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文化名楼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35.22 KB
- 文档页数:21
中国最美的十大名楼1-武昌黄鹤楼巍峨耸立于武汉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岳阳楼、蓬莱阁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历史上最早的黄鹤楼。
唐时名声始盛,这主要得之于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
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于1981年10月破土开工重修,1985年6月落成。
2-洞庭岳阳楼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三国东吴所建。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
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
岳阳楼的建筑构制独特,风格奇异。
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四大名楼之首。
岳阳楼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柱高耸,楼顶檐牙啄,金碧辉煌,远远而了,恰似一只凌空欲飞的鲲鹏。
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登古楼,观洞庭,觅前人足迹,赏名联诗话,兴致勃勃。
是日阳光灿烂,微风吹拂,湖波荡漾,极目北望,水壮楼势,楼添水威,凭栏处,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古往今来,多少迁客骚人登楼感怀,望湖兴叹......3-南昌滕王阁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
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
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
《中华10大名楼》剪纸艺术据文献记载,我国的剪纸艺术,至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以纸为材,经剪成艺,以多样的表现形式,殊异的艺术风格,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北方以雄浑见长,陕北剪纸就是其代表,南方以柔秀取胜,扬州剪纸极具柔秀之美,是南方流派的代表者。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
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剪纸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历史悠久的镂空艺术。
所谓剪纸,就是用剪刀将纸剪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如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等。
每逢过节或新婚喜庆,人们便将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家中窗户、墙壁、门和灯笼上,节日的气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热烈。
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
在过去,剪纸几乎可以说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现出所要表现的形象。
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
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
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
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
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着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
从一些考古遗存发现,剪纸至迟在北朝(386-581)时候就已经出现了,至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了,当时的剪纸技艺已经相当精熟。
隋唐以后,剪纸艺术日趋繁荣。
唐代还出现了专门描述剪纸的诗句。
《采胜》诗写到:"剪采赠相亲,银钗缀凤真。
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
描绘出了唐代佳人剪纸的优美动作和剪出的花鸟草虫的美丽效果。
中国著名古建筑简介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古建筑。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中国著名的古建筑。
1. 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故宫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的建筑风格典雅庄重,色彩鲜艳,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2. 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之一。
颐和园占地面积达290公顷,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以其精美的园林景观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园内的建筑主要以仿古建筑为主,风格典雅,色彩斑斓,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3. 大雁塔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南广场,是唐代建筑之一。
大雁塔高64.5米,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高塔建筑的代表之一。
大雁塔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内部结构复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
4. 雁荡山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雁荡山以其秀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山上的建筑主要以古建筑为主,风格古朴典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5. 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
泰山以其雄伟的山势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山上的建筑主要以古建筑为主,风格古朴典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之一。
总之,中国著名的古建筑有很多,每一座古建筑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古建筑,保护好它们,让它们永远流传下去。
中国古建筑赏析古建筑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传统的智慧,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中国古建筑广泛分布于江南水乡、北方平原、西南山脉等地,形态各异,风格独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赏析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建筑,了解其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1、寺庙与道观寺庙与道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宗教文化场所,它们以静谧的氛围和庄重的建筑风格深受人们喜爱。
如北京的灵光寺、杭州的灵隐寺等,它们以高大的殿堂、雄伟的塔楼和精美的壁画著称。
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和信仰,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独特之处。
2、古城与城墙中国古代的城池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华民族防御意识的深厚积淀。
如西安的明城墙、北京的故宫城墙等,它们通过高大厚实的城墙、壮丽的城楼和巍峨的城门,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辉煌与权威。
这些城墙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仍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建筑美感吸引着游客们的目光。
3、园林与庭院中国的园林建筑以南方园林最为著名,如苏州的留园、扬州的个园等。
这些园林以巧妙的构造、精美的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园林建筑注重自然与人工之间的和谐,以山水、花木、亭台楼阁等元素打造了一个宜人的环境。
同时,在园林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意象,如诗词、书画、雕刻等,强调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4、宫殿与庙宇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庙宇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规模和魄力的代表。
如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大雁塔等,而对外宣誓牢固的防务使国家除了在内外因素都非常和平稳定。
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在这些建筑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权威和奢华,庙宇建筑则体现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虔诚和仪式感。
这些建筑的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装饰华丽,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5、民居与茶馆中国古代的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另一独特形态,代表了中国人民智慧和审美的结晶。
如四川的木构建筑、南方水乡的白墙黑瓦、北方平原的院落等,它们以简洁、实用和环境融合为特点。
中国16座历史文化名楼(下)作者:安利来源:《百科知识》2017年第07期在我国,历朝历代都喜欢修建楼阁,文人墨客也酷爱登楼望远、题诗作赋,很多楼阁因为一些著名诗句而闻名天下。
可以说,名楼文化——以名楼为载体的关于历史、建筑、山水、诗文等的综合文化是中国独有的文化。
那些历史文化名楼是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被历代人民公推公认的,代表中华文化精髓的,保留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的楼、阁建筑及重要遗址、遗物。
下面就介绍一些历史文化名楼的代表。
9.陕西西安钟鼓楼暮鼓晨钟是古代城都的一大特色。
在古城西安的中心地带,遥相呼应的钟楼和鼓楼成为地标性建筑。
鼓楼与钟楼于明洪武年间先后建成,清代又经重修,具有典型的明清建筑风格,注重精美繁复雕饰。
西安鼓楼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鼓楼之一。
钟楼则是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钟楼。
10.浙江宁波天一阁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范钦一生喜好读书和藏书,所收集各类图书典籍达7万余卷,故主持建造藏书楼来保管这些藏书,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建成。
他根据《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语,将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并在建筑格局中采纳“天一地六”的格局,楼外筑水池以防火,同时采用各种防蛀、驱虫措施保护书籍。
后来乾隆皇帝命人仿照天一阁的形制,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
11.浙江杭州城隍阁城隍阁位于吴山之巅,是一座具有元、明殿宇建筑风格的七层仿古建筑,于2000年建成,为新西湖十景之一“吴山天风”更添一道风情和风景。
早在五代及宋时,吴山上就修有城隍庙。
明永乐年间立周新祠,封其为浙江都城隍,为吴山第一大庙,后于20世纪50年代毁去。
现城隍阁就建于遗址之上。
12.江苏泰州望海楼历史上,泰州曾濒临大海,故古有海阳、海陵之称,唐代以后成为全国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
中国古典四大名楼中国古典四大名楼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它们分别是北京故宫、北京天坛、南京夫子庙和苏州西园寺。
这些古迹不仅是中国建筑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下面将对这四大名楼进行详细描述。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是明清两代的皇宫。
它宏伟的建筑群坐落在广袤的内廷和外廷之间。
整个故宫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内廷和外廷。
内廷是皇帝的居所,由一系列大殿、宫殿和庭院组成,其中包括黄色琉璃瓦覆盖的午门、乾清宫和太和殿。
外廷是朝廷事务所在地,包括三大殿和六大部门。
故宫的建筑规模宏大,它展示了古代中国皇家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
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市南部,是明清两代朝拜上天的场所。
它由圜丘、祈年殿和皇穹宇组成。
圜丘是天坛的核心建筑,是古人祭祀天地的象征。
祈年殿是朝臣向天祈求丰收的地方,而皇穹宇则是帝王和官员朝拜上天的地方。
天坛的建筑如画卷一样展现了宇宙间人与天地共生共存的理念,融合了中国传统哲学和审美观念。
南京夫子庙位于中国南京市的秦淮河畔,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学庙。
它建于明代,供奉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其他儒家圣贤的塑像。
夫子庙内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景观,包括悬挂的联书、雕塑和石碑,以及古代建筑、庭院和园林。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夫子庙吸引了大量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和学者。
苏州西园寺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它建于明代,是一座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古老佛教寺庙。
西园寺以其精美的园林景观和古建筑而著名。
寺庙内有山水园林、庭院和亭台楼阁,其中最著名的是石舫、假山和湖泊。
西园寺是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总结起来,中国古典四大名楼是中国建筑艺术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它们各具特色,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这些古迹纵览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人民自豪感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来源。
无论是国内游客还是外国游客,都能在这些古迹中体验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与它们的故事滕王阁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
唐高宗永徽四年(653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时所建,故名滕王阁,原阁规模算很大,高九丈,共三层。
东西长八丈六尺,南北宽四丈五尺,因王勃《滕王阁序》而名垂千古。
上元二年(675年)9月9日,洪州都督阎伯于此大宴宾客,王勃恰好路过南昌,亦属邀请之列。
阎本拟让其婿写阁序以夸客,先命人取出纸笔,假意邀请在座的宾客为滕王阁写作序文,人们知道阎的意图,故意谦让.推辞不写。
让至王勃时,这位年纪最轻的客人毫不客气,欣然命笔。
阎都督见状,十分不满,愤怒离座挥袖而去,并嘱人监视王勃作文,随时传报。
王勃开始写道:“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闻报笑日:“不过老生常谈”。
接着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阎又轻蔑地说:“无非是些旧事罢了。
”又报:“襟三江而举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阎听了便沉吟不语了。
接着几人连续来报,阎不由得连连点头。
当报至“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情不自禁地一跃而起,赞不绝日。
满座宾朋也无不叹服。
全文写完后,阎的女婿却说话了,说这是前人已有的文章,不足挂齿,接着一日气把《滕王阁序》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使得在座之人,也对他非凡的记忆力惊奇不已。
王勃听后,也暗暗佩服,但灵机一动,问道:“序文之后还有一诗,能否也将诗背将出来?”那位女婿一听,不禁张口结舌了。
王勃挥笔疾书,将诗写了出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帝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王勃写了《滕王阁序》后,这座楼阁则更是名传千古了。
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历代屡毁屡兴达28次,1926年毁于兵灾,仅存一块“滕王阁”青石匾。
经过南昌市民的几年努力,1989年重阳节,滕王阁终于重新矗立于赣江之滨。
现在的滕王阁整体布局已发生巨大的变化,它在南昌城西形成了一片规模宏大、配套设施齐全的仿古建筑群落。
中国八大名楼
中国八大名楼分别是滕王阁、蓬莱阁、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大观楼、阅江楼、天心阁。
南昌市滕王阁因唐朝王勃的一篇脍炙人口散文《滕王阁序》而名扬天下;
蓬莱市蓬莱阁因秦始皇访仙救药的历史故事和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给蓬莱阁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此有"仙境"之称,从而闻名天下;
武汉市黄鹤楼,因唐代诗人崔颢一首"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的千古绝唱,使其名声大噪;
岳阳市岳阳楼,因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永济市鹳雀楼因王之涣《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堪称千古绝唱,流传于海内外。
昆明市大观楼因布衣寒士孙髯翁180字长联(号称"古今第一长联")而得名天下;
南京市阅江楼因两篇《阅江楼记》而闻名于世;
长沙市天心阁因是长沙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城长沙的缩影而得名。
中国著名古建筑概述中国著名古建筑概述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历经千年发展,留下了许多独特而壮丽的古建筑。
这些古建筑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更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本文将对中国著名古建筑进行概述,探讨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文化意义。
一、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典范。
建于明代,是明、清两个朝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保存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故宫以其严谨的布局、宏伟的建筑和丰富的文物收藏而闻名。
作为中国历史的见证者,故宫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
二、长城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军事防线的代表。
长城的修建始于春秋时期,经过多个朝代的不断修缮和延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崇山峻岭、蜿蜒曲折的巨大防线。
长城不仅具有重要的军事功能,还是中国古代工程建筑技术的杰作。
如今的长城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中国的象征之一。
三、拙政园拙政园位于江苏苏州,是中国最有名的古代私家园林之一。
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拙政园以其精致的园林布局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而闻名。
园内的建筑、石塑和植物等元素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宜人、雅致的环境。
拙政园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对自然环境的追求和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四、颐和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郊,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颐和园建于清代,以其壮丽的湖泊和精美的建筑而闻名。
园内有假山、亭台楼阁、大殿和长廊等,构成了一个崇尚自然、舒适宜人的园林景观。
颐和园展示了中国古代皇室对园林艺术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结论:中国著名古建筑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宫、长城、拙政园和颐和园等建筑无不彰显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和伟大。
这些古建筑不仅具有观赏性和历史价值,更是中国文化传承的见证。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文化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中国四大古楼介绍中国四大古楼,通常指的是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和蓬莱阁。
这些古楼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1. 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蛇山之巅,始建于公元223年。
黄鹤楼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黄鹤楼以其传说中仙人骑鹤而去的典故而闻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意象。
2. 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畔,始建于公元716年。
岳阳楼以其壮丽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岳阳楼与洞庭湖的美景相互映衬,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钟爱的风景胜地。
3. 滕王阁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赣江之滨,始建于公元653年。
滕王阁以其精美的建筑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滕王阁以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篇章。
4. 蓬莱阁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始建于公元1061年。
蓬莱阁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蓬莱阁以其神秘莫测的氛围和壮丽的海景而闻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
除了以上提到的四大古楼,中国还有许多其他的古建筑,如故宫、颐和园、拙政园等,这些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还涌现出了许多现代建筑,如上海中心大厦、广州塔等,这些现代建筑不仅具有高度的技术含量,也体现了中国现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魅力。
无论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和传承,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努力的结晶。
我们应该珍惜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古诗词中的十大名楼古代中国文学中,诗词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许多古诗词中,都描绘了各种名楼,这些名楼不仅给予了诗人灵感,也成为了现今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建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十大古诗词中的名楼。
1. 瓜步古楼《滕王阁序》中有“登瓜步闻猿鸣,已忘厉王之绝艳也”之句,这里的“瓜步” 就是广州现在的“石榴岗”,瓜步古楼矗立于广州石榴岗附近,此楼曾引领过唐代名流文人韩愈、柳宗元、白居易、苏轼等到此游览。
2. 观音阁《鹧鸪天·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五句中的“登鹤雀楼”即指现为观音阁的名楼,观音阁原为北宋太学的西楼,建于公元975年,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教育建筑,建筑群在2000年被列为全球文化遗产。
3. 芙蓉楼唐代文学家辛弃疾曾作《青玉案·元夕》一诗开篇“去年元夜時,飲千壤猶自宜。
苦裏莫言花裏事,為他人添想杜鵑啼。
忆得金陵繁華,添了芙蓉帖。
江南季春初好,半是蓬萊半是天”的“添了芙蓉帖”指的是当时极负盛名的芙蓉楼,芙蓉楼建于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一种成熟的大阁楼式样,范围较大,分为三进,建筑群在1982年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梅花仙館明代文学家张岱曾赞颂过“陶令诗篇,别有一番韵味。
第一篇,宋慈竹枝词也出自此楼”,这里的此楼指梅花仙館。
梅花仙館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位于苏州市平江区虎丘山小石山顶,是一座建于山峰上的楼阁式园林建筑,集景色与文化于一身。
5. 神仙居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道:“上有青云路,下有紫霄宫,想与山翁同,鸟道士有年踪”,这里的紫霄宫即指临安城外的神仙居,神仙居是一处居民点遗址,现已经成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6. 龙盘山《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篇诗中的“荒城”即指龙盘山,龙盘山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和唐代文学家王昌龄的诗中所提到过的山峰,因其造型独特、雄伟壮观而被誉为“震首殊方”。
中国十大名楼之一-大观楼大观楼,又称近华浦,在昆明城西南,濒临滇池草海北滨。
清同治五年(1866年)马如龙《重建大观楼记》载:“昆垣多山而少水,故滇池称巨浸焉,池之湄有浦,曰近华,因其近太华而名。
”近华浦内的大观楼始建于哪年?一说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一说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余嘉华先生主编的《云南风物志》载:“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抚王继文巡察四境,路过此地,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命人鸠工备材,修建亭台楼阁……因取名大观楼。
”经考证,大观楼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确切的。
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觐光重修大观楼,将原来的二层增建为三层,观音寺僧净乐重修观音寺时,又于寺后建华严阁五间三层,高于大观楼丈馀。
净乐善诗联,华严阁落成时撰刻一副长联,世称“净乐长联”:叠阁凌虚,彩云南现,皇图列千峰拱首,万派朝宗,金碧联辉,山河壮丽。
视晴岚掩翠,晓雾含烟,升曙色于丹崖,苍松鹤唳。
挂斜阳于清嶂,石厂猿啼。
暂息烦襟,凝神雅旷,豁尔讴歌叶韵,风月宜人,性静幽闲,互相唱和,得意时指点此间真面目。
昆明大观楼长联是清朝乾隆年间昆明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有感而作,全联如下: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观楼、涌月亭、澄碧堂建成以后,“周围添筑外堤,夹种桃柳,点缀湖山风景”,“从此高人韵士,选胜登临者无虚日,遂成省城第一名胜”,达官显贵临湖宴饮,骚人墨客登楼歌赋。
清乾隆二十五年进士、临安知府王文治在《秋日泛舟近华浦》诗中写道:“忆偕诗太守,高宴集朋辈。
【民间故事】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便是名楼,其在历史上为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而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则因其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建筑艺术特色而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下面,笔者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及其相关的历史故事。
第一大名楼——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江汉平原南岸的武汉市蛇山之上,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已有一千四百年的历史。
黄鹤楼虽然屡遭历史的洗礼和战争的摧残,但始终不倒,可谓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
相传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题下了《登黄鹤楼》这首名篇,引得后人纷纷前来观光。
在宋代,黄鹤楼得以得到了一次新的发展,主要是在于其建筑风格上的改变,建筑采用了典型的宋式样式,格调美感大为提高。
第二大名楼——阆中古城阆中古城坐落于四川省南部,由盘山景区和驿站景区两部分组成,整个城市规划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独特, 因此威名远扬。
阆中古城以其独特的城墙而闻名于世,墙体厚达15米以上,高度相对较低,以方块形状建造,砖石细密,非常坚固,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堡建筑艺术之冠”。
另外,阆中古城还是著名的春季欢乐节庆典的主办地,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加庆典和赏景活动。
这里无疑是一个充满古旧气息与文化底蕴的旅游胜地。
第三大名楼——润州孔庙润州孔庙位于江苏省润州区内,为中国尊孔的重要场所之一。
该建筑始建于北宋年间,后历经了许多次扩建和修建,现存建筑物为明万历年间的建筑,并于清代时进一步扩建。
润州孔庙以其宏大精美的建筑架构以及对孔子敬仰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古代教育文化传统的代表,润州孔庙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培养了无数的英才俊杰,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瑰宝之一。
第四大名楼——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为中国古代宫廷艺术之一。
该建筑建于靖康年间,为著名书法家、画家及官僚文化人物马远的家族遗产。
该建筑主要以山林、悬崖和溪流为元素,刻画出了深刻的文化底蕴和富营养的园林艺术。
中国的古代著名建筑及其历史背景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如今的大量古建筑便是我们祖先的智慧与勤劳创造的绝佳体现。
这些古建筑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还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的视觉享受,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古代中国著名建筑及其历史背景吧。
一、故宫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曾作为22个太子的皇宫,并在清朝时期成为中国古代皇宫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
故宫建造于明代永乐年间,历时14年,主体建筑群由外至内分别为紫禁城、太和殿和乾清宫。
其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现仍然是中国建筑艺术的最高典范之一。
故宫不仅是古代皇宫,也是中国宫殿建筑的代表,因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
二、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位于北京市西北,是中国皇家园林建筑之极品。
整个建筑群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占地面积达到了293公顷,主要由山水、建筑、珍禽、珍花四大景观组成。
颐和园建造历时十九年,始建于清雍正三年,经过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及辛亥革命等时期的不断扩建和修缮,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其别致、雅致的中式建筑风格,匠心独具的为园林创造了几个世纪以来的绝美盛景,整个园林建筑堪称一绝。
三、麒麟阁麒麟阁,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南四海子,是中国古代的建筑奇迹。
它是由极其珍稀的三百余颗芙蓉花的种子组成的,象征着极致的极致。
麒麟阁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原为寺庙,清代乾隆年间重修后赋予了大量的新意。
整座阁楼,色彩上极其绚烂,金刚石、水晶、琉璃等数百种颜色与不同形状的芙蓉花谱写出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神秘图画。
因其高雅、典雅的造型及其蕴含的深意,已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代表之一。
四、大雁塔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路南端的大雁塔广场上,是中国古代最典型的佛教建筑之一。
大雁塔始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四年(公元648年),由唐代名僧玄奘亲自主持设计建造,用于收藏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
中国十大文化名楼解析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中国十大文化名楼是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山西永济鹳雀楼、云南昆明大观楼、陕西西安钟鼓楼、山东烟台蓬莱阁、江苏南京阅江楼、湖南长沙天心阁、浙江宁波天一阁。
2012年10月,这十大名楼计划联合申遗,但是2012年113日上午,在2012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市长论坛暨第九届名楼年会开幕式上,我国11城市共同签署历史文化名楼保护"长沙宣言",宣言内容未包含10大名楼联合申遗,计划1.武汉黄鹤楼地理位置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
旅游景区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
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
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
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
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以及节日。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
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
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
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
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
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旅游指南交通:乘坐旅游1号线、10路、64路、108路、401路、402路、584路、电车1路、电车4路均可到达。
开放时间:夏季:7:00-18:30 ,冬季:7:30-17-30门票:80元最佳旅游时节:春季和秋季。
历史文化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历史上最早的黄鹤楼。
黄鹤楼在群雄纷争,战火连绵的三国时期,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2.南昌滕王阁地理位置滕王阁素有“西江第一楼”之美誉,江西南昌滕王阁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
依城临江,瑰伟绝特。
旅游景区江西南昌滕王阁是江西南昌吉祥风水建筑,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
”“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
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
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
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
有古人亦云:“求财去万寿宫,求福去滕王阁”。
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着的神圣地位,备受重视和保护。
现在的滕王阁是仿宋的建筑风格。
唐宋本是一脉相承的,宋代建筑风格是唐代建筑风格的继承与发展。
宋代的楼阁建筑风格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
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偕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
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此书相当于现在的建筑规范),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
1983年10月1日举行了奠基大典,1985年10月22日重阳节正式开工。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之际,第二十九次重建的滕王阁于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胜利建成,这不仅是给古城南昌增色添辉,并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人。
滕王阁是南昌的骄傲,是豫章古文明的象征,真乃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之瑰宝啊。
旅游指南交通:市内乘2、7、8、302路公交车在滕王阁下车即可到达。
开放时间:4月1日至10月7日:7:30-18:0010月8日-3月31日:8:00-17:30门票:50元历史文化滕王阁,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后来重建高达29次,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创建的。
李元婴出生早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
”(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
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
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名之。
3.永济鹳雀楼地理位置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共六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风景胜地。
旅游景区鹳雀楼楼体壮观、结构奇巧,加之地理位置优势、风景秀丽,唐宋时期文人学士登楼赏景,留下许多不朽诗篇。
其中王之涣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堪称千古绝唱。
诗因楼作,楼因诗名。
鹳雀楼与武昌黄鹤楼、洞庭湖畔岳阳楼、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
据传历史上的鹳雀楼后被元兵烧毁,成为国人一憾。
2002年10月,在各界人士关心下,鹳雀楼得以复建落成。
复建的鹳雀楼为目前国内惟一一座采用唐代彩画艺术的仿唐建筑,达到了“修旧如旧”的艺术效果。
以鹳雀楼主体为中心的鹳雀楼景区分四个游览区:一是名楼游览区,包括门殿、鹳影湖、唐韵广场;二是黄河风情游览区,包括蒲州风情园、黄河风情园、柳园;三是山水游览区,包括苍山自然景观园、吉祥如意湖、鹳雀园;四是康乐游览区,包括蒲津康乐园、唐风马球场、日潭戏水园等人文自然景观。
旅游指南交通:到永济乘二路公交车,或者到永济乘三路公交车到普救寺转车开放时间:冬季:8:00 -17:30夏季:8:00 -18:00门票:淡季:50元/人旺季:60元/人历史文化鹳雀楼位于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黄河东岸、蒲州古城城南,本是北周时兵家修建的军事建筑。
因其气势宏伟,高大眼阔,登上层楼则有腾空欲飞之感,故名“云栖楼”。
古城紧靠黄河,有一种食鱼鸟类经常成群栖息于高楼之上,此水鸟似鹤,但顶不丹,嘴尖腿长,毛灰白色,人们称其为“鹳雀”,故“云栖楼”又称“鹳雀楼”。
4.南京阅江楼地理位置阅江楼坐落在南京城西北的狮子山巅,濒临长江,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之一。
旅游景区阅江楼是阅江楼景区的主要景点。
它座落于狮子山巅,山高78米,楼高52米,阅江楼主体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外观4层暗3层,共7层。
阅江楼巍峨壮观、气势磅礴,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示在人们面前,它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历史源远、底蕴丰厚。
岳阳楼、滕王阁和黄鹤楼都是以名人诗篇得以传世,而朱元璋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所提出建造的阅江楼则以其“有记无楼”而更十分具有传奇色彩。
无论是从文学、历史的角度,还是从人文、文化的角度,都具有深长、耐人寻味的意境。
阅江楼所设想的城、山、楼、江开阔画面和恢弘气势,古往今来为人们所神往。
二是设计精美,艺术高超。
阅江楼主体、大牌楼、主山门、碑廊等,其平面设计为“l”型,主翼面北、侧翼面西,显示出“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雾,朱廉凤飞而霞卷,彤扉开而彩盈”的楼阁意境。
周围回廊雕有600多只神态各异的石狮。
整座建筑矗立于汉白玉须弥平台上,在蓝天绿树的映衬下,色彩典雅,绚丽多姿。
展示了很高的文化品位、深厚的历史内涵。
三是鲜明的明代风格,古典的皇家气派。
阅江楼的建筑设计、色彩选定均以朱元璋在《阅江楼记》中所描绘的状况和神采为依据,以明代风格、皇家气派为基本方针,展示阅江楼之巍峨形态和磅礴气势,从而使其高度、体量、气势均与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相媲美。
四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观赏视角。
阅江楼滨江而居,是观赏大江风光的最佳之处。
长江自芜湖由南向北到南京下关后,转向东流,其转折点恰好使阅江楼能两面观赏长江风光。
登上阅江楼,放眼远望,浩瀚的大江风光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
背江而望,金陵全景尽收眼底。
进入夜晚,阅江楼晶莹剔透、流光溢彩,观赏长江灯火、城市美景更是一番绝佳的情景。
旅游指南交通:乘坐10路、54路、150路、21路、132路 18路、39路、12路、16路公交车即可到达。
开放时间:8:00-17:00门票:40元历史文化阅江楼的建设设想始于六百年前。
公元136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卢龙山(今狮子山)指挥8万伏兵,大败陈友谅40万军队,奠定了大明王朝建都南京的基础。
朱元璋称帝后,于公元1374年赐改卢龙山名为狮子山,下诏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为最佳,后被选入《古文观止》。
600余年来,虽有2篇《阅江楼记》流传于世,但因种种原因楼终未建成。
随着改革开放春天的到来,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兴建“阅江楼”的动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响应。
1997年市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阅江楼,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完成了部队搬迁、规划设计、方案比选等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于1999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 2001年9月竣工并对外开放。
5.绵阳越王楼地理位置越王楼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始建于唐高宗显庆年间的古越王楼,因时任绵州越王楼刺史的唐太宗第八子越王李贞而闻名于世。
旅游景区2001年10月24日,越王楼重建工程破土动工,这是越王楼历史上的第三次重建。
在完成5000多万元的投资后因资金等原因,主体工程于2005年1月停工。
去年4月12日,绵阳市委确定开工续建越王楼。
续建的越王楼内外15层,底面东西宽66米,南北长88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群楼约6000平方米。
主体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仿古结构,风格呈唐式昂斗飞檐歇山式,屋盖琉璃瓦,1至5层将作为绵阳市博物馆,展出绵阳的上万件文物、唐代越王李贞的历史资料和历代与越王楼有关的诗作。
6楼以上将作为商贸、旅游观光的场所,成为绵阳标志性景观。
历史文化越王楼是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子越王李贞任绵州刺史时所建,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唐代四大名楼。
越王楼始建于公元656年,3年时间完成,规模宏大,楼高十丈(即百尺),高度居四大名楼之首。
越王楼唐末宋初被一场大火烧毁大半,元朝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
明代亦重建过一次,但明代的一场大火又将其彻底烧毁。
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陆游等历代名人登越王楼后曾留下诗篇15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