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叙事模式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96.50 KB
- 文档页数:23
61影视艺术多导演视角下分段式电影的叙事思考——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内容提要]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尝试探索分段式叙事讲述宏大题材的艺术路径,七位导演、七个篇章汇聚起风格迥异的艺术奇观,成就了影片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同时,在分段式篇章段落的架连以及叙事结构的照应方面呈现出了典型特征。
本文以影片的分段式叙事为研究基点,不难发现,线索承继、段落关联、结构呼应是分段式影片所应重点关注和考量的内容,这三个方面的优化也将是分段式影片未来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分段式电影 《我和我的祖国》 线索承继 段落关联 结构呼应■高森一、分段式:宏大题材叙事的探索与尝试2019年国庆期间,《我和我的祖国》在全国各大院线热映,电影票房和观众口碑均取得不俗的成绩。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影片的多导演执导和分段式的叙事结构,以多视点、多素材的艺术呈现,向伟大的祖国节日致敬,向观众传达了“我和我的祖国”的深刻命题,也让观众再次领略了分段式电影的艺术魅力。
分段式电影(SODE FILM)根据需要从时间、情节、物体、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将影片分为若干个部分来叙述,每个部分就是一个段落的影片类型。
[1] 分段式电影并非是新式电影类型从1916年的美国影片《党同伐异》到1941的《公民凯恩》,再到1951的日本影片《罗生门》,直至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影片《低俗小说》,印度、英国和美国联合制作的影片《暴雨将至》,分段式叙事在这些影片中被运用得淋漓尽致,与故事情节的建构相得益彰。
在20世纪90年代,华语影片也开始出现分段式叙事,《重庆森林》《英雄》《茉莉花开》都是分段式影片的代表作品。
到21世纪,分段式影片依旧活跃在院线银幕,比如2018年上映的国产片《无问东西》便是由四个不同的篇章单元组成。
毋庸置疑,分段式影片在长时间、大空间的故事讲述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元风格的共存与相对独立的分段叙事能够更好地支撑影片主题的艺术表达。
一方面,分段式影片能够以迥异的个性风格的保留塑造影像表述的精彩奇观;另一方面,分段式影片的多视点叙述也可以让故事情节的递进更为扎实。
2021/11上文艺直通车热播冷评悬疑电影《误杀》的叙事策略探析阴邱学摘要:悬疑电影的特点是通过错综相连的叙事安排和扑朔迷离的悬念感来吸引观众。
文章运用叙事学的研究方法,从悬疑元素、叙事结构、叙事视角三方面对国产悬疑电影《误杀》的叙事策略进行探析,以求对国产悬疑片的类型化创作风格特点进行简单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悬疑电影悬疑元素叙事结构叙事视角《误杀》国产悬疑片长期以来处于摸索发展阶段,观众对国产悬疑片的印象是数量多而质量不高,但国产悬疑电影《误杀》却令人耳目一新,赢得了市场良好口碑。
《误杀》翻拍取材于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讲述生活在泰国小城的男主李维杰打拼生活,他的大女儿被当地女警长拉韫的儿子侵犯时因反抗误杀对方,为保护家他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察手法与女警长斗智斗勇,在成功脱罪后却选择自首入狱以求内心安宁。
《误杀》不但融入了本土化元素,还糅合了阶层固化、种族歧视、校园霸凌、未成年犯罪、女性保护、教育问题等种种社会议题,从而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与思考。
《误杀》在悬疑元素、叙述结构、叙事视角等方面都有创新,使得观众在欣赏、享受电影带来的紧张、刺激感之余,亦被引导思考电影故事折射的种种社会议题。
《误杀》的悬念叙事悬念感是悬疑电影的叙事核心,如何将悬念做好是衡量悬疑片好坏的重要依据。
玛丽·罗德尔认为:“悬念是一门能使读者关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的艺术。
设置悬念在本质上就是需要把控观众获得剧情信息的节奏,从而制造紧张的情绪。
”通过设置复合悬念、核心悬念等方法,不仅可以丰富电影的故事内容,而且可以将叙事逐渐推向高潮。
一部受到观众喜爱的悬疑电影需要悬疑感十足,从影片的开始之初就牢牢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正如余秋雨在《观众心理学》中提到:“一切不能足够地引起观众注意力的交代都是无效的。
在戏剧的开头部分,引起观众注意是第一位的,人物关系介绍是第二位的。
”[1]《误杀》通过对细节的挖掘与铺排以及“反转式”的叙事方式,营造了悬疑氛围,扩大了故事的叙事空间。
|RADIO &TV JOURNAL 2019.04一、引言《云图》这本小说是大卫·米切尔的得意之作,其构思精巧,本应很适合改编成电影,但由于故事过于庞杂,出版时乏有电影人问津。
直到这本小说来到了拉娜·沃卓斯基手上,她与胞弟把他改成电影剧本,并成功地吸引了汤姆·提克威的注意。
众所周知,执导了《罗拉快跑》的汤姆·提克威对电影的速度与节奏有着精准的驾驭能力。
几位导演将影片分割成了六个看似各自独立却又相互关联的故事,分别通过日记、信件、小说、自传电影、审问记录、口述回忆六种方式呈现出来。
六个故事的主人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身份,但在每个故事的主人公身上,无不散发着对自由的渴望与对命运的抗争。
二、线性叙事中的回环套层式技巧从叙事方式的角度来看,影片在时空广度的展现上独树一帜。
我们知道回环式结构是以多层叙事线索为叙事动力,其特征在于时间上的环形轨迹、情节上的叠加性质以及故事结局上的开放性。
而线性叙事结构是指以时间的因果关系为叙述动力来推动故事进程。
《云图》恰恰糅合了这两种叙事结构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技巧———回环套层式线性结构。
从宏观角度来看,影片是回环的线性叙事结构。
律师、作曲家、记者、编辑、克隆人与山谷人的六个故事的开头分别展现出来以后,并驾齐驱,相互穿插运行。
在讲到第六个故事的时候,导演先一次性把第六个故事交代完,再返回来,按照第五、四、三、二、一个故事的顺序来完成整个影片的构筑。
在这六个故事的叙述当中,除了克隆人的故事有插叙,其余基本是按照事件的因果顺序往前推进。
从微观角度来看,在线性回环叙事的基础上,故事之间还存在套层式的发展,即每两个相连的故事中又有内在的联系。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849年的太平洋上,罹患寄生虫病的美国律师亚当·尤在乘船回国时帮助船上的偷渡黑奴获得了水手的身份,后来黑人水手又救了他一命。
回国后,他投入到废奴运动中。
电影片如何借助影视叙事模式成功上位摘要:影视产业利用自己的独特的表现方式与魅力吸引着大批的忠实受众。
然而,随着大量信息在世界各地的迅速流通,大众对于信息的接收、产生的形式以及信息发生的环境与状态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影视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大众的娱乐需求,影视产业开始利用丰富的信息、尖端的科技、巧妙的构思等等,走上了不断创新的道路。
关键词:电影;影视产业;叙事结构叙事形式,是一部电影中故事情节的骨骼,它决定了电影故事情节的风格。
传统的影视叙事形式分为顺述、插述、倒述三种。
这也是几乎全部文学题材的叙事方式。
电影的叙事结构大体这就只有这三种3种,导演们把它用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进而变换出成千上万中美轮美奂的叙事模式,让广大受众大饱眼福。
一、歌曲叙事方式2005年12月1日,陈可辛导言的《如果?爱》再中国内地上映。
影片讲述的是女主角孙纳出身贫苦但志存高远,为了生存和成功,她不择手段,终于成为人人艳羡的大明星,成名后的她努力忘记过去,否定岁月的全部痕迹。
然而命运弄人,十年后,她生命中两个重要的男人却同时出现了──十年前相爱的恋人,由当年不得志的导演系学生,转为如今无人不知晓的大明星林见东;另一个则是大名鼎鼎的金牌导演,同为自己的男友聂文。
更戏剧的是,三人要同演一出戏,剧情和命运却惊人相似……受到三人在剧情中所饰演的角色影响,影片拍毕,聂文已决定,他要重新爱自己,爱身边的人,爱他拍的故事,他见到了新天新地……林见东临别时告诉孙纳,别忘记北京,那里的回忆,将成为他们最珍贵的唯一!这部影片可以算首部采取用歌曲叙事方式音乐片。
作为电影叙事中少见的歌曲叙事的方式,为影片增加了不少噱头,也在大众脑海中留下了区别以往电影的独特符号。
在这个影片中,歌舞的戏份不少,而且也依靠了歌曲刻画了人物,展开了情节。
舞台,服装,动作,音乐,灯光照明等设置也都精致而独具匠心,歌曲叙事为影片增加独特的魅力。
二、多线索叙事形式《志明与春娇》,影片开始不久就为我们展现了吸烟的上班族们在街巷里聚在一起边抽边侃的景象。
2018-09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影像视域下的自由灵魂———美食纪录片《人生一串》的叙事特征分析韩稼圣(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摘要:《人生一串》是一部以烧烤作为叙事主体的美食题材纪录片。
本文从主题、视角、精神三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其中的叙事方式,藉此对我国美食题材纪录片未来的创作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关键词:《人生一串》;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叙事精神中图分类号:J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27-0115-01一、前言《人生一串》是由陈英杰、刘执戈等六位导演执导的六集系列美食纪录片。
若要分析其作为美食类纪录片收到观众热捧与认可的原因,需要结合纪录片文本,从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叙事精神三个方面入手,论述当前中国美食类纪录片发展的可能性。
二、叙事主题:烤品牵引下自然而真实的故事我国美食题材纪录片在素材选择方面余地较大,同时纷繁复杂、分散广泛的美食素材量会使得内容呈现上会产生“零碎性”特征,纪录片在各个单元串联的过程中会显得杂乱无章。
《人生一串》在故事涉及数十个城市地区的基础上,虽由数位导演进行执导拍摄,但影片故事在表现出不同作者完整而具有个性的意义表达的状态下,每一集中单元故事衔接显得严谨而有序,正是得益于纪录片中所采用的“主题先行”设计。
《人生一串》系列从其标题可以得知其中的内容是以“烧烤”作为主题进行开展,与其他美食纪录片串联式的结构相区别,该系列呈现出由同一中心点展开的射线式结构,这也使得每一位导演能够在自由创作的情景下保证系列整体风格的把握。
同时每一集都拥有一个简明扼要且具有鲜明食材指向性的标题。
三、叙事视角:市井百态下的陌生化场域《人生一串》以不定内聚焦的方式在故事中设置了多个叙述视角,使影片在讲述市井故事的过程中对寻常事物产生更为鲜活与立体的认识,从而形成意蕴。
正如胡亚敏所说“在内聚焦视角中,每件事都严格按照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感官去看、去听,只转述这个人物从外部接受的信息和可能产生的内心活动”。
《寻梦环游记》隐喻叙事分析隐喻叙事是《寻梦环游记》的一大特色,也是影视作品常用的叙事策略。
影片打破以往生死对立的传统认知,以“人生即旅程”这一经典概念隐喻为主线,运用隐喻思维把生与死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影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时间空间等要素整合于“人生即旅程”建构的多個心理空间中,凸显独特的生命意义。
本文具体阐述了人生隐喻、死亡隐喻与家族隐喻三个经典概念隐喻在影片中的意义建构路径及其对影片主题的支撑作用。
标签:《寻梦环游记》隐喻叙事概念映射人生隐喻一、引言《寻梦环游记》(英文名COCO)是迪士尼·皮克斯2017年最新出品的动画电影。
影片以“亲情与梦想”为主题,叙述了出身于鞋匠家庭的小男孩米格一心梦想成为音乐家的故事。
米格希望自己能和偶像埃内斯托·德拉克鲁兹一样,创造出打动人心的音乐,但他的家族世代却一直禁止所有家庭成员接触音乐。
尽管如此,米格仍痴迷于音乐,无比渴望证明自己的音乐才能,后来却因为一系列怪事,来到了五彩斑斓又光怪陆离的亡灵世界。
在那里,米格遇见了害怕被女儿COCO 遗忘的落魄乐手埃克托,他们一起踏上了探寻米格家族不为人知的往事的奇妙之旅,并开启了一段震撼心灵、感动非凡、永生难忘的旅程。
隐喻叙事是《寻梦环游记》的一大特色,也是影视作品常用的叙事策略。
动画电影以虚构为主要特征,虚构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与情感,隐喻叙事正是想象与情感最好的表征方式。
《寻梦环游记》以“人生即旅程”这一经典概念隐喻为主线,打破以往生死对立的传统认知,运用隐喻思维将生与死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把影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时间空间等基本元素整合于“人生即旅程”这一核心概念隐喻宏观建构的多个心理空间中,凸显亲情、爱情和生命存在的价值,诠释了不一样的生死观。
影片还通过隐喻叙事以轻松而又深刻的形式重构了死亡概念。
二、概念隐喻理论Lakoff and Johnson(1980;1999)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经常被作为重要的意义建构工具运用到影视和文学作品叙事中。
影视制作课程场景叙事化教学模式的建构【摘要】场景叙事化是一种将课程本身作为叙事对象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在影视制作课程中进行实践。
在影视制作课程中,这种教学模式包含:教学研究者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学生叙事文本和教师叙事文本素材;两种叙事文本共享,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内部评估;对教学以及教学模式研究的外部评估;教学研究者根据两个叙事文本、自身撰写的日常研究资料、以及外部评估资料进行总结。
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具备循环性,以往的教学资料以及经验都可以很直观的在下一次教学过程中得到共享和继承。
【关键词】影视制作课程;场景叙事化;情境教学;叙事文本;教学共享场景叙事化教学模式是将某一教学场景设计为一种故事场景,进而转化为叙事文本的过程。
它与情景教学有着显著的不同,情景教学“主要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①,而场景叙事化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创设一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更重要的是要推动这种情境的发展,教师与学生共同经验情境发展的过程,并由教师将这种经验转化为叙事文本。
在这里教师不仅仅是教师,他还必须是一名研究者,他要“和参与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个或一系列的地点,以及在与周围环境的社会互动中合作”②,而这种合作的经验将成为教师研究者的材料转化为叙事文本,并与学生共同对这种叙事文本进行再经历,从而形成新经验。
整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自我经验的过程当中,教师通过场景的叙事化即达到教学目的也有了撰写叙事文本的材料,学生更将学习转化成为一种真正的实战演练,并与教师分享其撰写的叙事文本,对自身的学习过程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因此可以说场景叙事化教学模式是使教与学以及教学科研进入良性循环的模式,它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同时也应看到,场景叙事化的教学模式并不是专门以教学为目的的,它把教学研究放在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因此它具备一定的实验性,对于一些严格的以教学为目的的或者是叙事文本无法重新回到教学场景中的课程并不适用。
《元宇宙科幻电影的映射逻辑——基于“高科技低生活”叙事模式的视角》篇一一、引言元宇宙科幻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影视艺术形式,以高科技的设定和低生活质量的主题为主要叙事线索,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和思想冲击。
本文旨在探讨元宇宙科幻电影的映射逻辑,并以“高科技低生活”叙事模式为视角,深入分析其内在的叙事结构、逻辑关系和思想内涵。
二、元宇宙科幻电影的叙事特点元宇宙科幻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视觉效果,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未知和可能性的虚拟世界。
其叙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度发达的科技设定:元宇宙科幻电影往往以高度发达的科技设定为背景,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
这些科技元素的运用为故事情节的展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 低生活质量的主题:与高度发达的科技设定相对应的是低生活质量的主题,如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孤独、生活压力等。
这种对比使得故事情节更具张力和思考性。
3. 深刻的主题内涵:元宇宙科幻电影不仅关注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影响,还关注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的冲突与选择。
这种主题内涵使得电影更具思考性和启示性。
三、“高科技低生活”叙事模式的映射逻辑“高科技低生活”叙事模式是元宇宙科幻电影中常见的叙事模式,其映射逻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科技发展与生活困境的对比:在电影中,高度发达的科技与低生活质量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观众对科技进步带来的影响产生深刻的思考。
2. 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塑造生活在高科技环境中的角色形象,展现他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挣扎与选择,从而揭示出主题内涵。
3. 情节结构的安排:电影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结构,将“高科技”与“低生活”紧密相连,使得两者在故事情节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四、具体案例分析以某部元宇宙科幻电影为例,分析其“高科技低生活”叙事模式的映射逻辑。
该电影以未来世界为背景,描绘了一个高度发达的科技社会。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面临着生活压力、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