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论贵州省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

姓名:成江

考点名称:大学

号:6

联系:

2016 年9月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责任书

本人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论文(设计)作者签名:成江

日期:2016年9月

目录

目录 ............................................................................................................................................. I 摘要 ........................................................................................................................................... I II Abstract ...................................................................................................................................... I V 前言 .. (1)

第一章农村基础教育基本理论概述 (2)

1.1 基础教育的涵2

1.1.1 国外对基础教育概念的界定 (2)

1.1.2国对基础教育概念的界定 (3)

1.2 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意义3

1.2.1 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

1.2.2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可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4)

1.2.3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4)

第二章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5)

2.1传统教育观念落后5

2.1.1教育观念具有功利性 (5)

2.1.2 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任然存在 (6)

2.2 学生辍学现象严重6

2.3 农村师资力量薄弱7

2.3.1老教师教学方式落后 (7)

2.3.2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7)

2.4 对教育投入不足8

2.4.1教育基础设施旧、缺失 (8)

2.4.2教育经费不足 (8)

2.5留守儿童教育不容乐观9

2.5.1家庭监护缺失 (9)

2.5.2学校重视不够 (9)

第三章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10)

3.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10)

3.1.1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们正确认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10)

3.1.2 加强部管理 (11)

3.2社会、家庭、学校形成合力,防治学生辍学11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12

3.3.1要严格把好教师入口关 (12)

3.3.2增加免费师生数量 (12)

3.3.3 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 (12)

3.4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13

3.4.1增加教育经费投入13

3.4.2拓宽教育融资渠道13

3.5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14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 (16)

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基础教育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非常突出的价值,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尤其是农村教育要实现统筹发展的今天,一定要从基础上提高水平,这就将基础教育提到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为了有效推动初级阶段教育的发展,为农村进步提供动力,本文首先介绍了基础教育的涵,阐述了农村发展与教育理论,并分析了发展农村基础的意义,本文认为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对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传统教育观念落后、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农村师资力量薄弱、对教育投入不足、留守儿童教育不容乐观这五个方面的问题。最后,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分别是:一是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二是要社会、家庭、学校形成合力,防治学生辍学;三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四是要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五是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解决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均衡,最终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实现和谐社会。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

A Research 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Rural Basic

Education in Guizhou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basic education, elaborated the theory of rur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based Guizhou,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basic educ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can contribute Guizhou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ural population in Guizhou, Guizhou can promote social harmony.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Guizhou Rural Basic Education Problems, mainly behind the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education, student dropouts serious, weak teachers in rural areas, lack of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education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these five areas is not optimistic issues. Finally, the presence of rural bas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in Guizhou, this paper propose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First, we must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education; the second is to the munity, family, school and concerted efforts to bat student dropout; third is to Strengthening of teachers,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 fourth is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improve school conditions; fifth is to strengthen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care, education and hope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measures can solve Guizhou Rural Basic Education Problems, Education for rural development in Guizhou, to achieve a balanced education, and ultimat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n Guizhou, to achieve a harmonious society.

Keywords:Rural,basic education,Guizhou Province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形式下,目前产生的农村教育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深化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保持着旺盛的势头,工业化、信息化等都表现出更大的活力,另一方面,生态、资源等限制带来的发展压力也不断凸显,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也变得日益紧迫,都决定了我国必须全面强化国民素质、实现创新人才,这已经是我国当前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奠基工程,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基础教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丰富,使得教育领域的投入快速提升,办学环境也变得更加优化,而且教育自身也因为改革变得更有效率,在办学质量上日益突破,在此基础上,我国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也都踏上了新的发展阶段,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但是,的基础教育还难以完全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和民众在教育方面不断增长的需要,尤其当前在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还存在这非常大的差距,农村区域在基础教育方面明显比城市区域薄弱,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还有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与其他地区相比,农村基础教育更需要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基础教育的涵,阐述了农村发展与教育理论,并分析了发展省农村基础的意义,针对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改变教育观念,增强师资力量,加强教育投入,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第一章农村基础教育基本理论概述

1.1 基础教育的涵

1.1.1 国外对基础教育概念的界定

根据《世界全民教育宣言》(1990)可知,“基础教育”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教育”,“每一个人的基本学习需要是一种多样化的需要,有生存的需要,也有强化自身能力的需要,是为了获取更好的生活条件,也是为了实现自我发展,还要,能够提高决策水平,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形成基本学习手段等和基本学习容等等。所以,基本教育无论是在围上还是在实现方式上,都会随着国家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时代的发展而相应存在差距”①。此种界定比较模糊。

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事过多种社会职业,包括教师、记者、顾问等,涉及多个领域。长期担任美国政府部门的经济顾问,英国中间技术发展公司也是他一手创立的,这使得舒马赫对农村地区教育问题都有着比较透彻的认识。首先,他指明在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的人口都聚集在农村,因而,其发展的症结主要表现为农村问题和如何充分调动农村生活活跃性的问题。接着开始分析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农村地区农民失业和地区发展不足。他说:我相信,在造成一个地方贫困的诸多原因中,譬如天然财富的稀缺、资金紧或者基础性结构缺乏等非精神因素完全是排在次要地位的。导致极端贫穷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存在于精神层面上。继而,他说明了重视和加强农村地区教育发展对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他个人认为,对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

①府新小学.世界全民教育宣言1990[EB/OL].http:

//fxxx.rcjy../jyky/ShowArticle.asp?ArticleID=6590.2011-9-15:

应当加强在精神层面的援助,相对于物质方面援助而言,精神层面的赠与则更为重要。他说,仅有钱并不能完全实现发展农村的目的,失误的政策不会因为有钱而变得正确,而如果政策是正确的,钱也就不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因而,在精神层面的援助远好于馈赠物质。除此此外,由于教育发展过程具有渐进性,他论证出出农村发展过程同样具有渐进性,并从个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和教育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两个角度来阐述农村教育的意义②。

1.1.2国对基础教育概念的界定

我国学者对基础教育的概念的看法并不统一,不过也形成了一些典型意义的思想和观点,其中:桂生对于这一概念主要理解为“在未成年期这一重要阶段,为一生的历程构建最为基础的教育”③;经柏龙,罗岩则主要定位为“从广义层面来看,包括了每一个阶段的基础环节的教育活动。从狭义层面来看,是指国家对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阶段的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中、小学阶段。”④

1.2 发展农村基础教育的意义

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意义更加重大。

1.2.1 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要解决的农村发展问题,必须从农村基础教育抓起。在农村区域加强基础教育建设,能够有效帮助农村地区的科技创新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解放当地的生产力,使得当地的综合发展水平明显得到提升,只有这样,的“三农问题”才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城乡之间的差距才会不断缩小,从而实现非常关键的战略价值。通过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

②郝振君,李晓红.舒马赫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与教育理论述评[J].XX师X学院学报,2007(4)

③陈桂生.“基础教育”辨析[J].XX教育科研,2002(4):23.

④经柏龙,罗岩.基础教育若干问题探索与思考[M].XX:XX人民,2006:12.

使得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在本地就可以得到现代人才的支持,使得原来缺乏人才而无法运营一些较高技术的农村产业,也可以开始在当地运营,能够较好地推动农村经济更加繁荣。同时,教育水平的提高,也可以使得原先的农村经济得到技术改造,例如养殖技术的提高等,增加农村经济的附加值。

1.2.2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可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通过推进基础教育的进步和发挥作用,还能够明显增进当地农村人口的知识文化结构,是在农村区域实现“全民教育”目标的重要工作容。利用这一层次的教育价值的落实,使得当地的农村劳动者拥有更强的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可以更好地掌握现代发展技术和管理思路,成为现代优秀的农村劳动者,从而在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积极有效,进而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也在广大的农民群体的日常生活得到全面体现。另外,提供更高水平的基础教育,对于农民这一社会群体来说,也是分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基本方式和要求。通过基础教育的发展,让广大的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提升,能够更好地分享文明建设成果,同时,也可以具有更强的文化建设能力,让农村文明建设形成新的突破。

1.2.3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

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组成之一,是让广大农民群众也享有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重要发展任务。只有在农村基础教育上达到了更高水平,缩短和城市基础教育之间的差距,才能够有效地推动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为和谐社会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人民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基础教育和城市的差距减少,进一步推动了农村和城市的统筹发

展。同时,基础教育的提高,也使得现代文明水平更高,从而使得农村变得更加和谐有序、邻里相亲,为建设新农村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第二章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传统教育观念落后

2.1.1教育观念具有功利性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农村教师整体水平比较低,农村在教育上的水平一直较为低下。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由于缺少社会关系就业更难,严重影响农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家长观念较为落后,对于短期经济利益更加注重,而不愿意想得太远。所以这些人一般都认为花费了太多的钱和时间,让学生去学习,远不如让子女在达到一定年龄后就尽快外出打工获得的利益,这种缺乏教育投资长远眼光的做法非常普遍,也就决定了“读书”往往抵不过直接赚钱的其他生活方式,从而被抛弃,这就让基础教育失去了基础。

举例来说,省六盘水市有一名叫做花花(化名)的学生经过了刻苦学生,终于被省重点大学录取,可以幸运地走上改变人生的学习之路,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父亲虽然有钱却拒绝让女儿读大学。在他的心里算了一笔账,大学所有的费用怎么样也要8万多,而女儿不去上大学,而且换成到自己打工的地方也去打一份工,那么这几年的时间里可以赚取8万,所以在读大学和打工两条路上,有着16万的差距。而且16万用来做其他的投资,还可以得到更多的钱。而且他还认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就是读完了大学,有可能连打工的工资都挣不到。基于这种想法,这位父亲要求女儿放弃读大学的

机会就显得并不是那么突兀了。

2.1.2 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任然存在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在长期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传统文化中的男女不平等等思想因素的作祟下,农村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在一些农村学校中,可以清晰的看到女生的数量明显少于男生,往往一个班的学生女生只有数名。干沟小学教务主任吕开品颇为无奈告诉笔者:“现在孩子上学几乎没什么花费,可是部分家长还是认为孩子不要上学,认为女孩子必然嫁人,所以不需要读书,男孩子打工就可以生活,也不需要。”

2.2 学生辍学现象严重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民有着很多打工的机会,而且经济增长带来的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更是让农民群众能够在打工中获取更多的收入,因此,农村家庭更多地看到没有什么文化的周围邻居或同村的熟人,依然可以获得足够的财富收入,因为利益而产生的推动作用,造成了很多农村孩子都急功近利,弃学经商、出外打工者不乏其人。据省县的中三合镇中学校长反映:该校初一、初二学生缀学现象较少,一到初三,问题便严重起来,4个班级一下子可能减少成3个班,甚至更少。农村学校学生流失严重的另一原因是农村学生大量地流向县城学校。目前,这种现象在农村十分普遍。比如省县铁厂镇铁厂中学,现在学生只有300多人,但转向县城就读的就有60多人,本乡小学生在县城就读的也为数不少。

2.3 农村师资力量薄弱

2.3.1老教师教学方式落后

在农村从事中小学教育的人员,现阶段这些教师的年龄都相对较高,基本上以中老年为主,而且年龄结构上的这种不利状况,还因为年龄相对较大的教师在学历上一般却较低的实现而变得更加严重。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中,超过70%的教师学历只有高中,甚至于只有初中学历的民办教师,虽然这些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锻炼或通过一些培训进修渠道提高了基本教学素质,能够基本上承担一些简单的教学任务,但是缺乏全面的师教育熏,决定了该类教师虽然用教学经验来替代教学专业性,可是仍然有着太多的缺陷。在掌握的教育方式上过于单一,用于教育实践的方法和手段也较为落后,无法有效地满足现代教育目标的落实,尤其是农村信息不够畅通的现实特点,进一步导致这类教师在教育观念上难以跟随新的发展趋势,不能形成良好的现代化教育能力,“一支粉笔,一嘴、一本书”的原始教学方式还普遍地存在于这些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里,难以和城市的教学方式相匹敌⑤。

2.3.2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

对于农村教育中当前新进的年轻教师来说,在教学能力上的不足,并且缺乏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使得他们在农村基础教育中暂时还起不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农村教育环境相对宽松,一些年轻教师进入后一半并没有太多的压力,缺少竞争推动的他们,很少愿意继续学习和强化自身的教学水平,往往只是采取应付的态度对待日常教学活动,更谈不上引导学生们在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另外部分相对优秀的年轻教师不安心在农村教学岗位上坚持工作,一般会寻找机会走出农村教学领域。因此,年轻教师无法⑤李雪雷.关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思考[J].XX青年,2014(4)

有效承托起农村基础教育提升的重任,也导致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师资支撑不力。

笔者在钟山小学实地调研时了解到,该校19位教职工中,有5位教师接近退休年龄或身体不好,这批教师退休后如何填补空缺成了校长最头疼的问题。

2.4 对教育投入不足

2.4.1教育基础设施旧、缺失

农村中小学在教学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上明显落后,一般来说教学设备都是很老旧的物品,长期得不到更新。各级政府以往都将更多地教育资源投入到城镇的中心小学,而边远地区一般难以获取同等的对待。在过往较长的历史阶段,一直处于教育资源配置边缘的农村教育必然和城镇地区在硬件配置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缺口。在农村教育中,普遍存在破旧的教室,甚至可以算是危房的教室中,只有很少一些落后的教学器材,有些地方练显微镜、酒精灯这类最为基本、最为简单的教学仪器都缺少,更不要说微机室、语音室这类现代功能性的教育配置。学生不只是缺少课堂学习的设施和设备,而且在体育运动方面必需的操场等设施也基本上没有,几乎无法体现现代全面教育的基本思想。

2.4.2教育经费不足

对于当前农村教育配置不足的问题,要加以改变就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仪器设备的更新,都需要大量的教育投入。而事实上农村学校在经费上严重不足,极限制了教学环境的优化可能,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很难得到改善。之所以陷入这种困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于在这方面的资源投入达不到标准,财政支付的规模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难以匹配。

以笔者调研的三穗县为例,三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县级财力有限,教育投入更多

地依赖于国家和上级支持。该县2013年财政总收入完成4.24亿元,其在基础教育领域投入为6210万元,而该县一年所发的财政工资就接近2亿元,对比来看,该县财政在基础教育上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显然,单单靠县级财政三穗县无法保障该县基础教育的健康运行发展。县级财政困难投入不足经常性无奈地被当地政府及教育部门领导提及。

2.5留守儿童教育不容乐观

2.5.1家庭监护缺失

随着经济流动性的增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也和全国其他区域一样,离开乡土到城市里去寻找更好的谋生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很难将孩子一起带到工作的城市里,所以,在当地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也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些孩子们通常情况下只能跟随爷爷辈的亲人生活,或得到其他亲戚的庇护。因此,这类儿童一般都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在心理出现问题或情绪产生波动的过程中,得不到父母的正确指引和保护。所以一旦在学习、生活和个性上出现了偏离的状况,就很难扭转,从而对农村基础教育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2.5.2学校重视不够

留守儿童和一般儿童最大的不同就是得不到充分的家庭监护,这种状况需要当地的教育发挥作用,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而对于这些教育力量来说,无疑进一步增加了负担。尤其是现阶段在办学环境、教育力量等方面上都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的状况下,维持基本的教育功能都已经很难,更不要说给这些特殊学生群体更多的照顾。也就是说,农村教育自身的运转和发展都很困难,没有能力为这类学生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长此下去,这些问题会导致留守儿童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成绩不断下降,

最终导致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2012年11月16日,市男孩取暖致死,让社会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农村教育和儿童成长的问题上。早早夭折的5个男孩,年龄最小的仅仅9岁,让人在扼腕痛惜之余,也对当地的失学儿童的问题敲响了警钟。2014年4月21日,老师性侵女生的事件被曝光后,丑陋的老师罪行让人极为愤慨,12名最小才8岁的花季少女遭到过早的摧残,让人谴责禽兽老师的同时,也对这些大多是留守儿童的被害者的未来成长感到担忧,家长常年在外打工。这些留守儿童受伤害的案例的频发,家庭、学校都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是无论追求谁的责任,儿童创伤的心灵却可能永远也无法恢复。

第三章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3.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3.1.1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们正确认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在的农村还存在一些落后的教育观念和不良思潮。例如:农村缺少健康的娱乐活动,赌博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学生的家长一有空闲,就聚在一起打牌。还有一些学生家长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经常烧香拜佛。由于就业压力大,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导致一些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视。这些落后的思想观念,必然会影响学生,使其在学校所学与现实产生冲突,阻碍了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反而使学生接受了一些不良思想,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行为。对于农村家庭中存在的落后教育观念以及对教育缺乏的正确认识,政府可以在农村开展相关的宣传工作,可以对学生家长进行说服教育,使家长们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此外,政府和学校要重视农村

学生的思想教育,对于问题较严重的学生给于特别的帮助和辅导,使其形成良好的观念。

3.1.2 加强部管理

加强学校的部管理。当前由于受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以及教育投入资金多等原因的限制,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上学失去兴趣,许多初中生在学习一年后他们就会选择退学,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极为普遍,因此作为教育管理者要从学校的部管理层次入手,通过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根据不同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帮助,比如一些生活困难的学生他们因为高额的教育费用他们不得不退学,对此学校管理者要给予其一定的经济补助,帮助其上学,而对于一些因为逆反心理不愿意上学的学生,学校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认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学校管理者也要加强对学校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通过强力的硬件设施对学生的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力,因为初中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还不高,必要的时候需要学校的硬性规定给予约束。

3.2社会、家庭、学校形成合力,防治学生辍学

解决农村中小学生流失问题,单靠哪一个部门是无能为力的,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社会、家庭、学校协调一致,一起努力加强劝学的效果。为了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当前需要积极保证《义务教育法》在农村教育中得到切实推行。作为主导力量的政府教育部门来说,尤其要强化农村办学理念,将国家的基本教育方针推行到农村区域,为农村教育提供更多的空间,避免农村教育陷入升学率至上的怪圈里。对于学校来说,要积极在学生中间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引导所谓的差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增强信心。同时要积极调解教育容,应配合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步伐,在农村基础教育中要适当地增添劳动技术培训的容,为学生们强化

经济适应能力提供帮助。对处于教育实践最前沿的农村教师来说,要在防止学生从农村基础教育中流失的工作中发挥基本职责,需要在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指导下认真做好这项教育任务。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3.3.1要严格把好教师入口关

梳理和明确编制的情况下,确定需要增添的师资力量的专业等资格,采取公开招考的方式,主要面向师类毕业生引入先进人才到农村空编学校充实教学力量,提升队伍水平。可以设立适当的特岗教师的进入标准,将适聘基本条件提升到正规院校的全日制师本科毕业生,并尽量争取当地政策和财政等支持,利用更多优惠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前往农村教育第一线工作,充实和升级偏远农村区域的基础教育力量。

3.3.2增加免费师生数量

应当在争取国家提高贫困地区免费师生招生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申请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师类免费教育的权限,以便能够在依托当地的省级师院校等师资培养力量,将农村本地人才积极转换为教育力量。为此,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转型发展的支持,以便能够通过的教育培养机制的跟新进步,为地方院校开展上述招生过程中赋予必要的自主权限。在此基础上,的各类师教育机构应当积极寻找地区合作等新的途径,共同推动免费生和农村教师专项培育制度的形成和实施,为基础教育输送足够的人才支持。

3.3.3 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

要使得农村基础教育中的师资力量不但被吸引进入,而且还要留得住这些教师力量,此外,还应当为他们干得好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为此,立足于政府财政实力,适

当增加农村教师的工资和待遇。基于过去采取的大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浮动一级工资等专项待遇,可以增加其他类型的优惠,例如可以为青年教师提供房屋别贴等方式,让农村教师在基础教育中能够安心工作,对未来发展有信心,从而切实改变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为农村基础教育的升级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4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3.4.1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一定要扩充资金的投入量,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才有基础动力。应当保证教师收入和学生的人均公用经费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不断增加。也就是说,现阶段要为农村基础教育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首先就需要各级政府提高认识,体现政府在农村基础教育经费工作中的主导地位,适度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同时,要严格保证教育资金的独立性,坚决制止该类经费的投入和运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挤占、截留、挪用等不法行为,利用日益健全的管理、使用流程和制度,保证教育专项资金的投向真正服务于农村中小学学校的设施设备增补更新、教师的待遇保证等农村基础教育建设。

3.4.2拓宽教育融资渠道

要全面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进步,如果仅仅依靠公办力量,难以为继,必须积极推动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利用社会资源充实农村教育实力。积极拓展社会渠道为经费提供更多的支持,推动外部潜在的教育资源转化成为农村教育力量,逐步从基本上依靠政府投资发展成为多元投入体制,为保证投入的充分提供基础。在农村基础教育方面为此需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和手段的调节作用,来达到利用社会资源加强自身发展的目的。首先,设立以农村基础教育为投向的专项教育集资,以及扶持和引导公益性教育基金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