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OP 患者评估与再评估制度

AOP 患者评估与再评估制度

AOP 患者评估与再评估制度
AOP 患者评估与再评估制度

阳光融和医院

患者评估与再评估制度

文件编号06558 初审日期2016年2月28日制订单位JCI办公室批准日期年月日

文件类别生效日期年月日

初审人审核人批准人修订年限

页数

文件制/修订纪录表

版次日期总页数制/修订说明制定者

1.目的

确保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掌握患者的医疗与护理需求,制订出适合于患者的诊疗护理方案,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服务。

2.适用范围

全院医务人员。

3.权责

无。

4. 定义

患者评估:是指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手段,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经济条件、疾病严重程度等做综合评价,以指导下一步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5.标准

医务部、护理部、相关科室主任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地区相关规范及医院现状制订患者评估与再评估制度,并经过医院质量安全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培训教育全院医务人员。

每一位患者都要进行初始评估与再评估。

患者评估的范围包括::①门诊患者评估与再评估;②住院患者评估与再评估;③手术评估;④麻醉评估;⑤镇静评估与再评估;⑥麻醉恢复室评估;⑦营养评估与再评估;⑧疼痛评估与再评估;⑨功能评估与再评估;⑩心理评估与再评估;○11出院评估;○12濒临死亡的患者及家属根据他们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评估与再评估。

进行患者评估及病历书写资格的医务人员资质:

患者评估和病历书写人员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①取得相关专业执业资格如:取得注册执业医师或注册护士执照;②医院正式员工及被授权的外聘专家。医护人员必须负责对在其职责范围内管理的患者进行评估。

不具备上述资格的人员可以在有资格人员的监督下对患者进行评估,其所书写的医疗文件必须经有资格人员的审核和签名。在使用医院信息系统时,有资格人员的密码要妥善保管,所有员工工号一律设置为6位数以上密码,并且要妥善保管ukey,ukey 密码采用数字+字母组合的方式进行加密,保证密码安全。

特殊岗位医务人员评估及病历书写资格说明:

放射科、检验科、超声内镜科及其他辅助检查科室取得执业医师执照的医师具备

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的资格,达到医院要求的资质后有权对其检查检验的结果发

出书面报告,其检查检验结果报告单是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的重要依

据,也是病历中的重要内容。未取得执业医师执照的技术员不得单独对患者进行

临床评估及发出检查检验报告。

负责患者诊疗的医护人员和部门合作对患者评估资料进行分析和整合,确认最紧急或重要的治疗需要。

门诊患者评估

门诊患者的初次评估:是指患者就某一疾病初次就诊时的评估,分别由分诊护士和门诊接诊医师共同完成。

门诊患者初次评估内容包括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既往用药、正在用药、过敏史、

生命体征、疼痛评估、营养筛查、心理指导、社会经济、跌倒风险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初步诊断、处理与建议、交通需求。

门诊分诊护士评估内容:门诊患者首次在我院挂号就诊时,凭诊疗卡到分诊台,由门诊分诊护士记录就诊专家和日期,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对患者进行生命体

征、疼痛、营养、跌倒风险评估、社会经济、交通需求及心理指导并记录,

给予相关健康指导。

门诊接诊医师评估内容:门诊医师对所有就诊患者进行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既往用药、正在用药、过敏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初步诊断、处理与建议等

评估并记录,根据评估结果做出初步诊断,制定治疗和处理方案、随诊计划,

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并记录,医师签全名、工号、日期、时间(具体到分)。

如果患者拒绝进行评估,应告知患者一般知情同意内容,参照《患者知情权管理制度》执行。

门诊患者的再评估(复诊):是指患者就同一疾病的再次就诊时的评估。门诊患者每次挂号复诊、治疗时,医务人员都要对患者进行再评估。再评估内容包括:日期、时间、就诊科别、主诉、现病史、既往史、既往用药、正在用药、过敏史、生命体征、疼痛评估、营养筛查、康复需求、心理指导、社会经济、跌倒风险评估、体格检查、初次评估后的病情变化(症状、体征改变)、辅助检查结果及分析、诊断修正、处理与建议、健康教育、随诊计划、交通需求等,并根据具体情况记录在门诊病历上,并有签名、工号、日期、时间(具体到分)。

门诊手术患者评估:门诊护士对当日门诊手术患者进行生命体征评估,门诊手术医师及手术巡回护士对术前诊断、麻醉方式、手腕带、手术部位标识、过敏史、术野皮

肤准备、手术及有创检查操作知情同意书、手术知情同意书、有创操作检查单等

进行核查后记录签名。手术医师与门诊手术患者和/或家属签署《手术及有创检

查操作知情同意书》。手术结束后,手术医师在门诊病历中书写门诊手术小结,

包括:手术名称、参加手术医护人员名单、手术标本名称及送检处理情况、植入

物编码、手术并发症、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摘要、术后医嘱、术后宣教等,并

签名、工号、日期、时间(具体到分)。

住院患者评估与再评估

住院患者初次评估

评估内容:住院初次评估在8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的内容包括医疗评估和护理评估两大部分。

初次医疗评估的内容包括:按《入院记录》要求填写。初始医疗评估应能够确定患者的医疗需求,制订诊疗计划。对于患者病史的询问应当真实可靠,没

有遗漏。对患者的体格检查应全面、细致、描写准确,内容真实可靠。

初次护理评估按《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进行评估并记录。护理初始评估包括对每一位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经济、跌倒风险、营养、功能、专科评

估、护理需求、出院需求等的评估。初始护理评估应能够确定患者的护

理需求,患者一旦被评估确定为高危/疼痛/特殊人群/有营养问题者/跌

倒高风险患者/活动能力障碍或存在肢体瘫痪时,护士及时报告主管医

生。主管医师了解《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中的内容,签字确认。主管

医师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对患者进行进一步全面评估,对存在

异常高风险的患者应在24小时内请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会诊,由相关专

业人员完成相应的记录。相关专业人员完成相应的评估后要与主管医师

及护士进行沟通,并制订相应的诊疗计划。特殊人群评估见《特殊人群

患者评估单》,对于初筛为特殊人群的患者,要给予照顾、治疗。所有

评估结果及护理措施记录在相应的护理记录单中。

再入院患者的初次评估:所有再入院患者均须重新进行初次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医师、护士和负责治疗的相关人员共同参与,分析、整合患者的评估资料,并将相关信息作为制订诊疗计划的重要依据。

住院患者医疗再评估的内容:医师对住院患者的再评估记录在病程记录中,医疗再评估按《山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版)》要求进行。住院患者以下内

容有变化者须记录:症状、体征的变化,各项辅助检查结果的判断与分析,

判断治疗决策是否恰当,治疗方案对患者是否合适,治疗效果是否满意,患

者对治疗的反应如何,诊断是否需要修正,患者疼痛是否得到控制或改善,

病情发展变化情况,下一步治疗计划,与患者家属谈话内容,患者及家属对

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患者是否符合出院标准,患者康复情况等。

护士对住院患者的再评估记录在相应的护理病历中,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症状改善情况、护理效果等。

住院患者再评估频率

患者在行特殊检查及治疗前后各评估一次。危重患者、病情加重的患者须随时评估并记录。

急性期患者每天至少对患者进行一次评估,并在病历中有记录。

住院后前三天、转科后和手术后三天内的患者,每天至少对患者进行一次医疗评估,病情稳定后每三天评估一次,每次评估均应在病历中记录。再评估

频率由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护理再评估频率遵医嘱按分级护理标

准执行并记录。

危重患者至少每小时进行一次护理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至少每4小时进行一次护理评估,并在病历中记录评估结果;病情稳定后按遵医嘱并按照分

级护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记录。

如患者的医疗评估超过30天,必须进行再评估并记录阶段小结。

急诊紧急手术患者评估

急诊生命垂危患者的紧急手术在术前必须完成《危急手术术前小结》才可进入手术室,并在麻醉前由麻醉医师完成麻醉前评估,记录在《术前访视记录单》中。

在抢救过程中要随时与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口头沟通(遵照《医疗工作沟通管理制度》),不得因为书写评估或其他记录而延误患者的治疗和抢救。

急诊非紧急手术患者住院后按住院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评估进行。

上述—的所有患者术前必须有《手术通知单》,手术通知单必须有患者姓名、出生日期、性别、住院号、术前诊断、手术名称等。

住院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评估

住院手术患者在术前必须完成《首次病程记录》、《术前小结》才可进入手术室,并在麻醉前由麻醉医师完成麻醉前评估,记录在《术前访视记录单》中。

择期手术评估由主管医师在术前完成,一般要求在与患者及家属谈话前完成。

评估范围:所有住院择期手术的患者手术前均应进行术前评估,书写《术前小结》、《术前讨论记录》等内容。通过手术评估了解患者术前准备是否充分、术前检查是否

齐全,所有结果是否回报,是否适合手术。所有患者进行手术前必须有必要的检

验检查结果、手术计划和术前诊断。

手术患者麻醉评估与再评估

手术前麻醉评估:

评估范围:除局部浸润麻醉和表面麻醉外,所有的麻醉患者都要进行术前麻醉评估。

评估时间:择期手术患者的麻醉评估由麻醉医师至少在术前1天进行。麻醉医师要在麻醉谈话前完成,填写《术前访视记录单》,制订麻醉计划,填写好的表

格应存放在病历中。麻醉医师评估后,最终的麻醉方案由麻醉医师根据患者

情况及患者的意愿选择,手术组医师共同参与麻醉方案的制订。紧急手术患

者的麻醉评估由麻醉医师在手术室进行并记录。

麻醉诱导前再评估:手术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还应由实施麻醉的麻醉医师立即进行麻醉诱导前再评估,并在《麻醉记录单》中记录。

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的评估:

全麻、椎管内麻醉等手术过程中,由麻醉医师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至少每5分钟一次。

中深度镇静评估:

在手术室及手术室以外的部门如内镜检查室、介入治疗室、ICU等进行中深度镇静治疗前,应按《中深度镇静管理制度》要求对患者进行有关的评估和再评估。

麻醉恢复室评估:

手术患者术后是否进出麻醉恢复室观察由麻醉医师决定。进入麻醉恢复室患者由麻醉恢复室护士进行监护和评估,评估应在患者进入恢复室后立即进行,并在20分钟内完成评估。

患者进、出麻醉恢复室的时间应有记录,详见《麻醉恢复记录单》。

麻醉后访视:

麻醉后应进行术后随访,评估内容按《术后访视记录单》进行。麻醉医师对所有实施麻醉术后的患者在术后24小时内随访。对神经、呼吸、循环、消化和泌尿系统进行逐项观察和检查,遇有并发症,应协同主管手术医师处理,严重并发症要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由营养师进行营养专业评估

营养师有资格对全院范围内的患者进行营养专业内容的评估。临床医师对有营养评估需求的患者申请营养师进行会诊。经临床医师提出会诊申请后由营养师进行营养专

业评估,根据病情需要,营养师决定对患者进行营养再评估。营养师在收到邀请

后48小时内完成营养评估,制订营养治疗计划,由主管医师开出营养处方,进

行与营养治疗有关的健康教育,并记录在《健康教育计划单》中。同时营养师在

制订和实施营养治疗计划时要与主管医师进行沟通。有营养治疗需要的门诊患

者,由门诊医师按门诊会诊制度邀请营养师进行会诊。对患者的营养再评估由营

养师决定,不需要临床医师请会诊。

邀请营养师会诊的标准:由护士根据营养师制定的《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表》对每位患者进行简单的初筛评估。护士在评估过程中发现下列高风险因素时应该记录,

主管医师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邀请营养师进行进一步的营养评估。虽然护

士评估时有营养方面的高危因素存在,但医师认为患者不需要营养师的进一步评

估时,医师应在病历中有记录并有说明。

营养高风险因素:

较大手术前、后患者。

入院前30天内有较大手术史的患者。

禁食、禁水三天及以上的患者。

体重急剧下降的患者。

吞咽困难或咀嚼困难的患者。

肝、肾、心血管等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

疼痛评估

评估范围及人员:医务人员对所有患者,包括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进行过有创性诊疗操作后的患者都要进行疼痛评估并记录。

疼痛评估内容:疼痛的部位、程度、性质、规律、开始时间、持续时间、缓解和加重的因素、伴随症状、目前疼痛管理的方案和有效性、用药史。

护士对初筛发现≥3分的疼痛患者及时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门诊如果有7分以上疼痛患者应及时安排优先进行诊疗。

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在接到护士疼痛报告后要及时查看患者,做进一步评估,根据病情做相应的处理。

疼痛再评估:护理人员对所有疼痛患者都要进行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程度等内容的再评估,住院患者至出院为止,评估结果记录在《疼痛护理记录单》中。对疼

痛强度0-4分的患者,每天与生命体征同步测量,对疼痛强度5-7分的患者,

护士需4h评估1次;疼痛强度8-10分的患者护士需1h评估1次;对采取药

物止痛治疗的患者,静脉、肌注止痛药物后30分钟内、口服止痛药或物理治疗

后60分钟内对患者进行镇痛效果和副作用的评估并记录。

对于慢性癌痛及出院时仍有疼痛的患者,出院时要向其进行疼痛的病因预防、自我控制方法、休息、饮食、止痛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教育,并告知何时、什么情

况复诊。

评估工具(见附件2):应根据患者,选择适当的评估工具,如数字疼痛分级法(NRS)、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危重症患者使用CCPOT量表(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3岁及以下、昏迷、无法语言表达的患者使用FLACC量

表评分。

心理评估

对所有患者均应进行心理方面的初始评估及再评估,根据初始评估结果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心理专业评估。心理专业评估由心理医师进行。心理医师应在受到邀

请后72小时内完成评估,制订心理咨询或治疗计划。根据病情需要由心理医师

决定对患者进行心理专业再评估。相关的健康教育应记录在《健康教育计划单》

中。制订和实施心理咨询或治疗计划时心理医师要与主管医师及责任护士进行沟

通。

护士在评估患者过程中发现下列高危因素时应记录。主管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邀请心理医师进行进一步心理评估。如护士评估时有心理方面的高危因素存在,而主

管医师认为患者不需要进一步的心理评估时,应在病历中记录。高危因素如下:紧张

抑郁

焦虑

恐惧

术前焦虑、恐惧

临终前恐惧

慢性疼痛焦虑

有重大精神创伤史

有心理评估需求

有自杀倾向

其他需要专业人员给予干预的心理问题

出院评估

护士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填写《入院患者护理评估单》中的出院特殊需求评估,医师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中的出院计划。

住院期间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修改出院计划,并记录在病历中。并及时与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尽早安排出院健康教育。

患者出院前24小时由主管医生/值班医生、责任护士/值班护士安排出院,并填写《健康教育计划单》中出院指导。

医生按要求书写《出院记录》,《出院记录》一式两份,正本保留在住院病历内,副本交患者或家属。护士按要求书写出院记录,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中。

对濒临死亡的患者及家属的个性化评估与再评估

对濒临死亡的患者和患者家属要根据其确定的需求,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估和再评估

恶心和呼吸窘迫症状

缓解和加重身体症状的因素

当时症状处理和患者的反应

患者和家属的宗教信仰以及参加过任何宗教组织

患者和家属精神上压力或需求,如绝望、痛苦、有罪感或宽恕

患者和家属心理社会状况,如家庭关系、如在家庭提供护理服务时家庭环境是否适宜、应对机制以

及患者和家庭成员对疾病的反应

患者、家属或其他看护人员对生命支持或延缓期间的服务需求

需要另选其他诊疗场所或护理级别

幸存者风险因素,如家庭应对机制和病理性哀伤反应的可能性

根据评估结果为诊疗计划制订与实施提供指导,确定患者及家属的服务需求,如为家属提供哀伤辅导。如评估结果需要有专业心理医师介入,患者所在病区医务人员应

邀请心理医师为患者及家属提供进一步服务。

对患者及家属的个性化评估结果应在病历中进行记录(见《特殊人群患者评估单(临终

期患者)》)。

外来资料在患者评估中的应用:

医院允许患者使用通过JCI认证医院的临床资料,如非JCI认证医院,按照卫生部的规定,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验、影像检查结果可互认,但必须是近30天内的结果。医师要对院外辅助检查的时间、患者身份信息、检查日期、检查内容、检查结果等进行验证,并对结果的可信度进行评估,由于病情出现变化,或对外来资料的结果可靠性存在疑虑时,医师必须重新安排检查。符合资质的外院的影像资料在30天内的可以请医学影像科进行会诊,并根据会诊资料发出报告。

患者评估资料的利用:

《入院护理评估单》由护士完成后,责任医师必须认真及时查看,并在记录单上签名。相关专科医师会诊时也要求查看。医疗、护理小组应一起及时对每位患者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加以利用,确定患者的医疗和护理方面的需求。满足患者需求首先要考虑紧急需求,如疼痛的处理等。如果在满足患者需求遇到困难时,应及时请示科主任、护士长,必要时进行全科讨论分析。如果科内无法满足患者需求时,应及时请示医务部和护理部,医务部和护理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出计划和安排。病情告知及诊疗计划的参与详见《维护患者和家属权利制度》及《患者住院告知制度》

评估的记录及保存:

患者的所有评估都必须记录,所有评估的表格、记录均应保存病历中。

6.教育

医务部、护理部、JCI办公室对所有新进员工在上岗前进行患者评估与再评估制度的培训,对全院所有员工每年进行患者的评估与再评估制度培训一次。

7.监控措施

医务部、护理部、质管办等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对患者的评估与再评估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监控,不定期进行抽查,发现落实不到位的及时纠正,并定期反馈检查结果,作为质量改进监测指标及年终绩效考核依据。

8.相关文件

《病历书写规范》

《医疗工作沟通管理制度》

《中深度镇静管理制度》

《手术管理制度》

《疼痛管理制度》

《维护患者和家属权利制度》

《患者住院告知书》

9.参考文件

JCI第五版评审标准

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发[2006]32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0]108号)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

《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

《山东省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10.附件:

附件1:疼痛评估工具

附件2:疼痛评估流程

附件1:疼痛评估工具

①0-10数字疼痛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 NRS)

0-10数字疼痛量表:此方法0-10共11个点,表示从无痛到最痛(见图1),由患者根据自己的疼痛程度打分。此量表便于医务人员掌握,容易被患者理解,便于记录。目前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量表。但使用时个体随意性较大,尤其是在疼痛管理专业背景不强的环境中应用,有时会出现困难。

├——|——|——|——|——|——|——|——|——|——︳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无痛中度痛最痛

图1 0-10 疼痛量表

②Wong-Banker 面部表情量表

该方法1990年开始用于临床评估,是用6种面部表情从微笑、悲伤至痛苦得哭泣的图画来表达疼痛程度的,疼痛评估时要求患者选择一张最能表达其疼痛的脸谱(见图2)。这种评估方法简单、直观、形象易于掌握,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特别适用于急性疼痛者、老人、小儿、文化程度较低者、表达能力丧失者及认知功能障碍者。

无痛稍痛有点痛痛得较重非常痛最痛

图2 不同程度疼痛的面部表情

③FLACC评估量表

该方法使用于3岁及以下、昏迷、无法表达的患者疼痛的评估(见图3)。

项目

0分1分2分

面部表情无特殊表情或笑容偶尔面部扭曲或皱眉持续颤抖下巴,紧缩下颚,

紧皱眉头

腿部活动正常体位或放松状态不适,无法休息,肌肉或

神经紧张,肌体间断弯曲

/伸展踢或拉直腰,高张力,扩大肌体弯曲/伸展,发抖

体位安静平躺,正常体位,可

顺利移动急促不安,来回移动,紧

张,移动犹豫

卷曲或痉挛,来回摆动,头

部左右摆动,揉搓身体某部

哭闹不哭不闹呻吟或啜泣,偶尔哭泣,

叹息不断哭泣,尖叫或抽泣,呻吟

可安慰度平静的、满足的、放松、

不要求安慰可通过偶尔身体接触消

除焦虑,分散注意

安稳有困难

图3 FLACC评估量表④CCPOT(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评估量表该方法使用于急、危、重症患者的疼痛评估(见图4)。

面部表情0=放松的;无特殊面部表情

1=绷紧的;皱眉,眉毛低垂,眼眶紧或提肌收缩2=面部扭曲;所有以上面部表情伴眼睑紧闭

肢体运动0=没有活动

1=防卫状态;卷缩、缓慢

2=烦躁不安;牵拉管子,试图坐起,爬出来,碾转反侧

肌肉紧张程度0=松弛的;弯曲四肢时无阻力

1=紧张、僵硬;在弯曲四肢时有抵抗

2=非常紧张,僵硬;在弯曲四肢时剧烈抵抗

通气依从性或发出的声音辅助通气者拔管及有发出声音者0=与呼吸机没有抵抗,没有

警报

0=安静的,正常音调1=断断续续的警报,有咳嗽1=叹气,呻吟

2=抵抗呼吸机不同步,频繁

报警

2=哭泣,呼吸急促

活动时疼痛情

况0=提供护理时没有疼痛症状

1=拒绝活动、反抗普通活动

2=在进行基础护理或提供治疗时有疼痛表现(比如。面部扭曲,发出呻吟声,突然心率或血压出现波动)

图4 CCPOT评估量表

附件2:疼痛评估流程

门诊患者

8~10分

0~4分 住院患者 护士对患者进行选用恰当评分工具对每位患者进行疼痛评估 ≥3分即报告医师后,每天评估,与生命每4小时评估记疼痛 5~7分 分诊护士使用面部表情法或视觉模拟评分工具对每分诊按常规程优先诊治 疼痛>7分 是 否 每1小时 评估记录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范本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由于我院是以收治常见病、老年病、慢性病、康复患者为主的医疗护理机构,没有设置急诊科,人力资源、药品和设备等都不能满足特殊危急重症患者的急诊急救需求,为了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11版)》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范与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制定我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一、评估的类型包括门诊患者病情评估、复杂疑难重症和病危患者入院前评估、一般和普通急症患者入院后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 二、门诊患者病情评估: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严禁将本院不具备救治条件的复杂疑难及危重病患收入院。 三、收治患者入院必须是执业医师。收患者入院前要进行简单病例分型,决定患者入院采取哪种评估方式。 四、病例分型标准包括ABCD四型。 A型:一般病例—病种单一、病情稳定(包括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肿瘤患者)无其他合并症的一般住院病例。 B型:普通急症病例—需紧急处理但病种单纯、病情较稳定、无其他合并症的病例。 C型:复杂疑难病重病例—病种或病情复杂或具有合并症,病情较重、诊断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的病例。 D型:病危病例--病情复杂危重、有循环、呼吸、肝、肾、中枢神经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之一者,住院期间随时有生命危险的病例。

五、凡在患者入院前发现病危病例(D型),坚决拒绝入院,立即建议转往上级医院治疗。如有医师擅自收治D型病人入院,在入院后评估、再评估、主治医师查房、副主任医查房、护士交接班时发现,或被举报发现,将扣除收治医师当月全部绩效工资并暂停一个月处方权;如产生不良医疗事故,由收治医师承担一切法律后果。同时扣除住院医师和病房值班护士当月绩效。主治医师查房未发现,扣主治医当月绩效。副主任医师查房未发现,扣副主任医师当月绩效。护士长交接班时未发现,扣护士长当月绩绩。医务科接受举报未及时处理,扣医务科长当月绩效。以此类推,层层追责。 六、凡遇见复杂疑难病重病例申请入院,接诊医师首先建议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特殊情况需要收治C型患者入院时,接诊医师需要申请医务科、护理部派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共同对患者进行评估,填写《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三人以上签字确认,报医务科存档备查,保存至病人出院后2年。并将评估结果和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相关要求,结合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以《患者知情同意书》的方式告知患者、监护人或委托代理人,并履行签字同意手续后方可入院,并将评估情况计入首次病程记录。如发现医师擅自收治C型患者入院,处分参照D型处理。 七、一般病例(A型)和普通急症病例(B型)接诊医师可自行收治入院;住院医师必须8小时内完成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并将评估情况记入病程记录。评估内容见《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 八、病人入院后发生特殊情况,及时请示上级医师进行评估。评估后认为在本院疗效不肯定或不能治疗的,及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协商继续在本院或转院治疗。履行知情同意告知手续。

XX医院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 定义 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医技部门辅助检查等途径,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2 患者评估范围 包括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有创诊疗操作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期间病情发生变化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临近出院患者等。 3 执行人员及职责 3.1 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或是经医院授权的其它岗位卫生技术人 员。 3.2 执行人员职责: a 在科主任指导下,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在护 士长指导下,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查体、提出护理诊断、书写护理评估单和交 班报告。 b 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 行病情评估。 c 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d 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 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e 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 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4 评估资料的保存患者病情评估资料归入住院病历管理。管床医师应随时将评估结果告知 患者、代理人和(或)授权委托人,并在医患沟通书中双方签字为证。 5 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5.1 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5.2 包括评估项目、评估人及资质、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等。 5.3 入院时评估: a 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首诊医师对患者的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并填写《患者病情 评估表》。 b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体重、生命体征等一般情况。 c 从病情急、危、轻、重、缓、全身情况、心理状况等进行正确的评估,做出正 确的诊断,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d 若无法作出正确的评估,可请上级医师或相关医护人员作出再评估。 e 对危急重症患者必须在入院时立即完成评估,并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医疗文书。 5.4 住院患者再评估: 对于住院医师完成的病历,应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在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安全护理制度及程序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安全护理制度及程序 2014.10制定 1、制定危重、高危患者护理常规、操作规范及应急预案,并组织护理人员靴子培训, 提高业务能力,评估、预见及应急处理能力。 2、患者入院、手术后或病情变化后当日由责任护士根据《住院患者评估单》负责进 行高危风险评估。 3、评估分值≥15分着,每周最少评估一次,填写相关报表,告知家属签字,严格班 班交接。 4、责任护士、值班护士掌握危重及高危患者病情,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制度护 理计划,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5、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院管理组加强对危重、高危患者的质量监控和护理安全 管理,定期监控高危患者评估、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6、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分析讨论,对发生率高的科室,帮助查找原因,制定整 改措施,跟踪了解改进效果。 附:评估及安全管理程序 1、评估:根据患者病情认真填写《住院患者评估单》危重患者制定护理计划采取防范措施填写相关报表并严格交接班 2、安全护理管理:加强危重、高危患者巡视,严密观察病情认真落实护理措施 护士长、高姿护士指导、检查落实效果科护士长、院管理组、夜查房护士长加强监控管理月底汇总分析制定整改措施组织落实改进工作督导措施执行情况评价改进效果。 附:危重患者关键环节护理措施及工作流程 1、危重患者入院时,护士要评估了解危重患者病情,包括患者神志、皮肤、粘膜、 口腔、肢体等情况,备好抢救仪器和物品。 2、争取安置患者,对躁动,意识不清患者正确使用约束带并加用床档。 3、护士长协调、安排人力,必要时安排特护小组。 4、开放静脉通路2~3条,应用套管针,保持静脉通路通畅。 5、持续氧气吸入,保持气道通畅,患者行机械通气时,护士应密切注意临床观察指 标。 6、遵医嘱予以患者多参数监护,48~72h更换心电监护电极片一次,防止皮肤损伤, 根据病情设置报警、监护参数界值。 7、监测患者意识、面色、皮肤、末梢有无紫绀等。 8、根据病情及时留置尿管、胃管、观察引流物色、量、性质 9、严格执行各种操作,用药注意三查七对一注意,杜绝差错发生。 10、护士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特护患者至少每1h记录一次,如有明显变化随时记录。 11、详细标准记录出入量,按要求每8h小结,24h总结。 12、及时准确采集各种血、尿、便、痰及引流物标本并及时送检。 13、护士应给予患者心理护理,与患者交流、沟通,使之配合治疗。对丧失语言能力但一时清楚患者,如气管切开或行气管插管者,护士应使用文字或其他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14、病危患者病情及治疗观察要点,及时、准确地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并用书面、床头两种形式交接班。 关键环节工作流程: 评估患者病情安置患者开放静脉通路顺通气道监测、观察生命体征遵医嘱留置管道及时巡视做好基础护理及时准确记录护理记录做好交接班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特制定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一、目的: 保障患者从入院及出院全程诊疗中,能够得到医务人员客观科学的病情评估,医务人员能够依据评估结果做出及时科学的诊疗和护理计划。 二、评估的范围: 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门诊、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 三、评估重点环节: (一)门诊患者:综合评估门诊患者病情,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严禁将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安排在门诊观察。若医生判定患者需要住院治疗患者提出拒绝,必须履行知情告知可能面临的风险,应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 (二)对新入院患者进行首次病情评估,住院医师应对患者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

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三)首次上级医师查房应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并对住院医师的病情评估、诊疗方案的适宜性进行核准。 (四)手术患者手术、麻醉前的病情评估。 (五)住院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实施危重症抢救后。 (六)对应用新的诊疗技术的诊疗效果。 (七)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病情评估。对患者长期住院的原因进行评估。 (八)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对患者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评估。 (九)出院前病情评估。对患者现状、治疗效果、出院后注意事项等进行评估。 四、评估人及资质 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执业地点注册在本院的医护人员实施。 五、评估时限要求: 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4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2小时内完成,重症医学科患者应在30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对患者的病情评估除固定的时间环节外,必须根据病情变化采用定期或随时评估两种形式相结合,以保证患者安全。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完整版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 安全防范措施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

癌痛质控督导流程及要求内容

市癌症疼痛规化治疗质控 现场督导方法及要求 医院需准备的材料 ?准备文字汇报材料和幻灯汇报材料(时长不超过10分钟)。 ?准备相关文件资料。 ?准备涉及癌痛诊疗业务的病房2015年5月以后的癌痛患者终末病历10份,随机抽取检查。 ?准备涉及癌痛诊疗业务的病房癌痛患者运行病历10份,随机抽取检查。 ?准备癌痛患者门诊病历、处方,随机抽取检查。 现场督导流程 ?督导组组长介绍督导流程及参加督导的专家(5分钟) ?医院癌痛管理介绍(10分钟) ?专家现场查看资料、审核病历、访谈(1小时30分钟) ?专家汇总讨论,现场反馈(15分钟) ?督导结束 现场指出存在的问题、不反馈分数

督导容及标准(100分) 一、医院落实癌症疼痛诊疗质控情况(10分) (1) 组织机构(5分) (2) 制度建立(5分) 二、癌症疼痛规诊疗(70分) (1) 疼痛评估(20分) (2) 癌痛规化治疗(35分) (3) 专科会诊(5分) (4) 患者随访宣教(10分) 三、药剂管理(20分) (1) 药品配备(5分) (2) 处方管理(10分) (3) 人员参与(5分)

医院落实癌症疼痛诊疗质控情况 院是否成立以院领导牵头的癌症疼痛质控小组(5分) 检查方法:查阅文字资料,现场座谈会。 ?院领导牵头成立癌症疼痛诊疗质控小组,医务处(科)、护理部、药剂科、临床科室负责人共同参与,在院发文(3分)。 ?医院有癌症疼痛诊疗质控工作计划,医务处(科)组织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检查癌痛诊疗质控情况(2分)。 院是否建立癌症疼痛诊疗质控相关制度(5分) 检查方法:查阅文字资料,现场座谈会,抽查询问医生、护 士。 ?医务处(科)专人负责,建立癌症疼痛诊疗质控相关制度,在院发文(2分); ?癌症疼痛诊疗质控相关制度的具体措施有落实,抽查询问相关科室医生、护士(3分)。 审核分工—临床专家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医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三)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六)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七)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七、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 (一)初次评估: 1.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并记录,主要内容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与程序.pdf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一、通过对患者评估全面把握患者基本的现状和诊疗服务的需求,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诊疗方案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对患者进行评估是科室医师、护师的职责,是重要的质量管理监控环节,为制定诊疗方案和会诊、讨论提供支持。 三、患者评估是指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对患者的生理、社会、经济状况、病情严重程度、全身状况支持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估,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执行评估工作的医护人员具备在本院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 五、患者评估的内容见《住院病人风险评估表》,注意患者隐私保护,病人评估记录文件进入住院病历。 六、住院医生必须在8小时内完成对新入院患者的首次评估。 七、上级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治疗计划和个体需求,决定再评估的频率:对重危、抢救患者、诊断/治疗计划改变、出现药物/输血不良反应、患者是否能转院或出院,随时进行评估;对病情稳定的慢性患者至少4-5天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一、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实施。 二、科室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三、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四、科室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五、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特殊治疗前的评估、出院前评估。 六、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七、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八、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评估。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九、对需特殊治疗或特殊检查的病人,检查前进行风险、判断,要求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相关风险评估内容逐项评估,病程记录中予以记录,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十、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十一、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给予必 要的心理支援。

出院患者随访标准操作程序.doc1

出院患者随访标准操作程序(SOP) 患者随访是指医院对出院患者通过电话、短信、书信、电子邮件、上门访视等方式与出院后的患者取得联系,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康复情况、心理状态等,并有针对性的给予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康复的一种方法。出院患者随访工作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出现的开放式、延伸式的医疗服务形式,是医院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家庭的手段之一,本章节主要对一般出院患者、精神伤残出院患者的随访进行阐述。 一、出院患者随访目的 1.了解出院患者的康复情况、心理状态及需求,并及时、准确地给予健康指导或上门实施护理,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2.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频次,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 3.了解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及医院管理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促进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4.为临床科研提供统计数据。 二、出院患者随访管理制度 1.科室有患者随访标准操作流程。 2.随访护士:由有丰富临床经验、较强沟通能力的延续护理服务部护士或病房专职随访护士、责任护士承担。延续护理服务部或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监督随访质量。 3.随访时间:一般在患者出院后第二天开始,一般要求在两周以内,根据情况给予单次或定期随访。 4.随访方式:以电话、出院患者短信息随访软件系统互动、微信群互动、上门访视等形式进行。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要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需使用规范的随访用语、访问内容及程序。 5.随访内容: (1)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技术操作水平、医德医风、医疗价格、卫生环境、后勤服务、患者的意见与建议等。 (2)康复指导:询问患者的康复状况、饮食及活动况,根据不同的病种、不同的人群(如手术后患者、慢性病患者、癌痛患者、产妇与新生儿、精神残疾者等),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并回答相关疾病问题及健康咨询等。 6.建立随访登记,记录随访内容;同时随访人员定期将患者满意度、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分类反馈给相应的病区或部门,以便改进工作;同时上报主管部门、院领导,为医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医院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三、出院患者随访规程 (一)一般出院患者随访操作规程 1.获取随访患者资料。 (1)延续护理服务部护士随访:护士进人医院出院患者信息平台,筛选符合随访的目标入群患者,再进人相应病区工作平台,查看随访出院患者的病情记录、医嘱、住院费用等,了解患者住院治疗情况,确定随访的重点内容。必要时,在患者出院前到病房探望患者,向其主管医生、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情况以及存在的护理问题,确定居家护理要点。 (2)病房专职随访护士或者责任护士随访: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名山区中医医院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制度讨论稿

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制度(讨论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应对住院患者留置管路期间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评估,并采取预见性医疗护理措施。 一、定义及相关概念 (一)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 又称意外拔管(Accidental Extubation, AE),指任何意外发生的或被患者有意造成的拔管。其实质是指医护人员非计划范畴内的拔管,通常包含以下情况: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自行拔除的导管;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计划性拔管;因导管质量问题及导管堵塞等情况需要提前的拔管。 (二)导管分类 依据拔管对患者病情或预后影响程度可将导管分为高危导管和非高危导管。 1.高危导管:UEX发生后导致生命危险或病情加重的导管,如气管导管、胸引管、T 管、脑室引流管等;另外各专科由于疾病和手术的特殊性,可根据其特点列出专科高危导管,如胃和食道术后的胃管及鼻肠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尿管等。 2.非高危导管:UEX 发生后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或对病情影响不大的导管,如普通导尿管、普通胃管等。普通吸氧管、外周留置针不作为UEX评估范围。 二、评估工具及风险分级

利用各种工具预测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程度,能帮助护理人员有效识别非计划性拔管的风险。近年来,因病情需要在体内留置导管或多根导管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多,但临床上并无系统、科学的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结合山东省质控中心发布的指导意见及本院试用情况,推荐使用《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表》(见附件)进行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估。总分1~3 分为低风险;4~ 6 分为中风险;≥ 7 分为高风险。 三、评估与记录 (一)评估对象 1.新入或转入的留置管道的患者; 2.住院期间留置管道的患者。 (二)评估时机 1.新入或转入的留置管道患者,在入院评估单上“带管情况”一项,填写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风险评分。住院期间评分结果记录于风险评估表。 2.低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1 次;中风险患者每周至少评估2 次;高风险患者每班评估1 次,并放置“防脱管”警示标识。 3. 置管后、手术后、拔管后(非单一导管患者,包括计划性和非计划性拔管)需再次评估。 4.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自动列为高风险患者。 四、预防护理措施 (一)有效固定:各种导管均应妥善固定,连接处连接紧密,选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86232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卫生部要求) 患者病情评估讲义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11、手术前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术前主管医师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 12、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3、临床医生除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估,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估,全面衡量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有可能需要作心理辅导的患者进行必要的登记并作记录。 14、所有的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病情委托人,病人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病人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 15、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病情评估制度 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术前评估制度

术前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流程 为切实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我院特制定术前评估制度。要求所有手术科室对病人实施手术前进行术前评估。术前评估的目的是要充分了解手术病人所处的状态,对病人做出级别的判断和风险评估,使手术医师作好风险防范各项措施。 一、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主管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围手术期病人根据身体情况实行9分制评分法: 1、该疾病手术需要性分3级。①不手术将有生命危险者为3分;②严重痛苦影响生活者为2分;③一般功能欠缺者为1分;④手术毫无意义者为0分。 2、分析手术效用分3级。①术后彻底解决问题者为3分;②术后能基本解决问题者为2分;③术后解决问题不明显或会带来其它副作用者为1分;④根本无法解决问题者0分。 3、手术风险性分3级。①手术有把握,发生意外可能性不大为3分;②手术存在一般的危险性为2分;③手术风险性高,甚至有可能威胁生命为1分;④虽经手术但无成活者为0分。 评估的流程是科室主任组织科内全体医生,按着评估的标准对围手术期的病人进行初级评估。计算方法:总分9分为满分,综合评分5分以下要谨慎手术,其中任何一条0分者手术就列为禁忌(家属有强烈要求的因素不在内)。综合评分<5分,科室主任填写申请表,提交医教科。医教科组织医院评估小组进行二级术前评估。评估的分数低,证明病人的手术风险也越高。手术科室的医师根据分数,做到如实地向病人及病人的家属交待手术风险,使病人家属明白病人病情的凶险、手术的难度、手术达到的目的、手术成功率及所有的术后并发症、最容易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使病人家属的思路随着医师的思路考虑治疗的后果。交待病情时杜绝夸大病情或轻视病情的态度。

危重病人风险评估及安全措施

嵩明县人民医院护理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 安全防范措施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点防范,如成立护理风险小组,对与护理相关的各种风险种类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制定各种护理紧急风险预案。 2.制定完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制定各种护理质量关键流程及护理缺陷管理措施,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 (1)护理等级制度必须落实护理等级要求,危重患者 15min-30min巡视1次,对病情进展做到心中有数。 (2)急救室工作制度成立专人管理小组,包括急救物品管理、使用、保养、供应等,使急救室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加强护理操作训练,掌握多科业务知识及选进仪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应急能力及思考能力,成立专科技术操作培训组,危重抢救质量管理组、检查、督促与护患纠纷、投诉处理组,每周定期检查,对执行不到位的问题要晨会

精神科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工作,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 据国家卫计委、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组织 设院、科二级管理组织,即: (一)、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医务科、质控办,负责对科室患者病情评估进行监管与评价; (二)、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对科室内医务人员实施患者病情评估活动进行监管与评价。 二、管理要素 (一)、对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病情评估的履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 (二)、对医疗服务环节和全过程质量进行监管、督查和指导。 三、管理要求 (一)、评估责任主体:执业地点为我院的执业医师。 (二)、评估环节与目的:对所有住院患者诊疗过程的环节要素进行评估,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重点环节为: (1)入院前与出院后评估: ①人院前:病情评估一明确人院指征。 ②出院后:出院随访评估一决策追踪方法和诊疗变更(门诊随诊、电话随诊等)。(2)住院患者评估: ①住院过程中:精神状况检查、躯体情况评估、生命体征变化评估、营养状况评估、治疗依从性评估、疾病特点评估、风险评估、药物副反应评估。 ②风险评估:1)评估内容包括:擅自离院、危险性(冲动与暴力行为)、自杀、窒息、噎食、跌倒、坠床等风险评估及心理创伤史、物质使用史的评估筛查;2)评估时限:对新人院患者,人院当天完成评估;患者病情有需要时随时进行评估;一般情况,每周对住院患者评估一次;3)其他相关要求:医师应当及时将风险评估结果向患者、家属进行告知,并采取恰当的防范或干预措施;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

应当作为制定诊疗方案的依据;病历中应当有相应的工作记录。 ③精神康复治疗方面的评估:精神科住院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后,管床医生应及时评估患者接受精神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及时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计划(包括康复治疗的项目与日程),详细向患者及家属(监护人)充分说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康复治疗师应当及时对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记录在病历中。 ④患者出院时,管床医师应当对患者进行出院前病情全面评估和疗效评估,对患者、家属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 1)出院前病情评估内容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治疗依从性评估、危险性(冲动与暴力行为)、自杀、窒息、噎食、跌倒,坠床等风险评估、药物副反应评估、出院适宜性评估。 2)精神疾病疗效判断标准:根据患者精神症状缓解程度、自知力、社会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可将治疗效果划分为四级:①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对疾病能作出正确的批判和认识,社会功能恢复良好,能很好参加正常生活和学习。②显著进步: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对症病有一定认识和批判能力,但缺乏深刻分析;能参加一定的工作和学习,但社会功能未能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③好转:临床症状部分好转,但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和批判能力;能料理自己生活,能辅助性参与部分工作。④无变化:临床症状未动摇,对疾病毫无认识能力,并影响社会功能恢复,无法进行原来的工作和学习。 (三)、评估时限: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 8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特殊情况除外。 (1)平诊患者入院后或转科后评估应在 6小时内完成; (2)急诊患者入院后或转科后评估应在I小时内完成; (四)、评估记录:各项评估结果需随时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 者的诊疗活动。各项评估资料记录格式遵照《安徽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及时、客观、准确地记录到病历中。 (五)、病情评估的其他要求: (1)医师应当认真、及时、耐心、细致、全面地对接诊的每位住院患者应进行病情评估,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情况,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 (2)门诊医师对患者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指征,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患者进行门诊观察治疗,将不具备住院诊疗指征的、门诊观察治疗即可达到良好收效的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一、门急诊患者及住院患者在诊疗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门急诊患者,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 (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 (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病情评估记录贯穿于整个病程记录中。 (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 (三)手术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六)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七)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完成出院记录,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食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八)门急诊患者评估:综合评估门诊患者病情,准确掌握收住院标准,严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1]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1]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点防范,如成立护理风险小组,对与护理相关的各种风险种类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制定各种护理紧急风险预案。 2.制定完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制定各种护理质量关键流程及护理缺陷管理措施,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 (1)护理等级制度必须落实护理等级要求,危重患者 15min-30min巡视1次,对病情进展做到心中有数。 (2)急救室工作制度成立专人管理小组,包括急救物品管理、使用、保养、供应等,使急救室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加强护理操作训练,掌握多科业务知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