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高考政治必考十大热点事件

2018高考政治必考十大热点事件

2018高考政治必考十大热点事件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1、“十三五”规划纲要的制定与通过

【热点概述】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制定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经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通过。为了编制好“十三五”规划纲要,2015年12月15日,中国政府网发起“汇众智,编规划”活动,由国务院牵头,就“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广泛征求民意。

【命题预测】(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党、政府、人大在“十三五”规划制定过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分析通过网络征求民意对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意义。更多关于高考政治的资讯请点击:

【答题要点】(1)①党提出“十三五”规划建议,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②政府履行职能,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制定出符合国情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

③全国人大行使决定权,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

(2)互联网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便捷的途径,通过网络征求民意,有利于拓宽民主渠道,提高公民参政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决策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2、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小康

【热点概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命题预测】(1)运用政党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的依据。

(2)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理念上是怎样做到与时俱进的。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实现制度创新提几点建议。

【答题要点】(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为决胜全面小康提供方向保证。

②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决胜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奠定群众基础。

(2)①根据国内外发展趋势提出发展新理念,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提出新的发展理念,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结合。

③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3)①实现制度创新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实践。

②继承优秀传统,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制度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3、铭记历史: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热点概述】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并举行盛大阅兵仪式。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命题预测】(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的重要意义。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的知识,分析为什么要铭记历史启示的伟大真理。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调整人口政策,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需要。

(3)①政府应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使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增加生养两孩的物质基础。

②政府应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5、用“加减乘除”法推进供给侧改革

【热点概述】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意味着我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即从过去片面强调需求侧刺激转变到需求侧与供给侧并重,更加重视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上来,并将引发宏观调控的相应调整。供给侧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市场协调配合,同时做好“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

【命题预测】(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供给侧改革的依据。

(2)从政府职能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供给侧改革中该如何作为。

(3)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宏观调控从过去片面强调需求侧刺激转变到需求侧与供给侧并重,更加重视供给侧改革思路的正确性。

【答题要点】(1)①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消费的升级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

②供给侧改革有利于促进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2)①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中高端产品的生产。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技术创新。

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时淘汰落后产能,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3)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坚持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宏观调控要需求侧与供给侧并重。

②需求侧与供给侧并重,更加重视供给侧改革,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6、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热点概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不让任何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中掉队,确保全部贫困县和贫困群众2020年前脱贫,中央吹响了最后的攻坚冲锋。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以区域开发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已不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精准扶贫,并把民族地区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扶贫工作有着深入思考,对贫困群众有着真挚感情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考察和讲话中不仅反复强调“精准”的重要性,而且指出,“扶贫必扶智、阻止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命题预测】(1)运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我国是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对民族地区实施精准扶贫的意义。

(3)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为什么“扶贫必扶智”。

【答题要点】(1)①把握不同事物的矛盾,针对不同环境和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做到精准扶贫。

②把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不同矛盾。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农村扶贫的主要方式由以区域开发为重点转向精准扶贫。

③把握复杂事物中不同矛盾的主次地位,重点做好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

(2)①有利于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有利于民族地区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体现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③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调动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④有利于践行党和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扶智”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

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发展教育能够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帮助他们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7、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热点概述】2015年“创客”一词进入人们的生活,随着国家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今“创客之火,正在燎原”。一年来,国务院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多次出台政策,部署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90项行政审批项目。2016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力度,持续为企业松绑减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

【命题预测】(1)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创客之火,正在燎原”的市场因素。

(2)联系《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中央、政府应如何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清障搭台。

(3)从哲学角度,谈谈学校应如何开展创新创业人才方面的教育。

【答题要点】(1)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个人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参加者。

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互联网社区成为创客生产要素集聚地、销售渠道,共享科技、信息等资源的场所。

③价值规律(价格供求竞争机制)促使创客们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创造出更多的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2)①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要审时度势,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提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好宏观决策的顶层设计。

②政府切实履行好经济和社会建设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激发社会创造活力。

(3)①帮助学生树立创新精神。

②培养学生实践意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③教育学生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8、简政放权与政务公开

【热点概述】简政放权,被称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2015年10月19日,《国务院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正式公布。意见确定,在先行先试的基础上,从2018年起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

【命题预测】(1)运用政府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如何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何重要意义。

【答题要点】(1)①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有限的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②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做到职责分工清晰,运行程序规范。③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完善行政监督体系,自觉接受监督。

(2)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有利于落实市场主体的自主权、主动权,激发市场活力;有利于形成各类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更大空间。

高考政治必考热点事件9、“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

【热点概述】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以宽阔的全球视野和卓越的战略远见,相继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这不仅为调速换挡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澎湃动能,也为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提供了“中国机遇”和“中国方案”。有专家指出,“三大战略”的深入推进应各有侧重。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素禀赋各异,发展水平不一,应发挥各自比较优势,重点推进经贸合作,促进区域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和资源高效配置;京津冀地区由于重工业较多、结构性污染突出等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应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命题预测】(1)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党中央提出并推进“三大战略”的必要性。

(2)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如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如何发挥好合力。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原因,并就解决京津冀污染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答题要点】(1)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提出并推进“三大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客观要求。②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提出并推进“三大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