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建筑及其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428.65 KB
  • 文档页数:9

下载文档原格式

  / 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解构主义建筑及其发展

摘要:介绍了解构主义哲学产生的人文哲学背景,阐述了解构主义的直接来源,针对解构主义建筑自身的特点,对其发展趋势及前途做出论断,得出解构主义仅作为当代建筑发展的催化剂,影响推动着当代建筑各个风格的发展,但无法取代国际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的结论。

关键词:解构主义, 世界建筑, 发展趋势, 建筑风格

1.解构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解构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以人文哲学为背景,二战后欧美哲学由过去占主流的理性主义与新发展起来的非理性思潮平行发展,在各分秋色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20 世纪50 ,60 年代“人本主义”哲学得到了发展空间,其主要代表流派有:

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结构

主义。其中结构主义是一个比较

有影响的学派,它在发展过程中

吸取语言符号学的方法,对各个

领域的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建

筑学中的符号学理论就是在这种

背景下产生的,为后现代主义建

筑理论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和完善奠定基础。结构主义哲学受语言符号系统结构主义方法的推动,为以后语言学的解构主义的诞生促使解构哲学的产生并影响到解构主义建筑埋下了伏笔。

解构主义的直接来源则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从语言学研究中提出的。1967 年《, 论文字学》《、文字与差异》和《语音与现象》的出版标志了解构主义的正式诞生。德里达认为语言是无等级制度的。他还认为书写语言使符号呈现不可抹去的物质铭刻,并对读者意味着作者“不在场”(Absent ) ,即认为作品的意义是多样的、无终极的、模糊的。

同时,他把结构主义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关于“差异性支撑着意作用”,以及“语言符号的结构层次性学说”推至极端,强调符号不能使概念有意义,认为语言是一种开放的、变异的、无中心含义

的解构状态[2]。

另外一个代表人物罗兰·巴特则认

为阅读是人们可以看到的一种联系、一

种呼应,或一种参照,这样瓦解了文本的

单纯性和直线性,即提出了复合文本的概念。由此可以看出解构主义德里达在对语言学的产生,成长于对结构主义的否定,是对解构主义的分解和破坏。

综合德里达的各种论述,不难看出解构主义的最大特色是反中心、反权威、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

2.建筑的解构主义浪潮

现代建筑的历史不仅是建筑自身物质意义上的,也是对其重新认识和争辩的历史——弗兰普顿。

20 世纪是各种风格与主义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一时期产生的比以往任何世纪都多,从构成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功能主义、国际风格到新的粗野注意、后现代和解构主义;这集中地反映了各种流派思潮对建筑观念的挑战和探索,如芝加

哥学派、维也纳学派、未来学派、风格派、包豪斯学派等;同时也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的天才建筑师。现将20 世纪到现在的建筑风格笼统的做一些区分,可以说20 世纪40 年代~60 年代是现代主义建筑、国际主义建筑风格垄断时期,70 年代到现在为止是后现代主义时期,这里的“后现代主义”包括了现代主义风格之后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包括了后现代主义风格、解构主义风格、新现代主义风格、高科技风格等等[1]。产生后现代风格的土壤是后现代的社会意识形态,而其中的解构哲学以对社会的批判态度成长起来,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建筑当然也不免受其理论的波及。

同时,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解构哲学的发展影响波及建筑后,越来越多的表现在建筑上。弗兰克·盖里1978 年设计的位于洛杉矶自己的寓所,使用了工业材料,包括金属瓦楞板、铁丝网等色彩鲜艳,是最早的解构作品之一。

弗兰克·盖里的设计基本采用了解构的方

式,把完整的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建筑整体

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

和形态。1998 年他设计和建造完成的所罗

门·古根汉姆艺术博物馆,集中了他后期解

构主义的思想,整个建筑在河边,采用了弯

曲、扭曲、变形、有机状、各种材料混合

拼用等手法,体积庞大,形态古怪,采用了最昂贵的材料钛作为中央大厅的外墙包裹材料,非常薄的钛金属在阳光下闪烁发光,而且在风中振动,极具特色,具有雕塑的特征。它被某些评论家比如罗伯特·修斯称为“20 世纪最重要的两个建筑之一”(另一个是弗兰克·赖特1957 年

设计的古根汉姆艺术博物馆建筑) ,这建筑也让人们感到解构主义走向过于强调形式的道路。

20世纪80年代,建筑理论家伯纳德·屈米、彼得·埃森曼与德里达开始有所接触,并相互影响。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

构建,利用更加宽容的、自由的、多元的

方式来建造新的建筑理论框架。

1982 年法国文化部向全球设计师

征集设计方案,希望建立一个不同反响

的21 世纪的城市公园,并突破传统的庭

院和公园的模式。在众多当代名家如黑

川纪章、迈耶、格罗夫、莫尔等都进行了方案投标的角逐中,伯纳德·屈米带有结构主义色彩的方案脱颖而出,获得了巴黎“维莱特公园”的设计(见图1) 。该方案将三个自立的、有序的系统,即点、线和面系统相叠加。点系统由10 m见方的一些方格组成,线系统是一组古典式的轴线,面系统是一组纯几何图形:圆、方和三角形。每个系统都是一个理想化的结构开始,一个传统的、秩序的机械装置。但是,当进行叠加时,它们有时产生变形(通过干扰) ,有时加强,有时没有什么变化。结果在系统之间就是一系列含糊不清的交叉,一种复杂事件的天地。强调多元化、高度模糊化、凌乱化的方法达到建立新的可能性的目的,但其结构复杂,工程技术方面难度很大。同时埃森曼与德里达一起被授予设计“维莱特公园”的部分内容,德里达认为该实验建筑是“在解构主义建筑这个名义下所做的是解构最直接最强烈的肯定”,并认为,解构建筑“在建筑学意义上重建了建筑本身”,

继而发表了《疯狂的观点——当代建筑》,其中阐述了建筑不是简单服务于外在目的的观点。

藤井博已(Hiromi Fujii) 则是埃森曼的一个追随者,也是解构大师之一,涉及的许多建筑表明了不出场的美;没有了的墙和窗、切了的面、无色彩的表面等,他借助东方园林的理论将德里达的解构理论诠释并别具一格,提出东方色彩的“散点透视”,用“东方园林的散逸的多重空间层次,离散状的空间片断,构筑多

重迷离的解构天地”。除

了上述几位解构主义设

计家外还有丹尼尔·里伯

斯坎(Daniel

Libeskind) 、根特·本

尼尔( Gunter

Behnish) 、莫佛西斯设

计集团(Morphosis) 、凯特·曼提里尼( Kate Mantilini) 等等,他们为解构主义实验建筑的探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解构主义建筑也正是在他们的尝试、推动下对当代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解构主义建筑的问题及发展

解构主义在声势上很大,在建筑设计探索上具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解构主义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具体问题。解构主义建筑理论试图从建筑语言上重组建筑,实现建筑意义的真实表达,虽然实现了反传统的建筑形式,但同时造成了光怪陆离的建筑景观和对解构主义的混乱认识。从为数不多的优秀解构主义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