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07.69 KB
- 文档页数:1
次贷危机后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应用问题研究[摘要]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能让金融监管机构和财务报表使用者及时获取金融机构当下的实际情况和所面临的财务困境,从而为决策服务。
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起实务界的银行家和金融业人士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批判,再次引发国际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应用的激烈讨论。
在此背景下,探讨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次贷危机;公允价值计量;应用问题[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国际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议。
理论界与实务界的观点正好相反,前者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的信息能大幅度地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不但有助于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更能真实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而后者却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仅使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更有可能会使收益产生激烈的波动效应,影响资本市场的稳健性,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短期化决策或错误判断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再次引发实务界的银行家和金融业人士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批判。
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则强调问题不是公允价值计量本身,而是金融界在采取激进的放贷政策和失败的风险管理后才导致的次贷危机,最后扩展到全球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抨击公允价值计量无非是转移公众的视线,寻找替罪羊,为自己所造成的恶果应该承担的责任进行开脱。
随后,代表信息使用者的财务分析师协会(cfa institute)发表声明认为,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比历史成本计量将使会计信息更加透明,使投资者能够实时高效地了解次贷危机发生后所引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动态和影响,所以坚决捍卫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存在。
我国2006年2月15日所颁布的会计准则中,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这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一项重要标志。
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与对策公允价值是指在合理意愿的交易双方之间进行交易时,基于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交易行为,能够在准确、可靠和全面的基础上进行确定的价格。
在投资性房地产中,公允价值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从应用和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作用。
一、公允价值的应用1. 投资决策:公允价值是投资性房地产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用来评估投资性房地产的收益性和价值潜力。
通过比较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和购买成本,可以判断其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2. 财务报告:公允价值是投资性房地产的重要评估准则,在财务报告中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资产估值和披露。
公允价值的准确反映了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值,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和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3. 资产管理:公允价值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产,优化资产组合。
通过定期评估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情况,可以及时调整资产配置策略,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4. 融资和并购:公允价值可以作为评估投资性房地产的基准,为融资和并购提供依据。
在融资过程中,公允价值能够提供给银行、股东等利益相关方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评估,决定融资额度和条件。
在并购过程中,公允价值可以作为交易定价的依据,保证交易公平公正。
1. 建立公允价值评估机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公允价值评估机制,明确公允价值评估的方法和程序,确保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对公允价值评估进行监督和验证。
2. 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企业应通过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收集的方式,了解市场需求、供应情况和竞争态势,及时获取有关投资性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和交易信息,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
3. 提高公允价值评估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企业应公开披露公允价值评估的依据和方法,提高评估的透明度,并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
公允价值评估的过程中,要确保评估人员的独立性和专业性,避免利益冲突,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公允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摘要:公允价值计量在近十几年来,一直是国际会计理论前沿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由于公允价值计量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与现实高度相关的信息,从而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决策,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公认的会计计量属性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公允价值在具体会计准则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分析,阐述了公允价值会计运用对企业价值、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同时,提出了我国会计业务中推行公允价值存在的现实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公允价值;背景;建议为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新形势,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出台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重新引入,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
公允价值的应用在我国经历了“先用后弃,禁而又用”的反复阶段,这次使用同以前相比,范围有所扩大。
那么此次对公允价值的重新启用,将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又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一、影响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背景分析公允价值对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界来说都还算是一个“新生事物”,许多人对它们还不甚了解,这也正是造成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前述现状的主要原因,而归纳这些影响,则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1)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并与实务脱节长期以来,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和实务应用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
理论内涵与实务内涵之分或广义与狭义之说己是不争的事实。
理论上讲,公允价值应该成为其他几种计量属性的基本目标,其他几种计量属性应该成为确定公允价值的工具。
但目前我国会计实务中一直将市价作为公允价值的代名词。
理论和实务“两张皮”削弱了理论研究对实务应用的指导,致使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未能及时解决,严重束缚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发展。
(2)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与会计实践发展不同步我国加入wto以前,国内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对于会计信息并没有很高的要求,很少关心与财务信息所披露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相关的公允价值信息。
公允价值应用问题探讨刘传会(重庆理工大学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四川重庆400050)摘要: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使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最大的焦点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
公允价值能否在我国全面运用,公允价值存在哪些不足?主要讨论公允价值的计量不足、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和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新会计准则引进了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引进的同时在应用的问题上我国会计界仍然保持谨慎的态度。
有人把金融危机归责与公允价值,笔者认为这一观点不完全正确,但是说明公允价值存在缺陷。
所以,如何全面认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存在哪些不足,需要我们加以研究以弥补其缺陷使其更加完善。
一、公允价值内涵及表述上的不足(一)公允价值内涵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其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下的定义是: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从中我们能看出来公允价值的定义有两层含义:第一层,该金额是双方都愿接受的公允交易中产生的价格,即交易的双方对标的必须了解且不存在恶意的欺诈,本着自愿的原则进行交易。
在清算等其他非持续经营的情况下的交易价格、或强迫情况下交易的价格都不是公允价值。
第二层,公允价值是价值计量而不是成本计量。
可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事项包括: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非同!控制下合并、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金融工具、股权性股份支付等。
(二)表述上的不足通过以上公允价值的内涵的分析,笔者认为有以下两点不足:一是公平交易的问题。
在市场交易中公平只是法律意义上的表述,在交换的过程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公平交易。
交易双方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必然存在利益的博弈,都有希望从交易中获取更多利益的美好愿望。
所以,公平交易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无法实现。
二是:熟悉情况的前提。
这一点也是很难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