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唐代政治经济政策(1)

唐代政治经济政策(1)

唐代政治经济政策(1)
唐代政治经济政策(1)

唐代政治经济政策

一丶帝国初期政策措施

1.唐初武德年间由于自北魏,隋以来关中地区均田制相对巩固,同时又是府兵集中地区给了唐以扫平隋末动乱的资本,统一后高祖实行改革主要革除隋炀帝虐政,经济方面在武德二年颁布“租庸调法,每丁租二石,绢二匹,绵三两,自兹以外,不得横有调敛。”《资治通鉴》。至武德七年全国基本统一,又重新颁布了均田令和赋役令,对社会经济的恢复起一定作用,同时制定新律,社会渐趋稳定,不过武德时期,阶级矛盾仍然是尖锐的,当时户口“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贞观政要》。社会经济一时难以恢复,而唐帝国统治真正的巩固社会经济的恢复是太宗统治的二十多年实现的。总体来说武德年间主要成就就是平复隋末动乱,经济方面仍是比较荒凉的,只是为贞观铺下了基石。

2.贞观

在此之前首先讲太宗继位之玄武门之变,这件事影响了太宗一生,甚至影响其施政不可不谈,事实上关于太宗一生之污点的言论一直存在,不过在我看来这只不过是件普普通通无足轻重的事变争位而已,历朝历代屡见不鲜,并无甚惊奇。然几百年来以此评判太宗之人不在少数,之所以如此乃因为太宗一生之成绩相当辉煌,人性的弱点就是每当可以揪出圣人名人之短处缺点便自觉满足,皆是如此,此事抛开不谈从秦王府多能臣良将来说侧面反应李世民能使众人归于一心为己所用,此霸业之始也其余二人皆不足道。之所以用词篇幅赘言是希望诸位能正视太宗之成,否则所述皆不入诸公之耳,或以成王败寇之目光亦无不可,因为胜者必有其错综复杂之原因非一言一语可道,我更看重成绩同时太宗的魅力是我推崇其之重。

“太宗继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突厥袭扰,州县骚然………是时自京师及河东,河南,陇右,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贞观政要·政体篇》。贞观四年以后并东突厥北方边患已除,适时“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侍,或发时有贈遗,此皆昔未有也。”《贞观政要·政体篇》。我认为对于贞观史料所及者,可能或多或少不甚真实,然而这恰恰反应隋末动乱是多么严重的影响,同时有以下材料和分析以客观看待社会经济状况:“以户口论,隋炀帝大业二年,户至八百九十万,而唐初户不满三百万,即使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户也不满三百八十万,虽然在太宗统治的二十多年间,人口有了较大增长但比之隋极盛时还不到二分之一。以社会现状来说有史料记载高昌王访唐‘见秦陇之北,城邑萧条,非复有隋之北’《资治通鉴》唐贞观十四年。”可以想象当时有不少地区还是残破不堪,疮痍未复。且由于太宗时期对外用兵较多此时的经济虽稍有恢复但战争的损耗是巨大的,相当一部分精力被牵扯和消耗,但同时正因为此时的用兵使内外宾服,使大唐帝国开始威名远扬,某种程度上这种威慑力比外交和战争更有用,同时太宗以其崇高的个人魅力和博大的胸怀建立起了民族团结和高度的国家认同以及荣誉自豪感使天下人心向唐同时为沟通海外和西域诸国奠定基础。正如其那句“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在封建社会的帝王中,固然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但讲到的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措施归根结底,其目的无非是维护和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他对大臣们就说过“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矣。”《贞观政要·贪鄙篇》。正是为使封建统治阶级长守富贵,才不得不作出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改革,因此唐太宗的各方面的措施,我们不能作为他对人民的恩施来看待,亦不能作为仁政来看待,因为在巨大的农民革命威力的震慑下,只有这样做才能是封建统治政权重新维护下来。

3.均田制的崩溃,唐初授永业田规定必须课种桑,榆,枣以相应数量三年种毕乡土不宜者,任以所宜树充。建国初期人口稀少土地分配尚有力可及,至高宗晚期及武则天时期政府口头承诺的授田已无法分配,日渐增多的人口,因此均田制在武周时期开始被破坏,为此埋下隐

患至开元时期人口暴涨,大量授封永业田导致土地私有化严重加速均田制崩溃。

在地主经济比较发达的封建社会要实施带有村社残存形态的均田制困难极大,唐统治阶级在均田制上尝到了甜头,但归根结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这种制度势必要遭到淘汰,它不是顺应历史的产物连带的后果是府兵制的瓦解府兵制是依托于均田制的产物,唐中央在陇右,关中,河内等地府兵六十余万,授田不足导致军队战斗力和数量下降,折冲府无兵可交,十六卫形同虚设,同时对于均田制百姓在武则天以后租庸调法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它并不是一个好的制度。

4.唐代公廨本钱,“唐高祖武德元年十二月,置公廨本钱,以诸州令史主之,号捉钱令史,每司九人补于吏部,所主才五万钱以下,市肆贩易,月纳息钱四千文,岁满授官。”可以看做政府下放的贷款但利息过高,富户有能力偿还本利无用息钱,贫户必然无法偿还,唐政府借此以充官员之俸减轻财政压力及至开元天宝以后尤盛。

“唐肃宗乾元元年敕:长安,万年两县,各备钱一万贯每月收利以充和雇,时祭祀,蕃夷赐宴别设,皆长安,万年人吏主办,二县置本钱配纳质债户收息以供费,诸使捉钱者,给牒免徭役。”《唐会要·诸司诸色本钱》。“代宗大历六年三月敕:军器监公廨本钱三千贯文,放在人上取利充使以下食料纸笔,宜于数内收一千贯,别纳店铺课钱,添公廨收利杂用。”《唐会要·诸司诸色本钱》。…………………等等累不胜数,此乃唐弊政之一,终唐一世未能废除,增加底层人民负担剥削。

5.两税法,均田制是带有村社残余性质的封建地主制度,它能存在是因为农业水平和商业水平低下人口较少,到了唐中期农业生产和商业发达,使私家田地进一步发展导致均田制瓦解,法令上虽然有永业田,口分田不准买卖,但并不是绝对的社会结构导致土地兼并必然会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武则天时期因土地分配不足导致农民逃亡和起义由此武则天推行检括逃户试图巩固均田制,但却适得其反加速了均田瓦解。

两税法其改革名义上为新政策实际是改变了剥削制度而已,而其关键问题在于两税之初尚能部分维持,安史之乱后人口锐减势必导致唐政府捉襟见肘,所以除义税仓被政府私有化之外还有两税之外另行附加各种杂税,同时地税其中一部分被征为义仓,另外自唐代宗德宗以来又增加“青苗钱,地头钱,间架税,茶税等等”

户税与地税在政府收入比重中增加,唐玄宗开元年间《唐六典·户部郎中》条:“凡天下诸州税钱,各有准常,三年一大税,其率一百五十万贯,每年一小税,其率四十万贯,以供军国传驿及邮递之用。每年又别税八十万贯,以供外官之月料及公廨之用。”义仓的税米原来规定只能荒年给粮,不得杂用,但自中宗神龙以后,政府拨支天下义仓存谷,费用向尽,实际上已经成为政府一项正式税收了。

安史之乱以后人口减少到了代宗大历四年又明确规定起征户税,准八等户,九等户收税。敕:“百姓及王公以下,自今以后宜准度支长行旨条,每年税钱,上上户四千文,上中户三千五百文,上下户三千文,中上户二千五百文,中中户二千文,中下户一千五百文,下上户一千文,下中户七百文,下下户五百文。其现任官,一品准上上户税,九品准下下户税,余品并准依此户等税,若一户处数任官,亦每处依品纳税。”《唐会要》这次户税的调整提现了户税比重的增加已成为政府主要税收之一到了大历十四年户税一项收入全年近六百万贯比之天宝十四年的户税要多两倍。同时地税也进行了调整,唐代宗大历元年至五年间不断增加,唐政府在户税,地税方面日益增加在租庸调方面日益减少可见租庸调已走到了尽头。

两税法的正式说明是在唐德宗年间由杨炎提出其实在此前四十年已出现此形式的税收只不过当时的租庸调为名义上的主税而地税和户税是附加税但由于租庸调的没落户税和地税取代其位置,但是这里所说的户税是租庸调法的包含制度与代宗玄宗时期的户税不同,它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和代替了租庸调法但又不同于之前的户税。其除去对土户进行剥削外,不放过流户这正是两税法实施以前的户税功能。由此唐政府竭泽而渔唐后期财政的崩坏一直被认

为是唐末继藩镇以外的另一大积弊,它正在蚕食着帝国骨瘦如柴的身躯。

2020年中国经济8项政策措施

2020年中国经济8项政策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部署了2020年经济工作,明确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记者梳理发现,明年以下这8项政策措施将会影响你我的钱袋子,也有望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炒房行为将严格受限 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一表述引发高度关注,可以预期,明年想要投资投机性购房,就比较困难了,因为炒房行为会受到严格的限制。 “住房属于居民最基本的耐用消费品,功能是居住,基本属性不是投资品,不是用于投资和投机赚钱。”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这意味决策层清醒认识到房子的定位,不容忍投机的泛滥,如果采取措施真正使住房回归居住属性,未来有助于房地产市场挤出泡沫,显现真实的

供求关系,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养老保险将迎顶层设计 会议提出,要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 记者注意到,2020年以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动作频频,今年首次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基本养老金,总体上涨6.5%左右。人社部在10月25日透露,养老金并轨工作目前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启动了参保缴费和待遇支付工作。 在专家看来,在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金收支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作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出台非常必要。 减税、降费将加大工作力度 ——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有望减轻 会议提出,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 回顾2020年,官方减税、降费的措施不断,包括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银行卡刷卡手续费下调、普通化妆品取消征收消费税,16种不动产登记收费减免,等等。而近期又明确自2020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对购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

唐朝各时期的十大名将

唐朝各时期的十大名将 鉴于大唐名将如星空璀璨,三百年间的诸位实在难以评出十个名额,于是想起唐朝四阶段论,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这样或许就不会落入俗套了。 初唐十大名将(618-689): 卫国公李靖(571~649)、英国公李世勣(594~669)、邢国公苏定方(592~667)、闻喜公裴行俭(619~682)、辽西郡公薛仁贵(614~683)、燕国公黑齿常之(630~689)、江夏王李道宗(?~653)、凉国公契苾何力(?~677)、乐城郡公刘仁轨(601~685)、太原郡公王方翼(622~684)。 评说:李靖、李世勣、李道宗均为唐朝开国名将,前有削平隋末群雄之劳,后有屡灭外族之功;苏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裴行俭孤身万里复西域,又屡破突厥叛乱,堪称儒将典范;黑齿常之先有屡克吐蕃之功,后又重创后突厥;薛仁贵三箭定天山,灭高句丽败后突厥;契苾何力为唐初异族将领之佼佼者,效力四十年屡建奇功;刘仁轨为中日首次大战的唐军总指挥,又平百济挫新罗;王方翼控西域破突厥,独挡一面;初唐诸将中,王方翼为裴行俭门生,裴行俭为苏定方门生,苏定方为李靖门生,李世勣、李道宗、契苾何力也曾效力于李靖军中;李靖年老退隐后,初唐诸将大都随李世勣出征过;二李之后,裴行俭御下诸将各为大唐顶梁柱。 在初唐十将之上还有一位毋庸置疑的伟大统帅,他就是曾经的天策上将、秦王,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纵横天下、文治武功,堪称无人出其右。 初唐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在以上的初唐十将之外,还有薛万彻、高侃、阿史那社尔、李孝恭、程务挺、牛进达、李谨行、柴绍、侯君集、郭孝恪、王玄策、梁建方、萧嗣业、执失思力、尉迟恭、程知节、屈突通、秦琼、席君买、王君廓、孙仁师、段志玄、段德操、程名振、薛万均、张士贵、郑仁泰、刘仁愿、李大亮、高满政、刘弘基、张宝相等名震古今的将领。 盛唐十大名将(690-755): 临洮郡公王忠嗣(706~750)、西平郡王哥舒翰(?-757)、密云郡公高仙芝(?~756)、南阳郡公张守珪(?~740)、信安王李祎(663?~743)、南阳郡公张孝嵩(?~727)、中山郡公王晙(653~732)、太原郡公郭知运(667~721)、韩国公张仁愿(?~714)、宋国公唐休璟(627~712)。 评说:王忠嗣几乎将盛唐所有敌人都挫败过,一人佩四将之印,掌控万里边疆;哥舒翰为有唐一代进攻吐蕃最辉煌者;高仙芝是大唐西域守护神,行军千里灭小勃律;张守珪连挫后突厥、吐蕃、契丹经营边疆;李祎有西破吐蕃夺石堡之功,又东平奚契丹叛乱,不愧为太宗的后人;张孝嵩经营西域,连挫突骑施、吐蕃、大食;王晙的文治武功在开元诸将中名列前茅;郭知运先后居北庭、陇右,甚为蕃夷所惮;张仁愿独挡一面,扭转了唐朝对后突厥的形势;唐休璟先策划了收复安西四镇,后在洪源屡破吐蕃,为武周朝诸将之首;盛唐诸将和中唐诸将中,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李晟这些千里马皆出自于王忠嗣这位伯乐的培养和提拔。盛唐仍然是一个将星云集的时代,在以上的盛唐十将之外,还有皇甫惟明、封常清、王孝杰、崔希逸、盖嘉运、赵颐贞、薛讷、萧嵩、乌承玼、张思礼、王君涣、杜希望、杨思勖、郭虔瓘、娄师德、牛仙客、臧希液、杜宾客、陈大慈、王倕、

高中政治知识点(全)

高中政治4本必修教材背诵提纲 经济生活背诵提纲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⑴价值决定价格。劳动生产率、原材料、流通→成本→价值量→价格 ⑵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天气、政策、市场炒作、消费心理等→供求关系→价格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2.价格变动的影响: ⑴影响生活(消费者、需求量): ①影响商品的需求量:价格上升,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 需求有弹性: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 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需求量受价格变动影响大 ②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 商品价格下降,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⑵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分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其使用量;价格提高,减少其使用量。

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预期,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保持物价稳定。 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居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4.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生存消费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降低。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6.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与纽带;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4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新一任领导人的上台,提倡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大反腐力度,增加一些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与政治环境。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提高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房地产市场”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热点,改革开放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明显转变,住房消费有效启动,房地产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发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矛盾,普通居民没有能力购买高档房,而且部分商家从中在此“炒作”,使房地产市场秩序不太规范,为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明显,人民币汇率逐渐上升,对此有利有弊。西方国家都强烈呼吁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此来促动其自身的外贸出口,因为中国劳动力比较丰富、廉价,是以加工业为主要出口的,一旦汇率有较大波动,中国出口将会减少。所以对此问题,自2007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平稳的汇改政策,以此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高中政治全套知识点整理

高考政治全套知识点总结 必修1经济生活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 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 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唐代政治得失

唐代政治得失 开篇点题,所谓唐代政治得失,是指唐代相对历代政治制度上的得失。中国封建社会从秦至清已经历两千多年,其间的政治制度几经调整,不断完善,演变成一部以汉唐宋明清为主线的中国制度史。纵观历朝历代,唐代的政治制度因其多方面的创新,承上启下,成为中国政治制度演变中一个最大的转折点。本文即在此基础上,结合历代制度,对唐代的各项制度进行一番比较和分析。 然而要论制度,其间千头万绪,不条分缕析难以讲清。故而将其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结构,讲述政府的组成;二是选贤任能,讲述人才的选用;三是赋税兵役,讲述税役的征收。由此分条论述,其间的利弊得失才能一目了然。 首先讲政府结构,其间又分为中央和地方。众所周知,自夏商之时,封建社会即是“家天下”,皇室至高无上,但数千年来鲜有皇帝独大,皇权,相权相互制约早已成为规矩。而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决定了我们的制度必然不能像希腊城邦的民主统治。凡此种种形成了我国几千年政府结构的背景。唐朝的政府结构,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转折点。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相权的归还和重新分配。 在唐代,三省六部制是中央政府的主体。中书,尚书和门下三省将魏晋时期皇室滥用的权力重新分配,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一道组成了相权集团。国家大事经过三省之手而颁布诏令,遇有不决则举行政事堂会议,由此集思广益,保证了政令的正确性。皇帝的权力得到了有效地限制,政府也形成了一种平衡。虽有“斜封墨敕“的惯例,但大体上还是平衡的。这一创举,打破了汉代的三公九卿制,开后世之先河。汉代由于家国初立,制度未明,皇权和相权实际上多有冲突。譬如汉武帝临终任命霍光,就打乱了权力的正常分配,导致了一系列后果。相比之下,唐代设三省,相当于西方的议会,保证能有更多贤能进入决策层;立六部,将诸事分门别类,各有所司,提高了办事效率,实为一大创举。至于后来宋朝有事无政,明清皇权太盛,则远远不如汉唐了。 如果说唐代中央政府堪称后世典范,在地方吏治上,唐制实为后世先河,其核心便是设立节度使和观察使。定下此项制度,原为了便利中央对地方的掌控。但制度需要相应的人事配合,太平时只是官员层级增多,升迁不便;到了后期中央政府衰微,节度使之类便要控制地方,好比汉代藩王割据。除此之外,玄宗时任用军事首领做行政长官,军政合一,更加不好控制。相比之下,汉代制度更加灵活也便于控制,可惜唐代以后中央集权加剧,地方吏治也越来越坏了。 讲完政府结构,其次便是选贤任能。唐代的科举制实质上始于隋朝,但真正应用始于唐。事实上历代都有自己选拔人才的方式,两汉采用乡举里选,但长期下来所谓的孝廉都是有门第的。科举制打破了这种传统,让平民也有了做官的可能。这个制度,实为一个伟大而公平的创举,以至于现在世界各国都采用这种方式,足见其重要性。虽然之后宋代改诗赋为经义,明代兴八股文,清朝兴文字狱,但这个制度的功勋仍是不能抹杀的。受益于科举制的读书人彻底改变了统治集团的性质,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最后是赋税兵役。我们知道,赋税本质上是国家的财政来源,而兵役则是国防力量的保证。这两项是国之根本,好比国库一空虚,军力不强大,国家的稳定便要即刻受到威胁。此外,还有一样是十分重要却被人忽视的,就是土地。唐朝采用租庸调制,轻徭薄赋,又有帐籍制度,结束了井田均田一脉相承的传统,单论制度上是很好的。惜乎毁于人事,具体到地方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故而最终被两税制取代。所谓“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

唐太宗贞观后期的政治

唐太宗贞观后期的政治 唐太宗李世民始终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贤才,广施仁政,尤为著名的是善于纳谏——这种“从谏如流”的品质,现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备,何况“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已成为千秋功业的代名词。李世民,在史册里就是光辉灿烂的“正面形象”。“贞观之治”的强大、繁盛,有口皆碑,有目共睹;可惜,但凡血肉之躯,都有难以逾越的局限性。晚年的李世民一点一点“变坏”了,肉眼凡胎的生物性暴露无疑。 一,堵上耳朵,踹开诤臣,拎着鞭子办事儿。 《新唐书》、《旧唐书》都记载了文德皇后长孙氏,曾怎样拐弯抹角地哄骗盛怒之下的李世民。因为魏征多嘴多舌,处处制肘,皇帝感到不舒服,甚至在背地里恼羞成怒,一边骂街,一边动了杀机。若非乖巧的文德皇后拽出“明君贤相”的“高帽儿”来拍马屁,恐怕魏征早就做了刀下鬼了。由此看来,李世民并非心甘情愿地“纳谏”;骨子里却满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货色。常说“屁股决定意识”——有什么地位,就是什么脾气。有多大权力,就有多大的兽性。皇帝主宰世间升沉,他们才不愿意找几个自以为是、指手画脚的“干爹”供着呢。 李世民身边能够直言的大臣不下三十多名,尤其是魏征,先后写了十多万字的意见书,涉及事务多达两百多件。即便如此,仍不免热脸贴上冷屁股,魏征明显地觉察到,皇帝变了,“渐恶直言”。贞观十二年三月,李世民亲御两仪殿,魏征毫不客气地说:“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这些话,李世民根本就听不进去,他变本加厉地以我为中心。他一意孤行,建飞山宫,刚开始就警告群臣:“若不为此,不便我身。”并且为自己狡辩道:“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翻译过来,无非是说,老百姓都是贱骨头,应该给老子当牛做马。这简直是强盗逻辑,明摆着,叫满朝文武乖乖地闭嘴。 谏臣刘洎官拜门下省侍中。贞观十九年,李世民怀疑刘洎背后褒贬自己,便抓了个“谋执朝衡”的罪名,逼刘洎自杀了。 二,大兴土木,穷奢极欲,自己都觉得过分。

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知识点总结

政治·政治生活 1、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国家性质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广泛性); 真实性(表现在:有制度、有法律、物质保障和人民利益日益充分实现上)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政治性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3)遵守宪法和法律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或者公民正确对待政治权利和义务)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B、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C、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EG、网络民主一方面促进了政府与公民的活动,另一方面导致网络谣言四起,谈谈你对网络民主的认识积极: ①政府与公民的互动,体现了政府在积极转变职能,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 ②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民主和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③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有言论自由和监督权。 消极: ①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③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不得干扰正常公务活动; ④有序参与民主政治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 EG 我国为什么以及如何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 为什么: 1.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群众直接行使国家权利。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广泛和真实的民主权利。 3.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社会的基础、标志。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如何做: 1.公民要不断提高自身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2.政府要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 (1)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通过专家咨询制度 (4)通过社会听证会制度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民主管理——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 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作。 ⑤有利于调动公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型。 ⑥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和谐社会。 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如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2)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力: A.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B.要负责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意义: (1)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4)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1、是什么:有序的政治参与就是合法的政治参与, 一方面,公民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另一方面,公民政治诉求的表达,应当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进行。

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

唐代社会、政治、文化与唐诗创作之关系 张欣

内容摘要 唐代是这样一个朝代:它曾经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一百多年的开拓发展,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盛世造就的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恢宏气度,极大地丰富了唐诗的创造力,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被后代一再称道的盛唐气象。同时,它也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一场空前战祸,在士人面前展开了杀戳破坏、颠沛流离、灾难深重的生活。大繁荣与大破坏都经历过了,然后是力图中兴而始终未能的振作。这样丰富的生活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多样多彩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厚的土壤,为唐代诗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给了他们激情,让他们不得不歌吟。正当唐诗发展到它的高峰的时候,唐代社会也从它繁荣的顶峰走向动乱与衰败。天宝后期,社会矛盾激化,部分诗人开始写生民疾苦。长庆以后,中兴成梦,士人生活走向平庸,心态内敛,感情也趋向细腻。诗歌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题材多狭窄,写法多苦吟。诗人以其善感灵心、细腻丰富的感情,用象征、暗示、非逻辑结构的手法,表现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 关键词:大繁荣大破坏唐诗最后的辉煌

写作提纲 一、唐诗繁荣的盛况 1、体裁齐备 2、风格多样 3、作者众多 二、唐诗发展的四个阶段 1、初唐 2、盛唐 3、中唐 4、晚唐 三、唐诗繁荣的原因 1、去华夷之防 2、存入仕之心 3、诗书画相长 4、游学谪俱兴 5、儒释道并存 四、唐诗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 2.外部性 3.货币流通速度 4.国内生产总值 5.通货膨胀 6.市场失灵 7.负外部性 8.挤出效应 9.潜在GDP 10.赤字依存度 二、简单题 1.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2.当增加政府支出时,IS曲线如何移动?为什么? 3.财政扩张带来的挤出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4.请结合货币数量论(方程)说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的关系 5.何为自动稳定器?请说明它对缓和经济波动的作用。 6.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什么? 7.请阐述货币主义学派的主要观点 8.私人储蓄、公共储蓄、国民储蓄的含义及其关系 三、论述题 1.请说明IS曲线、LM曲线的形状及原因,并分析曲线斜率的变化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请阐述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效果 3.请推导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及平衡预算乘数 4.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四、分析题 1.假设对于一个特定的经济体,在特定的时期内,投资等于100,政府支出为75,净税收固定在100,消费有下面的消费方程决定: C=25+0.8Y D 是可支配收入。请回答: 其中,Y D (1)均衡收入水平是多少? (2)政府支出乘数值是多少?税收乘数呢? (3)假设投资下降了40个单位,变成60,请问新的均衡收入是多少? 2.请结合IS-LM-BP模型分析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增发货币所产生的影响。 3.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 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它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已知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130+0.6Y和I=750–2000r,设政府支出为G=750亿元。试计算: (1)若投资函数变为I=750–3000r,请推导投资函数变化前和变化后的IS 曲线并比较斜率。 (2)增加政府支出时,请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的收入变化大?为什么? (3)增加货币供给时,比较投资函数在变化前和变化后哪种情况对收入的影响大?为什么?

晚清时期地方势力如此强大 为何没有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局面呢

晚清时期地方势力如此强大为何没有唐朝后期的藩 镇割据局面呢 本文导读:唐朝建立后,继续推行北朝以来的“府兵制”,大搞“兵农合一”,士兵平时耕田种地,战时自备粮食、武器去追随将领出征,战争结束则“将回朝,兵归府”,这既可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又可以防止兵将勾结,从而酿成割据。唐朝玄宗开元之后,土地兼并严重,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瓦解。此外,唐玄宗好大喜功,屡次对外用兵,所以唐朝只能搞“募兵制”来满足需要,从此兵归将有,最终酿成“安史之乱”。为了镇压叛乱,唐朝只能靠“藩镇兵”,也就是利用藩镇去打藩镇,结果是出现“藩镇割据”,唐朝因此而灭亡。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清朝八旗、绿营两支正规军(国家军队)毫无战斗力,满蒙贵族更是拿不出一位统帅之才。为此,清朝只能将“剿贼”重任寄托在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身上,利用“湘军”、“淮军”、“楚军”这些私人色彩

浓厚的武装力量去剿灭太平军。事实证明,这些私人军队确实扑灭了号称拥有百万之众的太平军,不过中央集权却由此而衰落。有意思的是,虽然清朝中央集权衰微,地方汉族势力强势崛起,却没酿成唐末那种藩镇割据之局面,这实在是很有意思。 先看,清末地方汉族势力究竟有多强大。清朝入关以来,虽然时常强调“满汉平等”,中央高级官员“满汉平分”,各占一半。但是,满蒙贵族地位还是要高于汉族官僚,尤其是在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之设置上更是如此,全国八大总督,满蒙占绝大多数,地位至关重要的直隶总督则不许汉人染指。不过,太平天国运动之后,这情况彻底发生改变。同治三年(1863年),湘系集团控制着全国八大总督中5席,若是连同其他汉人督抚在内则更多,总督7席,巡抚全部,而且这趋势还长期维持并不断强化。甲午战败后,清朝编练新军(仿照西洋模式),也是由汉人督抚来主持。八国联军侵华时,张之

高中政治知识考点整理概括

高中政治知识考点整理概括 同学们在复习思想政治必修一内容时,要掌握一些重要知识点,并且会背诵。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识考点整理概括,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政治知识考点整理概括一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二、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是什么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为什么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③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当今社会主要矛盾; ④是夺取中特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住的一条基本要求。 3、怎么办

①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②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全心全意求发展; ③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④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⑤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 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 高中政治知识考点整理概括二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格和供求的关系是什么? 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 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 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 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 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 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 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隋唐制度渊源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读书笔记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读书笔记 姓名吴俊 指导老师华翔 专业名称外交学 学号xxxxxxxxx 时间2016年11月25日

本月我有幸阅读陈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最初在高中学习当中一直零零星星阅读到陈先生的一些观点,就对他的观点历史研究的功底所折服。陈先生在考据方面的真的是大家,对他考据的精神也深深感动,对于本书的史料积累考据,考察了上百个墓志铭,这种认真做研究的精神真的需要后人所学习的。现在说说此书,陈先生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化发展的史料,对隋唐制度的渊源这种方面做了很多功课,不仅清楚的梳理出隋唐制度与魏晋南北朝之间的继承关系,又接着对唐代政治的史料考察分析,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纠正了一些史学上一些错误的观点,对于隋唐时期制度渊源及新的史学观点的启发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在他在观点的得出过程中,是一步步基于分析推出来的,论证的可信度高、逻辑清晰、思路清晰、论点明确,所以陈寅恪先生可谓是魏晋南北朝史学研究之大家。 本书逻辑: 此次所读的虽然是两本书,但是主要的思路观点是一致的,并且有继承关系,有很多隋唐渊源和唐代政治问题是有交叉的地方,可以相互借鉴了解。我想在全书逻辑方面先做以别论,在问题阐发在进行两本书的一起分析。首先对于第一本书《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作者开篇就道明自己写此书的原因,以及主要所论述的观点。陈寅恪先生在绪论中提到,隋唐时为中古盛世,然而当时却鲜有论述制度的渊源及流变过程的专著,所以先生为补其缺憾作此书。陈寅恪先生在本书中“推论其源流,聊供初学之参考”。陈先生在绪论中首先开门见山的指出,虽然隋唐之制广博繁多,但是隋唐制度总的来说逃不出三个来源:一曰(北)魏、(北)齐,二曰梁、陈,三曰(西)魏、周。“渊源”一词也就在全文中占据了主要的论述范围。随之,陈先生先 总结性的对三个源头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陈述,再到后面的礼制、职官、兵制等进行分别穿插的论证。而论证的过程之中,隋主要的制度继承于北魏和北齐,次之是第二南朝梁陈之源,再次之为西魏北 周之源,也就是说在全书当中,北魏和北齐在制度的继承当中最为重要,而其他二源是兼以吸收补充,或者是分说中具体如财政等的特殊的继承关系,所以论证是非常全面的,而且因具体而论。 在礼制属隋唐制度渊源的重中之重,所以此处笔墨最多,礼制渊源是隋文帝继承宇文氏之遗业,其制定礼仪则不依北周之制,别采梁礼及后齐仪注,并且就起发展之源做以严密的论证,把每一源 头做以分析考证,证明礼仪主要继北齐和梁陈而不采周。职官多依北齐之制和北魏,隋朝继承并加 以普遍化而已。刑律渊源稍有变化,隋唐刑律近承北齐,远祖后魏,其中江左因子虽多,至于南朝 前期,及西晋的刑律之制,另外与礼仪职官有所不同的,实为即采江左,又重视河西文化的遗留发展,因此所采的元魏之刑律取精用宏。音乐在隋朝分两种,多盛行的胡乐(龟兹乐)主要多传自北齐,雅乐系统实由梁陈传之於隋代。在兵制方面,隋并不是完全直接继承下来的,是沿袭北周的兵 农分离,再到周武帝和隋文帝变革成为兵农合一的府兵制,所以说其渊源也很明显得知。财政方面 继南北朝正统之隋唐,其中央财政制度之渐次江南地方化,也就是南朝化。进而涉及到南北朝到隋 唐经济发展状况,具体财政方面制度的地方化现象。 在叙论中,陈寅恪先生说明了全书的体裁,一是效仿旧史附丽,分别事类、序次先后;二是仿 照天竺佛教释经论,首章备致详悉,后章则多所阙略如此的体裁也有助于对作者观点的详细论述:陈先

宏观经济学两大政策的效果习题答案

十五、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分析与实践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总结:两者实质: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3.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绘图说明) 4.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5.货币创造乘数:中央银行新增一笔原始货币供给将使活期存款总额(亦即货币供给量)将扩大为这笔新增原始货币供给量的(1/rd)倍(注意,这是有条件的) 6.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的名义收入作出反应 7.货币供给:狭义的货币供给是指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M1);在狭义的货币供给上加上定期存款,便是广义的货币供给(M2);再加上个人和企业所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或“货币近似物”,便是意义更广泛的货币供给(M3) 二选择题 1.B 不妨考虑古典主义极端情形 2.C 货币政策非常有效财政政策完全失效的情形 3.A 财政政策非常有效的情形 4.A 货币供给影响利率,利率变动对均衡收入的影响 5.D 挤出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对利率的影响,以及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6.C 挤出效应发生机制 7.D 收入水平的决定 8.B 可支配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国民收入减少 9.B 平衡预算乘数,乘数论 10.B e↑ ,i↑,y↑,t↑,g不变,所以BS=t-g ↑ 11. C 12.C

唐朝政治经济文化

概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政治上,唐朝主要沿用隋制,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彼此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该制度被以后各朝代所沿用,影响深远。选官制度上科举制趋于完善,科举制度相对而言公平且机会均等,平民得以晋身,所以成为士族末落、门第消融的起点。与科举制相辅相成的是唐代对教育的重视和普及,削弱了传统世族的特权,扩大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则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经济上,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当时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政府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出现了一些先进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筒车等。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也大幅度提高,人口开始逐步恢复,唐玄宗天宝年间,人口高达8000万左右。手工业方面唐朝的丝织业、制瓷业和矿冶业极其发达,领先于世界。特别是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两大制瓷体系,大量瓷器输往国外。唐后期的造船业、造纸业和制茶业也迅速发展。唐王朝建立后,行开元通宝钱,确立了国家铸币的法币地位。同时,“钱帛兼行”,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兼而行之。商业上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柜房和飞钱相继问世。赋税制度方面唐朝在均田制基础上推行租庸调制,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保障了政府收入。 唐朝文学成就以诗歌最为发达。《全唐诗》共收录两千多位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这还不是全部。著名诗人层出不穷,其中集大成者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后世宋、明、清虽仍有杰出诗人出现,但总体水平都不如唐朝诗人,唐诗成为了中国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 唐朝在艺术上吸收了西域特征和宗教色彩。诞生了一批杰出的艺术人才,如画家阎立本、吴道子等;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张旭等。莫高窟是唐朝壁画的精品作品。音乐、舞蹈在唐朝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中国传统两大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有较大发展,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景教和祆教也随着国际交流传入中国。科技方面,唐朝有多项成就名列世界前茅。唐政府还多次派人到西域和天竺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对进入中国的外国使节和商人以礼相待。唐朝政府还设专门机构掌管对外文化交流事务。唐政府的这种开明政策是唐代文化具有开放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唐朝的伟大并不在与强大的军事实力和有效的行政能力上,而在于开放和进取的姿态上,这对现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唐代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兼容并包,是历史上中国向周边国家文化与技术的一个大输出时期,兼容并蓄的社会风气,也给各个民族提供一个空前的交流融合环境,在交流的过程中唐朝亦从外族文明汲取诸多。今天中国社会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不同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使国民不拘于传统,眼界开阔,吸纳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断丰富自身营养。对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文化有了更多的包容和吸纳能力。 成熟的文化有保持自己特性的信心和吸收消化他类文化内容的能力,因而有容纳异己的胸怀。唐朝的历史给今天的中国社会发展以诸多的启示:从制度上容许相反政见的开放的姿态;公平的管理用人制度;对经济、教育、科技的重视;以及对于宗教和文化的宽容等。 1

当前中国经济政策解析

当前中国经济政策解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近期有关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不断升温,经济学者纷纷阐释自己的观点,而著名学者、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吴敬琏在4月底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欧盟驻华使团共同在北京举行的“中国2004:政策分析与经济展望”高层报告会中指出,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过热,对于今年中国经济是不是能够实现软着陆,吴教授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国内经济政策:过热症相明显 从短期经济的发展情况来说,中国经济从2003年的下半年开始,出现了资源短线愈来愈难以支撑过高的增长速度和过大的投资规模。2003年一些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都表现出了过热现象的某些症相。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全年的GDP增长,虽然在第二季度受到了SARS的影响,但是全年仍然增长了%。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4%,广义货币增长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界就发生了一场争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应该采取的政策有很不相同的意见。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形势判断和相应的政策建

议。 第一种意见认为中国经济没有出现过热,不但不需要踩动刹车和采取任何紧缩性的宏观(总量)经济政策措施,相反应该用更充分的货币供应来支持更高的增长。 第二种意见认为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了过热。货币过量供应,应该采取紧缩的政策。但持这种意见的人,多数并不主张采取非常强烈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而是主张用一种谨慎的政策措施,使得货币供应逐渐地放慢,增长速度逐渐放慢,保证经济逐步降温,实现所谓软着陆。 第三种意见认为宏观经济没有全面过热,只是在某些部门或某些行业,如房地产、钢铁业、冶金、建筑等出现了局部过热,所以,正确的做法不是动用宏观经济政策进行总量调控,而是运用加强项目审批制度等行政干预措施,对这些行业的投资进行控制。 去年第一季度就有经济学家提出出现了过热的迹象,但那时第一种意见占有绝对优势;到了第三季度,提出第二种意见的经济学家开始多起来了,但是直到年底,多数决策部门还是倾向于第三种意见。这种情况到今年第一季度才发生了变化。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宣布把去年的GDP增长数字由%修改为%。第一季

高中政治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政治常识》重要知识点归纳 (本部分考点共45个,其中重点考点★13个,◆4个命题预测点) 一、我国的国家制度 核心概念与基本理论:国家、国体、政体、民主与专政、国家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与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设置及职权、民主集中制、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 (一)我国的国体 1、国家的性质和职能P6 (1)国家的含义 ①任何国家都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组成。其中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国家具有主权属性。 ②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③国家还具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因此,国家具有社会属性。 (2)国家的性质 ①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性,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强调谁是统治者,谁掌握国家政权) ②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③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3)民主与专政 ①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阶级的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②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它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4)国家职能 ①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 ②国家的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③国家具有对内外职能(国家的对内职能包括“政治统治职能—即维护阶级统治和政治稳定”、“社会管理职能—即国家对社会的经济和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对外职能包括“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P12 (1)我国的国家制度:包括我国的国体和政体。 (2)我国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我国国家性质(即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 (4)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5)人们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 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是新型的民主和新型的专政的统一。表现在: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民主的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享受民主权利的广泛性;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