就是阳性,这就标志您注射得乙肝疫苗,接种成功了,不会再被传染上“乙肝”了。 3.e抗原(HBeAg):e抗原就是乙肝病毒复制得标志。它可以判定传染性得大小。如果检查时有e抗原阳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血中带毒量大,传染性强。所以,e抗原阳性绝对不就是一件好事情。 4.e抗体(抗HBe):检查时发现了e抗体,表示乙型肝炎相对好转,给病人带来得就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得阳性,标志着乙肝病毒得复制已经从活跃转为相对静止,血中带毒量减少,传染性也相对降低了。 乙肝两对半得临床分析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检查的临床意义 乙肝两对半(乙肝五项)是目前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 标志物。乙肝五项反映乙肝病毒免疫学标记一共3对,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 体(抗HBs或HBsAb)、e抗原(HBeAg)和e抗体(抗HBe或HBeAb)、核心抗原(HBcAg)和核心抗体(抗HBc或HBeAb),通常核心抗原没有检验,所以通俗的说法就是两对半” 乙肝五项检查是用来判断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计病毒复制水平的初步检查,乙肝五 项结果只是对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判断,只能判断体内有没有感染过乙肝病毒或者有没 有抗体。能够分辨受检者是不是乙肝病毒感染者,但并不能确诊是乙肝患者或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又或是携带有乙肝病毒的其他疾病,例如乙肝后肝硬化,乙肝伴有肝癌等 乙肝两对半检查项目 1 ?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原就是过去人们经常说的澳抗”澳抗”是澳大 利亚抗原”的简称,因为它最早是在澳大利亚发现的,所以称为澳抗”乙肝病毒虽然 构造非常简单,但是,它也有一个外壳。这种外壳,是一种蛋白质,它就是表面抗原”。它的出现,标志着有乙肝病毒存在。所以,如果化验时表面抗原”阳性,就表示 体内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 2 ?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侵入了人体,人体就会产生抵抗它的物质。这 种物质也是一种蛋白质,就称为抗体”。抗体对人体有保护能力。人体产生了表面抗体”,就意味着机体对乙肝病毒产生了抵抗力。现在许多人接种了乙肝疫苗”,于是体 内也会产生表面抗体”检查表面抗体”也会阳性。这时,你反而希望表面抗体” 最好是阳性,这就标志你注射的乙肝疫苗,接种成功了,不会再被传染上乙肝”了。 3 ? e抗原(HBeAg):e抗原是乙肝病毒复制的标志。它可以判定传染性的大小。如果检查时有e 抗原阳性,就表示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血中带毒量大,传染性强。所以,e抗原阳性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情。 4 ? e抗体(抗HBe):检查时发现了e抗体,表示乙型肝炎相对好转,给病人带 来的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它的阳性,标志着乙肝病毒的复制已经从活跃转为相对静止, 血中带毒量减少,传染性也相对降低了。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以 及定量检测的意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乙肝五项指标 表面抗原(HBsAg)---------------------------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 表面(抗HBs或HBsAb)-----------------------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 e抗原(HBeAg)--------------------------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 e抗体(抗HBe或HBeAb)---------------------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注:核心(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 1-----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 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出现抗-HBe常提示HBV增殖减弱或终止。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环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

常见乙肝组合

一、常见阳性组合模式 1、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俗称大三阳,即一三五阳性。在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大三阳”的规范医学名称应该有两个,分别是慢性HBV携带者和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 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这三 项指标阳性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但是否引起了严重的肝细胞损害, 还要看肝功能检测情况和患者的自觉症状! 简单地说,“大三阳”并不意味着病情严重程度。其临床意义可归纳为:急性期、慢性期、有较强的传染性。 2、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俗称小三阳,即一四五阳性。新版的《中国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小三阳” 的规范医学名称有两个: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以上组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与大三阳却别不同的是乙肝e抗原(HBeAg)阴性。 “小三阳”患者分两种情况,其一是病毒阴性的小三阳,其二是病毒阳性的小三阳,某些人常认为大三阳严重而小三阳就没事,其实是一个认识误区,病毒阳性 小三阳的危害越来越受到肝病专业医务者的重视。 小三阳也只是反映感染乙肝病毒后机体的乙肝免疫标志物状态,同样不代表病情 轻重。其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恢复期、传染性弱、长期持续易癌变。 3、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俗称大二阳。是乙肝五项中的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e抗原阳性,相比乙肝大三阳 只是少了乙肝核心抗体阳性。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肝脏损坏严重、症状明显,是大二阳共同的特点。大二阳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 会导致病情迅速恶化,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因此,大三阳变大二阳后,如果转 氨酶升高且HBV-DNA阳性,乙肝大三阳变成大二阳并不见到是病情的变轻。 其临床意义可以归纳为:早期HBV感染或慢性携带者活动期,传染性强。 4、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乙肝五项结果分析

序号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临床意义 9种常见模式 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7 - + - - + 既往感染,仍有免疫力。HBV感染,恢复期。 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即俗称的“小三阳”。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提示HBV复制,传染强。即俗称的“大三阳”。 16种少见模式 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 - + - - 急性HBV感染早期或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 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7种罕见模式 26 +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②血清从HBsAg 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清乙肝标志物(两对半)定性测定始于80年代中期,对乙肝的疾病诊断、病程监测、 疗效观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定性检测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要求。由于受检测抗原抗体定性结果不是“阳性”就是“阴性”,无法动态观察病情和 疗效的变化,所以,为临床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两对半"定量测定 成为可行,大大弥补了酶标(ELISA )定性检测的不足。同时,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可与血清HB0 DNA荧光定量PCR测定相互补充,综合评价患者病情与药物疗效。 一、两对半定量检测极大的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HbsAg灵敏度可达0.1 ng/ml,而酶标(ELISA)检测HBsAg的灵敏度达到2ng/ml酶标才会呈阳性。 1、急性乙肝早期:定量能及早检出HBsAg,确证HBV感染,几乎能与preS1同时检测,在病程观察中大大缩短了"窗口期"时间,而酶标检测在乙肝早期检测往往HBsAg呈阴性。 2、慢性乙肝:一些患者由于机体常缺乏对HBV包膜蛋白的免疫应答,HBsAg表达较低, 酶标检测可出现HBsAg和HbsAb均阴性的情况,而定量检测则可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为 正确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3、如病毒发生变异后,表达量较低,常规ELISA测不出抗原,而定量检测具有极高的灵敏 度,可发现并极有可能同时检测出HBsAg和HbsAb。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HBsAg的免疫 应答与肝细胞损伤有一定关系。血清中HBsAg含量和病人对HBsAg细胞免疫成反比关系, 而肝功能改变则与此种细胞免疫成正比。定量HBsAg是反映这一关系的唯一手段。 4、可发现低浓度的HBsAg携带者。特别是一些群体如医护工作者、病人家属等,由于长 期密切接触,但又非直接经血传播感染成急性乙肝,而是长期少量感染,并刺激机体产生一 定的免疫力,可能呈低浓度感染,特别应当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密切关注并采取措施防止 发展成乙肝或慢性携带者。 二、以动态观察疗效和病情监测 疾病的发生、发展、疗效、预后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各项 标志物的浓度变化可对乙肝的病程、治疗、预后起一个全程动态检测的作用,能够为医生对病情疗效作出合理的解释提供依据,指导治疗。 1、定量分析HBsAg和HbsAb的浓度变化,可以预见急性乙肝是否处于恢复期。如HBsAg 浓度降低,HBsAb的浓度逐渐升高,可说明病情正往恢复期发展。反之,HBsAg浓度处于较高水平或上升趋势,而HBsAb —直处于较底水平,则容易发展为慢性乙肝或携带者。 2、定量分析HBeAg和HBeAb的浓度变化,可以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定量测定能明确检测HBeAg向HBeAb转换的时期,即表现为HBeAg浓度(NCU )下降和HBeAb浓度 (NCU )升高的过程。高浓度的HBeAg还可间接提示病毒处于高复制状态,具有较高的传染性。高浓度的HBeAb —方面提示病情的好转,而在某些时候(如肝功能指标很差)可能与肝坏死、肝硬化、肝癌有关。 3、HBcAb浓度的高低可以反映病毒感染的状态。高浓度的HBeAb提示乙肝急性感染,恢复期浓度降低。慢性乙肝呈HBeAb持续高浓度。而低浓度的HBeAb —般为恢复期或既往感染。 4、有利于对慢性肝炎活动性和非活动性的判断。非活动性慢性乙肝各项指标相对稳定,活动性往往呈进行性变化。 5、慢性乙肝的分类:根据对HBV —DNA前C基因突变的研究,按HBeAg和HBeAb状况分为两大类型:即HBeAg阳性慢性肝炎,由于HBV野生型感染引起,其自然史分HBeAg 阳性期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