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深加工行业与特点ppt
- 格式:ppt
- 大小:4.18 MB
- 文档页数:77
玉米深加工玉米深加工是国家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一个体现,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比如可以提炼生物酒精。
用玉米做酒精解决能源问题。
再如:玉米胚芽粕、酒精胚芽粕饲料、玉米皮喷浆、玉米皮、玉米蛋白粉、麸皮等玉米不仅是人们的口粮和“饲料之王”,也是重要工业原料,可加工成的工业产品达3000多种。
近年来我国玉米工业加工迅速发展,消费的玉米大幅度增加,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玉米供求平衡和流通格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全面认识和深入研究玉米工业加工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对于主动搞好粮食宏观调控,保持玉米供求平衡,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玉米深加工行业以世界上玉米产量和深加工量第一的美国为例,开发玉米产品就有3000多个,深加工消费玉米量从1999年的4810.7万吨增长到2003年的6324.6万吨,平均年递增7.5%,人均消耗玉米更是达到了88公斤。
中国玉米加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几十万吨消费量到90年代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如今开发了上百个产品,2005年工业消费达1100万吨,所占玉米总消费比例亦从0.5%增长到了13.4%。
虽然玉米深加工产品众多,但主要集中于乙醇、淀粉及化工醇等相关领域。
(一)淀粉加工业随着中国淀粉工业的发展,对淀粉的需求正在增长,而淀粉加工业中玉米淀粉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从我国玉米淀粉的产量走势图可以看出从1999年到2005年玉米淀粉的产量是呈线性增长的,业内人士预估2006年的产量可能会突破1000万吨。
而在淀粉加工业中增长最快的当属淀粉糖和变性淀粉。
淀粉糖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是人们日常消费食糖的有益补充。
进入2000年以来,淀粉糖发展形势看好,攀升很快。
1999年蔗糖产量880万吨,而淀粉糖仅60多万吨。
市场放开后,蔗糖连年亏损局面越来越重,全国糖业连续4年亏损累计人民币100亿元。
玉米未来发展趋势报告ppt xx年xx月xx日•引言•玉米种植基本情况•玉米市场分析•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玉米生产与环境保护•政策环境与玉米产业发展•前瞻性战略建议目录01引言玉米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影响,玉米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因此,研究玉米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背景与意义分析玉米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相关产业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目的通过文献调研、数据分析、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与方法报告结构分为引言、玉米市场现状、未来发展趋势、结论与建议等几个部分报告内容详细分析玉米市场现状、未来发展环境、种植面积和产量、市场需求等方面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报告结构与内容02玉米种植基本情况全国玉米种植面积截至2022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1亿亩左右,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
区域分布特点玉米种植区域高度集中,主要分布在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河北等省份。
种植面积与分布玉米是温带作物,适宜生长在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下。
气候条件影响由于玉米是高产作物,种植规模大,经济效益显著。
气候条件对玉米生产效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作物生长周期的长短、光温水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等方面。
生产效益表现气候条件与生产效益种植技术现状目前,我国玉米种植技术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同时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精量播种、配方施肥等技术。
发展趋势分析未来玉米种植技术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科技投入和高效管理,推广现代化的精准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单产水平和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种植技术与发展趋势03玉米市场分析全球玉米市场概况介绍全球玉米种植面积、产量、消费量等基本情况。
国内玉米市场情况介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产量、消费量等基本情况,同时分析国内玉米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市场概述分析国内外玉米进出口贸易情况,包括进口量和出口量,以及进口来源和出口去向等。
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玉米深加工行业是指对玉米进行加工,将其转化为玉米淀粉、高粱糖、玉米油、玉米蛋白等多种产品的过程。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玉米深加工行业迅速崛起并蓬勃发展。
首先,玉米深加工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深加工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玉米淀粉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医药、化妆品等行业,玉米油被视为较为健康的食用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这些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推动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发展。
其次,玉米深加工行业具备较高的技术门槛。
在玉米深加工行业中,设备精密度要求高,工艺流程复杂,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只有具备先进的设备和高品质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这也为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第三,玉米深加工行业对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具有积极作用。
玉米产业链上下游紧密相连,涉及农田种植、玉米深加工企业、物流运输等多个环节,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了机会。
通过玉米深加工,农民可以实现产业增值,提升农业效益,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最后,玉米深加工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原材料供应不稳定。
受自然因素等影响,玉米产量可能会有波动,从而影响了玉米深加工行业的生产。
其次,国内外竞争日益激烈。
由于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迅猛,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加剧,技术、品质和价格成为企业之间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
综上所述,玉米深加工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发展潜力。
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创新创业的平台和环境,鼓励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推动玉米深加工行业更好地发展,并为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做出积极贡献。
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报告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报告1. 定义玉米深加工行业是指将玉米从原材料进行深加工,生产出一系列玉米制品的生产行业。
主要包括淀粉、糖、酒精、食品、饲料等产品。
2. 分类特点玉米深加工行业可以分为工业和食品两大类。
其中,工业品主要包括淀粉、糖、酒精等;食品主要包括玉米制品、膨化食品等。
该行业的特点是利用玉米这种大众化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工业等领域。
3. 产业链玉米深加工产业链主要包括玉米种植、收购、加工、流通和销售等环节。
其中,玉米种植是产业链的起始环节,农民是玉米种植的主要参与者。
随后,经过收购,玉米将被用于深加工,生产出各种玉米制品。
加工后的产品通过商贩或经销商流通到市场销售。
4. 发展历程玉米深加工行业经历了十数年的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玉米深加工行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
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在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上均居世界前列。
同时,淀粉、糖、酒精等工业产品已成为国内市场供应充足的优质产品。
5. 行业政策文件及其主要内容国家相关政策对于该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的行业政策有:关于发展深加工农产品的意见、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玉米产业管理的通知、商务部公告等。
这些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为了促进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6. 经济环境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发展受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低迷期,国内外市场不景气,企业生产销售面临较大的压力。
同时,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不确定。
7. 社会环境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玉米深加工行业产品也随之不断发展。
但是,在该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问题、安全问题等。
因此,企业应当顾及社会环境,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切实提高生产环保水平。
8. 技术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玉米深加工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首先,它的可复制性。
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玉米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山东又是玉米生产大省,秋作物以玉米种植面积最大。
龙力生物以玉米作为突破口进行废物和再生资源利用,玉米是一个最好的切入点。
玉米全株产业链的形成,为其它农作物比如小麦、高粱、大豆、稻子等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成功的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模式,如果农业生产都能够做到废物利用、循环发展,其环境的改善、生态平衡的恢复就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其二,当前,全球一次性化石资源面临枯竭、资源浪费严重、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寻找新的可循环利用的健康清洁能源和新的工业生产模式,就摆在了各国政要和企业家的议事日程。
在这一点上,龙力生物的成功突破,让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存环境的改善看到了光明。
作为第二代燃料乙醇,纤维素乙醇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优势。
目前,国家已禁止新建粮食乙醇项目,并鼓励纤维素乙醇发展。
提取完二代纤维乙醇后的废渣,继续提取高分子材料木质素。
整套工艺下来剩余的废水、有机废料,再用来制造沼气并进行发电,从而使玉米芯得到全部利用。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世界能源发展正步入一个崭新的时期,能源结构正在经历由化石能源为主向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变革。
能源和环境作为当今全球重大议题,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
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
生物质能在全球一次性能源利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目前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之一。
在车用汽油中添加乙醇,可有效的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显著改善大气质量。
而玉米芯及秸秆的综合利用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优势,实现了乙醇的非粮化。
本项目生物质醇、电、糖联产,对生物质资源实现了高效综合应用,突破原料瓶颈,能降低综合成本。
本项目的投资建设,实现了秸秆生产纤维乙醇及糖、热、电多联产综合利用,体现公司“绿色循环发展,健康成就未来”的发展理念,也在缓解能源与环境问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具有其现实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