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文件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6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2.04.09•【字号】豫农文〔2022〕101号•【施行日期】2022.04.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河南省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农委),厅直属有关单位:今年农业农村部安排我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100万亩。
为做好我省项目实施工作,省厅组织制定了《河南省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
现印发你们,请认真做好贯彻落实。
2022年4月9日河南省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施方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和全国扩种大豆油料工作推进会议均强调,要着力扩大大豆油料面积,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作为实现大豆玉米兼容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
2022年农业农村部安排我省大豆玉米复合种植任务100万亩,为做好项目实施,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的高度,提高思想站位,充分认识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重要意义,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协调发展。
聚焦关键技术、补齐生产短板、强化技术支撑,在全省建设一批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示范区,筛选和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绿色高效、机械化程度高的集成技术模式,实现稳产高产,提质增效,提升大豆玉米供给水平。
二、基本原则(一)提高重要农产品供给水平。
坚持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总目标,科学设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确保玉米基本不减产,尽量增加大豆产量,实现“一季双收,稳粮增收;一田多用,用养结合”,提高单位土地生产率。
豫科…2007‟50号关于组织编纂第二届《河南省志·人物篇》(科技类)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搞好第二届河南省志编纂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01‟25号)和河南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关于组织编纂第二届†河南省志〃人物篇‡的通知‣(豫史志委…2004‟2号)要求,省科技厅决定组织编纂•河南省志〃人物篇‣(科技类)。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收录对象在豫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设计大师;省管优秀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全国劳动模范;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任医师;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二等奖以上奖项的课题主持人。
二、收录范围中央驻豫科研设计机构;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及直属单位;河南省知识产权局;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及直属单位;部分省属科研、设计机构。
三、编撰要求1.入志人物采用传记、简介、表三种形式记述。
人物传记:收录1978—2000年间已去世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设计大师;全国劳动模范;省管优秀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二等奖以上奖项的课题主持人。
人物传记字数限1500字左右。
人物简介:收录1978—2000年在世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家设计大师;全国劳动模范;省管优秀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获得过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二等奖以上奖项的课题主持人。
人物简介字数限300字左右。
人物表:以列表形式,分类收录1978—2000年•河南省科学技术厅领导人名表‣,•河南省科学院领导人名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领导人名表‣,•河南省知识产权局领导人名表‣,•河南省研究员名表‣(含教授),•河南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名表‣。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公布2010年第十一届河南省科技情报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公布日期】2010.09.25
•【字号】
•【施行日期】2010.09.2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河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公布2010年第十一届河南省科技情报
成果奖获奖项目的通知
各省辖市科技局,省直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了鼓励我省科技情报(信息)机构在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做贡献、出成果、出人才,调动广大科技情报(信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于2010年7-9月开展了第十一届河南省科技情报成果奖的申报评审工作,经第十一届河南省科技情报成果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共评出获奖项目100项,其中一等奖29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38项。
现予以公布。
二O一O年九月二十五日附件:
2010年第十一届河南省科技情报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3.08•【文号】农科教发[2011]3号•【施行日期】2011.03.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的通知(农科教发[2011]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畜牧、水产、农垦)厅(委、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其他有关单位: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关于印发<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2号)精神,在认真总结“十一五”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基础上,我部组织开展了“十二五”体系建设工作。
根据“十二五”体系岗位设置规范和综合试验站布局规划,按照遴选条件、遴选程序,经公示,确定了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233个功能研究室和1144个综合试验站,聘请了50名首席科学家、1051名岗位科学家和1144名站长。
现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11-2015年)》予以印发。
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11-2015年)二〇一一年三月八日附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单位和岗位聘用人员名单(2011-2015年)一、水稻(一)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程式华1、育种与繁育研究室研究室主任:胡培松岗位及聘用人员:种质资源评价:何予卿(华中农业大学)分子育种:胡培松(中国水稻研究所)野生稻利用:颜龙安(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长江流域三系杂交稻育种:程式华(中国水稻研究所)长江中游籼型杂交稻育种:赵炳然(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长江中游红莲籼型杂交稻育种:朱英国(武汉大学)长江中游优质常规稻育种:黎用朝(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长江上游杂交稻育种:任光俊(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长江下游粳稻育种:万建民(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华南稻区两系杂交稻育种:王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稻区三系杂交稻育种:谢华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华南稻区常规稻育种:陈志强(华南农业大学)东北南部粳稻育种:陈温福(沈阳农业大学)东北北部粳稻育种:潘国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中部粳稻育种:张三元(吉林省农业科学院)2、病虫害防控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室主任:彭友良稻纵卷叶螟防控:翟保平(南京农业大学)稻飞虱防控:傅强(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瘟病防控:彭友良(中国农业大学)病毒病防控:周雪平(浙江大学)杂草防控:陆永良(中国水稻研究所)生物防治:娄永根(浙江大学)东北区域综合防控:刘志恒(沈阳农业大学)长江流域综合防控:彭云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区域综合防控:朱小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螟虫防控:方继朝(江苏省农业科学院)3、栽培与土肥研究室研究室主任:朱德峰长江中下游区栽培与土肥:廖西元(中国水稻研究所)东北区栽培与土肥:赵国臣(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西南区栽培与土肥:熊洪(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区栽培与土肥:邹应斌(湖南农业大学)稻田培肥:周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水分管理与节水栽培:朱德峰(中国水稻研究所)4、机械化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理工大学研究室主任:李革育秧与插秧机械:李革(浙江理工大学)生产全程机械化:马旭(华南农业大学)5、加工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卢淑雯稻米加工:卢淑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6、产业经济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浙江大学研究室主任:杨万江产业经济:杨万江(浙江大学)(二)国家水稻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1、沈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隋国民2、铁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卢铁钢3、吉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孝甲4、通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赵基洪5、五常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闫平6、牡丹江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柴永山7、黑龙江垦区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农技推广总站;站长:霍立君8、哈尔滨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凤鸣9、徐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刘超10、扬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戴正元11、连云港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徐大勇12、南京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王才林13、杭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金庆生14、嘉兴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姚坚15、金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钱秋平16、桐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桐城市水稻研究所;站长:汪向东17、宣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宣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曹新国18、合肥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泽福19、三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许旭明20、南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江文清21、赣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张红林22、萍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季能23、南昌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陈大洲24、抚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吴强25、济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水稻研究所;站长:杨连群26、信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宋世枝27、恩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站长:吴双清28、武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游艾青29、荆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站长:周忠清30、衡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曾良贵31、常德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站长:王建龙32、岳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平33、祁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站长:秦道珠34、江门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东省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刘朝东35、肇庆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东省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张志中36、柳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覃凯旋37、南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站长:陈仁天38、海口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孟卫东39、三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站长:黄文章40、宜宾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林纲41、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王志42、内江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陈勇43、南充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谢树果44、贵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鹿占黔45、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陈文强46、永胜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奎丽梅47、德宏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董保柱48、汉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陕西省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冯志峰49、银川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站长:殷延勃二、玉米(一)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张世煌1、育种与种子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郭庆法国内和温带外来种质评价与改良创新:李明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热带和亚热带种质资源引进与改良创新:李新海(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北部区域育种:曹靖生(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南部及内蒙古区域育种:王绍平(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南部区域育种:王振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北部区域育种:郭庆法(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西南山地育种:潘光堂(四川农业大学)种子扩繁与生产:王建华(中国农业大学)抗逆育种技术与种质创新:陈绍江(中国农业大学)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振营虫害防控:王振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病害防控:王晓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东北南部和华北区域防控:董金皋(河北农业大学)东北区域防控:晋齐鸣(吉林省农业科学院)黄淮海区域防控:石洁(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西南区域防控:李晓(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与综合防控:陈捷(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室主任:赵明东北北部区域栽培:王立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南部区域栽培:赵久然(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黄淮南部区域栽培:李潮海(河南农业大学)黄淮北部区域栽培:董树亭(山东农业大学)西南山地栽培:刘永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分管理:肖俊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土壤耕作与改良:赵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营养与施肥:陈新平(中国农业大学)西北旱作栽培与综合管理:李少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抗逆栽培:王璞(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室主任:张东兴夏播区生产全程机械化:张东兴(中国农业大学)春播区生产全程机械化:孙士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刘丽萍深加工技术及副产物的利用:刘丽萍(吉林省轻工业设计研究院)建设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徐志刚产业经济:徐志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二)国家玉米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1、唐山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佟文悦2、石家庄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站长:张文英3、衡水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站长:谢俊良4、邯郸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孙海昆5、长治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洪6、忻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翟广谦7、蒙西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站长:高聚林8、赤峰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站长:霍剑锋9、通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张建华10、沈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王延波11、铁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铁岭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栾化泉12、丹东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站长:景希强13、吉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铁成14、通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通化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董本春15、洮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边少锋16、辽源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吉林省辽源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张世英17、哈尔滨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王俊河18、绥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南元涛19、克山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刘兴焱20、齐齐哈尔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树权21、黑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巩双印22、佳木斯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站长:张亚田23、江苏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站长:袁建华24、东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站长:王桂跃25、宿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陈现平26、济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郭新平27、聊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农业科学院;站长:侯廷荣28、莱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柳京国29、潍坊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白星焕30、德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张秀田31、浚县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常建智32、新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学舜33、洛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沈东风34、漯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柳家友35、鄂西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站长:王黎明36、高桥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站长:陈志辉37、广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站长:胡建广38、南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玉米研究所;站长:程伟东39、重庆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杨华40、南充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郑祖平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王秀全42、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站长:任洪43、遵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遵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毕世敏44、曲靖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曲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黄吉美45、德宏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黄必华46、关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站长:薛吉全47、榆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马向峰48、兰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樊廷录建设依托单位:宁夏农林科学院;站长:王永宏50、乌鲁木齐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站长:梁晓玲三、小麦(一)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首席科学家:肖世和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程顺和种质资源评价:张学勇(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分子育种:夏先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杂种优势利用:赵昌平(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长江中下游育种:程顺和(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南方湿润区育种:马传喜(安徽农业大学)春麦区育种:肖志敏(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北方干旱区育种:郭进考(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黄淮北部育种:刘建军(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南部育种:许为钢(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种子扩繁与生产:肖世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建设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室主任:康振生地上虫害防控:程登发(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地下虫害防控:武予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锈病防控:康振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病毒病害防控:陈剑平(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穗部病害防控:马忠华(浙江大学)叶部病害防控:喻大昭(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根茎部病害防控:陈怀谷(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综合防控:陈万权(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3、栽培与机械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室主任:于振文长江中下游栽培:姜东(南京农业大学)黄淮北部栽培:王法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黄淮南部栽培:郭天财(河南农业大学)综合技术集成:于振文(山东农业大学)西南区栽培:汤永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冬春混播区栽培:高志强(山西农业大学)北方干旱区栽培:王志敏(中国农业大学)小麦高产创建:赵广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4、土壤施肥和水分研究室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室主任:沈阿林土壤改良:张佳宝(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施肥技术:刘兆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综合管理:沈阿林(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水分管理:段爱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营养与有害物监控:王朝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魏益民加工技术:卞科(河南工业大学)综合利用:魏益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贮藏技术与设施:尹成华(河南省粮食科学研究所)建设依托单位: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研究室主任:韩一军产业经济:韩一军(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1、栾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站长:李俊明2、衡水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衡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陈秀敏3、保定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站长:李雁鸣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邯郸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马永安5、沧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站长:赵松山6、邢台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景东林7、山西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定一8、内蒙古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站长:李元清9、东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邵立刚10、徐淮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陈荣振11、沿海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高德荣12、沿江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马鸿翔13、苏中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王伟中14、沿淮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平治15、亳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XXX民16、六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姜文武17、宿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吴兰云18、德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盐碱土改良试验站;站长:林治安19、临沂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刘飞20、菏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菏泽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思同21、滨州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耿爱民22、泰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吴科23、烟台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姜鸿明24、聊城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怀恩25、潍坊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张其鲁26、漯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漯河市农业科学院;站长:廖平安27、南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金榜28、开封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站长:牛本永29、安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杨春玲30、信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陈金平31、濮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赵继文32、商丘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站长:胡新33、驻马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朱统泉34、周口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站长:李新平35、新乡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站长:赵宗武36、洛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站长:高海涛37、武汉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高春保38、襄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站长:王志顺建设依托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站长:余国东40、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李生荣41、成都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站长:杨武云建设依托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站长:黄辉跃43、贵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站长:何庆才44、云南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站长:于亚雄45、楚雄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站长:邹萍46、咸阳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陕西省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站长:张安静47、杨凌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站长:高翔48、甘肃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站长:鲁清林49、河西走廊综合试验站建设依托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站长:柴守玺。
经济作物2020.7魁W l 高油酸花生品种豫花37的特征特性与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李延铃(新郑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新郑451100)摘要:豫花37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海花1号为母本,开农选01-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品种。
主要表现为高产稳产、品质优、抗逆性强、结实性好、商品品质优良等特S。
2015年通过河南省审定。
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并对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花生;豫花37;特征特性;生产技术花生是新郑市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较大。
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河南省花生产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花生高产优质品种的需求日益增加。
同时,高产高效的花生栽培技术〔〜,可以为花生种植户节本增效、提高经济收益。
豫花37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以海花1号为母本,开农选01-6为父本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花生新品种。
2015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委员会审定(豫审花2015011)。
豫花37属高油酸品种,集优质、高产、稳产、,适合在河南省花生种植区种植,深受花生种植户欢迎。
笔者年的经,、高产栽培技术要作了,以期为本地花生种植户提供技术。
1特征特性1.1生物学特性豫花37属疏枝直立珍珠豆型品种,生育期作者简介:李延铃(1982-),女,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花生育种和栽培技术研究。
E-mail:****************杂种优的,、海杂交种产可品种,品质可过海品种。
然而,花不同亲本组合的杂交种所表的杂种优同,选的本,配优组合是花杂种优的要关键。
为配合力咼的品种作杂交亲本,有较可优的杂交种。
因此,选用一般配合力高的品种,是选育高优势杂交种的。
5诱变育种物学的发作物产生异,再经过一定的育种育成新种质系或新品种的法,称为育种。
育种,诱变育种是棉花育种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不仅能使质1状发生改变而且还能改良数量性状。
Fotiadis和Miller(1973)报道,通过对种子轮回辐射使皮棉产量的负相关改变方向(相关系数由-0.46改变为0.14),同时群体的增加。
农业部关于成立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6.25•【文号】农质发[2012]6号•【施行日期】2012.06.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农业部关于成立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通知(农质发[2012]6号)各位委员及有关单位:为加强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科研、教学、生产、流通、检测等方面专家的作用,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水平,经我部研究,决定成立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委员会由37名委员组成,张天佐任主任委员,欧阳海洪、戴小枫、杨泽钊、王强任副主任委员,姜倩任秘书长,张德权任副秘书长。
秘书处承担单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委员会下设粮食加工分技术委员会、油料加工分技术委员会、果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蔬菜加工分技术委员会、肉蛋制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乳制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茶叶加工分技术委员会、特色农产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农产品加工装备分技术委员会。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按照《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和农业部标准化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主要负责农产品加工领域标准的研究、拟定、审定、宣贯、国际合作交流等工作。
附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分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五日附件: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1.粮食加工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2.油料加工分技术委员会3.果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4.蔬菜加工分技术委员会5.肉蛋制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6.乳制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7.茶叶加工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8.特色农产品加工分技术委员会9.农产品加工装备分技术委员会。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1.23•【字号】豫政[2014]14号•【施行日期】2014.0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豫政〔2014〕14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豫战略、人才强省战略,推进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河南,根据《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省政府令第57号)规定,经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省科技厅审核和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省政府决定授予张新友研究员、常俊标教授2013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授予“玉米豫综5号等群体的创建、改良及应用”等18项科技成果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兽药饲料安全风险分析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120项科技成果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授予“耐高温木聚糖酶菌株选育、稳定性研究及其在鱼类饲料中的应用”等200项科技成果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全省科技工作者要向张新友研究员、常俊标教授等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科教兴豫为己任,为建设创新型河南、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2013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目录河南省人民政府2014年1月23日附件2013年度河南省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目录李彦彬,尤凤,王声锋,冯飞,张仙娥,陆建红,王鸿祥,屈吉鸿,郭文献,石岩。
近年来,黄淮海夏玉米区机播率已达93%,机收率约为67%,且主要为机收果穗。
机收果穗不能一次性剥除苞叶,容易因烘干不及时造成霉菌侵害从而降低玉米的品质[1]。
据统计,目前我国直接机械化粒收的比例不足5%[2-3],而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田间直接机械化粒收[4]。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至城镇,土地流转规模日益加大,规模化种植程度不断提高,但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籽粒机收水平低,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采用籽粒机收,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比人工收获节省200~250元/667m 2,省工省时,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同时,采用籽粒机收可以有效减少因脱粒晾晒过程中造成的损失,减少存储过程中引起的霉变,提高商品品质。
因此,提升籽粒机收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生产上影响籽粒机收质量的限制因素有很多,包括不同的品种类型、种植模式的多样性、收割机械类型[5-7]等。
目前河南省种植的玉米品种仍以中低密度、大穗为主,这些品种的主要杂优模式决定其普遍具有生育期偏长、抗倒伏能力偏弱、机收籽粒含水量偏高等缺点[8],不能满足玉米机械化籽粒收获的要求。
培育适宜机械化籽粒收获的玉米品种,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为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针对以上问题,从玉米的生物学特征特性为切入点,经过多年创新、改良,选育出高产、多抗、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新品种郑单326。
1品种选育过程郑单326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16年以郑6016为母本、郑301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
母本郑6016生育期适中,穗位低,抗性好,一般配合力高。
父本郑3012是以先玉335为选系材料,田间选择多抗、抗倒折、花粉旺等优异植株,连续自交8代,结合配合力测定选育而成。
该自交系叶片上冲,抗倒伏能力强,雄穗分枝多,花粉旺盛,结实性好,品质优良。
两者优势互补,组配出的杂交种郑单326株型紧凑,叶片上冲,茎秆坚硬,抗病性强,抗倒折能力突出,丰产性好,适宜种植密度弹性大,活秆成熟,苞叶疏松,后期籽粒脱水快,易脱粒,适合机械化收获。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23号正文:----------------------------------------------------------------------------------------------------------------------------------------------------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23号根据《河南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评定及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在县级推荐、市级复核的基础上,经专家评定和媒体公示,认定河南玺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326个社会化服务组织为2019年河南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
公告如下:郑州市(4家)河南玺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郑市众诚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郑州程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荥阳市新田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封市(10家)杞县利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杞县洪涛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许县聚丰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许县德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许县政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南省金沃谷种业有限公司开封市祥符区大丰收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封市共赢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封市祥符区广宽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封市顺河区刘寨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洛阳市(25家)孟津县众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洛阳市包正三农服务有限公司汝阳县贯欣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河南宇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嵩县俊坡农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河南豫博药业科技有限公司伊川县金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德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浩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洛阳明拓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汝阳县植保有限公司汝阳县内埠镇极飞农机专业合作社洛阳硕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河南省天兴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新安县烂柯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道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安县分公司洛阳金田甘薯种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洛阳龙浩农业有限公司洛阳市农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洛阳健稷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偃师市建鹏农机专业合作社伊川县跃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伊川县铁铧犁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伊川县圣浦金银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洛宁县桥西村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平顶山市(19家)叶县博承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叶县民昌种植植保专业合作社叶县群发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宝丰县万林种植专业合作社宝丰县康龙农牧产业帮扶农民专业合作社宝丰县金牛种植专业合作社郏县红阳家庭农场平顶山市江超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郏县兴利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郏县淼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鲁山县中山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鲁山县绿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鲁山县宇和顺养殖专业合作社河南吉尔木食品有限公司平顶山市咱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平顶山市卫东区聚贤林木专业合作社舞钢市沁丰园林业专业合作社舞钢市油坊山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舞钢市鹤华农业专业合作社安阳市(14家)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标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黄县鼎盛花生专业合作社安阳县广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安阳县金土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安阳县泽元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惠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河南招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阳双裕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县菲博种植家庭农场河南省农林安植保服务有限公司安阳县艾氏植保种植专业合作社安阳丰之保科技有限公司安阳县弘泽种植农场鹤壁市(17家)浚县连才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浚县龙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浚县金黎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淇县冠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淇县长江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淇县科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淇县联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淇县农百兴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鹤壁市淇滨区饮马泉薯业专业合作社鹤壁市爱多收农资销售有限公司鹤壁市标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鹤壁市龙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鹤壁市淇滨区万民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新农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鹤壁市山城区宏民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鹤壁市大桐树牧业有限公司(原绿洲牧业)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远泽农机专业合作社新乡市(9家)封丘县大众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辉县市加瑞农机专业合作社新乡县归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新乡县众心齐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辉县市惠农植保专业合作社辉县市广伟种植专业合作社辉县惠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新乡市联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延津县金禾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焦作市(17家)河南明宏种业有限公司武陟县雨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焦作市田友农机联合社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温县裕田种植专业合作社温县永生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温县九五外婆珍果园家庭农场河南省乐丰种业有限公司沁阳市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沁阳市稼乐福植保专业合作社沁阳市丰平泽农机专业合作社博爱县新力植保专业合作社焦作联丰良种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博爱县长继农机专业合作社博爱县惠万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孟州市润田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河南邦园植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濮阳市(16家)濮阳县应慈植保农资专业合作社濮阳县富科种植专业合作社濮阳县泽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清丰县阳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清丰县惠农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清丰县殿照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南乐县尚农胡萝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河南省民兴种业有限公司南乐县民丰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南乐县鑫惠农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范县正亮农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濮阳市庆丰农业科普示范园有限公司濮阳市黄河鹭洲农业生态家庭农场范县黄河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台前县硕果油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台前县夹河乡民心专业合作社许昌市(15家)禹州市丰坤植保专业合作社禹州市禾丰源农资有限公司禹州市飞防植保专业合作社长葛市鼎诺种植专业合作社长葛市农新植保专业合作社长葛市为众农机专业合作社长葛市永硕植保专业合作社鄢陵县至尊农机专业合作社鄢陵县泽一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襄城县安民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襄城县福临农机专业合作社襄城县军涛农机专业合作社许昌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许昌县保献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许昌华育花卉有限公司漯河市(12家)舞阳县谷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舞阳县广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舞阳县士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舞阳县兴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漯河市郾城区合乐家庭农场河南省郾丰种业有限公司漯河昕旺粮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省顺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临颍县月亮湾种植专业合作社临颍县云涛种植专业合作社漯河市召陵区农家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漯河市天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三门峡市(12家)义马市建军农机专业合作社三门峡市陕州区硖石乡青云山农民种养合作社灵宝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卢氏县卢丰种业有限公司卢氏县神耕农机专业合作社卢氏县徐家湾农技综合服务站灵宝市正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灵宝市项生农业机械服务合作社灵宝市仁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渑池县韶华农机专业合作社渑池县天下汇农机专业合作社渑池县果园乡毛沟农机专业合作社南阳市(33家)内乡县帮农病虫草害服务专业合作社内乡县天丰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内乡县余关镇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内乡县兴华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伏牛山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桐柏县淮王水稻专业合作社桐柏县进定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科尔沁牛业南阳有限公司新野县宛绿蔬菜专业合作社新野县大河蔬菜专业合作社新野县富民花生专业合作社南召县兴达无公害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镇平县益农种业有限公司镇平县宏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镇平县黄土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镇平县惠银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南楚汉良农发展有限公司南阳市宛城区红泥湾富群小辣椒专业合作社南阳市宛城区老农经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南阳市宛城区兴洋农机专业合作社南阳市宛城区大山现代农技服务专业合作社河南曹氏百川现代特色农产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唐河县昝岗乡吴晓兵家庭农场唐河县青龙农业种植专业合社唐河县康元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唐河县桐寨铺新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唐河县滨河街道冯岗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唐河县韩存书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社旗安莱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南阳国医中景艾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社旗金构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裕盛益民食品有限公司方城县供销赵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商丘市(10家)睢县白楼乡海涛农机专业合作社虞城县兴龙种植专业合作社商丘市英勇农业机械农民专业合作社柘城县裕鑫农机专业合作社商丘市睢阳区传立家庭农场虞城县龙顺种植专业合作社虞城县永犇家庭农场虞城县辰辰家庭农场夏邑县德农先锋种植专业合作社夏邑县鸿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信阳市(25家)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荣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省泓旭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信阳市兴达生态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信阳市凯昌农机专业合作社信阳华兴园林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省包氏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罗山县庙仙乡国平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罗山县青年(家庭)农场罗山县莽张镇林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潢川县金业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潢川县魏岗乡民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潢川县益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潢川县金谷种粮专业合作社潢川县农富种植专业合作社潢川县金塔红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淮滨县创富农机专业合作社河南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省联兴油茶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光山县青龙河农业机械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光山县顺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光山县禾园农村土地专业合作社光山县新民农业机械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光山县穗源农业土地专业合作社新县先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周口市(29家)项城市中禾农机专业合作社项城市红旗农资专业合作社项城市金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扶沟县涛涛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沟县交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扶沟县豫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农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华县为农供销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西华县裕琪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商水县翠园种植专业合作社商水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商水县安农农民专业合作社河南省发达高产种植专业合作社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淮阳县华中特色种植专业合作社淮阳县乐万家地保姆专业合作社淮阳县仲山家庭农场沈丘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周口市雪荣面粉有限公司沈丘县丰万家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裕泰康生态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太康县红四方种植专业合作社太康县豫舒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太康县祁楼种植专业和作社郸城县英杰种植专业合作社郸城县培康种植专业合作社河南康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川汇区兴农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扶沟县运来种植专业合作社驻马店市(22家)河南众盈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河南省源食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泌阳县中播农机专业合作社河南八佰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遂平县槐树乡富平家庭农场遂平县智远农机专业合作社西平金汇海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西平县众兴种植专业合作社西平县正通农机专业合作社上蔡县百汇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上蔡县金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上蔡县孝雨农机专业合作社汝南县辰威家庭农场汝南县天顺农业高新技术专业合作社汝南县褔景缘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平舆县家家丰农技植保专业合作社平舆县宇泽农机专业合作社平舆县群山农业植保服务有限公司平舆县大象农业科技服务专业合作社正阳县红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阳县犇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阳县王庄农机专业合作社济源市(3家)济源市民富农机专业合作社济源市富富康新农业植保专业合作社济源市鹏锦翔农资专业合作社巩义市(1家)巩义市益农农业有限公司兰考县(5家)兰考县盛世利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兰考县众村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兰考县谷雨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兰考仪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兰考县东坝头乡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汝州市(6家)汝州市喜耕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汝州市东营农机专业合作社汝州市温泉食用菌发展有限公司河南省蓝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汝州市东林种植专业合作社汝州市发达农机专业合作社滑县(3家)滑县合力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滑县供销社金农农资批发中心河南省慧飞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长垣县(1家)长垣县融禾汇种植专业合作社邓州市(1家)河南首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永城市(6家)永城市扶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永城市敬轩农机专业合作社永城市阳光农机专业合作社永城市广鹏农机专业合作社永城市卧龙镇利民土地托管服务部永城市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固始县(3家)固始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起飞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固始县方红植保专业合作社鹿邑县(6家)鹿邑县华彬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鹿邑惠民农机有限公司鹿邑县振语农机专业合作社鹿邑县海花农机种植专业合作社鹿邑县万耕农机专业合作社鹿邑县益金农机专业合作社新蔡县(1家)新蔡县国立康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黄泛区(1家)河南省黄泛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结束——。
河南省60个小麦品种(系)对茎基腐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赵 凯 徐 飞 宋玉立 王俊美 张姣姣 韩自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华北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02)摘要:河南省在当前小麦生产中缺乏对茎基腐病的抗病品种,近几年小麦茎基腐病发生与危害逐年加重。
使用苗期茎基部滴注法对河南省60个小麦品种(系)进行了小麦茎基腐病的抗性鉴定,旨在为抗病品种选育、利用以及病害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结果表明:供试60个小麦品种(系)的病情指数在15.29~75.52之间。
无免疫及高抗品种;中抗品种有豫农054和天民008,占3.33%;中感品种有郑麦366、望水白、国麦301和国麦206,占6.67%;高感品种(系)有植保273、郑麦99379、凭心1号等54个,占90.00%。
结果可以看出,河南省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整体抗性较差。
关键词:河南省;小麦品种;茎基腐病;假禾谷镰孢;抗性鉴定小麦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40万hm2,年总产量3329.0万t,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22.5%和26.4%[1]。
小麦根和茎基部受病原菌侵染引起的多种根基部病害[2-3],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发生,其中由小麦茎基腐病造成的危害范围不断扩大,而且发病程度有加重的趋势[4-5]。
徐飞等[4]在2016年调查河南省63块麦田发现,由小麦茎基腐病引起的病田率高达65.1%,当发病田块白穗率在13.6%~36.1%时,产量损失可达38.0%~63.1%。
小麦茎基腐病主要由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引起,病菌可以在土壤中病残体上长期存活,直接侵染小麦根系,造成根和茎基部枯死和腐烂,从而影响地面植株生长,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D0300705,2017YFD0201703);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S2010-01-05)通信作者:宋玉立造成枯白穗和子粒秕瘦等[6]。
农业部关于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的表彰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12.06•【文号】农科教发[2013]14号•【施行日期】2013.12.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机关工作正文农业部关于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的表彰决定(农科教发〔2013〕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乡镇企业、渔业厅(委、局、办),农业(农林、农牧)科学院,各(农林、农牧)大学(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战略,激励和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决定对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科学研究成果、优秀创新团队和科学普及类成果给予表彰。
根据《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奖励办法(试行)》和《农业部表彰工作管理办法》规定,经中华农业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经农业部批准,决定授予“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新品种选育”等31项科研成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授予“超级稻区域化高产栽培理论及技术应用”等38项科研成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授予“北方优质粳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等50项科研成果中华农业科技奖三等奖,授予“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团队”等17个团队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授予“北方水稻生产技术问答”等6项成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普奖(获奖名录见附件)。
希望受到表彰的获奖者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再攀高峰。
希望全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向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团结协作的精神,大力开展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做出更大贡献。
附件: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获奖名录农业部2013年12月6日附件2012-2013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获奖名录二、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种业导刊,2022年第6期Journal of Seed Industry Guidedoi:10.3969/j.issn.1003-4749.2022.06.001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景丽,上官彩霞,王静,郭海源(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2)摘要:作为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的领路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在学术研究、示范推广、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诸多成效。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依然存在学科建设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力不足、领军人才缺乏、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
以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切入点,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提出了推动学科布局优化调整、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储备、探索成果集成转化和技术服务有效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样板、加快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深入推进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等措施,以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关键词:河南省;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战略;成果集成转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3-4749(2022)06-0003-05收稿日期:2022-05-26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项目(222400410393)作者简介:景丽(1977-),女,河南安阳人,副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农业经济、农村区域与开发研究。
E-mail :137****************Strengthening the Drive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Help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Taking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s an ExampleJING Li ,SHANGGUAN Caixia ,WANG Jing ,GUO Haiyuan(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China )Abstract :As the leader of the project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in Henan Province ,the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s achieved many results inacademic research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ervices ,talent teamconstruction ,etc.Howev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Outstanding problems种业导刊included unadaptation of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situation development,insufficient suppor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lack of leading talents,and imperfec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Taking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help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and taking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such as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discipline layout,accelerating the innovation and reserve of key core technologies,exploring the integrated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 and effective models of technical services,creating a demonstration mod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accelera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training mechanism,and further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l operation mechanism to stimulate innovation and vitality,with a view to making suggestions for the comprehensive promo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Key words:Henan Province;Driv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Integrated transformation of achievements;Reform of internal operation mechanism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生物质能源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的巨大缺口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生物质能源树种是指可作为生产生物质能源的林木树种。
同其他生物质能源的来源相比,林木生物质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种类丰富、一次栽种多年受益的优势,并且可以发展成为大规模能源化的理想生物资源。
因而发展能源林和林木能源化是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重要方式之一,亦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表形态复杂,境内山地、丘陵、平原、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均有分布,而且各种地貌的面积都很大,其中丘陵山地面积为740万hm 2,占全省总面积的44.3%[1],全省还有逾60万hm 2宜林荒山荒地,具有能源林培育的土地资源优势,发展地域空间较大[2]。
黄连木、椋子木、文冠果等是几种适宜在河南大面积山区生长的能源树种,现简要介绍其各自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1特征特性1.1黄连木因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木材色黄而味苦,故而得名,也称黄连树,是一种重要的木本能源植物。
黄连木为漆树科黄连木属落叶乔木,最高达30m ,胸径2m ,树冠近圆球形。
花期3—4月,先叶开放,果9—11月成熟。
黄连木喜光,幼时稍耐阴,喜温暖,畏严寒,耐干旱贫瘠。
分布区的土壤母岩以石灰岩为主,土壤类型以褐土为主,对土壤有广泛的适应性,在中性、微酸性或微碱性沙质土和黏质土壤上都能正常生长。
黄连木根系较深,主根发达,抗风力强,萌芽力强,生长较慢,寿命可长达300年以上,对二氧化硫、氯化氢和煤烟的抗性较强。
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耐旱、耐贫瘠、耐盐碱,适宜在河南省已有的大面积宜林荒山荒地、盐碱地及沙地上生长。
1.2椋子木椋子木(Cornus macrophylla Wall )别名毛梾、车梁木、光皮树、黑椋子、梾木、油树等,是山茱萸科梾木属的一种落叶乔木,花期5—6月,果期7—9月。
椋子木生长快,栽后6—8年开始结果,10年后产量可达10~15kg/株,30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可达60~70年,树寿命长达300年。
《夏玉米高温热害防御栽培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标准编制的任务来源和目的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高温热害发生日趋频繁,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了科学防御夏玉米高温热害,减少因灾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的有关规定,鉴于目前尚无夏玉米高温热害防御栽培技术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总结近5年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基础上,2016年8月,河南农业大学向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了关于起草制定《夏玉米高温热害防御栽培技术规程》河南省地方标准申请书,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6年第二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豫质监标发[2016]262号)。
随后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组织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等有关专家启动起草制定工作,并于2016年11月完成初稿。
二、标准工作组织(一)起草单位: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二)主要起草人员:刘天学、李树岩、胡秀丽、赵霞、董朋飞、李磊。
上述人员均参与了该标准的考查、调研、资料收集与整理及标准的起草、编写、修改等工作.三、编制原则和依据(一)标准格式、结构等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标准内容.(二)依据有关玉米2012-2016年试验数据和生产调研结果作为编制依据。
四、标准制定的主要过程(一)技术研究阶段(2012。
6——2014。
12)在国家公益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主要粮食作物高温热害及干热风预警及缓解栽培技术研究示范"资助下,玉米高温热害缓解栽培技术研发课题组开展了耐高温玉米品种的筛选与评价、高温热害缓解栽培技术研发等工作,筛选出适合河南省种植的耐高温品种8个,研发夏玉米高温热害缓解技术3项。
(二)技术示范与调研阶段(2015.6--2016.9)将研发的3项夏玉米高温热害缓解技术在河南省易发生高温热害的豫东南(商水)、豫中(许昌)、豫南(方城)进行了大面积示范,进一步完善了技术规程,技术效果明显,尤其是对2016年出现的花期高温起到了显著的防御效果。
2009年度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科技成果奖候选项目序号候选项目候选单位候选人1 优质高产珍稀安阳黑绿豆2号的选育与产业化研究安阳市农业科学院王阔郭瑞林杨春玲关立侯军红宋志均杜树旺李冬花徐淑霞韩勇肖敬德徐玉森徐淑芳王玉兰李晓亮2 优质多抗超高抗玉米新品种新单28 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张学舜刘俊恒彭东魏锋洪德峰马毅白东升王清昌张学红窦士树赵娟张军朝霍建中刘学圣马朝阳3 优质强筋高产多抗高效小麦新品种新麦19号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刘朝辉范永胜彭东唐振海王映红赵酒林朱红彩李习军胡宁马兆锦程玉民周德慧史兆新郭春江冯留锁4 高油酸优质保健型花生新品种濮科花3号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荆建国陈翠霞余明慧于会勇马国防朱忠选张鸣孟素君路桂景樊翠英王晓黛吴秀萍马振玲李星亮周文芹5 高产优质多抗粮饲兼用型玉米杂交种国审濮单4号的选育及产业化开发研究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卓德众王文娟高岭巍孙风云常玉凤常春芝卢国敏吕海忠徐爱梅王刚史慧孔祥云曹红委潘丹英亓晓光6 无公害水稻生态种植及RSV流行性生态学研究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陈建芳岳振国徐兰玲张鸣王银霞李耀锋吴秋见张传海梁秀成李诗聪路桂景吴相青张素蕊白鹏翔曹丽霞7 优质高产大粒型大豆新品种GS濮豆6018选育与应用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杨彩云范彦英于兆成王晓莲赵志宏冷广峡徐爱梅朱磊刘素霞张冬菊李玉珍张传海丁传峰王宇李世栋8 稀特蔬菜品种引进研究及示范推广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郑州市园艺工作站郑州市植保植检站曾维银龚攀路翠玲樊会丽白金瑞陈曼隆金凤李武高吴小波钱健康刘慧超周健华楚晓真刘霞梁峥序号候选项目候选单位候选人9 早熟优质辣椒新品种郑椒11号的选育郑州市蔬菜研究所郑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郑州市植保植检站郑州市农业局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周口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安阳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申爱民陈曼张建国刘慧超郑小海樊会丽靳梅香李永辉罗俊霞丁一姜国霞赵洁马文全姜俊杨爱国10 节水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洛旱3号”选育及应用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沈东风王海洋冯伟森赵会霞朱伟牛鑫郭军伟徐令超赵宏伟史万民刘小勐呼晓红邱冬云朱海博张向召11 蛴螬灾变规律及关键防治技术研究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刘顺通段爱菊张自启刘长营赵明茜雷全奎徐世军李巧芝李有成李云德左五周王淑枝王利霞韩瑞华焦乐勤12 优质甘薯产业化体系建设研究与应用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王自力秦家范刘忠玲王裕欣刘洛明段爱菊张正伟王三红李建杰王根社闫社忠王胜亮赵爱菊蔡会琴吴要利13 早熟优质高效西瓜新品种开抗早旭龙、开抗早梦龙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开封市种子管理站开封市禹王台区农业局刘宏张存松李相涛王旭倩康宇静程志强李冰陈燕史治辉渠利静闫娜李伟14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秋乐杂9号选育与推广应用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中牟县农业局开封县棉花办公室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高俊山王志坚张东林楚宗艳张先亮张继增吴超梁新安宋保谦张留海刘克锋邵玉英冯建新15 玉米窄行密植集约栽培4:6间作大豆增效技术研究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李河旺张冬菊海文良晏建国李晓瑞刘建生16 鲜食加工兼用型石榴新品种豫石榴5号选育研究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巩义市河洛镇农业服务中心开封县农业局平顶山市卫东区农林水利局赵艳莉曹琴李宗圈李战鸿赵亚利王红霞付铭峰董振龙武娟李成林郑艳丽焦新峰张建生序号候选项目候选单位候选人17 高油高产花生新品种郑农花7号选育与应用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杨海棠陈华吴继华王晓林张保亮张建华王超甄志高周彦忠黄长志李金玲18 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郑农7278选育与应用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张明友王金召马巧云王超黄录焕陈庆宋玉东王健别海刘劲哲王金霞郑斐韩燕丽张智斌董亚南19 南阳水稻“壮、适、平”超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南召县农技中心唐河县农技中心桐柏县试验站郭俊红程相武王玉斌董县中徐志森樊骅张文菁刘顺成蔡冬雷余行简刘焱李海涛郑敏军张国献吴保东20 优质高产抗虫棉花新品种宛棉10号的选育与示范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南阳市政府棉花生产办公室余行简张震茹光平李烁胡庆文张军辉王刚牛银亭强学杰王志刚陈家敬刘红霜张超王志杰王国超21 小麦新品种宛麦16(南阳997)的选育及示范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南阳市种子管理站张明辉张义荣徐志森唐月琴陈金平朱书伟赵松林渠元春朱统泉何革命朱旭杨厚勇李梦春张中敏李海涛22 侧多食跗线螨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渑池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巩义市农业局灵宝市农业科学试验站灵宝市大王镇农业中心高九思于东坡上官建宗郭党霍红柴利粉贺雪峰侯春霞韩雪娜王菁陈慧敏焦蕾刘社红李海方李可兴23 高产优质早熟小麦新品种项麦969选育与应用项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侯国望董明政樊学广李爱农方勤于纪明丁运华贾国良靳中权田华星王海燕王锦华24 驻马店市夏玉米优质高效施肥模式研究与应用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省土壤肥料站驻马店市土肥利用管理站上蔡县土壤肥料工作站遂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郭中义刘红忠王彦芳周霞耿召汤凯侯凤慈金卫锋王东陈小全邱瑞丽马大宏李长红董泰山张芳25 驻马店大豆有害生物普查、主要害虫药剂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上蔡县植保植检站驻马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平舆县植保植检站驻马店市植保植检站新蔡县植保植检站泌阳县植保植检站于东坡漆进喜梁勇韩金荣班新河吴方鄢阳鄢艳时军科骆景霞马洪举杨宏伟蔡雪魁孙秀宏王力26 优质高产广适芝麻新品种驻芝15号选育与应用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段莹崔向华赵金环刘红刘淑艳许卫平霍磊许巧陈岩王东曹小娣冯志华邢延伟曾凡娇陈宏序号候选项目候选单位候选人27 高产优质多抗“驻大麦3号”新品种选育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王树杰郜战宁朱统泉赵金环李栋业宋巍宋勇杰翟新然金卫锋毛瑞玲赵立尚刘志强潘正茂许海涛许波28 驻马店玉米田杂草调查和防除技术研究与应用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驻马店市土肥利用管理站平舆县植保植检站驻马店市植保植检站驻马店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西平县土肥站泌阳县植保植检站赵干青周霞吴伟班新河韩金荣侯慧颖王春雷朱强王银柱刘长春姬变英贾淑霞张亚敏张亚丽孙秀宏29 高产优质西瓜新品种许抗七号选育与推广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许昌市农场贾全胜周晓明段国占张现周薛培明陈玉忠高友峰许均昌徐建中赵俊卿孟丽马向利任建军黄志泽刘成黄30 内农科201小麦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内乡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内乡县久园种业有限公司南阳市种子管理站内乡县种子公司袁华京贾晓丽赵花周胡燕杨莉杨志辉吴全德张铁群徐世萍侯新定李新娥杜红范唐红道孙玉范吴博31 高产、优质、多抗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福丰188引进、鉴定与应用潢川县农科所信阳市种子管理站桐柏县农业试验站罗山县农科所罗山县天一种业有限公司息县农科所光山县种子管理站固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杨开术罗延志谢瑛熊焰韩延汝齐中付陈伟闵献文陈建新林祖恩杨建辉蒋玉明朱劲松李贤忠张纪明32 太空6号等航天诱变系列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中心吴政卿雷振生刘录祥何盛莲黄绍敏陈新颖林作楫刘长青何宁张志强吴智李巍段艳菊陈渝朱伟33 国审高产抗旱耐盐广适旱稻新品种郑旱2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唐保军王生轩程泽强周新保尹海庆王越涛王巧珍阮新建刘德强汤其婷马君王素亭李玉峰白涛崔国林鹿占磊焦建伟34 高产优质国审糯玉米郑白糯918选育与推广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铁双贵王定林孙建军师泓张明友李建军刑太辉梁增灵朱卫红齐建双段文卿周柯卢彩霞张格针施文涛35 优质高产多抗矮杆花生新品种远杂910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张新友董文召张忠信刘恩生徐静韩锁义王军亮张志轩崔小伟李有成周国富余明慧严玫王建玉郭军伟序号候选项目候选单位候选人36 高产、抗病、优质棉花新品种—银山4号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驻马店市种子公司邓州市种子管理站安阳市棉花油料办公室房卫平唐中杰赵元明刘孝峰吕淑平聂利红毛建平左学玲王海峰高友峰段铮铮李武邵风亮郭聪颖赵坤鹏37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GS丰油9号的选育和高效简化栽培技术研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河南省农业厅经济作物推广站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张书芬文雁成朱家成王建平雒峰姜玉忠王省彬刘奕孜崔小伟高平均胡建涛陈震隋天显李金英张保文38 新优彩叶植物引种、快繁及培育技术体系研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遂平县玉山镇名品花木园艺场孟月娥赵秀山王慧娟李艳敏张强王利民王华明董晓宇冷天波理向阳周子发贾刚民吕海平王华昭牛屹立39 优质丰产抗病大白菜新品种豫新60、豫新6号的选育及应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原玉香蒋武生姚秋菊张晓伟张菊平耿建峰刘彩霞毋玉兰赵小忠陈晓徐明磊齐茹杨雪琴40 葡萄新品种引进与避雨栽培技术研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河南省商水县练集镇政府河南省科学院生物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商水县科技局河南省商丘市农业局园艺站王鹏王东升吕中伟许领军朱伟邱超英王峰辉刘彦林理向阳李海赵艳岭王东亮陈书敬东云侠王新华41 小麦黑胚病及其防治技术研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药鉴定所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温县农业局临颍县植保植检站宋玉立何文兰刘焕民杨共强闫振领刘红彦王素霞王合松刘长营张军许新萍曹燕朱高纪孙静赵丰斌42 玉米田杂草治理体系研究与应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省农药检定所河南省绿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郑州市植保植检站孙建伟张玉聚刘焕民王恒亮吴仁海毛红彦张永超夏明聪杨党伟孙祥龙李丽霞常春梅郭风勋祖均怀孙辉滑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延津县植保植检站43 磺胺药多残留试纸检测技术研究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百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邓瑞广张改平王爱萍肖治军杨继飞刘庆堂张海棠孟伟袁秀云朱金风赵东滕蔓邢广旭陈海洲赵森林序号候选项目候选单位候选人44 小麦花药培养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河南省农作物新品种重点实验室海燕康明辉黄冰艳王西成赵永英苗红梅张丹王世杰罗鹏谷秋荣刘德畅苗利娟黄峰赵伟华段艳菊45 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智能管理系统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鹤壁市京豫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信诺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鹤壁市科技开发培训服务中心鹤壁市农业局田建民边建生张勇吴建国和运宏崔利红黎侠普张秀玲刘明利景丽王静孙建军张曙光王月勇赵丽妍46 小麦胚芽综合利用技术河南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郑州精深粮食工程器械有限公司安阳漫天雪食品制造有限公司黄纪念侯传伟王汉芳王初阳朱新亮刘晓永刘现红孙强刘桂红焦建伟方杰宋国辉王化国祁鲲马宏燕47 香椿功能成分与提取技术研究河南省农科院农副产品加工研究所天津科技大学夏廉法王昌禄侯传伟万景瑞朱广成白桂芬王安建魏书信高新楼张连合刘常金王继红江慎华陈勉华王玉荣48 河南省烟草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研究与应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中心河南省烟草公司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河南省烟草公司漯河市公司河南省烟草公司平顶山市公司河南省烟草公司三门峡市公司河南省烟草公司许昌市公司李淑君王海涛李富欣陈玉国蒋士君苏新宏黄海棠王振海陈彦春李跃峰牛书金翟文汇李文利宋国华李成军49 绿色食品西甜瓜、芝麻及其制品的农业行业标准研究与应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张玲张军锋聂洪礼王建洪丽雅吴长城张四谱任红尹海燕祁玉峰雷郑莉贾斌钟洪舰。