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还是真实活动盈余_省略_于我国2007年所得税改革的研究_李增福
- 格式:pdf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14
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作者:徐颖林艳杨伟明来源:《商业会计》2013年第11期摘要:会计盈余系统分为应计和经营性现金流量两个方面,那么从盈余管理的实施手段看,盈余管理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就目前的研究看来,主要围绕着应计盈余管理,而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研究较少,新会计准则施行后,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的实务中,单纯地研究应计盈余管理或者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较片面,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将应计盈余管理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相结合,探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状况。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盈余管理应计项目真实活动一、引言Sarbanes-Oxley Act(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02年实施以来,在公司治理、会计执业监管、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
该法案的实施对盈余管理的手段产生了重大影响,由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转换为更隐蔽、更不易计量的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在我国的会计准则改革过程中,在逐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形势下,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公司盈余管理方面也必然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文献回顾(一)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的定义(Dechow and Skinner,2000)是指通过对会计准则政策的选择来掩盖或扭曲企业真实经济表现,发生在管理者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营业绩为基础进行决策的利益关系人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
应计盈余管理理论上不改变公司价值,只是通过会计手法对各期的应计利润进行调整,长期看本期通过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增加的利润部分早晚会转回。
管理者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通常会利用如递延税款、坏账损失和资产减值估计等多种方式进行职业判断;另外还包括选择不同的会计方法,如折旧方法、成本分摊方法和研发费用资本化等。
(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定义先后由Schipper(1989),Healy & Wahlen(1999)提出,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构造真实交易活动或者控制交易具体发生时点来达成的盈余管理行为”,并且进一步提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具体操作手段,包括采用异常的减价促销和放宽信用条款、削减或延迟研究开发费用或管理费用等手段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无形资产降低了年度盈余的持续性吗?--来自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孙光国;郭睿【摘要】知识经济浪潮中,无形资产在企业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无形资产收益存在内在不确定性,可能会降低盈余质量。
本文从盈余持续性角度入手,以2007~2013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此进行检验。
研究发现,无形资产显著降低盈余的持续性。
本文的结论为企业创新决策提供借鉴,并为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等领域提供了思路。
%In the wave of knowledge economy, intangible assets are performing a growingly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companies. Since the returns associated with intangible assets are internally uncertain, earnings quality could possibly be jeopardized. Based on a sample of China’s A-listed firms from 2007 to 2013, this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influence exerted by intangible assets on earnings persistenc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earnings quality. In accordance to our research, intangible assets significantly damage earnings persistence, and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earning management factors. This paper provides a reference to companies’ innovation decisions, and could be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期刊名称】《预测》【年(卷),期】2016(035)002【总页数】7页(P43-49)【关键词】无形资产;企业创新;盈余持续性;财务报告质量【作者】孙光国;郭睿【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5;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大连 116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30盈余质量一直以来都是会计学界探讨的热点。
盈余管理方式研究综述[摘要] 盈余管理的方式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本文对盈余管理的这两种方式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盈余管理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盈余管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盈余管理一直是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中,会计盈余一般分为应计现金流量和经营性现金流量。
因此,从盈余管理方式看,盈余管理可以被分为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主要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公司的会计盈余进行调节。
这种方式通常指操控应计项目,这些应计项目不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而应计项目的回转性质使得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不会对企业的盈余总额产生影响,只会对各个会计期间的盈余分布产生作用。
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是指公司的管理层通过控制交易的发生时间,或者构造真实交易等方式,来调节公司盈余。
这种方式通常既会影响应计利润,也会改变公司各个报告期间的现金流量,不仅不会增加公司的价值,长期看来甚至会使公司的价值和利益受损。
然而,由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较为隐蔽,并且计量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大多数针对盈余管理的研究都集中于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关注还较少。
2 盈余管理方式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主要包括会计政策变更和操纵应计项目;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则主要指公司通过安排实际交易来操纵盈余的方式,如关联交易、资产销售等。
2.1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2.1.1会计政策变更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很多种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来进行选择。
例如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运用年限平均法可以降低折旧提高盈余,而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等加速折旧方法则会增加当期折旧以降低盈余。
然而,由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利用会计政策变更来调整盈余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同时,我国会计标准的改革经历了一个不断改进、逐步完善的过程,自愿性政策变更和强制性政策变更往往很难区分,对公司盈余的影响也更难确定。
一、引言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通过专业判断和交易计划以影响财务报告,并影响基于企业财务报告为依据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影响基于财务数据的相关契约的执行结果(Healy和Wahlen,1999)[1]。
盈余管理与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实证会计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管理者运用盈余管理手段影响企业的投资效率[2-3]。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也普遍认为,盈余管理会导致管理者的低效投资并影响企业的未来价值[4-5]。
但是,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应计盈余管理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6],而忽视了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事实上,盈余管理包括借助会计手段操纵企业利润、变动会计应计项目的应计盈余管理和通过调节企业真实经济活动来改变企业盈余的真实盈余管理(袁知柱等,2014)[7]。
事实上,在近期的研究中应计盈余管理已不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首要选择,多数公司更倾向于采用较为隐蔽、法律风险和审计风险更低(Ilia等,2013)[8],并且不违背会计准则的真实盈余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盈余管理目标(Chan等,2015)[9]。
而关注单一盈余管理方式并不能充分解释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后果[10-11]。
在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后,企业管理者更加倾向于选择隐蔽性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12-13]。
同时,伴随着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实施,中国上市公司更愿意选择法规监管力度低和争议少的真实盈余管理[14-15]。
因此,研究盈余管理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不能仅从应计盈余管理单一视角进行研究,而应选择两种盈余管理方式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不同盈余管理方式研究了盈余管理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均会导致企业进行过度投资。
但是,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的企业更加易于面临投资不足的困境。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盈余管盈余管理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基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袁巧超,陈翼然(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以2007—2018年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视角,并利用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盈余管理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
作者简介:瞿靛(1964—),男,四川达州人,大学学历,技师,从事水文测验及业务管理。
雷方亮(1974—),男,重庆武隆人,大学学历,高级工,从事水文测验及管理。
1坝下河段概况向家坝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宜宾县和云南省水富县交界的金沙江峡谷出口处,下距宜宾市33km,是金沙江下游河段四个梯级水电站的最后一级。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5.88万km 2,占金沙江流域面积约97%,控制了金沙江的主要暴雨区和产沙区。
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1440亿m 3,多年平均流量4570m 3/s;坝址地区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2.47亿t,多年平均含沙量1.72kg/m 3。
该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航运、灌溉、拦沙、防洪等综合效益。
水库正常蓄水位380m,相应库容49.77亿m 3,调节库容9.03亿m 3,具有季调节性能。
向家坝水电站装机容量600万kW,与溪洛渡联合运行时年发电量307.47亿kW ·h,保证出力200万kW。
坝下河段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半年受青藏高原南支西风环流影响,天气晴朗干燥,降雨稀少;夏半年受副热带西风和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为频繁,年内干、湿季的交替变化极其明显;年平均气温基本呈纬向分布,高纬度气温低,低纬度气温高,由于山势起伏不定,同一地区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明显,山势越高,气温越低。
测区为高山峡谷地带,山势陡峻,河谷深切,河道呈V 字形河谷,峰谷高差1000米以上,区间无较大支流入汇,向家坝下游河段为通航河道。
2来水来沙条件2.1水沙特征坝下河段来水来沙控制站为向家坝站。
向家坝水文站始建于2008年5月份,测验河段河道顺直,测流断面下游约1000m 为横江与金沙江汇合口,上游400m 和2000m 分别有金沙江大桥和向家坝水电站坝址。
向家坝水文站测验断面呈“U”型,河床为乱石覆沙和岩石组成,右岸为岩石堡坎,左岸为混凝土护坡。
岷江、横江中高水对断面有顶托现象。
向家坝水文站集水面积458800km 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行业视角》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
盈余管理是公司为了达到特定目标,通过调整财务报告数据以优化公司形象、满足市场期望或符合监管要求的行为。
本文旨在从行业视角出发,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理论及其实证研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1.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动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交易时机安排等手段,对报告盈余进行合理调整的行为。
其动机包括提高公司市场价值、满足投资者期望、维护公司声誉等。
2. 盈余管理的类型与手段盈余管理主要分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
应计盈余管理主要通过会计政策选择和应计项目的时间性调整来实现;而真实盈余管理则涉及改变公司的真实经济活动以达到调整报告盈余的目的。
三、行业视角下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1. 不同行业的盈余管理特点不同行业由于经营特点、市场竞争、政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盈余管理行为存在差异。
例如,高科技行业更倾向于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股票期权费用化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而传统制造业则更多采用应计项目的时间性调整。
2. 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文献综述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财务数据和市场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
3. 实证研究结果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某些行业竞争激烈,企业为了维持市场份额和公司形象,更倾向于进行盈余管理。
此外,我们还发现,某些行业的监管政策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了显著影响。
四、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及影响因素1. 经济后果盈余管理行为会对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市场反应和投资者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和投资者信心,但过度的盈余管理则可能导致财务报告失真、误导投资者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