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楼
- 格式:ppt
- 大小:13.39 MB
- 文档页数:17
中国古代四大名桥、四大名楼、四大名亭、四大名塔,分别是什么?中国古代四大名桥:1、赵州桥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
建于隋朝开皇十一年至开皇十九年(公元591年-599年)之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赵州桥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
2、洛阳桥洛阳桥,原名叫做“万安桥”。
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
从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至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历七年之久,耗银一千四百万两,建成了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桥。
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历史。
3、广济桥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古城东门外,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为古代广东通向闽浙交通要津,也是潮州八景之一。
广济桥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是我国古桥的孤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4、卢沟桥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
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整个桥身都是石体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它被形容为一座巨丽的石桥,后来外国人都称它为“马可波罗桥”。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此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1、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2、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中国四大楼对应的诗词
中国四大名楼对应的诗词如下:
1.鹳雀楼:《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
楼。
2.岳阳楼:《登岳阳楼》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3.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
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滕王阁:《滕王阁诗》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以上是中国四大名楼及其对应的诗词,这些诗词描绘了这些楼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感慨,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珍贵遗产。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鹳雀楼(山西永济)岳阳楼(湖南岳阳)滕王阁 (江西南昌)黄鹤楼(湖北武汉)登鹳雀楼唐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yǐ)。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qián)形;商旅不行,樯(qi áng)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qīng)。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原有的建筑规模,在岳阳楼上刻唐代和当代贤人名家的诗和赋,(并)嘱托我用文章来记述(重建岳阳楼)这件事。
我看巴陵那优美的景色,在洞庭湖一带。
中国名楼四大名楼
很多人出国旅游,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去参观当地的地标。
各个城市的地标都不一样,有一些高楼,也有一些著名的古建筑。
说到名楼,很多人都很迷茫;中国四大名楼是什么?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也困惑过一次。
在查询了四大名楼的相关资料后,我们发现四大名楼有很多版本。
最常见的版本有:
第一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
第二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蓬莱阁
第三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越王楼
在这三个版本中,王腾亭、岳阳楼、黄鹤楼基本不变,这三大名楼基本都是大家公认的。
唯一的变化是另一栋建筑。
不管你同意哪个版本,都有人不同意。
我觉得你不提中国四大名楼,就跟中国三大名楼没关系。
民间不仅有中国四大名楼,还有江南四大名楼。
江南四大名楼也有几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浔阳楼
第二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芙蓉楼
第三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真武阁
第四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聚远楼
中国仍有十大著名文化建筑:王腾亭、岳阳楼、黄鹤楼、观雀楼、蓬莱阁、天心阁、天一阁、大观楼、钟鼓楼和阅江楼。
这些建筑让我眼花缭乱。
只怪中国的名楼太多了。
中国再有一百个名楼,也还是做不完。
古代四大名楼
在中国古代,上至州官县府,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建设楼阁,这些楼阁有的来纪念大事,有的来宣扬政绩,还有的用来镇妖除魔,古代文人游历登临,往往赋诗著文,留下千古名篇,四大名楼因此也成就千古美名。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因崔颢的《黄鹤楼》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而闻名,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因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而闻名。
唐代诗人的别号
在我国文学史上,特别是唐代,许多诗人往往因诗作或个性特点的不同,被冠以各种别名王维“诗佛”、陈子昂“诗骨”、王勃“诗杰”、贺知章“诗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孟郊“诗囚”、贾岛“诗奴”、刘禹锡“诗豪”、白居易“诗魔”、李贺“诗鬼”
中国古代的兄弟排行
我国古代常常以伯(孟)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
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末,古人字前常常加排行次序,字的后面常常加“父”或甫”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向父”等,另外父之兄称“伯父”父之弟称仲父,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如<三国演义》中东吴的孙策字伯符,他的弟弟孙权字仲谋,现在也有伯仲两字连用,表示相差不多,难分高低,成语有不相伯仲,伯仲之间。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
中国古代的楼阁,或用来纪念大事、或用来宣扬政绩、或用来镇妖伏魔、或用来求神拜佛。
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北方鹳雀楼(因王之涣《登鹳雀楼》而闻名),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诗而闻名),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蓬莱阁(因苏轼的《海市诗》及传奇神话《八仙过海》闻名遐迩)、越王楼(因杜甫《越王楼歌》而闻名天下)。
黄鹤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汉的蛇山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
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重的宝盖铜楼鼎一架。
黄鹤楼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
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为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
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
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随后,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此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
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名气大盛。
黄鹤楼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楼矶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在历史的长河中,黄鹤楼历经沧桑,屡毁屡建,不绝于世,可考证的就达30余次之多。
黄鹤楼最后的一次被毁是清末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八月,因汉阳门外董家坡居民房屋起火,风大火猛,殃及城楼,很快将这千古名楼化为灰烬,仅存数千斤宝盖铜楼鼎一架。
黄鹤楼黄鹤楼重建黄鹤楼的问题,早在建国初期决定兴建长江大桥时就已提出来了。
经过几十年的反复研究准备,终于1981年7月黄鹤楼重建工程正式破土动工,1984年底建成,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恰好是整整100年,重建的黄鹤楼在蛇山西端的高观山西坡上,正对武昌旧城区司门口,处于穿过长江大桥的京广铁路和分路引桥之间的三角形地带内。
新楼5层,高51.4米,钢筋混凝士仿古结构。
虽较黄鹤楼故址离江远了些,但因山高楼耸,气势雄伟,视野开阔,黄鹤楼大观空前,无与伦比。
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
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知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10年,道士复来,曲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
三国时在这临江的山颠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
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鹊楼)之一。
矗立在湖南岳阳市西门城楼上。
始建于唐,清同治六年(1867)再建。
因范仲淹曾撰《岳阳楼记》而出名。
纯木结构,重檐盔顶,主楼3层,通高19.72米,黄色琉璃瓦顶。
全楼衔接对榫,不用一钉。
内藏12 块檀木板刻《岳阳楼记》全文,为清乾隆时名书法家张照所写。
滕王阁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位于江西南昌市赣江边。
唐永徽四年(653),高祖子滕王李元婴督洪州时营建,并以封号为名。
上元二年(675),洪州都督阎伯玙在此大宴宾客,王勃即席作《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滕王阁历时1300多年,屡毁屡建,1926年为北洋军阀邓如琢烧毁。
后又重建。
黄鹤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楼址在湖北武汉市蛇山的黄鹄矶头。
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毁屡建,1884年最后一次焚毁。
历代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均有题诗。
1985年,在蛇山的高观山西坡重建,楼高五层(加夹层为十层),高50.4米,主楼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
颇具民族风格,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仿古建筑。
鹳雀楼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曾在此留下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佳句。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1、养成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上课时要勤于思考,全神贯注。
3、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4、多动脑,勤动手。
5、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6、能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
7、课外阅读不能少,同时留心观察,帮助自己写好作文。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工具,所以学好语文至关重要,而小学语文的教学,也成为学习的重中之中。
到底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星火视频特别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学习方法,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其一,语文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
中国四⼤名楼到底是哪四个?
许多⼈出外旅游,每到⼀个地⽅,都喜欢去当地地标建筑转转。
地标建筑因城⽽异,有的是⾼楼⼤厦,有的是古代名楼。
说到名楼,很多⼈都感到很困惑;中国四⼤名楼到底是哪四个?
说实在的,我也曾经被这个问题困惑过。
查询了⼀下四⼤名楼相关资料,发现四⼤名楼有多个版本。
最常见的版本有:
第⼀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
第⼆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蓬莱阁
第三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越王楼
在这三个版本当中,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这三⼤名楼是基本不变的,这三座名楼基本上是⼤家公认的名楼。
唯⼀变动的是另外⼀座楼。
不管认同哪个版本,都有持反对意见的。
我认为不要提中国四⼤名楼,提中国三⼤名楼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在民间,不仅有中国四⼤名楼之争,还有江南四⼤名楼之争。
江南四⼤名楼也有⼏个版本:
第⼀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浔阳楼
第⼆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芙蓉楼
第三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真武阁
第四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聚远楼
还没完呢,民间还有中国⼗⼤⽂化名楼⼀说: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蓬莱阁、天⼼阁、天⼀阁、⼤观楼、钟⿎楼、阅江楼。
这些楼看得我眼花缭乱,只怪中国名楼太多,再来⼀个中国百⼤名楼还是排不完这些楼。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岳阳楼
位于湖南北部的岳阳市,座落在长江边上,相传始为东吴鲁肃训练水兵的军楼。
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锐在此建阁,定名为岳阳楼。
北宋岳阳郡宋滕子京重修。
请范仲淹撰《岳阳楼记》记,文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人所熟知,岳阳楼也因此名句而扬名海内外。
黄鹤楼
始建于三国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
历代诗人有许多关于黄鹤楼的诗句,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滕王阁
位于江西南昌市,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始建,王勃作《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一千古流传的诗句更使滕王阁名气大增。
鹳雀楼
位于山西省永济市。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曾在写下了《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国四大名楼是哪四个分别在哪里四大名楼,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的总称,分别是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山东烟台蓬莱阁。
一、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
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
二、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
三、滕王阁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地处赣江东岸,为南昌市地标性建筑、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江南洪州都督时所修,现存建筑为1985年重建景观;因初唐诗人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闻名于世;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西江第一楼”。
四、蓬莱阁蓬莱阁,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迎宾路7号蓬莱水城景区内,地处丹崖山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历代屡加修葺,没有经过重建,至今仍保持北宋原貌;因“八仙过海”传说和“海市蜃楼”奇观而闻名四海,“蓬莱十大景”中有八景位于蓬莱阁;自古有“人间仙境”之美誉,与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江北第一阁”。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号称江南三大楼之首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矾头,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
名楼多传说,因此使它更有神奇色彩。
据《极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以上当然是神话传说。
三国时在这陆江的山巅建楼,首先还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但后来逐渐成为文人荟萃,宴客、会友、吟诗、赏景的游览胜地。
历代的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夏竦、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干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名气大盛。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楼共五层,高50.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
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
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谨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
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他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