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行业分析-2012
- 格式:doc
- 大小:523.50 KB
- 文档页数:22
玉米深加工行业分析报告提纲一、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现状(一)国内玉米消费结构的总体情况1、玉米生产情况。
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年产量约占全球的20%,仅次于美国。
(最近年份的生产情况)2、玉米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2000年之后,随着国内玉米深加工业的逐步发展,玉米深加工业消费量快速增加,所占玉米总消费比例不断扩大,虽然饲料消费数量总体增长,但所占比例出现下降。
3、国内深加工玉米消费量的变化情况。
进入21世纪,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从增长阶段来看,2006年以前是增加最快的时期,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限制与引导,开始相对稳定,增幅出现明显下降。
4、国内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延伸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已达到200余种,是我国粮食作物加工中加工链条最长、产品最多的品种。
总体来看,淀粉类产品(含淀粉糖)和酒精类产品仍是玉米深加工业的主要产品。
(二)我国玉米深加工业主要产品从目前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加工状况看,主要是对玉米淀粉的再加工过程,我国生产的玉米淀粉占国内淀粉生产总量的85%左右。
1、玉米淀粉。
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基础。
2、玉米乙醇。
目前我国是仅次于巴西和美国的全球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国。
3、变性淀粉。
用途较广,发展前景广阔。
4、淀粉糖。
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属于玉米深加工业潜力较大的产品,预计未来产量有可能进一步增加。
5、氨基酸。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国,其中,柠檬酸依然产能过大。
6、化工醇。
玉米深加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有助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三)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地域分布情况我国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玉米主产区,即东北三省和华北黄淮等地区。
从各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加工量所占比例来看,山东和吉林最高,合计占全国的45%左右。
(主要省份介绍)我国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玉米主产区,即东北三省和华北黄淮等地区。
从各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实际加工量所占比例来看,山东和吉林所占比例最高,合计占全国的45%左右。
2012年亳州市谯城区玉米生产探讨摘要介绍2012年亳州市谯城区玉米生产形势和生产特点,分析其增产的原因与存在的问题,并总结其给玉米生产的启示,以为玉米生产提供指导。
关键词玉米生产;增产;影响因素;安徽亳州;谯城区;2012年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071-02对2012年亳州市谯城区玉米生产的播种、田管和收获等生产全过程进行调查,分析2012年玉米丰收的成因过程,总结生产经验,以促进玉米生产。
1 2012年玉米生产形势据调查,全区玉米平均产量突破7.5 t/hm2,不少田块达到9.0 t/hm2以上,大大超过预期,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
北部乡镇适期播种的,产量突破8.25 t/hm2,高产田块9.75 t/hm2以上;南部乡镇虽然播种推迟15~20 d,但收获推迟,产量超过常年同期,产量也在6.75 t/hm2以上。
据玉米定点调查,2012年平均密度60 580.5株/hm2,穗粒数445.7粒,百粒重36.3 g,产量8 211.0 kg/hm2,分别较2011年增加43.5株/hm2、24.1粒、3.3 g、1 050 kg/hm2。
2 2012年玉米生产特点2.1 播期拉长,生育进程差异明显,有效灌浆时间超过常年适播期在6月7—11日,雨后下种晚播的在6月30日前后,前后播期相差15~20 d。
据8月15日调查:适期播种的已经进入灌浆期,较晚播种的进入大喇叭口末期。
玉米收获普遍在9月25日至10月10日。
据市气象台调查统计,8—9月,气温正常,降雨适中,光照充足,天气非常有利于玉米灌浆,平均气温分别为26.1、21.9 ℃,与常年基本持平;降雨量分别为93.0、59.1 mm,较常年平均降雨量减少29.5%、26.1%;光照时数分别为162.0、213.1 h,分别较常年减少22.3 h、增加45.3 h。
特别是9月20日至10月10日,天气连续晴好,气温较高,日照偏多,平均气温22 ℃以上,有利于玉米灌浆,尤其是10月1—10日,平均气温19.9 ℃,较常年提高1.2 ℃,是历年同期少有的适于灌浆的好天气。
2004-2012年来玉米价格的变动分析一、总体概述:由图表可以看出自2002—2012年玉米价格虽然在某个时间点上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但是整体上呈上涨趋势,由2004年的1200元左右涨至2012年的2580左右.总体来看其原因如下:1、需求的增加随着经济环境的复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科技的进步,玉米的功能性价值不断提高,玉米的需求也不断则加,特别表现在饲料企业及深加工企业,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饲用玉米随之提高,科技的不断进步是玉米的下游产品不断增加,利润空间逐渐加大,增加的玉米的需求量。
从中国看中国正从一个玉米出口常态化的国家转变为一个进口常态化的国家。
刚需的寻在决定了玉米价格的上涨。
2、经济形势的复苏虽然在不同的时期经济形势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但是总体来看近十年无论世界还是中国经济形势均保持一个相对的增长,逐渐的摆脱了199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阴影,经济形势的复苏刺激了玉米需求的增加,改变的人民的消费水平。
玉米作为主要的农产品品种在此经济形势下必然好转。
3、生产成本增加十年前得玉米种植成本与当今的玉米种植成本对比差异明显。
原油,尿素、种子、人工成本近年来增加幅度很大,进而增加了玉米的成本价格,在同等利润条件下玉米的价格一定会增加。
4、气候因素增加了玉米产量的不确定性天气的影响,对玉米的产量不同年份出现不同的产量,今年来极端天气频发,虽然对市场上的玉米供给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影响,但是这种因素对消费者和贸易商心态上的影响很大,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玉米价格的上涨。
5、环保促进生物燃料的发展由于原油的不可再生性及油价的不断攀升,生物燃料今年来多被提及且等到广泛共识,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生物燃料等到广泛发展,增加了玉米的需求量。
6市场体制的更加完善玉米价格的上涨体现了市场供需关系的特性,国家更加的重视市场经济的力量,在宏观调控上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出台相应有效的政策来抑制玉米价格。
7、货币政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2012年中国玉米市场行业情分析2012年终岁尾,这是不平凡的一年,宏观经济走弱,大宗商品市场萎靡,股市下挫,证券市场瘦身过冬,市场弥漫着消极的情绪。
而这种熊市行情,对于“抗跌”的农产品来说影响相对较小。
1、(1-3月)东北粮价高无量华北粮逐步降水上市受益于国储入市提振市场,加之节后饲料、加工企业生产活动恢复需求提振,两大粮食主产区东北、华北玉米价格齐上涨,但因华北地区玉米水水分和霉变都偏高,而东北玉米水分低质量好,农户捂粮情绪浓厚,供应偏紧需求强劲的情况下,玉米持续上涨,季度累计涨幅近8%。
部分企业被迫更改配方使用小麦替代。
2、(4-6月)进口激增回调基调主导市场为了应对疯涨的原料端玉米价格,平抑市场,上半年进口玉米数量激增,据农业部统计,2012年1-5月,我国共进口玉米187.7万吨,同比增长74倍。
而年后不断下跌的生猪价格,清淡的酒精和淀粉市场,都释放了市场利空信号,春耕开始,农户售粮意愿提升,玉米上市量增加,因此在一轮疯涨之后,玉米迎来阶段性回调,但因供应偏紧的基调不变,因此下调幅度有限,未超过3%。
3、(6-8月)需求端走势不一玉米品质价差扩大步入6月,生猪价格在连续探底之后迎来拐点,出现小幅上涨,鸡蛋价格上涨迅速,“火箭蛋”和回暖的生猪行情带动了作为饲料原料的优质玉米价格,而深加工企业利润仍然低迷,酒精、淀粉等行业萎靡不振,因此品质较高的玉米价格上涨,品质一般的玉米价格以震荡为主。
4、(9-11月)新粮上市冲击玉米价格持续走弱因春玉米上市,夏粮收获期临近,上市压力增加,玉米下行压力增大,迎来下跌。
台风布拉万8月28日登陆我国,席卷东部地区,东北部分玉米出现倒伏,淹水等现象。
后期东北地区连续出现雨雪等极端天气,东北地区玉米上市一再延迟,加之天气情况不佳不利于玉米的晾晒,东北地区玉米水分和霉变较去年偏高,华北地区玉米品质较高,价格较低,逐步占领市场,因小麦价格持续走高,南方部分地区企业减少了小麦替代的比例,重新使用玉米,玉米和小麦的价差维持在100-300元左右。
黄泛区农场2012年度玉米丰产因素浅析
罗家传;何春伟;马骞斐;罗家俊;徐连群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通过对黄泛区农场2012年玉米生产因子的分析表明,使该年玉米获得丰产的主要因子为气象因子和栽培因子.栽培因子主要包括:品种优良、精播早播、施用底肥、合理追肥、浇水排涝、化除化控、病虫预防.
【总页数】2页(P145-146)
【作者】罗家传;何春伟;马骞斐;罗家俊;徐连群
【作者单位】河南省黄泛区农场西华46663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河南省2012年度玉米生产与市场运行分析
2.浅析黄泛区农场沙土地夏玉米氮肥施用方法试验
3.2012/13年度玉米市场分析及2013/14年度展望
4.2012年第一季度国内玉米市场分析及后市展望——多重利多因素支撑国内玉米价格稳步上涨
5.2012年中央现代农业山西省玉米丰产方机收秸秆还田项目政策问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玉米加工概况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
常食玉米制品可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心脑血管病。
但是由于传统加工工艺的限制,使玉米制品品种简单、口感粗糙,影响了玉米制品的推广。
在崇尚健康,讲究营养搭配的今天,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原料,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近几年来,国内的玉米加工也有了一定的发展,经过小型湿法加工工艺发展为现在的全干法加工工艺、密封循环工艺,就可以利用玉米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胚芽玉米油,进行深加工获得一系列产品,使玉米的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
从综合利用增加产值来看,目前玉米加工工业的综合利用和经济效益已相当不错,一般来讲,用3吨玉米加工可得到2.2吨产品和0.8吨副产品,1吨副产品的收益可抵消1吨半玉米的成本,1吨成品的收益往往比1吨副产品的收益高1.5—2倍,扣除动力、人工费用和折旧后,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如果将成品作进一步深加工,经济效益会更好。
2.玉米的理化特性玉米籽粒由皮层、胚、胚乳和根冠部分组成。
其中,皮层和根冠中纤维含量高,口感差,在加工时作为副产品;胚中虽然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并且含有30%左右的脂肪。
但是,胚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而且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氧化变质,影响了玉米制品的口味和保存期,所以在加工时应单独提出,进一步榨油和制取高蛋白饲料;胚乳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淀粉,是提糁和制粉的主要成分。
但玉米中所含蛋白质不能形成面筋,所以,直接用玉米粉不能做饺子、面条制品,必须经高温彭化配粉调制处理,才可具有高附价值实用性。
3.玉米的加工特性玉米分胶质和粉质两种,最好选择胶质率含量高的玉米品种,这种玉米蛋白质含量高,加工后口感好,玉米糁、粉色金黄,但是其籽粒坚实,强度大,能承受较大的挤压力和剪切力。
胚乳硬度大,不易成粉。
胚的脂肪含量高,富有韧性和弹性,破碎强度大,有利于在加工过程中提出;玉米皮含有大量的纤维素,韧性大,在玉米加工中不易破碎,可在制粉过程中提出。
玉米深加工的产业链和单耗饲料二氧化碳包装材料淀粉糖及醇高果糖浆食用全糖粉麦芽糖浆工业用变性淀粉麦芽糊精葡萄糖及糖浆微生物色素及油脂变性淀粉食品用变性淀粉氨基酸醇类玉米淀粉有机酸酶制剂及酵母发酵产品食用酒精微生物多糖酒精淀粉热塑性树脂维生素抗菌素生物可降解聚乳酸乙烯及衍生物高分子材料燃料酒精4、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层次二、我国玉米深加工行业发展的概述1、玉米产量的分布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主产国和消费国。
以2009和2010 年度产量计算,美国的玉米产量占全球产量的41%,位居首位;中国占20%,排名第二;之后是阿根廷、巴西、墨西哥,合计约占12%的份额。
中国的玉米消费量约占世界的20%,与产量基本匹配,美国的玉米消费量约占全球消费量的34%,是世界第一大消费国和出口国。
玉米在中国布局广泛,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狭长玉米种植带,这一带状区域集中了中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5%和产量的90%。
吉林、河北、山东、河南、黑龙江、内蒙古、辽宁、四川、云南、陕西是玉米播种面积最大的十个省份,其中吉林、河北、山东的种植面积均占全国的10%以上。
2、我国玉米深加工业现状(1)国内玉米深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玉米深加工产品巳达200余种,是我国粮食作物加工中加工链条最长、产品最多的品种。
目前我国深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已出现了较大变化,从原来主要以淀粉和酒精为终端产品的初级加工为主逐步向继续对淀粉再加工的精深加工发展。
总体来看,淀粉类产品(含淀粉糖)和酒精类产品仍然是玉米深加工业的主要产品。
目前,淀粉类产品(含淀粉糖)约占深加工产品的55%,酒精类产品约占30%,另外还有赖氨酸、柠檬酸、味精,玉米油、DDGS等其他产品约占15%。
(2)国内玉米消费结构的总体情况2000年之后,随着国内玉米深加工业的逐步发展,玉米深加工业消费量快速增加,所占玉米总消费比例不断扩大,虽然饲料消费数量总体增长,但所占比例下降。
2008/09年度,我国玉米消费中食物消费约占7%左右,饲料消费约占63%左右,工业消费约占27%左右。
其他消费所占比例较小。
总体来讲,玉米的消费中,饲料消费数量总体保持稳定,工业消费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势头。
(3)国内深加工业玉米消费量近年出现相对稳定态势进入21世纪,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出现快速发展势头,2001/02年度,我国深加工消耗玉米数量约为1250吨,2008/09年度、我国玉米深加工消耗玉米量为3850万吨,7年增加了2600万吨,年均增幅为17.4%。
从增长阶段看,2006年以前是深加工业玉米消费量增加最快的时期,年均增幅达36.1%,特别是2005/06年度,深加工业消费玉米量从上年度的2100万吨猛增至3150万吨,增幅高达50%。
之后,随着国家政策对玉米深加工业的限制与引导,玉米深加工业消费玉米量开始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虽然深加工玉米消费数量仍然出现逐年上升势头,但增幅已明显下降。
2006/07年度深加工玉米消费量增幅为11.11%,较上年度的50%出现较大下降,2007/08、2008/09年度继续下降,增幅分别为8.57%和1.32%,2009/2010年有所回升,增幅为3.95%,这说明随着国家对玉米深加工业的规范与引导,国内玉米深加工业近年来已经出现了相对稳定发展的态势。
5、我国玉米深加工业地域分布情况我国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玉米主产区,即东北三省和华北黄淮等地区。
从各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玉米实际加工量所占比例来看,山东和吉林所占比例最高,合计占全国的45%左右。
山东省是我国玉米深加工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目前,山东省深加工产能合计为995万吨,玉米消耗潜能为1660万吨。
山东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规模大、数量多。
山东是我国玉米酒精、玉米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玉米味精、赖氨酸和柠檬酸生产大省,其玉米淀粉、淀粉糖、玉米味精及赖氨酸的生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一。
其中玉米淀粉约占规模以上企业总产能的50%。
淀粉糖产能达全国的一半以上,玉米味精产能占全国的46%,变性淀粉的规模企业产能占全国的35%左右,仅次于吉林省。
另外,山东还是我国赖氨酸产能最大和柠檬酸产能第二的省份。
赖氨酸产能约占全斟总产能的35%,柠檬酸产能占全国的23%左右。
山东省规模较大的淀粉生产企业有山东诸城兴贸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山东沂水大地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和山东两王集团等,其淀粉生产能力都在100万吨以上。
规模较大的淀粉糖生产企业有山东西王集团、山东鲁洲集团,山东诸城兴贸有限公司等。
规模较大的玉米味精生产企业有三九味精集团、山东菱花集团、山东福瑞发酵集团、山东沂水大地开发有限公司。
规模较大的主要变性淀粉生产企业有山东诸城兴贸有限公司、山东巨能金玉米集团等。
主要的赖氨酸生产企业有正大菱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西王集团、希杰(聊城)公司、山东巨能金玉米集团。
主要的柠檬酸生产企业有潍坊汇源实业公司、山东柠檬生化有限公司、日照泰山洁晶生化有限公司等。
此外,山东省除了这些大规模的玉米加工企业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中小玉米深加工企业。
吉林省在加工能力上是仅次于山东的玉米深加工大省。
深加工企业较多,规模较大,目前深加工产能合计为922万吨,玉米消耗潜能为1965万吨。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是我国首批定点生产燃料乙醇的公司之一,具备40万吨的燃料乙醇生产能力。
吉林省淀粉、淀粉糖和赖氨酸产能位居全国第二,变性淀粉生产能力全国第一。
吉林省主要的淀粉生产企业有长春大成集团、吉林华润生化和吉林吉发生化医药食品有限公司。
其中长春大成集团是我国玉米深加工能力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
吉林省主要的淀粉糖生产企业有长春大成、吉林帝豪食品有限公司和吉林华润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的变性淀粉生产企业有长春大成、吉林华润生化、吉粮集团曙光淀粉和四平帝达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主要的赖氨酸生产企业有长春大成集团,它是世界最大的赖氨酸生产企业。
吉林省是我国玉米生产第一大省,巨大的原料优势为其深加工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黑龙江省也是我国玉米主要生产大省,近年来玉米深加工业发展迅速。
目前玉米深加工能力已占全国的10%左右。
黑龙江省深加工产能合计为641万吨,玉米消耗潜能为1440万吨。
黑龙江省玉米深加工企业产品主要以乙醇为主,其他产品所占份额不大。
黑龙江主要的深加工企业有中粮生化能源(肇东)、青岗龙凤公司、大庆安信同维公司、明水格林公司、肇东成福公司、鹤岗兰泽公司和牡丹江高科生化公司等。
河北省深加工产能合计为580万吨,玉米消耗潜能为1220万吨,是我国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玉米味精及柠檬酸产品的主要生产省份之一。
淀粉加工能力约占全国的15%,淀粉糖产能约占全国的13%,变性淀粉产能约占7%,玉米味精生产能力全国排名第二。
河北省的玉米深加工规模企业不多,主要的深加工企业有梅花味精集团、秦皇岛骊骅淀粉有限公司、河北玉峰集团、河北燕南食品有限公司、张家口华恒玉米深加工有限公司、河北健民淀粉糖有限公司、秦皇岛金柠檬生物化学有限公司和定州市柠檬酸厂等。
河南省深加工产能合计为367万吨,玉米消耗潜能为720万吨,加工规模普遍不大。
主要的玉米加工企业有河南天冠集团、孟州金玉米公司、孟州华兴公司、汝州巨龙公司和漯河酒精公司等。
内蒙古的玉米深加工年实际消费玉米200万吨左右。
主要的深加工企业有梅花生物(河北通辽)、北疆粮油公司(赤峰)、华玉淀粉(呼和浩特)和东方希望包头生物工程公司等。
辽宁省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发展较晚,上规模的不多,全省深加工企业年实际消费玉米量约150万吨。
主要产品有酒精和淀粉。
主要的企业有沈阳天明酒精有限公司、辽宁沈阳万顺达集团有限责任和锦州元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等。
玉米淀粉行业开工率恢复增长2010年,玉米淀粉行业开工率恢复至67%,达到近4年来最高水平:●受国家限制玉米深加工产能政策影响,玉米淀粉产能增速放缓。
●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开始复苏,淀粉需求刚性增长,企业只能通过提高开工率来满足需求。
9、玉米淀粉价格创下历史新高2010年淀粉价格强势上涨,行业上升周期延续,2011年继续刷新前期高点,在成本及需求共同作用下,2010年玉米淀粉行业出厂平均价格达到2622元/吨,同比2009年上涨579元/吨。
10、玉米淀粉毛利率恢复性增长淀粉毛利率跟行业周期变化而波动,自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过后,全球经济复苏以来,淀粉行业毛利率一直处于上升通道中,由于原料玉米价格涨幅更大,行业毛利水平受到压制,而且随着国内玉米供应逐年紧张局面的出现,如何更好的控制成本将成为行业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二)玉米深加工行业市场结构分析1、淀粉生产量预测由于我国淀粉工业起步比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