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低电阻率油层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05.37 KB
- 文档页数:6
克拉玛依油田发现的故事之六克拉玛依挥师东进的第一个胜利果实——火烧山油田72形象GE克拉玛依挥师东进的第一生利果实选题策划郭仲军0刘亚峰火烧山油田火烧山油田位于准噶尔盆地东部北缘的克拉美丽山南麓,在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境内,西南距乌鲁木齐市210公里.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631队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进行了150万,1:20万石油地质普查发现了沙丘河和帐篷沟等一批背斜,并在沙丘河区域发现了油气显示.1980年10月,新疆石油管理局从法国CGG公司引进了三个沙漠地震队,他们与管理局地震队一起,对准噶尔盆地的东部进行了多次覆盖数字地震,发现了火南背斜构造和火东断裂.火烧山油田是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火烧山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打开了准东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整体勘探开发的大门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是新疆石油管理局对准东地区勘探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1984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决定上钻火1井.时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周永康说:从1988年开始,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打一场石油勘探开发的总体仗1987年10月24日.石油工业部在北京召开的勘探工作会议上,发布了将准噶尔东部的石油勘探开发作为国家七五计划前3年全国3个重点勘探开发的油田之一的决定.第二天.深秋的乌鲁木齐突然下起了大雪.一架飞机在飞雪中降落在地窝堡机场.20多名衣衫单薄的人出了机舱就上了越野车,一路直奔火烧山.他们是时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周永康率领的20 多位石;Fh勘探开发专家上飞机前刚刚开完勘探工作会议.1987年10月31日在乌鲁木齐召开的现场办公会上.周永康代表石油工业部下达命令:从1988年开始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打一场石油勘探开发的总体仗11月6日.H216井喷出原油,用55毫米油嘴测试.日出油175吨出了1124立方米原油之后,现场的罐满了.只好关井.新疆石油管理局随即向东部会战领导小组,临时党委,东部勘探指挥部党委和东部勘探指挥部发去了贺信.在火烧山,仅钻井处就有127对夫妻,13~,-j-父子15双母女~,1EI27"套"兄弟姐妹同时会战火烧山油田会战留给历史的财富当中,绝不止是一个油田和后来一系列攻克开发难题的技术.相对于物质层面的收获,精神层面的财富,可能更需要后来的石油工作者记住.今年.卢勤勤该有27岁了吧.不知她是否还记得她的童年时代就是在火烧山油田度过的.]987年9月1日.杨玉昆领着5岁的小勤勤来到了火烧山钻井处前线指挥部招待所.此前,杨玉昆的丈夫作为钻井工人,已经先期参加了会战.因为夫妻两人都是从四川油田支边来克拉玛依的.所以,他们没有任何亲戚在克拉玛依.为了能参加上再造一个克拉玛依油田的东部大会战,杨玉昆决定带上孩子出征.杨玉昆在这里当服务员小勤勤就跟在妈妈的后面收拾筷子,擦桌子.阳光下映在地上的一长一短的两个影子在荒漠中显出了别样的滋味.而钻井处幼儿园教师马艳清参加会战的过程更不容易.第一次报名就没通过,第二次报名时.刚巧她的同事马文琴怀孕了她是顶了这个缺儿才争取上的.争取上会战名额以后,她跑到正在红山嘴油田工作的老公那里,告诉了这个消息.和预想的一样.老公大为光火:我本来就在井队,你又去会战,娃娃昨办7 是不是想和我离婚7"马艳清觉得很委屈像这样再造一个克拉玛依油田的大事,谁不想在其中留下一点自己的痕迹呢7好说歹说,老公同意了她的请求.马艳清把两个孩子分别安排给婆婆和妈妈照顾毅然向东而去.20多年之后再叙述这样的事情,也许给部分读者以虚假,夸张的感觉:是不是那时候上准东,上火烧山野外补贴高呢7其实若不上前线.马艳清两口子的月收入大概是550元左右,上了前线大概是640元左右.可是哪个母亲愿意用这90元钱换经年见不到孩子的痛苦呢7在东部会战的火烧山战场上,仅主力军钻井处就有127对夫妻同时上前线. 有13对父子,15双母女和27套兄弟姐妹同时在前线会战.谁成想,1989年74.6万吨的年产量成了火烧山油田历史上产量最高的年份到1988年3月王振亚等人又上报火烧山开发区二类探明含油面积40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6741万吨,溶解气地质储量38亿立方米.在三年开采试验的基础上,1988年,《火烧山油田开发方案》编制完成.方案设计纵向上采用四套开发层系平面上采用两套井网两套井网平面上锚开250米j采用350米井距反九点法面积注水全面开发.共布井339口,动用含油面积35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5234万吨.设计年产油能力1O086万吨.1988年底,火烧山联合站建成投产,设计原油年处理能力120万吨是一座集原油处理,储存,外输,污水处理,油田注水及各系统配套于一体的联合处理站库.到1990年,方案全部实施完毕,累计投产油水井396口,累计建成产能1085万吨.基形象方案在1989年获得了成功年产油量达到746万吨.但1989年也是火烧山油田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因为在方案实施之后.火烧山油田基本上没有过稳产期,很快进入产量递减阶段一一1990年,年产量只有57万吨1991年掉到了49万吨.全油田水淹水窜严重,采出程度不到5%油田综合含水达52%,投产初期5年内含水上升率平均在13%以上,油井产量大幅度下降,油田生产能力只有方案设计的45%,停产的油井数量不断增加.火烧山的目的层二叠系平地泉组是一个典型的特低渗裂缝性背斜层状砂岩油藏,储层复杂物性条件差,裂缝非常发育.火烧山油田是个被裂缝复杂化的非均质严重的层状砂岩油藏,钻井过程中泥浆漏失严重.火18井是漏失量最大的井.泥浆漏失量高达2380立方米. 固井质量普遍较差,水泥返高合格率只有448%油层固封效果差的竞高达762%.注水井井口基本上没压力地层压力下降严重,部分地区地层压力很快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1991年.火烧山油田开采效果差引起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在"全国油气田开发工作会议上,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将改善火烧山油田开发效果列为五期间全国油田重点阵地仗之一.随着含水的上升.火烧山油田开发区1994年年产油量下降到339万吨月度含水率最高达到645%,地层压力保持程度只有813%,由于供液不足和高含水关井达到65口,占总井数的225%,开采形势非常严峻.坚持不懈的综合治理,让火烧山油田恢复了元气1992年3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组织了22位专家教授对火烧山油田开发7374形象GE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会诊.有部分专家认为,裂缝十分发育的火烧山油田先天不足",注水增产的效果并不会好.采出程度不会超过13%.但新疆石油管理局的科研工作者认为如果采取调剖封堵,先堵再注,堵注结合,精细注水的方式.可以挽救火烧山.会诊最终开出了药方"和治疗目标"——"建立和形成裂缝性层状砂岩油藏的开采模式和配套的工艺技术系列"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三年科技攻关和综合治理实现油田含水上升率小于5~/40采油速度达到1%以上.根据总公司的指示和项目要求,新疆石油管理局随即成立了火烧山油田综合治理领导/J,组,下设油田地质和油藏工程组采油工艺组和地面建设组并设立了现场试验领导小组.通过三年的努力.火烧山油田共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18篇;运用5类20多种方法从不同侧面对裂缝进行了直接和间接的,定量和半定量的描述j进行了多种开采方式的试验,打密闭取心井2口,进行了13种调堵剂两种压裂液,两种分注管柱两种酸化技术,两种热洗防漏管柱及井下放电解堵,高能气体压裂等采油工艺现场试验.这些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是低压易漏钻井工艺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调整区打井5口,都能顺利钻进,固井优质率达80%.同时.勘探开发研究院的薛梦岚等科技人员,对火烧山油田储量进行了复算升级,火烧山开发区升级后探明含油面积352"~--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5443万吨, 这些成果的取得.为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打下了一个较坚实的基础火烧山油田是一所学院,火烧山油田更是一所大学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1995年8月,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刘邦成等人编制完成了《火烧山油田综合治理方案》.方案随即得到实施.1996年5月实施完毕先后钻各类开发井37口,新建产能72万吨.调层15口.实施压,挤堵酸化措施79井次,增产油量56万吨.油田生产形势发生了显着变化日产油水平由1994年底的8g0~4回升到11O0吨,年产油能力由339Z7吨回升到40万吨,综合含水比由55%下降到403%,综合治理初见成效.通过治理,从根本上改善了油田整体开发效果,夯实了油田稳产基础.1996年,由刘邦成,惠胜利等编制完成了《火烧山油田二期综合治理方案》主要开展控水稳油试验,共完成各类工作万吨.降水318万吨.油田产量稳定在在37万吨以上.2005年5月.火烧山油田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提高采收率典型油田称号.对火烧山油田的综合治理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我们不应抱怨火烧山油田先天不足,这不是科学的工作态度."现在,担任了准东采油厂副厂长总地质师的徐学成这样认为,火烧山的油藏特点是大自然赋予的.我们无力改变.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地层特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它,解剖它,治理它,尽量提高采收率.2009年3月.火烧山油田再次荣获中量206井次,其中钻井28口,累计建成产能438万吨,各类增产措施62井次.累计增油339万吨为了巩固前期综合治理成果,1999年,徐学成秦旭升等编制完成了《火烧山油田三期综合治理方案》,方案重点解决了两个层位裂缝性储层,孔隙~一裂缝性双重介质储层与现行开采制度不适应问题,部分井区剩余油动用不充分问题油藏能量恢复与注入水水窜问题.油田内未动用储量择优加速动用的配套开采技术问题.至2001年方案实施完毕,共完成油,水井工作量360井次,其中钻井6口,新建产能112万吨.油水井累积增产原油6.67 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油气田开发优秀项目奖.截至2008年,火烧山油田共完成钻各类井528口.其中油井是315口,开井数255口,累积产油818万吨.火烧山油田是一所学院它用了20年的时间,让克拉玛依石油人学会了针对特低渗裂缝砂岩油藏的控水稳}a,fl理思路和一系列配套成熟的工艺措施.火烧山油田更是一所大学,它用了20年的时间,让克拉玛依人实习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让克拉玛依人提升了用科学发展的态度面对一切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一责任编辑全照立。
克拉玛依油田稠油油藏氮气泡沫驱应用向湘兴;陈静;侯军伟;乔琦;杨子岳;刘鸿飞【摘要】克拉玛依油田九区J230井区上侏罗统齐古组稠油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油层薄,天然能量低.随着蒸汽吞吐油井生产轮次增高,油田开采步入中—后期,储集层含油饱和度大幅度降低,剩余油分布复杂,地层压力低,高含水井逐年增多,开发难度增大,油田采油速度和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1995年开始开展了注氮气辅助吞吐的矿场试验,应用实践表明:注氮气后可以有效补充地层能量,延长吞吐生产时间,提高稠油热采开发效果.然而,多轮次注氮气辅助吞吐开采后,注气井汽窜矛盾突出,为此开展了氮气泡沫辅助吞吐及调驱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泡沫剂发泡性和稳定性好,用在非均质性强的普通稠油油藏,可显著提高采收率.【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5页(P76-80)【关键词】克拉玛依油田;J230井区;上侏罗统;齐古组;稠油油藏;泡沫;氮气【作者】向湘兴;陈静;侯军伟;乔琦;杨子岳;刘鸿飞【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大学文理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新疆华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国石油大学文理学院,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35克拉玛依油田稠油产量的90%以上是借助于蒸汽吞吐和蒸汽驱开采的[1-4],水平井及SGA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等技术也是借助蒸汽吞吐或蒸汽驱开采技术进行稠油开采,然而,蒸汽吞吐或蒸汽驱开采引起的蒸汽超覆、汽窜等问题在蒸汽吞吐井及蒸汽驱井中普遍存在,热损失严重,开采效果逐年变差,急需一种新技术保障现场开发效果[5-7]。
新疆油田公司于2003年7月开始,在克拉玛依油田九区J230井区进行了蒸汽驱先导试验,至2012年5月,九区齐古组油藏油气井累计油汽比0.26,其中蒸汽驱井油汽比0.12;采出程度41.9%,蒸汽驱先导试验区采出程度48.4%,几个轮次之后,汽窜加剧。
2003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结果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4.03.30•【字号】•【施行日期】2004.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关于2003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结果公告2003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工作,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经过申报、受理、初审、行业组评审和综合评审,现已结束。
本次共受理上年度取得的科技成果187项,通过初审,对符合申报条件的153项成果进行了评审。
经自治区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定,共评选出拟奖励成果11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34项,三等奖70项。
现将拟奖励成果的名称、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予以公告。
如对拟奖励成果有异议,请在公告之日起一个月内,向该成果推荐部门或自治区科技成果管理办公室提出书面意见(加盖单位公章或署本人真名)。
电话:(0991)3839347 382376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2004年3月30日一等奖盐渍土地区公路利用风积沙筑路技术开发与应用完成单位:新疆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陈发明,周鹏海,王立临,徐惠芬,周志强,刘玉萍,刘冰,陈飞捷,刘国培,李志远,余战军。
荒漠区高效生态产业综合技术开发与示范完成单位: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克拉玛依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新疆西部绿洲生态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农业大学,新疆畜科院草原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陈亚宁,邱长林,潘存德,李学森,程争鸣,李疆,王维翰,何江成,李军,王毅,李卫红,廖康。
吡唑啉酮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的研究完成单位:新疆大学。
主要完成人:贾殿赠,刘浪,刘广飞,唐新村,吉亚丽,梁凯。
150 千伏安太阳能动力电源控制系统完成单位: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克拉玛伊油田发现的故事之五作者:刘亚峰来源:《中华儿女》2010年第10期百口泉油田位于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境内距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70公里。
百口泉油田,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新疆石油管理局贯彻落实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第一次大规模重要实践。
百口泉油田创造了当年开发,当年注水,当年产油24万吨的好成绩。
1984年,油田年产量超过100万吨,成为我国又一个百万吨大油田。
在百口泉油田,发现了著名的“帽檐构造”,从而带来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勘探的大突破。
百口泉油田的勘探开发,为建立具有在个带,六个油气领域的克拉玛依大逆掩断裂带的构造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未召开之前,新疆石油管理局已经率先嗅到了清新的空气1958年4月12日,随着230井的出油,百口泉油田得以发现。
刚刚担任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的秦峰,在1959年8月6目召开的全局地质工作会议上,首次用“获得高产的工业性油流,扩大了油田面积,增加了油田的工业储量”来评价百口泉地区。
地质调查处北准噶尔大队仍然把百口泉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任务作为了一个重点。
由于303地质队发明并推广了这个先进工作方法,他们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每班能钻3至6口井,1959年5月20日,甚至创造了日测135个条件点的纪录。
这些点式创新汇聚在一起,持之以恒地进行,为百口泉油田后来的大规模勘探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从1965年起,对百口泉的钻探工作暂时停止了,但地质勘探普查和详查却仍在进行当中。
这些坚持,使百口泉地区的地质构造的基本骨架得到了明确。
十多年地质勘探的积累,让新疆石油管理局对百口泉地区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鉴于百口泉的突出表现,1979年2月7日,新疆石油管理局党委扩大会议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的第一仗放在百口泉。
3月31日,百口泉会战指挥部召开3600人参加的誓师大会。
在一个露天主席台上,总指挥任荣堂顶着寒风宣布百口泉会战打响了!在会战现场的各个工地上,更是谱写着一曲后来被写进“克拉玛依精神”的“主打歌”——艰苦创业,拼搏奉献。
夏子街油田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境内,西南距克拉玛依市区120公里,是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乌夏断裂带东端的一个油田。
夏子街,是根据蒙古语“夏孜盖”的语音演绎而来的,意思就是“喜鹊窝”。
这是个吉祥的名字,也是石油勘探人寄予希望的地方。
由于油层发育破碎,相邻油水井之间注采关系非常复杂,夏子街油田是一个多层系、非均质严重、特低渗、具有边底水的带气顶的断块油藏。
夏子街油田开创了复杂难采油气藏开发前期评价的新方法和新的工作方式,曾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命名为“整装油田开发的样板”。
石油勘探寄予希望的地方人们一直期待着“喜鹊窝”里真的能飞出一只报春的“喜鹊”。
1979年7月19日凌晨4时半,近百辆车从百口泉指挥部向夏9井进发。
先是两部大型平板车被路上的沙丘陷住,后是历经几处被洪水冲坏的路段,有的地方路面只有三米宽,很容易出危险,一路上险象丛生,经过4个小时20分钟的跋涉,这支部队终于在上午8时50分抵达目的地。
这次钻机搬迁规模大、距离远,而且是多工种的联合作战,创造了新疆石油管理局钻机长途搬迁的最好水平。
32836钻井队来自江汉油田,在刚刚结束的百口泉勘探中,他们取心收获率最高。
发糕、自制的咸辣子、铝合金饭盒、行军水壶……这些食物和物品对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改革开放初期,只要一打起背包上井,这些都是夏明生的必备物品。
1979年,夏明生任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室副主任、西北缘勘探研究大队现场组负责人。
这一年,他的任务是搞清夏子街的含油气情况。
1970年代末,大规模地震勘探在夏子街地区展开,现代物探技术的应用让人们在夏子街发现了一个大型背斜构造。
夏明生利用地震解释资料,提“喜鹊窝”的报喜者它每一次箭头向上的过程中,无一不是科技的力量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题策划 王小梅 文蔡晓青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 术 论 坛218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地层水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主要有硼(B)、碘(I)、溴(Br)、铵(NH 4+)、环烷酸、亚硝酸根(NO 2-)、硝酸根(NO 3-)、二价铁(Fe 2+)、三价铁(Fe 3+)、酚、锶、钡等。
一些微量元素的共生组合特征、含量和某些元素的比值,可作为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地球化学标志。
地层水中Sr/Ba比用于判断沉积环境,钠氯系数、氯镁系数、变质系数、脱硫系数等指标用于研究油藏的保存条件;而地层水中硼、铵等的高含量异常值与油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因此寻找微量元素B、Fe 2+含量的异常区,是很好的找油指标。
在地层水的研究中前人对沉积环境和油藏的保存条件研究较多,而对地层水中B、Fe 2+含量方面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微量元素B、Fe 2+的研究,为寻找有油气利区提供依据。
1 硼、二价铁在各层系地层水中的分布特征准噶尔盆地克拉玛依油田各层系地层水中硼的含量在平面上的分布变化很大,古80井为0.10 mg/L,风13井为2330.95 mg/L(表1),在不同地区硼含量变化较大,在一区至四区、六区地层水中硼含量较低,其含量小于25 mg/L,而在七区、九区地层水中硼的含量较高,平均在118.25~662.43 mg/L之间。
九区、百口泉、夏子街地层水中的Fe 2+含量较低,平均在0.43~9.96 mg/L 之间;而三区、四区、五区、七区、八区地层水中的Fe 2+含量较高,平均在49.04~94.43 mg/L之间。
石炭系地层水中硼在一区至五区的地层水中硼含量小于25 mg/L,平均为5.43 mg/L;而高含量的硼分布在九区的415井、426井、438井、440井地层水中,最高的438井达1424.95 mg/L。
二叠系风城组地层水中硼主要分布在百口泉、乌尔禾、风城地区。
催生“英雄”风城油田作者:刘亚峰来源:《中华儿女》2010年第13期风城,俗称魔鬼城。
风城油田西南距克拉玛依市区约130公里,既有稀油资源,也有稠油和超稠油资源,油藏基本布局是“深稀浅稠”。
正是这个风城油田,开了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稠油资源规模开采的先河。
发现风城油田的“英雄钻井队”1981年12月19日,风城油田风3井完井。
1982年,时任石油工业部副部长李敬来到克拉玛依指导工作,专门考察了风3井,慰问了打出风3井的32878钻井队的全体员工。
李敬高兴地说:“同志们,以后在风城油田里,应该给你们树个碑。
”李敬回到北京后不久,32878钻井队被评为石油工业部“英雄钻井队”。
从1983年到1985年,新疆石油管理局又在风城油田相继部署了21口探井、试验井和评价井。
风303井和风302井于1983年12月8日和10日相继自喷原油,日产液量分别是50立方米和25立方米。
1984年,石油工业部开发司召开会议,研究特殊油藏的开发问题。
会议形成了《潜山及特殊油藏会议纪要》,其中,要求新疆石油管理局在风城地区选择风3井区作为开发试验。
勘探开发研究院马上编制了《风3井区二叠系开发试验方案》,采用边勘探边试验开发的模式进行方案实施。
1984年9月,位于风3井断裂上盘、风14井断块内的第一口开发试验井——风301A井在风城组3066—3072.8米的井段中,射穿油层6.8米后,用6毫米油嘴试产,井口被憋到了145个大气压,还居然获得了日产达120吨的原油。
至此乌尔禾至夏子街地区打出了第一口超百吨的高产井。
夏明生抱着孩子做方案1982年的夏天,新疆石油管理局局长张毅和副局长宋汉良带着人去北京,与其他油田的负责人一起,向石油工业部汇报1983年的工作安排。
宋汉良对辽河油田汇报的重油勘探开发内容产生了兴趣。
对于重油,张毅其实早就有所关注。
但在20世纪中叶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一重要资源,當时的新疆石油管理局领导提出了暂时控制开采稠油的措施,而国家有关部委也批准了这种“保护性开采措施”。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低电阻率油层研究董同武1 张廷山1 霍进2 黄世伟1 姜照勇1(11西南石油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 21新疆油田分公司重油开发公司)
摘 要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低电阻率油层特征,采用分析化验、测井、测试和生产资料以及对九区南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研究后认为,岩性偏细、泥质胶结、微孔、微裂缝的大量存在、粘土附加导电性、黄铁矿等骨架导电性、微幅度构造以及较高地层水矿化度都是引起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影响因素。关键词 油田 电阻率 油层物性 准噶尔盆地
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位于克拉玛依市东北45km处,九区重油开发区南部和东部,面积50km2;区域上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逆掩大断裂带上盘中生界超覆尖灭带上,是九区南齐古组油藏九5区向东南延伸的一部分(图1)。随着九区南齐古组J3q3稠油油藏滚动勘探开发步伐的加快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同时近期尝试性的打开电阻率相对较低的可疑层。经试油、试采结果表明,该区块低电阻层均产出不同量的油气(表1)。
图1 九区南工区位置图 表1统计了九区南8口取心井各层段生产情况,发现其中有5口井存在低阻油层段,表明该区发育低阻油层。低电阻率油层是一个相对概念,由于各油藏油气形成、运移、储存类型以及开发方式不同,各个低电阻率油田的电阻率值不同。如低电阻率油田,文留、商河西、利津、马岭油田的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电阻率分别为(017~215)8#m、(2~313)8#m、(316~6)8#m及(216~614)8#m,
而本区的电阻率是(13~28)8#m,其值远高于其它地方。随着九区南检230区块不断的滚动扩边,在原J3q3层油层下限标准(288#m)以下出
作者简介 董同武,男,1979年出生,西南石油学院硕士生;从事沉积相、储层研究。地址:(610215)目前四川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30#
地质研究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5年9月出版 现的油层,而且,这部分油层经试油、试采和一段时间的生产,具备着一定生产能力。因此,在九区南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将电阻值小于288#m的那部分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油层称为低电阻油层。低电阻油层井初期产量一般或略高,但是随着生产轮次增加,含水激增,单井产量相对于高阻层来说,要低一些,而且可以预测,这些井的累积产能和生产周期要差一些,但低阻油层段均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据11口井统计,平均日产液814,t平均日产油415,t初期含水4410%,这可作为该区地接替区块,进一步扩大了九区南的找油领域。表1 九区南八口取芯井低阻油层段与非低阻油层段统计表井号深度(m)层位层段划分951201951100951147九浅40J391J271九浅1895159388175~411J3q3-1411~416128J3q3-2350125~36812J3q3-1低阻油层段34616~353J3q3-1低阻油层段353~358J3q3-1358~36016J3q3-1低阻油层段36016~367J3q3-2低阻油层段367~382J3q3-232218~34418J3q3-1低阻油层段34418~35614J3q3-135614~36818J3q3-231114~318J3q3-1低阻油层段318~32618J3q3-2低阻油层段32618~33014J3q3-2313~330J3q3-1330~348J3q3-2低阻油层段26016~288J3q3-1288~29816J3q3-2294~29815J3q3-131517~32717J3q3-21 沉积特征克拉玛依油田九区南属九区边缘二级储量控制范围,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乌逆掩大断裂二级构造上盘中生界超覆尖灭带上。齐古组构造简单,底部构造形态为西北向东南倾的单斜构造(图2略),地层倾角4b~6b,在单斜的背景上,局部发育有微幅度的鼻状构造。J3q3-2层顶面构造与J3q3-1层顶面构造极为相似,表明J3q3层在沉积过程中较为稳定,地层继承性发育,构造对沉积的作用不明显。九区齐古组(J3q)稠油油藏砂体是在燕山运动大为减弱、构造运动与断裂基本定型的背景下,形成于盆地边缘斜坡上的一套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沉积厚度30m~60m,由东向西逐渐减薄。九区南辫状河流体系在纵向上具有稳定的多级次沉积旋回特征。整个齐古组为一个一级旋回,J3q3为一个完整的二级正旋回,内部可进一步细分为J3q3-1、J3q3-2两个三级正旋回,在每个三级正旋回的上部为稳定的泥岩沉积。J3q3-1层沉积期,坡降相对较小,距物源区较远,仅在检230井区发育有砂砾层和含砾不等粒砂岩,其它地区均以中细砂岩为主。综合分析认为,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沉积,可进一步分为分流主河道、分流浅河道、分流浅滩、河口砂坝、分流间洼地等沉积微相类型,主水流方向为北东向,自西向东依次发育为5条分流河道。J3q3-2层沉积期,河流主要发育在古44至951201井区之间,河流冲刷充填作用明显,水动能强烈,以砂砾岩,砂砾泥混杂岩性为主,系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可进一步细分为辫状主河道、辫状浅河道、心滩滩头、心滩滩尾、边滩、天然堤和泛滥平原相等微相类型。J3q3-1和J3q3-2之间普遍发育泥岩/脖子0隔层,厚度不稳定,一般310m~1010m,平均610m。该泥岩段是上下两个油层的一个隔层,由于九区南后期沉积的J3q3-1层河流冲刷充填作用强烈,在局部地区将该泥岩隔层冲刷掉,造成上下层连通。
2 储集层特征九区南齐古组J3q3层沉积相变快,岩性复杂,因而造成砂层在平面上变化较快,储层非均质性强。主要含油岩性为中细砂岩、含砾砂岩、粗砂岩、粉砂岩。岩石颗粒细)中粒,分选中)好,中等磨圆,平均胶结物含量10%。泥质胶结为主,钙质胶结次之,胶结程度疏松)中等。胶结类型大多属孔隙)接触式。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其次为粒间溶孔、粒内孔、胶结物内溶孔等。孔径37Lm~600Lm,根据毛管压力曲线及其特征值将储集层分为4类,前3类多分布于中、细砂岩中,为较好储层,第4类多分布于泥岩和砂质泥岩中,为较差储集层。根据8口取心井孔隙度和渗透率岩心分析样品统计分析,油层孔隙度一般为18%~36%,平均27%(图3);渗透率10@10-3Lm2~10000@10-3Lm2,平均1780@10-3Lm2(图4),#31#
第28卷 第3期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地质研究属高孔、高渗透储集层。
图3 J3q3-1层孔隙度分布直方图图4 J3q3-1渗透率分布直方图采用数理统计办法,作齐古组油层测井电阻率正态概率分布图(图5),最终确定齐古组电阻率下限标准为138#m。在以前的开发过程中,一直以288#m油层下限标准,所以将低于288#m,但具备一定产能的油层视为低电阻油层。
图5 九区南部齐古组RT概率累积曲线图分布区间3 低电阻油层影响因素分析311 岩性的影响通过岩电分析,并做大量的岩电关系图发现,电性对岩性的反映比较敏感,岩性越粗,电阻率越高。如砂砾岩层电阻率明显高于中细砂岩,岩性越细,电阻率越低。因而造成中细砂岩、粉细砂岩和泥质砂岩的油层电阻率值普遍偏低。九区东部新扩边井J3q3-1层岩性偏细,单层厚度变化快,砂层发育相对较差,泥质含量有所增加,以细粉砂和中细砂岩为主,主要以低阻率油层为特征。岩性是影响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因素。312 胶结物及胶结类型对地层电阻率的影响胶结物主要有泥质胶结和钙质胶结两种类型,从取心井岩电关系分析(表2)发现,钙质胶结层电阻率值明显高于泥质胶结层,而且随着胶结程度增强,电阻率值逐渐增大。在泥质胶结,胶结疏松
表2 部分井段胶结类型与电阻率分析井号深度(m)岩性特征电阻率Rt(8#m)
95117434616~34619灰白色钙质胶结致密粉砂岩高值尖峰
95110036812~36810浅灰色泥质粉砂岩、泥质胶结低阻特征Rt=1595110036018~36218黑色泥质粉砂岩、泥质胶结、岩芯呈半固结状低阻特征Rt=2095120140716~40619浅灰色粉砂岩,钙质胶结,油斑电阻小尖峰,峰值Rt=100
九浅4035113~35018灰白色钙质粉砂岩,岩性致密高电阻尖峰Rt=60检271305~30412灰白色钙质粉砂岩,胶结致密电阻呈峰状
#32#
地质研究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5年9月出版 的地层中,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较高,孔隙间的连通性好,含水饱和度高,容易产生低电阻油层。313 粘土附加导电性的影响粘土矿物以蠕虫状、散片状、书页状、不规则状高岭石为主,其次为不规则状、蜂窝状伊/蒙混层矿物,还有少量片状伊利石等自生矿物。伊利石、蒙脱石在该区含量很小,并不是低电阻率形成的主要因素,仅部分井(如951100井)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为主,且伊/蒙混层比高,微孔较发育,束缚水含量高,是低电阻率形成的主要因素。314 微孔、微裂缝的影响根据8口取心井的扫描电镜资料分析,可见长石表面或粒内淋漓溶蚀(图6),在胶结疏松的中细砂岩中发育微裂缝,长石碎屑普遍具有中度的泥化和轻微的绢化,泥质杂基呈星点状分布,致使束缚水含量增高,是该区低电阻率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图6 长石碎屑颗粒的溶蚀315 骨架导电性的影响从九浅40、九浅17等8口取心井岩心观察发现,本地区含油层段普遍含有黄铁矿(图7),呈集合体状态分布。在不整合面附近铁Ⅰ方解石呈斑点状分布(图8),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地层的导电性,导致油层的电阻率偏低。316 微幅度构造的影响在准噶尔盆地的演化过程中,西北缘构造活动主要为逆掩断裂,形成延伸250km的推覆构造体。推覆构造体大体可分为5个带:推覆体主部,前缘断裂带,下盘掩伏带(即推覆体主断裂下盘掩伏部分),超覆尖灭带(在推覆体主部之上被新地层超覆部分),前沿外围带(在推覆体之外)。九区南在上盘超覆尖灭带上,该带发育大量断层,且储集层为单斜构造,埋深浅,平均仅240m,油气沿
图7 粒间充填的黄铁矿晶体图8 不整合面附近铁Ⅰ方解石呈斑点状分布着克)乌断裂发生2次、3次运移,向上至推覆体上盘超覆尖灭带形成次生油藏时,地层压力小,地下水向下渗透,且非常活跃,轻质组分散失、水洗氧化以及剧烈的生物降解作用,最终生成稠油油藏,油气的驱替压力低,油气只能饱和于较大孔喉控制的孔隙空间,大量的小孔隙和微孔仍为地层水占据,油驱水置换程度低,含油饱和度偏低,地层水饱和度高。该区的生产动态特征也证明了这一点,九区南齐古组J3q3层稠油热采过程中,单井累计产液量高,工作天数短,累积产水量高。高地层水饱和度是该区低电阻率形成的最主要原因。317 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对分析产地层水的井进行水样分析统计发现,九区南J3q3层相对于九区J3q2层地层水矿化度偏高,平均Cl-含量245213mg/L,矿化度一般大于5000mg/L,平均609814mg/L,而且平面上受原油沉积环境差异的影响,分区性明显。在低电阻油层发育的地方,矿化度普遍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高矿化度分布区可能产生低电(下转第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