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亚迪的环境分析

比亚迪的环境分析

比亚迪的环境分析
比亚迪的环境分析

李辉营销1301班 20133276

关于比亚迪公司的战略环境分析

1、比亚迪的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政治环境:比亚迪主打省油、新能源汽车。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支持奖励其发展,比亚迪"三大绿色梦想"解决石油问题带来的全球环境污染和经济问题

例如:出台购买新能源补贴政策,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五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其中对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达6万元,深圳政府自己再加2万元补贴.这种汽车发展趋势是必然的。

经济环境:是指构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的经济政策。金融危机已过,经济开始复苏。人们更放心地消费,国家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放开对经济监管和激励出口贸易。另外,2008年9月27日,美国著名投资者“股神”沃伦·巴菲特的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附属公司中美能源控股公司宣布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比亚迪 2.25亿股股份,约占比亚迪本次配售后10%的股份,交易总金额约为18亿港元或相当于2.3亿美元。巴菲特投资代表了对比亚迪发展前景和品牌价值的认可。

技术环境:比亚迪设立中央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以及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高科技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以及产业和市场的研究等;拥有可以从硬件、软件以及测试等方面提供产品设计和项目管理的专业队伍,拥有多种产品的完全自主开发经验与数据积累,逐步形成了自身特色并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开发平台。强大的研发实力是比亚迪迅速发展的根本。有10000名工程师;在掌握双模电动汽车的世界只有三家:通用、丰田、比亚迪,但只有比亚迪投入生产阶段,它们两家还处于实验阶段和在电池上的技术优势等说明比亚迪在技术上有很大的竞争力。

社会文化环境:随着比亚迪汽车在上海与欧洲的葡萄牙、非洲的安哥拉、佛得角等国家和地区汽车贸易商正式签署汽车出口合作协议,这标志着比亚迪的海外战略开始全面推进,同时也面临着处理不同文化环境的问题、挑战。

2、比亚迪汽车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分析

①人力资源:1万名工程师,13万的操作人员。随着我国新劳动法的实施。《商业周刊》发布的2010年全球创新企业50强,比亚迪跻身创新企业50强第八

核心竞争力:先进的生产设备、国内领先的研发能力、技术消化与自主创新、低成本、人海战术、国内外对手所不及的销售服务体系等综合因素构成了比亚迪汽车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②公司管理与文化:公司进行效率、公平、激烈、制度的管理;坚持“平等、务实、激情、创新”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并始终坚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方针,尊重人,培养人,善待人。

③营销能力:经销商网点已经超过了1100家,逐步加大对二三线城市的布局,熟悉中国市场。在产品方面:主走中低端路线,减少与大的汽车公司相竞争;有多款的车型供消费者选择。

④新能源汽车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如奇瑞、吉利、丰田、通用等竞争企业还没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商业化生产。比亚迪在新能源方面走在前头,有先进入者优势。劣势(Weakness)分析

比亚迪虽在最近几年发展良好,但公司现在有迹象陷入战略不清晰,行业发展前景不确定,在2009年中,公司的手机部件和电池业务销售额分别为37%、10%,汽车占53%。公司的管理难度加大,虽电池等其他业务对新能源的开发有促进借鉴作用,但毕竟资金、精力有限,面对专业化很高的汽车企业的竞争是有一定的劣势。在研发方面的实力无法和国际企业相抗衡;在规模经济、市场份额和保有量仍有差距。

机会(Opportunity)分析

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在2015年惊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7月新能源汽车生产19307辆,销售16884辆,同比分别增长2.2倍和3.3倍。1-7月新能源汽车生产95530辆,销售89549辆,同比分别增长2.5倍和2.6倍。这种增长速度是在中国实施试点政策的大背景下取得的。也就是说,中国如果在2016年以后放松,甚至完全放开试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空间,很难想象的出来。在市场大发展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强者必然占据到最大的优势。那么,比亚迪呢?比亚迪的未来一定会因为今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坚持而收获颇丰。

威胁(Threats)分析

①竞争对手的威胁:首先越来越多的的国内自主品牌汽车如江淮汽车、长城汽车相继进入轿车生产领域并且也有一定的企业如奇瑞、吉利也开始设计并制造新能源汽车。在国外,丰田和通用汽车将新能源汽车作为以后的发展重点,都推出自己的插电式

电动车,并能做到大规模投入生产销售,这无疑是比亚迪未来最大也迫切需要解决的。国外政府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法规及税收优惠比国内更为齐全完善,因此国外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也将更为顺流。

②成本增长:随着铁矿石的涨价,汽车的制造成本面临着增加。并且现在的劳动力成本大幅增长以前的“人海战术”的低成本领先优势将逐步失去。

③比亚迪新能源专注电力,但有些汽车公司研究太阳能等新能源的汽车;替代品有其他汽车制造商如丰田、奇瑞所制造的新能源混合电力汽车。

④中国的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内外的汽车公司都有相对的采取降价销售和扩大对中国的销售,消费者的选择更加的多元化,意味着市场越来越倾向消费者市场,消费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更大。

3、比亚迪的产业环境分析(五力模型分析)

1)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轿车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不仅有政策上的限制,也有技术上、规模经济上等方面的制约。轿车行业还存在着一些行业技术政策限制,如国家要求重点发展符合国家安全、节能、排放法规及私人用车要求的经济型轿车;汽油发动机需要达到欧洲第三阶段或第四阶段排放控制水平;适度发展轿车柴油机发动机、单燃料燃气发动机及混合动力系统等,都可能对潜在进入者形成巨大的进入壁垒新能源的研发掀起了一场全球性的革命,各个国家、各大汽车厂商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产业化建设。电动汽车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引来很多企业跃跃欲试,其中,比亚迪双模电动汽车的问世就震惊了全球。但是其高壁垒使很多企业望而却步

2)替代品威胁

主要来自三方面。

1.轨道交通。进来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业,郑州,青岛,合肥,无锡,杭州等城市都在修建地铁。重庆、天津、武汉、长春、大连等城市已建立轻轨,很多城市也正加紧城市轻轨的建设步伐。

2.高铁。按照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新建高速铁路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加上其他新建铁路和既有线提速线路,中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将达到5万公里以上,连接所有省会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

3.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的进行,中国政府关于碳减排的承诺,将推动我国“低碳”汽车的加速发展。与之紧密相关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无疑成为行业竞争的制高点。这意味着

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示范规模和作用都将得到扩大。尤其是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将对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更多、更快地进入寻常百姓家起到推动作用。现在面临的困难是电动汽车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技术标准和配套设施仍然缺失。特别是电动汽车充电站如何建设,怎么发展,更是关系到未来电动汽车能不能顺利走进千家万户。

3)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汽车行业涉及很多技术和零部件材料在零部件技术开发方面,中国轿车企业在某些中低附加值方面具有相当强的开发能力;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技术开发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但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甚大。中国整体轿车开发能力,而且在合资企业的供应链中外方占着主动地位,行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零部件都有一定的私有技术,因而供应商有一定的议价能力。

而比亚迪的新能源电动动汽车的供应商包括电池、电动机、能量转换系统等,这些作为电动汽车的主要部件,其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就电池的供应角度来讲,研究发现,日本的锂电池供应商占有较大的优势地位,并已开始着手制定统一的锂电池规格、安全标准、充电方式。欧洲的汽车企业虽然在绿色节能环保方面非常激进,但他们在改进传统的发动机(如使其“小型化”,使用汽/柴油直喷技术等)方面,或者氢动力车方面,优势更为明显;

4)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①购买者主要通过其压价与要求提供较高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在汽车行业,其拥有大量的购买人群,尤其在中国,买车已经是每个家庭甚至是每个人都想要实现的事,已经形成了买方市场。

②且替代品太多,使得汽车行业也很难销售其产品。

③国家实施的节能环保等政策也阻碍了汽车行业的发展

④总之,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已经越来越强。

5)同业竞争者的竞争程度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常常表现在价格、广告、产品介绍、售后服务等方面,其竞争强度与许多因素有关。比亚迪行业现有竞争者有奇瑞、吉利、丰田、通用等制造新

能源汽车企业。

比亚迪介于稳定增长型与快速成长型之间的企业。因为有三个部门,并且电池部门在行业内有很强的竞争力,并且可以将其技术用于汽车,所以比亚迪有着相对于其他汽车制造商更好的成本优势。但因为其市值已经很大了,没有什么办法期待其多快速的成长。但因为根植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并且比亚迪的技术领先,并且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比亚迪的成长空间令人遐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